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 / 楼梯 / 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

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

阅读:1038发布:2020-06-21

专利汇可以提供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登机桥包括登机桥的固定端及登机桥的移动端,登机桥的固定端包括固定端本体及输送组件。固定端本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由下至上层叠设置的第一楼板层、第二楼板层及第三楼板层,第一墙体上开设有第一出入口,第一出入口位于第一楼板层与第二楼板层之间。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件及第二输送件,第一输送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楼板层上,第二输送件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楼板层上。第一楼板层的长度大于第二楼板层的长度,第二楼板层的长度大于第三楼板层的长度。上述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能够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下面是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登机桥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端本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由下至上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墙体的同一侧的第一楼板层、第二楼板层及第三楼板层,所述第一墙体上开设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楼板层与所述第二楼板层之间;及
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件及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楼板层上,所述第二输送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楼板层上;
其中,沿所述第一输送件在所述第一楼板层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楼板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楼板层的长度,所述第二楼板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楼板层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或所述第二输送件的进口处和/或出口处的通行指示件,所述通行指示件包括伸缩带组件、警示牌及指示牌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楼梯及第二楼梯,所述第一楼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楼板层上,所述第二楼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楼板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防楼梯,所述消防楼梯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向地面延伸以靠近所述地面或与所述地面抵接,所述消防楼梯与所述第一楼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件为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所述第二输送件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体上还开设有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出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入口并排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梯,所述电梯穿过所述第二楼板层与所述第三楼板层。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棚、喷淋机构及显示屏,所述顶棚设置于所述第一墙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楼板层的上方,所述喷淋机构设置于所述顶棚、所述第三楼板层和/或所述第二楼板层上,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顶棚与所述第三楼板层之间、所述第三楼板层与所述第二楼板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楼板层与所述第一楼板层之间。
9.一种登机桥,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及
登机桥的移动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入口相连通。
10.一种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乘客属性,乘客属性包括第一乘客属性,第一乘客属性包括国际出发属性、国际到达属性、国内混流属性;及
根据乘客属性形成通道: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则使第一输送件作用,以连通第三楼板层上方的空间和第二楼板层与第一楼板层之间的空间,第一输送件的输送方向为由第三楼板层至第一楼板层,从而形成国际出发通道;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则使第二输送件作用,以连通第三楼板层与第二楼板层之间的空间和第二楼板层与第一楼板层之间的空间,第二输送件的输送方向为由第一楼板层至第二楼板层,从而形成国际到达通道;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则使位于第二楼板层下方且位于第一楼板层上方的空间形成国内混流通道。

说明书全文

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机场登机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登机桥、登机桥的固定端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登机桥用于连接航站楼与飞机,以便于航站楼内的乘客通过登机桥达到飞机内,或飞机内的乘客通过登机桥到达航站楼内。具体地,登机桥包括登机桥的固定端及登机桥的移动端,登机桥的固定端用于与航站楼连接,登机桥的移动端用于与飞机连接。在传统技术中,存在登机桥的固定端成本较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登机桥的固定端、包括该登机桥的固定端的登机桥及该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旨在降低成本。
[0004] 一种登机桥的固定端,包括:
[0005] 固定端本体,包括第一墙体和由下至上层叠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墙体的同一侧的第一楼板层、第二楼板层及第三楼板层,所述第一墙体上开设有第一出入口,所述第一出入口位于所述第一楼板层与所述第二楼板层之间;及
[0006] 输送组件,包括第一输送件及第二输送件,所述第一输送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楼板层上,所述第二输送件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楼板层上;
[0007] 其中,沿所述第一输送件在所述第一楼板层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楼板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楼板层的长度,所述第二楼板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楼板层的长度。
[0008] 上述登机桥的固定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09] 第一墙体上开设有第一出入口,登机桥的固定端内的乘客可经由第一连接口到达登机桥的移动端内,以便于乘客进入飞机的机舱内,登机桥的移动端内的乘客也可经由第一连接口到达登机桥的固定端内,以便于乘客远离飞机。第一楼板层、第二楼板层及第三楼板层由下至上层叠设置且位于第一墙体的同一侧,第一出入口位于第一楼板层与第二楼板层之间,以便于使第一出入口的高度与飞机的高度相适应,方便利用登机桥的移动端连通登机桥的固定端与飞机。利用第一输送件与第二输送件即可满足国际出发属性的乘客、国际到达属性的乘客及国内混流属性的乘客的需求,结构简单,设计容易,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沿第一输送件在第一楼板层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第一楼板层的长度大于第二楼板层的长度,第二楼板层的长度大于第三楼板层的长度,故登机桥的固定端的高度可沿第一输送件在第一楼板层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降低,以减少建筑材料,从而降低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成本。
[0010]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输送件和/或所述第二输送件的进口处和/或出口处的通行指示件,所述通行指示件包括伸缩带组件、警示牌及指示牌中的至少一种。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还包括第一楼梯及第二楼梯,所述第一楼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楼板层上,所述第二楼梯的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二楼板层上,另一端设置于所述第三楼板层上。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还包括消防楼梯,所述消防楼梯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楼板层上,另一端向地面延伸以靠近所述地面或与所述地面抵接,所述消防楼梯与所述第一楼梯相连通。
[0014]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送件为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所述第二输送件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体上还开设有第二出入口,所述第二出入口与所述第一出入口并排设置。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还包括电梯,所述电梯穿过所述第二楼板层与所述第三楼板层。
[001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还包括顶棚,所述顶棚设置于所述第一墙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三楼板层的上方。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还包括喷淋机构,所述喷淋机构设置于所述顶棚、所述第三楼板层和/或所述第二楼板层上。
[001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位于所述顶棚与所述第三楼板层之间、所述第三楼板层与所述第二楼板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楼板层与所述第一楼板层之间。
[0020] 一种登机桥,包括:
[0021] 如上述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及
[0022] 登机桥的移动端,能够与所述第一出入口相连通。
[0023] 上述登机桥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4] 由于登机桥包括上述登机桥的固定端,具备上述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技术效果,故能够降低成本。
[0025] 一种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所述登机桥的固定端为如上述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 获取乘客属性,乘客属性包括第一乘客属性,第一乘客属性包括国际出发属性、国际到达属性、国内混流属性;及
[0027] 根据乘客属性形成通道: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则使第一输送件作用,以连通第三楼板层上方的空间和第二楼板层与第一楼板层之间的空间,第一输送件的输送方向为由第三楼板层至第一楼板层,从而形成国际出发通道;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则使第二输送件作用,以连通第三楼板层与第二楼板层之间的空间和第二楼板层与第一楼板层之间的空间,第二输送件的输送方向为由第一楼板层至第二楼板层,从而形成国际到达通道;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则使位于第二楼板层下方且位于第一楼板层上方的空间形成国内混流通道。
[0028] 上述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29] 根据获取到的乘客属性,形成相应的通道,以便于使航站楼内不同层上的乘客到达飞机的机舱内,或使飞机的机舱内的乘客达到航站楼内不同层上,以方便不同乘客属性的乘客进行安检或办理手续等。通道的形成借助第一输送件及第二输送件来实现,简单方便且成本较低。附图说明
[0030] 图1为一实施例中登机桥的固定端的主视图;
[0031] 图2为图1所示登机桥的固定端在透视状态下的后视图;
[0032] 图3为图1所示登机桥的固定端的俯视图,图中隐藏了部分顶棚;
[0033] 图4为图1所示登机桥的固定端在剖视状态下的侧视图;
[0034] 图5为一实施例中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说明:
[0036] 10、固定端,110、第一墙体,111、第一出入口,112、第二出入口,120、第一楼板层,130、第二楼板层,140、第三楼板层,150、第二墙体,160、支撑柱,170、顶棚,171、第一顶棚,
172、第二顶棚,200、输送组件,210、第一输送件,220、第二输送件,310、第一楼梯,320、第二楼梯,400、消防楼梯,500、电梯,A、航站楼,B、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0038]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39]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40] 请参阅图1,一实施例中的登机桥,用于供乘客通行,以便于乘客从航站楼A内到达飞机内,或者从飞机内到达航站楼A内。具体地,登机桥包括登机桥的固定端(以下简称固定端10)及登机桥的移动端(以下简称移动端),固定端10用于与航站楼A连接,移动端用于与飞机连接,移动端能够与固定端10相连通。
[0041] 一实施例中的固定端10包括固定端本体,固定端本体包括第一墙体110,第一墙体110上开设有第一出入口111,固定端10内的乘客可经由第一出入口111到达移动端内,以便于乘客进入飞机的机舱内,移动端内的乘客也可经由第一出入口111到达固定端10内,以便于乘客远离飞机。
[0042] 第一墙体110上还开设有第二出入口112,第二出入口112与第一出入口111并排设置。由于第二出入口112与第一出入口111同时存在,故固定端10可同时对接两个移动端。第二出入口112与第一出入口111同时存在的设计可便于对乘客分离,便于实现乘客的快速登机。例如可使头等舱的乘客经由第一出入口111登机,可使经济舱的乘客经由第二出入口112登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出入口112可省去。
[0043] 请一并参阅图2,固定端本体还包括由下至上层叠设置且位于第一墙体110的同一侧的第一楼板层120、第二楼板层130及第三楼板层140。第一楼板层120、第二楼板层130及第三楼板层140的存在可方便固定端10与多层航站楼A对接,便于对乘客分流。第一出入口111位于第一楼板层120与第二楼板层130之间,以便于使第一出入口111的高度与飞机的高度相适应,方便利用移动端连通固定端10与飞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出入口112与第一出入口111并排设置,故第二出入口112也位于第一楼板层120与第二楼板层130之间。
[0044] 固定端本体还包括多堵第二墙体150,第一楼板层120、第二楼板层130及第三楼板层140均位于第一墙体110与多堵第二墙体150围成的空间内。第一墙体110和/或第二墙体150可以为结构墙体、混凝土墙体和/或玻璃幕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墙体110和第二墙体150均包括钢结构、混凝土及玻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墙体110和/或第二墙体
150可灵活设计。
[0045] 固定端本体还包括支撑柱160,支撑柱160用于支撑楼板层。支撑柱160可嵌入至第一墙体110和/或第二墙体150内,也可设置于第一墙体110与多堵第二墙体150围成的空间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柱160可省去。
[0046] 第一楼板层120可与地面B间隔设置,一方面可起到防潮的作用,另一方面可将空调外机等设备防止于第一楼板层120与地面B之间的空间内,空间利用合理。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楼板层120可直接设置于地面B上。
[0047] 固定端本体还包括顶棚170,顶棚170设置于第一墙体110上且位于第三楼板层140的上方,顶棚170可起到遮挡雨的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顶棚17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顶棚171及第二顶棚172,第一顶棚171靠近航站楼A设置,第二顶棚172位于第一顶棚171远离航站楼A的一侧,第二顶棚172相对于第一顶棚171向下倾斜。第二顶棚172相对于第一顶棚171向下倾斜一方面可减少墙体的建筑材料,从而使固定端10的成本较低,另一方面可便于将雨导下。
[0048] 固定端本体还可包括吊杆、拉杆、支撑杆件、抗风柱或桁架中的至少一种,以提高固定端本体的结构稳定性
[0049] 请一并参阅图3,固定端10还包括输送组件200,输送组件200包括第一输送件210及第二输送件220,第一输送件210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楼板层120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楼板层140上,第二输送件220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楼板层120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楼板层130上。利用第一输送件210与第二输送件220即可满足国际出发属性的乘客、国际到达属性的乘客及国内混流属性的乘客的需求,结构简单,设计容易,一方面有利于降低设计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建造成本。
[0050] 请参阅图2,沿第一输送件210在第一楼板层12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第一楼板层120的长度大于第二楼板层130的长度,第二楼板层130的长度大于第三楼板层140的长度,故固定端10的高度可沿第一输送件210在第一楼板层12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降低,以减少建筑材料,从而降低固定端10的成本。由于固定端10的高度可沿第一输送件210在第一楼板层12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降低,故使得第二顶棚172可相对于第一顶棚171向下倾斜。
[0051] 请一并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件210在第一楼板层12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与第二输送件220在第一楼板层12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同向。第一输送件210在第一楼板层120上的正投影的长度方向、第一楼板层120的长度方向、第二楼板层130的长度方向及第三楼板层140的长度方向同向。
[0052] 第一输送件210可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第二输送件220可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件210为自动扶梯,第一输送件210的输送方向可为由第三楼板层140至第一楼板层120。第二输送件220为自动扶梯,第二输送件220的输送方向可为由第一楼板层120至第二楼板层130。
[0053] 固定端10还包括位于第一输送件210和/或第二输送件220的进口处和/或出口处的通行指示件(图未示),通行指示件包括伸缩带组件、警示牌及指示牌中的至少一种。例如,第一输送件210的进口处可设置指示牌,该指示牌用于指示第三楼板层140上的乘客指示乘坐第一输送件210到达第一楼板层120上。第一输送件210的出口处可设置警示牌,以实现警示乘客的目的,避免第一楼板层120上的乘客到达第三楼板层140上。
[0054]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输送件210的出口处可设置伸缩带组件,伸缩带组件包括警戒线架及设置于警戒线架上的警戒线,警戒线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警戒线架之间有一条警戒线。当警戒线与其中一个警戒线架分离时,可便于第三楼板层140上的乘客乘坐第一输送件210到达第一楼板层120上。当警戒线的两端分别设置于两个警戒线架上时,可避免第一楼板层120上的乘客到达第三楼板层140上。同理,第二输送件220的出口处也可设置伸缩带组件。
[0055] 请参阅图2,固定端10还包括第一楼梯310及第二楼梯320,第一楼梯310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楼板层120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二楼板层130上,第二楼梯320的一端设置于第二楼板层130上,另一端设置于第三楼板层140上。当输送组件200故障时,第一楼梯310及第二楼梯320可代替输送组件200暂时作用。当输送组件200正常运行时,第一楼梯310及第二楼梯320可供工作人员使用。
[0056] 固定端10还包括消防楼梯400,消防楼梯400的一端设置于第一楼板层120上,另一端向地面B延伸以靠近地面B或与地面B抵接。当发生险情时,乘客和工作人员可通过消防楼梯400逃生至地面B上。消防楼梯400与第一楼梯310相连通,以避免发生险情时,因输送组件200故障而导致的乘客和工作人员无法逃生的情况出现。
[0057] 请参阅图3及图4,固定端10还包括电梯500,电梯500穿过第二楼板层130与第三楼板层140。第三楼板层140上的人员可经由电梯500到达第二楼板层130上或第一楼板层120上,第二楼板层130上的人员可经由电梯500到达第一楼板层120上或第三楼板层140上,第一楼板层120上的人员可经由电梯500到达第二楼板层130上或第三楼板层140上。
[0058] 固定端10还包括喷淋机构(图未示),喷淋机构设置于顶棚170、第三楼板层140和/或第二楼板层130上。喷淋机构用于检测固定端本体内的温度并当固定端本体内的温度达到预设温度值时向固定端本体内喷洒消防水。在本实施例中,顶棚170、第三楼板层140和第二楼板层130上均设置有喷淋机构。以设置于顶棚170上的喷淋机构为例,顶棚170上的喷淋机构作用时,顶棚170上的喷淋机构可向顶棚170与第三楼板层140之间的空间内喷洒消防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喷淋机构可省去。
[0059] 固定端10还包括显示屏(图未示),显示屏位于顶棚170与第三楼板层140之间、第三楼板层140与第二楼板层130之间和/或第二楼板层130与第一楼板层120之间。显示屏用于显示乘客行走指引信息,显示屏能有针对性地指引乘客移动,方便乘客高效有序的到达指定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顶棚170与第三楼板层140之间、第三楼板层140与第二楼板层130之间和第二楼板层130与第一楼板层120之间均设置有显示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屏可省去。
[0060] 在登机桥中,移动端能够与第一出入口111相连通,以便于固定端10内的乘客经由第一出入口111进入移动端内,或移动端内的乘客经由第一出入口111进入固定端10内。移动端的数量可为一个或两个,当移动端的数量为一个时,移动端与第一出入口111或第二出入口112相连通。当移动端的数量为两个时,其中一个移动端与第一出入口111相连通,另一个移动端与第二出入口112相连通。
[0061] 请参阅图5,一实施例中的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登机桥的固定端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登机桥的固定端,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2] S100,获取乘客属性,乘客属性包括第一乘客属性,第一乘客属性包括国际出发属性、国际到达属性、国内混流属性。
[0063] S200,根据乘客属性形成通道:
[0064] 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则使第一输送件作用,以连通第三楼板层上方的空间和第二楼板层与第一楼板层之间的空间,第一输送件的输送方向为由第三楼板层至第一楼板层,从而形成国际出发通道。使用时,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的乘客,从航站楼内经由国际出发通道进入飞机内。
[0065] 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则使第二输送件作用,以连通第三楼板层与第二楼板层之间的空间和第二楼板层与第一楼板层之间的空间,第二输送件的输送方向为由第一楼板层至第二楼板层,从而形成国际到达通道。使用时,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的乘客,从飞机内经由国际到达通道进入航站楼内。
[0066] 若乘客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则使位于第二楼板层下方且位于第一楼板层上方的空间形成国内混流通道。使用时,一部分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的乘客,从航站楼内经由国内混流通道进入飞机内,另一部分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的乘客,从飞机内经由国内混流通道进入航站楼内。
[0067] 上述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0068] 根据获取到的乘客属性,形成相应的通道,以便于使航站楼内不同层上的乘客到达飞机的机舱内,或使飞机的机舱内的乘客达到航站楼内不同层上,以方便不同乘客属性的乘客进行安检或办理手续等。通道的形成借助第一输送件及第二输送件来实现,简单方便且成本较低。
[0069] 另一实施例中的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与本实施例中的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的区别主要在于:
[0070] 乘客属性还包括第二乘客属性,第二乘客属性包括头等舱属性及经济舱属性。通常,乘客具有一个第一乘客属性和一个第二乘客属性。
[0071] 当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的乘客的第二乘客属性为头等舱属性时,国际出发通道与第一出入口相连通。
[0072] 当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的乘客的第二乘客属性为经济舱属性时,国际出发通道与第二出入口相连通。
[0073] 当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的乘客的第二乘客属性为头等舱属性时,国际到达通道与第一出入口相连通。
[0074] 当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的乘客的第二乘客属性为经济舱属性时,国际到达通道与第二出入口相连通。
[0075] 当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的乘客的第二乘客属性为头等舱属性时,国内混流通道与第一出入口相连通。
[0076] 当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的乘客的第二乘客属性为经济舱属性时,国内混流通道与第二出入口相连通。
[0077] 上述登机桥的固定端的控制方法可借助控制装置实现,控制装置包括属性获取模及执行模块,属性获取模块包括第一属性获取模块,第一属性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乘客属性,执行模块用于根据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使登机桥的固定端内形成通道。
[0078] 具体地,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则执行模块使第一输送件作用,以连通第三楼板层上方的空间和第二楼板层与第一楼板层之间的空间,第一输送件的输送方向为由第三楼板层至第一楼板层,从而形成国际出发通道。
[0079] 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则执行模块使第二输送件作用,以连通第三楼板层与第二楼板层之间的空间和第二楼板层与第一楼板层之间的空间,第二输送件的输送方向为由第一楼板层至第二楼板层,从而形成国际到达通道。
[0080] 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则执行模块使位于第二楼板层下方且位于第一楼板层上方的空间形成国内混流通道。
[0081] 进一步地,属性获取模块还包括第二属性获取模块,执行模块用于根据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及第二乘客属性使登机桥的固定端内形成通道。
[0082] 具体地,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第二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乘客属性为头等舱属性时,则执行模块使国际出发通道与第一出入口相连通。
[0083] 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出发属性,第二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乘客属性为经济舱属性时,则执行模块使国际出发通道与第二出入口相连通。
[0084] 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第二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乘客属性为头等舱属性时,则执行模块使国际到达通道与第一出入口相连通。
[0085] 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际到达属性,第二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乘客属性为经济舱属性时,则执行模块使国际到达通道与第二出入口相连通。
[0086] 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第二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乘客属性为头等舱属性时,则执行模块使国内混流通道与第一出入口相连通。
[0087] 若第一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一乘客属性为国内混流属性,第二属性获取模块获取的第二乘客属性为经济舱属性时,则执行模块使国内混流通道与第二出入口相连通。
[0088]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登机桥固定端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89]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登机桥固定端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009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