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城市规划 / 交通规划 / 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

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

阅读:100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先将连接筋、加强筋和U形筋与护壁 混凝土 锚固在一起;再将U形筋和加强筋与抗滑桩 钢 筋笼绑固在一起;分段开挖桩间土体,并将其开挖成弧形结构,将背侧弯曲纵筋与连接筋绑固在一起,将桩前纵筋与L形加强筋和连接筋绑扎为一体,利用连接箍筋将背侧弯曲纵筋和桩前纵筋绑固在一起;固定模板,灌注 水 泥 砂浆 ; 水泥 砂浆 凝固 后拆除模板;重复上述操作,完成相邻两抗滑桩的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作业。本发明使护壁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护壁浪费,提高了挡土板的挡土能 力 ,进而降低了挡土板的厚度,节约施工成本;挡土板的迎土面均为弧形结构,将其由传统的受弯构件变成压弯构件,提高了安全性。,下面是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开挖第一节桩孔,绑扎护壁筋笼;将连接筋的锚固段、L形加强筋的锚固段和U形筋的锚固段分别与护壁钢筋笼的箍筋绑固在一起,然后浇筑混凝土,将连接筋、加强筋和U形筋与护壁混凝土锚固在一起;
第二步,重复第一步,继续向下开挖桩孔,依次将剩余连接筋、L形加强筋和U形筋锚固在与抗滑桩悬臂段对应的护壁上;
第三步,继续向下开挖桩孔直至桩底,绑扎护壁钢筋笼,浇筑护壁混凝土;
第四步,在护壁内绑扎抗滑桩钢筋笼,将L形加强筋的锚固段与抗滑桩钢筋笼的箍筋绑固在一起,将U形筋的锚固段与抗滑桩钢筋笼的纵筋绑固在一起;浇筑混凝土,凝固形成抗滑桩,将U形筋和L形加强筋与抗滑桩锚固在一起;
第五步,重复第一步~第四步,完成连接筋、L形加强筋和U形筋在另一抗滑桩上的锚固作业;
第六步,分段开挖两抗滑桩护壁外的桩前土体和桩间土体,使预埋在两抗滑桩内的连接筋的搭接段、L形加强筋的搭接段和U形筋的搭接段露出土体,并将桩间土体的开挖面开挖成弧形结构;
然后将背侧弯曲纵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抗滑桩上的一个连接筋绑固在一起;将桩前纵筋的一端部与锚固在其中一抗滑桩内的连接筋搭接段和L形加强筋的搭接段绑扎固定在一起,将其另一端部与另一抗滑桩的连接筋的搭接段和L形加强筋的搭接段绑扎固定在一起;
然后利用多个连接箍筋将背侧弯曲纵筋和桩前纵筋绑固在一起,形成挡土板钢筋笼;
第七步,在挡土板钢筋笼上固定浇筑模板,浇筑模板上部的一拐处预留有注浆孔而与其相对的另一拐角处预留有出浆孔,通过注浆孔灌注砂浆,边灌浆边震动浇筑模板,待出浆孔内有水泥砂浆冒出时停止灌浆;
第八步,待水泥砂浆凝固后拆除浇筑模板,完成一个挡土板的施工作业;
第九步,重复第六步~第八步,自上而下依次施工挡土板,并在相邻两挡土板的接缝处设置防水层,完成相邻两抗滑桩的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步中背侧弯曲纵筋的矢高等于相邻两抗滑桩净距的十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步中的防水层由沥青麻絮制成。

说明书全文

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边坡加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我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利工程、路、公路及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方兴未,在这些工程中出现了许多边坡工程,如三峡高边坡等。目前,对于边坡工程中的大型滑坡、下滑较大的滑坡或者滑面较深的滑坡,工程中常采用抗滑桩进行支挡。
[0003] 在抗滑桩施工中,抗滑桩施工完成后常需要将其悬臂段的桩前土体挖除。为避免土体坍塌,常需要在相邻两个抗滑桩的悬臂段之间施工桩间挡土板以用于支撑土体。现有相邻抗滑桩的桩间挡土板的施工方法主要有拆除抗滑桩护壁和不拆除抗滑桩护壁两种施工方法,不拆除抗滑桩护壁的施工方法是将预制挡土板与护壁铰接为一体,但是在施工时存在挡土板预留孔与护壁内预埋筋不对应的问题,影响施工;挡土板与护壁铰接,护壁不能提高挡土板的挡土能力,所以挡土板的厚度常常较厚,重量较大,导致混凝土用量较大,增加施工成本。
[0004] 现有拆除抗滑桩护壁的施工方法是先将抗滑桩的护壁拆除,然后再施工挡土板,然而由于抗滑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容易与护壁粘结在一起,即使将护壁与抗滑桩之间设置隔离设施,也依然存在不能完全隔离水泥泥浆的问题,并且需要拆除护壁转处的钢筋混凝土,不仅造成工程上的浪费,还增加了施工难度。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开挖第一节桩孔,绑扎护壁钢筋笼;将连接筋的锚固段、L形加强筋的锚固段和U形筋的锚固段分别与护壁钢筋笼的箍筋绑固在一起,然后浇筑混凝土,将连接筋、加强筋和U形筋与护壁混凝土锚固在一起;
第二步,重复第一步,继续向下开挖桩孔,依次将剩余连接筋、L形加强筋和U形筋锚固在与抗滑桩悬臂段对应的护壁上;
第三步,继续向下开挖桩孔直至桩底,绑扎护壁钢筋笼,浇筑护壁混凝土;
第四步,在护壁内绑扎抗滑桩钢筋笼,将L形加强筋的锚固段与抗滑桩钢筋笼的箍筋绑固在一起,将U形筋的锚固段与抗滑桩钢筋笼的纵筋绑固在一起;浇筑混凝土,凝固形成抗滑桩,将U形筋和L形加强筋与抗滑桩锚固在一起;
第五步,重复第一步~第四步,完成连接筋、L形加强筋和U形筋在另一抗滑桩上的锚固作业;
第六步,分段开挖两抗滑桩护壁外的桩前土体和桩间土体,使预埋在两抗滑桩内的连
接筋的搭接段、L形加强筋的搭接段和U形筋的搭接段露出土体,并将桩间土体的开挖面开挖成弧形结构;
然后将背侧弯曲纵筋的两端分别与两抗滑桩上的一个连接筋绑固在一起;将桩前纵筋
的一端部与锚固在其中一抗滑桩内的连接筋搭接段和L形加强筋的搭接段绑扎固定在一起,将其另一端部与另一抗滑桩的连接筋的搭接段和L形加强筋的搭接段绑扎固定在一起;
然后利用多个连接箍筋将背侧弯曲纵筋和桩前纵筋绑固在一起,形成挡土板钢筋笼;
第七步,在挡土板钢筋笼上固定浇筑模板,浇筑模板上部的一拐角处预留有注浆孔而
与其相对的另一拐角处预留有出浆孔,通过注浆孔灌注水泥砂浆,边灌浆边震动浇筑模板,待出浆孔内有水泥砂浆冒出时停止灌浆;
第八步,待水泥砂浆凝固后形成挡土板,然后拆除浇筑模板,完成一个挡土板的施工作业;
第九步,重复第六步~第八步,自上而下依次施工挡土板,并在相邻两挡土板的接缝处施工由沥青麻絮制成的防水层,完成相邻两抗滑桩的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作业。
[0007] 所述第六步中背侧弯曲纵筋的矢高等于相邻两抗滑桩净距的十分之一。
[0008] 所述第九步中的防水层由沥青麻絮制成。
[0009] 本发明优点在于结构巧妙,在不拆除抗滑桩护壁的前提下实现了挡土板的现场浇筑,解决了传统抗滑桩挡土结构因需要拆除护壁而引起工程浪费和施工难度大的问题,施工难度小且外形美观。
[0010] 本发明将连接筋、U形筋和L形加强筋与护壁和抗滑桩锚固在一起,使护壁得到充分利用,避免护壁浪费,提高了挡土板的挡土能力,进而降低了挡土板的厚度,节约水泥,节约施工成本;每个挡土板的迎土面均为弧形结构而背土面为平面结构,将挡土板由传统的受弯构件变成压弯构件,提高了挡土板的安全性。附图说明
[0011] 图1-图5是本发明的施工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13] 本发明以长×宽=2m×3m、净间距为3m、浇筑混凝土等级为C30、护壁厚度为20cm的抗滑桩的连接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所述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本发明以长×宽=2m×3m、净间距为3m、浇筑混凝土等级为C30、护壁厚度为20cm的抗滑
桩的连接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所述相邻抗滑桩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预先加工钢筋(本发明所用的连接筋1、U形筋2、L形加强筋3以及连接箍筋6、背侧弯曲钢筋4和桩前纵筋5均采用同一型号为HRB400的钢筋):
截取多段钢筋并分别折弯加工成L形结构,其一段为锚固段(长度≥35d,其中d为钢筋的直径,下同)而其另一段为搭接段(长度≥45d),完成连接筋1的加工;
截取多段钢筋并分别折弯成U形结构,其一侧段为锚固段(长度≥35d)而另一侧段为搭接段(长度为≥45d),连接段的长度=护壁厚度+抗滑桩的保护层厚度+抗滑桩的箍筋直径+抗滑桩的纵筋直径+2cm=20cm+7cm+2cm+3.2cm+2cm =34.2cm,完成U形筋2的加工;
截取多段钢筋分别折成L形结构,其中一段为锚固段(长度≥35d,而其另一段为搭接段(长度为35d+20cm),完成L形加强筋3的加工;
截取多段钢筋分别加折弯成弧形结构,确保矢高=相邻两抗滑桩静间距的十分之一,完成背侧弯曲纵筋4的加工;截取多段长度=挡土板的长度-2倍挡土板保护层的厚度,完成桩前纵筋5的加工;
截取多段钢筋并分别加工成矩形结构,完成连接箍筋6的加工,连接箍筋6的高度均为
挡土板的高度-2倍挡土板保护层的厚度(为了防止挡土板钢筋笼锈蚀导致挡土板开裂或降低挡土板的承载能力,挡土板钢筋笼的外侧需要浇筑厚度的混凝土,以便对钢筋进行保护),多个连接箍筋6的宽度自背侧弯曲纵筋4的中心向两侧逐渐减小;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挡土板保护层的厚度为50mm;
第一步,开挖第一节桩孔,绑扎护壁钢筋笼;将连接筋1的搭接段、L形加强筋的搭接段和U形筋2搭接段分别用防渗土工布包裹,然后再将连接筋1锚固段、L形加强筋3的锚固段和U形筋2的锚固段分别与护壁钢筋笼的箍筋7绑固在一起;浇筑护壁混凝土,将连接筋1、加强筋和U形筋2与护壁锚固在一起,连接筋1的搭接段位于在护壁一侧并向桩前方向折弯,U形筋2和L形加强筋3的搭接段位于护壁的前侧,具体如图1所示;
第二步,重复第一步,继续向下开挖桩孔,依次将连接筋、L形加强筋和U形筋锚固在护壁上,直至护壁施工高度与抗滑桩悬臂段的高度一致;
第三步,继续向下开挖桩孔,绑扎护壁钢筋笼,浇筑护壁混凝土,直至完成与抗滑桩嵌固段对应的护壁的施工作业;
第四步,在护壁内绑扎抗滑桩钢筋笼,将L形加强筋3的锚固段与抗滑桩钢筋笼的箍筋8绑固在一起,将U形筋2的锚固段与抗滑桩钢筋笼的纵筋9绑固在一起;浇筑混凝土,凝固后形成抗滑桩,将U形筋2和L形加强筋3与抗滑桩锚固在一起,具体如图2所示;
第五步,重复第一步~第四步,完成连接筋1、L形加强筋3和U形筋2在另一抗滑桩上的锚固作业;
其中,锚固在两个抗滑桩上的连接筋左右一一对齐,锚固在两个抗滑桩上的L形加强筋左右一一对齐,锚固在两个抗滑桩上的U形筋左右一一对齐;
第六步,自上而下分段开挖两抗滑桩护壁外的桩前土体和桩间土体,将桩间土体的开
挖面开挖成弧形结构,并使预埋在两抗滑桩内的连接筋1的搭接段、L形加强筋3的搭接段和U形筋2的搭接段露出土体,将防渗土工布拆除;
然后将连接筋1的调直,使其搭接段由图2所示的倾斜状态顺直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将U形筋2的搭接段和L形加强筋3的搭接段顺直并折弯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即加大U形筋2搭接段与护壁的距离以及L形加强筋3与护壁的距离);
然后将背侧弯曲纵筋4的两端分别与两抗滑桩上的连接筋1绑固在一起,将桩前纵筋5
的一端部与锚固在其中一抗滑桩内的连接筋1搭接段和L形加强筋3的搭接段绑扎固定在一起,将其另一端部与另一抗滑桩的连接筋1的搭接段和L形加强筋3的搭接段绑扎固定在一起;再利用多个连接箍筋6将背侧弯曲纵筋4和桩前纵筋5绑固在一起,形成挡土板钢筋笼,具体如图4所示;
在背侧弯曲纵筋4与连接箍筋6的交叉连接处分别放置一个10,以保证挡土板混凝
土保护层的需求;
第七步,在挡土板钢筋笼上固定浇筑模板,浇筑模板上部的一拐角处预留有注浆孔而
与其相对的另一拐角处预留有出浆孔,通过注浆孔灌注水泥砂浆,边灌浆边震动浇筑模板,待出浆孔内有水泥砂浆冒出时停止灌浆;
第八步,待第七步浇筑的水泥砂浆浇筑2天后,拆除浇筑模板,完成一个挡土板11的施工作业;
第九步,重复第六步~第八步,自上而下依次施工剩余的挡土板,并在相邻两挡土板11的接缝处施工由沥青麻絮制成的防水层12,完成相邻两抗滑桩的桩间挡土板结构的施工作业,具体如图5所示。
[0014] 实际施工时,重复本发明的施工步骤,完成剩余多个相邻抗滑桩的施工作业,在左右相邻两挡土板的竖接缝处施工由沥青麻絮制成的竖防水层13,具体如图5所示。
[001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前”、“后”、“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