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温室和苗圃 / 遮阳网 / 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阅读:657发布:2021-06-05

专利汇可以提供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太阳能 集热采暖保温 幕墙 及屋面与太阳能 空调 系统,它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空调设备 管道系统 ;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由保温 砂浆 找平层 11、防火保温板12、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 水 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水箱连接管14L、保温 框架 15、遮阳 卷帘 1A、采光玻璃面板16、卡固条17及通 风 空调系统4‑1组成;冬季时,直接通过换热水箱44,给空调地面供暖;夏季时,则将遮阳卷帘放下,避免阳光直射,并通过 水源 热 泵 或 空气源热泵 给空调地面和太阳能吸热水箱提供冷媒水供冷,还可通过 通风 空调系统直接将幕墙内夏天的凉气和冬季的暖气输送到室内,并与室内的热/冷空气形成 对流 ,达到大幅降低空调能耗的目的。,下面是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屋面本体(2)及太阳能空调设备管道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结构外墙或结构钢骨架外侧或既有建筑外墙向外依次由保温砂浆找平层(11)或基层板、防火保温板(12)、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箱(14)、保温框架(15)、采光玻璃面板(16)、卡固条(17)、热媒水供水主管(18)、热媒水回水主管(19)、连接三通管(110)、连接四通管(111)、水箱连接管(14L)和吸热保温装饰板(112)组成;所述防火保温板(12)与太阳能吸热水箱(14)之间形成一层5~30mm的用于通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2.另一种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屋面本体(2)及太阳能空调设备管道系统(3);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预制PC混凝土夹芯保温承重外墙板向外依次由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水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14″)、水箱连接管(14L)、保温框架(15)、采光玻璃面板(16)及通风空调系统(4-1)组成;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14″)与预制PC混凝土夹芯保温承重外墙板之间形成一层
20~40mm的用于通风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3.另一种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及空调设备管道系统(4);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结构外墙或钢结构钢骨架外侧或既有建筑外墙向外依次由保温砂浆找平层(11)或基层板、防火保温板(12)、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水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保温框架(15)、遮阳卷帘(1A)、采光玻璃面板(16)、卡固条(17、17′)及通风空调系统(4-1)组成;所述防火保温板(12)与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之间形成一层10~30mm的用于通风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空调系统(4-1),由位于保温窗下的电动回风口(4-11)、穿墙回风洞口(4-
11′)、空腔层(13)、矩形通风管(4-12)或空腔通风口(12′)、通风道(4-13)、电动新风口(4-
14)、空气过滤网(4-15)、进风通道(4-16)、送风机(4-17)、空气过滤网(4-18)、进风口(4-
19)及空调地面热回收通风系统构成。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是由吸热水箱(14-1)和吸热板(14-2)构成;所述吸热水箱(14-1)是由位于左右侧的集管(141、141′)和两端与集管相联通的排管(142)焊接铸造而成,所述集管(141、141′)上分别设有供水和回水的水管接头(14G、14H);所述集管(141、141′)和所述排管(142)的外壁均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涂膜或黑铬或5~
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该太阳能吸热水箱(14)不仅适用于幕墙上,也适用于平屋面或坡屋面;
所述集管(141、141′)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截面尺寸为20~40mm*25~40mm的矩形管或不锈钢管或管,或Φ20mm~Φ35mm铜管或铝管制成;
所述排管(142),由位于除上下端以外的排管(1421)和位于上下端的排管(1422)构成;
所述排管(1421)的间距S为50mm~120mm;
所述排管(1422),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 的铜管或不锈钢管或20~
40mm*25~40mm矩形不锈钢管或铜管制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管(1421),是采用壁厚为0.8~1.5mm、截面尺寸为8~10mm*10~20mm的矩形铜管,或壁厚为0.8~1.5mm的Φ10mm~Φ12mm铜管或铝管制成。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管(1421)是用长*厚S1*厚S2为400~2500mm*3~6mm*12~16mm、壁厚为1.0~
2.0mm的棱形铜管或棱角形铝管,或壁厚为1.0~2.0mm的 的铜管或铝管制成。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14-2)是采用0.2mm~0.5mm厚的铝合金基材加工而成的断面为棱角形的矩形板,并在该板的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所述吸热板(14-2)的斜面倾斜度θ设定为15°~70°;两斜面之间的间距S1为30~
80mm。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14-2)是用0.2~0.5mm厚铝板或铜板加工而成的矩形板,所述吸热板(14-
2)是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14-2),是用0.2~0.5mm厚的铝合金基材加工而成的断面为半圆槽(14-21)的矩形板,所述半圆槽(14-21)的直径为Φ10mm~Φ12mm;所述半圆槽(14-21)间距S1为10~25mm;所述吸热板(14-2)的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板(14-2)的背面喷涂一层5~20mm厚的相变蓄能防火保温砂浆(14-2B),并在相变蓄能防火保温砂浆(14-2B)的表面粘贴一层0.02~0.05mm厚铝箔放射层(14-2L)。

说明书全文

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特别涉及将太阳能器集热制冷供暖与外墙保温装饰有机结合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已有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供热幕墙与屋面,虽然采用了自带夹的棱角型太阳能集热器,但存在以下两大弊端:1、棱角形管板式吸热板及棱角型玻璃盖板等不仅制作成本高,更大的问题是制作难度极大;
2、棱角型玻璃盖板易积尘,且积尘后非常不便清理,因而不可避免地降低了采光面板的透光率,进而影响了幕墙的吸热采暖效果。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通过在专利号为ZL201320218213.2的“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供热幕墙与屋面”等已有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提供一种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与太阳能空调系统。
[0004]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是:
[0005] 本发明实例一,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屋面本体2及太阳能空调设备管道系统3;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结构外墙或结构钢骨架外侧或既有建筑外墙向外依次由保温砂浆找平层11或基层板、防火保温板12、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水箱14、保温框架15、采光玻璃面板16、卡固条17、热媒水供水主管18、热媒水回水主管19、连接三通管110、连接四通管111、水箱连接管14L和吸热保温装饰板112组成;所述防火保温板12与太阳能吸热水箱14之间形成一层5~30mm的用于通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0006] 本发明实例二,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屋面本体2及太阳能空调设备管道系统3;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预制PC混凝土夹芯保温承重外墙板向外依次由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水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14″、水箱连接管14L、保温框架15、采光玻璃面板16及通风空调系统4-1组成;
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14″与预制PC混凝土夹芯保温承重外墙板之间形成一层20~40mm的用于通风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0007] 本发明实例三,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及空调设备管道系统4;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结构外墙或钢结构钢骨架外侧或既有建筑外墙向外依次由保温砂浆找平层11或基层板、防火保温板12、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水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保温框架15、遮阳卷帘1A、采光玻璃面板16、卡固条17和17′及通风空调系统4-1组成;所述防火保温板12与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之间形成一层10~
30mm的用于通风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0008] 所述通风空调系统4-1,由位于保温窗下的电动回风口4-11、穿墙回风洞口4-11′、空腔层13、矩形通风管4-12或空腔通风口12′、通风道4-13、电动新风口4-14、空气过滤网4-15、进风通道4-16、送风机4-17、空气过滤网4-18、进风口4-19及空调地面热回收通风系统构成。
[0009] 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是由吸热水箱14-1和吸热板14-2构成;所述吸热水箱14-1是由位于左右侧的集管141和141′和两端与集管相联通的排管142焊接铸造而成,所述集管141和141′上分别设有供水和回水的水管接头14G和14H;所述集管141和141′和所述排管142的外壁均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
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不仅适用于幕墙上,也适用于坡屋面;
所述集管141和141′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截面尺寸为20~40mm*25~40mm的矩形管或不锈钢管或管,或 的铜管或铝管制成;
所述排管142,由位于除上下端以外的排管1421和位于上下端的排管1422构成;
所述排管1421的间距S为50mm~120mm;
所述排管1422,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 的铜管或不锈钢管或20~
40mm*25~40mm矩形不锈钢管或铜管制成。
[0010] 所述排管1421,是采用壁厚为0.8~1.5mm、截面尺寸为8~10mm*10~20mm的矩形铜管,或壁厚为0.8~1.5mm的Φ10mm~Φ12mm铜管或铝管制成。
[0011] 所述排管1421是用长*厚S1*厚S2为400~2500mm*3~6mm*12~16mm、壁厚为1.0~2.0mm的棱角形铜管或棱角形铝管,或壁厚为1.0~2.0mm的 的铜管或铝管制成。
[0012] 所述吸热板14-2,所述吸热板14-2是采用0.2mm~0.5mm厚的铝合金基材加工而成的断面为棱角形的矩形板,并在该板的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所述吸热板14-2的斜面倾斜度θ设定为15°~70°;两斜面之间的间距S1为30~80mm。
[0013] 所述吸热板14-2是用0.2~0.5mm厚铝板或铜板加工而成的矩形板,所述吸热板14-2是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
[0014] 所述吸热板14-2,是用0.2~0.5mm厚的铝合金基材加工而成的断面为半圆槽14-21的矩形板,所述半圆槽14-21的直径为Φ10mm~Φ12mm;所述半圆槽14-21间距S1为10~
25mm;所述吸热板14-2的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
[0015] 所述吸热板14-2的背面喷涂一层5~20mm厚的相变蓄能防火保温砂浆14-2B,并在相变蓄能防火保温砂浆14-2B的表面粘贴一层0.02~0.05mm厚铝箔放射层14-2L。
[0016]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太阳能吸热水箱14自带夹角,提高了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光热转换效能,所以,在光照足的天气,白天基本可满足供暖和吸收式制冷机发生器所需要的热媒。
2、不仅可将阳光辐射得热最大限度的储存在幕墙内,提升了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吸热效能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了外墙绝热保温效果,而且,夏季可将太阳能吸热水箱14所获得的热媒提供给太阳能空调制冷的同时,将幕墙内的热量也不停地带走,从而降低幕墙内温度,降低室内空调能耗,并对降低热岛现象起到较好的作用。
3、利用水源空气源热泵作为辅助热源和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相结合,实现低能耗供暖供冷。
冬季时,通过空调设备管道系统4直接将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太阳辐射得热的热媒水输送到换热水箱44,给空调地面提供热源,只是当阳光不足或夜间时,才通过水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给空调地面提供热源;
夏季时,则将遮阳卷帘1A放下,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在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上,并通过水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将制冷水输送到换热水箱44,给空调地面和太阳能吸热水箱14提供14℃~18℃的冷媒水供冷,同时将太阳能吸热水箱14作为散热器,通过通风空调系统4-1将太阳能吸热水箱14散热器中散至空腔层13内夏季的冷气和冬季的阳光辐射得热的暖气输送到室内,并与室内的热/冷空气形成对流,达到供暖供冷的效果和大幅降低通风空调能耗的目的。
4、集外墙防火保温装饰及太阳能集热为一体,结构紧凑简单、安装便捷、性价比高;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的完美结合;其吸热面积之大,更是与太阳能空调——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最佳结合。
5、工厂化生产,现场组装,外装效果好、时尚、高档,且应用范围广泛,不仅应用于新建工程,还可广泛应用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程。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发明实例一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0018] 图2为本发明实例一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外立面图;
[0019] 图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屋面本体2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20] 图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空调设备管道系统3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1] 图5为沿着图2的1-1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22] 图6为沿着图1的2-2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23] 图7为沿着图1的3-3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24] 图8为本发明实例二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0025] 图9为本发明实例二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外立面图;
[0026] 图10为沿着图9的1-1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27] 图11为沿着图9的2-2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28] 图12为沿着图9的3-3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29] 图13为本发明实例三所涉及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局部外立面图;
[0030] 图14为沿着图13的1-1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31] 图15为沿着图13的2-2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32] 图16为沿着图13的3-3线的断面图,是本发明所涉及的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33] 图17为本发明实例三所涉及的空调设备管道系统4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4] 图18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5] 图19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36] 图20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种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7] 图21为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排管1421的示意性透视图;
[0038] 图22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种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实施方式的断面图;
[0039] 图23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种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透视图;
[0040] 图24为本发明所涉及的另一种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排管1421和吸热板14-2结合体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为了更清楚的表达本发明,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0042] 本发明实例一,如图1~图7所示,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屋面本体2及太阳能空调设备管道系统3;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结构外墙或钢结构钢骨架外侧或既有建筑外墙向外依次由保温砂浆找平层11或基层板、防火保温板12、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水箱14、保温框架15、采光玻璃面板16、卡固条17、热媒水供水主管18、热媒水回水主管19、连接三通管110、连接四通管111、水箱连接管14L和吸热保温装饰板112组成;所述防火保温板12,采用表面粘贴有一层铝箔导热反射层的40mm厚以上石墨聚苯乙烯保温板或无机改性聚酯防火保温板或ZYT改性酚防火保温板的或热固型聚苯乙烯防火保温板制成;
所述防火保温板12与太阳能吸热水箱14之间形成一层5~30mm的用于通风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采用膨胀螺栓14A或螺栓、支撑托挂件14B、连接角码14C和螺栓
14C′与结构墙体或轻钢骨架固接;
所述保温框架15,用尼龙胀栓15A或螺栓、15B和托挂件15C与结构墙体或轻钢骨架固接;
所述采光玻璃面板16,为91%以上的高透光率的3.2mm~5mm厚超白低布纹钢化玻璃或超白低铁钢化玻璃;
所述采光玻璃面板16,用卡固条17、自攻钉及玻璃胶17″与保温框架15固接。
[0043] 本发明实例二,如图8~图12所示,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屋面本体2及太阳能空调设备管道系统3;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预制PC混凝土夹芯保温承重外墙板向外依次由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水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14″、水箱连接管14L、保温框架15、采光玻璃面板16及通风空调系统4-1组成;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14″与预制PC混凝土夹芯保温承重外墙板之间形成一层20~40mm的用于通风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采用通过膨胀螺栓14A、预埋螺栓
14A′、支撑托挂件14B、U型卡固件14B′、连接角码14C和自攻钉14C′与预制PC混凝土夹芯保温承重外墙板固接;
所述保温框架15,用螺栓15A′固接在上下连接角码14C之间,并用尼龙胀栓15A和垫块
15B与预制PC混凝土夹芯保温承重外墙板固接;
所述采光玻璃面板16,用卡固条17、自攻钉、密封条17′及玻璃胶与保温框架15固接。
[0044] 在图1~图3和图5~图8示出的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屋面本体2,自轻钢结构屋架向上依次由基层板21、蓄能防火保温板12′、防水层12A、蓄能层12B、蓄能结合层12C、太阳能吸热水箱14、保温框架15、采光玻璃面板16、卡固条及热媒管道系统构成;所述蓄能防火保温板12′,采用40mm厚以上的相变储能石墨聚苯乙烯保温板或无机改性聚氨酯防火保温板或ZYT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或热固型聚苯乙烯防火保温板制成;
所述蓄能结合层12C为内掺有石墨粉和金刚砂的导热性好的粘结砂浆;蓄能结合层12C将蓄能层12B与太阳能吸热水箱14粘结为一体,以利将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得热迅速传导给蓄能层12B,并加以储存;
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采用支撑托挂件和螺栓与与轻钢结构屋架固接;
所述保温框架15,用螺栓与轻钢结构屋架固接;
所述采光玻璃面板16,为91%以上的高透光率的3.2mm~5mm厚超白低铁布纹钢化玻璃或超白低铁钢化玻璃;
所述采光玻璃面板16,用卡固条及自攻钉与保温框架15固接;
所述热媒管道系统,由供水分管22、供水主管23、回水分管24、回水主管25、温控循环泵
26、膨胀罐27、板换28、循环泵29及储热水箱210组成。
[0045] 在图3示出的所述蓄能层12B,采用陶粒∶金刚砂∶石墨粉∶水泥=1.5∶1∶0.3∶1.4配制并加适量水搅拌预制而成的表面附有一层钢丝网片的10mm~30mm厚、600mm~1800mm长*600mm~900mm宽的矩形板或6mm~10mm厚纤维增强水泥板,所述蓄能层可起到尽可能多的储存阳光辐射得热,在加强外墙或屋面和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保温同时,还可对太阳能吸热水箱14起到辅助供热的作用。
[0046] 在图1~图4、图8和图9示出的所述太阳能空调设备管道系统3,包括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1、屋面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2、太阳能空调热媒管道循环系统33、供暖供冷管道循环系统34和34′及房间空调地面末端构成;所述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1和屋面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2,均包括储热水箱、补热用电磁锅炉或燃气锅炉、吸收式制冷机组、冷却塔、储冷水箱、空气源热泵、循环管道与控制、泵智能控制系统及设置于屋面和外墙上的夹角型光伏电储能并网发电系统31-1和32-1构成,白天时尽可能优先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得热作为吸收式制冷机组驱动热源和空气源热泵驱动电源,或直接采暖供热,以大幅降低空调用电能耗,但当遇到阴天时,优先采用空气源热泵和储热水箱或储冷水箱中的冷热源供暖供冷,仍满足不了的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用电磁锅炉或燃气锅炉补热,并可利用夜间低谷电储电、蓄热或蓄冷,保证系统全天候最大限度的低正常运行;缓解白天空调用电高峰的压力;降低空调运行成本;所述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1和屋面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2,分别担负八~十层以下和八~十层以上的太阳能空调控制;
为充分利用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1的空间,该房设为上下两层,首层为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1,二层设为活动室或超市或自行车存放屋311;
所述夹角型光伏电储能并网发电系统31-1和32-1,可直接为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1和屋面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2提供太阳能清洁电能,多余的电能还可卖给电网,以达到产能房的标准,并可利用储能系统将夜间低谷电储存起来供白天用电高峰时使用,既可缓解白天空调用电高峰的压力,也可降低空调运行成本;
所述房间空调地面末端为一个地暖末端冷暖两用的空调地面,由于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及屋面自身加强了保温,且采用了保温性和气密性好的双层窗户,所以,大幅降低了室内空调能耗,对冷热源的出水温度要求也大幅降低,冬天的供暖出水温度设定为35℃~
50℃的低温水,夏天时制冷出水温度设定为14℃~18℃即可达到空调地面的供暖供冷要求;大幅提升太阳能空调的COP值,并形成完整的健康、舒适、低碳的新型空调系统。
[0047] 在图2、图4、图6、图8、图9、图11和图12示出的所述太阳能热媒管道循环系统33,由太阳能吸热水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14″、连接三通管110、热媒水供水主管18、连接四通管111、热媒水回水主管19、供水干管181、回水干管191及设置于太阳能空调控制房31的温控循环泵、膨胀罐、板换、循环泵及储热水箱组成。
[0048] 本发明实例三,如图13~图16所示,包括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及空调设备管道系统4;所述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自结构外墙或钢结构钢骨架外侧或既有建筑外墙向外依次由保温砂浆找平层11或基层板、防火保温板12、空腔层13、太阳能吸热水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保温框架15、遮阳卷帘1A、采光玻璃面板16、卡固条17和17′及通风空调系统4-1组成;
所述防火保温板12,采用表面粘贴有一层铝箔导热反射层的40mm厚以上的石墨聚苯乙烯保温板或无机改性聚氨酯防火保温板或ZYT改性酚醛防火保温板或热固型聚苯乙烯防火保温板制成;
所述防火保温板12与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之间形成一层10~
30mm的用于通风空调绝热保温的空腔层13;
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采用膨胀螺栓14A或螺栓、支撑托挂件14B、连接角码14C和螺栓
14C′与结构墙体或轻钢骨架固接;
所述保温框架15,用尼龙胀栓15A或螺栓、垫块15B和托挂件与结构墙体或轻钢骨架固接;
所述遮阳卷帘1A,采用占空间小、遮阳隔热、防紫外线、使用寿命长的全涤纶无纺布、拉珠式手动卷帘;
所述采光玻璃面板16,为91%以上的高透光率的3.2mm~5mm厚超白低铁布纹钢化玻璃或超白低铁钢化玻璃;
所述采光玻璃面板16,用卡固条17和17′、自攻钉及玻璃胶17″与保温框架15固接密实。
[0049] 在图13、图15和图17示出的所述空调设备管道系统4,由太阳能吸热水箱14、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连接三通管110、吸热水箱供液穿墙管41、供液主管42、排气阀43、换热水箱44、回液穿墙管45、温控循环泵46、回液主管47、地暖供水管48、地暖回水管49、集分水器410、地暖管411、水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或壁挂炉供水管412、水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或壁挂炉回水管413组成。
[0050] 在图9~图17示出的所述通风空调系统4-1,由位于保温窗下的电动回风口4-11、穿墙回风洞口4-11′、空腔层13、矩形通风管4-12或空腔通风口12′、通风道4-13、电动新风口4-14、空气过滤网4-15、进风通道4-16、送风机4-17、空气过滤网4-18、进风口4-19及空调地面热回收通风系统构成。
[0051] 在图13~图17示出的本发明实例三的空调原理是:通过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自身加强了保温,大幅降低了室内空调能耗,对冷热源的出水温度要求也大幅降低,冬天的供暖出水温度设定为35℃~50℃的低温水,夏天时制冷出水温度设定为14℃~18℃即可达到空调地面的供暖供冷要求;大幅提升水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的COP值;冬季时,通过空调设备管道系统4直接将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的太阳辐射得热的热媒水输送到换热水箱44,给空调地面提供热源,只是当阳光不足或夜间时,才通过水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给空调地面提供热源,夏季时,则将遮阳卷帘1A放下,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在太阳能集热采暖保温幕墙本体1上,同时,还可通过水源热泵或空气源热泵将制冷水输送到换热水箱44,给空调地面和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提供14℃~18℃冷媒水,将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作为散热器,通过通风空调系统4-1将太阳能吸热水箱14和平板太阳能吸热水箱14′散热器散至空腔层13内夏季的冷气和冬季的阳光辐射得热的暖气输送到室内,并与室内的热/冷空气形成对流,达到供暖供冷的效果和大幅降低通风空调能耗的目的。
[0052] 在图2、图3、图8~图14、图16、图18和图19示出的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是由吸热水箱14-1和吸热板14-2构成;所述吸热水箱14-1是由位于左右侧的集管141和141′和两端与集管相联通的排管142焊接或铸造而成,所述集管141和141′上分别设有供水和回水的水管接头14G和14H;所述集管141和141′和所述排管142的外壁均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规格尺寸是,长*宽*厚为2500~1500mm*600~1200mm*20~50mm;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不仅适用于幕墙上,也适用于坡屋面;所述集管141和141′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截面尺寸为20~40mm*25~40mm的矩形铜管或不锈钢管或 的铜管或铝管制成;
所述排管142,由位于除上下端以外的排管1421和位于上下端的排管1422构成;
所述排管1422,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 的铜管或不锈钢管或20~
40mm*25~40mm矩形不锈钢管或铜管或铝管制成。
[0053] 在图8~图12示出的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吸热板14-2表面粘贴一层氟塑料薄膜(ETFE膜)加以保护。
[0054] 在图10、图14和图19示出的所述排管1421,是采用壁厚为0.8~1.5mm、截面尺寸为8~10mm*10~20mm的矩形铜管或Φ8mm~Φ12mm铜管或铝管制成。
[0055] 在图10、图14和图19示出的所述排管1421的间距S为60mm~120mm,具体需根据对热媒水的流量和容量要求、结构墙体锚固承重情况及所在地的纬度、日照强弱和玻璃光的折射率来定。
[0056] 在图10、图12、图14、图16、图18和图19示出的所述吸热板14-2,设置在排管142的外侧或内侧,并与排管142焊接为一体,以利将吸热板14-2所吸收的热迅速传给排管142同时,将排管142和吸热板14-2所吸收的热迅速向上传递,并加强排管142外壁四周的吸热效果;提升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整体吸热效能。
[0057] 在图10、图12、图14、图16、图18和图19示出的所述吸热板14-2是采用0.2mm~0.5mm厚的铝合金基材加工而成的断面为棱角形的矩形板,并在该板的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所述吸热板14-2的斜面倾斜度θ设定为15°~70°;两斜面之间的间距S1为30~80mm,具体倾斜度θ和间距S1需根据安装所在地的纬度及玻璃光的折射率及安装部位而定,以充分吸收光热。
[0058] 在图2~图7、图20和图22示出的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是由吸热水箱14-1和吸热板14-2构成;所述吸热水箱14-1是由位于左右侧的集管141和141′和两端与集管相联通的排管142焊接或铸造而成,所述集管141和141′上分别设有供水和回水的水管接头14G和14H;所述集管141和141′和所述排管142的外壁均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规格尺寸是,长*宽*厚为2500~
1500mm*600~1200mm*20~50mm;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不仅适用于幕墙上,也适用于坡屋面;
所述集管141和141′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截面尺寸为20~40mm*25~40mm的矩形铜管或不锈钢管或铝管制成;
所述排管142,由位于除上下端以外的排管1421和位于上下端的排管1422构成;
所述排管1422,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 的铜管或不锈钢管,或20~
40mm*25~40mm矩形不锈钢管或铜管或铝管制成。
[0059] 在图5、图7和图20~图22示出的所述排管1421是用长*厚S1*厚S2为400~2500mm*3~6mm*12~16mm、壁厚为1.0~2.0mm的棱角形铜管或棱角形铝管,或壁厚为1.0~2.0mm的的铜管或铝管制成。
[0060] 在图5、图7、图20和图22示出的所述排管1421的间距S为50~120mm,具体需根据对热媒水的流量和容量要求、结构墙体锚固承重情况及所在地的纬度、日照强弱和玻璃光的折射率来定。
[0061] 在图5~图7、图20和图22示出的所述吸热板14-2是用0.2~0.5mm厚铝板或铜板加工而成的矩形板,并在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所述吸热板14-2与排管142和两端的集管141和141′焊接为一体,以利将吸热板14-2所吸收的热迅速热传给排管142,并迅速向上传递,加强排管142外壁四周的吸热效果;提升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整体吸热效能。
[0062] 在图5、图7、图20和图21示出的所述排管1421的斜面倾斜度θ设定为15°~70°,具体需根据安装所在地的纬度和玻璃光的折射率及安装部位而定。
[0063] 在2、图3、图23和图24示出的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是由吸热水箱14-1和吸热板14-2构成;所述吸热水箱14-1是由位于左右侧的集管141和141′和两端与集管相联通的排管142焊接或铸造而成;所述集管141和141′上分别设有供水和回水的水管接头14G和14H;
所述集管141和141′和所述排管142的外壁均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
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规格尺寸是,长*宽*厚为2500~
1500mm*600~1200mm*20~50mm;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不仅适用于幕墙上,也适用于坡屋面;
所述集管141和141′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截面尺寸为20~40mm*25~40mm的矩形铜管或不锈钢管或铝管,或Φ20mm~Φ35mm铜管或不锈钢管或铝管制成;
所述排管142,由位于除上下端以外的排管1421和位于上下端的排管1422构成;
所述排管1422,是采用壁厚为1.2~2.5mm的 的铜管或不锈钢管或铝管制
成。
[0064] 在图23和图24示出的所述排管1421,是用壁厚为0.8~1.5mm的Φ10mm~Φ12mm铜管或铝管制成。
[0065] 在图23和图24示出的所述排管1421的间距S为50mm~100mm,具体需根据对热媒水的流量和容量要求、结构墙体锚固承重情况及所在地的纬度、日照强弱和玻璃光的折射率来定。
[0066] 在图23和图24示出的所述吸热板14-2,是用0.2~0.5mm厚的铝合金基材加工而成的断面为半圆槽14-21的矩形板,所述半圆槽14-21的直径为Φ10mm~Φ12mm;所述半圆槽14-21间距S1为10~25mm;所述吸热板14-2的外表面喷涂有一层膜厚为0.3um的蓝钛涂膜或黑铬或5~15um的石墨烯吸热涂膜。
[0067] 在图5~图7、图10~图12、图14~图16、图19、图22和图24示出的所述吸热板14-2的背面喷涂一层5~20mm厚的相变蓄能防火保温砂浆14-2B,并在相变蓄能防火保温砂浆14-2B的表面粘贴一层0.02~0.05mm厚铝箔放射层14-2L,以加强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蓄热保温性能。
[0068] 所述热媒水,采用导热性好、耐候的防冻液或导热油
[0069] 在图2、图4、图6、图8、图9、图12、图13、图18、图20和图23示出的所述水管接口14G和14H分别设置在集管141和141′上下两侧或上下两顶端或上下对角顶端,具体设置部位需根据太阳能吸热水箱14安装外墙和屋面的部位不同及太阳能热媒管道布设形式和路径的不同来选定
[0070] 在图1~图3、图8、图9和图13示出的所述太阳能吸热水箱14的拼装数量、规格尺寸大小及排版形式,需根据外墙和屋面装饰排版设计尺寸及供暖制冷所需热媒容量等具体情况来选定。
[0071] 在图2、图3、图5~图7、图10~图12和图14~图16示出的所述保温框架15,由水平龙骨151和竖向龙骨152组成;水平龙骨151和竖向龙骨152均采用宽度*厚度为65~40mm*50~70mm的具有绝热保温、防水防腐、耐候性好、使用寿命长、B1级防火的矩形或T型塑木龙骨15-1制成。
[0072] 在图2、图3、图5~图7、图10~图12和图14~图16示出的所述保温框架15,包括采用已在工厂预制好的塑钢窗框或玻璃钢窗框或铝合金窗框。
[0073] 在图5~图12和图14~图16示出的水平龙骨151和竖向龙骨152的两侧均复合一层保温条15-2。
[0074] 本发明不仅限于以上几个公开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任何采用同等替换或等效变换方式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