技术领域
[0001] 本
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
背景技术
[0002]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
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0003] 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在设计时通常将技术重点围绕在汽车的动力来源上,往往会忽略车辆的附带功能,造成现有的汽车功能单一,比如,当汽车行驶在泥坑较多的路面上时,此时,若汽车的
车轮不小心陷入较深的泥坑,依靠车辆自身的动力无法从泥坑中行驶出来,就给车主带来较多不便,另外,汽车的周围存在很多视线盲区,若有体型较小的孩子恰好位于这些盲区内,则会引发一些安全事故,故现有的新能源汽车依旧存在不小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
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
车身和车轮,所述车身还包括探测机构和自救机构,所述探测机构和自救机构均设置在车身的下方,所述探测机构位于车身的中部,所述自救机构位于车身的尾部;所述探测机构包括驱动室和设置在驱动室内的收放组件和探测组件,所述探测组件设置在收放组件的下方,所述收放组件与探测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室的底面设有开口,所述探测组件位于开口处且与开口对应;
所述收放组件包括第一
电机、驱动杆、
连杆、升降杆和导向组件,所述连杆
水平设置,所述连杆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着连杆的侧面水平延伸,所述驱动杆竖向设置,所述驱动杆的底端设有第一限位
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
输出轴与水平面平行且与连杆垂直,所述驱动杆的顶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导向组件有两个,所述连杆的两端均设有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分别位于两个导向组件内,两个滑动块分别与两个导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通过驱动杆驱动连杆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杆竖向设置在连杆的下方;
所述探测组件包括
支撑板、第二电机、第一圆柱
齿轮、第二圆柱齿轮、
转轴、探测杆和红外线
传感器,所述支撑板水平设置在升降杆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一圆柱
齿轮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竖向设置,所述转轴的顶端通过第一
轴承与支撑板连接,所述转轴的底端与探测杆连接,所述第二圆柱齿轮套设在转轴上,所述第一圆柱齿轮与第二圆柱齿轮
啮合,所述探测杆水平设置在转轴的底端,所述红外线探测器设置在探测杆的远离转轴的一端;
所述自救机构包括折叠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折叠组件上;
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块、第二铰接块、
气缸和折叠板,所述第一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均设置在车身的下方,所述第二铰接块位于第一铰接块的一侧,所述折叠板竖向设置在第一铰接块的下方,所述折叠板与第一铰接块铰接,所述气缸倾斜设置在折叠板和第二铰接块之间,所述气缸与第二铰接块铰接,所述气缸的输出轴与折叠板铰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折叠板的远离车身的车头的一侧;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三电机、
蜗杆、蜗轮、
丝杆和套筒,所述第三电机与蜗杆传动连接,所述丝杆水平设置,所述丝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折叠板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位于套筒内,所述套筒的内壁设有内
螺纹,所述丝杆与套筒
螺纹连接,所述蜗轮套设在丝杆上,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套筒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折叠板的一侧水平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第二限位块且限位杆与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
所述车身内还设有显示屏和PLC,所述红外线传感器和显示屏均与PLC电连接。
[0006] 作为优选,为了保护套筒,所述套筒的远离蜗轮的一端设有万向轮。
[0007]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杂物进入驱动室,所述驱动室的开口内水平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开口匹配,所述密封板与驱动室铰接。
[0008] 作为优选,为了增强提示效果,所述车身内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PLC电连接。
[0009]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杆的滑动
精度及滑动过程的
稳定性,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杆,所述滑动块位于两根导向杆之间,所述滑动块分别与两根导向杆滑动连接。
[0010]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滑动块的滑动速度,所述滑动块和导向杆的表面均设有特氟隆涂层。
[0011] 作为优选,为了使套筒快速移动,所述丝杆的制作材料为不锈
钢。
[0012]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套筒移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二限位块和限位杆的表面均设有耐磨涂料。
[0013] 作为优选,为了使各机构的工作状态智能化,所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为
伺服电机。
[0014]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操作,所述车身内设有
开关,所述开关分别与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气缸电连接。
[001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通过探测机构对车身周围进行全方位的探测并反馈给车主,减少视线盲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规避了车辆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汽车的车轮不小心陷入较深的泥坑,通过启动自救机构,对车辆形成一个向前的推力,再配合车辆自身的动力,可使车辆脱离泥坑,给车主的出行提供便利。
附图说明
[0016] 下面结合附图和
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的驱动室与收放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的探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的自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 车身,2. 车轮,3. 探测机构,4. 自救机构,5. 驱动室,6. 第一电机,7. 驱动杆,8. 连杆,9. 升降杆,10. 支撑板,11. 第二电机,12. 第一圆柱齿轮,13. 第二圆柱齿轮,14. 转轴,15. 探测杆,16. 红外线传感器,17. 第一铰接块,18. 第二铰接块,19. 气缸,20. 折叠板,21. 第三电机,22. 蜗杆,23. 蜗轮,24. 丝杆,25. 套筒,26. 万向轮,27. 导向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23] 如图1-4所示,一种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包括车身1和车轮2,所述车身1还包括探测机构3和自救机构4,所述探测机构3和自救机构4均设置在车身1的下方,所述探测机构3位于车身1的中部,所述自救机构4位于车身1的尾部;通过探测机构3对车身1周围进行全方位的探测并反馈给车主,减少视线盲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规避了车辆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汽车的车轮2不小心陷入较深的泥坑,通过启动自救机构4,对车辆形成一个向前的推力,再配合车辆自身的动力,可使车辆脱离泥坑,给车主的出行提供便利。
[0024] 所述探测机构3包括驱动室5和设置在驱动室5内的收放组件和探测组件,所述探测组件设置在收放组件的下方,所述收放组件与探测组件传动连接,所述驱动室5的底面设有开口,所述探测组件位于开口处且与开口对应;所述收放组件包括第一电机6、驱动杆7、连杆8、升降杆9和导向组件,所述连杆8水平设置,所述连杆8的一侧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着连杆8的侧面水平延伸,所述驱动杆7竖向设置,所述驱动杆7的底端设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位于限位槽内,所述第一限位块与限位槽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与水平面平行且与连杆8垂直,所述驱动杆7的顶端与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连接,所述导向组件有两个,所述连杆8的两端均设有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分别位于两个导向组件内,两个滑动块分别与两个导向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6通过驱动杆7驱动连杆8上下移动,所述升降杆9竖向设置在连杆8的下方;
所述探测组件包括支撑板10、第二电机11、第一圆柱齿轮12、第二圆柱齿轮13、转轴14、探测杆15和红外线传感器16,所述支撑板10水平设置在升降杆9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11设置在支撑板10的下方,所述第二电机11与第一圆柱齿轮12传动连接,所述转轴14竖向设置,所述转轴14的顶端通过第一轴承与支撑板10连接,所述转轴14的底端与探测杆15连接,所述第二圆柱齿轮13套设在转轴14上,所述第一圆柱齿轮12与第二圆柱齿轮13啮合,所述探测杆15水平设置在转轴14的底端,所述红外线探测器设置在探测杆15的远离转轴14的一端;
启动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通过驱动杆7驱动连杆8下降,使得升降杆9下降,从而使探测组件伸出驱动室5,此时启动第二电机11,第二电机11驱动第一圆柱齿轮12转动,第一圆柱齿轮12通过第二圆柱齿轮13驱动转轴14转动,使得探测杆15带动红外线传感器16转动,从而使红外线传感器16对车身1周围进行全方位的探测,当红外线传感器16探测到有物体时,将
信号传给PLC,PLC将信号反馈至车内的显示屏,车主能清晰地看到某个方位存在不明物体,故能减少视线盲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规避了车辆的安全隐患。
[0025] 所述自救机构4包括折叠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折叠组件上;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铰接块17、第二铰接块18、气缸19和折叠板20,所述第一铰接块
17和第二铰接块18均设置在车身1的下方,所述第二铰接块18位于第一铰接块17的一侧,所述折叠板20竖向设置在第一铰接块17的下方,所述折叠板20与第一铰接块17铰接,所述气缸19倾斜设置在折叠板20和第二铰接块18之间,所述气缸19与第二铰接块18铰接,所述气缸19的输出轴与折叠板20铰接,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折叠板20的远离车身1的车头的一侧;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三电机21、蜗杆22、蜗轮23、丝杆24和套筒25,所述第三电机21与蜗杆22传动连接,所述丝杆24水平设置,所述丝杆24的一端通过第二轴承与折叠板20连接,所述丝杆24的另一端位于套筒25内,所述套筒25的内壁设有
内螺纹,所述丝杆24与套筒25螺纹连接,所述蜗轮23套设在丝杆24上,所述蜗杆22与蜗轮23啮合,所述套筒25的外壁设有第二限位块,所述折叠板20的一侧水平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穿过第二限位块且限位杆与第二限位块滑动连接;
所述车身1内还设有显示屏和PLC,所述红外线传感器16和显示屏均与PLC电连接。
[0026] 另外,当汽车的车轮2不小心陷入较深的泥坑,启动气缸19,气缸19驱动折叠板20绕第一铰接块17转动,使得支撑组件转动,当套筒25旋转至某个
角度时,启动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驱动蜗杆22转动,蜗杆22通过蜗轮23驱动丝杆24转动,使得套筒25向车的后下方运动,直至套筒25与地面
接触,套筒25继续伸长,对地面形成推力,地面对车身1形成一个反作用力,故能够对车辆形成一个向前的推力,再配合车辆自身的动力,可使车辆脱离泥坑,给车主的出行提供便利。
[0027] 作为优选,为了保护套筒25,所述套筒25的远离蜗轮23的一端设有万向轮26,当车轮2从泥坑被推出时,万向轮26与地面接触,产生
滚动摩擦,而套筒25与地面直接接触产生的是滑动摩擦,由于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故能保护套筒25。
[0028] 作为优选,为了避免杂物进入驱动室5,所述驱动室5的开口内水平设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开口匹配,所述密封板与驱动室5铰接,当收放组件和探测组件在驱动室5内时,开口保持密封状态,避免杂物进入驱动室5,当收放组件和探测组件工作时,可经开口伸出。
[0029] 作为优选,为了增强提示效果,所述车身1内设有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PLC电连接,当红外线传感器16检测到盲区内有物体时,将信号传给PLC,PLC控制报警器工作,从而增强提示效果。
[0030]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连杆8的滑动精度及滑动过程的稳定性,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导向杆27,所述滑动块位于两根导向杆27之间,所述滑动块分别与两根导向杆27滑动连接,两根导向杆27能够将滑动块的运动轨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得滑动块更稳定地移动,从而提高连杆8的滑动精度及滑动过程的稳定性。
[0031]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滑动块的滑动速度,所述滑动块和导向杆27的表面均设有特氟隆涂层,由于特氟隆涂层具有较低的
摩擦系数,其润滑性,特别是自润滑性非常好,对其他物质几乎不粘附,故能减小滑动块与导向杆27间的
摩擦力,从而提高滑动块的滑动速度。
[0032] 作为优选,为了使套筒25快速移动,所述丝杆24的制作材料为
不锈钢,由于不锈钢不易被
腐蚀,故能避免影响套筒25的移动速度。
[0033] 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套筒25移动的稳定性,所述第二限位块和限位杆的表面均设有耐磨涂料,由于第二限位块和限位杆之间长期摩擦,易磨损,而耐磨涂料能减少两者间的磨损,使两者始终紧密贴合滑动,故能保证套筒25移动的稳定性。
[0034] 作为优选,为了使各机构的工作状态智能化,所述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11和第三电机21均为伺服电机。
[0035] 作为优选,为了便于操作,所述车身1内设有开关,所述开关分别与第一电机6、第二电机11、第三电机21和气缸19电连接。
[0036]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应急自救能力的视线盲区少的新能源汽车,通过探测机构3对车身1周围进行全方位的探测并反馈给车主,减少视线盲区,避免引发安全事故,规避了车辆的安全隐患,另外,当汽车的车轮2不小心陷入较深的泥坑,通过启动自救机构4,对车辆形成一个向前的推力,再配合车辆自身的动力,可使车辆脱离泥坑,给车主的出行提供便利。
[0037]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
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
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
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