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林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功能阻草板。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农林种植业幼林抚育过程中除草、
施肥、保
水等问题成为广大种植户最为头疼的问题。为了降低抚育成本,许多种植户不得不采用
除草剂除草,除草剂除草虽然高效、快捷,但造成后果是物种单一、水土流失、土质改变、
水体污染等系列严重的生态污染问题;
现有技术中利用
薄膜覆盖除草的方法,功能性单一,薄膜密闭且不渗水,覆盖后没有施肥、蓄水、释水功能而造成植株
幼苗大面积死亡,造成植株成活率不高的现象,且薄膜不能回收,不能降解,会对
土壤造成结构性变化和环境污染(俗称白色污染)。
[0003] 传统施肥方法为:条、穴式施肥和环形沟施肥,施肥时需要挖坑、挖沟,费时、费
力且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稍不注意还可能会破坏植株根系,造成对植株的伤害;在农林种植业中,新种的植株幼苗对于水分的要求非常高,常发生因干旱死兜的现象。新种植株挖穴时对土壤表面结构破坏,经雨水冲刷易造成水土流失。实用新型内容
[0004]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阻草板,具有成本低、强蓄水性和自动均匀施肥的优点。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多功能阻草板,包括止草板、蓄水垫和固定钉,所述止草板材料为可降解塑料,所述止草板一端开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垫放置于所述蓄水槽内,所述蓄水垫的横截面呈锯齿型设置,所述蓄水槽的槽底开设有且放置有缓释肥的施肥槽,所述止草板另一端开设有且与所述施肥槽的槽底相通的导流槽,所述固定钉一端连接于所述止草板另一端,所述固定钉另一端开设有供雨水和缓释肥朝固定钉长度方向流去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导流槽的槽底相通。
[0007] 如此设置,通过将止草板压于植株周围土壤表面上,实现阻止
杂草生长的功能;将止草板通过一端连接于止草板另一端的固定钉,实现将止草板固定于泥土的功能;当降雨时,首先雨水通过放置于蓄水槽内的蓄水垫,蓄水垫的横截面呈锯齿型设置,实现提高雨水收集能力的功能;再蓄水垫内的雨水流入开设于蓄水槽槽底的施肥槽内,然后,流入施肥槽内的雨水与放置于施肥槽内的缓释肥混合并进入开设于止草板另一端且与施肥槽相通的导流槽,最后,混合后的雨水和缓释肥通过开设于固定钉另一端且与导流槽的槽底相通的导流孔溶至土壤中,进而实现自动均匀施肥的功能;止草板材料采用可降解塑料,具有结构简单、环保且成本低的优点。
[0008]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钉远离所述止草板的一端连接有倒刺。
[0009] 如此设置,通过固定钉远离止草板一端连接的倒刺,起到增强固定钉将止草板固定于土壤中的能力的作用。
[0010] 进一步设置:所述倒刺远离所述止草板一端连接有防护台,所述防护台呈倒圆台型设置。
[0011] 如此设置,在将固定钉钉入土壤过程中,通过倒刺远离止草板一端连接且呈倒圆台型设置的防护台,防止土壤将导流孔堵塞。
[0012] 进一步设置:所述蓄水垫为海绵垫。
[0013] 如此设置,蓄水垫采用海绵垫,利用海绵的强吸水性,增强蓄水垫的蓄水性且降低成本。
[0014] 进一步设置:所述海绵垫靠近所述蓄水槽的一端设置有
支撑板,所述支撑上开设有且与所述蓄水槽相通的第一过滤孔。
[0015] 如此设置,通过设置于海绵垫靠近蓄水槽一端的支撑板对海绵垫支撑,防止蓄水过量的海绵垫朝施肥槽方向发生形变而损坏;海绵垫内的水通过开设于支撑板上且与蓄水槽相通的第一过滤孔,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的功能。
[0016] 进一步设置:在所述蓄水槽的内
侧壁与所述海绵垫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把手,所述把手一端与所述支撑板连接。
[0017] 如此设置,当缓释肥的肥力缓释完后,需要更换缓释肥或更换海绵垫时,通过抓住一端与支撑板连接且设置于蓄水槽的内侧壁与海绵垫的外周面之间的把手,将支撑板和海绵垫一同提起,起到便于更换缓释肥或海绵垫的作用。
[0018] 进一步设置:所述止草板靠近所述蓄水槽
槽口的四边连接有导水板。
[0019] 如此设置,降雨时,落于止草板端面上的雨水通过连接于止草板靠近蓄水槽槽口四边的导水板流入海绵垫内,实现充分收集雨水的功能。
[0020] 进一步设置:所述施肥槽的槽底开设有且与所述导流槽相通的第二过滤孔。
[0021] 如此设置,混合后的雨水和缓释肥通过开设于施肥槽的槽底且与导流槽相通的第二过滤孔,实现对雨水和缓释肥进行二次过滤的作用,防止有成
块缓释肥流经导流孔时,出现导致导流孔堵塞的情况。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一、通过将止草板压于植株周围土壤表面上,止草板材料采用可降解塑料,具有阻止杂草生长同时环保且成本低的优点;二、雨水通过放置于蓄水槽内的蓄水垫,蓄水垫的横截面呈锯齿型设置,实现提高雨水收集能力的功能;三、蓄水垫内的雨水流入施肥槽内与放置于施肥槽内的缓释肥混合进入导流槽,混合后的雨水和缓释肥通过开设于固定钉一端的导流孔溶至土壤中,进而实现自动均匀施肥的功能;止草板通过一端连接于止草板另一端的固定钉,实现将止草板固定于泥土的功能;四、与现有
植物纤维生态垫对比,具有
质量轻、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0025]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6] 图中:1、止草板;2、蓄水垫;3、固定钉;4、蓄水槽;5、施肥槽;6、导流槽;7、导流孔;8、倒刺;9、防护台;10、海绵垫;11、支撑板;12、第一过滤孔;13、把手;14、导水板;15、第二过滤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参照图1至图3对多功能阻草板做进一步说明。
[0028] 一种多功能阻草板,如图1所示,包括止草板1、蓄水垫2和固定钉3,止草板1材料采用可降解塑料,固定钉3一端连接于止草板1一端。
[0029] 如图1和图2所示,止草板1另一端开设有蓄水槽4,蓄水槽4的槽底开设有且放置有缓释肥的施肥槽5,止草板1靠近固定钉3一端开设有且与施肥槽5的槽底相通的导流槽6;施肥槽5的槽底开设有且与导流槽6相通的第二过滤孔15。止草板1靠近蓄水槽4槽口的四边连接有导水板14。
[0030] 如图2所示,蓄水垫2的横截面呈锯齿型设置,蓄水垫2为海绵垫10;海绵垫10靠近蓄水槽4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11,支撑上开设有且与蓄水槽4相通的第一过滤孔12;在蓄水槽4的内侧壁与海绵垫10的外周面之间设置有把手13,把手13一端与支撑板11连接。
[0031] 如图2和图3所示,固定钉3另一端开设有供雨水和缓释肥朝固定钉3长度方向流去的导流孔7,导流孔7与导流槽6的槽底相通。固定钉3远离止草板1的一端连接有倒刺8;倒刺8远离止草板1一端连接有防护台9,防护台9呈倒圆台型设置。
[0032] 工作原理:将止草板1压于植株周围土壤表面上,止草板1通过一端连接于止草板1另一端的固定钉3固定于土壤表面,实现止草板1阻止杂草生长;在将固定钉3钉入土壤过程中,通过固定钉3远离止草板1一端连接的倒刺8,起到增强固定钉3将止草板1固定于土壤中的能力的作用;通过倒刺8远离止草板1一端连接且呈倒圆台型设置的防护台9,防止土壤将导流孔7堵塞;进而和通过固定钉固定于泥土的功能;当降雨时,首先雨水通过放置于蓄水槽4内的蓄水垫2,蓄水垫2的横截面呈锯齿型设置,增大雨水
接触面积,实现提高雨水收集能力的功能,蓄水垫2采用海绵垫10,利用海绵的强吸水性,增强蓄水垫2的蓄水性;再蓄水垫2内的雨水流入开设于蓄水槽4槽底的施肥槽5内,然后,流入施肥槽5内的雨水与放置于施肥槽5内的缓释肥混合并进入开设于止草板1另一端且与施肥槽5相通的导流槽6,最后,混合后的雨水和缓释肥通过开设于固定钉3另一端且与导流槽6的槽底相通的导流孔7溶至土壤中,且止草板1材料采用可降解塑料,进而实现具有自动施肥、质量轻、成本低、强蓄水性、结构简单和环保的优点。
[0033] 另外,通过设置于海绵垫10靠近蓄水槽4一端的支撑板11对海绵垫10支撑,防止蓄水过量的海绵垫10朝施肥槽5方向发生形变而损坏;海绵垫10内的水通过开设于支撑板11上且与蓄水槽4相通的第一过滤孔12,实现对雨水的初步过滤的功能;当缓释肥的肥力缓释完后,需要更换缓释肥或更换海绵垫10时,通过抓住一端与支撑板11连接且设置于蓄水槽4的内侧壁与海绵垫10的外周面之间的把手13,将支撑板11和海绵垫10一同提起,起到便于更换缓释肥或海绵垫10的作用;降雨时,落于止草板1端面上的雨水通过连接于止草板1靠近蓄水槽4槽口四边的导水板14流入海绵垫10内,实现充分收集雨水的功能;混合后的雨水和缓释肥通过开设于施肥槽5的槽底且与导流槽6相通的第二过滤孔15,实现对雨水和缓释肥进行二次过滤的作用,防止有成块缓释肥流经导流孔7,出现导致导流孔7堵塞的情况。
[0034] 本实用新型止草板1的形状根据植株的种植间隔和形状设置。
[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