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木工,框架和细木工 / / 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

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

阅读:930发布:2024-01-0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电 力 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恒温恒湿 配电柜 。包括长方体形的配电柜本体,本体内设有电器配件,本体由内而外分别由密封层、铅 合金 防 辐射 层、耐火层、亚克力板构成的复合板通过 榫 卯连接与PC 粘合剂 相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本体的上方设有倒锥形的顶盖,顶盖侧面设置有避雷模 块 ,本体的上顶板设有通气孔;上顶板上设有湿度 传感器 ;本体的前壁的中间开有操作窗口;本体的后壁上设有 温度 传感器;本体的右 侧壁 上设有通 风 风扇及 通风 孔;本体的下端设有电加热器,以及温湿调节 控制器 ;本体内部设置有智能监控模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 现有技术 中存在的单点采集柜体内温湿度导致不能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中配电柜体内恒温恒湿的问题。,下面是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包括长方体形的配电柜本体,本体内设有电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内而外分别由密封层、铅合金辐射层、耐火层、亚克板构成的复合板通过卯连接与PC粘合剂相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的上方设有倒锥形的顶盖,顶盖侧面设置有避雷模,本体的上顶板设有通气孔;所述上顶板上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本体的前壁的中间开有操作窗口,操作窗口外设置有保温体;所述本体的后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本体的右侧壁上设有通风扇及通风孔;所述本体的下端设有电加热器,以及温湿调节控制器;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智能监控模块;所述操作窗口一侧设置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与电加热器共同连接在温湿调节控制器上,配电柜本体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均与温湿调节控制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调节控制器内设有PLC编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窗口的四周设有密封防的翻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调节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一端与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另一端与信息处理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调节控制器与控制室内的PC机通过局域网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模块包括与温湿调节控制器相连接的断路器和远程监听器,配电柜本体正面及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监控模块还包括设置在锁体上的感应检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模块包括设置在顶盖上的避雷针,所述避雷针通过绝缘导电线路与设置在配电柜本体一侧的防雷接地极连接。

说明书全文

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

背景技术

[0002] 在各行各业总离不开电器设备,而控制电力设备的开关总成一般设置在配电柜中,因此配电柜对整个电器设备的运行至关重要。现有的配电柜都需要人工巡检,定期检查抄收记录各项数据,一旦检修不及时而出现故障,或是因为无人随时看管未能及时发现,会为生产带来重大影响。保证电力系统中配电柜体内恒温恒湿,对整个供电系统来说非常重要,柜内温度过高、过低或者湿度过大对电能配送都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整个电网,严重时可能会产生爆炸,为此,解决柜体内恒温恒湿至关重要。现有温湿度控制器单点采集温度,当温度传感器失效时,影响数据信息的提供,不能达到控制精度要求。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其取得的优点为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单点采集柜体内温湿度导致不能有效地保证电力系统中配电柜体内恒温恒湿的问题。
[000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 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包括长方体形的配电柜本体,本体内设有电器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由内而外分别由密封层、铅合金辐射层、耐火层、亚克力板构成的复合板通过卯连接与PC粘合剂相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本体的上方设有倒锥形的顶盖,顶盖侧面设置有避雷模,本体的上顶板设有通气孔;所述上顶板上设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本体的前壁的中间开有操作窗口,操作窗口外设置有保温体;所述本体的后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本体的右侧壁上设有通风扇及通风孔;所述本体的下端设有电加热器,以及温湿调节控制器;所述本体内部设置有智能监控模块;所述操作窗口一侧设置有体。
[0006] 作为优选,所述风扇与电加热器共同连接在温湿调节控制器上,配电柜本体内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均与温湿调节控制器连接。
[0007] 作为优选,所述温湿调节控制器内设有PLC编程。
[0008] 作为优选,所述操作窗口的四周设有密封防的翻边。
[0009] 作为优选,所述温湿调节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一端与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另一端与信息处理器连接。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温湿调节控制器与控制室内的PC机通过局域网连接。
[0011]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监控模块包括与温湿调节控制器相连接的断路器和远程监听器,配电柜本体正面及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头。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智能监控模块还包括设置在锁体上的感应检测装置。感应监测装置监测锁体是否为正常开启,同时监测配电柜是否暴力拆卸,或有异常损坏。
[0013] 作为优选,所述避雷模块包括设置在顶盖上的避雷针,所述避雷针通过绝缘导电线路与设置在配电柜本体一侧的防雷接地极连接。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由密封层、铅合金防辐射层、耐火层、亚克力板构成的复合板作为本体。能够实现密封、防辐射、耐火、轻质高强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时监测配电柜体内的温度和湿度,解决了传统温湿度控制器单点采集温度控制的不足,达到控制精度要求,控制速度明显加快,有效地保证了电力系统中配电柜体内恒温恒湿,不会导致柜体发生故障,提高了配电柜使用寿命,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降低了使用成本。
[0016] 此外,本实用新型方法原理可靠,步骤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0017]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避雷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本体剖视图。
[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0023] 其中,1-本体,2-密封层,3-铅合金防辐射层,4-耐火层,5-亚克力板,6-顶盖,7-避雷模块,8-上顶板,9-操作窗口,10-电加热器,11-锁体,12-翻边,13-摄像头,14-避雷针,15-湿度传感器,16-温度传感器,17-风扇,18-智能监控模块,19-温湿调节控制器,20-控制模块,21-信息处理器,22-PC机,23-断路器,24-远程监听器,25-感应检测装置,26-门体,
27-防雷接地极。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方式。
[0025] 一种智能恒温恒湿配电柜,包括长方体形的配电柜本体1,本体1内设有电器配件,本体1由内而外分别由密封层2、铅合金防辐射层3、耐火层4、亚克力板5构成的复合板通过榫卯连接与PC粘合剂相配合的方式固定连接;本体1的上方设有倒锥形的顶盖6,顶盖6侧面设置有避雷模块7,本体的上顶板8设有通气孔;上顶板8上设有湿度传感器15;本体1的前壁的中间开有操作窗口9,操作窗口外设置有保温门体26;本体1的后壁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6;本体1的右侧壁上设有通风风扇17及通风孔;本体1的下端设有电加热器10,以及温湿调节控制器19;本体1内部设置有智能监控模块18;操作窗口9一侧设置有锁体11。风扇17与电加热器10共同连接在温湿调节控制器19上,配电柜本体1内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15均与温湿调节控制器19连接。温湿调节控制器19内设有PLC编程。操作窗口9的四周设有密封防水的翻边12。温湿调节控制器19包括:控制模块20,控制模块20一端与温、湿度传感器电连接,另一端与信息处理器21连接。温湿调节控制器19与控制室内的PC机22通过局域网连接。
智能监控模块18包括与温湿调节控制器19相连接的断路器23和远程监听器24,配电柜本体
1正面及两侧分别设置有摄像头13。智能监控模块还包括设置在锁体上的感应检测装置25。
感应监测装置25监测锁体是否为正常开启,同时监测配电柜是否暴力拆卸,或有异常损坏。
避雷模块7包括设置在顶盖上的避雷针14,避雷针14通过绝缘导电线路与设置在配电柜本体一侧的防雷接地极27连接。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