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自动扶梯,电梯和楼梯 / 电梯轿架 / 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

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

阅读:1013发布:2021-02-2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 电梯 轿厢 用 吊顶 ,包括吊顶中间板和吊顶 框架 ,所述吊顶中间板是经过折弯形成的弯折板状结构,所述吊顶中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槽和卡槽;所述吊顶框架的下端对称设有分别与矩形槽和卡槽相适配的卡板,所述吊顶中间板与吊顶框架通过把矩形槽搭在一端卡板上,卡槽卡紧另一端卡板进行扣合固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通过矩形槽、卡槽与卡板的配合安装或拆卸吊顶中间板;通过 悬挂装置 提供二次保护,保障安装和拆卸的安全;根据需求选用带有不同图案的吊顶中间板,增强电梯的美观性能;通过吊顶中间板和装饰板把照明灯密封在吊顶框架内,提高电梯的美观性能,还能防止灯光直接照射到电梯内部。,下面是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包括吊顶中间板(1)和吊顶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中间板(1)是经过折弯形成的弯折板状结构,所述吊顶中间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槽(11)和卡槽(12);所述吊顶框架(2)的下端对称设有分别与矩形槽(11)和卡槽(12)相适配的卡板(21),所述吊顶中间板(1)与吊顶框架(2)通过把矩形槽(11)搭在一端卡板(21)上,卡槽(12)卡紧另一端卡板(21)进行扣合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用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中间板(1)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悬挂装置,位于吊顶中间板(1)两侧的悬挂装置关于吊顶中间板(1)对称布置,位于吊顶中间板(1)一侧的悬挂装置关于吊顶中间板(1)对称布置,所述悬挂装置与吊顶框架(2)扣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用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安全绳(3)和扣(4),所述安全绳(3)的一端与锁扣(4)连接,另一端固定到吊顶中间板(1)上;所述吊顶框架(2)上对称设置有与锁扣(4)相适配的预留孔(6),所述悬挂装置与吊顶框架(2)通过锁扣(4)与预留孔(6)扣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用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框架(2)的顶端沿前后方向安装有照明灯(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用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中间板(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装饰板(5)。
6.根据权利要求1、3、4或5所述的电梯轿厢用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中间板(1)上带有装饰图案。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高档的轿厢电梯为了追求美观并满足灯具安装的需求,会在电梯内部安装装饰吊顶,吊顶一般设置在电梯轿厢顶部,与轿厢顶板或轿厢壁连接。为了运输和安装的便利,现有的吊灯多采用可拆卸式的。
[0003] 现有技术中,可拆卸的轿厢吊顶通常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进行安装,但其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需要花费的大量的时间和人,因此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的电梯轿厢用吊顶。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的电梯轿厢用吊顶。
[0005]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包括吊顶中间板和吊顶框架,所述吊顶中间板是经过折弯形成的弯折板状结构,所述吊顶中间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槽和卡槽;所述吊顶框架的下端对称设有分别与矩形槽和卡槽相适配的卡板,所述吊顶中间板与吊顶框架通过把矩形槽搭在一端卡板上,卡槽卡紧另一端卡板进行扣合固定。避免了采用螺栓固定,将吊顶中间板的矩形槽端搭在吊顶框架的一端卡板上,再将吊顶中间板的卡槽端向吊顶框架的另一端卡板方向推送,使吊顶中间板的卡槽可以卡在推送方向的卡板上,安装方便。
[0007] 进一步的,所述吊顶中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设有至少一个悬挂装置,位于吊顶中间板两侧的悬挂装置关于吊顶中间板对称布置,位于吊顶中间板一侧的悬挂装置关于吊顶中间板对称布置,所述悬挂装置与吊顶框架扣合连接。在吊顶中间板的左右两端与吊顶框架未能固定时,通过所述悬挂装置保持吊顶中间板平稳的悬挂在吊顶框架上。
[0008] 优选的,所述悬挂装置包括安全绳和扣,所述安全绳的一端与锁扣连接,另一端固定到吊顶中间板上;所述吊顶框架上对称设置有与锁扣相适配的预留孔,所述悬挂装置与吊顶框架通过锁扣与预留孔扣合连接。通过悬挂装置把吊顶中间板悬挂到吊顶框架上,为吊顶中间板的安装或拆卸提供便利;此外在吊顶中间板未能与吊顶框架完全扣合时,提供二次保护,保证乘梯安全。
[0009] 进一步的,所述吊顶框架的顶端沿前后方向安装有照明灯。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吊顶中间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装饰板,通过吊顶中间板和装饰板把照明灯密封在吊顶框架内,提高电梯的美观性能,此外还能防止灯光直接照射到电梯内部。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吊顶中间板上带有装饰图案,可根据需求选用带有不同图案的吊顶中间板。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通过矩形槽、卡槽与卡板的配合安装或拆卸吊顶中间板;通过悬挂装置提供二次保护,保障安装和拆卸的安全;根据需求选用带有不同图案的吊顶中间板,增强电梯的美观性能;通过吊顶中间板和装饰板把照明灯密封在吊顶框架内,提高电梯的美观性能,此外还能防止灯光直接照射到电梯内部。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梯吊顶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是图1的A向示意图;
[0015] 图3是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6] 图4是图2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7]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吊顶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0019]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吊顶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吊顶中间板;2、吊顶框架;3、安全绳;4、锁扣;5、装饰板;6、预留孔;7、照明灯,11、矩形槽;12、卡槽;21、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2] 实施例1
[0023] 如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梯轿厢用吊顶,包括吊顶中间板1和吊顶框架2,所述吊顶中间板1是经过折弯形成的弯折板状结构,所述吊顶中间板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矩形槽11和卡槽12;所述吊顶框架2的下端对称设有分别与矩形槽11和卡槽12相适配的卡板21,所述吊顶中间板1与吊顶框架2通过把矩形槽11搭在一端卡板21上,卡槽12卡紧另一端卡板21进行扣合固定。
[0024] 本实施例避免了采用螺栓固定,通过矩形槽11、卡槽12与卡板21的配合安装或拆卸吊顶中间板1。在安装时,首先将吊顶中间板1的矩形槽11端搭在吊顶框架1的一端卡板21上,再将吊顶中间板1的卡槽12端向吊顶框架1的另一端卡板21方向推送,使吊顶中间板1的卡槽12可以卡在推送方向的卡板21上,即完成安装;拆卸时按照相反步骤即可实现吊顶中间板1与吊顶框架2的分离。
[0025] 实施例2
[0026]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所述吊顶作进一步的改进,如图5至图7所示,在吊顶中间板1的前后两端的中间位置分别固定设有一个悬挂装置,悬挂装置与吊顶框架2扣合连接;在吊顶中间板1的左右两端与吊顶框架2未能固定时,通过所述悬挂装置保持吊顶中间板1平稳的悬挂在吊顶框架2上。
[0027] 优选的,本实施例所述的悬挂装置包括安全绳3和锁扣4,所述安全绳3的一端与锁扣4连接,另一端固定到吊顶中间板1上;所述吊顶框架2上对称设置有与锁扣4相适配的预留孔6,所述悬挂装置与吊顶框架2通过锁扣4与预留孔6扣合连接;通过悬挂装置把吊顶中间板1悬挂到吊顶框架2上,为吊顶中间板1的安装或拆卸提供便利,在安装时,先把锁扣4与预留孔6扣合连接,再通过矩形槽11、卡槽12与卡板21的配合安装吊顶中间板,拆卸时按照相反步骤即可;此外在吊顶中间板1未能与吊顶框架2完全扣合时,提供二次保护,保证乘梯安全。
[0028] 如图1所示,所述吊顶框架2的顶端沿前后方向安装有照明灯7。
[0029] 如图2和图7所示,所述吊顶中间板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装饰板5,通过吊顶中间板1和装饰板5把照明灯7密封在吊顶框架2内,提高电梯的美观性能,此外还能防止灯光直接照射到电梯内部。
[0030] 所述吊顶中间板5上带有装饰图案,可根据需求选用带有不同图案的吊顶中间板1。
[0031]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