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
申请涉及公共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锁固
电子装置的锁止装置,以及包含此电子装置的租赁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移动电源、便携式讲解机、导航仪、翻译机等提供公共租赁服务的电子装置,多存放于公共租赁设备中。租赁设备需要实时为存放于其中的电子装置进行充电。同时租赁设备在接到用户租用
请求后解锁该电子装置,并在用户归还该电子装置后再次对电子装置进行锁定。租赁设备要对电子装置进行充电,通常采用金属顶针和金属触点的组合方式实现。即在租赁设备的收容仓内设置金属顶针,在电子装置上设置金属触点。当电子装置被推进收容仓内,电子装置的金属触点于金属顶针
接触,从而建立租赁设备与电子装置之间的电性连接。为了保证金属顶针与金属触点的良好接触,金属顶针多设为弹性伸出的结构。在电子装置一端,需要通过租赁设备对电子装置的锁止动作来抵消一定的弹性
力。
[0003] 目前市面上的租赁设备通常采用电磁
阀作为锁止装置,在移动电源等电子装置上增加锁止凹槽。当电子装置运动到位,确保金属顶针和电子装置的金属触点可靠连接后,锁止装置锁入凹槽从而保持金属顶针处于被压缩状态。为了保证锁止装置可靠打开,往往需要很大的动力源来驱动
电磁阀开锁。而市面上的大功率电磁
阀体积很大,启动
电流高,造成存放电子装置的租赁设备电源成本急剧上升。另一方面,电磁锁止结构内部多采用
弹簧,租赁设备在剧烈震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电磁阀锁舌回缩,造成异常开锁的情况。电磁阀等锁止机构也无法检测电子装置的锁止状态,若人为将电子装置的凹槽填充后再归还电子装置,租赁设备容易在正常识别到电子装置的身份后无法锁固,导致电子装置被盗取,出现所谓的“假归还”现象。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可靠性高的锁止装置,可实现租赁设备对电子装置的可靠存放。具体包括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锁止装置,用于锁固设有凹槽的电子装置,包括:
[0006] 壳体;
[0007] 推动部,与所述壳体滑动连接;
[0008]
电机及传动部,所述电机固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传动部连接于所述电机与所述推动部之间,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部驱动所述推动部沿所述壳体滑动;
[0009] 锁扣部,与所述壳体弹性连接,所述锁扣部包括卡舌和抵持面,所述卡舌在弹性作用下伸入所述电子装置的所述凹槽以锁固所述电子装置;
[0010] PCB板及检测
开关,所述检测开关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所述检测开关还与所述电机电性连接;
[0011] 所述推动部或所述锁扣部上还设有与所述检测开关配合的突出部;
[0012] 当用户发送指令给所述PCB板解锁所述电子装置时,所述PCB板控制所述电机启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部驱动所述推动部滑动,所述推动部顶动所述抵持面,以使得所述锁扣部带动所述卡舌退出所述凹槽后,所述突出部触发所述检测开关,以使得所述检测开关发出第一
信号控制所述电机停止工作。
[0013]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第一
接口,所述锁止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接口配合的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PCB板电性连接,当所述电子装置锁固于所述锁止装置时,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配合导通。
[0014] 其中,当所述电子装置锁固于所述锁止装置,且所述检测开关处于未触发状态时,所述锁止装置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电子装置交互,以识别所述电子装置的身份。
[0015] 其中,所述锁止装置还用于在识别到所述电子装置的身份之后,通过所述第二接口为所述电子装置充电。
[0016]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上均设有所述凹槽,所述锁扣部包括第一锁扣和第二锁扣,所述第一锁扣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的凹槽配合的第一卡舌以及第一抵持面,所述第二锁扣包括与所述第二面的凹槽配合的第二卡舌以及第二抵持面,所述推动部分别推动所述第一抵持面和所述第二抵持面。
[0017] 其中,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同时与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相接的第三面,所述第一接口位于所述第三面上,所述第二接口固设于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之间,以使得所述电子装置锁固于所述锁止装置上时,所述第二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配合导通。
[0018] 其中,所述第一锁扣与所述第二锁扣之间设有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用于实现所述第一锁扣和所述第二锁扣分别与所述壳体的弹性连接。
[0019] 其中,所述传动部包括与所述电机的
输出轴固定连接的
凸轮,所述凸轮与所述推动部滑动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输出轴转动时,所述推动部在所述凸轮的抵持下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
[0020] 其中,所述突出部设于所述锁扣部上,所述检测开关包括一朝向所述锁扣部伸出的弹片,所述突出部在所述卡舌退出所述凹槽的过程中顶压所述弹片以触发所述检测开关。
[0021]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租赁设备,所述租赁设备包括上述锁止装置。
[0022] 本申请所述锁止装置,通过所述壳体作为各组件的连接
基础,在所述壳体上分别滑动连接有所述推动部、弹性连接有所述锁扣部、固定连接有所述电机、所述PCB板和所述检测开关。其中所述电机与所述推动部之间还连接有所述传动部。本申请所述锁止装置通过所述锁扣部的所述卡舌与所述凹槽的配合实现对所述电子装置的锁固。在需要取出所述电子装置的过程中,所述锁止装置通过所述PCB板控制所述电机启动,所述电机通过所述传动部驱动所述推动部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所述推动部通过与所述锁扣部的抵持面接触以推动所述锁扣部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所述卡舌随所述锁扣部的滑动退出所述凹槽。所述电子装置从而得以与所述锁止装置解脱。进一步的,所述推动部或所述锁扣部上还设有与所述检测开关配合的突出部,在所述推动部推动所述锁扣部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过程中,所述突出部还与所述检测开关配合,通过所述检测开关向所述电机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电机停止转动以使得所述锁止装置在弹性力作用下复位。本申请锁止装置通过机械传动来实现类似于电磁阀的开闭锁动作,相较于电磁阀驱动的开闭锁结构,具有电机功率小、结构紧凑,且可靠性较高的优点。可以缩小所述锁止装置的体积,并降低所述锁止装置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本申请锁止装置锁固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24] 图2是本申请锁止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0025] 图3是本申请锁止装置锁固电子装置的剖面图;
[0026] 图4是本申请检测开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
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锁止装置100和电子装置200。本申请锁止装置100用于锁固设有凹槽201的电子装置200。锁止装置100包括壳体10、推动部20、电机30、传动部40、锁扣部50、PCB板60以及检测开关70。其中电机30、PCB板60以及检测开关70都固设于壳体10上,且电机30与PCB板60、检测开关70均电性连接。电机30可以直接与检测开关70电性连接,也可以通过PCB板60与检测开关70实现电性连接。推动部20和锁扣部50均相对于壳体10滑动连接,其中锁扣部50相对于壳体10为弹性连接,锁扣部50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001朝向壳体10的内侧滑动。锁扣部50设有卡舌51,卡舌51沿第一方向001朝向壳体10的内侧延伸,卡舌51的
位置与形状均与凹槽201相配合。当电子装置200移动到位后,卡舌51可以伸入凹槽201中,从而在垂直于第一方向001的第二方向002上实现对电子装置200的锁固
定位。锁扣部50还设有与推动部20配合的抵持面52,推动部20在相对于壳体10的滑动过程中,与抵持面52发生接触并推动锁扣部50沿第一方向001朝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滑动。相应的,卡舌51随锁扣部50的滑动而相对于电子装置200滑动,可以退出凹槽201以实现对电子装置
200的解锁动作。
[0029] 推动部20的滑动动作通过电机30和传动部40的配合来实现。具体的,电机30固设于壳体10上后,电机30的输出轴31与传动部40连接,传动部40再与推动部20连接,即传动部40连接于推动部20和电机30之间。电机30的输出轴31的转动,可以使得传动部40将输出轴
31的转动动作转化为推动部20的直线运动动作,使得推动部20相对于壳体10滑动。由此,本申请锁止装置100在电机30的动力源作用下,先后通过传动部30将输出轴31的转动动力传递给推动部20,使得推动部20相对于壳体10滑动。然后,推动部20通过与抵持面52的接触而将滑动动力传递给锁扣部50。锁扣部50接该滑动动力带动卡舌51退出凹槽201以实现对电子装置200的解锁。
[0030] 用户在使用电子装置200时,需要发送指令给PCB板60。PCB板60通过与电机30的电性连接,控制电机30的输出轴31进行转动。再通过上述的一系列机械传动结构,实现电子装置200的解锁,用户可以取出电子装置200使用。此时,推动部20或锁扣部50上还设有突出部80,突出部80在随推动部20或锁扣部50相对于壳体10滑动的过程中,会与检测开关70发生接触。当推动部20或锁扣部50相对于壳体10的滑动距离足够卡舌51完全退出凹槽201,即满足本申请锁止装置100对电子装置200解锁的条件后,突出部80也相对检测开关70滑动至一配合位。在该配合位,检测开关70被突出部80触发,检测开关70发出第一信号给电机30。电机30在接第一信号后停止输出轴31的转动动作。此时,输出轴31不再对传动部40提供动力,即传动部40、推动部20和锁扣部50之间的推动力消失。当电子装置200被取出后,由于卡舌
51失去电子装置200
外壳的
支撑,卡舌51因为锁扣部50弹性连接于壳体10的作用而产生朝向壳体10内部移动的弹力,卡舌51沿第一方向001恢复向壳体10内部的滑动。锁扣部50也在该弹力的作用下恢复沿第一方向001的滑动,此时抵持面52保持与推动部20的推动,使得推动部20也回复到锁固电子装置200时的位置。相应的,传动部40也在弹力作用下复位。
[0031] 可以理解的,当用户使用完电子装置200并进行归还时,将电子装置200沿第二方向002朝向锁止装置100推入,电子装置200的外壳顶动卡舌51朝向远离壳体10的方向滑动。锁扣部50整体随卡舌51的滑动而沿第一方向001滑动,当电子装置200被完全推入后,凹槽
201对应到卡舌51的位置。卡舌51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收回,并伸入凹槽201,重新实现本申请锁止装置100对电子装置200的锁固动作。此时因为电机30没有启动,因此抵持面52在随锁扣部50运动的过程中不会与推动部20发生接触。推动部20、传动部40以及电机30在电子装置200的归还过程中并不发生运动。即本申请锁止装置100在电子装置200解锁的过程中为电动解锁,在电子装置200锁闭的过程中为手动锁闭。相较于
现有技术中通过大功率电磁阀对电子装置200的开闭锁动作,本申请锁止装置100可以采用功率更小的电机来驱动,通过机械传动的方式实现对电子装置200的开闭锁动作。且基于各组件的单
自由度运动,可以缩减各组件的外形尺寸,实现各组件的紧凑配合,从而缩小本申请锁止装置100的整体体积。
小功率的电机30也可以节约成本,同时节省锁止装置100的功耗。
[0032] 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3,本申请涉及的电子装置200包括第一接口202,锁止装置100包括与第一接口202配合的第二接口101。当电子装置200通过本申请锁止装置100锁固时,第二接口101正对第一接口202并与第一接口202配合导通。其中第二接口101与PCB板60电性连接,使得第一接口202可以通过第二接口101与
电路板60之间进行交互。可以理解的,出于对电子装置200充电的需要,第一接口202可以设置为上述的金属触点,第二接口101可以设置为上述的金属顶针。第二接口101还通过电连接于PCB板60上的电源线与外界电源连通,通过第一接口101对电子装置200进行充电。
[0033]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上述的“假归还”现象发生,本申请锁止装置100还可以通过检测开关70来保证电子装置100被锁固于锁止装置100上。具体的,在卡舌51伸入凹槽201之前,检测开关70因为与突出部80的配合而处于触发状态。即突出部80处于上述的配合位位置。触发状态的检测开关70会持续向电机30发送第一信号,由于电机30与PCB板60的电性连接,该第一信号可以是检测开关70通过PCB板60向电机30发送的。而因为电机30也与PCB板60电性连接,因此无论第一信号的传输途径如何,都能使得PCB板60感应到电机30的第一信号。PCB板60可以根据电机30接收到第一信号而不启动对电子装置200的识别动作,即锁止装置100在卡舌51伸入凹槽201之前始终检测为电子装置200处于未归还状态。如果电子装置200被人恶意堵塞了凹槽201,则电子装置200即使推入本申请锁止装置100中,也无法形成电子装置200的归还状态。当凹槽201处于正常状态下,电子装置200被推入锁止装置100中后,卡舌51可以伸入凹槽201中,从而使得推动部50复位。突出部80离开配合位的位置,检测开关70也解除了触发状态,即检测开关70处于未触发状态。此时检测开关70不再向电机
30发送第一信号。PCB板60检测到第一信号消失后,才通过第一接口202与第一接口101之间的交互动作,对电子装置200进行身份识别,并在识别通过后确认电子装置200归还到位。可以理解的,如果PCB板60对电子装置200的身份识别不成功,本申请锁止装置100也不会确认电子装置200的归还到位。即有人恶意将带有凹槽的替代物伸入锁止装置100之后,也无法激活后续动作使得锁止装置100识别到电子装置200,即本申请锁止装置100消除了“假归还”的逻辑漏洞,可以保证对于电子装置200的有效回收。
[0034] 一种实施例,在识别并确认电子装置200已回收并锁固到位之后,本申请锁止装置100才通过第一接口202与第二接口101之间的配合导通,控制PCB板60对电子装置200进行充电。可以提高本申请锁止装置100的安全性,避免第二接口101对电子装置200之外的物体进行充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患。
[0035]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见图1和图2。电子装置200包括相对的第一面210和第二面220,第一面210上设有第一凹槽211,第二面220上设有第二凹槽212。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均朝向电子装置200的内部延伸,以使得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均形成电子装置
200的凹槽201。相应的,锁扣部50包括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第一锁扣501包括与第一面210上的第一凹槽211配合的第一卡舌511,以及第一抵持面521。第二锁扣502包括与第二面220上的第二凹槽212配合的第二卡舌512,以及第二抵持面522。因为第一面210和第二面220为电子装置200相对设置的两个面,因此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也为相对的两个凹槽201。为适应第一凹槽211设置的第一锁扣501,其上的第一卡舌511与为适应第二凹槽
212设置的第二锁扣502上的第二卡舌512也为相对延伸的状态。当第一卡舌511与第二卡舌
512分别退出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时,第一卡舌511与第二卡舌512沿第一方向001相对远离滑动;当第一卡舌511与第二卡舌512分别伸入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时,第一开始511与第二卡舌512沿第一方向001相对靠近滑动。这样的设置使得电子装置200在锁固于锁止装置100之内时,其沿第一方向001上的受力更均衡。电子装置200在第一接口202和第二接口101之间的弹力作用下,不会因为单边受力而在锁止装置100中产生
扭矩,造成电子装置200与锁止装置100之间的
摩擦力加大,并影响电子装置200沿第二方向002平稳滑出的动作。
[0036] 可以理解的,推动部20在解锁电子装置200的过程中,需要分别推动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即推动部50需要分别与第一抵持面521发生接触并推动,以及与第二抵持面522发生接触并推动,才能使得第一卡舌511与第二卡舌512同步退出凹槽201(分别为第一凹槽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面521与第二抵持面522分列推动部20的两侧,推动部20同时与第一抵持面521和第二抵持面522接触并分别推动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在其余实施例中,第一抵持面521和第二抵持面522之间还可以分别位于不同的位置,由推动部20提供不同的推动部位,或推动部20通过
连杆等传动机构来实现第一抵持面521和第二抵持面522之间的相向滑动。
[0037] 一种实施例参见图3,电子装置200包括同时与第一面210和第二面220相接的第三面230。第一接口202设置于第三面230。相应的,第二接口101固设于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之间,以配合设置于第三面230上的第一接口202。当电子装置200锁固于锁止装置100上时,使得第二接口101与第一接口202实现配合导通。因为第一锁扣50电子装置200的均衡锁固作用,第一接口202在于第二接口202的配合导通过程中可以以更平稳的姿势来完成。电子装置200长期锁固于锁止装置100的过程中,也能够在受力相对均衡的前提下实现与锁止装置100的导通,提高本申请锁止装置100的结构
稳定性,以及保证与电子装置200的良好导通功能。
[0038] 在图1的实施例中,第一锁扣501与第二锁扣502之间还设有弹性连接件53。该弹性连接件53可以为拉簧。因为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均需要与壳体10弹性连接,且在本申请锁止装置100对电子装置200锁固或解锁的任意时刻下第一锁扣501与第二锁扣502之间的运动方向均相反,所以将弹性连接件53连接于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之间,同样分别实现了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与壳体10的弹性连接。通过只设置一个弹性连接件53,可以同时实现第一锁扣501与壳体10的弹性连接,以及第二锁扣502与壳体10的弹性连接,节约了本申请锁止装置100的组件数量,同时节省了本申请锁止装置100的体积。
[0039] 本申请锁止装置100并不严格规定推动部20对抵持面52的运动方向。推动部20可以沿第一方向001相对于壳体10滑动,从而直线推动抵持面52使得锁扣部50沿第一方向001运动。推动部20也可以沿与第一方向001垂直的第二方向002相对于壳体10滑动,从而呈90度的夹
角来推动抵持面52使得锁扣部50沿第一方向001运动。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当锁扣部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时,沿第二方向002滑动的推动部20可以同时推动第一锁扣501和第二锁扣502各自相对滑动。同样的,传动部40对推动部20的直线传动,也不限制传动部40相对于输出轴31的运动方式。在图1和图2的实施例中,传动部40包括与输出轴31固定连接的凸轮,凸轮与推动部20之间滑动连接,在电机30驱动输出轴31转动时,推动部20在凸轮的抵持下相对于壳体10沿第二方向002滑动。当电机30接第一信号停止输出轴31的转动时,推动部20在锁扣部50的弹性复位运动下,反向推动凸轮复位并等待下一次的滑动推出动作。传动部40还可以采用
曲柄连杆的方式(图中未示)来实现从输出轴31到推动部20的传动动作,或传动部40采用曲线槽滑
块的方式(图中未示)来实现从输出轴31到推动部20的传动动作,现有技术中能够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传动结构都可以应用到本申请锁止装置100中,来实现电机30对推动部20的动力传递。
[0040] 一种实施例请参见图4,突出部80设于锁扣部50上。突出部80从锁扣部50朝向检测开关70一侧延伸,检测开关70包括一朝向锁扣部伸出的弹片71。进一步的,弹片71在检测开关70上包括自由位701和触发位702两个位置。因为检测开关70固设于壳体10上,突出部80在随锁扣部50相对于壳体10滑动的过程中,突出部80可以与弹片71接触而使得弹片71在自由位701和触发位702之间切换。可以理解的,当突出部80在卡舌51退出凹槽201的过程中运动至配合位时,突出部80顶压弹片71由自由位701变化为触发位702,从而触发检测开关70发生第一信号并输送给电机30,实现检测开关70的既定功能。
[0041] 本申请还涉及一种租赁设备(图中未示),租赁设备包括有本申请所述的锁止装置100。可以理解的,租赁设备在存放电子装置200时采用本申请锁止装置100对电子装置200进行锁固,可以节约更多的空间。或在租赁设备体积一定的情况下,因为本申请锁止装置
100的体积较小而实现对更多电子装置200的的存放能力。同时,租赁设备还因为本申请锁止装置100的功耗更小,而节约租赁设备的整体电量消耗。在出现恶意“假归还”的情况下有效保证对正确电子装置200的识别能力。
[0042]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
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