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灌溉排水设备 / 灌溉 / 灌溉施肥 / 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

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覆盖垄作铃薯栽培方法

阅读:234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覆盖垄作铃薯栽培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高原地区秸秆 地膜 双 覆盖 垄作 马 铃薯栽培方法,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 施肥 :选择平整 地 块 ,并结合播前深耕整地施入基肥;(2)起垄:通过机械或人工在平整的田间等间距起垄;(3) 播种 :将种薯穴播在垄上;(4)覆盖秸秆:将秸秆 粉碎 并均匀覆盖在垄表面;(5)覆盖地膜:在步骤(3)中的秸秆上再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覆一层薄土;(6)田间管理:包括 水 分管理、追肥、 病虫害防治 。本发明通过前期具有白昼增温、夜晚保温以及蓄水保墒的三重作用,促进马铃薯早发、壮苗和营养生长;有利于马铃薯后期生殖生长和薯块快速膨大,以实现 灌溉 地马铃薯高产和早上市的高效种植。,下面是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覆盖垄作铃薯栽培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覆盖垄作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施肥:选择平整,并结合播前深耕整地施入基肥;
(2)起垄:通过机械或人工在平整的田间等间距起垄;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
(4)覆盖秸秆:将秸秆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垄表面;
(5)覆盖地膜:在步骤(3)中的秸秆上再覆盖地膜,并在地膜上覆一层薄土;
(6)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秸秆下方还可以铺设滴灌带进行滴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中,作为基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纯氮12.0~15.0kg、五化二磷
12.0~15.0kg、氧化6.0~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每个垄面穴播2行、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3)中,株距20~25cm,播深5~6cm,亩保苗5000~6000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将秸秆粉成2~4cm的细碎秸秆,并将细碎秸秆均匀覆盖在垄面上,且秸秆覆盖量为600~700kg/亩,秸秆覆盖厚度为3~5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地膜厚0.01mm~0.012mm,宽110~12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膜上覆土厚度2~3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中,全生育期灌水4次,沟灌总灌水量为200m3,分别在发棵期40m3、初花期
50m3、盛花期60m3、终花期50m3灌溉;滴灌每次灌水量为15m3~20m3、总灌水量为60m3~80m3,灌水时间分别在发棵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

说明书全文

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覆盖垄作铃薯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作物栽培领域,尤其是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甘肃省马铃薯播种面积1000多万亩,其中灌溉地马铃薯面积占20%以上。灌溉地马铃薯主要分布在河西灌区和中部沿黄、引黄灌区,灌溉地马铃薯特别是菜用型马铃薯具有产量高、上市早、效益高的特点,是灌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由于河西灌区和中部沿黄、引黄灌区海拔高、气候冷凉,地膜覆盖增温效果显著,但地膜覆盖降温快、保温效果差,导致马铃薯生长缓慢、上市较迟。如何既能实现马铃薯前期增温保温同步、后期降温控温结合,又能抑制蒸发、节约用,促进早熟、早市上已经成为灌溉地菜用型马铃薯高产、高效的瓶颈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高原地区提早马铃薯成熟的栽培方法,草膜双覆盖,既能使马铃薯前期增温保温同步、后期降温控温结合,又能抑制蒸发、节约用水,促进马铃薯高产、节水、早熟。
[0004] 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节水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5] (1)整地施肥:选择平整,并结合播前深耕整地施入基肥;
[0006] (2)起垄:通过机械或人工在平整的田间等间距起垄;
[0007]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
[0008] (4)覆盖秸秆:将秸秆粉碎并均匀覆盖在垄表面;
[0009] (5)覆盖地膜:在步骤(4)中的秸秆上再覆盖有地膜,并在地膜上覆一层薄土;
[0010] (6)田间管理:包括灌水、追施肥料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011] 本发明通过秸秆+地膜双覆盖的方式进行栽培,秸秆覆盖在地膜下方,粉碎后的秸秆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疏松度,可以减缓外部温度变化、光照变化等对垄面的直接影响,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可以起到增温保温的作用,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起到降温控温结合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抑制土壤表面水分蒸发量,起到保墒的作用。促进马铃薯早发、壮苗和营养生长;后期具有白昼遮阴降温、夜晚控温以及蓄水保墒的三重作用,利于马铃薯后期生殖生长和薯块快速膨大,以实现灌溉地马铃薯节水、高产和早上市的高效种植。在地膜表面覆上一层土,可以实现马铃薯种子自动顶土破膜出苗,不需要人工破膜引苗,节约了人工成本。
[0012] 进一步的,在所述秸秆下方还埋设有滴灌带。
[0013]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1)中,作为基肥,每亩施有机肥3000~5000kg、纯氮12.0~15.0kg、五化二磷12.0~15.0kg、氧化6.0~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所述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
[001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每个垄面穴播2行、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
[0016] 进一步的,在所述步骤(3)中,株距20~25cm,播深5~6cm,亩保苗5000~6000株。
[0017]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将秸秆粉成2~4cm的细碎秸秆,并将细碎秸秆均匀覆盖在垄面上,且秸秆覆盖量为600~700kg/亩,秸秆覆盖厚度为3~5cm。
[0018]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地膜厚0.01mm~0.012mm,宽110~120cm。
[0019]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膜上覆土厚度2~3cm。
[002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在马铃薯初花至封垄前,根据长势将剩余的1/3氮肥采用人工或机械追肥。
[0021]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全生育期灌水4次,沟灌总灌水量为200m3,分别在发棵期40m3、初花期50m3、盛花期60m3、终花期50m3灌溉;滴灌每次灌水量为15m3~20m3、总灌水量为60m3~80m3,灌水时间分别在发棵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
[0022]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当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发现早、晚疫病病株时,立即拔除,并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任选两种药剂交替均匀喷雾,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当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发现病毒病时,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两种农药交替使用;当马铃薯的生长过程中发现蚜虫害时,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两者交替使用。
[002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收获后,在地表撒施尿素3~5kg用于调节氮比,深耕将覆盖后的秸秆再还田,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投入,促进地水平提升。
[0024]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5] 1、本发明以农用地膜、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依据覆膜保墒增温、覆秸秆保温控温、垄沟灌溉、垄作栽培等原理,集成了秸秆地膜双覆盖、膜上覆土免放苗、垄作穴播、垄膜沟灌等技术,节水、保墒、增温、保温、控温、早熟、增产效果极其显著,能够有效解决灌溉地马铃薯生育前期低温、生育后期高温、生长期大水漫灌、水肥浪费严重以及产量低、晚熟和上市迟等问题。
[0026] 2、该发明秸秆地膜双覆盖,生育前期增温、保温、保墒,有利于马铃薯苗壮苗旺和生长;生长后期降温、控温、排水,有利于马铃薯薯块膨大和增产。
[0027] 3、该发明秸秆地膜双覆盖,既有利于薯块大小均匀一致,又能够避免地膜覆盖和露地种植造成的青头薯,提高马铃薯商品率。
[0028] 4、该发明秸秆地膜双覆盖,既能促进马铃薯生长和早成熟,也能促进马铃薯早上市、提高市场销售价格,实现马铃薯高效种植。
[0029] 5、本发明还可以在秸秆下方设置滴灌带,秸秆和地膜可以阻碍对滴灌的水的挥发作用,节水效果更好。
[0030] 6、本发明农机农艺融合,节本增效显著。配套农机具能够将起垄、施肥、播种、覆草、覆膜等多道工序一次完成,实现起垄+施肥+穴播+垄面秸秆覆盖+黑色地膜覆盖+膜上覆土一体化作业。
[0031] 7、本发明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沟(滴)灌,节水灌溉。全生育期灌水4次,沟灌平均每亩每次灌水量40~50m3,较常规漫灌节水20~30m3、节水率30%~40%;滴灌平均每亩每次灌水量15~20m3,较常规漫灌节水45~60m3、节水率60%~80%。
[0032] 8、本发明秸秆覆盖后再还田,增加土壤有机投入,促进地力水平提升。由于甘肃地处黄土高原,秸秆直接还田不仅很难腐烂分解,还会影响下茬作物生长。覆盖一季后再还田,有利于秸秆尽快分解形成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附图说明
[0033]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0034] 图1是本发明的示意图。
[0035] 附图标记
[0036] 1-垄,2-沟。3-秸秆,4-地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0038] 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
[0039] 以下实施例1~4的实施地点:甘肃省山丹县位奇镇,为海拔1826m,年均气温5.3℃,全年无霜期124d,年降雨量186mm,该地土壤类型为灌漠壤土。
[0040] 供试马铃薯品种:大西洋。
[0041] 实施例1
[0042] 本实施例为垄作沟灌(对照)栽培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43] (1)整地施肥:深耕整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钾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044] (2)起垄:使用起垄机按照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起垄;
[0045]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每个垄面穴播2行,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株距20cm,播深10cm,亩保苗6000株;
[0046] (4)沟灌:全生育期采用沟灌、灌水4次,总灌水量为200m3,分别在发棵期40m3、初花3 3 3
期50m、盛花期60m、终花期50m灌溉;
[0047] (5)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048] 实施例2
[004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覆盖了地膜,具体步骤如下:
[0050] (1)整地施肥:深耕整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钾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051] (2)起垄:使用起垄机按照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起垄;
[0052]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每个垄面穴播2行,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株距20cm,播深10cm,亩保苗6000株;
[0053] (4)覆盖地膜:然后在垄面上覆盖厚度0.01mm的地膜,并在地膜上覆一层薄土,膜上覆土厚度2~3cm;
[0054] (5)沟灌:全生育期采用沟灌、灌水4次,总灌水量为200m3,分别在发棵期40m3、初花期50m3、盛花期60m3、终花期50m3灌溉;
[0055] (6)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056] 实施例3
[005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覆盖了秸秆,具体步骤如下:
[0058] (1)整地施肥:深耕整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钾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059] (2)起垄:使用起垄机按照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起垄;
[0060]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每个垄面穴播2行,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株距20cm,播深6cm,亩保苗6000株;
[0061] (4)覆盖秸秆:将秸秆粉碎成2~4cm的细碎秸秆,并将细碎秸秆均匀覆盖在垄面上,秸秆覆盖量为600kg/亩,秸秆覆盖厚度为3~5cm;
[0062] (5)沟灌:全生育期采用沟灌、灌水4次,总灌水量为200m3,分别在发棵期40m3、初花期50m3、盛花期60m3、终花期50m3灌溉;
[0063] (6)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064] 实施例4
[0065] 一种高原地区秸秆地膜双覆盖垄作马铃薯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66] (1)整地施肥:深耕整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钾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067] (2)起垄:使用起垄机按照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起垄;
[0068]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每个垄面穴播2行,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株距20cm,播深6cm,亩保苗6000株;
[0069] (4)覆盖秸秆:将秸秆粉碎成2~4cm的细碎秸秆,并将细碎秸秆均匀覆盖在垄面上,秸秆覆盖量为600kg/亩,秸秆覆盖厚度为3~5cm;
[0070] (5)覆盖地膜:然后在步骤(4)中的秸秆上再覆盖地膜,地膜的厚度0.01mm,并在地膜上覆一层薄土,膜上覆土厚度2~3cm;
[0071] (6)沟灌:全生育期采用沟灌、灌水4次,总灌水量为200m3,分别在发棵期40m3、初花期50m3、盛花期60m3、终花期50m3灌溉;
[0072] (7)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073] 马铃薯收获完毕后,向地面撒施尿素3~5kg,深耕将覆盖后的秸秆再还田,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增加土壤有机投入,促进地力水平提升。
[0074] 实施例1~4的田间管理技术为:
[0075] 追施肥料:在马铃薯初花至封垄前,根据长势将剩余的5kg的纯氮利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采用滴灌追肥;
[0076] 病虫害防治:马铃薯早、晚疫病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任选两种药剂交替均匀喷雾,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病毒病采用喷洒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两种农药交替使用;蚜虫采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两者交替使用。
[0077] 1)表1、2、3为实施例1~4栽培生产的马铃薯的生育期、0~20cm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和0~25cm地温的影响。
[0078] 表1.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0079]
[0080] 所述表1为实施例1~4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各生育期的影响。
[0081] 由表1可知,与对应的实施例1相比,从出苗期开始,实施例4和实施例2的马铃薯生育期更短、实施例3生育期更长。实施例4比实施例1的初花期提前8天、盛花期提前11天,成熟期提前33天,而生育期缩短有利于马铃薯收货提前上市、也有利于获得价格优势、实现高效益。与对应的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3的生育期延长推迟5天,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
[0082] 表2.不同栽培方法马铃薯0-20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
[0083]
[0084] 所述表2为实施例1~4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各生育期0~2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0085] 由表2可知,与对应的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1相比,实施例4的马铃薯从出苗开始0~20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就明显增加,增加3~4个百分点,生长关键期的初花至终花期差异更明显,表明实施例4马铃薯具有显著地保墒效果。
[0086] 表3.不同栽培方法马铃薯各生育期0-20cm土壤地温变化
[0087]
[0088] 所述表3为实施例1~4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各生育期0~20cm耕层的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
[0089] 由表3可知,实施例4的马铃薯从出苗开始0~20cm土壤温度各生育期明显高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3,而实施例4马铃薯0~20cm土壤温度出苗-现蕾期高于实施例2(0~5cm地温略低)、初花至成熟明显低于实施例2,特别是盛花至薯块膨大期降温控温更明显,使耕层土壤温度低于25℃,有效避免了高温对马铃薯块茎膨大的不利影响以及对马铃薯生长的抑制。
[0090] 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马铃薯栽培方法使马铃薯成熟期提前1个月,而生育期提前有利于马铃薯收货提前上市、实现高效益。显著提高马铃薯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有效解决旱地马铃薯生育期缺水的问题;同时起到降低地温和控温作用,避免高温对马铃薯生长的抑制和对块茎膨大的不利影响。
[0091] 2)表4、表5为实施例1~4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经济现状和产量的影响。
[0092] 表4.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主要经济现状的影响
[0093]
[0094]
[0095] 所述表4为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主要经济现状的影响。由表4可知,实施例4马铃薯株高、单株结薯数、大薯率、中薯率、单株薯块重都明显高于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1。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马铃薯栽培方法可以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重等经济现状;
提高大薯率和中薯率、降低小薯率,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商品率。
[0096] 表5.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0097]
[0098] 所述表5为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由表5可知,随着大薯率和单株薯块重的增长,产量也随之增长。实施例4亩产量最高为3116.7kg,比实施例1增产1230.9kg、增产率为65.27%,较实施例2增产412.2kg、增产率15.24%,较实施例3增产711.3kg、增产率29.57%;实施例2亩产量为2704.5kg,比实施例1增产818.7kg、增产率为43.41%,较实施例3增产299.1kg、增产率12.43%;实施例3亩产量为2405.4kg,较对照增产519.6kg、增产率为27.55%.
[0099] 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马铃薯栽培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重等经济现状,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0100] 实施例5~8实施地点为:甘肃省永昌县中旺铺镇为河西灌区,年降雨量为178mm。
[0101] 实施例5
[0102] 本实施例为垄作滴灌(对照)栽培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103] (1)整地施肥:深耕整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钾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104] (2)起垄:使用起垄机按照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起垄;
[0105]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每个垄面穴播2行,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株距20cm,播深10cm,亩保苗6000株;
[0106] (4)铺设滴灌带:在垄上沿垄面方向,紧靠马铃薯播种行铺设两条滴灌带;
[0107] (5)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108] 实施例6
[010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垄面上覆盖地膜、进行膜下滴灌,包括以下步骤:
[0110] (1)整地施肥:深耕整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钾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111] (2)起垄:使用起垄机按照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起垄;
[0112]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每个垄面穴播2行,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株距20cm,播深10cm,亩保苗6000株;
[0113] (4)铺设滴灌带:在垄上沿垄面方向,紧靠马铃薯播种行铺设两条滴灌带;
[0114] (5)覆盖地膜:然后在步骤(4)的垄面上覆盖地膜,地膜的厚度0.01mm,并在地膜上覆一层薄土,膜上覆土厚度2~3cm;
[0115] ((6)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116] 实施例7
[011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垄面上覆盖秸秆、进行秸秆下滴灌,包括以下步骤:
[0118] (1)整地施肥:深耕整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钾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119] (2)起垄:使用起垄机按照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起垄;
[0120]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每个垄面穴播2行,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株距20cm,播深6cm,亩保苗6000株;
[0121] (4)铺设滴灌带:在垄上沿垄面方向,紧靠马铃薯播种行铺设两条滴灌带;
[0122] (5)覆盖秸秆:将秸秆粉碎成2~4cm的细碎秸秆,并将细碎秸秆均匀覆盖在步骤(4)的垄面上,秸秆覆盖量为600kg/亩,秸秆覆盖厚度为3~5cm;
[0123] ((6)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124] 实施例8
[012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相比,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在垄面上覆盖秸秆和地膜、进行地膜秸秆下滴灌,包括以下步骤:
[0126] (1)整地施肥:深耕整地,每亩施有机肥4000kg、纯氮15kg、五氧化二磷15.0kg、氧化钾8.0kg,并结合播前整地将基肥集中施入垄面位置10cm及以下区域。
[0127] (2)起垄:使用起垄机按照垄距110cm,垄底宽80cm、垄面宽70cm、垄高30cm、沟宽30cm起垄;
[0128] (3)播种:将种薯穴播在垄上,采用宽窄行种植,每个垄面穴播2行,宽行间距70cm、窄行间距40cm、播种行距离垄面边缘15cm,株距20cm,播深6cm,亩保苗6000株;
[0129] (4)铺设滴灌带:在垄上沿垄面方向,紧靠马铃薯播种行铺设两条滴灌带;
[0130] (5)覆盖秸秆:将秸秆粉碎成2~4cm的细碎秸秆,并将细碎秸秆均匀覆盖在步骤(4)的垄面上,秸秆覆盖量为600kg/亩,秸秆覆盖厚度为3~5cm;
[0131] (6)覆盖地膜:然后在步骤(5)中的秸秆上再覆盖地膜,地膜的厚度0.01mm,并在地膜上覆一层薄土,膜上覆土厚度2~3cm;
[0132] (7)田间管理:包括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
[0133] 实施例5~8采用的田间管理方式追肥、病虫害防治和秸秆还田与实施例1~4相同。
[0134] 节水灌溉采用滴灌:全生育期采用滴灌带进行秸秆地膜下滴灌、灌水4次,每次灌水量为20m3、总灌水量为80m3,灌水时间分别在发棵期、初花期、盛花期、终花期。
[0135] 3)表6、7、8为实施例5~8的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生育期、0~20cm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和0~20cm地温的影响。
[0136] 表6: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各生育期的影响
[0137]
[0138] 所述表6为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各生育期的影响。由表6可知,与对应的实施例5相比,从出苗期开始,实施例8和实施例6马铃薯生育期提前、实施例7生育期推迟,实施例8初花期提前11天、盛花期提前15天,成熟期提前42天,生育期提前有利于马铃薯收货提前上市、也有利于获得价格优势、实现高效益。与对应的实施例5相比,实施例7生育期推迟4天,在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
[0139] 表7.不同栽培方法马铃薯0-20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
[0140]
[0141]
[0142] 所述表7为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各生育期0~2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由表7可知,与对应的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5相比,实施例8的马铃薯从出苗开始,0~
20cm土层各生育期土壤水分含量就明显增加,较实施例5增加4~6个百分点,生长关键期的初花至终花期差异更明显,表明实施例8栽培方式具有显著地保墒效果。
[0143] 表8:不同栽培方法马铃薯各生育期0-20cm耕层的土壤地温变化的影响[0144]
[0145] 所述表8为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各生育期0~20cm耕层的土壤温度变化的影响。由表8可知,实施例8的马铃薯从出苗开始0~20cm土壤温度各生育期明显高于实施例5和实施例7,而实施例8马铃薯0~20cm土壤温度出苗-现蕾期与实施例6差异不明显、初花至成熟明显低于实施例6,特别是盛花至薯块膨大期降温控温更明显,使耕层土壤温度低于25℃,有效避免了高温对马铃薯块茎膨大的不利影响以及对马铃薯生长的抑制。
[0146] 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马铃薯栽培方法通过滴灌使马铃薯成熟期提前40天左右,而生育期提前有利于马铃薯收货提前上市、实现高效益。显著提高马铃薯各生育期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有效解决旱地马铃薯生育期缺水的问题;同时起到降低地温和控温作用,避免高温对马铃薯生长的抑制和对块茎膨大的不利影响。
[0147] 4)表9、表10为实施例5~8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经济现状和产量的影响。
[0148] 表9: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主要经济现状的影响
[0149]
[0150] 所述表9为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主要经济现状的影响。由表9可知,实施例8马铃薯株高、单株结薯数、大薯率、中薯率、单株薯块重都明显高于实施例6、实施例7和实施例5。特别是与对应的实施例5相比,差异更显著。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马铃薯栽培方法可以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重等经济现状;提高大薯率和中薯率、降低小薯率,显著提高马铃薯的商品率。
[0151] 表10.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0152]
[0153] 所述表10为不同栽培方法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由表10可知,实施例8的亩产量最高为3827.9kg,比实施例5增产1622.0kg、增产率为73.53%,较实施例6增产560.5kg、增产率17.15%,较实施例7增产980.4kg、增产率34.43%;实施例6亩产量为3267.4kg,比实施例5增产1061.5kg、增产率为48.12%,较实施例7增产419.9kg,增产率14.75%;实施例7亩产量为2847.5kg,比实施例5增产641.6kg增产率为29.1%。
[0154] 由此可知,采用本发明的马铃薯栽培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单株结薯数和单株薯块重等经济现状,从而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0155]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