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检验与质量控制 / 拆模 / 一种除湿机

一种除湿机

阅读:318发布:2024-01-0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除湿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除湿机,包括 机体 外壳 及设置于机体外壳内的 风 机、除湿模 块 及 压缩机 ,机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除湿模块为一体式除湿模块,一体式除湿模块包括连接在一起的 蒸发 器 和 冷凝器 , 蒸发器 和冷凝器沿一体式除湿模块的厚度方向相对间隔布置,蒸发器和冷凝器为相互独立的管翅式换热器;风机设置于进风口处,一体式除湿模块设置于出风口处,冷凝器位于除湿机内部空气流通路径上蒸发器之后。本实用新型将蒸发器和冷凝器集成于一体设置于除湿机内,使除湿机的结构更小巧紧凑,间隔布置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还可以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热交换,以提高除湿模块的效率,同时冷凝器还能对要排出的空气进行加温,无需使用电辅助加热组件来加温,达到节能的目的。,下面是一种除湿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除湿机,包括机体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外壳内的机、除湿模压缩机,所述机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除湿模块为一体式除湿模块,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沿一体式除湿模块的厚度方向相对间隔布置,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为相互独立的管翅式换热器;
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冷凝器位于除湿机内部空气流通路径上蒸发器之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制冷剂进管和第一制冷剂出管,所述冷凝器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制冷剂进管和第二制冷剂出管;所述第一制冷剂进管、第一制冷剂出管位于一体式除湿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制冷剂进管、第二制冷剂出管位于一体式除湿模块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制冷剂进管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部,所述第一制冷剂出管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制冷剂进管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所述第二制冷剂出管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下部。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位于机体外壳内的中部,所述风机位于机体外壳内的下部。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通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体外壳外侧面的风机支架与所述机体外壳相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外壳由一前箱体和一后箱体组成,所述前箱体和所述后箱体相连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前箱体上,所述前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后箱体的高度,和/或所述前箱体的宽度小于所述后箱体的宽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箱体的侧板具有向外弯折的外折边,所述外折边与所述前箱体的侧板相垂直,所述后箱体与所述外折边相连;或所述后箱体的侧板具有向内弯折的内折边,所述内折边与所述后箱体的侧板相垂直,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内折边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8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和所述机体外壳的后板之间设置有注氟嘴,所述注氟嘴沿平方向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8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一具有U形回水弯的排水管相连。

说明书全文

一种除湿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业温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控制柜、电气柜的除湿机。

背景技术

[0002] 控制柜、电气柜是工业生产中的常用设备之一,柜内设置有大量的电气元件。如果柜内湿度大,会降低空气的绝缘性能,因此,为了保证柜内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除了要对柜内温度进行控制外,对柜内湿度也需要控制。目前用于控制柜、电气柜的工业除湿机采用的除湿方案有TEC(Thermo Electric Cooler,半导体致冷器)除湿机除湿、空调制冷除湿和盘管除湿。受限于控制柜的体积和除湿量需求,空调制冷除湿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案。空调制冷除湿将柜内空气除湿降温后,要用电辅助加热对空气进行加热后再送入柜中。这种除湿方案虽然可以满足控制柜的除湿需求,但仍存在以下不足:1.空调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是分离式结构,一个设置于内部,一个设置于外部,不仅管路连接复杂,而且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2.为了实现恒温除湿,还需要电辅助加热装置对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升温,不仅增加了零部件的数量,也不利于节能降耗。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节能高效的除湿机。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5] 一种除湿机,包括机体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外壳内的机、除湿模压缩机,所述机体外壳上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除湿模块为一体式除湿模块,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包括连接在一起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沿一体式除湿模块的厚度方向相对间隔布置,所述蒸发器和冷凝器为相互独立的管翅式换热器;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设置于所述出风口处,所述冷凝器位于除湿机内部空气流通路径上蒸发器之后。
[0006]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将蒸发器和冷凝器集成于一体组成除湿模块,克服了分体式结构存在的占用空间大、连接管路复杂的问题,间隔布置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还可以避免两者之间发生热交换,可以提高除湿模块的工作效率,同时冷凝器位于蒸发器之后,高湿空气经蒸发器冷却除湿后,在流出的过程中会与冷凝器进行热交换,从而得到少量升温,除湿机内无需再配备电辅助加热组件,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一体式除湿模块安装于除湿机内,冷凝器可由经过蒸发器后的冷空气直接散热,无需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可以保证控制柜与外界完全隔离,避免外界环境对柜内温湿度及清洁度带来不良影响,可耐受更加严酷的外界环境。将相对布置的蒸发模块与冷凝模块间隔组装在一起形成一体式结构,不仅可以减小换热模块的体积,不会增加模块的加工难度,而且在两个模块之间保留空隙,还能够降低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热传导,提高换热除湿效率。
[0007] 进一步的,所述蒸发器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一制冷剂进管和第一制冷剂出管,所述冷凝器的一端部设置有第二制冷剂进管和第二制冷剂出管;所述第一制冷剂进管、第一制冷剂出管位于一体式除湿模块的一端,所述第二制冷剂进管、第二制冷剂出管位于一体式除湿模块的另一端。
[0008] 将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进出管分别设置于一体式除湿模块的两侧,能避免管路集中于一端带来的占用空间的问题,更便于循环连接管路的连接和有效利用除湿机内部空间,使内部结构更紧凑。
[0009]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制冷剂进管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下部,所述第一制冷剂出管设置于所述蒸发器的上部。
[0010]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制冷剂进管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上部,所述第二制冷剂出管设置于所述冷凝器的下部。
[0011] 蒸发器采用管路下进上出的设计,和/或冷凝器采用管路上进下出的设计,可以减小因冷媒物理状态改变导致的阻的增加,提高除湿模块的除湿换热效率。
[0012] 进一步的,所述风机通过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机体外壳外侧面的风机支架与所述机体外壳相固定。
[0013] 风机由风机支架安装固定,风机支架与机体外壳相连,对风机进行维护时不用拆开外壳,只需将风机支架拆下并抽出风机即可,极大地简化了维护操作。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外壳由一前箱体和一后箱体组成,所述前箱体和所述后箱体相连且内部相互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前箱体上,所述前箱体的高度小于所述后箱体的高度,和/或所述前箱体的宽度小于所述后箱体的宽度。
[0015] 更具体的,所述前箱体的侧板具有向外弯折的外折边,所述外折边与所述前箱体的侧板相垂直,所述后箱体与所述外折边相连;或所述后箱体的侧板具有向内弯折的内折边,所述内折边与所述后箱体的侧板相垂直,所述前箱体与所述内折边相连。
[0016] 由一大一小的两个箱体组合形成机体外壳,在采用半嵌入式安装方式时,以较小的箱体作为前箱体嵌入柜内,可以减少占用柜内空间,同时较大的后箱体也能满足其它部件安装所需的空间要求。
[0017] 进一步的,在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和所述机体外壳的后板之间设置有注氟嘴,所述注氟嘴沿水平方向设置。
[0018] 将注氟嘴设置于除湿模块与机体外壳后板之间空出的空间内,充分利用了除湿机内部空间,而且水平设置的注氟嘴也方便进行冷媒补充的操作。
[0019] 进一步的,在所述一体式除湿模块下方设置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与一具有U形回水弯的排水管相连。
[0020] 排水管上设置有回水弯,可以提高密封性,确保冷凝水及时排出的同时,外界空气不会经排水管进入除湿机和控制柜内部。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俯视图;
[0024]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5]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6]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风机与风机支架、前箱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7] 图6为本实用新型除湿机的一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0028] 图7为本实用新型除湿机另一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0029]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体式除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体式除湿模块另一度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体式除湿模块制冷剂进(出)管的管路布置示意图;
[0032] 图11a至图11d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一体式除湿模块中蒸发器和冷凝器不同组合方式的示意图。
[003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附图会不依一般比例做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0035] 实施例1
[0036] 参照图1、图2、图3、图4及图5,本实施例的除湿机包括前箱体1、后箱体2、风机3、一体式除湿模块4、电控组件5、接水盘6以及压缩机7。前箱体1和后箱体2通过螺纹固件连接在一起,组成除湿机的机体外壳,风机3、蒸发除湿模块4、电控组件5、接水盘6以及压缩机7均设置于除湿机的机体外壳内。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前箱体1的高度h1和宽度w1分别小于后箱体2的高度h2和宽度w2,当前箱体1和后箱体2组装在一起时,除湿机呈凸字形结构。本实施例的前箱体1的侧板具有向外弯折的外折边1c,外折边1c垂直于前箱体1的侧板,后箱体2通过螺钉与外折边1c相固定,从而和前箱体1组装在一起,前箱体1和后箱体2内部相互连通。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后箱体2的侧板上加工向内弯折的、和后箱体的侧板相垂直的内折边,前箱体1通过螺钉与内折边相固定,从而和后箱体1组装在一起。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前箱体1的厚度和后箱体1的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为了减小半嵌入式安装时,前箱体在柜内所占用的体积,可使前箱体的厚度也小于后箱体的厚度。
[0037] 在前箱体1(前面板)上加工有进风口1a和出风口1b,风机3设置于进风口1a处。为了方便风机维护,本实施例的风机3通过风机支架8与前箱体1相固定,风机支架8通过螺丝安装在前箱体1的前板上。当要对风机3进行维护时,只需将固定风机支架8的螺丝拧下,将风机3和风机支架8一起抽出,即可对风机3进行清洗或维修。风机支架8与前箱体1之间、风机3与风机支架8之间可以采用螺纹紧固件连接,也可以采用卡扣等其它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0038] 本实施例的出风口1b位于进风口1a的上方,一体式除湿模块4设置于出风口1b之后,并位于风机3的上方,一体式除湿模块4通过螺钉与前箱体1相固定。一体式除湿模块4由沿其厚度方向间隔相对设置的冷凝器4-1和蒸发器4-2组成,冷凝器4-1位于除湿机内部空气流通路径上蒸发器4-2之后。冷凝器4-1和蒸发器4-2为相互独立的管翅式换热器,可分别加工完成后再组装在一起。将冷凝器4-1和蒸发器4-2组合成一体式除湿模块设置于除湿机内,和空调的蒸发器与冷凝器分离的结构相比,不仅可以减少空间的占用,管路连接更简单,而且冷凝器4-1位于蒸发器4-2之后,被蒸发器4-2除湿降温之后的空气在经过冷凝器4-1时会与冷凝器4-1进行热交换,少量升温后再从出风口1b排出。此外,蒸发器4-2和冷凝器
4-1之间预留一定距离的间隙,不仅可以避免蒸发器4-2和冷凝器4-1之间进行热传递,还可以使通过蒸发器4-2的空气能更均匀地通过冷凝器4-1,提高冷凝器4-1的除湿换热效率。
[0039] 冷凝器4-1、蒸发器4-2和压缩机7组成除湿循环系统,冷凝器4-1上设置有第一制冷剂进管4-1a和第一制冷剂出管4-1b,蒸发器4-2上设置有第二制冷剂进管4-2a和第二制冷剂出管4-2b,第一制冷剂进管4-1a和第二制冷剂出管4-2b分别与压缩机7相连,第一制冷剂出管4-1b通过毛细管与第二制冷剂进管4-2a相连。压缩机7通过压缩机底座7a与前箱体1相固定,压缩机7位于接水盘6的下方。接水盘6设置于一体式除湿模块4的下方。接水盘6与一具有U形回水弯的排水管6a相连,排水管6a的回水弯可以在确保冷凝水及时排出控制柜外的同时,保证外界空气不会进入除湿机和控制柜内部,保证控制柜的密封性。为了方便电控组件5散热及走线,电控组件5通过电控组件支架5a设置于一体式除湿模块4的上方,电控组件支架5a通过螺钉与后箱体2相固定。在一体式除湿模块4的后方(一体式除湿模块和机体外壳的后板之间)设置有与第一制冷剂出管4-1b相连的注氟嘴9,注氟嘴9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充分利用除湿机内部空间的同时也便于冷媒的充注。温湿度传感模块10固定于前箱体1上,位于进风口1a的后方,通过温湿度传感模块10对柜内空气温湿度进行检测。
[0040]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除湿机可以采用半嵌入的安装方式安装在控制柜上,在控制柜面板100上加工大小与前箱体1大小对应的通孔,将除湿机的前箱体1从控制柜面板100上的通孔穿过嵌入控制柜面板100内,前箱体1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控制柜内,可对控制柜内的空气进行除湿,而后箱体2位于控制柜外,不会占用控制柜内的空间。为了保证控制柜内部和外部的隔离效果,在前箱体1和控制柜面板100之间还可以设置密封胶条11。
除湿机半嵌入安装时,排水管的水可直接排出至除湿机外即可。当控制柜内具有足够空间时,也可以将除湿机整机安装在控制柜内(图7)。除湿机安装于控制柜内时,可在排水管的末端连接第二排水管,通过第二排水管将水进一步引出至柜外。
[0041]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除湿机工作时,高湿空气由风机3抽取进入除湿机内后,先通过一体式除湿模块4的蒸发器4-2进行降温除湿,再通过冷凝器4-2进行热交换升温后向外排出,实现少量升温除湿的效果。
[0042] 实施例2
[0043] 如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将一体式除湿模块4的第一制冷剂进管4-1a和第一制冷剂出管4-1b设置于冷凝器4-1的同一端部,将第二制冷剂进管4-2a和第二制冷剂出管4-2b设置于蒸发器4-2的同一端部,第一制冷剂进管4-1a、第一制冷剂出管4-1b和第二制冷剂进管4-2a、第二制冷剂出管4-2b分别位于一体式除湿模块4的两端。将蒸发器4-2和冷凝器
4-1的制冷剂进出管分在一体式除湿模块4的两端布置,可以避免两个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出管位于同一端时两个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出管与除湿循环系统的连接管路之间造成相互干涉的情况,更便于整机管路的布置设计,有利于充分利用除湿机内部空间,使除湿机尺寸更紧凑。
[0044] 图10为本实施例一体式除湿模块的制冷剂进(出)管的布置方式示意图,如图10所示,制冷剂进(出)管可以沿竖直方向设置,例如可以是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图10中虚线所示),也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例如水平向后(图10中点划线所示)或者水平向前,还可以倾斜设置,例如倾斜向后或倾斜向前(图10中双点划线所示)。制冷剂进(出)管的延伸方向主要根据除湿机内部空间以及除湿循环系统的连接管路的位置进行相应的适应设计,但不限于图10中示出的几种形式。
[0045] 本实施例的蒸发器4-2和冷凝器4-1通过螺纹紧固件将各自的端板连接在一起从而进行组装。为了便于组装,位于冷凝器4-1两端的冷凝器端板4-11具有沿冷凝器4-1厚度方向(图11a中箭头所示方向)延伸超出冷凝器4-1的第一连接部4-11a,位于蒸发器4-2两端的蒸发器端板4-21具有沿蒸发器4-2厚度方向延伸超出蒸发器4-2的第二连接部4-21a,第一连接部4-11a和第二连接部4-21a可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等方式连接在一起。图11a至图11d为蒸发器4-2和冷凝器4-1几种不同的组合安装方式的示意图。如图11a所示,当蒸发器4-2和冷凝器4-1的宽度尺寸(模块端板间的距离)相同时,将冷凝器端板4-11与蒸发器端板4-21错位插接在一起,然后用螺钉对两个端板进行固定,即可将蒸发器4-2和冷凝器4-1组装在一起。蒸发器4-2和冷凝器4-1的宽度尺寸相同时,还可以对冷凝器端板4-11或蒸发器端板4-21进行段差加工,如图11b所示,对蒸发器端板4-21进行段差加工后,将第二连接部4-21a向内折弯,然后将蒸发器端板4-21和冷凝器端板4-11插接在一起,第二连接部4-
21a位于第一连接部4-11a的内侧,然后用螺钉对两个端板进行固定,将蒸发器4-2和冷凝器
4-1组装在一起。当蒸发器4-2和冷凝器4-1的宽度尺寸不同时且宽度差约等于2倍板厚时,可将宽度小的换热器的端板插入另一换热器端板的内侧,然后通过螺钉固定,组装在一起(图11c、图11d)。
[0046] 进一步优选的,考虑到制冷剂(冷媒)在循环换热过程中物理状态的改变会导致阻力的变化,为此可将第二制冷剂进管4-2a设置于蒸发器4-2的下部,将第二制冷剂出管4-2b设置于蒸发器4-2的上部,将第一制冷剂进管4-1a设置于冷凝器4-1的上部,将第一制冷剂出管4-1b设置于冷凝器4-1的下部,蒸发器4-2采用管路下进上出的设计,冷凝器4-1采用管路上进下出的设计,能够减小因冷媒物理状态改变导致的阻力的增加,从而提高制冷循环系统的工作效率。
[0047]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得到许多不同的具体方案,例如,风扇和一体式除湿模块沿竖直方向设置,当进风口位于出风口下方时,风扇设置于一体式除湿模块的下方,当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时,则风扇设置于一体式除湿模块的上方;一体式除湿模块的制冷剂进(出)管的设置方式除了前述的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设置或倾斜设置外,还可以根据除湿机内部空间的条件而有所变化;蒸发器和冷凝器除了可通过具有连接部的端板连接在一起外,还可以通过增加一块连接板将没有延伸出来的连接部的端板连在一起;此外,蒸发模块器和冷凝模块器还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诸如此等改变以及等效变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范围之内。本说明书中各个部分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部分的不同之处,各个部分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