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摄影 / 光圈 / 摄像光学镜头

摄像光学镜头

阅读:1024发布:2020-05-20

专利汇可以提供摄像光学镜头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该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f1/f≤1.5,1.7≤n6≤2.2,‑2≤f3/f4≤2;‑10≤(R13+R14)/(R13‑R14)≤10;1.7≤n7≤2.2。该摄像光学镜头能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获得低TTL。,下面是摄像光学镜头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7,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满足下列关系式:
1≤f1/f≤1.5,1.7≤n6≤2.2,-2≤f3/f4≤2;
-10≤(R13+R14)/(R13-R14)≤10;
1.7≤n7≤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51≤(R1+R2)/(R1-R2)≤-0.80;
0.33mm≤d1≤0.9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6.75≤f2/f≤-1.87;
2.06≤(R3+R4)/(R3-R4)≤6.66;
0.12mm≤d3≤0.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50.50≤f3/f≤-4.48;
-33.91≤(R5+R6)/(R5-R6)≤-3.86;
0.17mm≤d5≤0.56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56.14≤f4/f≤5420.53;
-1.02≤(R7+R8)/(R7-R8)≤314.95;
0.25mm≤d7≤0.82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28≤f5/f≤0.91;
0.45≤(R9+R10)/(R9-R10)≤1.57;
0.34mm≤d9≤1.24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58.49≤f6/f≤-3.35;
-11.33≤(R11+R12)/(R11-R12)≤-0.85;
0.21mm≤d11≤0.79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1.03≤f7/f≤-0.28;
0.13mm≤d13≤0.38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72毫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1.83。

说明书全文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镜结构。并且,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六片式、七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迫切需求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超薄且色像差充分补正的广摄像镜头。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以及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所述第二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六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七透镜具有负屈折力;
[0005] 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六透镜的折射率为n6,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为n7,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满足下列关系式:
[0006] 1≤f1/f≤1.5,1.7≤n6≤2.2,-2≤f3/f4≤2;
[0007] -10≤(R13+R14)/(R13-R14)≤10;
[0008] 1.7≤n7≤2.2。
[0009]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上述透镜的配置方式,利用在焦距、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的数据上有特定关系的透镜的共同配合,使摄像光学镜头能在获得高成像性能的同时,满足超薄化和广角化的要求。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2,以及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51≤(R1+R2)/(R1-R2)≤-0.80;0.33mm≤d1≤0.98mm。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6.75≤f2/f≤-1.87;2.06≤(R3+R4)/(R3-R4)≤6.66;0.12mm≤d3≤0.40mm。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0.50≤f3/f≤-4.48;-33.91≤(R5+R6)/(R5-R6)≤-3.86;0.17mm≤d5≤0.56mm。
[0013] 优选的,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6.14≤f4/f≤5420.53;-1.02≤(R7+R8)/(R7-R8)≤314.95;0.25mm≤d7≤0.82mm。
[0014] 优选的,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28≤f5/f≤0.91;0.45≤(R9+R10)/(R9-R10)≤1.57;0.34mm≤d9≤1.24mm。
[0015] 优选的,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凸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2,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58.49≤f6/f≤-3.35;-11.33≤(R11+R12)/(R11-R12)≤-0.85;0.21mm≤d11≤0.79mm。
[0016] 优选的,所述第七透镜物侧面于近轴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为凹面;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03≤f7/f≤-0.28;0.13mm≤d13≤0.38mm。
[0017]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72毫米。
[0018] 优选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1.83。
[001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超薄,广角且色像差充分补正,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附图说明
[0020]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0022]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0023]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0024]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0026]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0027]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0028]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0030]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0031]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0033] (第一实施方式)
[0034]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七个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以及第七透镜L7。第七透镜L7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第六透镜L6为玻璃材质,第七透镜L7为玻璃材质。
[0035] 在此,定义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三透镜L3的焦距为f3,所述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L6的折射率为n6,所述第四透镜L7的折射率为n7,所述第七透镜L7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L7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为R14。所述f、f1、f3、f4、n4、d7、TTL、R13以及R14满足下列关系式:1≤f1/f≤1.5,1.7≤n6≤2.2,-2≤f3/f4≤2;-10≤(R13+R14)/(R13-R14)≤10;1.7≤n7≤2.2。
[0036] 1≤f1/f≤1.5,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超过下限规定值时,虽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发展,但是第一透镜L1的正屈折力会过强,难以补正像差等问题,同时不利于镜头向广角化发展。相反,超过上限规定值时,第一透镜的正屈折力会变过弱,镜头难以向超薄化发展。优选的,满足1≤f1/f≤1.3。
[0037] 1.7≤n6≤2.2规定了第六透镜L6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更有利于向超薄化发展,同时利于修正像差。优选的,满足1.7≤n6≤2.09。
[0038] -2≤f3/f4≤2,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与第四透镜L4的焦距f4的比值,可有效降低摄像用光学透镜组的敏感度,进一步提升成像质量。优选的,满足-1.95≤f3/f4≤1.45。
[0039] -10≤(R13+R14)/(R13-R14)≤10,规定了第七透镜L7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向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的,满足0.18≤(R13+R14)/(R13-R14)≤0.58。
[0040] 1.7≤n7≤2.2,规定了第七透镜L7的折射率,在此范围内更有利于向超薄化发展,同时利于修正像差。优选的,满足1.7≤n7≤2.06。
[0041] 当本发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各透镜的焦距、相关透镜的折射率、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轴上厚度和曲率半径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可以使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高性能,且满足低TTL的设计需求。
[0042]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正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L1焦距f1,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以及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d1满足下列关系式:-2.51≤(R1+R2)/(R1-R2)≤-0.80,合理控制第一透镜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0.33≤d1≤0.98,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1.57≤(R1+R2)/(R1-R2)≤-0.99;0.52≤d1≤0.78。
[0043]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二透镜L2焦距f2,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以及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d3满足下列关系式:-6.75≤f2/f≤-1.87,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负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合理而有效地平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L1产生的球差以及系统的场曲量;2.06≤(R3+R4)/(R3-R4)≤6.66,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广角化发展,难以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0.12≤d3≤0.40,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4.22≤f2/f≤-2.34;3.29≤(R3+R4)/(R3-R4)≤5.33;0.2≤d3≤0.32。
[0044]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三透镜L3焦距f3,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以及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d5满足下列关系式:-50.50≤f3/f≤-4.48,有利于系统获得良好的平衡场曲的能力,以有效地提升像质;-33.91≤(R5+R6)/(R5-R6)≤-3.86,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成型,并避免因第三透镜L3的表面曲率过大而导致成型不良与应力产生;0.17≤d5≤0.56,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31.56≤f3/f≤-5.59;-21.2≤(R5+R6)/(R5-R6)≤-4.83;0.27≤d5≤0.44。
[0045]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四透镜L4焦距f4,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第四透镜L4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以及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d7满足下列关系式:-56.14≤f4/f≤5420.53,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1.02≤(R7+R8)/(R7-R8)≤314.95,规定的是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的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25≤d7≤0.82,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35.09≤f4/f≤4336.42;-0.64≤(R7+R8)/(R7-R8)≤251.96;0.4≤d7≤0.66。
[0046]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正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L5焦距f5,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以及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d9满足下列关系式:0.28≤f5/f≤0.91,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镜头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0.45≤(R9+R10)/(R9-R10)≤1.57,规定的是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34≤d9≤1.24,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44≤f5/f≤0.73;0.72≤(R9+R10)/(R9-R10)≤1.26;0.54≤d9≤0.99。
[0047] 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六透镜L6焦距f6,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以及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d11满足下列关系式:-58.49≤f6/f≤-3.35,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11.33≤(R11+R12)/(R11-R12)≤-0.85,规定的是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外时,随着超薄广角化发展,很难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0.21≤d11≤0.79,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36.55≤f6/f≤-4.19;-7.08≤(R11+R12)/(R11-R12)≤-1.06;0.34≤d11≤0.63。
[0048] 本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具有负屈折力;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七透镜L7焦距f7,以及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d13满足下列关系式:-1.03≤f7/f≤-0.28,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0.13≤d13≤0.38,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0.64≤f7/f≤-0.36;0.2≤d13≤0.3。
[0049]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72毫米,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小于或等于5.46。
[0050]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1.83。大光圈,成像性能好。优选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F数小于或等于1.80。
[0051] 如此设计,能够使得整体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尽量变短,维持小型化的特性。
[0052]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
[0053] TTL:光学长度(第1透镜L1的物侧面到成像面的轴上距离);
[0054]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0055] 以下示出了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焦距、距离、半径与中心厚度的单位为mm。
[0056]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0057] 【表1】
[0058]
[0059]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0060] S1:光圈;
[0061] R:光学面的曲率半径、透镜时为中心曲率半径;
[0062]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63]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64]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65]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66]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67]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68]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69]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0]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1]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2]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3]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4] R13: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5] R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6] R15: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7] R16: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0078] d:透镜的轴上厚度与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0079]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80]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0081]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82]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0083]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84]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0085]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86]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0087]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88]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0089]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90]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0091]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92] d13: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
[0093] d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0094] d15: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0095] d16: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的轴上距离;
[0096] nd:d线的折射率;
[0097]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0098]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0099]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0100]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0101]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0102]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0103] nd7:第七透镜L7的d线的折射率;
[0104]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0105] vd:阿贝数;
[0106]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0107]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0108]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0109]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0110]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0111] v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0112] v7:第七透镜L7的阿贝数;
[0113]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0114] 表2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15] 【表2】
[0116]
[0117]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是非球面系数。
[0118] IH:像高
[0119] y=(x2/R)/[1+{1-(k+1)(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              (1)
[0120]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0121] 表3、表4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R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3、R4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5、R6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7、R8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9、R10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11、R12分别代表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R13、R14分别代表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0122] 【表3】
[0123]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
R1      
R2 1 0.585  
R3 1 0.565  
R4 1 0.685  
R5      
R6      
R7 2 0.435 0.985
R8 1 1.255  
R9 1 1.595  
R10 2 1.185 1.555
R11 1 1.985  
R12 1 2.015  
R13 2 1.555 2.595
R14 1 0.715  
[0124] 【表4】
[0125]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驻点位置2R1      
R2 1 0.995  
R3 1 1.035  
R4 1 1.035  
R5      
R6      
R7 2 0.865 1.075
R8 1 1.445  
R9      
R10      
R11      
R12 1 2.435  
R13      
R14 1 1.655  
[0126]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35.8nm、486.1nm、54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46.1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虚线是弧矢方向的场曲,实线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0127] 后出现的表13示出各实例1、2、3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0128] 如表1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0129]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332mm,全视场像高为3.47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9.17°,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0130] (第二实施方式)
[0131]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32]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0133] 【表5】
[0134]
[0135]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36] 【表6】
[0137]
[0138] 表7、表8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0139] 【表7】
[0140]   反曲点个数 反曲点位置1 反曲点位置2R1 1 1.175  
R2 1 0.415  
R3 1 0.535  
R4 1 0.675  
R5      
R6 1 1.175  
R7 2 0.345 1.065
R8 2 0.265 1.365
R9 2 0.235 1.635
R10 2 1.205 1.495
R11 1 1.995  
R12 1 2.055  
R13 2 1.555 2.485
R14 1 0.735  
[0141] 【表8】
[0142]
[0143]
[0144]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35.8nm、486.1nm、54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46.1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0145] 如表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0146]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328mm,全视场像高为3.47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9.27°,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0147] (第三实施方式)
[0148]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0149]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0150] 【表9】
[0151]
[0152] 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0153] 【表10】
[0154]
[0155]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0156] 【表11】
[0157]
[0158]
[0159] 【表12】
[0160]   驻点个数 驻点位置1 驻点位置2R1      
R2 1 0.725  
R3 1 1.025  
R4 1 1.045  
R5      
R6      
R7 2 0.575 1.345
R8 1 0.475  
R9 1 0.495  
R10      
R11      
R12 1 2.525  
R13      
R14 1 1.635  
[0161]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435.8nm、486.1nm、546.1nm、587.6nm和656.3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46.1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0162] 以下表13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系统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016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入瞳直径为2.308mm,全视场像高为3.47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为79.75°,广角、超薄,其轴上、轴外色像差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0164] 【表13】
[0165]参数及条件式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f 4.152 4.143 4.108
f1 4.400 4.390 4.353
f2 -11.667 -13.989 -13.486
f3 -27.873 -42.246 -103.718
f4 14.665 14972.069 -115.310
f5 2.526 2.384 2.261
f6 -20.857 -25.774 -120.130
f7 -2.102 -2.135 -1.752
f3/f4 -1.901 -0.003 0.899
(R1+R2)/(R1-R2) -1.193 -1.233 -1.256
(R3+R4)/(R3-R4) 4.408 4.442 4.111
(R5+R6)/(R5-R6) -5.796 -8.109 -16.956
(R7+R8)/(R7-R8) -0.510 209.964 7.562
(R9+R10)/(R9-R10) 1.048 0.933 0.905
(R11+R12)/(R11-R12) -1.276 -1.355 -5.666
(R13+R14)/(R13-R14) 0.387 0.375 0.353
f1/f 1.060 1.060 1.060
f2/f -2.810 -3.376 -3.283
f3/f -6.714 -10.197 -25.248
f4/f 3.532 3613.686 -28.069
f5/f 0.609 0.575 0.551
f6/f -5.024 -6.221 -29.243
f7/f -0.506 -0.515 -0.427
d1 0.650 0.651 0.650
d3 0.266 0.259 0.248
d5 0.332 0.370 0.359
d7 0.515 0.547 0.495
d9 0.676 0.726 0.828
d11 0.426 0.499 0.529
d13 0.252 0.252 0.252
Fno 1.780 1.780 1.780
TTL 5.083 5.168 5.200
d7/TTL 0.101 0.106 0.095
n1 1.5462 1.5462 1.5462
n2 1.6580 1.6580 1.6580
n3 1.6580 1.6580 1.6580
n4 1.5462 1.5462 1.5462
n5 1.5462 1.5462 1.5462
n6 1.7274 1.8498 1.9809
n7 1.7273 1.7272 1.9185
[0166]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