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轮作 / 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阅读:461发布:2020-05-11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涉及烟田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烟田 土壤 的养护:对烟田进行冬耕后,再进行春耙;烟田的隔离带围绕:在烟田四周种植诱蚜 植物 ;烟田内诱捕器的增设:在烟苗移栽后,烟田内均布诱捕器;烟田内昆虫的养殖;烟叶表面喷施防护液。本 发明 解决了传统技术中通过后期对 害虫 进行防治,却忽略了害虫的产生是基于该烟田内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金叶槐繁殖的昆虫对害虫抑制效果有限,使得昆虫种类的局限,无法起到有效的对虫害的抑制;昆虫饱腹后,则丧失对害虫的抑制,使得时间段内无法对害虫进行捕捉;害虫穿过诱集带进入烟田内部时,易对烟叶表面进行啃食的问题。,下面是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烟田土壤的养护:对烟田进行冬耕后,再进行春耙。
S2:烟田的隔离带围绕:在烟田四周种植诱蚜植物
S3:烟田内诱捕器的增设:在烟苗移栽后,烟田内均布诱捕器。
S4:烟田内昆虫的养殖:在害虫出现后,在烟田中放养昆虫。
S5:烟叶表面喷施防护液:提取植物提取物混合稀释后,喷洒于烟叶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冬耕的深度不低于25cm,深松深度大于40cm,采用轮作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春耙对起垄高度大于25cm,且增加生物有机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蚜植物包括金叶槐、金叶榆以及向日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器在烟苗移栽后的15-20天后,按每1.5亩安装一个诱捕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包括赤眼蜂以及蠋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赤眼蜂的放养,在每亩放置放蜂点3-5个。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蠋蝽的放养,在每亩中释放20-50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干姜提取物、白芷提取物、土荆皮提取物以及鱼藤提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植物提取物混合后,再加入辣椒粉及蔗糖,喷洒于烟叶表面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烟田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烟草农业中利用化学农药进行烟蚜防治,仍然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和措 施之一。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抗蚜威、化乐果防治烟蚜,导致烟蚜抗药性 不断增加,天敌大量被杀伤。由于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已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运用生态学原理恢复生态平衡和良性循环,促进 农业生产发展是当前的重要任务。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具有重要的 生态学意义。
[0003] 诱集植物是用以引诱蚜虫害虫,保护烟株免受烟蚜危害的植物。诱集植 物带通过吸引更多的蚜虫等害虫到诱集植物带上,是一种重要生物防治措施。 因此有必要在筛选对烟蚜有诱集作用的植物的基础上,更广泛的研究这些植物 在烟田周边生境中作用、烟蚜的迁移规律、人为调控技术等,从而建立相对稳 定的烟田微生态系统。对烟田中害虫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在烟田周围种植 诱集植物对烟田害虫数量的影响等问题研究相对匮乏,而依靠农业生态控制技 术诱集害虫,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至今未见报道。
[0004]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个申请号为201910399931.6的专利,该专利 包括在烟田四周种植金叶槐形成诱集带,所述烟田以5亩计,所述金叶槐株距 为0.8-1.2米,烤烟行距为120cm,株距为50cm,金叶槐在烤烟移栽前栽种完 毕。采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建立能有效诱集烤烟烟田的烟蚜等害虫的金叶槐植 物诱集带,利用诱蚜植物金叶槐控制害虫的危害,减少烟田农药的使用次数和 农药的残留量,提高烟叶品质及安全性。
[0005] 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烟田内虫害的防治,但也存在该技术 的不足之处:
[0006] 第一,该方法是通过后期对害虫进行防治,却忽略了,害虫的产生是基于 该烟田内土壤环境的影响,土壤环境的恶劣则加剧了害虫的生长。
[0007] 第二,该方式通过种植金叶槐对虫害进行抑制,但是随着长期使用,通过 金叶槐繁殖的昆虫对害虫抑制效果有限,使得金叶槐在前期的效果明显,在后 期则显得效果不佳。
[0008] 第三,仅通过种植金叶槐实现的对繁殖昆虫的种类单一,使得昆虫种类的 局限,无法起到有效的对虫害的抑制。
[0009] 第四,仅通过繁殖昆虫对虫害进行抑制,但是害虫的数量要远大于昆虫的 数量,这就使得当昆虫饱腹后,则丧失对害虫的抑制,使得时间段内无法对害 虫进行捕捉。
[0010] 第五,害虫均是飞落于烟叶的表面,对烟叶进行啃食,仅通过外周设置的 诱集带对昆虫实现引诱的效果,使得昆虫难以对烟田内部的害虫进行有效的捕 食,使得当害虫穿过诱集带进入烟田内部时,则无法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
[0011]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 改进。

发明内容

[0012]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用以解 决传统技术中通过后期对害虫进行防治,却忽略了害虫的产生是基于该烟田内 土壤环境的影响;通过金叶槐繁殖的昆虫对害虫抑制效果有限,使得昆虫种类 的局限,无法起到有效的对虫害的抑制;昆虫饱腹后,则丧失对害虫的抑制, 使得时间段内无法对害虫进行捕捉;害虫穿过诱集带进入烟田内部时,易对烟 叶表面进行啃食的问题。
[0013]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14] 一种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 S1:烟田土壤的养护:对烟田进行冬耕后,再进行春耙。
[0016] S2:烟田的隔离带围绕:在烟田四周种植诱蚜植物。
[0017] S3:烟田内诱捕器的增设:在烟苗移栽后,烟田内均布诱捕器。
[0018] S4:烟田内昆虫的养殖:在害虫出现后,在烟田中放养昆虫。
[0019] S5:烟叶表面喷施防护液:提取植物提取物混合稀释后,喷洒于烟叶表面 上。
[0020]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冬耕的深度不低于25cm,深松深度大于40cm, 采用轮作模式。
[0021]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春耙对起垄高度大于25cm,且增加生物有 机肥。
[0022]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诱蚜植物包括金叶槐、金叶榆以及向日葵。
[0023]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诱捕器在烟苗移栽后的15-20天后,按每1.5 亩安装一个诱捕器。
[0024]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昆虫包括赤眼蜂以及蠋蝽。
[0025]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赤眼蜂的放养,在每亩放置放蜂点3-5个。
[0026]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蠋蝽的放养,在每亩中释放20-50头。
[0027]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植物提取物包括干姜提取物、白芷提取物、土 荆皮提取物以及鱼藤提取物。
[0028]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将植物提取物混合后,再加入辣椒粉及蔗糖,喷洒 于烟叶表面上。
[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30] 通过冬耕春耙,改善烟田土壤微生态环境,减轻病虫害发生;利用冬耕、 春耙的农业防治方法,以减少越冬代烟青虫虫源基数,从源头上改善土壤环境, 降低害虫的数量;在田埂地边种植金叶槐、金叶榆、向日葵等诱蚜植物,阻挡 有翅蚜迁入烟田数量,减少烟田蚜虫数量,从而减少烟田病毒传播虫媒,起到 减少病害的作用,通过增加多种植物,提高昆虫的多样性,提高对害虫的防治 效果;通过诱捕器实现通过物理防治方法结合性诱剂诱集灭杀,实现了与昆虫 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害虫的防治效果;利用赤眼蜂可以高效寄生害虫卵,对源 头进行抑制,利用蠋蝽可以有效的捕捉害虫,对成体后的害虫进行捕捉;通过 对烟叶表面喷洒植物提取物,可以实现对越过诱集带的害虫进行防治,降低害 虫对烟叶的啃食量;操作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使用,应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 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32] 烟田虫害综合防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 S1:烟田土壤的养护:对烟田进行冬耕后,再进行春耙。
[0034] S2:烟田的隔离带围绕:在烟田四周种植诱蚜植物。
[0035] S3:烟田内诱捕器的增设:在烟苗移栽后,烟田内均布诱捕器。
[0036] S4:烟田内昆虫的养殖:在害虫出现后,在烟田中放养昆虫。
[0037] S5:烟叶表面喷施防护液:提取植物提取物混合稀释后,喷洒于烟叶表面 上。
[0038] 冬耕的深度不低于25cm,深松深度大于40cm,采用轮作模式。
[0039] 春耙对地块起垄高度大于25cm,且增加生物有机肥
[0040] 诱蚜植物包括金叶槐、金叶榆以及向日葵。
[0041] 诱捕器在烟苗移栽后的15-20天后,按每1.5亩安装一个诱捕器。
[0042] 昆虫包括赤眼蜂以及蠋蝽。
[0043] 赤眼蜂的放养,在每亩放置放蜂点3-5个。
[0044] 蠋蝽的放养,在每亩中释放20-50头。
[0045] 植物提取物包括干姜提取物、白芷提取物、土荆皮提取物以及鱼藤提取物。
[0046] 将植物提取物混合后,再加入辣椒粉及蔗糖,喷洒于烟叶表面上。
[0047] 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0048] 烟田冬耕,冬耕深度大于或等于25㎝,深松深度大于40cm,采用轮作模式, 亩均施太阳岛发酵饼肥20公斤以上,增施豆饼约20公斤;改善烟田土壤微生 态环境,减轻病虫害发生;
[0049] 开展春耙工作,地块起垄高度都达到25㎝以上,增加了土壤透气性,提高 了烟株抗逆性和抗病性;有条件的烟田每亩增施生物有机肥100公斤以上,增 强烟田微生物多样性及活性,保护土壤微生态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0050] 利用冬耕、春耙的农业防治方法,以减少越冬代烟青虫虫源基数。
[0051] 设置隔离带。在成方连片的烟田周围种植隔离带,降低病虫害传播几率。 或在田埂地边种植金叶槐、金叶榆、向日葵等诱蚜植物,阻挡有翅蚜迁入烟田 数量,减少烟田蚜虫数量,从而减少烟田病毒传播虫媒,起到减少病害的作用。
[0052] 该法有效发挥了金叶槐、向日葵等诱蚜植物对烟田天敌昆虫的诱集和庇护 作用,建立和保护了烤烟田生态系统中的“生境岛屿”,创造了有利于烤烟害虫 天敌增殖的生态环境,促进了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在烟田种植金叶槐、 向日葵诱集带,利用了金叶槐、向日葵引诱、繁殖天敌昆虫的作用,达到对烟 田烟蚜的诱导防治,降低烟田烟蚜数量和病毒病传播途径,创造了有利于烤烟 生长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残留,提高烟叶品质及安全性,获得了显著的生态 效益。
[0053] 在烟田周围种植金叶槐:
[0054] 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各时期蚜虫量比对照田均有减少,减少量在50.0%-75.93%之间,种植金叶槐诱集带烤烟田蚜虫平均个体总数为12993头, 对照田为28278头,平均减少54.04%,烤烟田种植金叶槐诱集带可以诱集、减 少烟蚜数量,有效地控制烟蚜的为害,是防治烟蚜为害的一项有效措施。
[0055] 试验期间,定点定期系统调查了烟蚜的为害情况和种群数量,诱集带田烟 蚜平均为害株率为11.28%,平均百株烟蚜量为1258头;对照田烟蚜平均为害 株率为20.27%,平均百株烟蚜量为2767头,表明:与对照相比,种植金叶槐 诱集带烟田的烟蚜平均为害株率降低了44.35%、平均百株烟蚜量(头)降低了 54.54%,本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为害。
[0056] 在烟田周围种植向日葵:
[0057] 使烟田天敌昆虫得到大量补充,与对照田相比,天敌昆虫个体总数增加了 32.46%,天敌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表明:本方法使烤烟田生境中天敌群落的稳 定性增加,减小了烤烟害虫大发生的频率和农药的施用,获得了显著的生态效 益。本方法使种植向日葵诱集带烟田的烟蚜平均为害株率降低了33%、平均百株 烟蚜量(头)降低了22.38%,与对照相比,有效地控制了害虫的为害。
[0058] 安装诱捕器,用诱捕器+性信息素诱捕烟田害虫,主要推广烟青虫、铃虫 诱捕器,通过物理防治方法结合性诱剂诱集灭杀、田间为害状识别相结合,记 录烟夜蛾诱集情况,及幼虫数量及为害情况,掌握烟夜蛾发生动态;一般烟苗 移栽15-20天后安装诱捕器,每3亩地安装一个棉铃虫和一个烟青虫诱捕器(即 每1.5亩安装一个诱捕器),一个月换一个诱芯,烟青虫诱捕至打顶后结束;平 均防效达到85%以上,减少了防虫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事操作次数,保障了烟 叶、人身和生态安全。
[0059] 与常规烟田比较,未安装诱捕器的烟田中的烟青虫和棉铃虫平均发生率分 别为12.0%和13.5%;安装诱捕器的烟田中的烟青虫和棉铃虫平均发生率分别为 1.7%和
2.0%;
[0060] 利用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
[0061] 积极开展赤眼蜂防治烟青虫/棉铃虫技术,一般烟田每亩设放蜂点3~5个, 放蜂时,将蜂卡按点次放蜂量撕成小块,然后将植株叶片卷成一个小圆筒,把 小片蜂卡固定在其中即可。在烟青虫/棉铃虫羽化高峰期前1-3天,或害虫成虫 大量出现时设置,烟青虫诱捕至打顶后结束。诱蛾高峰期2-3天后为卵孵化盛 期,于第一代卵盛发期前7天,释放第一批赤眼蜂,释放密度为6-10卡/亩; 结合田间观察结果,在第二代卵高峰期前,释放第二批赤眼蜂,释放密度较第 一次略低,为4-6卡/亩。
[0062] 利用赤眼蜂可以高效寄生害虫卵的特性,2018年,赤眼蜂防治棉铃虫技术 在诸城推广2000亩,平均防治效果达到63.1%。
[0063] 与未使用赤眼蜂的常规烟田比较,常规烟田棉铃虫平均发生情况(头/株) 为13.90%,释放赤眼蜂的烟田为5.14%。
[0064] .利用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
[0065] 在烟青虫/棉铃虫发生初期进行释放蠋蝽,以阴天或傍晚释放最佳。依据防 治对象每亩释放20-50头。后期根据害虫的数量进行补充释放。2018年,推广 蠋蝽防治烟青虫/棉铃虫技术500亩,平均生物防治效果达到75%,防治烟青虫/ 棉铃虫农药减少45%。
[0066] 在烤烟进入团棵期前,进行释放,根据田间烟青虫/棉铃虫幼虫的虫口基数, 按照20-50头/亩释放蠋蝽5龄若虫,对烟青虫/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好的防控效 果。后期根据害虫发生量,再进行补充释放,达到有效防控。
[0067] 与未使用蠋蝽的地块比较,常规烟田的烟青虫/棉铃虫平均发生情况(头/ 株)13.40%,释放蠋蝽的烟田为3.38%。
[0068] 喷施植物提取物防治烟青虫
[0069] 烟苗移栽到大田15~20天后,将干姜提取物、白芷提取物、土荆皮提取物 和鱼藤提取物混合后,稀释200倍左右,再加入一定量的辣椒粉和蔗糖,喷施 于烟株叶面,每亩施用50kg左右。
[0070] 结合烟青虫、棉铃虫等害虫发生规律,通过烟田冬耕春靶、烟田周围种植 金叶槐、向日葵等诱蚜植物,烟田安装诱捕器,释放赤眼蜂、蠋蝽、喷施植物 提取物来综合防治烟青虫的模式,防治烟青虫效果显著,烟青虫平均百株虫量 控制在3-7头以下,预防效果平均达到60%以上。
[0071]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 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 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 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 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 的权利要求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