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测量仪器和方法 / 陀螺仪 / 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

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

阅读:4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基于手机惯性 传感器 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即对行人前进、后退、左移、右移四种状态进行识别。本发明的核心是一个 深度神经网络 模型,该模型由三个卷积层、两个LSTM单元、一个注意 力 机 制模 块 及一个全连接层构成,经过学习训练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挖掘出 传感器数据 中隐含的信息,并准确地判断出行人的移动方向。本发明方法具有运算速度快、识别准确率高、不易受环境影响的优点,所需成本也较低。,下面是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惯性传感器携带者使用智能设备采集训练样本数据,分别采集前进、后退、左移、右移四种行为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步骤2,采用滑动窗口的方法对原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切割,生成多个样本,每个样本含n数据,且相邻样本有P%数据重叠,在生成样本的同时,为每个样本做好标签,标签的内容是样本对应的移动方向的编号,前进、后退、左移、右移分别对应0、1、2、3;
步骤3,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卷积层、两个LSTM单元、一个注意制模和一个全连接层,其中,第一、二、三个卷积层上各含有64个一维卷积核,卷积核的长度分别为25、21、21,两个LSTM单元中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均为128,全连接层的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4,即对应四种移动方向;
步骤4,将步骤2生成的样本输入到步骤3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设置合适的训练参数,使模型训练至收敛;
步骤5,测试用户使用带有惯性传感器的智能设备采集测试数据;
步骤6,将测试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计算,得到移动方向识别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设备为智能手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集训练样本数据时,设置采集频率为50Hz,智能手机置于左裤兜中,屏幕面朝外,手机头部朝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采用长128、步长64的滑动窗口对原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切割,生成的单个样本有128帧数据,每帧数据有6个浮点数,分别对应加速计的x、y、z轴数据和陀螺仪的x、y、z轴数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处理过程如下,
设大小为(128,6)的样本输入到第一个卷积层后,得到大小为(104,6,64)的特征映射FM1,FM1输入到第二个卷积层得到大小为(84,6,64)的特征映射FM2,FM2输入到第三个卷积层得到大小为(64,6,64)的特征映射FM3;之后将FM3降维成大小为(64,6*64)的二维矩阵,即
64个长为384的向量,输入到第一个LSTM单元中,产生64次输出,每次的输出向量长度为
128,这64个向量会再输入到第二个LSTM单元中,产生64个长度为128的向量,即大小为(64,
128)的二维矩阵,记这个二维矩阵为hlstm,hlstm被输入到注意力机制模块,进行评分加权求和,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其中, αi为hlstm中第i条向量的分数和权重系数,v是长为80的列向量,W是(80,
128)的二维矩阵,b是长为80的列向量,N是hlstm中向量的个数,v、W、b为网络参数,tanh是双曲正切函数;
注意力机制模块的输出为一个长度为128的向量hattenion,hattenion再被输入到全连接层,经过一个softmax变换,最终得到能够表征识别结果的向量,向量中的每个值对应着对前进、后退、左移、右移这四种移动方向的预测概率。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采集测试数据时,测试用户携带智能手机的放置方式、采集频率与步骤1相同。

说明书全文

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对行人移动方向(前进、后退、左移、右移)进行识别的深度神经网络方法,属于人体行为识别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体行为识别技术在科学研究、生产经济及生活服务中带来越来越多的效益,同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学者们的重视。目前的人体行为识别技术主要分为基于视频图像和基于惯性传感器两种。由于传感器成本低、数据量小易于计算,因此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人体行为识别方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现有的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识别技术大都使用的是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由于可穿戴传感器的体积、功耗等限制,采集出的数据会有较大的数据噪声,导致传统的方法无法有效地进行数据挖掘,需要人工提取传感器数据序列中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所能表达的信息有限,最终的识别效果很低,往往要加上先验经验来辅助判断。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个能够基于手机惯性传感器进对行人移动方向(前进、后退、左移、右移)进行识别的深度学习方法。此技术的核心是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它经过学习训练后能够有效地挖掘出传感器数据中隐含的信息,对输入的传感器数据能够准确地判定出手机携带者的步态方向。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效的行人移动方向识别的深度学习方法,该技术能够有效地对已有数据集进行学习并对模型参数进行训练修正,训练好的模型能够在智能手机含有的惯性传感器数据中,挖掘出隐藏的特征信息,实现对手机携带者的移动方向识别。
[0005] 步骤1,惯性传感器携带者使用智能设备采集训练样本数据,分别采集前进、后退、左移、右移四种行为对应的传感器数据;
[0006] 步骤2,采用滑动窗口的方法对原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切割,生成多个样本,每个样本含n数据,且相邻样本有P%数据重叠,在生成样本的同时,为每个样本做好标签,标签的内容是样本对应的移动方向的编号,前进、后退、左移、右移分别对应0、1、2、3;
[0007] 步骤3,构建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该模型包括三个卷积层、两个LSTM单元、一个注意制模和一个全连接层,其中,第一、二、三个卷积层上各含有64个一维卷积核,卷积核的长度分别为25、21、21,两个LSTM单元中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均为128,全连接层的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4,即对应四种移动方向;
[0008] 步骤4,将步骤2生成的样本输入到步骤3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设置合适的训练参数,使模型训练至收敛;
[0009] 步骤5,测试用户使用带有惯性传感器的智能设备采集测试数据;
[0010] 步骤6,将测试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计算,得到移动方向识别结果。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设备为智能手机。
[0012] 进一步的,步骤1中采集训练样本数据时,设置采集频率为50Hz,智能手机置于左裤兜中,屏幕面朝外,手机头部朝下。
[0013] 进一步的,步骤2中采用长128、步长64的滑动窗口对原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切割,生成的单个样本有128帧数据,每帧数据有6个浮点数,分别对应加速计的x、y、z轴数据和陀螺仪的x、y、z轴数据。
[0014] 进一步的,步骤3中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处理过程如下,
[0015] 设大小为(128,6)的样本输入到第一个卷积层后,得到大小为(104,6,64)的特征映射FM1,FM1输入到第二个卷积层得到大小为(84,6,64)的特征映射FM2,FM2输入到第三个卷积层得到大小为(64,6,64)的特征映射FM3;之后将FM3降维成大小为(64,6*64)的二维矩阵,即64个长为384的向量,输入到第一个LSTM单元中,产生64次输出,每次的输出向量长度为128,这64个向量会再输入到第二个LSTM单元中,产生64个长度为128的向量,即大小为lstm lstm(64,128)的二维矩阵,记这个二维矩阵为h ,h 被输入到注意力机制模块,进行评分加权求和,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0016]
[0017]
[0018]
[0019] 其中, αi为hlstm中第i条向量的分数和权重系数,v是长为80的列向量,W是(80,128)的二维矩阵,b是长为80的列向量,N是hlstm中向量的个数,v、W、b为网络参数,tanh是双曲正切函数;
[0020] 注意力机制模块的输出为一个长度为128的向量hattenion,hattenion再被输入到全连接层,经过一个softmax变换,最终得到能够表征识别结果的向量,向量中的每个值对应着对前进、后退、左移、右移这四种移动方向的预测概率。
[0021] 进一步的,步骤5中采集测试数据时,测试用户携带智能手机的放置方式、采集频率与步骤1相同。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体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3] 本技术利用深度学习的方法完成了对后退、左移、右移等复杂行为的识别,不仅有利于人体行为识别技术的发展,同时还能辅助室内导航定位、人的航迹推算使其更加精准。该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运算速度快、识别准确率高、不易受环境影响的优点,所需成本也较低。
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构建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的结构图。
[0025] 图2为滑动窗口切割生成样本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0027] 本发明的技术核心为一个深度神经网络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由三个卷积层、两个LSTM单元、一个注意力机制模块和一个全连接层构成。第一、二、三个卷积层上各含有64个一维卷积核,卷积核的长度分别为25、21、21,两个LSTM单元中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均为128,全连接层的输出层神经元个数为4,即对应四种移动方向。大小为(128,6)的样本输入到第一个卷积层后,得到大小为(104,6,64)的特征映射FM1,FM1输入到第二个卷积层得到大小为(84,6,64)的特征映射FM2,FM2输入到第三个卷积层得到大小为(64,6,64)的特征映射FM3。之后将FM3降维成大小为(64,6*64)的二维矩阵,即64个长为384的向量,输入到第一个LSTM单元中,产生64次输出,每次的输出向量长度为128,这64个向量会再输入到第二个LSTM单元中,产生64个长度为128的向量,即大小为(64,128)的二维矩阵,记这个二维矩阵为hlstm,hlstm会被输入到注意力机制模块,进行评分加权求和,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0028]
[0029]
[0030]
[0031] 其中, αi为hlstm中第i条向量的分数和权重系数,v是长为80的列向量,W是(80,128)的二维矩阵,b是长为80的列向量,N是hlstm中向量的个数(即64),v、W、b为可学习的网络参数,tanh是双曲正切函数。
[0032] 注意力机制模块的输出为一个长度为128的向量hattenion,hattenion再被输入到全连接层,经过一个softmax变换,最终得到能够表征识别结果的向量,向量中的每个值对应着对四种移动方向(前进、后退、左移、右移)的预测概率。
[0033] 在使用该模型进行移动方向识别时,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0034] 第一步:手机携带者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以供神经网络训练学习。采集时,设置采集频率为50Hz,智能手机置于左裤兜中,屏幕面朝外,手机头部朝下,放置好后分别采集前进、后退、左移、右移四种行为对应的数据。
[0035] 第二步:用长128、步长64的滑动窗口的方法对原始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切割,生成多个样本,每个样本含128帧数据,且相邻样本有50%数据重叠。在生成样本的同时,为每个样本做好标签,标签的内容是样本对应的移动方向的编号(0前进、1后退、2左移、3右移)。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传感器数据序列样本是在50Hz频率下采集得到,单个样本有128帧数据,每帧数据有6个浮点数,即channel1-channel6,分别对应加速计的x、y、z轴数据和陀螺仪的x、y、z轴数据。
[0036] 第三步:将第二步中生成的样本集喂给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训练,设置合适的训练参数(学习率、训练轮数等),使模型训练至收敛。之后将训练好的模型保存至服务器后端,使其能即时对接收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计算,完成移动方向识别。
[0037] 第四步:测试用户使用智能手机采集数据,手机放置方式、采集频率同第一步,采集一段长为2.56s的数据。
[0038] 第五步:智能手机将数据通过网络发送至服务器并输入到模型中计算,并接受返回的移动方向识别结果。
[0039] 为了验证本发明方法的有效性,采用本发明方法与现有的7种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进行对比实验,其中表1是数据集中四类样本的数量,表2是本发明与其它方法识别的精度比较(数据是将测试集输入到训练好的模型中后得出,our model对应本发明,其它7个则是经典的机器学习方法)。从表中可以看出,本发明方法的准确率远高于其他方法。
[0040] 表1数据集
[0041]   0(前进) 1(后退) 2(左移) 3(右移)训练集 4543 5314 4182 3757
测试集 1063 1531 1455 1390
[0042] 表2本发明方法与其它方法的准确率对比
[0043]方法 准确率(%) 方法 准确率(%)
our model 99.72 SVM 36.25
NB 37.13 LDA 32.16
GBDT 59.31 RF 94.10
AdaBoost 31.40 KNN 89.30
[0044]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