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 / 楼梯 /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

阅读:1036发布:2020-10-0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旧楼加装 电梯 的通行无障碍结构,涉及加装电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设置在旧楼外侧的电梯,所述电梯与旧楼之间每层均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电梯厅,所述电梯厅的高度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 门 口高度对应,旧楼内原双跑 楼梯 的梯段和位于半层的休息平台拆除,改为单跑楼梯及 水 平走廊,住户门口与电梯厅及水平走廊位于同一楼层标高。本实用新型的旧楼加装电梯能使住户乘坐电梯前后不用再走半层楼梯,实现了无障碍通行,方便了殊如 轮椅 类用户能出入自由。采用独特的施工组织方案,亦可保证施工期间住户能安全通行,减少了因施工给住户造成的外迁安置等一系列问题。(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旧楼(1)外侧的电梯(2),所述电梯(2)与旧楼(1)之间每层均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电梯厅(3),所述电梯厅(3)的高度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楼层高度对应,住户口与电梯厅(3)之间修建有高度平齐的平走廊(11);所述旧楼(1)住户的门口与水平走廊(11)之间为旧楼原有的休息平台(13),位于水平走廊(11)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本层住户上下楼的倾斜梯 (12),所述水平走廊(11)与倾斜梯(12)排布在旧楼(1)的每一层中;所述倾斜梯(12)为单跑楼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厅(3)的两侧开设有窗口(3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走廊(11)和倾斜梯(12)为双人通行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走廊(11)和倾斜梯(12)远离旧楼(1)墙体的一侧设置围护构件(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2)包括井道支架,所述电梯厅(3)设置在井道支架上,相邻的电梯厅(3)之间设有楼层支架,楼层支架上设有开关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门包括设置在地面层的楼层支架上的外开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层以上的楼层支架上的内开门。

说明书全文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装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旧楼加装电梯。

背景技术

[0002] 国内的多层(6层及少于6层)居民楼还有相当的数量,随着居住人口老龄化的上升,楼梯对于老人及出行不便的人来说,已构成出行的障碍。但在八九十年代时盖建的居民楼到现在还在有效的使用寿命内,拆掉重建成本太高,对资源也造成浪费;基于这一现状,对旧式多层建筑加装电梯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
[0003] 现有公告日为2011.12.14、公告号为CN202072374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多层楼房加装电梯,电梯安装在进楼道的另一侧,其余的电梯厅设在各级转弯平台。
[0004] 虽然可以通过电梯上下楼,但电梯到达位置为两层之间的楼梯转弯平台,出电梯后,还需再走半层,才能到达家门口。对于腿脚不方便甚至需要依靠轮椅外出的老人来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方便上下楼的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它能使用户乘坐电梯前后不用再走半层楼梯,回家或外出更方便。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7] 一种旧楼加装电梯,包括设置在旧楼外侧的电梯,所述电梯与旧楼之间每层均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电梯厅,所述电梯厅的高度分别与各楼层住户的楼层高度对应,住户门口与电梯厅之间修建有高度平齐的平走廊。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外出时,离开房屋后通过水平走廊平移到对应楼层的电梯厅上,然后通过电梯上升或下降到对应的楼层,或者直接下降到一层再外出,回家时同样操作即可;用户乘坐电梯前后不用再走半层楼梯,彻底解决了腿脚不灵活甚至丧失运动能的老人上下楼难的问题,回家或外出更方便。
[0009]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旧楼住户的门口与水平走廊之间为原旧楼的休息平台,位于水平走廊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本层住户上下楼的倾斜梯,所述水平走廊与倾斜梯排布在旧楼的每一层中。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户可以照常通过水平走廊与倾斜梯上下楼,互不影响。
[0011]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梯厅的两侧开设有窗口。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电梯厅内的透性和透光性,使用户等待电梯时更舒适。
[0013]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走廊和倾斜梯远离旧楼墙体的一侧设置围护构件。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行人进行防护,上下楼梯时更安全。
[0015]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梯包括井道支架,所述电梯厅设置在楼层支架上,楼层支架上设有开关门。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开关门包括设置在地面层的楼层支架上的外开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层以上的楼层支架上的内开门。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关门设置为内外两层,防护性更好。
[0018]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 1、通过在旧楼的外侧设置电梯,旧楼的楼梯通道内修建水平走廊,用户乘坐电梯前后不用再走半层楼梯,彻底解决了腿脚不灵活甚至丧失运动能力的老人上下楼难的问题,回家或外出更方便;
[0020] 2、通过在水平走廊的一侧设置倾斜梯,用户可以照常通过倾斜梯上下楼,与电梯上下楼互不影响;
[0021] 3、通过在水平走廊和倾斜梯上设置围护构件,对行人进行防护,上下楼梯时更安全。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实施例1中旧楼与电梯的配合示意图;
[0023] 图2是实施例1中水平走廊与倾斜梯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中,1、旧楼;11、水平走廊;12、倾斜梯;13、休息平台;14、围护构件;2、电梯;3、电梯厅;31、窗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 实施例1:一种旧楼加装电梯的通行无障碍结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设在旧楼1楼门口外侧的电梯2,电梯2包括井道支架,井道支架与旧楼1之间每层均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电梯厅3,电梯厅3的高度与各楼层住户的门口高度对应,两者之间修建有高度平齐的水平走廊11,旧楼1住户的门口与水平走廊11之间为原旧楼的休息平台13,水平走廊11的另一侧设置有供本层住户上下楼的倾斜梯12,倾斜梯12为单跑楼梯,水平走廊11和倾斜梯12依次排列实现住户在楼梯通道内的上下行走。
[0027] 相邻的电梯厅3之间设有楼层支架,楼层支架上设有开关门;开关门包括设置在地面层的楼层支架上的外开门,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层以上的楼层支架上的内开门。
[0028] 电梯厅3的两侧还开设有C1222的窗口31;水平走廊11和倾斜梯12为双人通行梯。
[0029] 搭建水平走廊11和倾斜梯12时,将旧楼1原双跑楼梯的梯段和位于半层的休息平台拆除;八九十年代的楼房多为砖混结构,采用砖墙来承重,混凝土梁柱板等构件构成的混合结构体系。砖混结构中很多墙体是承重结构,不允许拆除的,所以在拆除原有楼梯时需要对承重墙和非承重墙进行区分,以免对原有结构强度造成影响。
[0030] 水平走廊11和倾斜梯12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材预制,旧楼1原双跑楼梯的梯段和位于半层的休息平台拆除完之后,再依次对每层的水平走廊11和倾斜梯12进行安装;水平走廊11和倾斜梯12远离墙体的一侧设置围护构件14。
[0031] 老人外出时,离开房屋后通过水平走廊11平移到对应楼层的电梯厅3上,然后通过电梯2上升或下降到对应的楼层,或者直接下降到一层再外出,回家时同样操作即可;老人乘坐电梯2前后不用再走半层楼梯,彻底解决了腿脚不灵活甚至丧失运动能力的老人上下楼难的问题,回家或外出更方便;用户可以照常通过倾斜梯12上下楼,互不影响。
[0032] 本实用新型中将楼梯的改动较大,施工组织很重要,采用适当的施工组织方案,可减少因施工给住户造成的一系列问题。
[0033] 旧楼1加装电梯2时,提前做好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施工时先通过机械破除旧楼1楼梯间外墙,然后对楼层处的休息平台梁加固,再在旧楼1楼门口外侧搭建电梯2及电梯厅3,搭建完成后对电梯2进行调试使其能够正常运行,接着自顶层开设拆除旧楼1楼梯,拆除后再施工安装预制水平走廊11及预制倾斜梯12,每施工完一层再逐层向下进行,施工期间所施工楼层的住户要出入时,可在电梯2厅与原休息平台13间搭设临时走道,使住户能顺利出入,未拆除的原有楼梯保持正常通行;施工期间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时进行收集清理。
[0034]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