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阅读:212发布:2020-05-16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所述组合物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重量比为1~50:1~40。该组合物可应用于防治 禾谷类作物 、瓜果或蔬菜等作物病害防治。该组合物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残留低,对人、畜、环境等安全。,下面是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重量比为1 50:1 40。
~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重量比为1 30:1 24。
~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重量比为1 10∶1 16。
~ ~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可湿性粉剂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或乳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在剂型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 80%。
~
7.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物病害包括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黄瓜白粉病、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灰霉病、葡萄白粉病、灰霉病、黑痘病、豇豆白粉病、锈病、油菜菌核病、蕹菜白粉病、白锈病、炭疽病、番茄灰霉病、晚疫病、白粉病、桃白粉病、褐腐病、炭疽病。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用途,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主要用于农作物病害的防治。

背景技术

[0002] 啶酰菌胺(Boscalid,cas号为188425-85-6)是烟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由于其特有的作用机理不易产生交互抗性,对作物及环境安全。其机构是如下:
[0003]
[0004] 乙嘧酚磺酸酯(Bupirimate,Cas号为41483-43-6)为嘧啶类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故耐雨冲刷。具有用量少、高效、低毒、对白粉病有特效等优点,适宜于果树、蔬菜、花卉等观赏植物、大田作物。防治对象各种白粉病,如苹果、葡萄、黄瓜、草莓、玫瑰、甜莱等。其化学结构式为:
[0005]
[0006] 乙嘧酚磺酸酯虽具有良好的内吸性和传导性,但杀菌谱比较窄,单一使用成本很高,长时间使用不仅会使成本增加,也增加了抗性险。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效果好、成本低、安全性好的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
[0008]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的用途。
[0009]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10] 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重量比为1~40:1~40。
[0011] 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优选重量比为1~30:1~24。
[0012] 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更优选重量比为1~10:1~16。
[0013] 所述组合物剂型为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或乳油等。
[0014] 所述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在上述剂型中的质量百分比为:2~80%。
[0015] 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水稻纹枯病、稻曲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黄瓜白粉病、灰霉病,草莓白粉病、灰霉病,葡萄白粉病、灰霉病、黑痘病,豇豆白粉病、锈病,油菜菌核病,蕹菜白粉病、白锈病、炭疽病,番茄灰霉病、晚疫病、白粉病,桃白粉病、褐腐病、炭疽病等作物病害的防治。
[0016] 优选用于豇豆白粉病、蕹菜白粉病、油菜菌核病、小麦白粉病、葡萄黑痘病的防治。
[001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8] (1)本发明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很好的增效作用,组合物的杀菌效果比单剂有了显著提高,同时降低了农药使用剂量及成本,减少了残留,也减轻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0019] (2)本发明中两种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不同,组合物的应用可以延缓或克服病原菌的抗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0020] (3)本发明组合物对作物白粉防效优良,此外,也可用于它作物病害的防治;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是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例子。
[0022] 本发明组合物以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为有效成分,经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发现,两者复配之后对抗药性病害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具体用以下生物测定实例加以说明。
[0023] 实物测定实例1: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豇豆白粉病菌的毒测定[0024] 1、试验对象:豇豆白粉病菌[拉丁学名:Erysiphe polygoni DC.]
[0025]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1-2008》,采用盆栽发法。
[0026]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0027]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4-2006》,根据Sun&Johnson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
[0028] 5、结果与分析
[0029] 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表1中“啶∶乙”为“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的简写。
[0030] 表1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混配对豇豆白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31]
[0032]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1:25、1:20、1:10、1:5、1:1、4:1、8:1、16:1和24: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豇豆白粉病菌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以1:10、1:
5、1:1、4:1和8: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对豇豆白粉病菌以1:10~8:1复配较好。
[0033] 实物测定实例2: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蕹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0034] 1、试验对象:蕹菜白粉病[拉丁学名:Erysipe cruciferarum(Opiz)Junell][0035]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11-2008》,采用盆栽发法。
[0036]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0037]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4-2006》,根据Sun&Johnson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
[0038] 5、结果与分析
[0039] 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蕹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表2中“啶∶乙”为“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的简写。
[0040] 表2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混配对蕹菜白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41]
[0042]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1:30、1:20、1:10、1:5、1:1、4:1、8:1、16:1和24: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蕹菜白粉病菌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20、1:10、
1:5、1:1、4:1和8: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1:
20~8:1复配对蕹菜白粉病菌效果最佳。
[0043] 实物测定实例3: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0044] 1、试验对象:油菜菌核病菌[拉丁学名: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
[0045]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0046]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0047]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4-2006》,根据Sun&Johnson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
[0048] 5、结果与分析
[0049] 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表3中“啶∶乙”为“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的简写。
[0050] 表3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混配对油菜菌核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51]
[0052]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1:30、1:20、1:10、1:5、1:1、4:1、8:1、161和24: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油菜菌核病菌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以1:10、1:
5、1:1、4:1、8:1和16: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
1:10~16:1复配对油菜菌核病菌效果较好。
[0053] 实物测定实例4: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毒力测定[0054] 1、试验对象:小麦白粉病菌[拉丁学名:Erysiphe graminis DC.f.sp.tritici Marohal]
[0055]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4-2006》,采用盆栽发法。
[0056]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0057]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5-2006》,根据Sun&Johnson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
[0058] 5、结果与分析
[0059] 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4,表4中“啶∶乙”为“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的简写。
[0060] 表4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混配对小麦白粉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61]
[0062]
[0063]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1:30、1:20、1:10、1:5、1:1、4:1、8:1、16:1和24: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小麦白粉病菌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以1:10、1:5、1∶
1、4:1、8:1和16: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1:10~16:1复配对小麦白粉病菌效果较好。
[0064] 实物测定实例5: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复配对葡萄黑痘病菌的毒力测定[0065] 1、试验对象:葡萄黑痘病[拉丁学名:sinoe ampelina(de Bary)Shear][0066] 2、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2-2006》,采用含药培养基法。
[0067] 3、数据统计分析:用SA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菌丝生长抑制率(%),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式、相关系数(r)、EC50和共毒系数。
[0068] 4、评价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 1156.5-2006》,根据Sun&Johnson的共毒系数法(CTC)来评价药剂混用的增效作用,即CTC≤80为拮抗作用,80
[0069] 5、结果与分析
[0070] 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及其二者不同比例的混配组合对葡萄黑痘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见表5,表5中“啶∶乙”为“啶酰菌胺:乙嘧酚磺酸酯”的简写。
[0071] 表5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混配对葡萄黑痘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
[0072]
[0073]
[0074]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1:30、1:20、1:10、1:5、1:1、4:1、8:1、16:1和24:1比例进行混配,其对葡萄黑痘病菌表现出相加或增效作用,其中以1:10、1:
5、1:1、4:1、8:1和16:1的比例混配增效作用最明显。综合考虑,啶酰菌胺与乙嘧酚磺酸酯以
1:10~16:1复配对葡萄黑痘病菌效果较好。
[0075]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与已知的助剂和辅剂、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呈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其中比较好的剂型有水分散粒剂、悬浮剂、水乳剂、乳油或种衣剂,这些已知的助剂、辅剂有分散剂、扩散剂、消泡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等。
[0076] 以下用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0077] 本发明组合物可以与已知的助剂和辅剂、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呈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其中比较好的剂型有乳油、水分散粒剂、水乳剂、悬浮剂及可湿性粉剂,这些已知的助剂、辅剂有分散剂、扩散剂、消泡剂、润湿剂、崩解剂、填料等。
[0078] 以下用具体实例进行说明。
[0079] 实施例1:
[0080] 将啶酰菌胺10g、乙嘧酚磺酸酯10g、十二烷基磺酸钠5g、苯乙基酚聚乙烯醚3g、柴油加至100g,混合至均匀液相,制得本发明组合物20%乳油。
[0081] 实施例2:
[0082] 将啶酰菌胺10g、乙嘧酚磺酸酯50g、扩散剂NNO(亚甲基双磺酸钠)4.5g、木质素磺酸钠3g、高岭土加至100g,经气流粉碎造粒,制得本发明组合物60%水分散粒剂。
[0083] 实施例3:
[0084] 将啶酰菌胺25g、乙嘧酚磺酸酯15g、十二烷基磺酸钠5g、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g、扩散剂NNO 2g、黄原胶0.2g丙二醇5g、适量水,混合经湿法研磨,均化,制得本发明组合物40%悬浮剂。
[0085] 实施例4:
[0086] 将啶酰菌胺32g、乙嘧酚磺酸酯8g、扩散剂NNO 4.5g、木质素磺酸钠3g、白炭黑5g、高岭土加至100g,混合经气流粉碎制得本发明组合物40%可湿性粉剂。
[0087] 实施例5:
[0088] 将啶酰菌胺5g、乙嘧酚磺酸酯5g、二甲苯6g、烷基芳基甲树脂聚氧乙烯醚10g、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1g、乙二醇4g、黄原胶0.1g、有机0.1g、适量水,配制油相,配制水相,在高剪切下,将油相均匀水相中或者将水相加入油相中,剪切制得本发明组合物10%水乳剂。
[0089] 本发明的一种含有啶酰菌胺和乙嘧酚磺酸酯的杀菌组合物已经通过具体的实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借鉴本发明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