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施工工具及设备 / 爬升模板 / 建筑现浇墙体无爬架升模工艺及模具

建筑现浇墙体无爬架升模工艺及模具

阅读:766发布:2020-12-06

专利汇可以提供建筑现浇墙体无爬架升模工艺及模具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一种建筑现浇墙体无爬架液压升模工艺及模具,其模板由四 块 大模板及四个 角 模构成一完整筒体,大模板上有移动滚轮搁置支承在支承架的 牛 腿上,四根支承架由 水 平 连杆 连接固定成一 框架 结构。本发明的提升系统由一轻型油 泵 及吊杆、穿心升降千斤顶构成,开动油泵、穿心升降千斤顶带动支承架及其上部模板沿吊杆上下爬升,从而满足施工工艺程序。,下面是建筑现浇墙体无爬架升模工艺及模具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建筑物现浇墙体升模模具,包括承架系统、提升装置、模板、模板调节机构及操作部分,其特征是:所述承力架系统包括四根长度大于三个层高、可穿过楼板预留孔而下部支承搁置在下层楼板预留孔上的支承架,以及至少四根位于支承架上部而将所述支承架两两相连、使之构成整体框架结构的连杆,每根支承架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组四个腿;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四根各位于每根支承架内的吊杆、吊装在吊杆上可沿吊杆爬升的四个穿心升降千斤顶及一充当动力源的油,吊杆上端通过一吊梁悬固在待浇墙体楼层之下层楼板的预留孔上;所述模板包括四两两相对、平行的大模板以及四个当中可弯折的模,每一角模将相邻两大模板加以连接使模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筒体;所述模板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大模板内侧、可搁置在支承架的牛腿上的移动滚轮以及连接在两相邻大模板之间的、可调节长度的连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当中可弯折的角模由对称的两边部连以铰链构成;角模与大模板亦通过铰链加以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角模与大模板相结合处设有密封橡胶垫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所棕每根水平连杆上设有至少两个包括水平校正螺杆、螺母垫块的水平调整机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可调节长度的连杆两端分别与相邻大模板铰接,其中设有一收分千斤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支承架在就位时还由设在其下部的承重搁置块支承,固定在下下层楼板的预留孔上。
7.如权利要求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楼板预留孔侧边设有减少支承架升降过程中与洞口边缘摩擦力的洞口导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是所述操作部分为固定在模板顶上的操作平台,所述平台通过连接其底面和大模板之间的斜杆支撑
9.一种建筑物现浇墙体施工工艺,通过包括有承力架系统、提升系统、模板及操作部分的升模模具进行,模板由四块两两相对、平行的大模板以及四个分别将相邻两大模板连接、使模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筒体的角模,该工艺的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1)大模板就位2)浇捣墙体混凝土3)提升吊杆、脱模、绑扎墙体筋4)提升模板、绑扎上部箍筋5)模板提空6)楼板支模、绑扎楼面钢筋7)设置楼板重复以上程序直至建筑结构封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施工工艺,其特征是:楼板可现场浇捣制成或用预制楼板。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建筑施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沿吊杆液压提升以现浇建筑物内墙体的无爬架升模工艺及其模具。

在建筑施工方面,全现浇剪墙体系的建筑施工以往通常采用散装散拆、大模板、滑模、筒子模和隧道模等施工装置及工艺,对建筑物外墙墙体有时还选用爬模工艺。散装散拆工艺施工工效低,劳动强度大,质量不易保证;对大模板施工而言,因受到起重机械和荷载的影响,使建筑总高度及场地堆放受到限制;滑模施工工艺之缺点则是耗量较大,各种搭接繁杂,质量难以保证,且给管理带来很大不便;筒子模及隧道模的施工因受场地堆放和机械起重能力的约束和限制,应用范围不够广泛,而爬模工艺则仅限于对外墙墙体的施工。因此,需要发展一种简单高效的内墙墙体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现浇墙体无爬架液压升模模具及工艺,其系在现浇楼板(或预制楼板)上开洞作为受力支承点,支承点下部悬挂粗钢筋(圆钢、钢管或螺纹钢)作吊杆,吊杆可分节装拆,吊杆底端部分配有专用液压升降穿心千斤顶,千斤顶上装有与上部墙体模板联成一体的承力架系统,开动油,以液压千斤顶作动力,使其能沿吊杆作上下爬行,并同时带动上部模板作上下提升,从而完成现浇墙体施工,该工艺可周转反复操作,直至建筑结构封顶。

本发明的构思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建筑物现浇墙体升模模具,包括承力架系统、提升装置、模板、模板调节机构及操作部分,其中所述承力架系统包括四根长度大于三个层高、可穿过楼板预留孔而下部支承搁置在下层楼板预留孔上的支承架,以及至少四根位于支承架上部而将所述支承架两两相连、使之构成整体框架结构的连杆,每根支承架上部沿长度方向设有至少两组四个腿;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四根各位于每根支承架内的吊杆、吊装在吊杆上可沿吊杆爬升的四个穿心升降千斤顶及一充当动力源的油泵,吊杆上端通过一吊梁悬固在待浇墙体楼层之下层楼板的预留孔上;所述模板包括四两两相对、平行的大模板以及四个当中可弯折的模,每一角模将相邻两大模板加以连接使模具组合成一个完带的筒体;所述模板调节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大模板内侧、可搁置在支承架的牛腿上的移动滚轮以及连接在两相邻大模板之间的、可调节长度的连杆。通过上述构件的组合,可获得尺寸可在水平垂直方向调整的筒体状模具,筒体状模具外侧与其它相邻筒体模具共同构成待浇墙体的预留空隙。

角模由对称的两边部组成,当中用铰链相连使之可弯折。角模和大模板的连接,通过可转动铰链来完成,铰链的一部分与角模固接,另一部分与大模板固接。通过收分千斤顶的作用即能使相邻的两块大模板进行伸缩脱模。角模本身亦能在90°范围内作一定夹角的转动,从而将整个筒体的四个角脱离开墙体而完成脱膜工序。

提升装置中的穿心升降千斤顶若不使用的话,亦可采用升楼板用的穿心机械式升拔机来替代,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运用手拉葫芦来提升支承架等模具。

本发明的工艺构思如下:一种建筑物现浇墙体施工工艺,通过包括有承力架系统、提升系统、模板及操作部分的升模模具进行,模板由四块两两相对、平行的大模板以及四个分别将相邻两大模板连接、使模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筒体的角模构成,该工艺的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1)大模板就位

2)浇捣墙体3)提升吊杆、脱模、绑扎墙体钢筋4)提升模板、绑扎上部箍筋5)梯板提空6)楼板支模、绑扎楼面钢筋7)设置楼板重复上述程序,直至建筑结构封顶。其中楼板设置可以是现浇或直接用预制板。

本发明的施工工艺和模具集大模板、滑模、爬模、筒子模及隧道模等工艺的主要优点于一身,具有降低用钢量、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加快施工速度,确保工程质量的特殊优越性能。

为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模具及工艺,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附图中:图1为升模模具的平面布置图(俯视图);

图2为升模模具的正面示意图,亦即升模程序Ⅰ-大模板就位;

图3为角模与大模板的结合部分视图;

图4、5为支承架的正、侧视图;

图6、7为图2中节点A处的侧、俯视图;

图8、9为图2中节点B处的侧、俯视图;

图10、11为图2中节点C处的侧、俯视图;

图12、13为图2中节点D处的侧、俯视图;

图14为升模程序Ⅱ-浇捣墙体混凝土;

图15为升模程序Ⅲ-提升吊杆、脱模、绑扎墙体钢筋;

图16为升模程序Ⅳ-提升模板、绑扎上部箍筋;

图17为升模程序Ⅴ-模板提空;

图18为升模程序Ⅵ-楼板支模、绑扎楼面钢筋;

图19为升模程序Ⅶ-浇捣楼面混凝土。

如图1、2所示,本发明的无爬架液压升模模具的模板由四块大模板1和四个角模2组成,大模板1两两相对、平行,角模2在两相邻大模板转角处将之连接,使模板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筒体,其体积相当于待浇墙体所构成房间的体积。大模板1内侧设有移动滚轮7,它可搁置在支承架3的牛腿4上,两相邻大模板1之间斜连有可调节长度的连杆装置,其中部有一收分千斤顶6。由此获得的模板调节机构使模板1、2与支承架3的间距可调并在所需尺寸内将其稳定,从而模板与其它模具的模板之间的间隙构成待浇墙体的预定厚度尺寸。

如图2所示,承力架系统包括四根长度大于三个层高、可穿过楼板的预留孔而下部(段)支承在下层楼楼板上的支承架3,支承架3上部分用水平连杆5将之两两相连固定而使之构成整体框架结构。支承架上部沿长度方向间隔设有两个搁置牛腿4,供大模板1的移动滚轮支承其上,这样大模板1即能保持稳定的垂直度。楼面模板14用于设置楼板。另外,楼板预留孔侧边设有减少支承架3升降过程中与洞口边缘摩擦力的洞口导轮15。

角模2与大模板1的结合关系如图3所示,角模2本身是由两对称边部组成的,其中安装铰链18使之可弯折,角模2与大模板的连接亦是通过铰链来完成,铰链的一部分与角模2固定,另一部分通过螺栓19、角钢20、连接板21与大模板1固定,通过连接于两相邻大模板之间的收分千斤顶6的作用,即能使大模板进行伸缩脱模,角模本身亦能在90°范围内作一定夹角的转动,从而将整个筒体的四个角脱离开墙体而完成脱模工序。模板的收折状态如图3中虚线所示。另外,在角模2与大模板结合处设置有橡皮垫条22以密接。

图4、5显示了支承架3的细结构,长度大于三个层高的支承架3的上段部分向下依次设有上水平连杆连接牛腿23、上部大模板搁置牛腿4′、用以固定斜撑的斜撑连接板24以及下水平连接杆连接牛腿23′。另外其沿长度方向向均匀间隔设置辍板25以通过承重搁置梁(见图6、7)将之支承在楼板预留孔26上。

支承架3通过下部的承重搁置块10支承,借助图6、7所示的节点A的正俯视图可看得更为清楚,当支承架3随着穿心升降千斤顶11上升而沿吊杆12提升到所需高度后,将承重搁置块10穿过其中辍板25下而横跨在楼板13的预孔26上,承重搁置块10下再垫以木27使之水平。

如图8、9所示的节点B处的情形,支承架上部有搁置牛腿4,大模板1的移动滑轮7可在其上水平移动,本实施例中每大模板均有上下左右四个滚轮装置,分别搁置在两根支承架的四个牛腿4上,从而维持大模板1的竖直面,使之仅可水平移动,通过带收分千斤顶的6的连杆装置而调节其尺寸。

为使支架3达到更为精确的水平,更具体的结构如图10、11的节点C图所示,支承架3的水平连杆5上设置了水平校正机构,由水平校正螺杆8螺母28和底板29组成。

如图12、13的图2中节点D处的详图所示,提升系统的吊杆12上端由吊杆吊梁30横跨过(下层)楼板的预留孔19而悬挂在楼板上,在提升模具的过程中吊杆吊梁29承受模具的全部重量。吊杆12一般由粗圆钢、钢管或螺纹钢制成。

以下同时结合附图14至19对本发明的升模施工工艺操作工序进行说明:一、升模前的准备1.将已加工完毕的所有内外大模板进行编号、涂刷隔离剂后,按图纸拼装要求吊至楼地面上规定的位置,并用临时支撑固定。

2.各大模板1之间的转角处用专用角模2连结,使模具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筒体。

3.将加工好的分段的支承架3先在地面联接后,再行起吊,将其穿过楼面预留孔后,采取临时固定在规定位置上。

4.将每一开间内的支承架3用横梁和水平连杆5联接,形成一个整体框架,框架上各节点的联接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5.在支承架上安装升降千斤顶11和固定吊筋12,放置操作油泵9和布置油路系统。

6.接通油路系统缓缓提升框架,当框架上的上、下钢牛腿能同时接触到模板上的滚轮时止。

7.经初步检查无误后,再次开启升降千斤顶的油路系统,使筒模作上升和下降运行试验。

8.对筒模作水平收分试验。待各项试验合格后才能正式投入启用。

二、升模的操作步骤:1.如图2,升模就位前墙体钢筋必须绑扎完毕。

2.升模就位后,转动水平校正螺杆,通过水平校正螺杆将整个模具搁置在达到一定混凝土强度的楼板上。关闭升降千斤顶的油路系统,调节水平螺杆使所有内外模板皆保持在规定的同一标高上。

3.通过模板收分千斤顶的作用,见图1,使模板上下滚轮沿钢牛腿上搁置点作横向移动,直至规定位置,并且要求模板保持一定的垂直度。

4.待模板完全校正至规定位置后,才能收紧穿墙螺栓,将其内外模板固定,然后待浇筑混凝土。

5.操作工人在操作平台上进行墙体混凝土的浇捣工序,见图14。

6.待墙体混凝土达到拆模所需的强度后方可进行拆模。

7.拆模时,先启动上部收分千斤顶,使模板上口脱离墙面,随后再启动下部收分千斤顶,使整块模板完全脱离墙面,见图15。

8.在脱模的同时,开启油泵,将吊筋上移至最上面一层的楼层上,并作好住固定等操作,见图15。

9.启动升降千斤顶油泵,使吊杆先稍微受些力。

10.将洞口导轮向上移一层,作升模的准备。

11.在操作平台上绑扎墙体钢筋和下部分箍筋。

12.提升模板,并绑扎上部箍筋,见图16。

13.上层墙体箍筋绑扎完毕后,开动油泵,使内模随支承框架继续上升,直到模梯底距待浇楼面1m左右时止,如图17。

14.如图18,进行楼板支模。楼板支模可用满堂支撑、桁架支撑和硬支模等多种方法。

15.楼面绑扎钢筋,安设各类预埋件,能浇捣混凝土。

16.待楼面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启动油泵,使上部模板下降至楼面标高位置,然后返回到重复前面步骤。见图19。

本发明的适用范围:1.适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现浇高层工业和民用建筑及其它高耸构筑物的结构施工。

2.在钢筋混凝土各种构筑物施工类型中,可替代拼装小模板、大模板、滑模、爬模、筒子模、隧道模等工艺作主体结构的施工。

3.在上述结构体系中,本工艺对现浇楼板或预制楼板都能适用。

4.本施工工艺可形成自成一体的独立施工体系。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指标:1.每开间房屋通常应用12只液压升降千斤顶(或其它升降设备)。

2.一套模具适用于房间面积4-100m之间。

3.模具升降操作时的最大许用风力为6级。

4.升降时间:每m垂直行程约需4-8分钟。

5.动力设备:

①小型液压油泵和升降千斤顶(或其它机械型升降设备)②每只千斤顶最大额定载荷为3t(机械型升降设备亦控制在3t)③每台油泵一次可控制千斤顶12只6.上部模板升空高度≤1.5m。

7.如果采用合金或其它轻质材料时,上述指标可作相应的变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