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钓鱼与渔业 / 曳力装置 / 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

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

阅读:343发布:2020-05-08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创造性的设置了可以移动改变其 位置 的 支撑 部,这样,对于四肢攀爬项目,可以采用4个支撑部(或更多个支撑部),设置在一个垂直或有一定倾 角 的 支架 或墙体上(人造岩体也可以),通过控制不同的支撑部在限定的高度(或空间范围)内,相对位置做周而复始的往复运动,从而在有限的高度范围内,模拟实现了高度方向支撑点的不断更新,使得持续向上攀援成为可能。,下面是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用于为手部和/或脚部提供支撑;每个支撑部按照以下规则移动改变其位置
当人体攀爬上支撑部并稳定后,人体继续向上攀爬时,当手部或脚部离开支撑部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当之前离开支撑部的手部和/或脚部重新攀上支撑部,然后原来接触支撑部的手部或脚部离开对应的支撑部继续向上攀爬,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如此往复运动;
所述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包括:
支架导轨
驱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气缸液压缸,或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轮;还包括滑轮组和曳引绳;所述滑轮组包括若干滑轮,每个支撑部分别对应一个或以上数量的滑轮;
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包括:
支撑部,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用于为人体手部和/或脚部攀援时提供支撑;
连接部,滑动安装在导轨上,并可沿导轨上下滑动;所述支撑部和连接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曳引绳的一端与支撑部或连接部连接,然后绕过与该支撑部对应设置的滑轮,另一端连接并缠绕在主动轮上;电机正转或反转,同时控制一部分支撑部上升,一部分支撑部下降,周而复始;
或,曳引绳的一端与支撑部或连接部连接,然后绕过与该支撑部对应设置的滑轮,另一端连接在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上;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的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同时控制一部分支撑部上升,一部分支撑部下降,周而复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4个,分别为左手支撑组件、右手支撑组件、左脚支撑组件、右脚支撑组件,电机、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的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控制右手支撑组件和左脚支撑组件同时上升或下降的同时,控制左手支撑组件和右脚支撑组件同时下降或上升,周而复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传感器,用于检测手部或脚部是否与支撑部接触,或者检测支撑部所承受的压力值的大小,当检测到某个支撑部上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或原来与该支撑部接触的手部或脚部离开该支撑部时,驱动装置启动,并曳引该支撑部或者同时曳引该支撑部及与其关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其余支撑部下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和主动轮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电机对应连接一个主动轮,并通过曳引绳控制一个或两个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为4个,分别为左手支撑组件、右手支撑组件、左脚支撑组件、右脚支撑组件,所述电机和主动轮分别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机及其连接的主动轮通过曳引绳同时控制右手支撑组件和左脚支撑组件上升或下降的同时,另一个电机及其连接的主动轮通过曳引绳同时控制左手支撑组件和右脚支撑组件下降或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传感器,用于检测手部或脚部是否与支撑部接触,或者检测支撑部所承受的压力值的大小,当检测到某个支撑部上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或原来与该支撑部接触的手部或脚部离开该支撑部时,对应的电机启动,并曳引该支撑部或者同时曳引该支撑部及与其关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其他电机启动,控制其余支撑部下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支撑组件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及其对应的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具有延伸部,通过伸缩延伸部可调整导轨的长度,提高支撑部的上下移动距离,支撑部内部设有一腔体,上部设有一通孔,通孔上设有紧部件,曳引绳通过锁紧部件后的部分经通孔伸入并存放于腔体中,通过松开锁紧部件即可调整支撑部与主动轮之间曳引绳的长度,从而调整支撑部的初始位置。

说明书全文

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攀岩是一项专业的体育运动,需要经过长期专业的专项训练,目前的训练方式包括在真实的野外岩体上进行攀爬训练,或者在一面高大的垂直墙体或人造岩体上安装支撑,然后进行训练,野外训练比较麻烦,一是合适的岩体一般远离生活区域,来去不便,并受天气影响较大,且成本高。在人造岩体上训练虽然可以克服上述弊端,但人造岩体构建成本高、占地大、需要专的场地,实际上相对于其他体育设施非常稀少,严重影响了该项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发展,并且所有人造岩体的高度受限,很难模拟数十米以上的岩体攀爬。实用新型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无限空间的模拟攀爬训练。
[0004]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所述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包括:
[0006] 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用于为手部和/或脚部提供支撑;每个支撑部按照以下规则移动改变其位置
[0007] 当人体攀爬上支撑部并稳定后,人体继续向上攀爬时,当手部或脚部离开支撑部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08]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09]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10] 当之前离开支撑部的手部和/或脚部重新攀上支撑部,然后原来接触支撑部的手部或脚部离开对应的支撑部继续向上攀爬,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11]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12]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13] 如此往复运动。
[0014] 进一步的,所述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包括:
[0015] 支架导轨
[0016]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与电机传动连接的主动轮,滑轮组和曳引绳;所述滑轮组包括若干滑轮,每个支撑部分别对应一个或以上数量的滑轮;
[0017] 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包括:
[0018] 支撑部,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用于为人体手部和/或脚部攀援时提供支撑;
[0019] 连接部,滑动安装在导轨上,并可沿导轨上下滑动;所述支撑部和连接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0020] 曳引绳的一端与支撑部或连接部连接,然后绕过与该支撑部对应设置的滑轮,另一端连接并缠绕在主动轮上;
[0021] 电机正转或反转,同时控制一部分支撑部上升,一部分支撑部下降,周而复始。
[0022] 进一步的,所述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包括:
[0023] 支架和导轨,
[0024] 驱动装置,包括直线电机、气缸液压缸;还包括滑轮组和曳引绳;所述滑轮组包括若干滑轮,每个支撑部分别对应一个或以上数量的滑轮;
[0025] 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包括:
[0026] 支撑部,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用于为人体手部和/或脚部攀援时提供支撑;
[0027] 连接部,滑动安装在导轨上,并可沿导轨上下滑动;所述支撑部和连接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0028] 曳引绳的一端与支撑部或连接部连接,然后绕过与该支撑部对应设置的滑轮,另一端连接在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上;
[0029] 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的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同时控制一部分支撑部上升,一部分支撑部下降,周而复始。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为4个,分别为左手支撑组件、右手支撑组件、左脚支撑组件、右脚支撑组件,电机、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的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控制右手支撑组件和左脚支撑组件同时上升或下降的同时,控制左手支撑组件和右脚支撑组件同时下降或上升,周而复始。
[0031]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0032] 传感器,用于检测手部或脚部是否与支撑部接触,或者检测支撑部所承受的压力值的大小,当检测到某个支撑部上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或原来与该支撑部接触的手部或脚部离开该支撑部时,驱动装置启动,并曳引该支撑部或者同时曳引该支撑部及与其关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其余支撑部下移。
[0033]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和主动轮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电机对应连接一个主动轮,并通过曳引绳控制一个或两个支撑部。
[0034]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为4个,分别为左手支撑组件、右手支撑组件、左脚支撑组件、右脚支撑组件,所述电机和主动轮分别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机及其连接的主动轮通过曳引绳同时控制右手支撑组件和左脚支撑组件上升或下降的同时,另一个电机及其连接的主动轮通过曳引绳同时控制左手支撑组件和右脚支撑组件下降或上升。
[0035]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0036] 传感器,用于检测手部或脚部是否与支撑部接触,或者检测支撑部所承受的压力值的大小,当检测到某个支撑部上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或原来与该支撑部接触的手部或脚部离开该支撑部时,对应的电机启动,并曳引该支撑部或者同时曳引该支撑部及与其关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其他电机启动,控制其余支撑部下移。
[0037] 进一步的,一个支撑组件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及其对应的连接部。
[0038] 进一步的,所述导轨具有延伸部,通过伸缩延伸部可调整导轨的长度,提高支撑部的上下移动距离,支撑部内部设有一腔体,上部设有一通孔,通孔上设有紧部件,曳引绳通过锁紧部件后的部分经通孔伸入并存放于腔体中,通过松开锁紧部件即可调整支撑部与主动轮之间曳引绳的长度,从而调整支撑部的初始位置。
[003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0] 第一步,构建上述任一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支撑部处于初始位置,静止不动;
[0041] 第二步,当人体攀爬上支撑部并稳定后,人体继续向上攀爬,当手部或脚部离开支撑部时,控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42] 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43] 第三步,当之前离开支撑部的手部和/或脚部重新攀上原来对应的支撑部,所有支撑部停止在新的位置;
[0044] 第四步,当原来接触支撑部的手部或脚部离开对应的支撑部继续向上攀爬,控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45] 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46] 如此往复运动。
[0047] 我们知道,人体向上攀爬时,需要不断借助更高处的支撑物或支撑点,一步一步向上攀爬,现有技术中,在一定高度的垂直支架、墙体或人造岩体上的不同高度设置错落有致的支撑点,这些支撑点是固定不动的,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通常垂直支架、墙体或人造岩体的高度要达到10米以上,但攀岩高度也受限于垂直支架、墙体或人造岩体的高度,受场地及成本的限制,垂直支架、墙体或人造岩体不可能做得很高,因此实际训练和在野外岩体上攀爬的感受差别很大,需要不断的做折返,无法一气呵成的完成几十米、几百米及以上高度的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设置了可以移动改变其位置的支撑部,这样,对于四肢攀爬项目,可以采用4个支撑部(或更多个支撑部),设置在一个垂直或有一定倾的支架或墙体上(人造岩体也可以),四个支撑部的初始位置可设置为适合人体攀爬上墙体或支架上的合适高度,训练时,人体先攀援上这些支撑部,并受这些支撑部支撑,当人体需要向上攀爬时,一般是先释放一只手,以便伸展身体让这只手向上攀上更高处的支撑点,然后再释放另一侧的脚部,该脚部向上寻找到更高处的一个支撑点,然后释放另一只手,向上攀上更高处的支撑点,然后再释放另一侧的脚部,该脚部向上寻找到更高处的一个支撑点,如此循环,当然,也可能根据个人的习惯或其他要求,以其他顺序来向上攀爬,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每个支撑部可以移动改变其位置,因此,在人体在攀爬时,可以根据需要或设定,实施调控各支撑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0048] 例如,当手部或脚部离开支撑部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相当于原来那个支撑部(支撑点)消失了,在更高处出现了一个新的支撑部(支撑点)。
[0049]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50]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51] 当之前离开支撑部的手部和/或脚部重新攀上原来对应的支撑部(出现在新的位置上),并稳定后,原来接触支撑部的手部或脚部离开对应的支撑部继续向上攀爬,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52]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53]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54] 如此往复运动。上述的各种运动组合的共同点,都是控制不同的支撑部在限定的高度(或空间范围)内,相对位置做周而复始的往复运动,从而在有限的高度范围内,模拟实现了高度方向支撑点的不断更新,使得持续向上攀援成为可能。
[0055] 因此,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在有限的空间距离上实现了无限空间距离的训练(如果你可以不休息的话)。这样,可以方便的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比如攀爬垂直高度设定为10m、20m、50m、100m……1000m,甚至更多,只要你需要。附图说明
[0056] 图1、图2和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57] 图4、图5是人体在本实用新型上攀爬训练的示意图。
[0058]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0059] 墙体1;左手支撑部21;右手支撑部22;左脚支撑部23;右脚支撑部24;人体3;连接部231;支架或导轨236;电机4;主动轮45;左手滑轮41;右手滑轮42;左脚滑轮43;右脚滑轮44;左手曳引绳411;右手曳引绳421;左脚曳引绳431;右脚曳引绳441。

具体实施方式

[0060]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61]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62] 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所述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包括:
[0063] 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每个支撑组件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用于为手部和/或脚部提供支撑;每个支撑部按照以下规则移动改变其位置:
[0064] 当人体攀爬上支撑部并稳定后,人体继续向上攀爬时,当手部或脚部离开支撑部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65]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66]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67] 当之前离开支撑部的手部和/或脚部重新攀上支撑部,然后原来接触支撑部的手部或脚部离开对应的支撑部继续向上攀爬,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68]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69]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70] 如此往复运动。
[0071] 以四个支撑部构建攀岩训练模拟器为例,如图1-3所示,所述攀岩模拟训练装置包括:
[0072] 支架和导轨,安装在墙体1上(也可以是人造岩体或其它固定架上)。
[0073] 驱动装置,包括电机4、与电机4传动连接的主动轮45,滑轮组(41/42/43/44)和曳引绳(411/421/431/441);所述滑轮组包括若干滑轮,每个支撑部分别对应一个或以上数量的滑轮;图1-3的示例中,每个滑轮组包括一个滑轮,每个支撑部对应一个滑轮。
[0074] 两个、三个、四个或四个以上支撑组件(图1-3的示例为4个),每个支撑组件包括:
[0075] 支撑部(图1-3的示例中,分别为左手支撑部21;右手支撑部22;左脚支撑部23;右脚支撑部24),向外凸起或向内凹陷,用于为人体手部和/或脚部攀援时提供支撑;
[0076] 连接部,滑动安装在导轨上,并可沿导轨上下滑动;所述支撑部和连接部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
[0077] 曳引绳的一端与支撑部或连接部连接,然后绕过与该支撑部对应设置的滑轮,另一端连接并缠绕在主动轮45上;
[0078] 电机4正转或反转,同时控制一部分支撑部上升,一部分支撑部下降,图1-3的示例中,电机4同时控制左手支撑部21和右脚支撑部24同步上升或下降,同时控制右手支撑部22和左脚支撑部23同步下降或上升;周而复始。
[0079] 在某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也可以由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来作为动力元件;曳引绳的一端与支撑部或连接部连接,然后绕过与该支撑部对应设置的滑轮,另一端连接在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上;
[0080] 通过曳引绳的和滑轮位置的配合,可以实现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在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时,同时控制一部分支撑部上升,一部分支撑部下降,周而复始。
[0081] 当支撑组件为4个时,分别为左手支撑组件、右手支撑组件、左脚支撑组件、右脚支撑组件,如图1-3的示例中,电机、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的运动部件的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控制右手支撑组件和左脚支撑组件同时上升或下降的同时,控制左手支撑组件和右脚支撑组件同时下降或上升,周而复始。
[0082]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
[0083] 传感器,用于检测手部或脚部是否与支撑部接触,或者检测支撑部所承受的压力值的大小,当检测到某个支撑部上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或原来与该支撑部接触的手部或脚部离开该支撑部时,驱动装置启动,并曳引该支撑部或者同时曳引该支撑部及与其关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其余支撑部下移。
[008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和主动轮(这里的电机及主动轮也可以用直线电机、气缸或液压缸替换)均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每个电机对应连接一个主动轮,并通过曳引绳控制一个或两个支撑部。
[0085] 例如,所述支撑组件为4个,分别为左手支撑组件、右手支撑组件、左脚支撑组件、右脚支撑组件,所述电机和主动轮分别为两个,其中一个电机及其连接的主动轮通过曳引绳同时控制右手支撑组件和左脚支撑组件上升或下降的同时,另一个电机及其连接的主动轮通过曳引绳同时控制左手支撑组件和右脚支撑组件下降或上升。
[0086] 此时,传感器当检测到某个支撑部上压力值小于设定值或原来与该支撑部接触的手部或脚部离开该支撑部时,对应的电机启动,并曳引该支撑部或者同时曳引该支撑部及与其关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其他电机启动,控制其余支撑部下移。
[0087] 图1为整个模拟装置处于初始位置,左手支撑部21和右手支撑部22等高;左脚支撑部23和右脚支撑部24等高,当然也可以不这样设置初始位置,主要以方便在训练开始时人体爬上支撑部并稳定下来,如图4所示。然后人体可以开始训练,假如以右手开始向上攀爬,右手首先离开对应的右手支撑部22,如图5所示,此时,电机4控制右手支撑装置22向上移动(由于是单电机系统,因此,左脚支撑部23也同步上移),同时左手支撑部21和右脚支撑部24也同步下移,使得四个支撑部在垂直高度方向相对位置发生变化,等于更新了支撑点,如图2所示,右手支撑部22高于左手支撑部21;左脚支撑部23高于右脚支撑部24。左手支撑部21和右脚支撑部24的下移,相当于将基准位置下移,以便使得在有限的高度范围内实现高处支撑点的刷新(右手支撑部22和左脚支撑部23在原支撑点位置小时,出现在新的高点),单电机系统适合对侧手脚同步运动,或者例如当要伸展右手或左脚向上攀爬时,需要将全部体重移到左手和右脚去支撑,避免当右手或左脚离开对应支撑部时,对应支撑部上移时,还承受其施加的压力,这样就和实际攀岩时的情形不吻合了。当四个支撑部的位置到达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系统静止下来,左脚和右手用力,将所有身体重量承担过来,此时,右手支撑部22和左脚支撑部23开始在受力的状态下下移,这个过程中,人体使力伸展左脚,调整姿态,等左手支撑部21和右脚支撑部24到达高位刷新新的高位支撑点时,再将左手和左脚在对应的支撑部上使力,开始下一轮的攀登,此时四个支撑部的相对位置如图3所示。
[0088] 单电机系统的造价较低,但其四个支撑部必须同时移动,因此训练时只能去配合设备,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多动力元件系统,例如每个支撑部独立配备一个驱动装置,每个驱动装置受其对应的支撑部上的传感器控制,只有该支撑部上的压力低于设定值或者检测到对应的肢体离开了支撑部,该驱动装置才启动驱动对应的支撑部向上运动,其余支撑部可以同时做相应的运动,各个支撑部的移动速度也可以独立调整,以便更加适应每个不同的训练人员的实际攀爬状态。
[0089] 在一些实施中,一个支撑组件设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部及其对应的连接部。同一支撑组件上的不同支撑部的高度和平位置可以错位设置,这样方便不同身高的人根据自身情况或者训练难度选择攀爬不同高度的支撑部。
[0090] 为了扩展设备的应用范围,所述导轨具有延伸部,通过伸缩延伸部可调整导轨的长度,提高支撑部的上下移动距离,支撑部内部设有一腔体,上部设有一通孔,通孔上设有锁紧部件,曳引绳通过锁紧部件后的部分经通孔伸入并存放于腔体中,通过松开锁紧部件即可调整支撑部与主动轮之间曳引绳的长度,从而调整支撑部的初始位置。
[009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攀岩模拟训练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92] 第一步,构建上述任一所述的攀岩模拟训练装置;支撑部处于初始位置,静止不动;
[0093] 第二步,当人体攀爬上支撑部并稳定后,人体继续向上攀爬,当手部或脚部离开支撑部时,控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94] 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95] 第三步,当之前离开支撑部的手部和/或脚部重新攀上原来对应的支撑部,所有支撑部停止在新的位置;
[0096] 第四步,当原来接触支撑部的手部或脚部离开对应的支撑部继续向上攀爬,控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097] 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098] 如此往复运动。
[0099] 我们知道,人体向上攀爬时,需要不断借助更高处的支撑物或支撑点,一步一步向上攀爬,现有技术中,在一定高度的垂直支架、墙体或人造岩体上的不同高度设置错落有致的支撑点,这些支撑点是固定不动的,为了达到训练的目的,通常垂直支架、墙体或人造岩体的高度要达到10米以上,但攀岩高度也受限于垂直支架、墙体或人造岩体的高度,受场地及成本的限制,垂直支架、墙体或人造岩体不可能做得很高,因此实际训练和在野外岩体上攀爬的感受差别很大,需要不断的做折返,无法一气呵成的完成几十米、几百米高度的攀援训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设置了可以移动改变其位置的支撑部,这样,对于四肢攀爬项目,可以采用4个支撑部(或更多个支撑部)如图1和图2所示,设置在一个垂直或有一定倾角的支架或墙体1上(人造岩体也可以),四个支撑部(如图1-3所示,包括左手支撑部21、右手支撑部22、左脚支撑部23、右脚支撑部24)的初始位置可设置为方便人体攀爬到墙体或支架上,并受这些支撑部支撑,人体3可以先调整4个支撑部到合适的初始位置及相互间的距离(当然为节约成本,可以省略初始位置调整装置),然后人体3攀爬上这些支撑部,左脚右脚分别攀上左脚支撑部23、右脚支撑部24,左手和右手分别攀上左手支撑部21和右手支撑部22,当人体3需要向上攀爬时,一般是先释放一只手,以便伸展身体让这只手向上攀上更高处的支撑点,然后再释放另一侧的脚部,该脚部向上寻找到更高处的一个支撑点,然后释放另一只手,向上攀上更高处的支撑点,然后再释放另一侧的脚部,该脚部向上寻找到更高处的一个支撑点,如此循环,当然,也可能根据个人的习惯或其他要求,以其他顺序来向上攀爬,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每个支撑部可以移动改变其位置,因此,在人体在攀爬时,可以根据需要或设定,实施调控各支撑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0100] 例如,当手部或脚部离开支撑部时,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相当于原来那个支撑部(支撑点)消失了,在更高处出现了一个新的支撑部(支撑点),这样,对应的手部或脚部可以攀上新的支撑点(改变位置后的支撑部)了。
[0101]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102]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103] 上述支撑部位置调整方案都是为了实现被手部或脚部释放的支撑部出现在手部或脚部下一步攀援的地方。
[0104] 当之前离开支撑部的手部和/或脚部重新攀上原来对应的支撑部,并稳定后,原来接触支撑部的手部或脚部离开对应的支撑部继续向上攀爬,对应的支撑部向上移动;
[0105] 或,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106] 或,对应于不再受到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支撑部向上移动,同时,依然受手部和/或脚部压力的对应的支撑部向下移动;
[0107] 如此往复运动。
[0108] 上述的各种运动组合的共同点,都是控制不同的支撑部在限定的高度(或空间范围)内,相对位置做周而复始的往复运动,从而在有限的高度范围内,模拟实现了高度方向支撑点的不断更新,使得持续向上攀援成为可能。
[0109] 因此,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在有限的空间距离上实现了无限空间距离的训练(如果你可以不休息的话)。这样,可以方便的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比如攀爬垂直高度设定为10m、20m、50m、100m......1000m,甚至更多,只要你需要。
[0110] 如图4所示,人体3已经攀上处于初始位置的4个支撑部(标号21/22/23/24),然后人体3释放右手向上攀爬,此时,右手支撑部22会向上移动到合适右手下一步攀爬的位置(支撑部的移动可以由定时器软件系统根据设定进行控制,也可以采用压力、电容、或光电等传感器实时检测人体四肢的动作,然后控制对应的支撑部移动),此时相当于初始位置的支撑部(支撑点)消失了,新的支撑点出现在上方适合右手攀爬的地方,然后右手攀爬上出现在新位置的右手支撑部22,然后,人体可以释放右脚并使其向上抬举,此时对应的右脚支撑部24会移动到上方合适右脚踩踏的位置,右脚受到右脚支撑部24支撑后,人体会将重心向右侧移动,然后释放左手及左脚(同时或不同时间),其对应的左手支撑部21和左脚支撑部23会向上移动,当左手左脚攀上出现在新位置的左手支撑部21和左脚支撑部23时,四个支撑部同时下降,为下一循环的攀爬创造出运动空间(为节约成本,4个支撑部的往复移动的距离可以只做到一个攀爬跨度的距离,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跨度以上)。或者,在释放左手及左脚(同时或不同时间),其对应的左手支撑部21和左脚支撑部23会向上移动的同时,为了节约成本,缩短支撑部可移动的范围(长度),控制右手支撑部22和右脚支撑部24同步下降,利用相对高度的变化,实现对4个支撑部在一段有限的垂直高度范围内高度交替上升和下降,使得人体可以在一端有限的垂直高度空间内不断完成向上攀爬的过程,每完成一次四肢的交替向上攀爬的循环,就等于向上攀爬了一个距离单元,这个距离单元的长度可以计算,累计下来,就可以实时测得人体完成攀爬训练的垂直高度。其中图2所示是右手和右脚一起或先后向上攀援,然后左手和左脚一起或先后向上攀援的情形。图3是右手和左脚一起或先后向上攀援,然后才是左手和右脚一起或先后向上攀援,完成一个循环的情形。这个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设定,也可以根据传感器检测到四肢的动作(压力消失与否、接触的消失与否、或视觉图像等参数判断手部或脚部是否离开支撑部)来控制所有支撑部的运行。当传感器检测到手部或脚部离开(释放)对应的支撑部后,系统控制对应的支撑部移动到新的位置。
[0111] 因此,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在有限的空间距离上实现了无限空间距离的训练(如果你可以不需要休息的话)。这样,可以方便的根据需要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比如攀爬垂直高度设定为10m、20m、50m、100m......1000m,甚至更多,只要你需要。
[0112]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