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烟草制品及加工 / 空烟管 /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阅读:970发布:2020-05-19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其包括机壳,其内设置密封的烹饪腔体;炒锅机构,其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其包括炒锅、炒锅加热装置以及炒锅翻炒装置;所述炒锅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炒锅加热;油烟处理装置,其具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进烟口和出烟口均与所述烹饪腔体连通;控制装置,其均与所述炒锅加热装置及炒锅翻炒装置电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全自动炒菜机在炒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循环处理,从而避免油烟对环境的污染。,下面是一种全自动炒菜机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其内设置有密封的烹饪腔体;
炒锅机构,其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其包括炒锅、炒锅加热装置以及炒锅翻炒装置;所述炒锅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炒锅加热;
油烟处理装置,其具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进烟口和出烟口均与所述烹饪腔体连通;
控制装置,其均与所述炒锅加热装置及炒锅翻炒装置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还包括进烟管及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内并用于与所述炒锅的锅口相配合的锅盖;
所述进烟管的一端与所述锅盖贯穿有的一开口连接,所述进烟管的另一端密封穿过所述进烟口并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内部连通;其中,当所述炒锅翻转至炒菜工位时,所述炒锅的锅口朝向所述锅盖且所述炒锅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的中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烹饪腔体外,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包括:
箱体,其设有加口、出烟口与进烟口,其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烟口与所述出烟口的油烟通道;
机,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其用于将油烟从所述进烟口抽入到所述箱体内并从所述出烟口排至烹饪腔体中;
油烟过滤组件,其设于所述油烟通道内;
水循环管路,其具有的至少一第一出水口均位于所述箱体内的上部并位于所述油烟通道的正上方,其具有的至少一第一进水口均位于所述箱体内的下部;及,水,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设于所述水循环管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微型制冷器;
所述微型制冷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微型制冷器具有的制冷部设于所述油烟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箱;
所述第一过滤箱开设有油烟进口与出气口,所述油烟进口与所述出烟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烹饪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箱中设置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所述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位于所述油烟进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一排水管
所述第一过滤箱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油烟进口位于第一过滤箱的顶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底部;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箱的顶部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密封穿入所述箱体内并相对于所述箱体内的底部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出烟管和第二过滤箱;
所述第二过滤箱通过所述风机与所述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通过所述出烟管与所述第一过滤箱的油烟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内设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机构还包括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和炒锅移动控制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炒锅固定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上,并控制所述炒锅翻转以使所述炒锅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包括主驱动丝杆、副驱动丝杆、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组件以及两个移动连接件;
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炒锅的两侧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同步转动组件与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驱动丝杆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全自动炒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还包括下料机构、洗锅装置、食物垃圾处理器及导流壳体;
所述下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用于投落食物配料的下料仓及仓驱动装置;所述下料仓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且每一个所述下料口均设有仓门;所述仓门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打开和关闭;
所述洗锅装置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洗锅装置用于对翻转到清洗工位的所述炒锅进行清洗;
所述机壳的下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出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
所述导流壳体为中空结构且上下两端开口,所述导流壳体设于所述炒锅的下方并位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的正上方,所述导流壳体由其顶部到其底部逐渐收窄,所述导流壳体顶部的开口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导流壳体底部的开口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入口连通。

说明书全文

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0001] 本申请为申请日:2017年11月3日,申请号:201721459362.2,发明名称: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全自动炒菜机。

背景技术

[0003] 中国的烹调文化博大精深、方式变化繁多,其中主要烹调技法包括炒、焖、炸、煮、蒸、煎、烤等,各种烹调方式的实质是被烹调物经过不同搭配以及各种预期火候状态后,烹调得到干变万化的具有不同口味物点和味效果的各种菜式,迄今为止,烹调仍然主要是一种经验和手工为主的技艺,对操作人员技术的要求很高。如今出现了智能化的全自动炒菜机,只要用户向全自动炒菜机内放好食物配料,全自动炒菜机就可以自动完成炒菜的工序,从而让用户可以很方便地享受到美食。
[0004] 但是现有的全自动炒菜机在炒菜的过程中,会在全自动炒菜机的机壳的内部产生大量的油烟。为了将机壳内的油烟排放出去,一般会在全自动炒菜机中设置一个抽风机,以将机壳内的油烟抽排出去。由于现有的全自动炒菜机是直接将产生的油烟排放出去,这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用新型内容
[0005]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其能够对全自动炒菜机在炒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处理,从而能够避免油烟对环境的污染。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其包括:
[0007] 机壳,其内设置有密封的烹饪腔体;
[0008] 炒锅机构,其设于所述烹饪腔体内,其包括炒锅、炒锅加热装置以及炒锅翻炒装置;所述炒锅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炒锅加热;
[0009] 油烟处理装置,其具有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进烟口和出烟口均与所述烹饪腔体连通;
[0010] 控制装置,其均与所述炒锅加热装置及炒锅翻炒装置电连接。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在机壳内设置密封的烹饪腔体,将所述炒锅机构设置在烹饪腔体中,并将油烟处理装置的进烟口和出烟口均与密封的烹饪腔体连接,使得炒锅机构进行烹饪的过程中产生的油烟经过油烟处理装置的净化处理后再次进入烹饪腔体中,以实现油烟的循环处理,防止未经处理的油烟排放至环境中对环境造成污染。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还包括进烟管及固定在所述烹饪腔体内并用于与所述炒锅的锅口相配合的锅盖;所述进烟管的一端与所述锅盖贯穿有的一开口连接,所述进烟管的另一端密封穿过所述进烟口并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的内部连通;其中,当所述炒锅翻转至炒菜工位时,所述炒锅的锅口朝向所述锅盖且所述炒锅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的中轴线重合。
[0013]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位于所述烹饪腔体外,所述油烟处理装置包括:
[0014] 箱体,其设有加口、出烟口与进烟口,其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烟口与所述出烟口的油烟通道;
[0015] 风机,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其用于将油烟从所述进烟口抽入到所述箱体内并从所述出烟口排至烹饪腔体中;
[0016] 油烟过滤组件,其设于所述油烟通道内;
[0017] 水循环管路,其具有的至少一第一出水口均位于所述箱体内的上部并位于所述油烟通道的正上方,其具有的至少一第一进水口均位于所述箱体内的下部;及,[0018] 水,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设于所述水循环管路中。
[0019]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微型制冷器,所述微型制冷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微型制冷器具有的制冷部设于所述油烟通道内。
[0020]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箱,所述第一过滤箱开设有油烟进口与所述出气口,所述油烟进口与所述出烟口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烹饪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过滤箱中设置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所述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位于所述油烟进口与所述出气口之间。
[0021]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过滤箱位于所述箱体的下方,所述油烟进口位于第一过滤箱的顶部,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箱的底部;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箱的顶部连接,所述排水管的另一端密封穿入所述箱体内并相对于所述箱体内的底部凸起。
[0022] 进一步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还包括出烟管和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二过滤箱通过所述风机与所述出烟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通过所述出烟管与所述第一过滤箱的油烟进口连通,所述第二过滤箱内设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
[0023] 进一步地,所述炒锅机构还包括炒锅工位控制装置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和炒锅移动控制装置均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
[0024] 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将所述炒锅固定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上,并控制所述炒锅翻转以使所述炒锅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在所述机壳内部定向移动。
[0025] 进一步地,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包括主驱动丝杆、副驱动丝杆、驱动电机、同步转动组件以及两个移动连接件;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用于与所述炒锅的两侧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同步转动组件与所述副驱动丝杆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主驱动丝杆转动。
[0026] 进一步地,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还包括下料机构、洗锅装置、食物垃圾处理器及导流壳体;
[0027] 所述下料机构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用于投落食物配料的下料仓及仓驱动装置;所述下料仓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且每一个所述下料口均设有仓门;所述仓门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并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打开和关闭;
[0028] 所述洗锅装置设于所述机壳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电连接,所述洗锅装置用于对翻转到清洗工位的所述炒锅进行清洗;
[0029] 所述机壳的下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设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出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
[0030] 所述导流壳体为中空结构且上下两端开口,所述导流壳体设于所述炒锅的下方并位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的正上方,所述导流壳体由其顶部到其底部逐渐收窄,所述导流壳体顶部的开口与所述烹饪腔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导流壳体底部的开口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的入口连通。附图说明
[003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33] 图2是图1中所述炒菜机中的门板和顶盖板处于打开状态时的状态示意图;
[0034]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5]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局部结构的右视图;
[0036]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全自动炒菜机的局部结构的左视图;
[0037] 图6是图1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8] 图7是图1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的油烟流向示意图;
[0039] 图8是图1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0040] 图9是图1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安装有油烟过滤层时的状态示意图;
[0041] 图10是图1示出的油烟处理装置的局部结构的侧视图;
[0042] 图11是图1示出的所述炒锅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2是图11示出的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0044] 图13是图1示出的所述炒锅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5] 图14是图11示出的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6] 图15是图11示出的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47] 图16是图1示出的所述洗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8] 图17是图1示出的下料机构的结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49] 图18是仓门未打开时的下料机构的剖视图;
[0050] 图19是仓门打开时的下料机构的剖视图
[0051] 图20是下料机构上翻转并处于下料工序时的炒菜机的简化图;
[0052] 图21是下料机构下翻转以让多仓格配料盒进入下料仓内时的炒菜机的简化图。
[0053] 附图标识说明:
[0054] 1.机壳;100.烹饪腔体;101.排水口;102.出菜口;103.进出口;
[0055] 2.炒锅机构;
[0056] 20.炒锅;21.炒锅工位控制装置;
[0057] 22.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0.主驱动丝杆;221.副驱动丝杆;222.驱动电机;223.移动连接件;224.同步转动组件;2240.第一同步轮;2241.第二同步轮;2242.第一同步皮带;2243.第三同步轮;2244.第四同步轮;2245.第二同步皮带;
[0058] 23.锅盖;24.炒锅加热装置;25.炒锅翻炒装置;250.转轴;251.翻炒电机;252.炒锅固定架;26.直线滑轨;27.限位开关盒;271.第一限位开关;272.第二限位开关;
[0059] 3.油烟处理装置;
[0060] 32.箱体;320.加水口;321.进烟口;322.出烟口;323.油烟通道;324.散热口;325.加水管;
[0061] 33.风机;
[0062] 34.油烟过滤组件;340.油烟过滤层;
[0063] 35.微型制冷器;350.制冷片;351.导热部;
[0064] 36.水循环管路;360.第一出水口;361.第一进水口;
[0065] 37.水泵;
[0066] 38.喷淋板;380.喷淋孔;
[0067] 39.冷却体;390.第二进水口;391.第二出水口;
[0068] 310.容纳腔体;311.进烟管;
[0069] 312.喷淋腔体;3120.通口;3121.油烟喷淋通道;
[0070] 313.第一纵隔板;3130.油烟通道口;314.横隔板;315.第二纵隔板;316.第三纵隔板;3160.缝隙口;
[0071] 317.第一过滤箱;3170.油烟进口;3171.出气口;3172.油烟过滤层;3173.排水管;
[0072] 318.出烟管;319.第二过滤箱;3190.油烟过滤层;
[0073] 4.下料机构;40.下料仓;400.下料口;401.仓门;402.配料口;41.仓门驱动装置;42.下料机构翻转装置;43.多仓格配料盒;430.仓格;431.开口;
[0074] 5.食物垃圾处理器;6.导流壳体;7.洗锅装置;70.洗锅喷头;71.水管开关;72.进水管;8.出菜托盘;9.菜盘位置检测器;11.门板;110.窗口;12.顶盖板;13.控制装置;14.人机操作界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7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76] 请参见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全自动炒菜机,其包括机壳1、油烟处理装置3、炒锅机构2、控制装置13及人机操作界面14。其中,所述炒锅机构2设于所述机壳1内,其包括炒锅20、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以及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用于将所述炒锅20固定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上,并控制所述炒锅20翻转以使所述炒锅20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用于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在所述机壳1内部定向移动以带动所述炒锅20在所述机壳1内部定向移动。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具有的进烟口321与所述机壳1的内部连通,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具有的出气口3171可以与所述机壳1的外部连通也可以与所述机壳1的内部连通。所述人机操作界面14设于所述机壳1的外侧上(例如可设于所述机壳1外的顶部或侧面)。所述人机操作界面
14、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和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均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以接收所述控制装置13根据预设的菜谱指令而发出的控制指令,并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操作。
[0077]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所述机壳1的气密性能,以防止所述机壳1内的油烟直接排出到所述机壳1的外面,优选地,所述机壳1内设有密封设置的烹饪腔体100,且所述炒锅机构2整个设于所述烹饪腔体100内,这样所述炒锅20产生油烟就会集聚在所述烹饪腔体100内。
[0078]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3至图10对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0079] 优选地,请参见图3至图10,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设于所述机壳1内,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包括:箱体32、风机33、油烟过滤组件34、微型制冷器35、水循环管路36及水泵37。具体地,所述箱体32开设有加水口320、进烟口321与出烟口322,所述箱体32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进烟口321与所述出烟口322的油烟通道323,所述进烟口321与所述出烟口322均与所述烹饪腔体100连通。所述风机33用于将油烟从所述进烟口321抽入到所述箱体32内并从所述出烟口322排出。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设于所述油烟通道323内。所述微型制冷器35优选为半导体制冷器,所述微型制冷器35具有的至少一制冷片350均设于所述油烟通道323内;所述水循环管路36,其具有的至少一第一出水口360均位于所述箱体32内的上部并位于所述油烟通道323的正上方,其具有的至少一第一进水口361均位于所述箱体32内的下部;所述水泵37设于所述水循环管路36中。所述风机33、所述微型制冷器35和所述水泵37均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
[008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所述全自动炒菜机在炒菜的过程中,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会不断产生油烟。而在所述风机33的增压吹送作用下,所述烹饪腔体100内部的油烟会通过所述进烟口321进入到所述油烟通道323中,然后会被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进行过滤处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所述微型制冷器35的所述制冷片350工作而会使得所述油烟通道323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得进入到所述油烟通道323内的油烟冷凝,进而使得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能够更好地对油烟进行过滤处理。而且所述水循环管路36在所述水泵37的作用下,会不断通过所述第一出水口360向位于所述油烟通道323内的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喷水,这样会进一步使得所述油烟通道323内的温度降低而使得油烟能够有效冷凝,从而进一步地使得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能够更好地对油烟进行过滤处理。而且落下到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的水会在所述水泵37的作用下再次进入到所述水循环管路36中。此外,由于所述进烟口321与所述出烟口322均与密封设置的所述烹饪腔体100连通,这样所述烹饪腔体100中的油烟通过所述进烟口321进入到所述箱体32内经过油烟处理后,残余的油烟会再次通过所述出烟口322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0。不断重复上述过程,这样就可以使得所述烹饪腔体100内的油烟能够被有效处理而无需排放到所述机壳1外,从而实现油烟的零排放。
[0081]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微型制冷器35还可以为其他现有的微型制冷装置,在此不做赘述。
[0082]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见图6,当所述箱体32内及所述水循环管路36中的水不足时,可以通过所述加水口320向所述箱体32内加水。优选地,请参见图6,所述加水口320开设于所述箱体32的顶部,所述加水口320密封穿过有一加水管325,所述加水管325的一端穿入到所述箱体32内,这样通过所述加水管325就可以向所述箱体32内加水。示例性地,所述加水管325可以与外部的水源连通,且可以在所述加水管325中设置一个水管(图未示),当需要向所述箱体32内加水时,可以控制打开所述水管阀。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通过所述加水口320向所述箱体32内加入油烟清洗液,这样加入到所述箱体32内的油烟清洗液可以与所述箱体32内的水混合,然后通过所述水循环管路36输送到所述第一出水口360而不断喷向下方的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上,从而对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进行油烟清洗,这样就无需频繁地对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进行更换。
[0083] 示例性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请参见图9,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可以优选为多层设于所述油烟通道323内的油烟过滤层340。
[0084]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较佳地,请参见图6至图8,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还包括开设有多个喷淋孔380的喷淋板38,所述喷淋板38起间隔作用地设于所述油烟通道323与所述箱体32内的顶部之间,以将所述油烟通道323与所述箱体32内的顶部间隔开;所述至少一第一出水口360位于所述喷淋板38的上方,这样所述第一出水口360喷出来的水可以落下到所述喷淋板38上,然后会经过所述喷淋板38的所述多个喷淋孔380分散地落下到所述油烟通道323内,从而达到均匀喷淋的效果。因此通过设置所述喷淋板38,可以让所述第一出水口360喷出来的水能够比较均匀地喷淋到所述油烟通道323中,从而能够对所述油烟通道323进行更有效地降温。
[0085] 示例性地,请参见图6至图8,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还包括为中空结构的冷却体39,所述冷却体39具有的第二进水口390与所述水循环管路36的出水管段连通,所述冷却体39具有的第二出水口391位于所述喷淋板38的上方,这样所述水循环管路36的出水管段的水可以通过所述第二进水口390流入到所述冷却体39内,然后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391喷落到所述喷淋板38上。为了使得所述冷却体39能够冷却所述微型制冷器35的导热部351,将所述冷却体39与所述微型制冷器35的导热部351两者接触设置,这样不断流入到所述冷却体39内的冷水可以不断带走所述导热部351的热量而使得所述导热部351能够得到冷却,从而使得所述微型制冷器35能够更好地进行制冷工作。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冷却体39可以箱结构也可以为弯曲的管路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86] 当所述微型制冷器35位于所述箱体32内时,为了使得所述微型制冷器35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工作,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请参见图8,所述箱体32的顶部开设有散热口324,所述喷淋板38的上方设有一与所述散热口324连通的容纳腔体310,所述微型制冷器35的导热部351及所述冷却体39均设于所述容纳腔体310中,这样所述微型制冷器35的所述导热部351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所述散热口324排放出去。并且由于所述容纳腔体310只与所述散热口324连通,这样所述导热部351产生的热量也只能通过所述散热口324排放出去而不能进入到所述油烟通道323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容纳腔体310可以为中空的方体结构或者是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87] 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地,请参见图4至图6,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还包括进烟管311(可以与下文提到的锅盖23相配合设置)及顶部开口的喷淋腔体312,所述喷淋腔体312的顶部固定于所述喷淋板38的开设有喷淋孔380的部位的底部,所述喷淋腔体312的底部位于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的上方且开设有通口3120;所述进烟管311的一端往所述箱体32内部的方向密封穿过所述进烟口321,并密封地穿入所述喷淋腔体312内,所述进烟管311的另一端穿入所述烹饪腔体100中,这样在所述风机33的作用下,所述烹饪腔体100中的油烟可以通过所述进烟管311进入到所述喷淋腔体312中,然后通过所述通口3120进入到所述箱体32与所述喷淋腔体312之间的区域,最后通过所述出烟口322排出。在所述喷淋腔体
312内,所述进烟管311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通口3120之间形成有一经过延长设置的油烟喷淋通道3121,这样可以使得进入到所述喷淋腔体312内的油烟的走过的路径变得更长,更有利于油烟的冷凝及过滤。其中,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内设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340,所述至少一制冷片350均设于所述喷淋腔体312内并分布于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的正上方。此外,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的每一段的底部均与所述通口3120连通,这样从所述喷淋板38的所述喷淋孔380喷淋到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内的水可以通过所述通口3120排放到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
[0088] 示例性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还包括:请参见图6至图8,横隔板314、第一纵隔板313、第二纵隔板315及第三纵隔板316;其中,所述第一纵隔板313纵向设于所述喷淋板38与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之间,从而将所述喷淋板38与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之间的区域分为两部分,所述第一纵隔板313的底部与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形成有油烟通道口3130。所述横隔板314位于所述喷淋板38与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之间,且横设于所述第一纵隔板313和一与其相对的箱体32的侧板之间。这样,所述横隔板314、所述第一纵隔板313、所述喷淋板38及所述箱体32的相应的内侧壁就可以围成所述喷淋腔体312。
[0089] 为了使得所述进烟管311的所述一端与所述通口3120之间形成的油烟喷淋通道3121能够延长,示例性地,请参见图6至图8,将所述第二纵隔板315纵向设于所述第一纵隔板313与所述箱体32的所述侧板之间,将所述第二纵隔板315的顶部与所述喷淋板38的底部密封连接,且将其底部与所述横隔板314的顶部间隔设置;并将所述第三纵隔板316纵向设于所述第二纵隔板315与所述箱体32的所述侧板之间,所述第三纵隔板316的顶部与所述喷淋板38的底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三纵隔板316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横隔板314的顶部上。这样,位于所述第一纵隔板313与所述第二纵隔板315之间的所述进烟管的所述一端,其排出的油烟可以首先通过所述第一纵隔板313与所述第二纵隔板315之间的区域,然后再经过所述第二纵隔板315与所述第三纵隔板316之间的区域,最后经过所述第三纵隔板316和对应的所述箱体32的内侧壁之间的区域。此外,所述出烟口322开设于所述箱体32的与所述侧板相对的另一侧板上,并位于所述喷淋板38的下方,且所述通口3120开设于在所述横隔板314上,所述通口3120位于所述第三纵隔板316与所述箱体32的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三纵隔板邻近且相对)之间,这样,进入到所述喷淋腔体312内的油烟可以通过所述通口3120排出到所述横隔板314与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之间,然后依次通过所述油烟通道口3130和所述出烟口
322排放出去。由此可见,通过在所述箱体32内设置上述几隔板,可以使得进入到所述箱体32内的油烟的通过路径变长,这样更利于油烟的冷凝和过滤。为了使得喷淋到所述第二纵隔板与所述第三纵隔板之间的水能够顺利流向所述通口3120,所述第三纵隔板的底部与所述横隔板314形成有缝隙口3160。
[009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喷淋腔体312还可以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或其他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此外,所述喷淋腔体312内的所述油烟喷淋通道3121延长方式还可以为其他设置形式,例如可以为从上到下的螺旋结构或者是在水平面上由内往外的螺旋结构等,在此也不做具体限定。
[0091] 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较佳地,请参见图6至图9,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还包括第一过滤箱317,所述第一过滤箱317开设有油烟进口3170与所述出气口3171,所述油烟进口3170与所述出烟口322连通,所述出气口3171与所述烹饪腔体100连通,这样通过所述进烟口321进入到所述箱体32内的油烟,会通过所述出烟口322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内,然后会通过所述出气口3171重新进入到所述烹饪腔体100中。此外,所述出气口3171所述油烟进口3170与所述出气口3171之间设置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3172,这样在所述箱体32内经过处理后的油烟在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内后,会被所述第一过滤箱317内的所述油烟过滤层3172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处理油烟。
[0092] 较佳地,请参见图6至图9,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还包括一排水管3173。其中,所述油烟进口3170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箱317的顶部,所述出气口3171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箱317的底部,这样所述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中的油烟,会从上往下地依次通过设置在所述油烟进口3170与所述出气口3171之间的油烟过滤层3172。此外,所述第一过滤箱317位于所述箱体32的下方,所述排水管317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过滤箱317的顶部连接,所述排水管3173的另一端密封穿入所述箱体32内并相对于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凸起,这样当向所述箱体32内加水而使得所述箱体32内的水位高于所述排水管3173的所述另一端的设置高度时,所述箱体32内的水可以通过所述排水管3173流下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内,并从上往下地通过设置在所述油烟进口3170与所述出气口3171之间的油烟过滤层,从而可以有效地对所述第一过滤箱317进行降温,进而可以有效冷凝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内的油烟。
[0093] 其中,落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内的水可以通过所述出气口3171排放到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然后通过所述机壳1底部开设有的排水口101(图未示,但所述排水口101与所述烹饪腔体100的底部连通)排放出去。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加水口320开设于所述箱体32的顶部时,通过所述加水口320向所述箱体32内加水,这样在经过所述喷淋板38后可以均匀地喷淋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这样不仅可以冷却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清洗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落入到所述箱体32内的底部的积水的水位较高时,可以通过所述排水管3173落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中,从而对所述第一过滤箱317中的油烟过滤层340进行清洗,然后通过所述出气口3171排放到所述烹饪腔体100中,最后通过所述排水口101排放出去。为了加强对所述油烟过滤组件34的油烟清洗效果,可以通过所述加水口320向所述箱体32内加入油烟清洗液。
[0094] 优选地,请参见图6至图9,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还包括出烟管318及第二过滤箱319;第二过滤箱319通过所述风机33与所述出烟口322连通,并通过所述出烟管318与所述第一过滤箱317的所述油烟进口3170连通,且所述第二过滤箱319内设有至少一层油烟过滤层3190。其中,从所述箱体32内通过所述出烟口322排出的油烟会进入到所述第二过滤箱
319中,并在经过所述第二过滤箱319内的所述油烟过滤层3190的过滤处理后进入到所述第一过滤箱317再次进行过滤处理,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油烟的过滤处理效果。
[0095]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烟过滤层可以由对油烟具有良好吸附的且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例如可以为丝球或者层叠设置的金属丝网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96] 由上分析可知,在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这样可以对炒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有效处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油烟对环境的污染。
[0097]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1至图15对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0098]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至图15,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包括主驱动丝杆220、副驱动丝杆221、驱动电机222、同步转动组件224以及两个移动连接件223;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用于与所述炒锅20的两侧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220的第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连接,所述副驱动丝杆221的第一端与另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连接;所述主驱动丝杆220的第二端通过所述同步转动组件224与所述副驱动丝杆22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22用于驱动所述主驱动丝杆220转动。其中,所述主驱动丝杆220和所述副驱动丝杆221保持平行设置。
[009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的工作原理是:驱动电机222驱动主驱动丝杆220转动,同时通过同步转动组件224带动副驱动丝杆221转动,即驱动电机222转动会同时驱动主驱动丝杆220和副驱动丝杆221转动,主驱动丝杆220和副驱动丝杆221分别将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带动炒锅20的左右两侧同步前后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了双边同步驱动,避免单边驱动造成炒锅20装置扭曲,同时只需采用一个驱动电机222,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
[010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至图15,所述同步转动组件224包括第一同步轮2240、第二同步轮2241以及第一同步皮带2242;所述第一同步轮2240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丝杆220上;所述第二同步轮2241设置在所述副驱动丝杆221上;所述第一同步皮带2242连接所述第一同步轮2240与所述第二同步轮2241,以使所述第一同步轮2240转动时带动所述第二同步轮2241转动。通过所述第一同步皮带2242将第一同步轮2240的转动传输到第二同步轮2241,实现了主驱动丝杆220带动副驱动丝杆221的转动。
[0101]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至图15,所述同步转动组件224还包括第三同步轮2243、第四同步轮2244以及第二同步皮带2245;所述驱动电机222的驱动端子与所述第三同步轮2243连接;所述第四同步轮2244设置在所述主驱动丝杆220上;所述第二同步皮带2245连接所述第三同步轮2243与所述第四同步轮2244,以使所述第三同步轮2243转动时带动所述第四同步轮2244转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是采用驱动电机222直接驱动主驱动丝杆220的方式,而是通过第三同步轮2243、第四同步轮2244以及第二同步皮带2245间接驱动主驱动丝杆220,能够很好地保护驱动电机222,延长了驱动电机222的寿命。
[0102]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至图15,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还包括固定在炒菜机内部并且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滑轨26;两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一一对应地活动设置在两条所述直线滑轨26上。具体地,两个移动连接件223上分别设有滑块(图未示),所述滑块上设有与对应的直线滑轨26相配合的滑槽(图未示)。
[0103]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1至图15,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上方的限位开关盒27;所述限位开关盒27包括设置在炒锅20上限位置的第一限位开关271以及设置在炒锅20下限位置的第二限位开关272。
[0104] 通过所述第一限位开关271和所述第二限位开关272能够检测炒锅20是否到达了直线运动方向上的两个极限位置,当到达两个极限位置时,停止所述驱动电机222,避免损坏了运动机构。
[0105] 更优选地,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移动连接件223上的上位传感器(图未示)和下位传感器(图未示),用于感应炉体上下驱动的位置是否到达系统要求位置。其中,上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炒锅20上移时到达关闭锅盖23位置后,系统控制驱动电机222停止转动,使得炒锅20处于该位置进行翻炒动作;下位传感器用于感应炒锅20下移时到达打开锅盖23位置后,系统控制驱动电机222停止转动,使得炒锅20处于该位置进行工位变换动作。
[0106] 由上分析可知,上述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利用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来控制所述炒锅20进行移动,这样使得炒锅20在炒菜的过程中能够根据需要移动到预定的位置,从而使得所述炒锅20能够很好地与全自动炒菜机的其他装置进行配合,提高了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化。
[0107] 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其他一些情况进行详细描述:
[0108]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3,所述炒锅机构2还包括炒锅加热装置24以及炒锅翻炒装置25;所述炒锅加热装置24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并用于对所述炒锅20加热;所述炒锅翻炒装置25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并用于控制所述炒锅20绕所述炒锅20的中轴线旋转。示例性地,请参见图13,所述炒锅翻炒装置25包括转轴250、翻炒电机251和炒锅固定架252;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用于翻转所述炒锅固定架252;所述炒锅加热装置24与所述炒锅20均设于所述炒锅固定架252内,所述翻炒电机251固定于所述炒锅固定架28的底部,所述翻炒电机251通过所述转轴250与所述炒锅20驱动连接,所述翻炒电机251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这样在接收所述控制装置13发出的翻炒控制指令时,所述翻炒电机251驱动所述转轴250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炒锅20实现度旋转。具体地,所述炒锅加热装置24为绕设在所述炒锅固定架252的内侧壁并环绕所述炒锅20的加热线圈(图未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炒锅加热装置24及所述炒锅翻炒装置25的具体结构还可以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109]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与图4,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还包括进烟管311及固定在所述机壳1内部并用于与所述炒锅20的锅口相配合的锅盖23;所述进烟管311的一端与所述锅盖23贯穿有的一开口(图未示)连接,所述进烟管311的另一端密封穿过所述进烟口321并与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的内部连通;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的出气口3171与所述机壳1的内部连通。
[0110] 具体地,所述开口(图未示)贯穿于所述锅盖23的中心,所述锅盖23与所述进烟管311的所述一端可转动连接,这样所述锅盖23可绕所述进烟管311转动。所述炒锅20的移动方向与所述锅盖23的中轴线平行;其中,当所述炒锅20翻转至炒菜工位时,所述炒锅20的锅口朝向所述锅盖23且所述炒锅20的中轴线与所述锅盖23的中轴线重合。因此,在需要进行炒菜时先通过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将炒锅20翻转至炒菜工位,使所述炒锅20的锅口正对所述锅盖23,通过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移动所述炒锅20使锅盖23封盖住所述炒锅20的锅口,之后通过炒锅翻炒装置25控制炒锅20旋转进行炒菜操作,这样在炒菜的过程中,炒锅20内产生的油烟就会集中地通过所述进烟管311进入到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中。而在炒菜操作完毕后,需要打开炒锅20,通过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移动所述炒锅20使锅盖23与所述炒锅20分离。
[0111]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图17与图18,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还包括下料机构4,所述下料机构4设于所述机壳1内;所述下料机构4包括用于投落食物配料的下料仓40及仓门驱动装置41;所述下料仓40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一个下料口400,且每一个所述下料口400均设有仓门401;所述仓门驱动装置41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并用于对应驱动所述仓门401打开和关闭。其中,当所述下料仓40内放好食物配料或放好装有食物配料的配料盒时,若需要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进行下料工作,则通过所述控制装置13控制所述仓门驱动装置41的工作,以使得所述仓门驱动装置41控制对应的仓门401往下打开。所述仓门驱动装置41也可以参考现有的仓门驱动技术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126515A,名称为“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的专利;或专利公开号为:CN103284583A,名称为“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专利等)。示例性地,所述仓门驱动装置(图未示)包括与所述仓门一一对应的电机(图未示),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下料仓40的底部的外开设有所述下料口400的部位处,所述电机与所述仓门一一对应驱动连接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
[0112] 优选地,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炒菜机还包括下料机构翻转装置42,所述下料机构翻转装置42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并用于驱动所述下料机构4上下翻转。请参见图20与图21,所述机壳1的一侧面开设有供多仓格配料盒43进出的进出口103,请参见图20至图21,所述下料仓40的一侧面设有供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进出的配料口402。请参见图17,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的每一个仓格430具有与所述下料口400一一对应的开口
431,且每一个仓格430用于装放相同或不同的食物配料。
[0113] 其中,当需要将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放进所述下料仓40,或者是当需要将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从所述下料仓40内取出时,请参见图21,所述下料机构翻转装置42控制所述下料机构4实现下翻转(即将下料机构4翻转以使得所述下料机构4的所述顶端面朝下,而其所述底端面朝上),以使得所述配料口402对准所述进出口103。当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刚通过所述配料口402和所述进出口103而放入到所述下料仓40内时,请参见图17,此时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的仓格430的开口431与所述下料口400一一相对,并且所述控制装置13可以在此时控制所述下料机构4上翻转(即所述下料机构4的所述顶端面会朝上且其所述底端面会朝下),这样会使得每一所述下料口400均对准所述锅口。请参见图20,上翻转后的所述下料仓40内的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会发生倒扣,从而使得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内部的食物配料倒落在所述仓门401上(此时所述仓门401为关闭状态)。而当所述炒菜机处于下料工序时,所述41控制对应的仓门401打开,以使得倒扣的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中的食物配料从对应的所述下料口400落下到所述炒锅20中。
[0114] 需要说明的是,若所述炒菜机没有设置所述下料机构翻转装置42且不需要用到所述多仓格配料盒43时,则所述下料仓40可以为多仓格结构(图未示),且所述多仓格结构的每一仓格的底部的开口即为所述下料口400。当然,所述下料机构4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0115]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下料机构翻转装置42驱动所述下料机构4翻转时,所述下料仓40的底部与顶部的方位会相应发生变化。
[0116] 值得指出的是,所述下料机构翻转装置42请参考现有的下料机构4驱动技术(例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126515A,名称为“可编程控智能炒菜机”的专利;或专利公开号为:CN103284583A,名称为“适用于全自动炒菜机的自动上料装置”的专利等),在此不做赘述。
[0117]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与图2,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还包括食物垃圾处理器5、导流壳体6及洗锅装置7。其中,所述洗锅装置7设于所述机壳1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当所述炒锅20在炒菜完成后并翻转到清洗工位时,所述控制装置13就会控制所述洗锅装置7对所述炒锅20进行清洗,并且当所述洗锅装置7对所述炒锅20清洗完后,所述控制装置13会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使得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翻转所述炒锅20而使得所述炒锅20处于倒水工位(即所述炒锅20会倒水,且此时所述炒锅20的锅口朝向下文提到的所述导流壳体6的顶部的开口)。此外,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5设于所述机壳1内,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5的出口与所述机壳1的下部开设有的排水口101连通;所述导流壳体6为中空结构且上下两端开口,所述导流壳体6设于所述炒锅20的下方并位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5的正上方,所述导流壳体6由其顶部到其底部逐渐收窄,所述导流壳体6底部的开口与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5的入口连通,这样从所述炒锅20倒下的污水会被所述导流壳体6收集并导流到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5中,所述食物垃圾处理器5会对污水进行处理并通过所述排水口101排出。
[0118] 示例性地,请参见图16,所述洗锅装置7包括洗锅喷头70、水管开关71及进水管72;所述进水管72的出水管口与所述洗锅喷头70连接,所述进水管72的进水管72口用于与外部水源连通;所述水管开关71设于所述进水管72内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请参见图1,所述洗锅喷头70设于所述导流壳体6的正上方,并用于对翻转后锅口朝向所述导流壳体6的顶部的开口的所述炒锅20进行喷洗,即所述洗锅喷头70的设置位置能够使得所述洗锅喷头
70对准所述翻转后的所述炒锅20的所述锅口。当所述智能炒菜机完成出菜工序后,若需要对所述炒锅20进行清洗,可以通过所述炒锅20驱动装置翻转所述炒锅20,以使得所述炒锅
20的锅口朝向导流壳体6的顶部的开口,此时通过开启所述水管开关71,这样所述洗锅喷头
70就可以向所述炒锅20内部进行高压喷洗,而喷洗后的洗锅水会落入到所述导流壳体6内。
值得指出的是,所述水管开关71为电控制的阀体开关。此外,所述洗锅装置7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具体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0119]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见图1与图2,所述全自动炒菜机还包括出菜托盘8及菜盘位置检测器9。其中,所述出菜托盘8设于所述炒锅20的正下方并用于放置菜盘,所述机壳1的一侧面开设有邻近所述出菜托盘8的出菜口102,这样通过所述出菜口102可以向所述出菜托盘8上放置所述菜盘或取出所述菜盘。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9用于检测所述菜盘的放置位置并与所述控制装置13电连接,且所述控制装置13根据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9的检测信号控制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的工作,这样当所述炒菜机炒菜完毕后,所述控制装置13就会根据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9检测到的所述菜盘的位置信号,来控制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将所述炒锅20移动到所述菜盘的正上方,然后所述控制装置13会控制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翻转所述炒锅20,使得所述炒锅20的锅口对准所述菜盘而进行倒菜工作。示例性地,所述菜盘位置检测器9优选为红外对射检测器。
[0120]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与图2,所述机壳1设有所述出菜口102的所述一侧面还设有门板11以及与所述门板11对应的侧门口,所述门板11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1上以打开和关闭所述侧门口。通过在所述机壳1上设置所述门板11和所述开口可以方便所述机壳1内部装置例如所述炒锅机构2、油烟处理装置3、自动出菜装置等的维修维护。优选地,所述门板11设有透明或半透明的窗口110,以方便用户观察所述全自动炒菜机的工作状况。更优选地,所述门板11还可以打开或关闭所述出菜口102,以方便所述自动出菜装置向外送出已装盘的菜。
[0121]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与图2,所述机壳1的顶部设有顶盖板12以及与所述顶盖板12对应的顶门口,所述顶盖板12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机壳1上以打开和关闭所述顶门口。通过在所述机壳1的经过设置顶门口和顶盖板12,可以方便下料机构的维修维护。
[0122] 总体而言,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全自动炒菜机的操作装置不同的安装位置,总共设置了五个工位,分别为主料上料工位、炒菜工位、出菜工位、洗锅工位以及倒洗锅水工位,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带动炒锅20转动到每一个工位时,使炒锅20的锅口面向对应的一个操作装置以进行对应的上料、炒菜、出菜、洗锅、倒洗锅水等自动烹饪操作。以下内容为具体说明:
[0123] 当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接收到主料上料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炒锅20转动到上料工位(垂直位置,也是初始状态),以使锅口面向所述下料机构4。
[0124] 当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接收到翻炒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炒锅20顺时针转动到炒菜工位(优选的,与初始状态的倾为正45度的位置),以使锅口面向锅盖23;然后所述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接收锅盖23闭合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炒锅20向所述锅盖23移动,使所述炒锅20的锅口被所述锅盖23盖住;之后所述炒锅翻炒装置25控制所述炒锅20自转进行炒菜操作。
[0125] 当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接收到出菜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炒锅20顺时针转动到出菜工位(优选的,与初始状态的倾角为负135度的位置),以使锅口面向所述出菜托盘8上的菜盘。
[0126] 当所述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接收洗锅控制指令时,将所述炒锅20逆时针转动到洗锅工位(优选的,与初始状态的倾角为正135度的位置),以使锅口面向所述自动洗锅装置7;由于本实施例在位于洗锅工位时即可使得所述炒锅20向所述导流壳体6倒水(即所述炒锅
20位于洗锅工位时,所述炒锅20的锅口位于所述导流体的正上方并朝向所述导流壳体6的顶部),因此洗锅工位即为倒水工位。
[0127]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全自动炒菜机不仅可以通过炒锅翻炒装置25控制炒锅20旋转进行翻炒以及通过炒锅工位控制装置21控制炒锅20翻转以使所述炒锅20到达相应的工位进行相应的操作,还可以通过炒锅移动控制装置22控制炒锅20移动,使其可以更好地与炒菜机的其他装置配合工作,例如可以与锅盖23配合,在炒菜时将炒锅20翻转至炒菜工位并移动所述炒锅20使其与锅盖23保持紧闭状态,进一步提高了炒菜机的自动化,提高了炒菜机的工作效率。此外,通过设置所述油烟处理装置3,这样可以对炒菜过程中产生的油烟进行有效处理,从而能够有效避免油烟对环境的污染。
[0128]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些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