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建筑材料 / 混凝土 / 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

一种建筑的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

阅读:729发布:2024-02-0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建筑的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建筑的 钢 筋 混凝土 现浇 框架 结构,包括预埋 螺纹 钢筋 ,斜 连接杆 ,上调节板,下调节板和T型螺纹套筒;所述预留孔内均设有与 钢筋混凝土 现浇立柱内部钢筋相连的预埋螺纹钢筋,所述T型螺纹套筒穿过士型连接 块 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的螺纹上,且螺纹杆的一端穿过第二穿孔并拧入型螺纹套筒内部的 内螺纹 孔中,所述 水 平插板插入到插槽内并通过螺纹杆穿过插槽两侧的连接通孔B以及水平插板上的连接通孔B将斜连接杆与士型连接块连接在一起。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的设置,可根据立柱的高度调整调节板的高度,也可调整横向滑动板在横向调节槽内的 位置 ,以便适用于两组立柱之间不同的距离。,下面是一种建筑的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建筑的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预留孔(101),预埋螺纹钢筋(102),斜连接杆(2),横向滑动板(201),平插板(202),横梁(3),上调节板(401),下调节板(402),横向调节槽(403),竖直调节槽(404),竖直滑动板(405),士型连接(5),第一穿孔(501),第二穿孔(502),插槽(503),螺纹杆(6),螺帽(601),连接通孔A(7),连接通孔B(8),T型螺纹套筒(9)和内螺纹孔(901);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二组预留孔(101),且预留孔(101)内均设有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内部钢筋相连的预埋螺纹钢筋(102),且两组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顶端内侧之间还设置有一起浇灌的横梁(3),所述T型螺纹套筒(9)穿过士型连接块(5)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501)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102)的螺纹上,且螺纹杆(6)的一端穿过士型连接块(5)前侧板上的第二穿孔(502)并拧入型螺纹套筒(9)内部的内螺纹孔(901)中,且螺纹杆(6)的另一端上拧接有螺帽(601),所述斜连接杆(2)的上端前侧固定设有水平插板(202),且斜连接杆(2)的下端底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滑动板(201),所述水平插板(202)插入到插槽(503)内,并通过螺纹杆(6)穿过插槽(503)两侧的连接通孔B(8),以及水平插板(202)上的连接通孔B(8),将斜连接杆(2)与士型连接块(5)连接在一起,所述插槽(503)是开设在士型连接块(5)的前端侧上的,共设有三组;所述上调节板(40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竖直滑动板(405),且下调节板(40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调节槽(404),且上调节板(401)与下调节板(402)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调节槽(403);
所述预留孔(101)设置在横梁(3)的下侧;所述上调节板(401)、下调节板(402)、四组斜连接杆(2)以及四组士型连接块(5)共同组成框架支撑结构;所述上调节板(401)通过其底侧的竖直滑动板(405)插入到下调节板(402)的上端的竖直调节槽(404)内并通过螺纹杆(6)穿过竖直调节槽(404)两侧的连接通孔A(7)以及竖直滑动板(405)上的连接通孔A(7)将上调节板(401)与下调节板(402)连接在一起,且竖直调节槽(404)与竖直滑动板(405)上均设有三行连接通孔A(7);所述横向滑动板(201)插入到横向调节槽(403)并通过螺纹杆(6)穿过横向调节槽(403)两侧的连接通孔A(7)以及横向滑动板(201)上的连接通孔A(7)将斜连接杆(2)与上调节板(401)或下调节板(402)连接在一起,且横向调节槽(403)的两侧均横向设置有多组连接通孔A(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螺纹钢筋(102)靠近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外壁的一端均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外表面相持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插板(202)的长度与插槽(503)的深度相同,且水平插板(202)的高度与插槽(503)的高度也相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框架支撑结构间隔相错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螺纹套筒(9)的T型结构上端直径大于第一穿孔(501)的直径,且T型螺纹套筒(9)的T型结构下端直径分别小于预留孔(101)、第一穿孔(501)的直径。

说明书全文

一种建筑的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地震是一种破坏性极强的突发性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构成严重威胁。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积极应对这些地震灾害是构建城乡防震减灾体系的重要工
作。组合框架由于钢与混凝土的组合作用,不仅节省了钢材的设计用量,混凝土翼板能有效地抑制钢梁的局部屈曲失稳,提高了构件的延性。组合框架与钢框架相比,刚度和承载都提高很多,且减小了梁高和楼层结构高度,同时梁柱节点设计成半刚性连接,可以充分利用节点的延性来优化框架的内力分布,提高抗震性能;组合框架的抗侧刚度较大,可减小支撑结构的材料设计用量。因此,组合框架作为一种经济性、受力性能好的结构体系,将被更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0003] 本发明人在检索专利的过程中发现了相似的专利,如申请号为:201621207807.3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摇摆自复位钢支撑结构体系,包括结构柱和结构梁,所述结构柱和所述结构梁构成主结构,所述主结构与钢支撑通过耗能元件连接,自复位拉索沿
着所述钢支撑的钢柱设置,上端在所述钢支撑的钢柱顶部张拉,下端浇筑于现浇基础内,所述钢支撑由细长钢构件组成,并通过摇摆节点与所述现浇基础连接。本发明在地震时钢支
撑作为一个整体发生摇摆,与主结构之间发生相对变形,引发耗能元件变形并耗散能量;震后,结构通过自复位拉索恢复到初始状态,保证结构使用功能;基本构件细长、拼接部位均采用螺栓连接,能实现在工厂生产、现场拼装,缩短现场工期,且具有建筑适应性强、抗震能力强、构造简单、施工质量高、工期短等优点。
[0004]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传统的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中或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提高抗震性能,或采用钢结构焊接到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中的钢筋上,常常需要使
用较长的电源线进行连接使用,每焊接一层需要搬运一次,比较麻烦,而在上述专利的螺栓连接的钢支撑结构中,只是在基本构件细长、拼接部位处采用螺栓连接,然而楼层高度设计并不一定相同,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预留的钢筋之间的高度以及两组立柱之间的距离也或
大或小,而钢支撑结构整体不能调节高度或者左右距离,影响后期的安装。
[0005]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

发明内容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中或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提
高抗震性能,或采用钢结构焊接到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中的钢筋上,常常需要使用较长的
电源线进行连接使用,每焊接一层需要搬运一次,比较麻烦,而在上述专利的螺栓连接的钢支撑结构中,只是在基本构件细长、拼接部位处采用螺栓连接,然而楼层高度设计并不一定相同,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预留的钢筋之间的高度以及两组立柱之间的距离也或大或小,
而钢支撑结构整体不能调节高度或者左右距离,影响后期的安装的问题。
[0007] 本发明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0008] 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预留孔,预埋螺纹钢筋,斜连接杆,横向滑动板,平插板,横梁,上调节板,下调节板,横向调节槽,竖直调节槽,竖直滑动板,士型连接,第一穿孔,第二穿孔,插槽,螺纹杆,螺帽,连接通孔A,连接通孔B,T型螺纹套筒和内螺纹孔;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的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二组预留孔,且预留孔内均设有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内部钢筋相连的预埋螺纹钢筋,且两
组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的顶端内侧之间还设置有一起浇灌的横梁,所述T型螺纹套筒穿过
士型连接块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的螺纹上,且螺纹杆的一端穿过士型
连接块前侧板上的第二穿孔并拧入型螺纹套筒内部的内螺纹孔中,且螺纹杆的另一端上拧
接有螺帽,所述斜连接杆的上端前侧固定设有水平插板,且斜连接杆的下端底侧固定连接
有横向滑动板,所述水平插板插入到插槽内,并通过螺纹杆穿过插槽两侧的连接通孔B,以及水平插板上的连接通孔B,将斜连接杆与士型连接块连接在一起,所述插槽是开设在士型连接块的前端侧上的,共设有三组;所述上调节板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竖直滑动板,且下调节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调节槽,且上调节板与下调节板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调节槽。
[0009] 进一步的,所述预留孔设置在横梁的下侧。
[0010] 进一步的,所述预埋螺纹钢筋靠近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外壁的一端均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外表面相持平。
[0011]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插板的长度与插槽的深度相同,且水平插板的高度与插槽的高度也相同。
[0012] 进一步的,所述上调节板、下调节板、四组斜连接杆以及四组士型连接块共同组成框架支撑结构,且框架支撑结构间隔相错设置。
[0013] 进一步的,所述上调节板通过其底侧的竖直滑动板插入到下调节板的上端的竖直调节槽内并通过螺纹杆穿过竖直调节槽两侧的连接通孔A以及竖直滑动板上的连接通孔A
将上调节板与下调节板连接在一起,且竖直调节槽与竖直滑动板上均设有三行连接通孔A。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滑动板插入到横向调节槽并通过螺纹杆穿过横向调节槽两侧的连接通孔A以及横向滑动板上的连接通孔A将斜连接杆与上调节板或下调节板连接在一
起,且横向调节槽的两侧均横向设置有多组连接通孔A。
[0015] 进一步的,所述T型螺纹套筒的T型结构上端直径大于第一穿孔的直径,且T型螺纹套筒的T型结构下端直径分别小于预留孔、第一穿孔的直径。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 本装置采用整体式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用钢支撑代替现浇剪力墙结构提高了建筑的预制率、装配率,减少了地震荷载和基础费用
[0018] 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的设置,可通过调整竖直滑动板插入到竖直调节槽的深度,调整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连接后的高度,从而根据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的高度调整
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组成的调节板的高度,也可调整横向滑动板在横向调节槽内的横向
位置,以便适用于两组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之间不同的距离,更加适应于不同建筑的设计。
[0019] 本装置整体可拆卸组装式结构,方便运输,也方便将该装置拆分运到不同楼层,降低工作人员的运输难度。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本发明间隔相错使用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是本发明图2中的另一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是本发明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T型螺纹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本发明士型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7是本发明斜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8是本发明上调节板以及下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9是本发明螺纹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30] 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预留孔-101,预埋螺纹钢筋-102,斜连接杆-2,横向滑动板-201,水平插板-202,横梁-3,上调节板-401,下调节板-402,横向调节槽-403,竖直调节槽-404,竖直滑动板-405,士型连接块-5,第一穿孔-501,第二穿孔-502,插槽-503,螺纹杆-6,螺帽-601,连接通孔A-7,连接通孔B-8,T型螺纹套筒-9,内螺纹孔-901。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32]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
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4] 实施例:
[0035] 如附图1至附图9所示:
[0036]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框架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预留孔101,预埋螺纹钢筋102,斜连接杆2,横向滑动板201,水平插板202,横梁3,上调节板
401,下调节板402,横向调节槽403,竖直调节槽404,竖直滑动板405,士型连接块5,第一穿孔501,第二穿孔502,插槽503,螺纹杆6,螺帽601,连接通孔A7,连接通孔B8,T型螺纹套筒9和内螺纹孔901;所述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内侧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十二组预留孔101,且预留孔101内均设有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内部钢筋相连的预埋螺纹钢筋102,且两组钢
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顶端内侧之间还设置有一起浇灌的横梁3,所述T型螺纹套筒9穿过士
型连接块5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501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102的螺纹上,且螺纹杆6的一端穿
过士型连接块5前侧板上的第二穿孔502并拧入型螺纹套筒9内部的内螺纹孔901中,且螺纹
杆6的另一端上拧接有螺帽601,所述斜连接杆2的上端前侧固定设有水平插板202,且斜连
接杆2的下端底侧固定连接有横向滑动板201,所述水平插板202插入到插槽503内,并通过
螺纹杆6穿过插槽503两侧的连接通孔B8,以及水平插板202上的连接通孔B8,将斜连接杆2
与士型连接块5连接在一起,所述插槽503是开设在士型连接块5的前端侧上的,共设有三
组;所述上调节板401的底侧固定连接有竖直滑动板405,且下调节板402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竖直调节槽404,且上调节板401与下调节板402的两侧均开设有横向调节槽403。
[0037] 其中,所述预留孔101设置在横梁3的下侧。
[0038] 其中,所述预埋螺纹钢筋102靠近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外壁的一端均与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外表面相持平,避免预埋螺纹钢筋102裸露到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外侧,从而容易伤害工作人员。
[0039] 其中,所述水平插板202的长度与插槽503的深度相同,且水平插板202的高度与插槽503的高度也相同,水平插板202的前端接触到插槽503内侧底部以及水平插板202的顶部
与士型连接块5表面持平时,水平插板202上的连接通孔B8与插槽503两侧的连接通孔B8处
在同一直线上,在将水平插板202插入到插槽503内时,方便通过螺纹杆6穿过插槽503两侧
的连接通孔B8以及水平插板202上的连接通孔B8将斜连接杆2与士型连接块5连接在一起。
[0040] 其中,所述上调节板401、下调节板402、四组斜连接杆2以及四组士型连接块5共同组成框架支撑结构,且框架支撑结构间隔相错设置,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用钢支撑代替现浇剪力墙结构提高了建筑的预制率、装配率,减少了地震荷载和基础费用。
[0041] 其中,所述上调节板401通过其底侧的竖直滑动板405插入到下调节板402的上端的竖直调节槽404内并通过螺纹杆6穿过竖直调节槽404两侧的连接通孔A7以及竖直滑动板
405上的连接通孔A7将上调节板401与下调节板402连接在一起,且竖直调节槽404与竖直滑
动板405上均设有三行连接通孔A7,可调整上调节板401以及下调节板402连接后的高度,从而根据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的高度调整上调节板401以及下调节板402组成的调节板的高
度。
[0042] 其中,所述横向滑动板201插入到横向调节槽403并通过螺纹杆6穿过横向调节槽403两侧的连接通孔A7以及横向滑动板201上的连接通孔A7将斜连接杆2与上调节板401或
下调节板402连接在一起,且横向调节槽403的两侧均横向设置有多组连接通孔A7,可调整
横向滑动板201在横向调节槽403内的横向位置,以便适用于两组钢筋混凝土现浇立柱1之
间不同的距离,更加适应于不同建筑的设计。
[0043] 其中,所述T型螺纹套筒9的T型结构上端直径大于第一穿孔501的直径,且T型螺纹套筒9的T型结构下端直径分别小于预留孔101、第一穿孔501的直径,便于将T型螺纹套筒9
穿过士型连接块5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501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102的螺纹上。
[0044]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0045] 本发明中,首先将T型螺纹套筒9穿过士型连接块5后侧板上的第一穿孔501拧接到预埋螺纹钢筋102的螺纹上,然后将螺纹杆6的一端穿过士型连接块5前侧板上的第二穿孔
502并拧入型螺纹套筒9内部的内螺纹孔901中,并在螺纹杆6的另一端上拧接上螺帽601,之后把水平插板202插入到插槽503内并通过螺纹杆6穿过插槽503两侧的连接通孔B8以及水
平插板202上的连接通孔B8将斜连接杆2与士型连接块5连接在一起,根据上下相对的两组
斜连接杆2之间的距离调整竖直滑动板405插入到竖直调节槽404的深度,并采用螺纹杆6穿
过竖直调节槽404两侧的连接通孔A7以及竖直滑动板405上的连接通孔A7将上调节板401与
下调节板402连接在一起,将上调节板401、下调节板402组成的调节板安装在四组斜连接杆
2之间,并使斜连接杆2上的横向滑动板201分别插入到上调节板401或下调节板402外侧的
横向调节槽403内,然后通过螺纹杆6穿过横向调节槽403两侧的连接通孔A7以及横向滑动
板201上的连接通孔A7将斜连接杆2与上调节板401或下调节板402连接在一起,采用整体式
框架钢支撑结构体系,提高了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用钢支撑代替现浇剪力墙结构提高了
建筑的预制率、装配率,减少了地震荷载和基础费用。
[0046]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
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