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土壤科学 / 腐殖酸 / 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

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

阅读:781发布:2023-12-2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露天 生料 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包括培养料选择与处理、选地与整地、覆土的准备、堆料 播种 、发菌管理、出菇管理、 病虫害防治 、采收等步骤。本发明通过采用中草药液对培养料、覆土、栽培场地杀菌消毒、喷施 植物 源 杀虫剂 防治病虫害,大大减少竹荪的病虫害, 净化 了竹荪的生长环境,减少了化学 农药 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本发明栽培出来的竹荪品相好,安全无公害。本发明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亩产竹荪可达90-120kg左右,而且种竹荪的废菌料可以回施果园,菜园等,一举多得。,下面是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选择改性谷壳、甘蔗叶、桑树叶作为培养料,三者重量比例为2-3:1-2:1,将上述培养料晒干,然后放入300-400倍中草药液中浸泡1-2d,捞起晾干表面分、混合捣碎即可用作栽培,
其中,所述的改性谷壳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向谷壳中加入1-2%的纳米、3-4%的硫酸锰、5-6%的氢、2-3%的甘蔗液、3-4%的酒精,搅拌混匀;所述的中草药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10-20份骆驼蓬、10-15份使君子、20-30份木香、15-20份苦参、10-15份米仔兰叶、10-20份大火草、20-30份羊拗、10-20份夹竹桃叶经粉碎、煎煮、过滤、浓缩步骤而制成;
(2)选地与整地
选择通良好、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质酸性、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缓坡地作为栽培场地,空气相对湿度在70-85%之间,将场地翻晒15d以上,将翻晒好的场地喷洒200-300倍中草药液灭菌和杀虫防蚁后开畦,畦床宽1-1.2cm,沟宽0.4-0.5m,畦面呈龟背形,中间高、两旁低,打实,畦两边挖 1条宽10-15cm的浅排水沟,周围挖深排水沟; (3)覆土的准备
覆土用透气良好的腐殖土, 不能用沙土、重粘土、高湿度的塘坭,覆土需用200-300倍中草药液拌后堆放1-2d再使用;
(4)堆料播种
选用菌丝浓白粗壮,呈束状,气生菌丝浓密的优质菌种于11月至次年3月份堆料播种,气温稳定在15-28℃,采取二层料、一层菌种的播种法,先把捣碎的培养料与沼气废液按1∶1.5的比例混合, 集成料堆, 让废液渗透物料基质,1-2d后打开散热排气,含水量控制在60-65%,堆料播种时, 先把2/3的培养料铺放在畦床上, 把料踏实,再把竹荪菌种掰成状, 撒播于培养料上并按压, 使菌种与料贴合,然后再把剩下1/3 的培养料铺放上面, 按压料面,整个料层高12-15 cm, 形成底层宽、上层稍缩,每平方米用培养料12-15 kg, 菌种2-3 袋,最后用腐殖土覆盖料面, 覆土厚度3-4 cm,若春季气温低, 播种覆土后, 采取畦面覆盖地膜保温发菌, 10-12d后揭膜, 用玉米秆或芦苇盖面,防止雨水冲刷表土,竹荪播种7-10 d 后, 在畦床旁边, 按每间距1.5-2m 套种1穴玉米或葵花高秆作物, 在高秆作物之间再套种2穴大豆或辣椒, 形成高矮秆作物配合, 起遮阳和固氮作用,在作物挖穴播种时, 不可伤及竹荪菌种和培养料;
(5)发菌管理
竹荪种下一星期后, 应检查土壤含水量是否低于60%,水分不足, 应适当淋水, 水分太多应及时排水,种后半个月, 如果天不下雨, 7-8d淋1次水,检查土壤水分, 既要检查覆土表面, 还要检查畦体中下部的土壤水分,覆土表面有干燥现象, 喷洒适量细水保湿,
2
在检查培养料情况时, 若湿度不够, 畦体中下部缺水, 就应当浇透水, 浇3-5kg/m,畦体中下部不缺水, 切勿浇透水,发菌期有时霉菌从畦旁土缝中出现, 撒石灰粉杀灭;
(6)出菇管理
下种后30-40d, 菌丝不断增殖, 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 并爬上覆土表面, 不久菌索尖端出现白色米粒状原基, 很快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要注意保持培养料和空气湿度, 勤洒细水, 浇水以覆土表面湿润为度,菌蕾直径长到1-2cm后露出地面, 经15-20d就能成熟开伞,头潮竹荪采收后, 清理床面, 停水2-3d,再作出菇管理;
(7)病虫害防治
在发病前期,每隔5-6天喷一遍兑300-400倍水的植物杀虫剂,连喷3-4次,所述的植物源杀虫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10-15份沙地柏、8-10份狼毒、8-10份辣蓼、
10-12份苦参根、8-10份白花除虫菊、8-10份紫背金盘加入水煎煮、收集滤液浓缩成干燥粉末制成;
(8)采收
竹荪破蕾到撒裙在上午7-10时,开伞的竹荪要及时采摘,采收时用手轻托竹荪底部,切断菌索,不能把菌索连带抽出,以免影响生长,降低产量,要注意剥离菌托和菌盖,以免其粘液污染菌柄和菌裙,剥离的菌盖、菌托不能丢在竹荪畦土里,采收的竹荪要按顺序整齐放在箩筐中,保持洁净,不要折断、破裙、污泥,并迅速送收购点。

说明书全文

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栽培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0002] 竹荪, 又名竹笙、竹菌、竹姑娘、网纱菌、面纱菌等, 是一种极名贵的食用菌, 素有“蘑菇皇后”、“真菌之花”之美称。其菌体洁白。除脆嫩可口, 食味佳, 香气浓郁外, 还具有防腐、补肾、明目、清热、润、抗衰老、降血压、血脂及胆固醇等药用效果。被誉为真菌之王后, 保健之佳品。据分析, 干竹荪中含蛋白质2012%, 粗脂肪213%,化合物6014%, 还含有18种基酸, 氨基酸中谷氨酸含量为1716%, 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各种矿物质, 如磷、、镁、等。目前,竹荪产品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价格居高不下。但是现有栽培方法栽种的竹荪存在病虫害多、质量不佳等问题,致使竹荪产量难于得到新的突破,此外,由于化学农药投入较大,竹荪的品质差,而且还使土壤恶化,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探索新的竹荪栽培技术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提高竹荪的产量和质量。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06] (1)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0007] 选择改性谷壳、甘蔗叶、桑树叶作为培养料,三者重量比例为2-3:1-2:1,将上述培养料晒干,然后放入300-400倍中草药液中浸泡1-2d,捞起晾干表面水分、混合捣碎即可用作栽培,其中,所述的改性谷壳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向谷壳中加入1-2%的纳米碳、3-4%的硫酸锰、5-6%的氢、2-3%的甘蔗液、3-4%的酒精,搅拌混匀;
[0008] (2)选地与整地
[0009] 选择通良好、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质酸性、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缓坡地作为栽培场地,空气相对湿度在70-85%之间,将场地翻晒15d以上,将翻晒好的场地喷洒200-300倍中草药液灭菌和杀虫防蚁后开哇,哇床宽1-1.2cm,沟宽0.4-0.5m,畦面呈龟背形,中间高、两旁低,打实,畦两边挖 1条宽10-15cm的浅排水沟,周围挖深排水沟; [0010] (3)覆土的准备
[0011] 覆土宜用透气良好的腐殖土, 不能用沙土、重粘土、高湿度的塘坭,覆土需用200-300倍中草药液拌后堆放1-2d再使用;
[0012] (4)堆料播种
[0013] 选用菌丝浓白粗壮,呈束状,气生菌丝浓密的优质菌种于11月至次年3月份堆料播种,气温稳定在15-28℃,采取二层料、一层菌种的播种法,先把捣碎的培养料与沼气废液按1∶1.5的比例混合, 集成料堆, 让废液渗透物料基质,1-2d后打开散热排气,含水量控制在60-65%,堆料播种时, 先把2/3的培养料铺放在畦床上, 把料踏实,再把竹荪菌种掰成状, 撒播于培养料上并按压, 使菌种与料贴合,然后再把剩下1/3 的培养料铺放上面, 按压料面,整个料层高12-15 cm, 形成底层宽、上层稍缩,每平方米用培养料12-15 kg, 菌种2-3 袋,最后用腐殖土覆盖料面, 覆土厚度3-4 cm,若春季气温低, 播种覆土后, 可采取畦面覆盖地膜保温发菌, 10-12d后揭膜, 用玉米秆或芦苇等盖面,防止雨水冲刷表土,竹荪播种7-10 d 后, 可在畦床旁边, 按每间距1.5-2m 套种1穴玉米或葵花等高秆作物, 在高秆作物之间再套种2穴大豆或辣椒, 形成高矮秆作物配合, 起遮阳和固氮作用,在作物挖穴播种时, 不可伤及竹荪菌种和培养料;
[0014] (5)发菌管理
[0015] 竹荪种下一星期后, 应检查土壤含水量是否低于60%。水分不足, 应适当淋水, 水分太多应及时排水,种后半个月, 如果天不下雨, 7-8d淋1次水,检查土壤水分, 既要检查覆土表面, 还要检查畦体中下部的土壤水分,覆土表面有干燥现象, 可喷洒适量细水保温,在检查培养料情况时, 若湿度不够, 畦体中下部缺水, 就应当浇透水, 一般浇2
3-5kg/m,畦体中下部不缺水, 切勿浇透水,发菌期有时霉菌从畦旁土缝中出现, 可撒石灰粉杀灭;
[0016] (6)出菇管理
[0017] 下种后30-40d, 菌丝不断增殖, 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 并爬上覆土表面, 不久菌索尖端出现白色米粒状原基, 很快形成菌蕾,菌蕾形成后,要注意保持培养料和空气湿度, 勤洒细水, 浇水不宜过多, 以覆土表面湿润为度,菌蕾直径长到1-2cm后露出地面, 经15-20d就能成熟开伞,头潮竹荪采收后, 清理床面, 停水2-3d,再作出菇管理;
[0018] (7)病虫害防治
[0019] 在发病前期,每隔5-6天喷一遍兑300-400倍水的植物杀虫剂,连喷3-4次,[0020] 所述的植物源杀虫剂由下列重量份原料:10-15份沙地柏、8-10份狼毒、8-10份辣蓼、10-12份苦参根、8-10份白花除虫菊、8-10份紫背金盘加入水煎煮、收集滤液浓缩成干燥粉末制成;
[0021] (8)采收
[0022] 竹荪破蕾到撒裙一般在上午7-10时,开伞的竹荪要及时采摘,采收时用手轻托竹荪底部,切断菌索,不能把菌索连带抽出,以免影响生长,降低产量,要注意剥离菌托和菌盖,以免其粘液污染菌柄和菌裙,剥离的菌盖、菌托不能丢在竹荪畦土里,采收的竹荪要按顺序整齐放在箩筐中,保持洁净,不要折断、破裙、污泥,并迅速送收购点。
[0023] 所述的中草药液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10-20份骆驼逢、10-15份使君子、20-30份木香、15-20份苦参、10-15份米仔兰叶、10-20份大火草、20-30份羊拗、10-20份夹竹桃叶经粉碎、煎煮、过滤、浓缩等步骤而制成。
[0024]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 本发明通过采用中草药液对培养料、覆土、栽培场地杀菌消毒、喷施植物源杀虫剂防治病虫害,大大减少竹荪的病虫害,净化了竹荪的生长环境,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本发明栽培出来的竹荪品相好,安全无公害。本发明不仅原料来源丰富、节约土地、成本低,能获得较高的产量,亩产竹荪可达90-120kg 左右,而且种竹荪的废菌料可以回施果园,菜园等,一举多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露天生料仿野生竹荪栽培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0027] (1)培养料选择与处理
[0028] 选择改性谷壳、甘蔗叶、桑树叶作为培养料,三者重量比例为3:2:1,将上述培养料晒干,然后放入400倍中草药液中浸泡1d,捞起晾干表面水分、混合捣碎即可用作栽培,其中,所述的改性谷壳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向谷壳中加入1%的纳米碳、3%的硫酸锰、5%的氢氧化铝、2%的甘蔗液、3%的酒精,搅拌混匀;
[0029] (2)选地与整地
[0030] 选择通风良好、靠近水源、土壤肥沃、土质酸性、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缓坡地作为栽培场地,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将场地翻晒20d,将翻晒好的场地喷洒300倍中草药液灭菌和杀虫防蚁后开哇,哇床宽1.2cm,沟宽0.4m,畦面呈龟背形,中间高、两旁低,打实,畦两边挖 1条宽12cm的浅排水沟,周围挖深排水沟;
[0031] (3)覆土的准备
[0032] 覆土宜用透气良好的腐殖土, 不能用沙土、重粘土、高湿度的塘坭,覆土需用300倍中草药液拌后堆放2d再使用;
[0033] (4)堆料播种
[0034] 选用菌丝浓白粗壮,呈束状,气生菌丝浓密的优质菌种于11月下旬,堆料播种,气温稳定在25℃,采取二层料、一层菌种的播种法,先把捣碎的培养料与沼气废液按1∶1.5的比例混合, 集成料堆, 让废液渗透物料基质,2d后打开散热排气,含水量控制在65%,堆料播种时, 先把2/3的培养料铺放在畦床上, 把料踏实,再把竹荪菌种掰成块状, 撒播于培养料上并按压, 使菌种与料贴合,然后再把剩下1/3 的培养料铺放上面, 按压料面,整个料层高15cm, 形成底层宽、上层稍缩,每平方米用培养料15 kg, 菌种3 袋,最后用腐殖土覆盖料面, 覆土厚度4 cm,若春季气温低, 播种覆土后, 可采取畦面覆盖地膜保温发菌, 12d后揭膜, 用玉米秆或芦苇等盖面,防止雨水冲刷表土,竹荪播种8d 后, 可在畦床旁边, 按每间距1.8m 套种1穴玉米或葵花等高秆作物, 在高秆作物之间再套种2穴大豆或辣椒, 形成高矮秆作物配合, 起遮阳和固氮作用,在作物挖穴播种时, 不可伤及竹荪菌种和培养料;
[0035] (5)发菌管理
[0036] 竹荪种下一星期后, 应检查土壤含水量是否低于60%。水分不足, 应适当淋水, 水分太多应及时排水,种后半个月, 如果天不下雨, 7d淋1次水,检查土壤水分, 既要检查覆土表面, 还要检查畦体中下部的土壤水分,覆土表面有干燥现象, 可喷洒适量细水保温,在检查培养料情况时, 若湿度不够, 畦体中下部缺水, 就应当浇透水, 一般浇2
4kg/m,畦体中下部不缺水, 切勿浇透水,发菌期有时霉菌从畦旁土缝中出现, 可撒石灰粉杀灭;
[0037] (6)出菇管理
[0038] 下种后40d, 菌丝不断增殖, 吸收大量养分后形成菌索, 并爬上覆土表面, 不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