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可控环境农业 / 一种生物浆、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

一种生物浆、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

阅读:589发布:2020-06-2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生物浆、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实现 生物 活性物在自然状态下扩繁的生物桨、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生物施药装置集贮液功能、搅拌功能、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功能于一体,其设计简单、经济、易用,可以使生物活性物在自然状态下实现快速扩繁,从而使生物活性物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最大量的有效生物当量,有效降低使用成本,其施加的药粒粒径小、粒谱集中,能够被目标物有效吸收,是一种集省药、省 水 、省人工、节能、方便、环保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施药装置,相对 现有技术 节省药物至少30~70%以上,可广泛用于农业施药、空气加湿、卫生消毒和空气污染治理等领域。,下面是一种生物浆、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生物施药装置,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
多功能扩繁器,其具有贮液功能、搅拌功能、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功能;
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由上述多功能扩繁器向该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供给其扩繁后的药液,由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使供给的扩繁后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并将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其中
所述多功能扩繁器包括:一具有药液贮存能的容器,该容器内设置有一搅拌桨和扩繁筒,扩繁筒中容纳有生物活性物扩繁用载体,扩繁筒壳体上形成有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的镂空口,以使容器中的药液通过镂空口进入到扩繁筒中使生物活性物得以在扩繁筒的载体中实现扩繁和转移;
所述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包括:
雾化发生装置,其包括一可容纳药液并为其提供雾化发生空间及气流输送通道的雾化室以及设置在雾化室底部对所述药液实施雾化作用的声波振荡装置,该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被布置为与所述雾化室的药液流体接触,以对其实施振荡作用使其雾化;
气流输送组件,其包括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其中气流输入组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不断的将所述药液雾化的同时,向所述雾化室不断的供应动力气流,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将所述动力气流与所述雾化药液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2.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为一整体结构,雾化室设置在生物施药装置的中间位置
所述流输入组件包括一设置在雾化室左侧的箱,风箱上设有动力气流的进风格栅,风箱内设有送风机,风箱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输入雾化室内,在位于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处设置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将雾化室生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生物施药装置外;在所述雾化室与风箱相对的另一侧,设置所述多功能扩繁器,该多功能扩繁器通过设置在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右壁上的供液口将待雾化的药液送进所述雾化室液,所述雾化室与多功能扩繁器之间设有供液流道;在生物施药装置的底部设有一底座,所述风箱、雾化室、多功能扩繁器被支撑在底座的上顶面上,其内部形成有底部风道,且在该风道中设置有工作时有废热产生且需要散热的电器部 件,该风道在周壁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动力气流入口,在顶壁上与风箱的对应部分设有与所述风箱流体连通的通道,该通道上设有可控通道开关
3.如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底部风道中的电器部件还包括多功能扩繁器所设搅拌桨的驱动电机及生物施药装置控制系统所需的电控元件及电路板,所述该电器部件还包括有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稳压器。
4.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搅拌桨和扩繁筒分开独立设置或能够拆卸的组合成一整体结构或两个部件合而为一个部件设置在容器内。
5.如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合而为一的方式选择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时,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当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上时,生物活性物载体填充于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的桨叶和/或桨体部分中,其桨叶浆体上具有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
6.如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设有一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的筒体,筒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
7.如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扩繁筒筒体由扩繁筒壳体、上封头、下封头形成能够拆卸的筒体结构。
8.如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扩繁筒壳体和下封头均为两半构成,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体结构,两部分再以能够拆卸的结构组合在一起。
9.如上述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左右半壳体及左右半下封头在相应的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两者匹配的镶接在一起。
10.如上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下面还设置有安装或连接结构,用来将扩繁筒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或将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搅拌桨上和/或容器的大盖上。
11.如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
12.如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设有较大的第二开口,该开口能够拆卸的密封有一大盖。
13.如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大盖与第二开口为能够拆卸的螺纹配合,所述搅拌桨和/或扩繁筒能够拆卸的结合在容器的大盖上并伸进容器中。
14.如上述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第二开口及相应的大盖设置在容器的底部。
15.如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置有能够拆卸的连接结构,容器大盖与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有能够单独连接的能够拆卸连接结构,使得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两者既能够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大盖上也能够根据需要各自单独的安装到大盖上。
16.如上述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置的能够拆卸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一能够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上的轴筒部和从轴筒部顶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搅拌桨的轮毂能够拆卸的套设在轴筒部的外周;
位于扩繁筒底部的安装或连接结构在下封头的外壁形成弹性连接卡槽,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卡槽的弹性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弹性连接卡槽中。
17.如上述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形成方式是:左、右下封头上对应的设有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该些结构形成不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在左、右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对应的设有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该些结构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连接外凸缘可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槽中或将其取出。
18.如上述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分向上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
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紧固的设置在一起。
19.如上述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20~
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而20~30mm以上位置的镶接结构采用胶粘结固定。
20.如上述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大盖的轴孔处设置有相互配合的上轴承和下轴承;下轴承与容器大盖密封结合,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并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联轴器与设置在底座风道中的驱动电机连接。
21.如上述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
22.如上述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还设有一较小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被药液供液控液装置控制使其可控的与雾化室的供液流道连通,以使多功能扩繁器的药液被可控的供给雾化室,该药液供液控液装置包括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和顶杆控制组件,其中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设置在第一开口处,形成一与雾化室供液流道连通的液流腔及液流口,顶杆控制组件包括一用于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施加外力作用的顶杆,其设置在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下方,被控制根据需要打开或关闭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控制的液流口。
23.如上述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药液的最佳供液液位根据药液从多功能扩繁器设置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流出位置设定。
24.如上述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包括皮帽塞、供液组件内导柱、弹簧、限位导圈、顶片以及围纳该些组件并形成液流腔及液流口的壳体,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关系如下:壳体的外壁与容器的第一开口密封连接,内壁形成液流腔,其出口形成液流口;皮帽塞作用在液流口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液流口,皮帽塞固定在内导柱的上端,内导柱下端穿过设于壳体内壁上的限位导圈与用于接收外力的顶片固定连接;内导柱外周套设有弹簧,该弹簧能够伸缩的设于液流口的限位导圈与顶片之间。
25.如上述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可控性通过增高或降低顶杆的有效高度实现。
26.如上述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为螺杆式,通过手动或电动控制组件使螺杆向上旋出或向下旋入调节顶杆的有效高度。
27.如上述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设计为能够折叠或能够伸缩或在顶杆顶部能够拆卸的套装一能够延长顶杆有效高度的套帽。
28.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室为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分体结构,其中下部分为上开口的供液底盒,上部分为上下均开口的导流罩,两者能够拆卸的上下结合在一起。
29.如上述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不但形成在导流罩的下部,还延伸在所述生物施药装置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
30.如上述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左右分体结构,由左、右壳体构成,所述导流罩的下端形成收紧口插进供液底盒内部使其外壁与供液底盒内壁紧贴在一起。
31.如上述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一梯形结构,与导流罩配合的部分位于梯形结构的下部,下部的内壁面形成一凹腔,用来作为设置超声波振荡装置及容纳雾化所需药液的室,而其上部由下部向上延伸到较高位置与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配合,一方面用于支撑多功能扩繁器及提供多功能扩繁器部件所需的安装空间,一方面利用其内壁面形成与下部凹腔连通的供液流道以将多功能扩繁器中提供的药液供给雾化室,所述供液流道为内壁光滑的流道。
32.如上述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与搅拌桨转轴相对的位置,向上隆起形成一中空圆壁形结构,搅拌桨转轴穿过中空圆壁形结构与设置在供液底盒下方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
33.如上述权利要求3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供液底盒上部的内壁面还在中空圆壁形结构的外周形成一较低于中空圆壁形结构上端面的凸台,凸台的外周形成一与流道入口连通的环形槽道,位于槽道外周的供液底盒内壁面逐渐向环形槽道降低,而环形槽道也向流道入口逐渐降低,流道也向雾化室的供液口逐渐降低,将槽道和流道的最低位置均设计为大于雾化室供液底盒的最高液位工作液位面,中空圆壁形结构的上端面高于环形槽道的最高位置。
34.如上述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单独部件或由所述生物施药装置的多功能扩繁器底部的底座的上顶面一体形成。
35.如上述权利要求3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供液底盒为一单独构件时,支撑在其下面的底座上顶面形成与供液底盒下底面对应的结构形状,供液底盒如一拷贝件与底座的上顶面结构吻合的贴合在一起。
36.如上述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双层结构,其由左右两半壳体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且其内壳体的前后壁设计为弧形内壁并使得导流罩的内壁向位于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收敛。
37.如上述权利要求3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导流罩的内壳体上还形成有与雾化室内部连通的导流孔。
38.如上述权利要求28或3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从下向上分为三段:封药液段、雾道段、出雾段,雾化室的药液供液口设置在封液段,动力气流的进气口设置在封液段与雾道段之间,气态流输出口设置在出雾段的端口。
39.如上述权利要求3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内壁的雾道段形成有消沫肋,消沫肋沿所述导流罩内壁纵向设置,消沫肋的肋顶为尖顶,所述消沫肋形成在所述导流罩的左和/或右内壁上。
40.如上述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室左壁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气流流出方向,设置有导流梳,导流梳的末端还形成一连接在各个导流梳末端的阻液堤,导流梳的末端或阻液堤的末端形成有多个向下的突尖部。
41.如上述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梳由平导流部分和竖向导流部分构成,其中水平导流梳部分从导流罩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上方向雾化室内水平伸展20~35mm长度,再向供液底盒下方弯折延伸形成宽度20~35mm竖向导流梳部分。
42.如上述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的内壁前设置有可拆卸的阻沫网。
43.如上述权利要求4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沫网上形成有1~
2
3×1~3mm 规格的小网格。
44.如上述权利要求4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沫网形成在雾化室的前和/或后内壁上。
45.如上述权利要求4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转轴的上端能够转动的固定在大盖上并伸进容器内,下端伸出大盖与设置在大盖外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
46.如上述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大盖形成一圆筒形周向凸缘,该凸缘的位置与所述供液底盒上底壁面的环形槽道相对,凸缘的内侧形成有与药液容器第二开口结合的圆筒形外螺纹壁,大盖的中间位置形成一能够伸进容器开口内的凸台,凸台的背侧形成凹腔使其可扣合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所形成的中空圆壁形结构上;搅拌桨支撑在大盖的凸台上,其转轴穿过大盖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桨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底部风道中。
47.如上述权利要求4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
48.如上述权利要求47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
49.如上述权利要求4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联轴器扩腔的大小正好罩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的凸台上的中空圆壁形结构内。
50.如上述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为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振荡单元,该些振荡单元被设置在一密封壳体内,每一超声波振荡单元设有一个或多个振荡元件,该些振荡元件露出密封壳体与待雾化的药液接触以实施超声波振荡作用。
51.如上述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的总量控制为3-10个。
52.如上述权利要求5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还设有液位控制件和稳压装置,其中所述液位控制件设置在密封壳体上,稳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风道中。
53.如上述权利要求5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被能够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外部的底部,其振荡元件通过供液底盒底壁上的开孔与所述供液底盒中的药液处于流体接触关系施加超声波振荡作用。
54.如上述权利要求5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上还形成一定高度的隔断,隔断上开有液流孔。
55.如上述权利要求5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背部位于底座内的底部风道中或能够与底部风道流体接触。
56.如上述权利要求5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被能够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内部的底部,所述供液底盒中沿液位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导杆,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密封壳体可滑动地安装在该导杆上。
57.如上述权利要求5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密封壳体设置有增大或减小浮力措施。
58.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施药装置设置一控液稳效装置,用于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配合工作,该控液稳效装置其包括一罩体,该罩体由顶壁和外周壁围成一向下开放的腔体,用于罩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方;所述罩体的顶壁形成有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及位置对应的开孔,每一开孔的下方由所述顶壁的内壁面向下延伸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直通式筒体,该筒体用于罩在与其对应的振荡元件的外周,由其两端开放的内腔构成其相应振荡元件的稳效腔;所述筒体的外壁面与所述罩体外周壁的内壁面之间的腔体构成控液腔,所述控液腔为上端封闭的腔体,其顶面由所述罩体顶壁的非开孔区域构成;所述罩体外周壁的下端面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控液腔的控液缝隙;筒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振荡元件的外延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稳效腔的供液缝隙;所述稳效腔供液缝隙的最高位置低于或等于所述控液腔控液缝隙开口的最高位置。
59.如上述权利要求5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超声振荡装置上设置有液位控制件,控液稳效装置还形成一液位腔,正常工作时其上部与外界空气相通,其底部与稳效腔、控液腔周围的药液连通。
60.如上述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液位控制件在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中间位置时,所述液位腔的构成方式为:在所述控液稳效装置的罩体顶壁与液位控制件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类似稳效腔结构的直通式筒体,利用其内腔形成液位控制件的全筒式液位腔;构成液位腔的直通式筒体与液位控制件的外沿面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进液缝隙。
61.如上述权利要求5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液位控制件在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周围位置时,所述液位腔的构成方式为:使罩体的外周壁在与液位控制件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向控液腔凹进的半筒状凹部,利用该凹部的侧壁面与供液底盒的内壁面形成一能够供超声振荡装置液位控制件检测的半筒式液位腔,所述半筒式液位腔根据其腔体的顶部是否被罩体的顶壁封闭分为半筒顶部开放式液位腔和半筒顶部封闭式液位腔。
62.如上述权利要求60或61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停机液位靠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液位控制件检测并实施停机保护。
63.如上述权利要求5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稳效装置或支撑在超声振荡装置上或吊装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方与其形成配合体。
64.如上述权利要求6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振荡装置通过位于控液稳效装置上的连接机构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连接成为一个装配体。
65.如上述权利要求6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一卡爪结构,超声振荡装置在其外周形成一向上的突沿与卡爪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被固定支撑并罩合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
66.如上述权利要求6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控液稳效装置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导流罩上,通过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的设置位置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以所需的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吊装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
67.如上述权利要求6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稳效装置与导流罩及阻沫网复合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配套使用。
68.如上述权利要求5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一种构成方式为在沿向下开放的罩体外周壁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作为控液缝隙,在稳效腔的直通筒体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作为稳效腔缝隙。
69.如上述权利要求5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另一种构成方式为使控液腔的底端面、稳效腔的底端面、液位腔的底端面与超声振荡装置外周面、振荡元件外延面、液位控制件的外延面之间被留有一定的安装间隙作为控液腔的控液缝隙、稳效腔的供液缝隙、液位腔的 进液缝隙。
70.如上述权利要求68或6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缝隙为可控或可调的:在允许范围内,通过调整控液稳效装置的吊挂高度或在超声振荡装置上的支撑高度实现对控液缝隙的宽度或大小的调节和设置。
71.如上述权利要求28或5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的供液口的最低位置与供液底盒的最低位置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或稍高于供液底盒的最低位置,所述供液底盒的供液口的最高位置低于控液稳效装置的控液缝隙的最低位置处。
72.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施药装置还为所述多功能扩繁器配有一多功能水箱,该多功能水箱设置在多功能扩繁器与雾化室邻接的另一侧,其与多功能扩繁器之间也形成一流道。
73.如上述权利要求7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述多功能扩繁器与供液底盒之间的流道与多功能水箱与多功能扩繁器之间的流道一体形成在供液底盒的内壁上,且沿着多功能水箱、多功能扩繁器、供液底盒,高度依次降低,一方面利用其为所述多功能扩繁器提供热水以提高由多功能扩繁器进入供液底盒的药液液温,另一方面利用其内的水实现生物施药装置前和/或后的药道清洗功能。
74.如上述权利要求7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阶梯状,其较低部分形成容纳药液的凹槽并设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从该较低位置部分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向上延伸于注液箱、多功能水箱的底部,使得所述多功能扩繁器、多功能水箱设于供液底盒的较高位置处。
75.如上述权利要求7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形成连通多功能扩繁器、多功能水箱的流体流道。
76.如上述权利要求7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一可拆卸的复件,该复件拷贝底座顶面形状,与底座顶面结构吻合的贴合在一起,形成设置雾化室、多功能水箱、多功能扩繁器所需的底部结构。
77.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箱,其设置在雾化室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输入雾化室内。
78.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输出组件设置在雾化发生室的顶部,将动力气流与雾化药雾所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79.如上述权利要求77或7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雾化发生室上游设置送风机,该送风机蜗壳的出风口(153)与上述动力气流输入口(154)对应,气流从该动力气流输入口送出的方向相对水平面的度最好在-20度~20度之间。
80.如上述权利要求7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雾化室的气态流输出口或靠近输出口处还设置一引风机或一射流器产生引流效应。
81.如上述权利要求8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动力气流产生引流效应,从而既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与所述雾化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又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实现所述雾化药液向所述施药目标环境的输出。
82.如上述权利要求8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气流或高速压缩气流为高速压缩空气流或高速压缩药气流。
83.如上述权利要求7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输出组件还包括底座形成的底部风道,该底座采用分体结构,由座体和箱体扣合而构成,座体的下面设有支脚。
84.如上述权利要求8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上设有万向节滑轮以方便生物施药装置的移动。
85.如上述权利要求8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支脚设计为能够伸缩的支脚以根据施药对象调整生物施药装置的施药高度。
86.如上述权利要求8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生物施药装置的底部风道中容纳有稳压器、功能开关、控制线路板、搅拌桨电机、负离子发生装置发热电器部件。
87.如上述权利要求7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包括一能够转动的设置在导流罩气态流输出口(420)的喷头(500)及驱动喷头相对气态流输出口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喷头的底部设形成一齿轮圈结构,驱动装置包括一电机及传动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传动齿轮转动,喷头齿 轮圈由于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一起,也被带动转动,从而实现360度全方位施药。
88.如上述权利要求87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设计为一异形喷头,所述异形喷头大致分为三部分: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变向段(D2)的前部分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的后部分呈后仰状,气态流变向段(D2)的后部分与气态流输出段(D3)的前部分呈前倾状,且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渡面为平滑曲面。
89.如上述权利要求8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至气态流变向段(D2)其形成后仰状,其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90°。
90.如上述权利要求8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在5度角~30度角之间。
91.如上述权利要求8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变向段(D2)至气态流输出段(D3)形成前倾状,其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90°。
92.如上述权利要求9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在5度角~30度角之间,气态流流液角δ3≦90°。
93.如上述权利要求9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流液角δ3在5度角~30度角之间,逃逸变距Δd≧0。
94.如上述权利要求8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到气态流变向段(D2)再到气态流输出段(D3),整个平滑内曲面的截面积其大小基本保持一致,在逃逸中距(d2)或流液中距(d1)部分或全部的长度范围内的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面采用麻面内壁,自所述喷头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流液点开始的下内壁面以一定的角度逐渐向内壁内的凸曲面凸顶点处延伸。
95.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注塑部件风箱、底座上用于走线的穿线孔孔沿和控制面板处设有圆形或多边形或其它形状的外凸挡水突或挡水墙,以防止雾化的药液因液化而形成的药滴或滴水流入施药装置内部。
96.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ˉ 3ˉ
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有OH 或O 负电荷。
97.如上述权利要求9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荷通过等 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实现,所述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底部风道内。
98.如上述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所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为相对封闭的环境。
99.如上述权利要求9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封闭的环境为农作物生长用大棚、温室、拱棚、农产品储藏用冷库、保鲜库、气调库、兽舍、饲舍、公共办公或私人居住场所、交通工具。
100.如上述权利要求9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药目标为确定施药目标和/或不确定施药目标,所述不确定施药目标为相对封闭环境内的无固定形态的空气,所述确定施药目标为相对封闭环境内有固定形态的无生命体和/或有生命体。
101.如上述权利要求10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施药目标为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包括蔬菜、瓜果、花卉、蘑菇、药材、烟草、茶叶、禽畜养殖。
102.如上述权利要求10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农作物或农产品的施药目的为除虫和/或除病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产品的后熟处理和/或农作物的春化处理和/或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调节,对所述农业设施的施药目的是消毒和/或除病和/或除虫和/或免疫和/或生产无抗生素产品。
103.如上述权利要求9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公共办公和/或私人居住场所和/或交通工具环境内的确定施药目标为空气进行消毒和/或除菌和/或除虫和/或除臭和/或除甲的空气净化
104.一种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药液贮存能力的容器,该容器内设置有一搅拌桨和扩繁筒,扩繁筒中容纳有生物活性物扩繁用载体,扩繁筒壳体上形成有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的镂空口,容器中的药液通过镂空口进入到扩繁筒中使生物活性物得以在扩繁筒的载体中实现扩繁和转移。
105.如上述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设有一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的筒体,筒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
106.如上述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筒体由扩繁筒壳体、上封头、下封头形成可拆卸的筒体结构。
107.如上述权利要求106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壳体 和下封头均为两半构成,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体结构,两部分再以能够拆卸结构组合在一起。
108.如上述权利要求107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半壳体及左右半下封头在相应的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两者匹配的镶接在一起。
109.如上述权利要求105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下面还设置有安装或连接结构,用来将扩繁筒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或将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
110.如上述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
111.如上述权利要求110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和扩繁筒分开独立设置或组合成一整体结构或两个部件合而为一个部件设置在容器内或扩繁筒通过柔性带柔性连接在搅拌桨上,在搅拌桨的转动下产生随动效应。
112.如上述权利要求111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当搅拌桨与扩繁筒合而为一的方式:当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时,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
113.如上述权利要求111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当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搅拌桨上时,生物活性物载体填充于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的桨叶和/或桨体部分中,其桨叶浆体上具有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
114.如上述权利要求111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扩繁筒与搅拌桨采用分开独立设置,扩繁筒通过硬连接机构或软连接结构固定在容器的壁上。
115.如上述权利要求111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和扩繁筒可拆卸的组合成一整体结构的方式为:搅拌桨与扩繁筒同轴心线的以上下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一起或通过机械耦合关系不同轴心线的设置在容器内的不同部位处。
116.如上述权利要求115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搅拌桨与扩繁筒同轴心线的以上下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一起时,所述搅拌桨设置在扩繁筒的下面。
117.如上述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设有较大的第二开口,该开口能够拆卸的密封有一大盖。
118.如上述权利要求117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大盖与第二开口为能够拆卸的螺纹配合,所述搅拌桨和/或扩繁筒能够拆卸的结合在容器的大盖上并伸进容器中。
119.如上述权利要求118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第二开口及相应的大盖设置在容器的底部。
120.如上述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以上下结构能够拆卸的设置在位于容器底部的所述大盖上,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不但两者之间形成有能够拆卸的连接结构,还与容器大盖之间形成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单独与大盖连接的能够拆卸连接结构,使得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两者既能够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大盖上也能够根据需要各自单独的安装到大盖上。
121.如上述权利要求120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置的能够拆卸的连接结构:包括一能够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上的轴筒部和从轴筒部顶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搅拌桨的轮毂能够拆卸的套设在轴筒部的外周;
位于扩繁筒底部的安装或连接结构在下封头的外壁形成弹性连接卡槽,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卡槽的弹性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弹性连接卡槽中。
122.如上述权利要求121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形成方式是:左、右下封头上对应的设有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该些结构形成不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在左、右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对应的设有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该些结构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槽中或将其取出。
123.如上述权利要求122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分向上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紧固的设置在一起,20~3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采用胶粘结固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
124.如上述权利要求120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或扩繁筒与容器大盖之间设置能够拆卸连接结构是:大盖的轴孔处设置一与该上轴承配合的下轴承,该下轴承与容器大盖密封结合;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设置在底座风道中的驱动电机连接。
125.如上述权利要求124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
126.如上述权利要求104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设有一较小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用于与设置在容器外的进液或出液流道连通。
127.如上述权利要求126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开口与进液或出液流道之间设置有控液组件。
128.一种生物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搅拌桨、和扩繁筒、转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以上下结构能够拆卸的设置在转动支撑结构上,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不但两者之间形成有能够拆卸的连接结构,还与转动支撑结构之间形成能够根据需要选择单独与大盖连接的能够拆卸的连接结构,使得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两者既能够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转动支撑结构上也还能够根据需要各自单独的安装到转动支撑结构上。
129.如上述权利要求128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设有一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的筒体,筒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
130.如上述权利要求129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扩繁筒筒体由扩繁筒壳体、上封头、下封头形成能够拆卸的筒体结构。
131.如上述权利要求130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扩繁筒壳体和下封头均为两半构成,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体结构,两部分再以能够拆卸的结构组合在一起。
132.如上述权利要求131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左右半壳体及左右半下封头在相应的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两者匹配的镶接在一起。
133.如上述权利要求130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下面还设置有安装或连接结构,用来将扩繁筒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
134.如上述权利要求130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下面还设置有安装或连接结构,能够将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
135.如上述权利要求128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
136.如上述权利要求128所述的生物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通过能够拆卸的转动连接结构形成一上下设置的整体结构,其中搅拌桨能够拆卸的设置在扩繁筒的下面,搅拌桨可拆卸的设置在转动支撑结构上。
137.如上述权利要求136所述的生物桨,其特征在于:转动支撑结构形成的转动连接结构不但能与搅拌桨能够转动连接,还能够与扩繁筒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两者既能够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大盖上也能够根据需要各自单独的安装到大盖上。
138.如上述权利要求137所述的生物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置的能够拆卸的连接结构:包括一能够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上的轴筒部和从轴筒部顶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搅拌桨的轮毂能够拆卸的套设在轴筒部的外周;位于扩繁筒底部的安装或连接结构在下封头的外壁形成弹性连接卡槽,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卡槽的弹性能够拆卸的固定在弹性连接卡槽中。
139.如上述权利要求138所述的生物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形成方式是:
左、右下封头上对应的设有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该些结构形成不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在左、右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对应的设有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该些结构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连接外凸缘能够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槽中或将其取出。
140.如上述权利要求139所述的生物桨,其特征在于: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分向上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紧固的设置在一起,20~3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采用胶粘结固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
141.如上述权利要求136所述的生物桨,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或扩繁筒与转动支撑结构之间设置的能够拆卸的转动连接结构是:大盖的轴孔处设置一与该上轴承配合的下轴承,该下轴承与转动支撑结构密封结合;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设置在底座风道中的驱动电机连接。
142.如上述权利要求141所述的生物桨,其特征在于: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
143.如上述权利要求128所述的生物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转动支撑结构能够转动的支撑所述扩繁筒或搅拌桨,所述转动支撑结构是一设置在药液容器开口上的大盖,所述生物浆能够转动的支撑在该大盖上并伸进容器的药液中。
144.一种生物浆,其包括搅拌桨和扩繁筒,其特征在于: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和/或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搅拌桨;当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时,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当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搅拌桨时,生物活性物载体填充于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的桨叶和/或桨体部分中,其桨叶浆体上具有能够供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生物浆、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桨、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农业领域和空气污染治理领域促进生物活性物在自然状态下促进生物活性物在自然状态下
快速扩繁的生物桨、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当中,人们利用各种微生物等生物活性物及其产品进行诸如抑制各种病虫害或其它有害成分的滋生或危害等各项工作。
[0003] 在农业生产当中,大量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迫使人们对各种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品种产生高度的依赖度,加之人成本的不断攀升,使这一趋势更加明显和突出。有资料
表明,因广泛、大量、无节制、不科学的使用农药所造成的农产品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
地下质污染、对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的损害已达到非常重要的程度,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
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污染、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质污染的重视程度又在不
断地攀升,各种问题随之发生和涌现出来。
[0004] 如何使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与减少各种污染相兼顾,如何使农业生产与健康、安全的农副产品相衔接,如何合理、有效的控制农业生产成本,使之与抑制或控制各种病虫害
的发生或蔓延相协调、使之与提高农副产品质量相协调、使之与减少因其所造成的各种污
染相协调,从而有助于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有助于提高广大消费者和相关从业
人员的健康水平,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农副产品行业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从而也有助于和
谐、幸福社会的建设。
[0005] 利用生物活性物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滋生和蔓延,有效治理空气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质污染等各种途径的污染,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途径。一般情
况下,在农业领域或室内空气污染治理领域,无论是采用生物活性物杀灭或预防各种病虫
害,还是采用生物活性物分解或降低各种农药残留,也还是采用生物活性物去除室内空气
当中的有害化学成分或有害有机成分,受条件的限制,需要一定的生物活性物溶液的有效
生物活性物当量浓度,不但增加了使用成本,使用效果也受到一定影响。
[0006] 为此,有人提出在施药器械中利用一多孔材料制成的可旋转的提液圈不断的提取药液,在利用热空气加热该提液圈使药液从提液圈中不断逸出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
态流施加于施药目标的同时,该多孔材料制成的可旋转的提液圈也兼具繁殖生物活性物的
作用,但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是,上述提液圈的主要用途是提载药液,因此其被设计为总有一
部分在提液圈不断提取药液的转动过程中会露出液位之上,以使提液圈中携载的药液能够
被热气流加热带走,但这样做不利的是会使得一部分药液中的生物活性物成分还未来得及
繁殖,就被热气流加热带走施放于施药目标,而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则需
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达到理想的有效当量浓度,因此,该种提液圈虽然相对现有技术具有施
药和扩繁双重功效且使得生物施药器械整体结构相对简单之效,但对生物活性物的扩繁效
果还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还需一种更好的扩繁手段来进一步提高生物药物的施药效果及
整体结构的简单。
[0007]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生物活性物在自然状态下促进生物活性物在自然状态下快速扩繁达到最大量有效生物当量的一种生物桨、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
装置,其设计简单、经济、易用,集有效、合理、方便、经济等诸多优点于一身。
[0009] 本发明的发明内容如下:
[0010] 1、一种生物施药装置,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
[0011] 多功能扩繁器,其具有贮液功能、搅拌功能、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功能;
[0012] 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由上述多功能扩繁器向该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供给其扩繁后的药液,由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使供给的扩繁后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
气态流并将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0013] 2、如技术方案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包括:
[0014] 雾化发生装置,其包括一可容纳药液并为其提供雾化发生空间及气流输送通道的雾化室以及设置在雾化室底部对所述药液实施雾化作用的声波振荡装置,该超声波振荡
装置的振荡元件被布置为与所述雾化室的药液流体接触,以对其实施振荡作用使其雾化;
[0015] 气流输送组件,其包括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其中气流输入组件在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不断的将所述药液雾化的同时,向所述雾化室不断的供应动力气流,所述
气流输出组件,将所述动力气流与所述雾化药液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带走并
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0016] 3、如上述2技术方案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0017] 所述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为一整体结构,雾化室设置在生物施药装置的大致中间位置;所述流输入组件包括一设置在雾化室左侧的箱,风箱上设有动力气流的进风格
栅,风箱内设有送风机,风箱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左壁上的动力气流
输入口输入雾化室内,在位于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处设置所述气流输出组件,将雾
化室生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生物施药装置外;在所述雾化室与风箱相对的另一
侧,设置所述多功能扩繁器,该多功能扩繁器通过设置在与其邻接的雾化室右壁上的供液
口将待雾化的药液送进所述雾化室液,优选的,所述雾化室与多功能扩繁器之间设有供液
流道;在生物施药装置的底部设有一底座,所述风箱、雾化室、多功能扩繁器被支撑在底座
的上顶面上,其内部形成有底部风道,且在该风道中设置有工作时有废热产生且需要散热
的电器部件,该风道在周壁上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动力气流入口,在顶壁上与风箱的对应部
分设有与所述风箱流体连通的通道,该通道上设有可控通道开关;进一步优选的,所述
该电器部件包括有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稳压器;再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设置在底部风道
中的电器部件还包括多功能扩繁器所设搅拌桨的驱动电机及生物施药装置控制系统所需
的电控元件及电路板。
[0018] 4、如上述技术方案1-3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包括:一具有药液贮存能力的容器300,该容器内设置有一搅拌桨350和扩繁筒370,扩
繁筒370中容纳有生物活性物扩繁用载体379,扩繁筒壳体上形成有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的
镂空口376,容器中的药液通过镂空口进入到扩繁筒中使生物活性物得以在扩繁筒的载体
中实现扩繁和转移。
[0019] 5、如上述技术方案1-4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和扩繁筒分开独立设置或可拆卸的组合成一整体结构或两个部件合而为一个部件设置在容
器内;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合而为一的方式选择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
筒时,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当将扩繁筒和搅拌
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上时,生物活性物载体填充于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的桨
叶和/或桨体部分中,其桨叶浆体上具有可供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
[0020] 6、如上述技术方案4-5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设有一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的筒体,筒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优选的扩
繁筒筒体由扩繁筒壳体、上、封头、下封头形成可拆卸的筒体结构;优选的,其体和下封头均
为两半构成,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
形成一体结构,两部分再以可拆卸结构组合在一起;进一步优选的,左右半壳体及左右半下
封头在相应的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两者匹配的镶接在一起;进一步优选
的,所述筒体下面还设置有安装或连接结构,用来将扩繁筒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
或将其可拆卸的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
[0021] 7、如上述技术方案4-6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
[0022] 8、如上述技术方案4-7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设有较大的第二开口,该开口可拆卸的密封有一大盖,优选的,大盖与第二开口
为可拆卸的螺纹配合,所述搅拌桨和/或扩繁筒可拆卸的结合在容器的大盖上并伸进容器
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容器的第二开口及相应的大盖设置在容器的底部。
[0023] 9、如上述技术方案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容器大盖与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有可单独连接的可拆卸连
接结构,使得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两者既可以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大盖上也还可以根据需
要各自单独的安装到大盖上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
[0024] 10、如上述技术方案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置的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其包括一可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上的轴筒部和从轴筒部顶
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搅拌桨的轮毂可拆卸的套设在轴筒部的外周;位于
扩繁筒底部的安装或连接结构在下封头的外壁形成弹性连接卡槽,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卡
槽的弹性可拆卸的固定在弹性连接卡槽中。
[0025] 11、如上述技术方案1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形成方式是:左、右下封头上对应的设有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该些结构形成不具有弹性的连接
卡槽(3751),在左、右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对应的设有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该些结构
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连接外凸缘可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
槽中或将其取出;进一步优选的,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
分向上优选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
紧固的设置在一起,优选的,约20~3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
镶接结构可进一步采用胶粘结固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
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
间的对接。
[0026] 12、如上述技术方案8-11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或扩繁筒与容器大盖之间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是:转轴上设置一上轴承,该上轴承的外周形成
有可与搅拌桨或扩繁桶结合的卡配突起,相应的,搅拌桨或扩繁桶的?与转轴的连接配合
部分具有相同的内径,且形成有与上轴承的外周卡配突起对应的卡配槽;大盖的轴孔处设
置一与该上轴承配合的下轴承,该下轴承与容器大盖密封结合;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
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设置在底座风道中的驱动电机连接,优选的,
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
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
[0027] 13、如上述技术方案4-12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设有一较小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被药液供液控液装置控制使其可控的与
雾化室的供液流道连通,以使多功能扩繁器的药液被可控的供给雾化室,该药液供液控液
装置包括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和顶杆控制组件,其中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设置在第一开口
处,形成一与雾化室供液流道连通的液流腔及液流口,顶杆控制组件包括一用于对顶杆式
定位供液组件施加外力作用的顶杆,其设置在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下方,被控制根据需
要打开或关闭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控制的液流口;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雾化室药液的最佳
供液液位根据药液从多功能扩繁器设置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流出位置设定。
[0028] 14、如上述技术方案13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包括皮帽塞、供液组件内导柱、弹簧、限位导圈、顶片以及围纳该些组件并形成液流腔及
液流口的壳体,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关系如下:壳体的外壁与容器的第一开口密封连接,内壁
形成液流腔,其出口形成液流口;皮帽塞作用在液流口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液流口,皮帽塞固
定在内导柱的上端,内导柱下端穿过设于壳体内壁上的限位导圈与用于接收外力的顶片固
定连接;内导柱外周套设有弹簧,该弹簧可伸缩的设于液流口的限位导圈与顶片之间。
[0029] 15、如上述技术方案13或14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作用的可控性通过增高或降低顶杆的有效高度实现,优选的所述顶杆为
螺杆式,通过手动或电动控制组件使螺杆向上旋出或向下旋入调节顶杆的有效高度,或所
述顶杆设计为可折叠式或可伸缩式或在顶杆顶部可拆卸的套装一可延长顶杆有效高度的
套帽。
[0030] 16、如上述技术方案1-15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0031] 所述雾化室为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分体结构,其中下部分为上开口的供液底盒,上部分为上下均开口的导流罩,两者可拆卸的上下结合在一起;所述供液底盒不但形成在导
流罩的下部,还延伸在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进一步优选的,导流罩为左右分体结构,
由左、右壳体构成;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导流罩的下端形成收紧口插进供液底盒内部使其外
壁与供液底盒内壁紧贴在一起。
[0032] 17、如上述技术方案16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一梯形结构,与导流罩配合的部分位于梯形结构的下部,下部的内壁面形成一凹腔,用来作为设
置超声波振荡装置及容纳雾化所需药液的室,而其上部由下部向上延伸到较高位置与多功
能扩繁器的底部配合,一方面用于支撑多功能扩繁器及提供多功能扩繁器部件所需的安装
空间,一方面利用其内壁面形成与下部凹腔连通的供液流道以将多功能扩繁器中提供的药
液供给雾化室;优选的,所述供液流道为内壁光滑的流道。
[0033] 18、如上述技术方案16-17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与搅拌桨转轴相对的位置,向上隆起形成一中空圆壁形结构,搅拌桨转轴穿
过中空圆壁形结构与设置在供液底盒下方的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进一步优选的,供液底盒
上部的内壁面还在中空圆壁形结构的外周形成一较低于中空圆壁形结构上端面的凸台,凸
台的外周形成一与流道入口连通的环形槽道;进一步优选的,位于槽道外周的供液底盒内
壁面逐渐向环形槽道降低,而环形槽道也向流道入口逐渐降低,流道也向雾化室的供液口
逐渐降低;进一步优选的,将槽道和流道的最低位置均设计为大于雾化室供液底盒的最高
液位工作液位面,中空圆壁形结构的上端面高于环形槽道的最高位置。
[0034] 19、如上述技术方案1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第二开口及相应的大盖设置在容器的底部;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
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搅拌桨转轴的上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大盖
上并伸进容器内,下端伸出大盖与设置在大盖外的驱动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优选的,大盖
形成一圆筒形周向凸缘,该凸缘的位置与所述供液底盒上底壁面的环形槽道相对,凸缘的
内侧形成有与药液容器第二开口结合的圆筒形外螺纹壁,大盖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可伸进容
器开口内的凸台,凸台的背侧形成凹腔使其可扣合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所形成的中空圆
壁形结构上;搅拌桨支撑在大盖的凸台上,其转轴穿过大盖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驱动电机
直接或间接转动连接,所述搅拌桨的驱动电机设置在底座的底部风道中;优选的,所述转
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驱动电机连接,优选
的,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
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优选的,联轴器扩腔的大小正好
罩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的凸台上的中空圆壁形结构内。
[0035] 20、如上述技术方案16-19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为单独部件或由所述底座上底面一体形成;当所述供液底盒为一单独构件时,支撑在其
下面的所述底座上顶面形成与供液底盒下底面对应的结构形状,供液底盒如一拷贝件与底
座的上顶面结构吻合的贴合在一起。
[0036] 21、如上述技术方案16-20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为双层结构,其由左右两半壳体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且其内壳体的前后壁设计为弧形内
壁并使得导流罩的内壁向位于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收敛;优选的,导流罩的内壳体上还形
成有与雾化室内部连通的导流孔。
[0037] 20、如上述技术方案16-19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从下向上分为三段:封药液段、雾道段、出雾段,雾化室的药液供液口设置在封液段,动力气
流的进气口设置在封液段与雾道段之间,气态流输出口设置在出雾段的端口。
[0038] 21、如上述技术方案2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导流罩内壁的雾道段形成有消沫肋,优选的,消沫肋沿所述导流罩内壁纵向设置,进一步优选的,消沫肋的肋
顶为尖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消沫肋形成在所述导流罩的左和/或右内壁上。
[0039] 22、如上述技术方案16-21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雾化室左壁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气流流出方向,设置有导流梳,优选的,导流梳的末端还形成一
连接在各个导流梳末端的阻液堤;进一步优选的,导流梳的末端或阻液堤的末端形成有多
个向下的突尖部。
[0040] 23、如上述技术方案2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梳由水平导流部分和竖向导流部分构成,其中水平导流梳部分从导流罩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上方向雾
化室内水平伸展一定长度,优选20~35mm处,再向供液底盒下方弯折延伸形成竖向导流梳
部分,宽度优选20~35mm。
[0041] 24、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16-23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室的内壁前设置有可拆卸的阻沫网,优选的,其上形成有1~3×1~3mm²规格的小网格;优选的,所
述阻沫网形成在雾化室的前和/或后内壁上。
[0042] 25、如上述技术方案1-24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为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振荡单元,该些振荡单元被
设置在一密封壳体内,每一超声波振荡单元设有一个或多个振荡元件,该些振荡元件露出
密封壳体与待雾化的药液接触以实施超声波振荡作用,优选的,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振荡
元件的总量控制为3-10个;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还设有液位控制件和稳压
装置,其中所述液位控制件设置在密封壳体上,稳压装置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风道中。
[0043] 26、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2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被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外部的底部,其振荡元件通过供液底盒底壁上的开孔与
所述供液底盒中的药液处于流体接触关系施加超声波振荡作用;优选的,供液底盒的底壁
上还形成一定高度的隔断,隔断上开有液流孔;优选的,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背部位于底
座内的底部风道中或能够与底部风道流体接触。
[0044] 27、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25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被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内部的底部,所述供液底盒中沿液位高度方向上设置有
导杆,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密封壳体可滑动地安装在该导杆上,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超声
波振荡装置的密封壳体设置有增大或减小浮力措施。
[0045] 28、如上述技术方案27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施药装置设置一控液稳效装置,用于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配合工作,该控液稳效装置其包括一罩体,该
罩体由顶壁和外周壁围成一向下开放的腔体,用于罩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方;所述罩体的
顶壁形成有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及位置对应的开孔,每一开孔的下方由所
述顶壁的内壁面向下延伸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直通式筒体,该筒体用于罩在与其对应的振荡
元件的外周,由其两端开放的内腔构成其相应振荡元件的稳效腔;所述筒体的外壁面与所
述罩体外周壁的内壁面之间的腔体构成控液腔,所述控液腔为上端封闭的腔体,其顶面由
所述罩体顶壁的非开孔区域构成;所述罩体外周壁的下端面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
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控液腔的控液缝隙;筒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振荡元件的外
延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稳效腔的供液缝隙;所述稳效腔供液缝隙的最高位
置低于或等于所述控液腔控液缝隙开口的最高位置。
[0046] 29、如上述技术方案2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超声振荡装置上设置有液位控制件,控液稳效装置还形成一液位腔,正常工作时其上部与外界空气相通,其底
部与稳效腔、控液腔周围的药液连通;当所述液位控制件在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中间位置
时,优选的所述液位腔的构成方式为:在所述控液稳效装置的罩体顶壁与液位控制件对应
的位置处形成一类似稳效腔结构的直通式筒体,利用其内腔形成液位控制件的全筒式液位
腔;构成液位腔的直通式筒体与液位控制件的外沿面之间形成有一个或多个进液缝隙;当
所述液位控制件在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周围位置时,优选的所述液位腔的构成方式为:使
罩体的外周壁在与液位控制件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向控液腔凹进的半筒状凹部,利用该凹
部的侧壁面与供液底盒的内壁面形成一可供超声振荡装置液位控制件检测的半筒式液位
腔,该种液位腔又可根据其腔体的顶部是否被罩体的顶壁封闭分为半筒顶部开放式液位腔
和半筒顶部封闭式液位腔;优选的,停机液位靠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液位控制件检测并实施
停机保护。
[0047] 30、如上述技术方案28或29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稳效装置或支撑在超声振荡装置上或吊装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上方与其形成配合体。
[0048] 31、如上述技术方案30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振荡装置通过位于控液稳效装置上的连接机构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连接成为一个装配体;
优选的,连接机构为一卡爪结构,超声振荡装置在其外周形成一向上的突沿与卡爪配合,使
控液稳效装置被固定支撑并罩合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或将控液稳效装置可拆卸的
固定在导流罩上,通过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的设置位置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以所需的控
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吊装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或控液稳效装置与导流罩及
阻沫网复合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配套使用。
[0049] 32、如上述技术方案3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优选构成方式为在沿向下开放的罩体外周壁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形成
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作为控液缝隙,在稳效腔的直通筒体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形成
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作为稳效腔缝隙;或使控液腔的底端面、稳效腔的底端面、液位腔的
底端面与超声振荡装置外周面、振荡元件外延面、液位控制件的外延面之间被留有一定的
安装间隙作为控液腔的控液缝隙、稳效腔的供液缝隙、液位腔的进液缝隙。
[0050] 33、如上述技术方案32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控液缝隙为可控或可调的:在允许范围内,通过调整控液稳效装置的吊挂高度或在超声振荡装置上的支撑高度
可实现对控液缝隙的宽度或大小的调节和设置。
[0051] 34、如上述技术方案16-33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液底盒的供液口的最低位置与供液底盒的最低位置处在同一水平面上或稍高于供液底盒的最
低位置,所述供液底盒的供液口的最高位置低于控液稳效装置的控液缝隙的最低位置处。
[0052] 35、如上述1-33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施药装置还为所述多功能扩繁器配有一多功能水箱,该多功能水箱设置在多功能扩繁器与雾化
室邻接的另一侧,其与多功能扩繁器之间也形成一流道,优选的,所述述多功能扩繁器与供
液底盒之间的流道与多功能水箱与多功能扩繁器之间的流道一体形成在供液底盒的内壁
上,且沿着多功能水箱、多功能扩繁器、供液底盒,高度依次降低,一方面可利用其为所述多
功能扩繁器提供热水以提高由多功能扩繁器进入供液底盒的药液液温,另一方面可利用其
内的水实现生物施药装置前和/或后的药道清洗功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供液底盒为阶
梯状,其较低部分形成容纳药液的凹槽并设置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从该较低位置部分所
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向上延伸于注液箱、多功能水箱的底部,使得所述多功能扩繁器、多功能
水箱设于供液底盒的较高位置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形成可流体连通多
功能扩繁器、多功能水箱的流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供液底盒为一可拆卸的复件,该复件
拷贝底座顶面形状,与底座顶面结构吻合的贴合在一起,形成设置雾化室、多功能水箱、多
功能扩繁器所需的底部结构。
[0053] 36、如上述技术方案1-35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
[0054] 气流输送组件分为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两大部分,其中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箱,其设置在雾化室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
的雾化室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输入雾化室内,而气流输出组件设置在上述的位于雾化
发生室的顶部,将动力气流与雾化药雾所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到施药目
标所在的环境内;进一步优选的,在雾化发生室上游设置送风机,该送风机蜗壳的出风口
(153)与上述动力气流输入口(154)对应,气流从该动力气流输入口送出的方向相对水平面
度最好在-20度~20度之间。
[0055] 37、如上述技术方案8-45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输送组件还包括底座形成的底部风道,该底座采用分体结构,由座体和底座扣合而构成,座体的下
面设有支脚,优选的,支脚上可设有万向节滑轮以方便生物施药装置的移动,再进一步优
选的,支脚还可设计为可伸缩的支脚已根据施药对象调整生物施药装置的施药高度。
[0056] 38、如上述技术方案38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用于生物施药装置的稳压器、功能开关、控制线路板、搅拌桨电机、负离子发生装置等发热电器部件设置在底
部风道中。
[0057] 39、如上述技术方案36-38任一项所述的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流输出组件(500)设置在雾化发生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420)处,以将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
态流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具体的优选:包括一可转动的设置在导流罩气态流输
出口(420)的喷头(500)及驱动喷头相对气态流输出口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喷头的底
部设形成一齿轮圈结构,驱动装置包括一电机及传动齿轮,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传动齿轮
转动,喷头齿轮圈由于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一起,也被带动转动,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
施药。
[0058] 40、如上述技术方案39所述的的生物施药装置,一种喷头,大致分为三部分: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态流变向段
(D2)的前部分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的后部分呈后仰状,气态流变向段(D2)的后部分
与气态流输出段(D3)的前部分呈前倾状,且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
气态流输出段(D3)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渡面为平滑曲面;其特征在于:气态流输入段(D1)
至气态流变向段(D2)其形成后仰状,其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90°,优选在5度
角~30度角之间;气态流变向段(D2)至气态流输出段(D3)形成前倾状,其气态流第二有
效变向角δ2≦90°,优选在5度角~30度角之间,气态流流液角δ3≦90°,优选在5度
角~30度角之间;进一步优选的,逃逸变距Δd≧0;优选的,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到
气态流变向段(D2)再到气态流输出段(D3),整个平滑内曲面的截面积其大小基本保持相
同或一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异形喷头的气态流输出段(D3)的气态流输出口截面积大于
或等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输入口的截面积;进一步优选的,在逃逸中距(d2)或
流液中距(d1)部分或全部的长度范围内的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面采用麻面内壁;
进一步优选的,自所述喷头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流液点开始的下内壁面以一定的角度逐渐
向所述异型喷头内壁内的凸曲面凸顶点处延伸。
[0059] 41、如上述技术方案1-39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注塑部件风箱、底座上用于走线的穿线孔孔沿和控制面板处设有圆形或多边形或其它形状的外凸挡水
突或挡水墙,以防止雾化的药液因液化而形成的药滴或滴水流入施药装置内部。
[0060] 42、如上述技术方案1-41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有OHˉ或O³¯负电荷,
优选的,该带电过程可通过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实现,所述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设置
在底部风道内。
[0061] 43、如上述技术方案1-42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雾化室的气态流输出口或靠近输出口处还设置一引风机或一射流器产生引流效应。
[0062] 44、如上述技术方案1-43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动力气流产生引流效应,从而既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与所述雾化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
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又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实现所述雾化药液向所述施药目标环境
的输出;优选的,所述动力气流或高速压缩气流为高速压缩空气流或高速压缩药气流。
[0063] 45、如上述技术方案1-44任一项所述的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其所述封闭环境为相对封闭的环境;所述封闭环境为农作物生长用大棚、温室、拱棚、农产品储
藏用冷库、保鲜库、气调库、兽舍、饲舍、公共办公或私人居住场所、交通工具等相对封闭环
境;所述封闭环境内的施药目标为确定施药目标和/或不确定施药目标,优选的,所述不确
定施药目标为封闭环境内的无固定形态的空气,所述确定施药目标为封闭环境内有固定形
态的无生命体和/或有生命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农用封闭环境内的确定施药目标为农
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如蔬菜、瓜果、花卉、蘑菇、药材、烟草、茶叶、禽畜养殖等农作物
或农产品或其农业设施,进一步优选的,对所述农作物或农产品的施药目的为除虫和/或
除病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产品的后熟处理和/或农作物的春化处理和/或农作物的
生长发育调节等目的,对所述农业设施的施药目的是消毒和/或除病和/或除虫和/或免
疫和/或生产无抗生素产品等目的, 进一步优选的,对所述公共办公和/或私人居住场所
和/或交通工具环境内的确定施药目标为空气进行消毒和/或除菌和/或除虫和/或除臭
和/或除甲等空气净化的目的。
[0064] 46、一种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药液贮存能力的容器,该容器内设置有一搅拌桨和扩繁筒,扩繁筒中容纳有生物活性物扩繁用载体,扩繁筒壳体上形成
有多个规则或不规则的镂空口,容器中的药液通过镂空口进入到扩繁筒中使生物活性物得
以在扩繁筒的载体中实现扩繁和转移。
[0065] 47、如上述技术方案46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设有一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的筒体,筒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优选的扩繁筒筒
体由扩繁筒壳体、上、封头、下封头形成可拆卸的筒体结构;优选的,其体和下封头均为两半
构成,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
体结构,两部分再以可拆卸结构组合在一起;进一步优选的,左右半壳体及左右半下封头在
相应的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两者匹配的镶接在一起;进一步优选的,所述
筒体下面还设置有安装或连接结构,用来将扩繁筒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或将其
可拆卸的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
[0066] 48、如上述技术方案46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
[0067] 49、如技术方案46-48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和扩繁筒分开独立设置或组合成一整体结构或两个部件合而为一个部件设置在容器内或扩繁
筒通过柔性带柔性连接在搅拌桨上,可在搅拌桨的转动下产生随动效应。
[0068] 50、如技术方案49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当搅拌桨与扩繁筒合而为一的方式:当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时,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
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当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搅拌桨上
时,生物活性物载体填充于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的桨叶和/或桨体部分中,其桨叶
浆体上具有可供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
[0069] 51、如技术方案49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扩繁筒与搅拌桨采用分开独立设置,扩繁筒通过硬连接机构或软连接结构固定在容器的壁上。
[0070] 52、如技术方案49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桨和扩繁筒可拆卸的组合成一整体结构的方式为:搅拌桨与扩繁筒同轴心线的以上下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
一起或通过机械耦合关系不同轴心线的设置在容器内的不同部位处;进一步优选的,搅拌
桨与扩繁筒同轴心线的以上下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一起时,优选的方式为所述搅拌桨设置
在扩繁筒的下面。
[0071] 53、如上述技术方案49-52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设有较大的第二开口,该开口可拆卸的密封有一大盖,优选的,大盖与第二开
口为可拆卸的螺纹配合,所述搅拌桨和/或扩繁筒可拆卸的结合在容器的大盖上并伸进容
器中;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容器的第二开口及相应的大盖设置在容器的底部。
[0072] 54、如上述技术方案53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以上下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位于容器底部的所述大盖上,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不但两者之
间形成有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还与容器大盖之间形成可根据需要选择单独与大盖连接的可
拆卸连接结构,使得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两者既可以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大盖上也还可以
根据需要各自单独的安装到大盖上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
[0073] 55、如上述技术方案54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置的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包括一可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上的轴筒部和从轴筒部顶
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搅拌桨的轮毂可拆卸的套设在轴筒部的外周;位于
扩繁筒底部的安装或连接结构在下封头的外壁形成弹性连接卡槽,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卡
槽的弹性可拆卸的固定在弹性连接卡槽中。
[0074] 56、如上述技术方案55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形成方式是:左、右下封头上对应的设有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该些结构形成不具有弹性的连接
卡槽(3751),在左、右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对应的设有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该些结构
形成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连接外凸缘可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
槽中或将其取出;进一步优选的,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
分向上优选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
紧固的设置在一起,优选的,约20~3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
镶接结构可进一步采用胶粘结固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
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
间的对接。
[0075] 57、如上述技术方案54-57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或扩繁筒与容器大盖之间设置可拆卸连接结构是:转轴上设置一上轴承,该上轴承的外周形成
有可与搅拌桨或扩繁桶结合的卡配突起,相应的,搅拌桨或扩繁桶的?与转轴的连接配合
部分具有相同的内径,且形成有与上轴承的外周卡配突起对应的卡配槽;大盖的轴孔处设
置一与该上轴承配合的下轴承,该下轴承与容器大盖密封结合;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
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设置在底座风道中的驱动电机连接,优选的,
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
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
[0076] 58、如上述技术方案46-57任一项所述的多功能扩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设有一较小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用于与设置在容器外的进液或出液流道
连通;进一步优选的,第一开口与进液或出液流道之间设置有控液组件。
[0077] 59、一种生物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搅拌桨、和扩繁筒、可转动支撑结构,其中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以上下结构可拆卸的设置在可转动支撑结构上,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
不但两者之间形成有可拆卸的连接结构,还与可转动支撑结构之间形成可根据需要选择单
独与大盖连接的可拆卸连接结构,使得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两者既可以以一整体结构安装
在可转动支撑结构上也还可以根据需要各自单独的安装到可转动支撑结构上。
[0078] 60、如上述技术方案59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设有一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的筒体,筒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优选的扩繁筒筒体由扩
繁筒壳体、上、封头、下封头形成可拆卸的筒体结构;优选的,其体和下封头均为两半构成,
其中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体结
构,两部分再以可拆卸结构组合在一起;进一步优选的,左右半壳体及左右半下封头在相应
的配合处一侧形成插槽,一侧形成插头,两者匹配的镶接在一起;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筒体
下面还设置有安装或连接结构,用来将扩繁筒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或将其可拆
卸的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可拆卸的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
[0079] 61、如上述技术方案59-60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搅拌桨由转轴、密封件、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设置构成。
[0080] 62、如上述技术方案61所述的生物施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通过可拆连接结构形成一上下设置的整体结构,其中搅拌桨可拆卸的设置在扩繁筒的下
面,搅拌桨可拆卸的设置在可转动支撑结构上。
[0081] 63、如上述技术方案62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可转动支撑结构形成的可转动连接结构不但能与搅拌桨可转动连接,还可与扩繁筒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扩繁筒和搅拌
桨两者既可以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大盖上也还可以根据需要各自单独的安装到大盖上所
述可拆卸连接结构。
[0082] 64、如上述技术方案62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所述扩繁筒和搅拌桨之间设置的可拆卸的连接结构:包括一可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上的轴筒部和从轴筒部顶端向外
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搅拌桨的轮毂可拆卸的套设在轴筒部的外周;位于扩繁筒
底部的安装或连接结构在下封头的外壁形成弹性连接卡槽,连接外凸缘利用弹性卡槽的弹
性可拆卸的固定在弹性连接卡槽中。
[0083] 65、如上述技术方案64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卡槽的形成方式是:左、右下封头上对应的设有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该些结构形成不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
(3751),在左、右下封头对接的位置处对应的设有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该些结构形成
具有弹性的连接卡槽(3751),连接外凸缘可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槽中
或将其取出;进一步优选的,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分向
上优选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紧固
的设置在一起,优选的,约20~3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
结构可进一步采用胶粘结固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
371和扩繁筒右壳体的镶接结构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间的
对接。
[0084] 66、如上述技术方案52-54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搅拌桨或扩繁筒与可转动支撑结构之间设置的可拆卸的转动连接结构是:大盖的轴孔处设置一与该上轴承配
合的下轴承,该下轴承与可转动支撑结构密封结合;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
盖外侧的联轴器连接,该联轴器与设置在底座风道中的驱动电机连接,优选的,联轴器的下
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
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转轴旋转。
[0085] 67、如上述技术方案59-66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转动支撑结构是一设置在药液容器开口上的大盖,所述生物浆可转动的支撑在该大盖上并伸进容器的
药液中。
[0086] 68、一种生物浆,其包括搅拌桨、和扩繁筒,其特征在于: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
[0087] 69、一种生物浆,其特征在于: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搅拌桨上,生物活性物载体填充于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的桨叶和/或桨体部分中,其桨叶浆体上
具有可供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
[0088] 70、如上述技术方案68或69任一项所述的生物浆,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可转动支撑结构可转动的支撑所述扩繁筒或搅拌桨,优选的,该可转动支撑结构是一设置在药液
容器开口上的大盖,所述生物浆可转动的支撑在该大盖上并伸进容器的药液中。
[0089]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几大效果:
[0090] 1实现在自然状态下在较短时间内的快速扩繁,从而达到一定容积或体积内生物活性物的有效生物当量最大化,设计简单、经济、实用。
[0091] 2是一种集有效、合理、方便、经济等诸多优点于一身的新产品,可快速实现工业量化生产。
附图说明
[0092] 图1:本发明生物施药装置结构组件示意图;
[0093] 图2:为一实施例生物施药装置示意图;
[0094] 图3:带底座及驱动装置的普通喷头解剖示意图;
[0095] 图4:带底座及驱动装置的异形喷头解剖示意图;
[0096] 图5:不带搅拌桨的多功能扩繁器示意图;
[0097] 图6:带大盖式搅拌桨的多功能扩繁器示意图;
[0098] 图7:大盖式搅拌桨及其它组件示意图;
[0099] 图8:大盖式搅拌桨爆炸图;
[0100] 图9:大盖式搅拌桨剖面图;
[0101] 图10: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组合装置示意图;
[0102] 图11: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正视图;
[0103] 图12:导流罩与控液稳效装置后视图;
[0104] 图13:导流罩左壳体示意图;
[0105] 图14:导流罩右壳体示意图;
[0106] 图15:导流梳与导流罩左壳体同面一体式示意图
[0107] 图16:阻沫网示意图;
[0108] 图17:带阻沫网及控液稳效装置的导流罩截面示意图;
[0109] 图18:配合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的控液稳效装置(全筒式液位腔);
[0110] 图19:配合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的控液稳效装置前视图(全筒式液位腔);
[0111] 图20:配合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的控液稳效装置后视图(半筒开放式液位腔);
[0112] 图21:配合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的控液稳效装置后视图(半筒封闭式液位腔);
[0113] 图22:由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
[0114] 图23:超声波振荡装置通过壁孔安装在供液底盒上的结构示意图;
[0115] 图24:由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及控液稳效装置组合体效果图;
[0116] 图25:由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及控液稳效装置组合体爆炸图;
[0117] 图26:电动螺纹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打开);
[0118] 图27:电动螺纹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关闭);
[0119] 图28:手动螺纹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打开);
[0120] 图29:手动螺纹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关闭);
[0121] 图30:手动帽套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打开);
[0122] 图31:手动帽套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关闭);
[0123] 图32:折叠式或杠杆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打开);
[0124] 图33:折叠式或杠杆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装置示意图(供液装置关闭);
[0125] 图34:供液底盒示意图;
[0126] 图35:生物浆成套装置示意图;
[0127] 图36:生物浆成套装置解剖示意图;
[0128] 图37:扩繁桶替代搅拌桨的一种搅拌方式示意图;
[0129] 图38:扩繁桶与搅拌桨合二为一的变形搅拌桨示意图;
[0130] 图39:生物浆在扩繁器容器中扩繁桶与搅拌桨一体式示意图;
[0131] 图40:生物浆在扩繁器容器中扩繁桶与搅拌桨非一体式异侧示意图;
[0132] 图41:生物浆扩繁器容器中扩繁桶与搅拌桨非一体式同侧示意图;
[0133] 图42:生物浆扩繁器容器中扩繁桶与搅拌桨非一体式异侧示意图;
[0134] 图43:生物桨在药箱上部位置的吊顶式结构;
[0135] 图44:扩繁筒左右壳体示意图;
[0136] 图45:扩繁筒壳体下封头上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137] 图46::扩繁筒壳体上封头示意图;
[0138] 图47:加入载体后的扩繁筒效果示意图;
[0139] 图48:单筒式扩繁筒示意图;
[0140] 图49:复层式扩繁筒示意图;
[0141] 图50:隔断或隔板式扩繁筒示意图;
[0142] 图51:异形喷头剖面结构图;
[0143] 图52: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及控液稳效装置工作示意图;
[0144] 图53:射流装置示意图;
[0145] 图54:为另一带多功能水箱的实施例生物施药装置示意图;
[0146] 附图标记说明:
[0147] 导流罩:410,导流罩左壳体:411,导流罩右壳体:412,弧形内导风面:421,消沫槽:441,气态流输出口:420,风道挡风梳:442,水平导流梳:4421,竖向导流梳:4422,导流
孔:4211,阻液堤:443,螺丝链接位置:450,超声振荡装置与导流罩嵌接槽:460,集成式超
声振荡装置:360,液位控制件:361,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稳压器:362,集成式超声振荡装
置上端面:363,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外延面:364,单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366,控液稳效
装置:430,控液稳效装置罩体顶壁:431,稳效腔:432,稳效腔壁:4321,稳效腔高:4322,稳
效腔进液缝隙:4323,控液腔:4330,控液稳效装置罩体外周壁:4331,控液缝隙:434,控液
稳效装置下端面:435,控液稳效装置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连接件:436,液位腔:437,负
离子发生器:600,出风口导流梳:511,喷头喷头座:525,齿轮与电机连接轴承:523,齿轮
罩:524,齿轮连接轴:523,小齿轮:522,大齿轮:521,气态流输出口:555;
[0148] 普通喷头:500,喷头旋转电机:530,异形喷头:599,喷头气态流输入口:420,喷头气态流输出口:555,D1:气态流输入段,D2:气态流变向段,D3:气态流输出段,δ1:气态流
第一损耗变向角,δ2: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3:气态流流液角,A:气态流逃逸点,B:气
态流流液点,d2:气态流逃逸中距,d1:气态流流液中距,Δd:气态流逃逸变距,E:气态流输
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气态流逃逸点A间的气态流远距点,F:
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气态流
远距点,N: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 L1: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4:气态流输出段
D3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L7:气态流
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 L2:
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与L4的垂直切面线,L3::气态流输出段末
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L4的垂直切面线; L5: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
态流逃逸点A点、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
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气态流逃逸点A间的气态流远距点E点之间的切面线,L6:气态流
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气态流远距点F
点、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之间的切面线,L8: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
流液点B点沿下内壁向内的切面线;
[0149] 供液底盒:390,药液雾化室:391,药液流道:392,供液口:3922,动力气流输出口:153,动力气流输入口:154,供液顶杆:339,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凸台:3971,槽道:
3972,第一开口:335,第二开口:337;大盖:340,大盖内密封圈:341,大盖内凸台:342,搅
拌桨:350,搅拌桨桨叶:351,搅拌桨涡流圈:352,搅拌桨与扩繁桶壳体连接件:353,轴筒
部:3531,连接外凸缘:3532,搅拌桨外连轴承3541,搅拌桨内联轴承:3542,搅拌桨下轴承:
3543,搅拌桨上密封:355,搅拌桨下密封:356,搅拌桨与搅拌桨电机连接下联轴器:357,
搅拌桨上联轴器:358,搅拌桨电机:359,扩繁筒:370,扩繁筒左壳体:371,扩繁筒右壳体:
372,扩繁筒上封头:373,扩繁筒下封头:374,扩繁筒左下封头:3741,扩繁筒右下封头:
3742,扩繁筒壳体与搅拌桨连接件:375,环状倒T型卡钳结构的连接槽:3751,弹性倒T型
凸缘:3752,镂空孔:376,左右壳体连接缝:377,隔筒:3781,隔板:3782,生物载体:379,
[0150] 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皮帽塞:331,供液组件内导柱:332,供液组件内弹簧:333,供液组件内导片:334,液位定位豁口:336,,限位导圈:338,顶杆:339,顶杆调节组件
339X,顶杆滑动件:3391,顶杆移动螺杆组件:3392,顶杆滑动螺纹与顶杆滑动驱动电机连
接轴承:3393,顶杆滑动驱动电机轴承座:3394,顶杆滑动驱动电机:3395,顶杆滑动驱动电
机与底座连接支架:3396,顶杆帽套:3397,帽套内顶杆:3398,折叠式或杠杆式顶杆:3399,
底座:100,控制面板:110,功能开关:111,定时器:112,进风栅栏:123,底盖:120,支脚:
121,底盖螺丝柱:125,底盖定位件:126,底盖稳压电源防移位置:127,溢流孔:128,紧固
螺丝柱:129,底盖扣手:122,风箱上外壳:130,多功能扩繁器:300,多功能水箱:302,药箱
或多功能扩繁器扣手:310,电源插孔:141,电源线:142,控制线路板:700,离心风机装置:
200,左风轮:210,右风轮:220,风机与电机连接体:230,风机蜗壳:240,风机电机:250,风
机电容:260,底座风道:270,射流室装置:450,射流组件及固定件:451,射流口:452,高速
气流或液流入口:453。

具体实施方式

[0151] 首先说明的是,本文中描述了关于本发明的各种方面、概念和特征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但是这些描述不是本发明所有实施方式的完全或详尽的清单,除非有特别说明,否
则该些描述并不表明这些特征是必需的,排他性的。本申请示例性优选结构的描述不应被
解读为仅限于该种实施方式,除非本申请说明书明确陈述为该种情况。而在不冲突的情况
下,本申请的不同实施例以及各个实施例的不同优化手段、即便没有在同一实施例中阐述,
也应该被理解成能够被应用于在这里描述的任何其它方面、实施例或者例子,除非与之不
相容或在本文中被明确地排除在外,否则本申请所有没有穷尽的实施方式之间的组合或子
组合都是在本发明的记载及保护范围内。以下结合说明书及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主旨及其
优选实施方式。
[0152]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扩繁过程不受限于施药过程并将扩繁装置、搅拌设备、贮液设备三功能合而为一简化为一个设备的生物活性物药物施药装置,以及一种优选的能够将扩
繁装置、搅拌设备、贮液设备三功能合而为一且使结构更为简化、使用更加方便灵活的多功
能扩繁器以及其相应的重要部件-多功能生物浆及扩繁器。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申请该些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0153] 如图1-73所示,本申请的施药装置,从整体结构上看具有大致如下构成:
[0154] ——多功能扩繁器300,其具有贮液功能、搅拌功能、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功能;
[0155] ——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由上述多功能扩繁器300向该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360供给药液,由该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使扩繁后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
态流并将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0156] 技术效果:针对现有技术对生物活性物药物的施药设备中将生物活性物的扩繁过程与施药过程通过同一提液圈并在同一容器内实现的做法,本发明创造性的提出在施药装
置中设置一个专门扩繁装置实现生物活性物的扩繁作用,使扩繁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不受限
于施药过程从而保证生物活性物在施药前得到充分的扩繁,而为使施药装置的整体结构不
因扩繁装置的增加而变得复杂庞大,本发明巧妙的将扩繁装置与搅拌设备及贮液设备的功
能合而为一,整合为由一个多功能扩繁器来实现,使扩繁装置不单是具有扩繁作用,还具有
作用及贮液供液功能,而施药前将用于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生物活性物药液贮
于该多功能扩繁器中,不但可使所述药液获得均一效果又可使其生物活性物得以在施药前
充分扩繁,从而使得今后的生物活性物施药装置不必专门再设置搅拌设备来保证药液的均
一性,也不必再设置专门的贮液及供液设备来保证药液的供给,大大简化了设备,达到一举
多得、低成本、高能效的布药效果,也使得使生物活性物药物能够真正经济、有效、方便的得
到推广和应用。
[0157] 下面结合本申请的附图:图1~图54,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一种生物浆、多功能扩繁器及生物施药装置。
[0158] 一、有关施药装置:
[0159] 为避免过多的重复性描述,本申请更多的是从装置的结构设置角度出发进行阐述。
[0160]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申请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施药装置,整体上包括以下几部分:
[0161] 雾化发生装置:其包括一为药液提供雾化发生空间及气流输送通道的雾化室391以及对所述药液实施雾化作用的超声振荡装置360,该超声振荡装置具有被布置为与所述
药液处于流体接触关系的振荡元件,以对所述雾化室中的药液实施振荡作用使其雾化;
[0162] 气流输送组件:其包括气流输入组件和气流输出组件,其中气流输入组件在所述超声振荡装置360不断的将所述药液雾化的同时,向所述雾化室391不断的供应动力气流;
气流输出组件,将所述动力气流与所述雾化药液形成的气态流带走并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
的环境内。
[0163] 虽然上述构成部分可制备成几个相对独立的模以功能相互关联,但为便于操作与使用,本申请优选的将药液雾化发生装置、气流输送组件制作成一便于移动和携带的紧
凑的整体装置。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各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施药装置的结构设
置详细说明。
[0164] 实施例1:
[0165] 如图1、图2所示,从整体结构来看,本实施例施药装置整体呈一紧凑的组合结构。其中,雾化发生装置的雾化室391被设置在施药装置的大致中间位置,用于提供药液雾化
并形成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空间与场所,而超声振荡装置360则以集成件的方式设置在
雾化室391内部的底部。为使施药装置的结构紧凑,气流输送组件分为动力气流输入组件
和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流输出组件(简称气流输出组件)两大部分,其中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
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箱130,其设置在雾化室391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
其邻接的雾化室391左壁上的动力气流输入口154输入雾化室391内,而最终在雾化室391
生成并输出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则由设置在雾化室391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420处的
气流输出组件送出施药装置外。为有利的控制供入雾化室391的药液量以保证雾化量及雾
化效果,本实施例还在雾化室391的与风箱相对的另一侧,设置一多功能扩繁器300,该多
功能扩繁器与雾化室391之间设置有流道及药液定位供液装置以保障并控制对雾化室391
的供液,使用时药液先注入多功能扩繁器300再由雾化室391右壁上的待雾化药液的输入
口供入雾化室内。尽管该多功能扩繁器300并不是必须的比如可替代的通过一供液管直接
从施药装置外向雾化室391供应,但这种结构看似简单实质在使用中需要外引供液管操作
很麻烦也不利于施药装置的整体自动控制,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的设置一多功能扩繁器以保
证对雾化室391可控的供液。
[0166] 本实施例优选动力气流为空气流。针对该种气源,现有技术都是采用专门的加热设备为其提供热量使其具有一定温度以保证雾化效果。但本实施例,优选的在风箱的底部
设有一与风箱流体连通的底部风道270,该底部风道以底座形式设置整个施药装置的下部,
一方面可用于支撑风箱、雾化室391等部件;二来,其内部被用来设置超声振荡装置的稳压
器及多功能扩繁器搅拌装置的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电控元件及电路板等工作时产生废
热且需要散热的电器部件,将该些运行时会需要散热的电器部件设置在底部风道中,不但
使该些需要散热的部件获得良好的散热,其废热还可加热被吸入到底部风道中的空气从而
提高动力气流的输入温度,使本施药装置不但可以提高雾化效率、改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
流的生成及施药装置的施药效果,还可以获得很好的节能效果以及使本施药装置的整体结
构及工艺变得更为简单。
[0167] 下面结合附图,针对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做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0168] (一)、关于雾化室:
[0169] 如图1、图34、图13~图15所示,为便于超声振荡装置360的拆卸与雾化室391的清洗,本实施例优选的将雾化室加工成为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分体结构,其中下部分为上
开口的供液底盒390,上部分为导流罩410,两者可拆卸的上下结合在一起提供药液雾化及
形成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所需的空间。该空间不宜过小而应提供足够的流程使雾化了的药
液颗粒不是与气流一混合就被送出,而应可以使动力气流与雾化药液的雾化颗粒充分混合
形成所含药物颗粒粒径更小更均匀的气态流,但也不应过大,以防止一些雾化了的药液颗
粒因为在容器内的流程过长而大量返回药液表面影响超声波雾化装置的雾化机施药效果。
[0170]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在雾化室的供液底盒一侧壁形成待雾化药液的供入口392,以使待雾化药液流入供液底盒390内391的位置供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作用发生
雾化;在供液底盒的另一侧壁上设有动力气流输入口154,以供动力气流进入雾化室内将
所产生的雾化药雾及时带走并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导流罩的顶部设置气态
流输出口420,以使气态流流出雾化室。
[0171] 本申请通过上述对雾化室的药液供入口、动力气流输入口、含有超微药物气态流的输出口以及与最佳的药液液面的相对设置关系以及气态流的输出口的轴线与动力气流
输入口的轴线之间的角度这些参数的设计,没有简单的将其赋予药液及气流的输入与输出
功能,而是综合考虑了动气气流对药液雾化质量及气态流形成及输出效果的影响,通过参
数的配合与优化,为动气气流与超声振荡装置的雾化作用提供了更相得益彰的结合,实现
有限资源最大合理化的应用以及单独手段均不实现的综合技术效果。
[0172] 对于本申请上述的雾化室,本申请还创造性的提出如下的进一步改进,使得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可取得更为显著的技术效果:
[0173] 1、关于供液底盒的设置
[0174] 在实际农业生产中,药的种类比较繁杂和多样尤其是农药,在每次施药结束后,为了提高下次使用的效果和安全,都需要对施药装置进行必要的清洗,但受施药装置结构的
限制,这一过程很难达到所要求的实际效果优选的,为此本申请将供液底盒进一步优化设
计:
[0175] 如图34、图1所示,本实施供液底盒还被改进为一梯形结构,与导流罩配合的部分位于梯形结构的下部,下部的内壁面形成一凹腔391,用来作为设置超声振荡装置及容纳雾
化所需药液的室391,而由下部向上延伸到一较高位置的台阶上部与多功能扩繁器300的
底部配合,一方面用其支撑多功能扩繁器及提供多功能扩繁器及其部件所需的安装空间,
一方面利用其内壁面形成与下部凹腔391连通的供液流道392以将多功能扩繁器中提供的
药液供给雾化室流入供液底盒超声振荡装置所在的凹腔391中;优选的,所述供液流道为
具有一定坡度的光滑流道。
[0176] 进一步的优选,如图34所示,为使药液能够方便、可控地从多功能扩繁器流入雾化室超声振荡装置所在的凹腔391中,在上述连通多功能扩繁器与供液底盒的流道392上,
设有用于控制多功能扩繁器300与流道392连通或关闭的顶杆339,当多功能扩繁器落座
到供液底盒的上部的底面上时,该顶杆339用于打开多功能扩繁器300,使其药液向流道流
出(具体顶杆如何控制多功能扩繁器药液300药液的输出在后面多功能扩繁器部分将详细
阐述)。
[0177]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优选的在多功能扩繁器300中设置一电力驱动的搅拌设备350,为能够以简单紧凑的结构实现搅拌设备驱动部件的安装,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
与搅拌轴相对应的位置,向上隆起形成一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如图34、图52所示,搅拌设
备的转轴下部或与转轴连接的联轴器可至少部分设置在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内与驱动电
机359驱动连接,如此设计一方面节省了搅拌设备驱动机构的设置空间,另一方面还使得
转轴穿出供液底盒的位置处于一个较高的位置,从而防止药液从供液底盒的转轴穿出处泄
露。
[0178] 优选的,如附图34所示,本实施例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还在中空圆壁形结构397的外周形成一较低于中空圆壁形结构上端面的凸台3971,凸台的外周形成一与流道连通的
槽道3972。进一步优选的,将槽道和流道的最低位置均设计为大于雾化室供液底盒的最高
工作液位面,中空圆壁形结构397的上端面高于圆形槽道的最高位置。
[0179] 如此凸台的设计可获得如下技术效果:
[0180] ⑴、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外壁面、供液底盒的上部、底座的上部结构形状相应:
[0181] 形成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的槽道3972和凸台3971可用作多功能扩繁器的安装限位结构,与该结构相应的,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形成一与该凸台对应的凹部和凸部,当多
功能扩繁器安装在供液底盒的上部时,多功能扩繁器不会轻易发生摇晃和被碰倒;优选的,
如图36~图42所示,设于多功能扩繁器底部的大盖结构与该槽道3972和凸台3971对应
配合,位于大盖内的搅拌桨上连轴器358可伸入供液底盒390的中空圆壁形结构397中与
搅拌桨电机连接的下联轴器357连接与配合,而大盖盖体内壁与大盖内的搅拌桨上连轴器
358外壁之间的空腔可以将供液底盒390的中空圆壁形结构397纳入其中;同样,安置供液
底盒位置的底座位置与供液底盒相呼应地具有一略细的圆壁形结构,与搅拌桨电机连接的
下联轴器357位于其中,当供液底盒安装在底座上时,供液底盒390的中空圆壁形结构397
刚好可以将底座上的略细的圆壁形结构纳入其中;这样,即使大盖密封出现漏液,漏液也仅
存在于供液底盒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外,最多也仅在底座上的略细的圆壁形结构外,存在
于供液底盒中空圆壁形结构397外的漏液沿凸台3971和槽道3972流入供液底盒的药液流
道392处进入雾化室,存在于底座圆壁形结构外的漏液流入供液底盒391位置正下方的底
座位置中被收纳,几道措施可有效防止漏液进入搅拌桨电机或底座风道内。
[0182] ⑵、利用凸台3971的设置使供液底盒内壁面在凸台外周形成环形槽道3972及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向环形槽道的降低,可将凸台3971上的药液收集到槽道中统一由流道
送进雾化室内,以防止药液不能充分流进供液底盒下部的凹腔中而滞留在供液底盒的某些
死角造成药液的浪费。
[0183] ⑶、由于搅拌器驱动轴从供液底盒的伸出位置具有较高的高度,能够有效防止药液从搅拌器转轴与供液底盒配合的转动间隙处因密封不严而泄露,从而大大降低了密封压
力。
[0184] 对于上述中空圆壁形结构、凸台、槽道、流道,若进一步进行如下优化设计还可获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0185] 如图34所示,将位于槽道外周的供液底盒内壁面设计为逐渐向槽道降低,而槽道也向流道入口逐渐降低,流道也向雾化室的供液口3922逐渐降低。如此,通过药液流动方
向位置高度的降低可使无论是供液底盒被控流出的药液还是由于密封不严等原因渗漏流
出到供液底盒上壁面上的的药液,都能被充分的送进供液底盒的下部被用于雾化,从而避
免了药液供给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滞现象,既避免了药液的浪费,也减小了清洗工作。而进一
步优选的,将槽道和流道的最低位置均设计为大于雾化室供液底盒的最高工作液位面,中
空圆壁形结构397的上端面高于槽道3972的最高位置,进一步达到有效防止药液进入机器
内部的技术效果。
[0186] 本申请的供液底盒不但构成了雾化室的底部,还通过台阶状延展到多功能扩繁器的底部,并在其内壁上形成与多功能扩繁器流体连通且具有位差的流道以及与流道有位差
的槽道,使得多功能扩繁器药液可容易的从较高位置的多功能扩繁器向较低位置的供液底
盒的凹腔流进,也使得可能产生在流道外的药液能够通过位于凸台外周的槽道的流进流道
中与供液一起流进供液底盒底部的凹腔中。加之供液底盒延展在多功能扩繁器、雾化室这
些运行中容易产生药液外流的底部,使得供液底盒犹如一道屏障和接盘,有利防止了设置
在其下面的部件(如搅拌电机等关键部件)被药液弄脏,甚至造成电机的短路,也使得本施
药装置能够仅仅通过供液底盒的简单拆卸就非常容易的进行清洗,因为在实际农业生产
中,农药的种类比较繁杂和多样,在每次施药结束后,为了提高下次使用的效果和安全,都
需要对施药装置进行必要的清洗,但受施药装置结构的限制,这一过程很难达到所要求的
实际效果,而本申请供液底盒这一设置,以提高实际施药效果和方便实际使用者的操作,施
药作业后清洗时只需将供液底盒取下即可,而不必将整个施药装置全部抱起来清洗仅需要
清洗下供液底盒就可以了。
[0187]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供液底盒的上述设置,如果不考虑供液底盒有利清洗的技术效果,实际上可取消供液底盒,而直接利用底座(本申请将底座优化为底部风道)上顶面形
成供液底盒的类似结构,如设置超声振荡装置及雾化药液所需的凹腔(如图1所示)也是可
实施的,但这样会给产品的清洗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当需要对雾化室底部及各部件进行清
洗时,需要将整个底座或整个机器搬起进行清洗,使用非常不便。而供液底盒这一看似极其
简单的结构设置,却使得本申请的供液底盒具有了一举多得的显著技术效果,可谓小改进
大收益。
[0188] 针对本申请上述两种可实施方式,本申请还可提供另一实施例,如图34所示,底座(本申请将底座优化为底部风道)上顶面形成与上述供液底盒外壁全匹配的结构形状,使
供液底盒与底座(本申请将底座优化为底部风道)的上顶面能够吻合的匹配在一起,犹如一
个拷贝件贴合在底座的上顶面上,不但整体结构更为简单紧凑,还进一步提高整体装置防
脏易清洗的效果。
[0189] 、关于导流罩的设置:
[0190] 如图1、图10~图17所示,为方便超声振荡装置的设置及更换清洗,导流罩由左右两半壳体可拆卸的装配在一起,使导流罩具有可拆卸的方便灵活性。进一步的,如图10、
图13及图14所示导流罩还优化为双层结构(外壳体为411,内壳体为421),如此可在不改
变外观与影响其他结构配合的情况下,利用其内壁形成光滑的流道,优化雾化药液及气态
流的生成与引出效果,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将导流罩的内壳体的前后壁设计为弧形内壁
并使得导流罩的内壁向上部气态流输出口收敛,一来减小流动损失,二来增大气态流的输
出动力;进一步优选的,导流罩的内壳体上还形成导流孔4211,如图14所示,使得从左右壳
体结合位置逸出到内外壳体之间的药雾液化所产生的药液被重新引回雾化室内进行雾化。
[0191] 进一步优选的,本申请为使导流罩为药液提供雾化更充分并能被动力气流高效携走且充分混合的空间,本实施例优选的,如图13~图15所示,导流罩从下向上优选的分为
三段:封药液段471;雾道段472;出雾段473,而为防止导流罩410与供液底盒的结合处产
生药液外流,导流罩410封药液段471形成一收紧口插进供液底盒内部并与供液底盒内壁
紧贴,这样不但防止漏风,也使得即便有药液溅射在导流罩上也可以留到供液底盒中而达
到防止漏液的技术效果,优选的,插入深度在15~30mm之间为宜。
[0192] 上述雾化室的药液供液口3922设置在封液段,动力气流的进气口154设置在封液段与雾道段之间,动态气流输出口420设置在出雾段的端口。
[0193] 需要说明的是:导流罩虽然从物理结构上为雾化室的构成部分并贡献了药液雾化所需的空间,但其实际上其也具有气流输送装置的作用,为药雾的输送及气态流的生成及
送出提供了流动空间及输送通道,鉴于导流罩的这些作用,本申请还对导流罩增加如下的
改进:
[0194] ⑴、消沫肋441的设置:如图13~图15所示,在导流罩410内壁优选的雾道段形成有消沫肋441,不但可减少或消除超声波振荡器在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泡或泡沫,从而
减弱因气泡或泡沫对超声波振荡器对药液雾化量和雾化能力的干扰和影响,也有助于工作
结束时因气泡或泡沫造成对剩余药液残余量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对雾化流、动力空气流起
到引流作用,防止药液外流。
[0195] 优选的,消沫肋大致沿导流罩纵向设置,这样不但能更好的实现上述效果,还不至于增大气态流引出的阻力。进一步优选的,消沫肋的肋顶为尖顶,会使消沫肋的消沫效果更
好。
[0196] ⑵、导流梳442的设置:如图13所示,在导流罩设置有动力气流输入口的侧壁(与风箱相邻的左壁)上不但形成有消沫肋441,还在动力气流输入口的气流流出方向,设置有
导流梳442,该导流梳由水平导流梳部分4421和竖向导流梳部分4422构成,具体如图13所
示,水平导流梳部分4421从导流罩的动力气流输入口的上方向雾化室内横向伸展一定长
度,优选20~35m处,再向供液底盒下方弯折延伸形成竖向导流梳部分4422,如此可获如下
显著技术效果:
[0197] 第一,利用导流梳将动力气流输入口分隔成几个小的动力气流输入口使得动力气流被均匀的送进雾化室,可防止动气气流动量过大进风吹倒超声波振荡药液柱造成超声振
能量的无故损失,也大大降低了无效雾化量(超声振荡装置来不及振荡就被动力气流裹
挟带出,但最终大多因雾滴太大而返回雾化室或沉降到施药装置附近未能到达施药目标),
从而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施药装置的雾化发生量及能效比。
[0198] 第二,导流梳所形成的水平导流部分及竖向导流两部分不但可以起到引导动力气流的作用,还可以防止动气气流动量过大进风吹倒超声波振荡药液柱,从而减少了超声振
荡能量的无故损失,也大大降低了无效雾化量(超声振荡装置来不及振荡就被动力气流裹
挟带出,但最终大多因雾滴太大而返回雾化室或沉降到施药装置附近未能到达施药目标),
有效提高了本发明施药装置的雾化发生量及能效比。
[0199] 对于上述导流梳结构还进一步优化的是:
[0200] 如图13所示,为减小不必要的流动阻力损失,优选导流梳442的宽×高=20~35mm×17~55mm之间,优选的宽×高=25mm×27mm,导流梳的竖向梳齿宽度大于水平梳
齿宽度。
[0201] 导流梳的梳齿尤其是竖向设置的梳齿上还进一步优选的也形成消沫肋441。
[0202] ⑶、阻液堤443的设置:如图13所示,导流梳竖向导流部分的末端还形成一阻液堤443,连接在各个竖向导流梳齿的末端,以防止施药装置在不平衡工作状态时出现药液倒流
造成机器内部滴药液或渗药液现象的产生,同时还可通过连接在导流梳末端提高导流梳的
整体强度。
[0203] ⑷、突尖部445的设置:如图13所示,阻液堤443的末端还形成有多个向下的突尖部445,不但可以加强导流梳的导流作用,还对药液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具有刺破作
用,从而大大降低本施药装置雾化过程中泡沫的产生,防止雾化药液因产生大量泡沫不规
则地进入机器内部造成滴药液或渗药液现象的产生,可谓一举多效。
[0204] 上述的导流梳、阻液堤、突尖部的设置,可以一体形成,也可以分别形成,优选的是一体形成。另外,在阻液堤的作用通过规范操作者及其它控制手段来保证的情况下,可以取
消阻液堤,使导流梳的各个梳齿之间分开不在末端设置阻液堤,这样不但使导流梳各个梳
齿对动力气流具有很好的分流、引流作用,还可以使各个梳齿具有很好的导液作用,使导流
罩壁上产生的液滴可容易的导引进导流梳下方的供液底盒中,而可优选的在各个梳齿末端
还可形成向下的突尖部,使其不但能有利的将其上的药液引进其下方的雾化室底部的供液
底盒内,还可以对雾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具有刺破作用,具有很好的消沫效果,产生一举
多得之效。
[0205] 另外,对于导流梳的水平导流部分和竖直导流部分还可以整体形成一弧状结构,或取消水平导流梳部分如图14所示直接将竖直导流梳部分形成于导流罩的气流输入口,
由输入口上沿向下伸展。
[0206] ⑸、阻沫网449的设置:如图16、图17所示,当溶液中含有各种单种的或复合的农药成分、消毒剂成分、有机或无机成分时,在受到类似搅拌作用的外力作用时,就可以产生
各种规格和大小的气泡或泡沫,从而严重影响实际使用效果或严重影响机器的安全稳定性
能。为此,如图17所示,本申请还可以在雾化室的内壁面前设置一可拆卸的独立部件——
阻沫网449,该阻沫网的表面形成有众多的1~3×1~3mm²规格的小网格,优选将其设置
在雾化室的非动力气流入口所在壁的其他壁上,如雾化室的前和/或后内壁和/或与动力
气流输入口相对的侧内壁前。具体的固定方式可通过卡接、插接、螺钉固定等可拆卸方式设
置在雾化室的内壁上,也可以卡接、插接、螺钉固定等可拆卸方式设置在位于雾化室底部的
超声振荡装置上。无论采用哪种一方式,如图16、图17所示,阻沫网449通过其上众多的
1~3×1~3mm²规格的小网格可以将该种气泡或泡沫有效阻挡在供液底盒区域内,防止气
泡或泡沫被风力裹挟下从机器的任意结构缝隙处逸出机外造成药液的外溢,将其对机器的
安全稳定性能的可能影响和威胁降到最低程度,进而提高实际使用效果。
[0207] 最后还需说明的是:
[0208] 1)对于本申请而言,上述一些部件是属于雾化室还是属于下面描述的气流输送组件的结构,并不是绝对的,如导流梳、动力气流输入口、气态流输出口、导流罩的一些改进结
构从物理位置上看都是形成在雾化室的壁上,但从其功能作用上看,却主要体现在改善动
力气流的输入及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生成及输出上,因此该些部件从功能看将其
视为是气流输送装置的结构也是可以的。
[0209] 2)水平、竖向这些方向技术术语,不应被理解为绝对的,而应将其理解为总体上大致水平、大致竖直的含义。
[0210] (二)、超声振荡装置的优化:
[0211] 为能不断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效果,本发明放弃了现有技术以多孔性材料为载体的提液装置。因为我们试验发现,当在施用溶解性相对较差的农药物种时,未
溶解的部分药物微小颗粒容易被多孔性材料的微小孔隙所阻挡,会造成部分农药的无故浪
费,也会影响到施用农药的实际效果,其优点反而变成了缺点。同时,由于各地具体条件的
不同,药液质差异很大,长时间使用,药液质硬度高的地区,容易出现药液堵塞多孔性材
料载体的提液装置的现象,一方面在使用上增加了麻烦和工作量;另外,当施药结束后,在
施药装置的进一步清洗上,也会容易出现清洗不彻底、容易损坏该部件等弊病。
[0212] 而利用超声振荡装置可以同时实现药液雾化、升温和药液搅拌的目的,具有一物三效的使用效果,即一方面使药液被雾化,一方面吸收超声振荡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加热药
液促进雾化,一方面利用超声波的振荡作用及不断形成和落下的液柱实现搅拌作用。
[0213] 下面具体描述下关于超声振荡装置结构部分的改进。
[0214] 、超声振荡装置的设置方式
[0215] 超声振荡原理本身很简单。其对药液的雾化作用是通过超声振荡装置与药液接触的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实现的,具体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振荡元件向药液中发射超
声波,利用超声波的振荡作用使药液被破碎产生直径为μm级的超微雾状液体微粒(通常
3-10μm),由于生成的药物颗粒为超微颗粒,非常有利于施药目标吸收,尤其是农作物等植
物生命体的吸收。而我们将其应用于施药装置中,还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点,是看到了其振荡
元件电子部分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对雾化的液体微粒有加温作用,加之药液在超声
波的振荡作用下本身也会产生热量,从而特别有利于超微药物颗粒的形成及施药目标的吸
收,这些效果使得超声振荡装置在施药器械领域的应用具有有别于其他领域应用的预料不
到的技术效果。
[0216] 无论超声振荡装置360采用何种设置方式,对药液的雾化作用都是通过其振荡元件366对药液实施雾化作用实现的,如圆盘形状的陶瓷换能片是目前市场上超声振荡装置
常采用的振荡元件形式。而无论超声振荡装置是采用多个独立的超声波振荡器还是采用一
个集成式超声波振荡器,只要保证其振荡元件与药液接触,就可以使药液发生雾化作用。但
对于超声振荡装置设置在容器内直接与药液接触的方式来说,超声波振荡器最好选择集成
式超声振荡装置,以便于清洗。本申请超声振荡装置优选以下这两种实施方式实现:
[0217] (1)、超声振荡装置第一种设置方式:
[0218] 如图23所示,将超声振荡装置由一个超声波振荡器或由多个独立的超声波振荡器单元组成,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壁上,仅其振荡元件/陶瓷换能片透过供液底盒壁上的开
孔与供液底盒的药液接触施加振荡作用。
[0219] 具体的,如图23所示,在供液底盒的底壁上形成3~10个位于较低位置的开孔,或属于同一个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或属于不同超声波振荡器的3~10个超声波振荡元件
(部分由于投影关系未示出)被设于供液底盒的底壁上,透过该些开孔与供液底盒中的药液
接触并实施雾化作用,而其下部分则优选的位于底部风道中或能够与底部风道流体接触。
进一步,为防止超声振荡能量在药液中的无序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耗,供液底盒的底壁上
还形成隔断(如图23所示),但为保证药液在供液底盒内的流通效果,所谓隔断并不是完全
隔断,而是在隔断上开有流通孔,使得各个振荡元件所对应的振荡区域之间的药液还能有
一定的流通;
[0220] 上述实施方式,可带来如下技术效果:
[0221] 1)由于超声振荡装置是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外部,非常便于超声波振荡元件的拆卸和更换,还便于根据需要启动超声波振荡器的个数。
[0222] 2)超声振荡装置可容易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较低位置处,使得本装置不需要维持很高的药液液位,雾化效果好,且施药结束后无效药液量少。
[0223] 3)超声振荡装置非工作部分可设置在底部风道中,不但使超声振荡装置得到良好的冷却,还使超声振荡装置工作时所产生的废热被利用加热从底部风道供入风箱中提高动
力气流的输入温度。
[0224] 但上述方式的不足是对超声振荡装置与供液底盒之间密封的要求很高,如果密封质量不好,容易造成药液泄漏。为此,本申请还提出第二种密封要求较低的实施方式:
[0225] (2)、超声振荡装置第二种设置方式:
[0226] 如图22所示,选择一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将其置于雾化室的供液底盒的内部的药液中使药液将其完全覆盖,且仅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露出密封壳体与雾化室中的药液
真正接触实施振荡作用。整体结构如下:
[0227] 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包括密封壳体360、液位控制件361以及3~10个超声波振荡元件366,该些振荡元件露出密封壳体与药液接触。
[0228] 可见该种实施方式不必对药液容器开孔,不涉及与药液容器的密封难度问题,结构简单容易操作,且由于采用密封壳体集成设计,因此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及拆卸的
方便性。但这种方式,由于整个超声振荡装置设置于供液底盒内部的药液中,势必要求较高
的液位才能保证超声振荡装置的正常工作,且施药装置结束后容易残留药液,需要经常的
清洗且也造成药液的浪费和药液资源的浪费。
[0229] 对于上述两种方式,本申请以第二种方式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因为其没有第一种方式那么高的密封要求,不易造成容器的药物泄露,工作安全性较高。
[0230] (3)、超声振荡装置的其它优化措施:
[0231] 当超声波振荡装置被可拆卸的设置在供液底盒的内部的底部时,在所述供液底盒中沿液位高度方向上设置有导杆,使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其密封壳体可以滑动地安装在该
导杆上,进一步优选的,在所述供液底盒中还可以对所述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密封壳体设置
有增大或减小浮力的措施,以方便选择在不同目的和条件下对超声波振荡装置的使用方
式。
[0232] 、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参数
[0233] 虽然市面上有很多用于加湿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虽然这些用于加湿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也可用在本申请的施药装置中,但考虑到施药装置又不完全同于加湿器,药液的
雾化难度要大于水,因此选择适用于施药装置雾化作用的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工作参数可以
很好的控制雾化药滴的粒径尺寸及粒径分布均匀度,同时还可大大降低雾化药滴返回药液
表面的无效量,由此不但可以提高超声波振荡装置的雾化效率和效果,还可以使得本发明
不用于输入太多的输送动力就能将雾化药滴顺利的带走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因
此,我们建议将施药装置的超声波振荡装置工作频率选择得比加湿器所用的超声波振荡装
置的频率稍大些,其工作频率被配置为在大于等于1.7MHz的频率下工作,优选其工作频率
为2.0~5.0MHz,其中对于粘度较大的药液,频率稍微取得大一些,而对于粘度较小的溶液,
如水性药液,频率可以选择小一些。
[0234] 、超声波振荡器本身结构的类型及优化
[0235] 本申请利用超声波振荡原理实现药液振荡雾化的装置为超声振荡装置,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振荡器,而每个超声波振荡器又包括超声波振荡元件(常见的如陶瓷换
能片)、散热部件、控制电路等部件。本申请优选采用将该些构成部件都集成在一个密封壳
体中唯超声波振荡元件与所工作药液接触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以适应药液这一不同
于水的使用对象。
[0236] 但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的内部构成方式,其可以是设有多个超声波振荡元件并将所有振荡元件、散热部件、驱动和控制电路等部件全部集成在一起的一个大超声波振荡
器,还可以是内部包括一个或多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的模块化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而每个
超声波振荡元件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由上述陶瓷换能片、散热部件、驱动和控制电路等部件
构成的一个完整的超声波振荡器,也可以是仅包括振荡元件和散热部件的振荡单元(注意
此处不能与前面关于底部风道的设置冲突)。无论怎样的内部构成方式,使用时优选以卡
槽、卡扣或螺丝等可拆卸方式固定在供液底盒390的底部。
[0237] 使用时,可将超声振荡装置直接设置在药液中或设置在药液容器的壁外(本实施例是供液底盒)但都保证超声波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与待雾化的药液接触(本实施例
优选的是设置在容器内的药液中)。运行时,与药液隔离的驱动和控制电路在通电后会产
生与陶瓷换能片谐振频率相一致的驱动电压,该电压将被施加到电陶瓷片上使其产生振荡
能量。振荡能量在药液中沿着与陶瓷换能片表面垂直的方向传播,这一向上传播的能量使
药液面隆起一个个药液柱,药液柱的顶端产生大量微小的张力波,使得隆起药液面的表面
张力大幅度的减小,从而形成许多雾化状的微药液粒子,由于陶瓷换能片的工作振荡频率
在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内,所以称其为超声波振荡雾化。而优选的,药液的深度最好保持在
20~60mm的药液深度,在该深度下药液面隆起的药液柱高度大致在60~100mm的高度,有
利于药液的雾化及气态流的生成。
[0238] 现有技术中超声波振荡器通常应用于空气加湿领域,由于水和药液在比重、容重、电导率、电解率、粘度、酸碱度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因此,本申请在利用其进行施药时并
未将其简单的应用于施药装置领域,而是进行了与其药液对象相配的改进。除上述集成式
超声波振荡器的改进外,本申请还创造性的发现超声波振荡振荡元件的数量优化对施药装
置的能效比的提高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0239] 、超声波振荡振荡元件数量的选择
[0240] 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可以得到每机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施药时长、相对密闭环境湿度、植物叶片反面吸收、防治效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加以优化,试验结果
见表一。
[0241] 表一不同数量的超声波振荡元件与施药时长、相对密闭环境湿度、植物叶片反面吸收效果、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
[0242]
[0243] 从表一可以看出,每台机器的超声波振荡元件数量与施药时间的长短呈正比,即每台机器超声波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越多,雾化率越高,施药时间就越短;而施药时间
与防治效果、叶背吸收率之间则呈抛物线型关系,即当施药时间在1~2小时范围内时,施
药时间越长,防治效果和叶背吸收率则越好,并达到峰值,当施药时间超过2小时时,防治
效果和叶背吸收率则随施药时间的增长而降低;施药时间与大棚湿度呈正比,即施药时间
越长,则大棚湿度越高。因此施药时间以2小时左右为最佳,此时相对密闭环境内的空气湿
度增加不大,基本与闭棚后棚内的空气湿度相当,而植物叶片叶背面的吸收效果和防治效
果则均为最佳,因植物体地上部的吸收主要以叶片吸收为主,而叶片吸收则又以叶背吸收
为主,因此,叶背吸收的高与低则与整个防治效果的好与坏直接相关。
[0244] 从表一也可以看出,每台机器可集成的超声振荡装置360的振荡元件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配置,以综合性价比为标准,以每机超声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为
3~10个为较佳的数量,尤为较佳的是6~10个,雾化率以大于3.0kg/小时为佳。这样,
一方面可以快速地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强度,进而提高施药效率,一方面可以
避免不必要的能量及药液浪费。
[0245] (三)、控液稳效装置及其优化:
[0246] 为解决上述超声振荡装置第二种实施方式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一特别针对第二种超声振荡装置实施方式的改进,即设置一控液稳效装置430与超声振荡装置配合工作,如
图18~图21所示。此举不但能大大提高上述第二种超声振荡装置设置方式的雾化效率,
还能有效降低施药装置工作结束后的剩余药液残余量,从而实现真正的节能减排目的并使
施药装置具有容易操作的简单结构。
[0247] 如图18~图21所示本申请所提出的与设置在药液容器中的超声振荡装置进行适配工作的控液稳效装置430如下:
[0248] 1、控液稳效装置430的整体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0249] ——其包括一罩体,该罩体由顶壁431和外周壁4331围成一向下开放的腔体,用于罩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方;
[0250] ——所述罩体的顶壁形成有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振荡元件数量及位置对应的开孔,如图25所示,每一开孔的下方由所述顶壁的内壁面向下延伸形成一两端开口的直通
式筒体,如图19~图21所示,该筒体用于罩在与其对应的振荡元件的外周,由其两端开放
的内腔构成其相应振荡元件的稳效腔432;
[0251] ——所述筒体的外壁面4321与所述罩体外周壁的内壁面4331之间的腔体构成控液腔4330,所述控液腔为上端封闭的腔体,其顶面由所述罩体顶壁的非开孔区域构成,;
[0252] ——所述罩体外周壁4331的下端面435与所述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控液腔4330的控液缝隙434;
[0253] ——如图22所示,筒体的下端面与所述振荡元件的外延面364之间也形成一个或多个缝隙用作所述稳效腔4320的供液缝隙4323;
[0254] ——所述稳效腔供液缝隙的最高位置低于或等于所述控液腔控液缝隙开口的最高位置。
[0255] 上述的控液稳效装置430是根据连通器原理和虹吸现象而设计的,具体的的工作原理是:
[0256] 如图52所示,当多功能扩繁器300被打开向雾化室的供液底盒390提供药液时,药液首先流入控液稳效装置430及超声振荡装置360与供液底盒390之间的空隙内,当药
液先行充满控液稳效装置430及超声振荡装置360的四周且药液液位达到略高于控液稳效
装置430的控液缝隙434时,药液同时也通过控液稳效装置430上的控液缝隙进入控液腔
及稳效腔中:
[0257] 由于控液腔4330是控液稳效装置顶壁431的非开孔区域与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周壁(也即控液腔壁)4331以及直通筒外壁(也即稳效腔壁)4321之间形成的腔体,因此其
腔内的上端面为密闭的,而下端面则通过控液缝隙434与空气相通,因此当供液底盒内的
药液通过控液缝隙434进入该控液腔时,控液腔的上方将形成一密闭的空气腔,当控液腔
的液位升高时,在液柱的压缩作用下密闭空气腔内的空气压力也将会升高,该压力会使药
液不能完全充满其整个腔体。
[0258] 而稳效腔432则不同,由于其腔体由直通的筒体构成(上下端面均与空气相通),且其下端与振荡元件的外延面364之间形成供液缝隙,因此进入控液腔中的药液又将有一部
分流入稳效腔中,而稳效腔由于其上端是与外界空气连通的,其中的药液不会由于药液升
高而使其上方的空气压力发生变化,也即当药液从稳效腔缝隙进入稳效腔时可以沿其腔体
内壁自由上升而不会受阻于空气压力。
[0259] 上述稳效腔、控液腔的设计使得稳效腔与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药液形成了“连通器效果”,因此一旦当超声振荡装置与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药液液位高于控液腔的最高液
位,稳效腔内的液位将与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药液液位(即供液底盒凹腔内的液位)保持动
态相同,且控液腔内的液位由于其上部形成有密闭的空气腔,在密封空气的压强作用下,控
液腔内的液位势必会低于稳效腔内及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液位。而供液底盒与超声波振荡
器及稳效控液装置之间的空隙很小,所设间隙主要是为了保证超声振荡装置散热的需要,
填充在控液稳效装置及超声振荡装置周围及与供液底盒内壁之间的药液量很少。因此,采
用了稳效控液装置的超声振荡装置就无需像现有技术那样必须供给大量的药液才能保证
设置在容器内部的超声振荡装置的安全有效的雾化作用,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施药装置
工作结束后的剩余药液残余量并保证了超声振荡装置的高效安全工作,而由于本申请将稳
效腔供液缝隙的最高位置设计为低于或等于所述控液腔控液缝隙开口的最高位置。因此哪
怕多功能扩繁器停止了供液,甚至流道中已经没有了药液,只要供液底盒中的药液液位还
高于控液缝隙的最高位置,由于连通器原理及虹吸作用药液仍能够进入稳效腔中保持与供
液底盒中的药液液位相同从而维持其最佳工作液位,使所述超声振荡装置360从始至终都
可以以最佳的状态雾化药液。而即便是液位到了停机液位不能使药液进入稳效腔,此时由
于稳效腔内仍会保持一定的液位也不会导致“干振”。但此时的工作状态若持续下去无疑对
超声振荡装置是不利的,因此本申请将控液缝隙的最高位置设定为停机液位线,当超声振
荡装置上的检测元件361检测到供液底盒中的药液达到或低于控液缝隙的最低位置时即
停止超声振荡装置的工作。
[0260] 对于上述的最佳液位,靠施药前人为进行选择或设置,其通常通过多功能扩繁器药液流出的位置决定的。由上面的分析可见,本申请的进液缝隙时刻起进液作用,而控液缝
隙在液位高或最佳时无作用,只在施药的结束阶段液位接近停机液位时才起作用,主要为
了控制药液在最后停机后的药液残留量。最低或停机液位靠液位控制件361检测并实施停
机保护;供液底盒的供液口3922的最低位置与供液底盒的391位置最好处在同一水平面
上,供液口的最高位置低于控液缝隙的最低位置处,以保证进液缝隙在整个施药过程中随
时有药液供应。
[0261] 本申请控液稳效装置的上述技术效果,不但使其可以应用于采用超声波振荡器的施药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任何采用超声波振荡器将其所在容器内液体雾化的场合,还可
以用于其他任何采用上述原理需要对液位进行控制的场所。
[0262] 基于上述的工作原理,本申请若能进一步采取如下优化措施,还会取得更佳的技术效果。
[0263] 、控液稳效装置的优化措施
[0264] (1)液位控制件的液位腔的设计
[0265] 为能够使超声振荡装置在停机液位线时停止超声振荡装置的工作,如图22所示,本申请还优选的在超声振荡装置上设置有液位控制件361,为保证该液位控制件的有效工
作,控液稳效装置430还形成一液位腔以使液位控制件能够准确进行检测工作,该液位腔
的工作原理也是利用连通器原理使其内的液位高度与稳效腔、控液稳效装置周围的药液液
位(即容纳有超声振荡装置及控液稳效装置的供液底盒的液位)相同,如图18~图21所示。
基于该原理,液位腔的形成方式可有以下几种:
[0266] 之一:如图18所示,在其罩体顶壁与液位控制件361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类似稳效腔结构的直通式筒体,利用其内腔形成液位控制件的液位腔437(下称“全筒式液位腔”);
此种情况下,构成液位腔的直通式筒体与液位控制件的外沿面之间形成有类似供液缝隙的
一个或多个进液缝隙(如图19所示);
[0267] 之二:使罩体的外周壁在与液位控制件361对应的位置处形成一向控液腔凹进的半筒状凹部437,如图20、图21所示,利用该凹部的侧壁面与供液底盒的内壁面形成一可供
超声振荡装置液位控制件检测的液位腔(下称半筒式液位腔),该种液位腔又可根据其腔体
的顶部是否被罩体的顶壁封闭分为半筒顶部开放式液位腔(如图20所示)和半筒顶部封闭
式液位(如图21所示)。
[0268] 对于上述的液位腔形成方式,控液稳效装置采用何种液位腔,优选与超声振荡装置的液位控制件361的设置方式匹配,当液位控制件设置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的中间
位置时,控液稳效装置就适合采用全筒式液位腔,若液位控制件设置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
端面两侧时,就适合采用半筒式液位腔,而液位控制件的设置位置通常跟超声波振荡元件
设置个数有关,下面列出几个优选的实施方式:
[0269] a、具有全筒液位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实施方式:
[0270] 如图22所示,无论是配合由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还是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由于液位控制件设置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的中间位置,控
液稳效装置就采用全筒式液位腔(如图18所示),与位于所述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表面
的液位控制件361相对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的液位腔437呈筒状,且是上下两端面都与
空气相通的直通式。
[0271] 、具有半筒顶部开放式液位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实施方式:
[0272] 如图22所示,无论是配合由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还是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的控液稳效装置430适合采用该方式,由于液位控制件设置在
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两侧,就采用半筒式液位腔(如图20、图21所示),但其顶部是开放
式的,与位于所述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表面的液位控制件361相对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
的液位腔437呈半筒状,由于其上端面未被控液稳效装置430的顶壁封闭,因此其下端面及
上端面仍然与空气相通(如图20所示)。
[0273] 、具有半筒顶部封闭式液位腔的控液稳效装置430:
[0274] 如图22所示,无论是配合由三个、四个、五个、六个,还是十个超声波振荡元件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的控液稳效装置430也适合采用该方式,由于液位控制件设置
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两侧,就采用半筒式液位腔(如图20、图21所示),但其顶部是封
闭式的,与位于所述集成式超声波装置360表面的液位控制件361相对应的控液稳效装置
430的液位腔437呈半筒状。由于其上端面由控液稳效装置430的顶壁形成,因此所述液位
腔的半筒与上、下端面仍与空气相通(如图21所示)。
[0275] 由上述的几种液位腔构成方式可见,无论是哪一种,其上部都与外界空气相通,其底部都与稳效腔、控液腔周围的药液连通,因此液位控制件可利用连通器原理通过对液位
腔的液位检测判断供液底盒中的药液及稳效腔中的药液液位是否处于停机液位线而采取
相应的控制措施。
[0276] (2)控液稳效装置的装配方式:
[0277] 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振荡装置的配合可通过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直接组成装配体实现也可通过控液稳效装置430与气流输送装置如导流罩410(如图10~图12所
示)相连接或固定和/或与导流罩410的阻沫网等部件协同相连接或固定(如图17所示);
[0278]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其具体实施方式:
[0279] a、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组成装配体,再与导流罩配套使用的形式:
[0280] 如图24、图25所示,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通过位于控液稳效装置430上的连接机构436实现二者的相互配合连接成为一个装配体。
[0281] 优选的,连接机构436为一卡爪结构,超声振荡装置在其外周形成一向上的突沿与卡爪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被固定支撑并罩合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该种连接机
构可使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的连接易安装、安装牢固、易拆卸、可
重复的。
[0282] 、控液稳效装置430与导流罩410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配套使用的吊装形式:
[0283] 如图10、图11、图12、图17所示,将控液稳效装置可拆卸的固定在导流罩上,通过导流罩410与控液稳效装置430的设置位置配合使控液稳效装置以所需的控液缝隙、供液
缝隙、进液缝隙吊装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端面上。
[0284] 、控液稳效装置430与导流罩410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配套使用的固定装配形式:
[0285] 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导流罩410上预设出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安装槽460,控液稳效装置430罩体的顶壁面的四周向外形成有外延面,该外延面刚好可以插入导流罩410
上的安装槽460中,如图10、图12、图17所示,再将控液稳效装置与导流罩通过粘接或通过
螺丝固定的方式组成装配体(插槽还要粘结或螺钉固定)。
[0286] 、控液稳效装置430与导流罩410及阻沫网449复合组成装配体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配套使用的形式:
[0287] 如图16、17所示,第一步,先在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阻沫网449上设置相应的优化安装螺丝孔,通过螺丝使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阻沫网449先行固定;第二步,如图13和图14
所示,在导流罩410上预设出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安装槽460,将控液稳效装置430罩体的
顶壁面板的四周向外的外延面插入控液稳效装置430的安装槽460中,第三步,将上述组件
通过粘接或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组成装配体,再通过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进行位置
的优化实现配套使用的目的。
[0288] 控液稳效装置无论与谁组成组合体,但最终都还是要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配套使用,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是由两个以上的超声波振荡元件所组成的集成体,也可以是所
述集成体或不同的集成体之间组成的集成体,控液稳效装置可以根据所述不同的集成式超
声振荡装置的使用方式进行相互配套。
[0289] (3)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形成方式
[0290] 根据上述的装配形势,控液稳效装置的控液缝隙及供液缝隙的构成方式可相应的优选以下实施方式:
[0291] a、对于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直接组成装配体或需要两者事先固定时:
[0292] 控液缝隙优选的形成方式是:如图19所示,在沿向下开放的罩体外周壁(即控液腔壁)4331末端的一面或几面或每面都具有一个或多个豁口缝隙,以使得在控液稳效装置
的外周壁的下端面与超声振荡装置的端面贴合时,两者之间形成一个或多个控液缝隙434,
而除形成控液缝隙434以外的其它部分侧壁的下端面刚好能罩住并贴合在超声振荡装置
的周向外沿上。
[0293] 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形成方式:由于与振荡元件366位置相对应的每一个稳效腔筒体(即稳效腔)可以罩在相应的振荡元件陶瓷换能片的外周(稳效腔筒体下端面内径均
大于所对应的的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的外径),与液位控制件361位置相对应的筒体437
(即液位腔)的下端面可以罩在相应的液位控制件的外周(其内径大于所对应的的液位控制
件的外径),为形成供液缝隙、进液缝隙,在构成稳效腔432及液位腔437的筒体的底端面上
形成有多个优选2~6个豁口型的供液缝隙4323,使罩体罩在超声振荡装置上时,构成稳效
腔、进液腔的筒体与相应的振荡元件、液位控制件之间形成供液缝隙。
[0294] 、当控液稳效装置采用吊装的方式设置在超声振荡装置的上方时:
[0295] 控液缝隙、供液缝隙除可以采用上述的形成方式外,还可以直接由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振荡装置之间的安装缝隙形成,即两者上下的端面不接触,使控液腔的底端面(也即
外周壁的底端面)、稳效腔的底端面(也即筒体的底端面)、液位腔的底端面与超声振荡装置
外周面、振荡元件或液位控制件的外延面之间被留有一定的安装间隙作为控液缝隙、稳效
腔、液位腔的供液缝隙,从而不必在壁上专门加工进液豁口型的供液缝隙4323。
[0296] 对于上述控液缝隙、供液缝隙、进液缝隙的形成方式,同时还需满足他们的位置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的,通过调整相应的腔体高度及配合的端面位置即可实现。
[0297] (4)其他优化措施
[0298] a、控液稳效装置的稳效腔根据需要,每个单独的腔可以是单层或单壁,也可以是复层或多壁的,从而可以使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的工作效率达到最优;
[0299] 控液稳效装置的稳效腔,无论是单层的或单壁的,也无论是复层的或多壁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腔径和腔高,其单层的或单壁的所述腔和/或复层的或多壁
的所述腔的最外侧最大腔的上端面腔径以10~25mm为宜,下端面腔径以15~35mm为宜,
或者以稳效腔筒体下端面内径大于所对应的的振荡元件如陶瓷换能片的外径1~10mm为
宜,腔高以11~55mm不高于药液深度为宜;
[0300] b、控液稳效装置430上的控液缝隙434:其缝隙高度小于腔高,出于一般情况下的控液目的,以1~10mm之间为宜,本实施例优选为2mm;进一步优选的,控液缝隙434还可
设置成可控或可调的:在允许范围内,通过调整控液稳效装置的吊挂高度或在超声振荡装
置上的支撑高度可实现对控液缝隙434的宽度或大小的调节和设置,以提高其使用方便程
度和普适性。
[0301] 、上述控液稳效装置430可带来如下技术效果:
[0302] ⑴、利用控液稳效装置430上的稳效腔432相对固定了超声振荡能量的作用药液范围,可有效阻止超声振荡能量在药液中的无序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耗,可有效提高集成
式超声振荡装置的超声振荡能力10﹪~30﹪,使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对药液药液雾化能
力和雾化量得以稳定,从而达到稳效的目的。
[0303] ⑵、控液稳效装置430在工作时,控液腔4330中自控液缝隙434以上部分被空气填充,药液仅存在于控液缝隙434和稳效腔432中。控液腔4330的使用,在工作结束时可
使剩余的药液残余量降低至最低程度,剩余的药液残余量可控制在300ml以下。
[0304] ⑶、供液底盒390中药液及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所处的391的位置处,即使达到了停机时的最低液位值极限,控液缝隙434以下所填充的药液量不足300ml,但足可以达
到降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在工作时的温度和保护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相关组件不致损
坏;
[0305] ⑷、由于控液缝隙434、进液缝隙4323的设置,放置于供液底盒390中的控液稳效装置430与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360组成的装配体,当多功能扩繁器药液通过供液底盒390
的药液流道399流入供液底盒391位置时,药液就可通过控液缝隙434和供液缝隙4323进
入稳效腔432(或4320)中,当最佳雾化药液位设定为高于控液腔控液缝隙最高位置的某一
位置时,稳效腔中的液位高度就与设定的最佳雾化药液位始终保持一个动态的(工作时)或
静态的(未工作时)平衡或相同的关系,从而使集成式超声振荡装置能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
雾化工作状态当中,直至达到了停机时的最低液位极限而停止工作。
[0306] 本施药装置由于采用上述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振荡装置的匹配结构,不但大大降低了超声振荡能量在药液中的无序传递所造成的能量损耗,使雾化效率大为提高,还通过
上述物理结构上的巧妙配合实现了所供超声振荡装置的药液液位的控制,使得本施药装置
通过较小的供液就能实现高效的雾化,而解决了需要较大液位保证超声振荡装置的正常工
作而导致的药液的浪费。
[0307] 对于上述控液稳效装置与超声振荡装置的适配与优化,即便用在其他场合如加湿器,都一样能取得很好的技术效果,也就是说其发雾对象无论是药液还是溶液都不影响其
上述技术效果的实现。
[0308] (四)、多功能扩繁器
[0309] 保证雾化室所供药液在一个合理的液位内对超声振荡装置的雾化效果及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本申请优选的设置一多功能扩繁器以保证根据
需要对雾化室可控的供液。
[0310] 如图1、图5、图6所示,本实施例多功能扩繁器包括一可贮液的容器、容器设有一较小的的第一开口335和较大的第二开口337,其中较小的第一开口335设有药液供液控
制装置330,较大的第二开口337可拆卸的密封有一大盖340,优选的,大盖340与第二开口
337为螺纹配合,在第二开口337形成有圆筒形外螺纹壁,相应的大盖340形成有内螺纹
使其如一个螺母拧紧在第二开口337圆筒形的螺纹壁上。
[0311]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多功能扩繁器的具体实施方式:
[0312] 1、药液供液控制装置
[0313] 为实现多功能扩繁器对雾化室可控的供给待雾化的药液,本申请的多功能扩繁器设置药液供液控制装置。
[0314] 现有设计中,多功能扩繁器的药液供液控制装置多是通过一个设置在多功能扩繁器下方的顶杆与设置在多功能扩繁器底壁上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配合实现药液的供应。
对于这种控制方式,由于顶杆多是固定设置在位于多功能扩繁器下方的支撑底面上,当多
功能扩繁器落座到支撑底面上时,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就会在顶杆的作用下打开其液流入
口,不具有可控性,这种不可控方式对于多功能扩繁器的多功能化具有很大的弊端,如当多
功能扩繁器300被置入其支撑底面的初始阶段,由于受到顶杆339的顶起,总有从被暴露的
液流孔中流出达到设定液位时才停止流出的这一部分药液先行流出。另外,当多功能扩繁
器设置加热设备和/或搅拌设备和/或扩繁设备时,由于无法灵活控制药液的供液时间,
除非将多功能扩繁器从施药装置上取下来,而实际使用中很少有使用者进行这样麻烦的操
作。这使得一些加热过程和/或搅拌过程和/或扩繁过程因顶杆339使导杆的过早顶起就
而不能充分的进行就被送给雾化室雾化。如我们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发现,对于现有施药
装置,农民在使用农药过程中,普遍存在农药使用浓度不均的现象,如配制农药时没有充分
的摇匀所配药液,致使施药效果差,药害时时发生。尽管现有技术也有采用药液搅拌装置,
但仍然难以避免初始药液浓度不均的情况。
[0315] 究其根本,造成现有技术这种技术问题的原因是用来控制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顶杆位置及长度是不可控的,使得只要供液底盒落座到顶杆所在的支撑底面上,与顶杆式
定位供液组件所控制的液流入口对应的顶杆就会作用于供液组件,使液流入口打开。同时,
这种方式多功能扩繁器的药液供应不但不能具有很好的可控性。因此,我们创造性的提出,
对药液定位供液装置中的顶杆加以优化,以上问题就可得到统筹兼顾的解决。
[0316]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提出一种由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和顶杆控制组件339X构成的药液供液控制装置,整体的结构设置如图26~图33、图52所示,位于多
功能扩繁器底部的第一开口335设置一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该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
330形成一与雾化室供液流道连通的液流腔及液流入口、液流出口,药液定位供液装置至少
其顶杆设置在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下方,用于打开或关闭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的液
流入口,以实现对多功能扩繁器药液的输出控制,但顶杆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作用是
可控的。
[0317] 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
[0318] 如图52所示,该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为一顶杆式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优选的,包括皮帽塞331、供液组件内导柱332、内弹簧333、限位导圈338、顶片334、液位定位豁
口336以及围纳该些组件并形成液流腔及液流入口的壳体,具体的结构及工作关系如下:
[0319] 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由壳体的外壁与第一开口335密封连接,内壁形成液流腔,多功能扩繁器底部的第一开口335是所述液流腔的进口形成液流入口,液位定位豁口
336处的出口形成液流出口;皮帽塞331作用在液流入口上用于打开或关闭液流入口,皮帽
塞331固定在内导柱332的上端,内导柱332下端穿过设于壳体内壁上的限位导圈338与
接收外力的顶片334固定连接(包括一体形成的情形)。内导柱外周套设有内弹簧333,该弹
簧可伸缩的设于液流入口的限位导圈与顶片之间。当顶片没有被施加顶起作用力时,内弹
簧333自然向下伸开,皮帽塞331被向下拉伸液流入口被其密封,药液不能流出。当顶片被
顶杆作用时,供液组件壳体中的供液组件内导片334将供液组件内弹簧333向上压缩,皮帽
塞331、供液组件内导柱332、供液组件内导片334一同向上移动,内导柱顶开皮帽塞,药液
流出,一直到供液底盒中的药液达到设定的最佳液位线高度时药液才自动停止流出。而当
供液底盒的药液被施药装置所施放消耗致使液位下降到到低于最佳液位高度时,药液又从
被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被暴露的液流入口流出,而当从多功能扩繁器300中流出的药液量
再次达到被设定的液位线高度时,药液又自动停止流出,如此循环往复。
[0320] 如图52所示,本申请的最佳药液液位是根据药液最终从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液流腔流出的液流出口位置设定的,因为液流腔的液流出口与与供液底盒上的流道连通,而
流道又与供液底盒内的药液流通,因此液流腔的液流出口的位置通常被用来设置供液底盒
内的最佳药液液位。
[0321] 由本申请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上述设置来看,其打开与关闭取决于顶杆能否给顶片施加外力,下面所描述的顶杆控制组件使得本申请的顶杆的作用具有可控性。具体实
施方案如下:
[0322] 2)顶杆控制组件
[0323] 本申请在具有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330的同时,还辅以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使顶杆的作用具有可控性。从操作的角度看,顶杆控制组件可通过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自动控
制,从发明原理来看,顶杆可加工成螺杆通过其本身的向上旋出或向下旋入改变其位于底
部支撑面(也即供液底盒上部的上底面)上端的有效工作长度(也即顶杆顶端其与顶杆式定
位供液组件的顶片之间的距离),也可加工成可折叠或可伸缩形式改变其顶端与顶片的距
离,还可通过在顶杆上设一可拆卸的套帽使顶杆的作用可控,下面给出定位供液控制装置
339X的几个优选实施例:
[0324] 实施方式1:
[0325] 如图26和图27所示,所述自动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其包括可升降的带螺纹的电动顶杆339、顶杆安装组件3391、3392、3393、3394、正反转驱动机构3395等部件,其中
电动顶杆与顶杆安装组件螺纹配合,可转动的设置在顶杆安装组件上,其下侧端部与正反
转驱动机构连接,由正反转驱动机构的电机的正转或反传实现可升降的带螺纹的电动顶杆
339的升或降。优选的,可升降的带螺纹的电动顶杆339的升或降和/或降或升的螺距可以
通过控制面板110上的功能控制开关111或相应按键来完成,这样就可以根据需要来实现
顶杆对顶片的开启时机控制。另外,优选的,顶杆安装组件为一架体结构,使电动顶杆能够
无摇晃稳定的升降。
[0326] 为结构紧凑,还能保证包括设于供液底盒顶杆的下端需要伸出供液底盒的底部,进入到供液底盒下部的底部风道100中,而驱动该顶杆转动的驱动机构如驱动电机3395优
选的设置在底部风道270中,一来简化整体结构,二来也可利用底部风道的风冷却电机并
反过来加热底部风道中要送给风箱作为动力气流的风,以提高动力气流的温度。此时需要
密封件保证顶杆与所穿过的供液底盒、底部风道的壁之间的密封。
[0327] 上述的电动方式也可以由以下的手动实施方式实现:
[0328] 实施例2:
[0329] 这一实施例,如图28和图29所示,手动螺纹式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其设有一顶杆升降手动控制装置,主要由螺纹杆3392、手动螺母式顶杆339组成,通过上下旋转位于
螺纹杆3392上的手动螺母式顶杆339实现手动螺母式顶杆339的高与低来实现定量控制
组件330中皮帽塞331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所述药液箱中所述药液的流出或不流出;
[0330] 实施例3:
[0331] 这一实施例中,顶杆本身的长度并不能对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施加顶力,只有当在顶杆顶部套上帽套时才能对顶片施加作用力,这样如果不希望多功能扩繁器一放置到供
液底盒上时就有药液流出,只需将帽套取下即可。此时即便多功能扩繁器放置到了供液底
盒上,但由于顶杆的长度不能满足作用于顶片的需要,就不会使药液流出。
[0332] 具体的,如图30和图31所示,所述手动帽套式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顶杆升降手动控制装置由帽套内顶杆3398、套帽3397组成,通过插上或取下套与帽套内顶杆3398上
的套帽3397来实现整个套帽顶杆的高与低,进而实现定量控制组件330中皮帽塞331的打
开或关闭,从而实现所述药液箱中所述药液的流出或不流出。
[0333] 实施例4:
[0334] 如图32和图33所示,所述折叠式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顶杆升降手动控制装置由折叠式顶杆3399组成,通过向上板起或向下放倒折叠式顶杆3399来实现定量控制组件
330中皮帽塞331的打开或关闭,从而实现所述药液箱中所述药液的流出或不流出。
[0335] 上述设计,无论是手动还是电动形式,顶杆都能够按照需求可控的对顶片施加作用或不施加作用,这一技术效果,使得本申请的多功能扩繁器不但能够保证对雾化室的定
位供液,也利于多功能扩繁器本身多功能化的实现。另外,对于不同的药液而言,超声振荡
装置的最佳雾化药液液位可能各不相同,本申请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的上述设计,也使
得本申请的施药装置在进行施药措施的选择上变成可能。通常地,超声振荡装置的最佳雾
化药液液位在15~55mm的范围内。
[0336] 除上述的顶杆式定位供液组件及顶杆控制组件外,本申请为保证超声振荡装置的正常安全的工作及保证药液雾化量,本申请的药液供液控制装置还可设置最低液位检测
器,以防止操作不当或控制失灵等情况下对雾化室供液不足导致超声波振荡器被烧坏。具
体的如光学传感器等已知的传感器就可用作最低液位检测器。进一步的,为使本申请能具
有高度自动化效果,减少人工操作,本施药装置还可将上述液位的检测手段与警报装置或
药液的供应、超声振荡装置、动力气流的供应关联起来通过微处理器实现全自动控制。例
如,当达到最低液位时,最低液位传感器可以输出使相关部件关闭的信号。例如,超声振荡
装置可以被关掉,甚至还可以包括动力气流的送风扇。另外,最低液位传感器可以引起向使
用者发出警告信号,例如可视警告如光和/或声响信号例如哔哔声。
[0337] 进一步的,多功能扩繁器也可设置一最高液位检测器。具体的控制方式可参照最低液位的控制方式。
[0338] 、多功能扩繁器多功能的实现
[0339] 除药液供液控制装置外,还优选在多功能扩繁器上设置搅拌手段和/或扩繁手段,使其不但具有贮液及可控的向雾化室供液的功能,还具有搅拌和/或扩繁功能,从而提
高超声振荡装置雾化的效果。
[0340] 、搅拌桨的设置
[0341] 药液长时间的贮存容易发生沉淀或悬浮,从而影响药液的雾化及气态流的产生及药性的发挥,为此本申请优选的设一搅拌桨。如图7~图9所示,搅拌桨350由转轴353、
套装在转轴上的轮毂、形成在轮毂上的桨叶351及驱动转轴转动的驱动电机359构成,优选
的,为防止搅拌桨在搅拌的过程中出现涡流及加强搅拌桨的强度 ,还设置一连接各个桨叶
的涡流圈352。
[0342] 从可实施的角度看,搅拌桨可以独自的设置在容器的顶部、底部或侧壁上。但本申请优选的,如图6所示,将其设置在容器的底部与容器的大盖一体设置。
[0343] 具体的,如图6~图9所示,搅拌桨的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大盖上伸进容器内。具体的,大盖形成一周向凸缘,凸缘的内侧形成有与药液容器第二开口337结合的螺纹,同时
大盖的内侧的中间位置形成一可伸进容器开口内的凸台342,如图7、图9所示,搅拌桨350
设置在该凸台342上,其转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驱动电机359连
接,而驱动电机的联轴器被较佳的至少部分容纳在大盖凸台背面形成的腔体以节省空间。
[0344] 将搅拌桨和容器的大盖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可拆卸的整体部件,不但借用大盖的可拆卸性,巧妙实现了搅拌设备的可拆卸设置,还利用大盖巧妙的实现了搅拌桨的支撑,使
得本发明的结构及工艺更为简单化,一举多效。
[0345] 、扩繁桶的设置
[0346] 除上述的搅拌桨外,为使本申请能够适用于生物药物,多功能扩繁器药液容器内内还可以优选的设置一扩繁桶。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对生物活性物药物的施药设备中将生
物活性物的扩繁过程与施药过程通过同一提液圈并在同一容器内实现的做法,本发明创造
性的提出在施药装置的多功能扩繁器中设置一个扩繁装置实现生物活性物的扩繁作用,使
扩繁过程可以单独进行不受限于施药过程从而保证生物活性物在施药前得到充分的扩繁,
而为使施药装置的整体结构不因扩繁功能的增加而变得复杂庞大,本发明巧妙的将扩繁装
置与贮液设备的功能合而为一使贮液器不但具有贮液供液功能,还具有扩繁功能。
[0347] 如图44~图50所示,扩繁筒包括容纳有生物活性物载体379的筒体370、封头及设置在筒体下面的安装或连接结构375。其中扩繁筒筒体370优选的采用分体结构,由扩繁
筒壳体371、372及扩繁筒下封头374、扩繁筒上封头373组成可拆卸的筒体结构。优选的,
为进一步便于筒体的拆卸,本申请优选的如图44所示,壳体和下封头均为两半构成,其中
左半壳体与左半下封头之间形成一体结构,右半下封头及右半壳体之间形成一体结构,两
部分再以可拆卸结构组合在一起,具体的可拆卸的方式优选为:两者在配合处,一侧形成插
槽,一侧形成插头,左、右半壳体、左、右半封头形成严密匹配的镶接在一起,而左右半壳体、
左右半封头所形成的腔体的上口也与上封头373之间形成匹配对应的镶接结构;如此形成
更简单的筒体结构。该结构非常适合扩繁筒内载体的安装于拆卸清洗。
[0348] 另外,筒体可以是单桶单层结构,如图48所示,也可以是多桶复层结构,其内部可如图49所示采用层内无隔断,也可由如图48、图49所示,采用层内有隔断型的。
[0349] 如图47~图50所示,填充于生物桨扩繁筒筒体370内的能促进生物活性物各组分生长繁殖的多孔性轻质载体379,优选为多孔性发泡聚酯材料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
或环状体、或片状体、或块状体和/或火山岩材料和/或活性炭材料和/或其中的两种或
多种材料组成的的复合体
[0350] 为实现对生物活性物溶液的扩繁效果,如图47所示,生物桨壳体上具有多个规则的或不规则的镂空孔376,以方便所述生物活性物溶液的流入或流出。
[0351] 工作时,扩繁筒370完全或部分地浸入多功能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300内的生物活性物溶液中,使填充于扩繁筒370内的多孔性轻质载体379不断的被所述生物活性物溶
液所淹没或冲刷,固载滞留于多孔性轻质载体379中的所述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的各种好
、兼氧、厌氧等各生物活性物组分就可以得到快速的生长和繁殖,并不断的被冲刷到所述
搅拌桨300的所述生物活性物溶液当中,当达到一定的时间后,多功能多功能扩繁器容器
中的生物活性物溶液的各生物活性物组分便可得到快速的扩繁,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有效
生物当量。
[0352] 而为使扩繁筒也能对药液具有一定的主动或被动的搅拌效果,本申请还可优选的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或壳体上局部或整体地形成一个或多个类似搅拌桨桨
叶351结构的外突桨,使得扩繁筒无论是被单独设置还是与搅拌桨设置在一起,都能够被
利用产生一定的搅拌作用。
[0353] 筒体下面的安装结构375(如附图45所示)用来安装扩繁筒,或将其单独的固定在容器的内壁上,或将其固定在搅拌桨上或将其固定在容器的大盖上,当然我们这里所说
的固定不是绝对的固定,包括可转动的固定,也包括允许扩繁筒在一定范围内活动的柔性
固定方式。具体的安装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有很多现有技术都可以实现,在此不作赘
述。但本申请后面的内容中将给出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
[0354] 虽然从可实施的角度看,扩繁桶可以像搅拌桨那样通过其安装结构设置在容器的顶部、底部或侧壁上。但本申请优选的,如图39所示,将其设置在容器的底部与容器的大盖
一体设置。具体设置方式可参照搅拌桨的设置方式。
[0355] 将搅拌桨和/或扩繁筒安装在容器的大盖上,可以在不影响盖体封闭功能的同时,利用盖体的可拆卸性实现搅拌桨的可拆卸,同时还可借用盖体实现支撑固定而不用设
置专门的支撑结构从而使本申请的施药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化。
[0356] 、扩繁桶与搅拌桨同时设置
[0357] 当施药装置用于生物活性物药液的施药时,生物活性物的有效当量对生物药物的施药效果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利用超声波振荡原理制备含有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施药装
置来说,使生物活性物在施药前得到很好的扩繁对提高施药装置的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活性药液是将药物作为溶质与溶剂制成的溶液,长时间贮存容易发
生沉淀或悬浮,从而影响药液的雾化及气态流的产生及药性的发挥,而本申请创造性的将
该些功能结合到多功能扩繁器上构成一多功能多功能扩繁器来实现,使该多功能多功能扩
繁器既可以贮存药液并根据需要向气态流发生及输送装置输送扩繁后的药液,又可以使药
液在储存及扩繁期间得到搅拌保证药液的均一性,并使其生物活性物得以在自然状态下快
速扩繁。
[0358] 如果仅需要实现搅拌桨及扩繁筒各自的功能,搅拌桨、扩繁筒可以各自或以一整体部件设置在容器的侧壁上,顶壁上、底壁上或容器300其它任何可以对药液产生其作用
效果的位置处。但这些方式,需要在容器内形成两个安装结构,结构复杂化,因此本申请优
选的将搅拌桨与扩繁筒形成一组合设置,扩繁筒不直接与容器内壁安装连接,具体的组合
方式可以采用一体连接也可以采用异体连接。当搅拌桨350与扩繁筒370异体式连接时:
搅拌桨350与扩繁筒370的轴心可以在同一条轴线上,也可以不在同一条轴线上,搅拌桨
350与生物桨370可以安装在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内任何可以需要安装的部位;当搅拌桨
350与扩繁筒370一体式连接,两者可以一整体结构安装在雾化室的任何可以需要安装的
部位。
[0359] 本发明多功能扩繁筒和搅拌桨同时设置在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中,至少可以带来如下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将扩繁筒和搅拌桨配合使用,使得药液不是静态的浸入扩繁筒
中,而是动态的进入扩繁筒中,这样不但保证溶液中的生物活性物得到最充分的扩繁,还使
扩繁筒中的载体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而使得本发明的多功能扩繁器的扩繁效果大大增
强。而另一方面,搅拌浆的搅拌作用还使得多功能扩繁器中的药液不会发生沉淀、絮凝等现
象,进一步保证以超微气态流形式施药的施药装置的超微药物气态流的产生及施药效果。
[0360]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及技术效果,本申请还进一步优选的将扩繁筒、搅拌桨、容器大盖三者可拆卸的结合在一起,其中不但扩繁筒和搅拌桨可选择的结合在一起,大盖也可选
择的与搅拌桨或扩繁筒或扩繁筒结合在一起。如此不但可以在不影响大盖封闭功能的同
时,利用大盖的可拆卸性,实现搅拌桨、扩繁筒的可安装可拆卸,同时还可借用大盖实现支
撑固定而不用设置专门的支撑结构从而使本申请的施药装置的结构更为简化。而扩繁筒、
搅拌桨不但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整体构件(简称为“生物浆”),还可根据单功能的需要仅
选择扩繁筒或搅拌桨与容器的大盖结合,使本申请多功能扩繁器不但可选择仅具有搅拌功
能也可选择仅具有扩繁功能还可选择既具有搅拌功能又具有扩繁功能,从而使多功能扩繁
器不但以简单的结构拥有了多功能,还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灵活的选择该些功能。
[0361] 下面通过图例详细说明上述最优选的实施方式:
[0362] 如图7~图9及图35~图50所示,容器第二开口优选的设置在容器的底部,大盖与容器开口被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为方便扩繁筒与搅拌桨的之间的安装与拆卸,且保证扩
繁筒在随搅拌桨转动过程中能够牢固稳定的随搅拌桨转动,搅拌桨与扩繁筒优化为同轴设
计且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形成一整体结构,而考虑搅拌桨与扩繁筒的功能需要,本申请优
选的将扩繁筒设置在上面,搅拌桨设置在下面,且直接与转轴连接,但整体结构可转动、可
拆卸的安装在大盖药液一侧,并伸进容器中。
[0363] 具体的:
[0364] 大盖与容器第二开口的可拆卸连接结构:
[0365] 为从容器外可拆卸大盖,大盖形成一周向凸缘,由凸缘的内壁形成与容器第二口结合的螺纹,凸缘的内周、也即大盖内侧的中间位置向容器内凹进,形成一可伸进容器开口
内的凸台342,搅拌桨与扩繁筒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可转动的支撑在大盖的凸台上,两者的转
轴从大盖的凸台中穿过,与设置在大盖外侧的驱动电机359连接,而驱动电机被较佳的至
少部分容纳在大盖凸台背面形成的凹腔中以节省空间。如图8、图9所示,除此之外,为实
现转轴与容器盖体之间的相对转动并保证密封,盖体的螺纹连接处及与转轴的配合处设置
有密封圈355、341及356,转轴穿过大盖的入、出口设置轴承3541、3542、3543,以保证转轴
相对盖体的转动以及盖体对转轴的转动支撑,而为驱动转轴转动,转轴的末端还设置有一
联轴器与驱动源电机的驱动轴连接,如此设计可方便电机的安装与设置。而优选的,生物桨
370和/或搅拌桨350和/或驱动电机359的转速优选在50转/分钟以上,尤其100~200
转/分钟为最好。根据使用需要,生物桨或搅拌桨电机359可以采用匀速电机,也可以采用
变速电机,还可以采用正反转电机,以提高其广适性。
[0366] 优选的,搅拌桨与扩繁筒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是:
[0367] 一如图9、图45所示,用于搅拌桨与扩繁筒之间可拆卸连接的连接件353,其包括一可拆卸的套设在转轴顶端的轴筒部3531和从轴筒顶端向外延伸的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
缘3532,搅拌桨的轮毂可拆卸的套设在该连接件轴筒部的外周;扩繁筒底端的下封头上形
成有环形卡钳结构形成的连接槽3751(如图45所示),该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槽在下封头
对接的位置处部分由两个弹性倒T型内凸缘3752(如图45所示)构成,通过该些结构连接
件的连接外凸缘可利用弹性倒T型内凸缘的弹性放置在连接槽中或将其取出。进一步优选
的,自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或连接槽部分向上优选约20~30mm位置
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不完全紧固的设置在一起,如约20~
30mm以上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镶接结构可进一步采用胶粘结固
定,而连接件或连接槽向上约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的
镶接结构构不采用胶粘结紧固,而只利用镶接结构实现两者之间的对接。当需要将搅拌桨
与扩繁筒连接时,可将搅拌桨与扩繁筒壳体连接件353的顶端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向
上插入扩繁筒底端下封头环形卡钳结构的连接件的环形连接墙或连接槽,此时,未被粘结
的20~30mm位置的扩繁筒左壳体371和扩繁筒右壳体372之间的子母口就会在受外力的
情况下轻微张开,使搅拌桨与扩繁筒壳体连接件353的顶端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3532可
以很轻易地插入扩繁筒底端下盖上的环形卡钳结构375连接槽3571中,而该环形卡钳结构
375的连接槽3751及其两端具有弹性倒T型的两个内凸缘3752就会将插入的连接件353
的顶端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3532钩住,两个连接体实现牢固固定,可保证转动时不发生
松脱。
[0368] 当要从搅拌桨上取下扩繁筒时,由于搅拌桨与扩繁筒连接件353的顶端喇叭口型的连接外凸缘其外径尺寸仅比扩繁筒底端的环形卡钳结构375的连接件或连接槽及其两
端具有弹性倒T型的两个内凸缘的径向直径大1~2mm,可以很轻松地拽下,很容易实现相
互脱离。
[0369] 当仅需要扩繁筒与转轴及大盖连接时,将连接件先从转轴的顶端拆下,再将搅拌桨从转轴的顶端取下,最后再将连接件套设在转轴并与扩繁筒连接固定即可。
[0370] 搅拌桨和/或扩繁筒与容器大盖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结构是:
[0371] 如图8所示,在两者的转轴上设置两个上轴承:外联轴承3541、内联轴承3542,大盖的轴孔处设置一下轴承3543,几个轴承形成配合结构,转轴轴筒部3531从大盖的凸台中
穿过,与至少部分设置在大盖外侧的联轴器358连接,该联轴器358与驱动电机359连接,
各个转动部件之间设有密封,如转轴与搅拌桨间的上密封355、转轴与上联轴器358间的下
密封356,以防止药液通过上联轴器358与搅拌桨电机轴上的下联轴器357配合联接时流入
搅拌桨电机359及底座风道270内;优选的,联轴器的下部形成一扩腔,扩腔的内壁上形成
齿轮结构,驱动电机的转轴通过与该齿轮结构配合,带动联轴器及搅拌桨和/或扩繁筒的
转轴旋转;优选的,该扩腔罩扣在供液底盒上部内壁面的凸台上的中空圆壁形结构及相对
应底座位置的圆壁形结构内,从而进一步防止了药液的流出及对其周围部件的侵蚀。
[0372] 技术效果:当扩繁筒和搅拌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整体部件--生物浆时,在搅拌浆被驱动旋转时,扩繁筒也被带动旋转,从而使扩繁筒不但具有了扩繁功能,还具有了搅拌功
能,无疑增大了搅拌浆的搅拌深度,也使得整个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内的各个角落的药液
都得到较好的搅拌效果,尤其是对于采用容易产生搅拌死角的非圆形截面容器的多功能扩
繁器效果则更为显著。而另一方面,将扩繁筒和搅拌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整体部件也使得
多功能扩繁器的构造与制造工艺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使得本发明的多功能搅拌器不但具有
更为简单的结构,功能还更为能强大,应用更为灵活:将扩繁筒和搅拌桨以可拆卸的结合方
式固定在一起,不但使扩繁筒在需要其转动时可以与搅拌桨一起转动,还可以在不需要其
转动时如扩繁筒需要拆卸、清洗、更换载体或容器内所贮药液不需要扩繁作用时将其拆掉,
使得生物浆及采用该生物浆的多功能扩繁器对不同需求的药液的使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和可调整性,也使得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生物器具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不但可用于生物活
性物药液,也可用于非生物药液,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灵活。
[0373] 多功能多功能扩繁器的其他实施方式:多功能扩繁器综合考虑上述实施方式的各自优缺点及施药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简化及驱动机构安装的简便性,为结构进一步简化需
要,本申请还可直接将搅拌桨和扩繁筒合二为一个部件3500设置在多功能扩繁器的容器
大盖上,如图38所示,就是直接将整个生物桨370设计成一个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
3500,其上同样具有可供药液流入或流出的镂空通道376和封头,生物活性物载体359填充
于所述变形的和/或大号的搅拌桨3500的桨叶和/或桨体当中;当然也可以将扩繁筒和搅
拌桨的功能合而为一到扩繁筒上,如图37所示,也可以在扩繁筒的上封头和/或下封头和
/或壳体周面上设置搅拌桨叶。
[0374] 、多功能扩繁桶多功能水箱的设置
[0375] 如图54所示,所述药液供给装置还为多功能扩繁器设置一多功能水箱302,该多功能水箱设置在多功能扩繁器与雾化室邻接的另一侧,其与多功能扩繁器之间也形成一流
道,优选的,所述述多功能扩繁器与供液底盒之间的流道与多功能水箱与多功能扩繁器之
间的流道一体形成在供液底盒的内壁上,且沿着多功能水箱、多功能扩繁器、供液底盒,高
度依次降低,一方面可利用其为所述多功能扩繁器提供热水以提高由多功能扩繁器进入供
液底盒的药液液温,另一方面可利用其内的水实现生物施药装置前和/或后的药道清洗功
能;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供液底盒为阶梯状,其较低部分形成容纳药液的凹槽并设置所述超
声波振荡装置,从该较低位置部分所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向上延伸于注液箱、多功能水箱的
底部,使得所述多功能扩繁器、多功能水箱设于供液底盒的较高位置处,进一步优选的,所
述供液底盒的底壁形成可流体连通多功能扩繁器、多功能水箱的流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
供液底盒为一可拆卸的复件,该复件拷贝底座顶面形状,与底座顶面结构吻合的贴合在一
起,形成设置雾化室、多功能水箱、多功能扩繁器所需的底部结构。
[0376] 、关于本申请中有关生物活性物进行快速扩繁的其它条件优化措施:
[0377] 根据上述生物活性物在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的生长与繁殖特点,在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含氧量、光照或光线等相对趋于固定的本申请的应用对象与适用场合中,可供使
用的商品生物活性物其组成成分和溶液的PH值也是相对趋于固定的,因此,通过合理有效
的控制生物活性物在稀释后需要扩繁的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激活或适应期、对
数生长期、最高生长期、衰亡期等四个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0378] ⑴、为所述生物活性物扩繁溶液适当合理增加和配合使用生物活性物所需要的必需和特殊营养元素
[0379] 可以有效缩短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激活或适应期,为对数生长期和最高生长期提供生物活性物扩繁所需要的充分的营养元素成分,并加快实现这一过程,当衰
亡期即将到来时,整个扩繁过程就已经基本结束了。
[0380] ⑵、生物桨持续工作的时间长短选择:
[0381] 由于生物活性物在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的激活或适应期、对数生长期、最高生长期、衰亡期等整个过程大概需要几分钟到几个小时所不等的时间,优选的,本申请所述的多功
能扩繁器所选择持续工作的时间以15分钟~120分钟为宜。
[0382] (五)、关于气流输送方式
[0383] 本申请优选动力气流是空气流,因其提供最方便,控制也最简单,限制也最少。但若要实现一机多药目的,推荐采用药气流,如果这样的话施药装置通常还需设置一个额外
的药气流形成结构,具体形成方式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实施的,如将药物蒸发成气
体再与空气混合就可形成药气流。
[0384] 无论是空气流也好,药气流也好,其对药液颗粒的输送动力可以来自于位于药液上游的风扇所产生的送风动力,也可以来自于位于药液下游的风扇所产生的引风动力,还
可以是一射流器产生的引流效应,还可以是该些方式的结合或两两结合。无论是设置送风
机也好还是引风机还是射流器还是这些方式的组合,都是有利于药液雾化的较佳方式,但
更有利的,保证动力气流被引进装有药液的容器时药液能够流过药液表面不但会提高雾化
效果还利于雾化药液被动力气流带走。为此,本申请优选的至少在靠近药液液面的位置处
设置一动力气流的进口。
[0385] 而作为更较佳的优选实施方式,至少在药液的上游设置一送风机,这样会更容易促进药液的雾化与输送,尤其是更能保证药液雾化粒径及均匀度的要求及节能效果,而对
于送风机最好采用离心风机,进一步优选的,还可采用步进电机控制,以根据所施药量控制
风速,使得本发明不但可以改善雾化效果还降低了能量费用。而进一步可优选的,在药液面
的上方靠近施药口的位置单独或再设置一引风机或射流器还可进一步提高气流输送动力,
不仅如此,当采用射流器输送时还具有其他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当设置射流器提供输送
动力时,如图53所示,需要向射流器输入一高速压缩引气流,该高速压缩的引气流不但可
以利用引流效应极大的促进药液的蒸发、雾化,还会极大的促进雾化药滴与气流之间的碰
撞与混合,在高速压缩引气流作用下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
环境内可以极大的提高输送的距离,而优选的,该高速压缩气流可以选择高速压缩空气流
或高速压缩药气流或利用上述动力气流同时产生引流效应,即当利用动力气流产生引流效
应时,不但利用该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与雾化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还
利用动力气流的引流效应实现雾化药液向施药目标环境的输出。除此之外,该种方式更有
利的是,还可利用高速压缩引气流的温度控制实现气态流的输出温度控制,而若采用这种
实施方式,本申请优选采用高速压缩空气流,以便于温度的调节及防止温度调节过程中影
响药性,但若为一机多药目的,可采用含有药物的高速压缩气体流。引气流的具体温度控制
方式很简单,可在其流动路径上设置控温手段,也可在气源制备阶段控制温度。
[0386] 无论是采用上述哪种动力气流及动力气流提供方式,最终本申请将药物以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方式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完成施药过程。
[0387] 、对所生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输出温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0388] 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温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冬天和夏天两个不同的季节,施药目标所在环境温度相差较大,而若能考虑到温差所带来的气流对流效应,可进一步提
高施药效果。
[0389] 由于春秋冬等季节是常规的蔬菜供应淡季,也由于保护性设施的外界温度较低,在需要进行反季节生产的保护性设施内,为保证反季节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需要,保护性设
施内就需要保持在一定的临界温度以上的棚温,因此,提高或保持一定的棚温就需要增加
其他的升温或保温措施,能够提供热气流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0390] 因此本发明提出如下的优化手段是:
[0391] 在秋冬季特别是冬季,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应较低,当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温度低于0~10℃时,优选动力气流高于环境温度,且差值在5~20℃范围内。为实现
上述控制,可设置气态流输出温度检测手段和施药目标所在环境温度检测手段来实现气态
流输出温度的控制。
[0392] 具体的,控制气态流的输出温度使其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温度相应的好处在于:当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的温度较低时,将具有相对较高的温度或热值的含有超微药
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会使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热气态流在施药
空间内弥散,遇到相对较低温度或热焓值的施药对象时,会在施药对象表面快速、立体地形
成药液冷凝薄膜,当时间达到0.5~3小时时,所形成的药液冷凝薄膜就成为施药作业时有
效的药液薄膜层,当这一有效药液薄膜层持续1~2小时时,就会很好的实现施药目的。
[0393] 具体的,控制所述气态流的输出温度的措施本申请优选采用如下手段:
[0394] 之一,控制动力气流的输入温度。
[0395] 为控制动力气流的输入温度,最好为动力气流设置一控温手段,该手段可以是实现加热和/或冷却的手段,进一步优选的,该加热和/或冷却手段可以根据施药目标所在
环境温度进行调节、控制加热量(既包括冷量也包括热量),当然,如果动力气流引自外界空
气,而外界空气环境温度又满足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的施药温度需求时,动力气流可以不
经任何加热或冷却过程,直接施加给雾化的药液,但优选的,将外界空气流引向送风机的过
程中经过一加热区域,该加热区域优选为设有电器部件的风道,使得电器部件可获得冷却
效果,而外界空气流可获得加热效果;优选的,该电器部件至少包括超声振荡装置所需的稳
压器;进一步优选的,控制施药装置所需的电路板及搅拌电机也设置在该风道中。
[0396] 优选的,动力气流的温度范围选择在5~30℃之间。热气流温度太低(如﹤5℃)时,尽管对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强度产生一些影响,但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
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相对密闭空间内的快速弥散和在施药目标物上的
沉降速度;当温度过高(如﹥35或40℃)时,容易造成对温度较敏感的农药如具有生物活性
物的生物制剂农药使其有效性受到影响。将热气流的温度范围选择在5~30℃之间,除考
虑了上述的热气流优点外,还考虑了本发明的普适性而选择的合适范围,但实际使用时,如
果是生物活性物的生物制剂农药,温度可以选择低一些,以免影响生物活性物的活性,如果
是非生物活性物的生物制剂农药如化学农药的话,热气流的温度可以选择得高一些,甚至
比30度还可以适当的高一些。
[0397] 之二,当利用射流器提供输送超微药物气态流的动力时,可通过调节输入射流器的高速压缩引气流的温度调节最后气态流的输出温度,而当高速压缩气流为高速压缩药气
流时,还可实现一机多药效果。
[0398] 之三,在含有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流出路径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能够发热的光源或一个或多个环绕气流路径的加热手段。通过加热或不加热调节气态流最后的输送温
度。
[0399] 优选的,在靠近气态流的输出口处,采用能够发热的光源,一方面可利用温度差效应及密度差效应使雾化蒸汽容易向上流动,甚至可以取消风扇的动力。由于密度差效应,小
的上升暖气流会引起所夹带的蒸汽升高;而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光源使害虫产生驱光效
应向施药装置靠近,如果施药装置能够同时再配以其它机械除害虫手段,如电网、粘网、粘
板等,更使可以发热的光源产生一举多得效应。
[0400] 之四,为所述药液设置调温手段。该种措施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变气态流温度,还可以有利于超声振荡装置对药液的雾化作用,提高药液的雾化效果。优选的采用间壁换热方
式调节所述药液供液温度,以避免直接加热对药效可能造成的破坏;除加热手段外,还可为
药液设置搅拌强度和/或搅拌方向可控可调的搅拌手段,一方面利用对药液的搅拌作用防
止发生药液沉淀或凝絮,另一方面利用搅拌装置与药液的摩擦作用使药液升温。
[0401] 、气态流输送组件:
[0402] 为将作为动力气流气源的空气流从外界环境中引入,并将其优选的加热加压之后再输送到雾化室,使动力气流不但带走雾化室所产生的雾化药雾,还在携走雾化药雾的过
程中与雾化药雾形成药粒粒度更小、分布更均一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送出,本申请设置
了气流输送组件,该气流输送组件分为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和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流输出组件
(简称气流输出组件)两大部分,其中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箱
130,其设置在雾化室391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391左壁上的
动力气流输入口154输入雾化室391内,而气流输出组件设置在上述的位于雾化室391顶
部,以将动气气流与药液雾化药雾所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到施药目标所
在的环境内。
[0403] 具体的,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将动力气流供入雾化室内的动力源,如果不考虑动力气流的输入位置,该动力源可以是设置在雾化室上游的送风机,也可以是设置在雾化
室下游的引风机或射流器,但考虑到前述的药液供入口、动力气流输入口、气态流输出口等
综合优化设置所具有的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优选的在雾化室上游设置送风机200,该送风
机200蜗壳的出风口153与上述动力气流输入口154对应,气流从该动力气流输入口送出
的方向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最好在-20度~20度之间。
[0404] 进一步的,如图1、图2所示,本申请动力气流输入组件还优选的在风箱上外壳130的底部设有一与风箱流体连通的底部风道,该风道上开有至少一个进风口123,使风机转动
时外界空气还可通过该些进风口进入底部风道内再进入风箱130内,从而增大了进风量。
但本申请如此设置的目的还并不仅在于此,本申请创造性的赋予了风道其它重要的技术效
果:将电器元件(如变压器362)、控制部件(如功能开关111、控制线路板700)、其它驱动源
(如搅拌桨电机359)、负离子发生装置600等发热部位设置在该风道中,不但使本申请施药
装置的电器元件及电路线路得到简化并避免被药液污染和发生短路现象,还可以使发热部
件得到良好的散热,而该热量可以使进入该底部风道中的自然风能够被设置在风道中的该
些发热部件的热量加热,进而在无需花费加热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动力气流输入雾化室的
温度及药液的雾化效果,可谓一举多得。优选的,该底部风道以底座形式设置整个施药装置
的下面,这样其又具有了支撑风机、雾化室等功能,进一步优选的,为便于内部元件的维修
更换,底部风道采用分体结构,由一底盖120和底座100扣合而构成,底座的下面设有支脚
121,优选的,支脚上可设有万向节等滑轮以方便施药装置的移动,再进一步优选的,支脚还
可设计为可伸缩的支脚已根据施药对象调整施药装置的施药高度。
[0405] 、对气态流输出组件喷头的优化措施:
[0406] 如图1、图3、图4所示,气流输出组件500设置在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420处,以将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具体的优选方式,如图
3、图4所示:包括一可转动的设置在导流罩气态流输出口420的喷头500或599及驱动喷
头相对气态流输出口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喷头的底部设形成一齿轮圈结构521,驱动
装置包括一电机530及传动齿轮522,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传动齿轮522转动,喷头齿轮圈
521由于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一起,也被带动转动,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施药。当然,喷
头的驱动装置并不限于该种驱动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使喷头转动的驱动结构。
[0407] 为将作为动力气流气源的空气流从外界环境中引入,并将其优选的加热加压之后再输送到雾化室,使动力气流不但带走雾化发生室所产生的雾化药雾,还在携走雾化药雾
的过程中与雾化药雾形成药粒粒度更小、分布更均一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送出,本申请
设置了气流输送组件,该气流输送组件分为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和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流输出
组件(简称气流输出组件)两大部分,其中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一内设有送风机200的风
箱130,其设置在雾化室391的左侧,所提供的动力气流通过与其邻接的雾化室391左壁上
的动力气流输入口154输入雾化室391内,而气流输出组件设置在上述的位于雾化发生室
391顶部,以将动气气流与药液雾化药雾所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送出到施药
目标所在的环境内。
[0408] 具体的,动力气流输入组件包括将动力气流供入雾化室内的动力源,如果不考虑动力气流的输入位置,该动力源可以是设置在雾化发生室上游的送风机,也可以是设置在
雾化发生室下游的引风机或射流器,但考虑到前述的药液供入口、动力气流输入口、气态流
输出口等综合优化设置所具有的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优选的在雾化发生室上游设置送风
机200,该送风机200蜗壳的出风口153与上述动力气流输入口154对应,气流从该动力气
流输入口送出的方向相对水平面的角度最好在-20度~20度之间。
[0409]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申请动力气流输入组件还优选的在风箱上外壳130的底部设有一与风箱流体连通的底部风道,该风道上开有至少一个进风口123,使风机转动时外
界空气还可通过该些进风口进入底部风道内再进入风箱130内,从而增大了进风量。但本
申请如此设置的目的还并不仅在于此,本申请创造性的赋予了风道其它重要的技术效果:
将电器元件(如变压器362)、控制部件(如功能开关111、控制线路板700)、其它驱动源(如
搅拌桨电机359)、负离子发生装置600等发热部位设置在该风道中,不但使本申请施药装
置的电器元件及电路线路得到简化并避免被药液污染和发生短路现象,还可以使发热部件
得到良好的散热,而该热量可以使进入该底部风道中的自然风能够被设置在风道中的该些
发热部件的热量加热,进而在无需花费加热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动力气流输入雾化发生室
的温度及药液的雾化效果,可谓一举多得。优选的,该底部风道以底座形式设置整个施药装
置的下面,这样其又具有了支撑风机、雾化发生室等功能,进一步优选的,为便于内部元件
的维修更换,底部风道采用分体结构,由一底盖120和底座100扣合而构成,底座的下面设
有支脚121,优选的,支脚上可设有万向节等滑轮以方便施药装置的移动,再进一步优选的,
支脚还可设计为可伸缩的支脚已根据施药对象调整施药装置的施药高度。
[0410] 如图1、图3、图4所示,气流输出组件500设置在雾化室顶部的气态流输出口420处,以将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施加到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内。具体的优选方式,如图
3、图4所示:包括一可转动的设置在导流罩气态流输出口420的喷头500或599及驱动喷
头相对气态流输出口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喷头的底部设形成一齿轮圈结构521,驱动
装置包括一电机530及传动齿轮522,在电机的带动下,带动传动齿轮522转动,喷头齿轮圈
521由于与传动齿轮啮合在一起,也被带动转动,从而可以实现360度全方位施药。当然,喷
头的驱动装置并不限于该种驱动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可以使喷头转动的驱动结构。
[0411] 喷头的可转动设计,极大的提高了施药范围,使得本装置能够保证无施药死角。而为进一步优化喷头对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的施药效果,本申请还巧妙的将喷头设计为一近
似S形的异形喷头,如图51所示,大概分为三部分:与气态流输出口420可转动密封连接的
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该结构虽然不算复杂,但却巧
妙解决了气态流输出时容易在施药装置附近造成大量药滴沉降问题,即:利用喷头内部流
道方向的变化防止了较大液滴被动力气流裹挟带出后因重力作用迅速沉降到施药装置附
近无法有效施加给施药目标的浪费且又造成施药装置表面被沉降药滴弄脏弄湿的弊端,可
谓小改进,大收益。而为避免异形喷头流道方向变化对气流的输出动量及输出范围的消极
影响,本申请还优选的将喷头进一步采取如下至少一的改进以获得更好的施药效果:
[0412] 如图51所示,上述异形喷头,大概可分为三部分: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等三部分,气态流从气态流输入口420进入异形喷头599,在流
经气态流变向段和气态流输出段时,气态流的流向经过了变向角为5度角~30度角(用δ
表示变向角,图图14所示)的至少两次方向改变。
[0413] 如图51所示,599为所述异形喷头,420为喷头气态流输入口,555为喷头气态流输出口,D1为气态流输入段,D2为气态流变向段,D3为气态流输出段,δ1为气态流第一损耗
变向角,δ2为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3为气态流流液角,A为气态流逃逸点,B为气态流
流液点,d2为气态流逃逸中距,d1为气态流流液中距,Δd为气态流逃逸变距,E为气态流
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气态流逃逸点A间的气态流远距点,
F为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气态
流远距点,N为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 L1为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4为气态流
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L7
为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
面线, L2为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与L4的垂直切面线,L3为气态
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L4的垂直切面线; L5为气态流输出段D3末
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
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上内壁气态流逃逸点A间的气态流远距点E点之间的切面
线,L6为气态流输入段气态流输入口内壁与气态流输出段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
气态流远距点F点、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之间的切面线,L8为气态流输出段
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点沿下内壁向内的切面线;
[0414] 假设气态流输出口420的截面积为S420,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部分输出口555的截面积为S555;
[0415] 当气态流的输送动力相同或一定时,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越大,气态流的输出损耗就越多,而气态流从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气态流输出口输出的距离就越近;
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越大,气态流的有效输出就越多,气态流从异形喷头气态流输
出段的气态流输出口输出的距离也越远;如d2>d1,且气态流逃逸变距Δd(Δd=d2﹣
d1)越大,从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逃逸出的气态流就越多,距喷
头气态流输出段D3近气态流输出口的无效或浪费施药量同比增加,同时,累积在气态流输
出段D3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间的被液化的气态流药液就越多,此时,如果没有合适
的气态流流液角δ3,所述累积在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处的被液化
的气态流药液就很容易从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处的气态流流液点B点处流出喷头
外,同样造成距喷头气态流输出段D3近气态流输出口的无效或浪费施药量的增加。
[0416] 基于以上原因,在设计所述异形喷头时,主要从以下角度采取优化措施:
[0417] ⑴、整个喷头采用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等三段式设计,不同区段发挥不同的功效;气态流变向段(D2)的前部分与所述气态流输入段
(D1)的后部分呈后仰状,气态流变向段(D2)的后部分与气态流输出段(D3)的前部分呈前
倾状,且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的内壁面之间的
过渡面为平滑曲面,以减少气态流输送时的阻力。
[0418] ⑵、优化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和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的角度:
[0419] 为兼顾减少气态流在气态流变向过程中的的变向损耗量、增大从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输出口输出的有效气态流数量并将该气态流实现最远距离的输送,可对气态流第一损
耗变向角δ1和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进行优化。
[0420] 无论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还是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都可以称之为变向角δ。当变向角δ=90°时,气态流从气态流输出口420流经气态流输入部分和气
态流输出部分时,流向没有改变,气态流仍沿原来气态流输出口420的流经方向流出;当变
向角δ>90°时,只是气态流输入部分和气态流输出部分发生了镜像的变化,喷头结构和
气态流流向并未发生变化;当变向角δ=45°时(如图3所示),所述喷头就是常见的普通
喷头500,气态流从气态流输出口420流经气态流输入部分和气态流输出部分时,气态流的
流向只发生了一次90°的改变。
[0421] 因此,优选的,气态流第一损耗变向角δ1≦90°,进一步优选在5度角~30度角之间;优选的,气态流第二有效变向角δ2≦90°,进一步优选在5度角~30度角之间。
[0422] ⑶、气态流流液角δ3的优化措施:
[0423] 为防止已累积在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处的被液化的气态流药液很容易地从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处的气态流流液点B点处流出喷头外造成
无效或浪费施药量的增加,可将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气态流输出口的下内壁设在气态流
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沿气态流流液点B点与气态流输入方向切面线L1的垂直切面线L4
的下边位置,且使其以一定的角度逐渐向异型喷头内壁内凸曲面凸顶点N点延伸,这样,即
使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下内壁气态流流液点B处形成有液化的液滴,该液滴也会在重力作
用下重新流入雾化室而不致被气态流裹挟带出喷头以外。
[0424] 优选的,气态流流液角δ3≦90°,进一步优选在5度角~30度角之间。
[0425] ⑷、气态流逃逸变距Δd的优化措施:
[0426] 为防止和减少气态流从气态流输出段D3末端上内壁沿气态流逃逸点A点处逃逸,气态流逃逸中距d2比气态流流液中距d2越大越好,也即气态流逃逸变距Δd越大越好。
[0427] 优选的,d2≥d1,Δd≧0。
[0428] ⑸、其它优化措施:
[0429] 整个喷头不仅采用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等三段式设计,而且为保证尽可能少的气态流损失,不仅使所述气态流输入段(D1)、气态流变
向段(D2)、气态流输出段(D3)的内壁面之间的过渡面采用平滑的曲面设计,而且从所述气
态流输入段(D1)到气态流变向段(D2)再到气态流输出段(D3),整个平滑内曲面的截面积
其大小基本保持相同或一致。
[0430] 优选的, S555≥S420;
[0431] 进一步优选的,在逃逸中距(d2)或流液中距(d1)部分或全部的长度范围内的异形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面采用麻面内壁。其原因是:当雾化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
流经喷头的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时,总会有一部分雾化的超微药物颗粒气态流液化形成液
滴,当喷头气态流输出段的内壁是光滑的内壁表面时,由于液滴与光滑的内壁表面之间阻
力很小,容易被动力气流裹挟带出,从而落在喷头气态流输出部分输出口外,造成在距喷头
气态流输出段的气态流输出口外近100cm的范围内无效药量的浪费;但是,在采用麻面内
壁后,可能稍微增加了一些风阻,但由于液滴与麻面的内壁表面之间阻力的增大,液化了的
液滴就不容易被动力气流裹挟带出,从而落在喷头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输出口外近100cm
范围内的无效药量就会大大降低或杜绝。
[0432] 上述喷头的设计,可防止水滴被风从出风口裹挟带出,造成在距出风口100cm的范围内无效药量的浪费,彻底消除该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由于农药造成的植物体农药药害,
真正实现绿色节能的使用效果,实际效果见下表二。
[0433] 表二:不同类型喷头在距喷头输出口100cm范围内无效药液量的实验
[0434]
[0435] 上述优化措施使得本申请相对现有技术的施药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以下措施还会使本发明所设计的喷头优势效果更加明显:
[0436] 如图3所示,喷头的气态流输出段气态流输出口还形成有气流栅511,优选的,气流栅为长条形状,且整体形成一外凸的出风弧面,以使气流获得更好的分配和更远距离的
输出;优选的,喷头内部气态流输出段还设有一导向装置,该导向装置设有 2~5个呈曲面
的叶片,叶片的一端固定在喷头内壁上,另一端固定在一根轴上,该些叶片呈顺列布置,由
于叶片之间所构成的流道的曲面引导作用,可带动气流旋转,使气流获得加速效果,有效的
增加气态流的出风压力,使气流输出范围更大、施药更均匀。
[0437] 本申请在考虑喷头可360度转动以及如何能够进一步获得范围更大、施药距离更远、浪费更小的喷头改进的同时,还优选的提出喷头还可以通过结合步进电机和控制电路
板的选择,通过控制面板功能键的选择可以在0~360度的任意范围内根据需要以任意角
度旋转;还优选的提出在施药口还设有一可转动的盖帽,使用时盖帽转动到不阻挡施药口
气流流出的位置,如施药口的背后,以不影响气体流的输出,施药装置不使用时将其盖在出
风口上,保护出风口,避免脏物、异物进入。
[0438] (六)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
[0439] 本申请优选的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环境之前带电,优选的,使上述形成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在被施加于施药目标
所在环境之前带有OHˉ或O³¯负电荷,优选的,该带电过程可通过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
实现,所述等离子或负离子发生器设置在底部风道内,如图1所示。
[0440] 二、优选工作方式及技术效果说明:
[0441] 1、优选实施工作方式
[0442] 如图2所示,下面以一最简单的实施例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工作方式。
[0443] 该机包括以下组件:设有送风机及进风通道的动力气流的输入组件、由导流罩410和供液底盒390构成的雾化室、由10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
置360、由动力气流和异形喷头599组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输出组件的气流输送
装置、自动控制装置、生物桨(大盖340、搅拌桨350和扩繁桶370)及扩繁容器300。
[0444] 其中:
[0445] 多功能扩繁器包括容器300及设置在容器内的生物桨组件搅拌桨350、扩繁筒370以及定位供液组件330和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
[0446] 气流输送装置设有布置于底座上的气流输入口123、气流输送口555、异形喷头599、将外界气流引入机中的离心式风机;
[0447] 外底座上装置的控制面板110、控制开关112、功能切换开关111,当启动时便伴有亮光、亮灯或声音第提示;
[0448] 气源为空气;
[0449] 流量控制设备为上述优选的手动帽套式定量供液装置330;
[0450] 220V电源。
[0451] 该实施例工作方式如下:
[0452] 第一步: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扩繁:
[0453] 如图31所示,本实施例采用上述手动帽套式供液装置顶杆升降手动控制装置3390。
[0454] 首先,将机器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并按照要求配好药液,并将药液加入容器300中,拧紧容器大盖340,确定容器300无漏液情况后,取下套与手动帽套式定量供液装置330
帽套内顶杆3398上的套帽3397,将装有药液的容器300放入其在底座的容器位置上。此
时,由于顶杆339被降低高度不起顶起作用,皮帽塞331就将供液液箱300中的液流孔密
封,药液就不能从容器300中流出。将机器电源线142插入电源插板接通电源,将控制面板
110上的控制开关112设定为2小时,功能开关111只选择搅拌桨和生物桨工作,2小时后,
机器停止工作,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工作完成。
[0455] 第二步:扩繁后生物活性物溶液的使用:
[0456] 如图30所示,从机器上取下容器300,将手动帽套式定量供液装置330帽套内顶杆3398上的套帽3397套于其上,将上述装有扩繁2小时药液的容器300重新装入其在底
座的容器位置上。此时,顶杆339顶起供液组件内顶片334,供液组件内顶片334使套在供
液组件内导柱332上的供液组件内弹簧333向上压缩,推动固定于供液组件内顶片334上
的供液组件内导柱332和皮帽塞331向上移动并被完全顶起,使容器300中的药液从被暴
露的液流孔流出,流量控制装置打开,此时,皮帽塞331一直被顶杆339顶起,一直到药液箱
300中流出的药液量达到被设定的液位线高度时药液才自动停止流出,选择220v的电源档
位,将机器上的电源线142插头插入220V电源接口,摁下总电源开关接通电源,选择功能
开关111,使容器300中的搅拌桨和扩繁桶开始旋转并开始搅拌药液,将控制面板上的施药
时间功能键设定为2小时,将出风口旋转角度功能键设定为360°旋转角度,将出风口旋转
转速功能键设定为每12分钟旋转一圈的转速旋转,摁下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电源开
关接通电源,机器开始正常工作。此时,供液底盒390中的药液液位达到工作液位线,集成
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中的多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开始工作,空气经气流输入口123由离
心式引风机从第一气流输送口153处吹出并经第二气流输送口154经控制地进入贮液底盒
中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上部4~10cm处药雾形成的位置处。此时,经集成式超声波
振荡装置360雾化的药液已开始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OHˉ负离子发生器产生
的大量OHˉ负离子随同气流经离心风机被吹入与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药液
微粒开始进行负离子交换,随后,带负电荷的药液微粒与其它大量的OHˉ负离子一并最后
从气流输送口555处被吹出。机器工作一定时间后,当供液底盒390中的药液位低于最低
药液位时,容器300中的药液再次开始流入供液底盒390,直到供液底盒390中的药液位再
次达到最大药液位时停止流入,如此往复流入,直至容器中的药液全部流入供液底盒为至。
当供液底盒中的药液液位低于最低液位线时,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置360自动断电停止工
作,当达到2小时的设定时间时,机器自动断电停止全部工作。
[0457] 2、下面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及其施药效果进行比较
[0458] 本实施例设备使用本发明上述如图2所示的的机器。
[0459] 该机包括以下组件:设有送风机及进风通道的动力气流的输入组件、由导流罩410和供液底盒390构成的雾化室、由10个超声波振荡器单元组成的集成式超声波振荡装
置360、由动力气流和异形喷头599组成的含有药物颗粒的气态流的输出组件的气流输送
装置、控液稳效装置430、自动控制装置、生物桨(搅拌桨350和扩繁桶370)及扩繁容器300。
[0460] 其中:
[0461] 多功能扩繁器包括容器300及设置在容器内的生物桨组件搅拌桨350、扩繁筒370以及定位供液组件330和定位供液控制装置339X;
[0462] 气流输送装置设有布置于底座上的气流输入口123、气流输送口555、异形喷头599、将外界气流引入机中的离心式风机;
[0463] 外底座上装置的控制面板110、控制开关112、功能切换开关111,当启动时便伴有亮光、亮灯或声音第提示;
[0464] 气源为空气;
[0465] 流量控制设备为上述优选的手动帽套式定量供液装置330;
[0466] 220V电源。
[0467] 使用方法同上述实施例工作方式。
[0468] 现有技术为不具备生物桨的如图2相同机型的机器。
[0469] 实施一:不同方法对高效微生物扩繁效果的影响:
[0470] 选用机型:如图2所示的施药机器,对照组不使用本发明的生物桨,试验组使用本发明的生物桨;
[0471] 高效微生物使用要求:在利用高效微生物除甲醛或除农药残留时,为了达到有效当量的高效微生物浓度,要求使用浓度为200倍的稀释量;为了降低使用成本,可利用本发
明预先对较低浓度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如400倍的稀释液)进行扩繁。
[0472] 高效微生物溶液的配制:对照组与试验组配制方法相同;即高效微生物稀释400倍用量,即将10ml的ZF高效微生物用清水4升稀释到供液箱中。
[0473] 高效微生物溶液的扩繁:利用上述生物活性物溶液中生物活性物的扩繁方法对高效微生物溶液中的高效微生物进行扩繁,2小时后,分别检测所述高效微生物溶液中的高效
微生物浓度。
[0474] 高效微生物溶液的检测方法:计数仪直接计数的全数测定法。
[0475] 计数仪直接计数的全数测定法:取定容稀释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悬液放置在细菌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中的平均细胞数,换算出供测样品的细胞数。
[0476] 每毫升原菌液含菌数﹦每小格平均菌数×4000000×稀释倍数,
[0477] (计数板上每小格中菌液=1/4000000 毫升)
[0478] 表三不同方法对高效微生物扩繁效果的影响
[0479]
[0480] 结果表明,利用本发明可以显著地促进高效微生物的快速扩繁和降低实际使用成本,本发明较对照组可提高84.4%的扩繁效果,较对照组降低实际使用成本约69.4%。
[0481] 实施二、使用上述实施一方法所制得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果实去除农药残留的效果。
[0482] 分别于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天后3日内每日进行一次,每次使用的药液量相同,测定农药残留的数值。
[0483] 表四不同方法得到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施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的果实农药残留效果比较
[0484]检测项目 对照组 试验组(本发明)
农药残留(ppm) 0.11 0.01
每次保护地用药12(4kg×3桶) 12(4kg×3桶)
量(kg)
保护地用药总量36(12kg×3次) 36(12kg×3次)
(kg)
药箱容积(升) 7 7
保护地规格(长×50米×7.5米×3.5米 50米×7.5米×3.5米
宽×高)
施药时期 果实成熟期,在施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果实成熟期,在施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天后
3天后3日内每日进行一次,共三次。允许农药残留3日内每日进行一次,共三次。允许农药残留0.3ppm
0.3ppm
[0485] 结果表明,在用上述实施例扩繁得到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对保护地番茄灰霉病使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后去除农药残留效果差别较明显。相同的原菌液、稀释相同
的倍数和体积,在扩繁前每毫升稀释液(400倍液)中含菌数相同的高效微生物稀释溶液,不
同的扩繁方法,最后制得的相同体积的扩繁溶液在去除农药残留方面具有明显不同的实际
使用效果,对照组最后测得的农药残留量为0.11ppm,本发明的试验组最后测得的农药残留
量为0.01ppm,本发明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0486] 实施三、不同方法得到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对室内装修除甲醛效果的试验。
[0487] 使用上述实施一方法所制得的扩繁后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分别对刚完成装修的室内进行处理,每天处理一次,测定最后室内甲醛的数值达到0.00 mg/m3为止,统计实际用药
总量。
[0488] 表五不同方法得到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对室内装修甲醛的去除效果比较
[0489]检测项目 对照组 试验组(本发明)
甲醛初始含量0.25 0.35
(mg/m3)
甲醛最终含量0.00 0.00
(mg/m3)
处理次数(次)6 3
用药总量(kg)72(4kg×3桶/次×6次) 36(4kg×3桶/次×3次)
药箱容积(升)7 7
室内面积(平92 92
方米)
备注 墙面房顶刮腻涂白、墙裙刷漆、地面铺砖等的基本装修,墙面房顶刮腻涂白、墙裙刷漆、地面铺砖等的基本装修,无家无家具。每天定时处理一次,测定最后室内甲醛的数值具。每天定时处理一次,测定最后室内甲醛的数值达到0.00mg/达到0.00mg/m3时终止。检测类别Ⅰ,允许甲醛含量m3时终止。检测类别Ⅰ,允许甲醛含量0.10mg/m3
0.10mg/m3
[0490] 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得到的扩繁后的高效微生物溶液对室内装修甲醛的去除效果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本发明具有很明显的省药、省水的效果,省药省水效果各达50%。
[0491] 综上所述,本应用发明不仅操作简单,方便易行,可有效促进生物活性物的快速扩繁,可大幅降低药物的实际使用量达50﹪~69.4%,节能环保,具有简单易行、省药、省水、
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
[0492] 而可以预料的是,当本发明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各种优化措施后将比目前的实验结果取得更好的技术效果。
[0493] 三、关于本发明的适用
[0494] 1、本申请中所使用的生物活性物药品:
[0495] 生物活性物包括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种或多种单细胞生物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和∕或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种或多种蛋白质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和∕或单种或
多种有生物学活性的单细胞生物和蛋白质或提取物或培养物或发酵物的复合体,所述生物
活性物在形态上可以为固剂或粉剂或悬浮剂或水剂或油剂,所述生物活性物在挥发性上可
以具有挥发性也可以不具有挥发性;所述生物活性物在施放对象上可以是民用生物活性物
也可以是农用生物活性物,在功能用途上可以降解或分解私人或公共场所的房间内的甲醛
类、苯类、二氧化硫类、其它各种异味类等超标有害物质的生物活性物,可以是用于农用封
闭环境内农作物或农产品的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产品的生长发育调节目的生物活性物,也
可以是分解或降解工业或民用类污水中的各种超标污染物的生物活性物,还可以是分解或
降解或净化如湖泊或池塘或河流中的各种超标污染物的生物活性物;而所述生物活性物药
液的配置可以是厂家出厂前完成的配置,也可以是使用者施放前完成的配置;
[0496] 2、关于适用对象
[0497] 1)领域具有广谱性:
[0498] ①、农业领域:利用本申请在农业领域的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针对病虫害的预防或控制或杀灭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调节等施放目的;
[0499] ②、空气污染治理领域:利用本申请在空气污染治理领域如私人或公共场所的房间或场所内针对对该环境内空气中的甲醛类、苯类、异味等污染物的去除目的的空气净化
目的;
[0500] ③、其它环保领域:利用本申请在其它环保领域如污水处理、垃圾消纳场所垃圾的降解及异味消除、生物肥料或沼气生产等领域中有关生物活性物的扩繁和添加应用,都可
以使用本申请的方法使其工艺、结构、方法更趋科学和简便;
[0501] 2)使用方式具有灵活性
[0502] 既可以作为有关生物活性物施药器械中的生物活性物药液供给装置的一部分,与生物活性物施药器械的其他设备配合使用,也可以仅仅作为一种为生物活性物提供快速扩
繁的场所或专门工具的多功能贮液雾化室,仅以生产或制备含有理想有效生物当量浓度的
生物活性物溶液为目的。
[0503] ①、为实现更加环保、科学、经济有效的施药或施放目的,所述密闭式或半密闭式雾化室可以作为有关生物活性物施药或施放器械结构中的生物活性物药液箱部分,再与该
有关生物活性物施药或施放器械配合使用,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生物活性物的快速扩繁、
生物活性物的施药或施放、生物活性物的使用效果等整个过程;
[0504] ②、为方便不同使用者的实际情况,所述密闭式或半密闭式雾化室也可以仅仅作为一种快速扩繁生物活性物的场所,当使用者在该场所中完成生物活性物的快速扩繁目的
后,可以将该含有理想生物活性物有效当量的生物活性物溶液利用其它任何施药或施放器
械在所需要使用的场所或环境中进行施药或施放。
[0505] 当本申请中与该有关生物活性物施药或施放器械或设备配合使用,使本申请成为有关生物活性物施药或施放器械或设备结构100中的生物活性物药液箱300部分时,本申
请特别适用于相对封闭或密闭的环境或目标。该相对封闭或密闭的环境或目标优选空气流
速或空气对流速度小于等于0.5m∕s或风力为0级或大于0小于1级;所述封闭环境为
家居、宾馆、饭店、医院、商场等私人或公共场所的房间或农作物生长用大棚、温室、窑洞、禽
舍、畜舍等农用封闭环境或其它环境;所述封闭环境内的施放目标为确定施放目标和/或
不确定施放目标,优选的,所述不确定施放目标为封闭环境内的无固定形态的空气,所述确
定施放目标为封闭环境内有固定形态的无生命体和/或有生命体,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农
用封闭环境内的确定施放目标为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农业设施,如蔬菜、果树、花卉、蘑菇、药
材、烟草、茶叶等农作物或农产品或其农业设施,进一步优选的,对所述农作物或农产品的
施放目的为病虫害的预防或控制或杀灭和/或除残留农药和/或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调节等
目的;所述私人或公共场所的房间的施放目标为空气,所述施放目的为对封闭环境内空气
进行除甲醛类、苯类、异味等污染物为目的的空气净化目的。
[0506] 所述开放或半开放和/或敞开或半敞开的任意环境或目标,所述环境为工业、民用、农业饲养场所、垃圾消纳场所、生物肥料或沼气生产等环境或其它环境;如各种污水处
理过程、垃圾消纳场所垃圾的降解及异味消除、生物肥料或沼气生产、湖泊或池塘或河流等
水体中的各种超标污染物的治理或净化等各种领域当中有关生物活性物的快速扩繁、添
加、应用等目的。
[0507] 为了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本申请通过如下改进获得更佳的技术效果。
[0508] 最后说明的是:
[0509] 1)在本申请说明书(包括说明书所有文字及所有附图)和技术方案中,术语“包括”和“容纳”以及其它类似表述意指“包括但是并不限于”,而且并不用于(并且不是)排除其
它部分、添加物、构件或者步骤。
[0510] 2)在本申请说明书(包括说明书所有文字及所有附图)和技术方案中,单数涵盖复数,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特别地,当使用“一”表示不定冠词而不是特指数量“一个”时,
“一”应被理解为既包括复数形式又包括单数形式,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
[0511] 3)本申请所公开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即便没有在同一实施例中阐述,也应该被理解成能够被应用于在这里描述的任何其它方面、实施例或者例子,除非与之不相容或在本
文中被明确地排除在外,否则本申请所有没有穷尽的实施方式之间的组合或子组合都是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0512] 4)关于本专利申请的一些技术术语:
[0513] a、本申请所述的超微药物颗粒是从微观的角度描述的,如无特别说明,本申请所述的药物颗粒、雾化粒滴、雾化药滴、药液粒滴等称谓与其具有相同的含义,而该些颗粒整
体通常可称为雾化蒸汽、药雾流、等,本领域对本申请该些技术术语的解读不应以严格的
物理学上的科学定义进行区分。
[0514] b、本发明所谓的动力气流,是指至少能够将部分雾化药液粒滴携带走的气流,而本申请所表述的“利用该动力气流将所述雾化了的药液带走施加于施药目标所在的环境
内”并不排除除动力气流之外还具有其他输送动力将雾化药液(雾化蒸汽)携带进施药目标
所在的环境中。
[0515] c、本申请所述的“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是动力气流在将药液雾化所形成的超微药物颗粒携带向出口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气态流。
[0516] d、本文中描述了关于本发明的各种方面、概念和特征的各种优选实施方式,但是这些描述不是本发明所有实施方式的完全或详尽的清单,除非有特别说明,否则该些描述
并不表明这些特征是必需的,排他性的。本申请示例性优选方法或优选结构的描述不应被
解读为仅限于该种实施方式,除非本申请说明书明确陈述为该种情况。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