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水产养殖 / 水产养殖 / 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水产养殖方法

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产养殖方法

阅读:63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产养殖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 生物 絮团培养方法及 水 产养殖方法,其中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包括:向 水体 中添加有机 碳 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 酪乳 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5~1.2×105cfu;向水体中曝气,维持水体中的溶解 氧 在6mg/L以上。其通过在水体中加入有益菌,并通过调整水体中有机碳源的添加量,保持水体中一定的C/N比,可有效促进水体内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加快生物絮团的形成,从而获得大粒径生物絮团。,下面是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产养殖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体中添加有机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
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和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5~1.2×105cfu;
向水体中曝气,维持水体中的溶解在6mg/L以上;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份数比为25:50: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6: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糖蜜和谷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蜜和谷糠的添加量占总有机碳的份数为糖蜜和谷糠的比例为70:3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为每天添加一次,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为每七天添加一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体的PH值维持在7~9,所述水体的温度维持在大于20℃的范围内。
7.一种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养殖池内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添加总量满足每ml养殖水中加入0.8×105~1.2×105cfu;并加入有机碳源,持续增氧进行养殖;所述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6:1;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份数比为
25:50: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产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糖蜜和谷糠,在养殖过程中,持续添加糖蜜和谷糠,保持养殖水体的C/N比为16:1。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产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及水产养殖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养虾大国,2015年中国的凡纳滨对虾产量超过80万吨,约占的世界总产量的33%左右。目前养殖规模逐渐扩大,随着人们对高产量的盲目追求,放养密度不断增加,凡纳滨对虾养殖模式结构单一、投饵量大导致的养殖水环境持续恶化、传染性疾病大规模爆发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对虾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0003] 对虾生物絮团养殖技术最早由以色列养殖专家Avnimelec在1999年提出,并于2005年在印度尼西亚试验成功,主要通过操控水体营养结构,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物质,调节水体中的C/N比,促进水体中异养细菌的繁殖,利用微生物同化无机氮,将水体中的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被养殖动物所摄食,起到维持水环境稳定、实现零换水、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防治病害等作用的一项技术,它被认为是解决水产养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和饲料成本的有效替代技术。
[0004] 大量研究发现,自然养殖水体中存在多种有益微生物,如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该类细菌具有脱氮性能,可以将水体中的氨及亚硝氮转化为无毒物质。另外,水体中还存在多种对病原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只有当该类细菌处于优势地位时才能有效的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同时水体中还存在多种对对虾鱼类等养殖动物免疫具有促进作用的菌,可以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抵抗力。但是由于目前对虾养殖模式多采用过滤或消毒后的水体进行养殖,多数的有益菌也被去除,造成益菌菌种缺少,另一方面,养殖水体中维持有益菌生长的营养物质欠缺且不均衡,成为有益菌增殖的限制因子,因此在常规养殖中培养有益菌难度大。实践结果也表明,即使在水体中泼洒有益菌,几天之后相应细菌的检出率极低,表明养殖环境并不适有益菌的存活。

发明内容

[0005]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通过在水体中加入有益菌,并通过调整水体中有机碳源的添加量,保持水体中一定的C/N比,可有效促进水体内有益菌的大量繁殖、加快生物絮团的形成,从而获得大粒径生物絮团。
[0006]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7] 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
[0008] 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5~1.2×105cfu;
[0009] 向水体中曝气,维持水体中的溶解在6mg/L以上。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水体中的C/N比保持在15~17:1的范围内,可为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繁殖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该有益菌的扩增。
[0011]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12] 进一步,所述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6:1。
[0013]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水体中的C/N比保持在16:1的水平,可为生物絮团的培养提供最优的条件,可达到最大化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水平。
[0014] 进一步,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份数比为25:50:25。
[0015] 进一步,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糖蜜和谷糠。
[0016]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制糖的副产物糖蜜和谷物的外壳谷糠作为有机碳源,降低了生物絮团的培养成本。
[0017] 进一步,所述糖蜜和谷糠的添加量占总有机碳的份数为糖蜜和谷糠的比例为70:30。
[0018] 进一步,所述有机碳源为每天添加一次,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为每七天添加一次。
[0019] 进一步,所述水体的PH值维持在7~9的范围内,所述水体的温度维持在大于20℃的范围内。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方法,具体包括:在养殖池内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添加总量满足每ml养殖水中加入0.8×105~1.2×105cfu;并加入有机碳源,持续增氧进行养殖。
[0021] 进一步,所述有机碳源包括糖蜜和谷糠,在养殖过程中,持续添加糖蜜和谷糠,保持养殖水体的C/N比为16:1。
[0022] 进一步,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份数比为25:50:25。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水产养殖方法的有益效果为:(1)采用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三种有益微生物合理复合搭配使用,可有效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持养殖水体中的微生态平衡;(2)通过添加有机碳源保持养殖水中合适的C/N比,协同三种有益微生物的复合调控,可以高效地将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氮转化为水产养殖对象可以摄食的絮凝体,从而改善了水质,大大降低了养殖水的净化成本,减轻养殖对环境的压力;(3)采用科学配比复合使用的糖蜜和谷糠作为有机碳源,可使有益菌持续有效的利用碳源,为有益菌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生物絮团培养方法的流程图
[0025]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趋势图;
[0026]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趋势图;
[0027]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生物絮团沉降量变化趋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9] 实施例一
[0030]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示例性地给出了生物絮团培养方法的步骤,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31] S1: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源,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满足水体中的C/N比为15~17:1;
[0032] S2:向水体中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满足每ml水体中加入0.8×105~1.2×105cfu;
[0033] S3:向水体中曝气,维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在6mg/L以上。
[0034] 在生物絮团的培养过程中,需连续地向水体中充氧曝气,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在6mg/L以上,可提高水体的混合强度,从而可增大生物絮凝成团频率且保持悬浮。水体的PH值应维持在7~9的范围内,所述水体的温度应维持在大于20℃的范围内,为生物絮团的培养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其中,有机碳源的添加量根据水体中的C/N比计算,可每天添加一次,保持水体中C/N比在15~17:1的范围内,为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三种有益菌的生长提供均衡的营养物质,有益菌在该种环境的水体可可得到快速的繁殖,优选地,可将水体中的C/N比保持在16:1的水平,根据该C/N比计算需要添加的有机碳源,在该C/N比的水体中,有益菌的生长更加优良;同时,增大了生物絮凝成团频率,絮凝悬浮成团获得的生物絮团的直径可达到0.3~1mm,较现有方法中获得的生物絮团的粒径大,生物絮团的营养组成也更加合理,当用作水生动物的饵料时,可改善水质,降低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水平,大大降低养殖水的净化成本。
[0035]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将制糖的副产物糖蜜和谷物的外壳谷糠作为有机碳源,培养成本相对较低;并且糖蜜加入水体中可快速被利用,反应速度快,谷糠首先需要被微生物分解为小分子,再被利用,相对更加持久和稳定。优选地,可将糖蜜和谷糠以占总有机碳的份数为糖蜜和谷糠的比例为70:30的配比加入水体中,利用该合理配比复合使用,可使有益菌持续有效的利用碳源,为有益菌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所需的营养物质,促进有益菌的生长。
[0036] 在本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添加总量满足每ml养殖水中加入0.8×105~1.2×105cfu的标准,其中的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配比为25:50:25。优选地,其添加量满足每ml养殖水中加入105cfu的标准,在生物絮团培养过程中可每七天添加一次,保证水体中有益菌的适量,维持水体中的微生态平衡。
[0037] 本实施例提供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其通过采用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三种有益微生物合理复合搭配使用,可有效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保持水体中的微生态平衡;并采用科学配比复合使用的糖蜜和谷糠作为有机碳源,培养成本低,还可使得有益菌持续有效地利用碳源,保持水体中的C/N比在合适的范围内;再协同三种有益微生物的复合调控,可以高效地将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氮转化为絮凝体,可快速并持久的产生生物絮团,可作为水产养殖对象的饵料,可极大地降低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水平,起到改善水质和降低养殖水的净化成本的效果。
[0038] 实施例二
[0039] 基于实施例一所述的生物絮团的培养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产养殖方法,具体地,在养殖池内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所述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添加总量满足每ml养殖水中加入0.8×105~1.2×105cfu;并加入有机碳源,持续增氧进行养殖。
[0040] 其中的有机碳源采用糖蜜和谷糠,在养殖过程中,需保持养殖水体的C/N比处于16:1的水平,根据该C/N比计算所添加的糖蜜和谷糠的质量,糖蜜和谷糠的添加配比为糖蜜占总有机碳的70%,谷糠占总有机碳的30%;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配比为25%的地衣芽孢杆菌,50%的侧孢芽孢杆菌及25%的干酪乳杆菌,其总的添加量可满足每ml养殖水中加入0.8×105~1.2×105cfu的标准,优选地,可满足每ml养殖水中加入
5 5
0.8×10~1.2×10cfu的标准。通过将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干酪乳杆菌三种有益微生物合理复合搭配使用和科学配比复合使用的糖蜜和谷糠作为有机碳源加入到养殖物的养殖池中,可有效控制水环境中氨、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起到平衡微生态的作用;并可将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溶解有机物和无机氮转化为水产养殖对象可以摄食的絮凝体,从而达到为养殖物提供充足营养、改善水质,降低养殖水的净化成本的目的。
[0041] 本实施例中以凡纳滨对虾为养殖对象,实验上述水产养殖方法对养殖物生长的影响和对养殖水质的影响。
[0042] 实验在300L方形水槽中进行,选取凡纳滨对虾为养殖对象,其平均体长为(6.6±0.2)cm,平均体重为(4.0±0.5)g,实验用水引自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半咸水盐度为3‰,同时进行两组实验,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和生物絮团养殖组,每组设两个平行,每个实验水槽加水后放入30尾凡纳滨对虾。
[0043] 空白对照组的处理:每天于上午7点,下午4:30分别向对虾投喂两次饵料,投喂量按照对虾体重的3%计算,在整个养殖期间24小时增氧,持续培养30天。
[0044] 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处理:向每个实验水槽中加入微生态制剂,即加入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其配比为25%的地衣芽孢杆菌,50%的侧孢芽孢杆菌及25%的干酪乳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侧孢芽孢杆菌及干酪乳杆菌的加入总量按照105cfu/ml添加,保证养殖水体中的C/N=16的条件,每天添加一次,具体添加时间可以是上午8:30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每七天添加一次,并每天于上午7点,下午4:30分别向对虾投喂两次饵料,饵料的成分和投入量保持与空白对照组的一样,在整个养殖期间24小时增氧,持续培养30天。
[0045] 养殖期间,每天使用美国哈希HACH水质分析仪(型号:HQ30d单路输入多参数数字化分析仪)对养殖水体的温度、溶氧和pH值进行测量。水质分析方法均采用国家标准分析方法,每隔7天取一次水样,经0.45um微孔滤膜过滤后,分别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和盐酸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养殖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浓度。
[0046] 实验结果如表1、图2及图3所示,表1为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常规水质参数比较,图2为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趋势比较,图3为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浓度变化趋势比较。
[0047] 表1.空白对照组与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养殖水体中常规水质参数比较[0048]
[0049] 由表1可以看出,水温基本为自然水温,两组无差异。空白对照组pH变化范围在8.91~8.96之间,生物絮团养殖组pH变化范围在8.91~8.06之间,随着养殖的进行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这与异养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消耗水体中的度有关。溶解氧氧比较稳定,两组无差异。空白对照组COD变化较小,范围在101~121mg/L,生物絮团养殖组COD范围在
101~195,mg/L逐渐增大。空白对照组总氮的变化范围在1.4~6.3mg/L之间,生物絮团养殖组总氮的变化范围在1.4~5.1mg/L之间,随着养殖的进行的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空白对照组总有机碳的变化范围较大在14~6mg/L之间,随着养殖的进行逐渐降低,生物絮团养殖组总有机碳的变化范围较大在14~71mg/L之间,随着外援添加有机碳源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
[0050] 水体中氨氮浓度变化趋势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在生物絮团养殖组的水体中,开始随着养殖的进行,生物絮团量慢慢增加,氨氮浓度逐渐增高,当进行到10天左右时,随着生物絮团量的增加氨氮浓度降低,之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水体中亚硝酸盐氮含量变化趋势见图3,由图3可以看出,在生物絮团养殖组的水体中,开始随着养殖的进行,生物絮团量慢慢增加,亚硝酸盐氮浓度逐渐增高,当进行到15天左右时,亚硝酸盐氮浓度达到最大值,因为亚硝酸盐氮浓度的变化较之氨氮浓度变化有一个几天的滞后期,随后亚硝酸盐氮浓度降低,之后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
[0051] 另外,养殖结束时,使用英霍夫氏锥形管测定养殖池内生物絮团的沉积量,取样静置20min后读数。每次实验均设置2个平行,取平均值进行分析。生物絮团沉降量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中生物絮团的沉积量基本无变化,沉降量为3ml/L左右;生物絮团养殖组中生物絮团沉积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到养殖的第10天左右时,达到一个较大的量,为16ml/L,之后保持此量变化不大。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的配方培育生物絮团具有较好的效果。
[0052] 并在实验结束统计各组对虾的存活数、生物学体长和体重,分别计算对虾存活率、特定增长率和增重率,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
[0053] 存活率(%)=终末尾数/初始尾数×100;
[0054] 特定增长率(%)=(终末体长-初始体长)/初始体长×100;
[0055] 增重率(%)=(终末体重-初始体重)/初始体重×100。
[0056] 表2.空白对照组及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存活率、特定增长率和增重率的比较[0057]
[0058]
[0059] 由表2可以看出,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存活率为85%,空白对照组的对虾存活率为45%,生物絮团养殖组对虾特定增长率为1.84%/day,空白对照组的对虾特定增长率为1.35%/day,生物絮团养殖组的对虾增重率为73.8%,空白对照组对虾的增重率为42%。通过实验结果可知添加有机碳源培育生物絮团以及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的生物絮团养殖组在对虾存活率、特定增长率以及增重率三种生长指标上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生物絮团及水产养殖方法具有提高对虾存活率以及促生长的作用。
[006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