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地基 / 基桩 / 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

结构物出口临时封堵装置

阅读:1发布:2022-01-09

专利汇可以提供结构物出口临时封堵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物出 水 口临时封堵装置,本实用新型中利用斜撑外 钢 管将整体的封堵主体的梯形结构分割成若干三 角 形,并在两端加入柔性止水条,更加具有 稳定性 及抗渗性能。可在封堵 位置 直接安装,也可以在封堵位置附近制作吊装。本实用新型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在桩膜围堰的 基础 上,可保证带水筑堰、不需要打桩稳定围堰,且满足双面迎水的需求,成本低,选用的主材可以循环利用,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拆装方便,拆除后对 水体 无污染,做法科学环保。(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结构物出口临时封堵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结构物出口临时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梁、上纵梁、下纵梁、口梁、外管、支撑钢管形成的封堵主体,以及防水膜布和沙袋,所述水平梁与多根下纵梁垂直连接,在水平梁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锁口梁,锁口梁的两端安装在上纵梁上,所述上纵梁通过外钢管与下纵梁相连接,在外钢管的中部设置有支撑钢管,所述支撑钢管的下端与下纵梁相连接,封堵主体的外表面通过防水膜布覆盖,在封堵主体两端的防水膜布上采用沙袋压底和封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纵梁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下纵梁、第四下纵梁、第三下纵梁和第二下纵梁,所述上纵梁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上纵梁和第二上纵梁,所述第一上纵梁通过第一外钢管与第一下纵梁相连接,第一外钢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钢管,第一支撑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三下纵梁相连接;第二下纵梁通过第二外钢管与第二下纵梁相连接,第二外钢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钢管,第二支撑钢管的另一端与第四下纵梁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纵梁与第三外钢管相连接,第三外钢管与第二外钢管平行,并与第二支撑钢管相连接;所述第二上纵梁与第四外钢管相连接,第四外钢管与第一外钢管平行,并与第一支撑钢管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钢管和第二支撑钢管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梁与下纵梁、外钢管、支撑钢管的连接,所述锁口梁与上纵梁的连接,所述外钢管与支撑钢管的连接,都采用连接扣件进行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膜布和封堵主体之间铺设有防水膜布垫层,在封堵主体两侧设置有柔性防水材料。

说明书全文

结构物出口临时封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小型围堰的施工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围堰是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为建造永久性水利设施,修建的临时性围护结构。其作用是防止水和土进入建筑物的修建位置,以便在围堰内排水,开挖基坑,修筑建筑物。一般主要用于水工建筑中,除作为正式建筑物的一部分外,围堰一般在用完后拆除。围堰高度高于施工期内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
[0003] 围堰,用土堆筑成梯形截面的土堤,迎水面的边坡不宜陡于1:2(竖横比,下同),基坑侧边坡不宜陡于1:1.5,通常用砂质粘土填筑。土围堰仅适用于浅水、流速缓慢及围堰底为不透水土层处。为防止迎水面边坡受冲刷,常用片石、草皮或草袋填土围护。在产石地区还可做堆石围堰,但外坡用土层盖面,以防渗漏水。
[0004] 参考《一种桩膜围堰及其施工方法》专利(专利号:ZL200810116765.6),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发现,此施工方法不能完全满足施工需要,不全面,在需要双面迎水、带水筑堰、基底不理想以及成品工程筑堰中尤其明显。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用于带水筑堰、双面迎水的出水口、小型河道引流、基底不便打桩的现场,解决需要双面迎水等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6] 一种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包括水平梁、上纵梁、下纵梁、口梁、外管、支撑钢管形成的封堵主体,以及防水膜布和沙袋,所述水平梁与多根下纵梁垂直连接,在水平梁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锁口梁,锁口梁的两端安装在上纵梁上,所述上纵梁通过外钢管与下纵梁相连接,在外钢管的中部设置有支撑钢管,所述支撑钢管的下端与下纵梁相连接,封堵主体的外表面通过防水膜布覆盖,在封堵主体两端的防水膜布上采用沙袋压底和封边。
[0007] 所述下纵梁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下纵梁、第四下纵梁、第三下纵梁和第二下纵梁,所述上纵梁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上纵梁和第二上纵梁,所述第一上纵梁通过第一外钢管与第一下纵梁相连接,第一外钢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钢管,第一支撑钢管的另一端与第三下纵梁相连接;第二下纵梁通过第二外钢管与第二下纵梁相连接,第二外钢管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钢管,第二支撑钢管的另一端与第四下纵梁相连接。
[0008] 所述第一上纵梁与第三外钢管相连接,第三外钢管与第二外钢管平行,并与第二支撑钢管相连接;所述第二上纵梁与第四外钢管相连接,第四外钢管与第一外钢管平行,并与第一支撑钢管相连接。
[0009] 所述第一支撑钢管和第二支撑钢管相连接。
[0010] 所述水平梁与下纵梁、外钢管、支撑钢管的连接,所述锁口梁与上纵梁的连接,所述外钢管与支撑钢管的连接,都采用连接扣件进行固定连接。
[0011] 所述防水膜布和封堵主体之间铺设有防水膜布垫层,在封堵主体两侧设置有柔性防水材料。
[0012] 利用上述的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的封堵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0013] (1)在出水口直接安装封堵主体,或者在勘察封堵位置后吊装制作完成的封堵主体;
[0014] (2)铺膜布:让膜布浮于水面,当一膜布的纵向上口完全固定好以后,先将上游的膜布压到河底准确位置,利用水流势能瞬间将膜布铺好,简称“逆水铺膜”;在一块膜布铺好后,及时进行压袋,在保证搭接长度要求的情况下重复上道工序铺设下一块膜布,膜布的搭接长度通常不小于3.0m;
[0015] (3)压沙袋:采用砂袋对膜布进行压底、封边,采用吊袋压设膜布的搭接立缝;
[0016] (4)排水平压:膜布安装好后,背水面进行排水,排水要尽量保持两侧水面同步均匀下降,保持压力平衡;在水面下降过程中,自上而下加固水平梁、膜布垫层;若出现异常,则停止排降水;
[0017] (5)定期观测位移:在封堵结构顶部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监测封堵结构位移是否可控范围内;
[0018] (6)拆除:在结束封堵后,进行拆除,可将主材保存循环利用。
[0019] 进一步的,步骤(1)中,在出水口直接安装封堵主体的步骤包括:
[0020] 1)基底清理:安装前将实施部位淤泥,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基底平整无异物;
[0021] 2)底部水平梁安装:沿封堵位置度将水平梁间隔放置,并垂直绑扎下纵梁的钢管固定;
[0022] 3)双向斜撑搭设:将外钢管用扣件固定在水平横梁上,交叉部位用扣件绑扎,斜撑的长度决定最终封堵措施的高度,故此将双向斜撑的外钢管采用相同长度、相同角度,以确保受力均匀,在水位差较大的情况下,将水位较深一侧适当调整角度;
[0023] 4)锁口梁绑扎:利用扣件将斜撑的外钢管和锁口梁绑扎牢固,完成封堵主体的结构;
[0024] 5)膜布垫层安装:垫层采用强度较大竹胶板,安装过程中,保证垫层的表面平顺,无尖刺、无凸起,避免对膜布造成破坏。
[0025] 进一步的,步骤(1)中,在勘察封堵位置后吊装制作完成的封堵主体的步骤包括:
[0026] 1)勘察封堵位置:勘察需要封堵位置的实际情况,确认封堵宽度精确至厘米;
[0027] 2)基底清理:安装前将实施部位淤泥,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基底平整无异物;
[0028] 3)制作封堵主体结构:根据现场勘察的数据,在封堵位置附近制作封堵主体结构;
[0029] 4)吊装:将制作好的封堵主体结构利用汽车吊吊装至封堵位置。
[0030] 本实用新型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在桩膜围堰的基础上,可保证带水筑堰、不需要打桩稳定围堰,且满足双面迎水的需求,成本低,选用的主材可以循环利用,施工速度快、效率高,拆装方便,拆除后对水体无污染,做法科学环保。
[0031] 具有以下特点:
[0032] 1、自稳,不需要打桩,双向阻水,拆装方便。
[0033] 2、可不破坏现有构件进行阻水。
[0034] 3、相对比桩膜围堰,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打桩,施工更方便,可带水筑堰,也可组装完成后进行吊装。
[0035] 4、材料环保,对水体没有污染,主材可以循环利用。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所述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的主视图;
[0037] 图2是所述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的俯视图;
[0038] 图3是所述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装置,包括水平梁1、纵梁2、锁口梁4、外钢管、支撑钢管形成的封堵主体,以及防水膜布6和沙袋7,纵梁2分为上纵梁和下纵梁,两根水平梁1之间安装有多根下纵梁,在水平梁1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锁口梁4,结合钢管
3,锁口梁4和水平梁1形成梯形的封堵主体结构,钢管3包括外钢管和支撑钢管。
[0040] 所述下纵梁2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下纵梁21、第四下纵梁24、第三下纵梁23和第二下纵梁22,所述上纵梁从左到右依次包括第一上纵梁25和第二上纵梁26,锁口梁4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第一上纵梁25和第二上纵梁26上。
[0041] 所述第一上纵梁25通过第一外钢管311与第一下纵梁21相连接,第一外钢管31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支撑钢管33,第一支撑钢管33的另一端与第三下纵梁23相连接;第二下纵梁26通过第二外钢管321与第二下纵梁22相连接,第二外钢管321的中部设置有第二支撑钢管34,第二支撑钢管34的另一端与第四下纵梁24相连接。
[0042] 所述第一上纵梁25与第三外钢管322相连接,第三外钢管322与第二外钢管321平行,并与第二支撑钢管34相连接;所述第二上纵梁26与第四外钢管312相连接,第四外钢管312与第一外钢管311平行,并与第一支撑钢管3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钢管33和第二支撑钢管34相连接。图中可知,第一外钢管311和第四外钢管312形成的第一组合31,与第二外钢管321和第三外钢管322形成的第二组合32,形成封堵主体结构的主要框架
[0043] 根据需要,第三外钢管322和第四外钢管312也可以进行固定连接。
[0044] 所述水平梁与下纵梁、外钢管、支撑钢管的连接,所述锁口梁与上纵梁的连接,所述外钢管与支撑钢管的连接,都采用连接扣件5进行固定连接。
[0045] 所述防水膜布6和封堵主体之间铺设有防水膜布垫层,在封堵主体两侧设置有柔性防水材料8。
[0046]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方法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清理基底→底部水平梁安装→双向斜撑搭设→锁口梁绑扎→膜布垫层安装→铺膜布→压沙袋→排水平压→定期观测位移→拆除。若封堵位置不便安装,可组装至模板垫层步骤,吊装至封堵部位。
[0047] 2.1基底清理:安装前将实施部位淤泥,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基底平整无异物。
[0048] 2.2底部水平梁安装:沿封堵位置角度将水平梁间隔(间隔距离根据实际需要确认,涉水深的情况可加密,浅的情况可适当减少水平梁)放置。并垂直绑扎钢管固定。
[0049] 2.3双向斜撑搭设:将钢管用扣件固定在水平横梁上,交叉部位用扣件绑扎,斜撑的长度决定最终封堵措施的高度,故此将双向斜撑采用相同长度、相同角度,以确保受力均匀。在水位差较大的情况下,可将水位较深一侧,适当调整角度。
[0050] 2.4锁口梁绑扎:利用扣件将斜撑和锁口梁绑扎牢固。完成至此步骤,封堵措施的主体结构完成。
[0051] 2.5膜布垫层安装:垫层采用强度较大竹胶板,安装过程中,保证垫层的表面平顺,无尖刺、无凸起,避免对膜布造成破坏。
[0052] 2.6铺膜布:让膜布浮于水面;当一块膜布的纵向上口完全固定好以后,先将上游的膜布压到河底准确位置,利用水流势能压力瞬间将膜布铺好,简称“逆水铺膜”;一块膜布铺好后,及时进行压袋,在保证搭接长度要求的情况下重复上道工序铺设下一块膜布,膜布的搭接长度通常不小于3.0m。
[0053] 2.7压沙袋:采用砂袋对膜布进行压底、封边,采用吊袋压设膜布的搭接立缝。
[0054] 2.8排水平压:膜布安装好后,背水面进行排水,排水要尽量保持两侧水面同步均匀下降,保持压力平衡。在水面下降过程中,自上而下加固水平梁、膜布垫层。若出现异常,则停止排降水。
[0055] 2.9定期观测位移:在封堵结构顶部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监测封堵结构位移是否可控范围内。
[0056] 2.10拆除:在结束封堵后,进行拆除,可将主材保存循环利用。
[0057] 或者是制作吊装实用新型:勘察封堵位置→清理基底→制作封堵措施结构→吊装→铺膜布→压沙袋→排水平压→定期观测位移→拆除。
[0058] 3.1勘察封堵位置:勘察需要封堵位置的实际情况,确认封堵宽度精确至厘米。
[0059] 3.2基底清理:安装前将实施部位淤泥,杂物清理干净,保证基底平整无异物。
[0060] 3.3制作封堵措施结构:根据现场勘察的数据,在封堵位置附近制作封堵结构至膜布基底步骤(参考上述施工安装实用新型)。
[0061] 3.4吊装:将制作好的封堵结构利用汽车吊吊装至封堵位置,此过程应该辅助人工配合操作,避免在吊装的过程中破坏出水口构件。
[0062] 3.5铺膜布:让膜布浮于水面;当一块膜布的纵向上口完全固定好以后,先将上游的膜布压到河底准确位置,利用水流势能压力瞬间将膜布铺好,简称“逆水铺膜”;一块膜布铺好后,及时进行压袋,在保证搭接长度要求的情况下重复上道工序铺设下一块膜布,膜布的搭接长度通常不小于3.0m。
[0063] 3.6压沙袋:采用砂袋对膜布进行压底、封边,采用吊袋压设膜布的搭接立缝。
[0064] 3.7排水平压:膜布安装好后,背水面进行排水,排水要尽量保持两侧水面同步均匀下降,保持压力平衡。在水面下降过程中,自上而下加固水平梁、膜布垫层。若出现异常,则停止排降水。
[0065] 3.8定期观测位移:在封堵结构顶部设置固定监测点,定期监测封堵结构位移是否可控范围内。
[0066] 3.9拆除:在结束封堵后,进行拆除,可将主材保存循环利用。
[0067] 此实用新型不会破坏现有的构件,柔性止水密封条根据现场需要可使用可不使用,故结构示意图中并没有体现,使用后对现有构件的保护、封堵的效果更彻底。
[0068] 具体实施例中,如在西郊砂石坑内西侧出水口处实施此实用新型,由于该出水口水质达不到西郊砂石坑内南水北调供水的水质要求,需要在疏水口处搭设临时围堰,待出水口水质净化达标后再排放至西郊砂石坑内。此类情况,不能破坏现有出水口结构,不能污染水质,还需要迅速拆装,所以在桩膜围堰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改进。
[0069]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深5米以下的封堵环境,水深超过5米或两侧水位差超过5米容易造成结构的失稳现象。
[0070] 本实用新型选用的材料皆可以循环利用,且对水质无污染。
[0071]
[0072]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用途是用于现有结构物出水口临时封堵、防渗流措施,与桩膜围堰不同,本实用新型不需要打桩,可避免破坏基底,拆装更加快捷,对水质无污染。与现有的桩膜围堰骨架形式不同,本实用新型斜撑将整体的梯形结构分割成若干三角形、加入柔性止水条,更加具有稳定性及抗渗性能;可在封堵位置直接安装,也可以在封堵位置附近制作吊装。
[0073] 此封堵措施受压面为倾斜面、水压强有两个:(1)侧向水压P1=水密度*水深*g*sinA(2)水的自身重力P2=水密度*水深*g*cosA;其中A斜面的倾斜角。(1)+(2)之和乘以受力面积S就是结构受到的压力。
[0074] 由此可见水深及双向水深高差是影响结构稳定性的要因。因两侧水深差产生的作用力,应控制在小于封堵措施自重范围内。钢管搭接选用扣件搭接,水平向搭接处应错开至少500mm。钢管的临界荷载是7.5KN/㎡,远远高于应用范围。外观设计A中的第3条内容,可充分体现出设计亮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