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土壤科学 / 根际 / 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

一种自动集延迟渗灌装置

阅读:600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自动集延迟渗灌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集 水 延迟渗灌装置,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若干集水容器,集水容器顶端连通有补水管,集水容器下部固定连通有至少一个连接管座,连接管座上可拆卸安装有渗灌管,渗灌管的另一端设置为盲端,靠近渗灌管盲端的管壁上布置有若干渗灌孔;将渗灌管埋设于树木的根系周围,部分降水通过自然汇集流入集水容器内暂存,水从渗灌孔内渗出,对树木 根际 土壤 进行浸润补水,渗出的水几乎全部被树木根系吸收,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实现自动集水和延迟渗灌功能;若长期无水,还可以通过补水管人工向集水容器内补水,避免树木缺水,从而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降低林木抚育劳动强度。,下面是一种自动集延迟渗灌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自动集延迟渗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若干集水容器,所述集水容器顶端连通有延伸至地表以上的补水管,所述集水容器下部固定连通有至少一个连接管座,所述连接管座上可拆卸安装有渗灌管,所述渗灌管的另一端设置为盲端,靠近所述渗灌管盲端的管壁上布置有若干渗灌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容器包括广口水桶,所述广口水桶顶端盖装有扣盖,所述补水管贯穿所述扣盖设置,贯穿所述扣盖还布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扣盖外侧设有用于阻挡泥沙的无纺布套滤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根集中供水管,所述集中供水管的底端通过连通支管连通有至少两个所述集水容器,各所述连通支管末端对应安装有自动关闭式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容器包括密封水桶,所述补水管和所述连通支管分别贯穿所述密封水桶的顶端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供水管设于所述集水容器的上方。

说明书全文

一种自动集延迟渗灌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水灌溉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山丘、山岭及一些降水较少的山区,土壤中砂石居多,因此蓄水能薄弱,植被正常生长需要的水分严重匮乏,从而影响了植被的成活率及生长。要保证植被正常生长,需要人工不间断性的补水护理,由于土壤持水能力有限,大部分水成为游离状态的自由水流失掉,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再加上上述地区交通不便,因此如何实现降水储存及自动为植物补水,成为该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若干集水容器,所述集水容器顶端连通有延伸至地表以上的补水管,所述集水容器下部固定连通有至少一个连接管座,所述连接管座上可拆卸安装有渗灌管,所述渗灌管的另一端设置为盲端,靠近所述渗灌管盲端的管壁上布置有若干渗灌孔。
[000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容器包括广口水桶,所述广口水桶顶端盖装有扣盖,所述补水管贯穿所述扣盖设置,贯穿所述扣盖还布置有若干进水孔,所述扣盖外侧设有用于阻挡泥沙的无纺布套滤网。
[000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至少一根集中供水管,所述集中供水管的底端通过连通支管连通有至少两个所述集水容器,各所述连通支管末端对应安装有自动关闭式球
[000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集水容器包括密封水桶,所述补水管和所述连通支管分别贯穿所述密封水桶的顶端设置。
[0008]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集中供水管设于所述集水容器的上方。
[0009]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若干集水容器,所述集水容器顶端连通有延伸至地表以上的补水管,所述集水容器下部固定连通有至少一个连接管座,所述连接管座上可拆卸安装有渗灌管,所述渗灌管的另一端设置为盲端,靠近所述渗灌管盲端的管壁上布置有若干渗灌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渗灌管埋设于树木的根系周围,部分降水通过自然汇集流入集水容器内暂存,水从渗灌孔内渗出,对树木根际土壤进行浸润补水,当土壤含水量低于一定程度时渗灌管自动向土壤浸润补水,当土壤水分达到一定含量值时,土壤的持水压力与渗灌管的水分渗透压达到平衡,此时渗灌管不再向土壤中供给水分,保持土壤水分相对恒定。渗出的水几乎全部被树木根系吸收,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实现自动集水和延迟渗灌功能;若长期无水,还可以通过补水管人工向集水容器内补水,避免树木缺水,从而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降低林木抚育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10]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集中供水管的布置示意图;
[0014] 图中:1-广口水桶;2-补水管;3-连接管座;4-渗灌管;5-渗灌孔;6-扣盖;7-进水孔;8-无纺布套滤网;9-集中供水管;10-连通支管;11-密封水桶,12-自动关闭球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16] 实施例一:
[0017] 如图1所示,一种自动集水延迟渗灌装置,主要使用于丘岭地区及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用于自动汇集地表径流暂存降水,实现较长时间渗灌,达到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产量节省劳动力的目的。本实施例包括埋设于地表以下的若干集水容器,所述集水容器用于自动收集自然降水。所述集水容器顶端连通有延伸至地表以上的补水管2,在降水稀少的季节或地区,通过所述补水管2可以向所述集水容器内补水,所述集水容器下部固定连通有至少一个连接管座3,所述连接管座3上可拆卸安装有渗灌管4,所述渗灌管4的另一端设置为盲端,靠近所述渗灌管4盲端的管壁上均匀布置有若干渗灌孔5,在使用时,将所述渗灌管4的埋于树木的根系周围土壤耕作层内。所述连接管座3可以围绕所述集水容器设置多个,相应的所述渗灌管4也设置为多个,实现一个所述集水容器同时为多课树木渗灌补水,从而减少所述集水容器的布置。
[0018] 具体地,所述集水容器包括广口水桶1,所述广口水桶1顶端盖装有扣盖6,所述补水管2贯穿所述扣盖6设置,贯穿所述扣盖6还布置有若干进水孔7,所述扣盖6外侧设有用于阻挡泥沙的无纺布套滤网8。当降水量大,在地表形成径流时,经过人为的土地整理使地面形成自然汇集降水的作用,所述广口水桶1设置在自然汇集降水地面的中央,地表径流会通过所述进水孔7进入至所述广口水桶1内,实现自动集水,所述无纺布套8可以阻挡砂石,防止所述进渗水孔5被堵塞。
[0019] 实施例二:
[0020]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根集中供水管9,所述集中供水管9的底端通过连通支管10连通有至少两个所述集水容器,各所述连通支管10末端对应安装有自动关闭式球阀12,当所述集水容器内的水位达到一定值时,所述自动关闭式球阀12自动关闭,即停止补水,所述自动关闭式球阀12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另外,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容器的具体结构也与实施例一不同,本实施例中所述集水容器包括密封水桶11,所述补水管2和所述连通支管10分别贯穿所述密封水桶11的顶端设置,且所述自动关闭式球阀12连接于所述连通支管10的末端并所述集水容器11内,所述集中供水管9围绕丘岭沿等高线埋设,也可接于大型蓄水池或其它供水源上。当有自然降水时,地表径流自动汇集于所述集水容器内,当严重干旱时,用所述集中供水管9补充供水。
[0021] 本实施例中所述集中供水管9埋设于所述集水容器附近的地面以下,防止冬季冻坏。
[0022]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渗灌管固定在树木的根系周围,有自然降水时,地表径流可以流入集水容器内进行暂存,靠集水容器内积水的自身压力,将水从渗灌孔内压出,对树木根际土壤进行浸润补水,由于浸润速度慢,渗出的水会最大程度的被树木根系吸收,避免造成水资源浪费,实现自动集水和延迟渗灌的功能;若长期无雨水,还可以通过补水管人工向集水容器内补水,避免树木缺水,从而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降低抚育劳动强度。
[002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