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作物管理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一种含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组合杀菌物

一种含噻霉和聚赖酸的组合杀菌物

阅读:536发布:2020-05-1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噻霉和聚赖酸的组合杀菌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含有噻霉 酮 和聚赖 氨 酸的组合杀菌物,包含有效成分噻霉酮和聚赖氨酸及辅助成分,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 质量 比为1-80:1-80。该组合杀菌物可应用于防治果树,蔬菜, 禾谷类作物 的细菌病害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延缓了病原菌的抗药性,持效期长,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降低了使用成本。本发明所述的组合杀菌物可用于防治柑橘溃疡病,芒果细菌性 角 斑病,猕猴桃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病害,效果显著。,下面是一种含噻霉和聚赖酸的组合杀菌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有噻霉和聚赖酸的组合杀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含有的活性成分为噻霉酮和聚赖氨酸,其中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80:1-8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杀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优选质量比为1-70:1-7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噻霉酮和聚赖氨酸为主要有效成分和农药助剂、填料或溶剂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噻霉酮和聚赖氨酸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8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柑橘溃疡病,芒果细菌性斑病,猕猴桃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上应用。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使用剂量为15-
2
30g a.i./hm。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噻霉和聚赖酸的组合杀菌物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业病害防治领域,具体是一种含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组合杀菌物。

背景技术

[0002] 噻霉酮(Benziothiazolinone)是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的杂环类杀菌剂。分子式:C7H5NOS,化学名称:1,2苯并异噻唑啉-3-酮。
[0003] 噻霉酮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性杀菌剂,能够破坏病原菌细胞膜蛋白质和合成系统,从而抑制病原菌繁殖,干扰病原菌细胞新陈代谢,使其生理紊乱,导致病原菌死亡。该化合物对细菌,真菌引起的多种农作物病害有良好防治效果,而且对农作物和环境十分安全,低毒,无残留。
[0004] 聚赖氨酸是1977年日本学者S Shima和H Sakai在从生物中筛选Dragendo-Positive(简写为DP)物质的过程中,发现一株放线菌No.346能产生大量而稳定的DP物质,通过对酸解产物的分析及结构分析,证实该DP物质是一种含有25-30个赖氨酸残基的同型单体聚合物,称为ε-多聚赖氨酸(ε-PL)。它是一种天然的生物代谢产品,具有很好的杀菌能和热稳定性,是具有优良防腐性能和巨大商业潜力的生物防腐剂。在日本,ε-聚赖氨酸已被批准作为防腐剂添加于食品中,广泛用于方便米饭、湿熟面条、熟菜、海产品、酱类、酱油、鱼片和饼干的保鲜防腐中。同时还发现ε-聚赖氨酸和其他抑菌剂配合使用,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可以提高其抑菌能力。
[0005] 近年来,细菌性病害在农作物上的发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病害防治难度越来越来大,抗生素的禁止使用给病害防治药剂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亟待需要绿色,安全,高效防治药剂。
[0006] 目前病害的防治难度越来越大,种植结构的改变,病原菌抗性的上升,单剂的防治效果不如人意,植物病害的防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效果突出,用量低的含有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发明人通过大量生测实验发现聚赖氨酸对多种植物病害表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的组合物是同过复配筛选实验发现的,组合物对柑橘溃疡病,芒果细菌性斑病,猕猴桃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有显著效果,表现明显优于单剂的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8] 一种含有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组合杀菌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合物含有的活性成分为噻霉酮和聚赖氨酸。
[0009] 所述的组合杀菌物,其特征在于其中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质量比为1-80:1-80,优选质量比为1-70:1-70。
[001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以噻霉酮和聚赖氨酸为主要有效成分,可以和农药助剂,填料或溶剂等必要辅助成分的配制成农药上允许的任意一种固体状或液体状制剂。这类组合物可通过混合活性成分噻霉酮和聚赖氨酸与合适的辅助成分用已知的方法制备。固体状形式包括粉状的可湿性粉剂、粉剂、种子处理干粉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颗粒剂、水分散粒剂,液体状制剂包括悬浮剂、悬乳剂、微囊悬浮剂、种子处理悬浮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悬浮种衣剂。
[0011] 本发明组合物所述辅助成分包括润湿剂、分散剂、乳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增稠剂、溶剂、助溶剂、防冻剂、崩解剂、防腐剂、稳定剂、成膜剂、成囊剂、pH酸调节剂、消泡剂、着色剂、填料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或活性化合物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制备中常用或农业上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0012] 所述润湿剂选自E0/P0嵌段聚醚、脂肪醇聚乙烯醚、脂肪醇乙氧基化合物、油脂乙氧基铵盐、烷基奈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酰基谷胺酸盐。
[0013] 所述分散剂选自缩合磺酸盐、苯酚磺酸缩合物钠盐、甲基萘磺酸钠甲缩合物、木质素磺酸钠、亚甲基二奈磺酸钠、丙烯酸均聚物钠盐、高分子聚羧酸盐、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钠盐、Eo/Po嵌段聚醚、来酸一丙烯酸共聚物钠盐。
[0014] 所述乳化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苄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菎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多元醇脂肪酸酯及其环氧乙烷加成物、烷基苯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烷基丁二酸酯磺酸盐、烷基联苯基醚磺酸盐、奈磺酸甲醛缩合物、脂肪醇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脂肪酸聚氧乙烯酯磷酸盐、烷基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烷基磷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芳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联苯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酚甲醛缩合物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缩甲基纤维素及其衍生物、烷基铵盐、氨基醇脂肪酸衍生物、多胺脂肪酸衍生物、季胺盐、牛油脂乙氧基胺盐、烷基萘磺酸盐、氨基酸、氧化胺、甜菜碱、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和酰基谷胺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5] 所述助表面活性剂选自正丁醇、异丁醇、正辛醇。
[0016] 所述增稠剂选自黄原胶、镁、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磷酸酯钠、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聚乙烯醇。
[0017] 所述溶剂选自二甲苯、松脂基植物油、油酸甲酯和重芳溶剂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 所述助溶剂选白环己酮、N,N一二甲基乙酰胺、N,N一二甲基甲酰胺。
[0019] 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尿素。
[0020] 所述成膜剂选用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乙二醇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羟甲基纤维素、阿拉伯树胶、黄原胶、淀粉等具有粘结性和成膜性的高分子聚合物。
[0021] 所述成囊剂所用囊壁材料为聚脲树脂:是由异氰酸酯单体与多元醇或者多元胺通过界面聚合反应而制得;异氰酸酯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4,4一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多苯基多次亚甲基多异氰酸酯、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等。
[0022] 所述pH酸碱调节剂选自柠檬酸醋酸、盐酸氨水、三乙胺、三乙醇胺和二乙烯三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需用量为将最终产品的pH值调节至稳定范围内为宜。
[0023] 所述崩解剂选氯化钠氯化铵、硫酸铵、硫酸钠、可溶性淀粉。
[0024] 所述防腐剂选白卡松、甲醛、水杨酸苯酯、苯甲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山梨酸
[0025] 所述稳定剂选白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亚磷酸三苯酯、缩水甘油醚或季戊四醇。
[0026] 所述消泡剂选自有机硅消泡剂、聚醚消泡剂。
[0027] 所述着色剂选自氧化、氧化、偶氮染料。
[0028] 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滑石粉、轻质、白炭黑
[0029] 所述水为自来水、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0030] 所述噻霉酮和聚赖氨酸在上述剂型中的重量百分比为2~80%。
[0031]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柑橘溃疡病,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猕猴桃溃疡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上应用,具有显著效果,表现明显优于单剂的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农药使用量。
[0032]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的使用剂量为15-30g a.i./hm2。
[0033]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34] 1、本发明所述的含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杀菌组合物协同增效明显;
[0035] 2、本发明所述的含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杀菌组合物用药量少、持效期长;
[0036] 3、本发明所述的含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杀菌组合物不易产生抗性;
[0037] 4、本发明所述的含噻霉酮和聚赖氨酸的杀菌组合物绿色,安全是无公害果蔬生产的优秀药剂。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做进一步说明。
[0039] 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实施例表述的范围。
[0040] 本实验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合适配比,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0041] 实施例1噻霉酮与聚赖氨酸复配对柑橘溃疡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0042]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柑橘溃疡病病菌的抑制作用。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d的柑橘溃疡病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杀菌剂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8℃下恒温培养,以不含药剂平板为空白对照,4d后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通过各处理剂量的对数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处理杀菌剂对柑橘溃疡病的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43] 当CTC毒系数(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
[0044]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
[0045] 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46]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47] 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杀菌组合物对柑橘溃疡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1。
[0048] 表1噻霉酮与聚赖氨酸不同比例复配对柑橘溃疡病室内毒力测定
[0049]
[0050]
[0051] 由表1可知,聚赖氨酸、噻霉酮对柑橘溃疡病的EC50分别为2.87mg/L和3.67mg/L,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
[0052] 实施例2噻霉酮与聚赖氨酸复配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0053]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制作用。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d的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杀菌剂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8℃下恒温培养,以不含药剂平板为空白对照,4d后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通过各处理剂量的对数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处理杀菌剂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54] 当CTC毒系数(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
[0055]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
[0056] 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57]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58] 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杀菌组合物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2。
[0059] 表2噻霉酮与聚赖氨酸不同比例复配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室内毒力测定[0060]
[0061] 由表2可知,聚赖氨酸、噻霉酮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EC50分别为3.75mg/L和4.54mg/L,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
[0062] 实施例3噻霉酮与聚赖氨酸复配对猕猴桃溃疡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0063]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猕猴桃溃疡病菌的抑制作用。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d的猕猴桃溃疡病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杀菌剂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8℃下恒温培养,以不含药剂平板为空白对照,4d后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通过各处理剂量的对数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处理杀菌剂对猕猴桃溃疡病的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64] 当CTC毒系数(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
[0065]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
[0066] 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67]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68] 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杀菌组合物对猕猴桃溃疡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3。
[0069] 表3噻霉酮与聚赖氨酸不同比例复配对猕猴桃溃疡病室内毒力测定
[0070]
[0071] 由表3可知,聚赖氨酸、噻霉酮对猕猴桃溃疡病的EC50分别为5.32mg/L和3.25mg/L,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
[0072] 实施例4噻霉酮与聚赖氨酸复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0073] 室内抑菌效果测定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杀菌组合物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抑制作用。从PDA培养基上培养4d的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菌落边缘取直径为5mm的菌丝块分别接种到含不同浓度杀菌剂的PDA培养基平板上,28℃下恒温培养,以不含药剂平板为空白对照,4d后测量各处理的菌落直径,计算药剂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百分率。通过各处理剂量的对数和菌丝生长抑制率的几率值进行回归分析,计算处理杀菌剂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抑制中浓度(EC50),再依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
[0074] 当CTC毒系数(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
[0075]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效EC50)*100;
[0076] 理论毒力系数(TTI)=A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的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0077]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0078] 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杀菌组合物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表4。
[0079] 表4噻霉酮与聚赖氨酸不同比例复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室内毒力测定[0080]
[0081]
[0082] 由表4可知,聚赖氨酸、噻霉酮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EC50分别为5.73mg/L和4.87mg/L,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混配比例在80:1-1:80时,共毒系数(CTC)均大于120,表现出良好的增效作用。
[0083] 实施例5防治柑橘溃疡病田间药效实验
[0084]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2.5%聚赖氨酸悬浮剂和5%噻霉酮悬浮剂及空白清水对照。
[0085]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表5:
[0086] 表5噻霉酮与聚赖氨酸不同比例复配对柑橘溃疡病药效试验
[0087]
[0088]
[0089] 从表5可以看出,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杀菌组合在相对低的用量下对柑橘溃疡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性,持效期长。
[0090] 实施例6防治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药效实验
[0091]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2.5%聚赖氨酸悬浮剂和5%噻霉酮悬浮剂及空白清水对照。
[0092]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表6:
[0093] 表6噻霉酮与聚赖氨酸不同比例复配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
[0094]
[0095]
[0096] 从表6可以看出,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杀菌组合在相对低的用量下对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性,持效期长。
[0097] 实施例7防治猕猴桃溃疡病田间药效实验
[0098]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2.5%聚赖氨酸悬浮剂和5%噻霉酮悬浮剂及空白清水对照。
[0099]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表7:
[0100] 表7噻霉酮与聚赖氨酸不同比例复配对猕猴桃溃疡病药效试验
[0101]
[0102]
[0103] 从表7可以看出,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杀菌组合在相对低的用量下对猕猴桃溃疡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性,持效期长。
[0104] 实施例8防治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田间药效实验
[0105] 1.实验处理:本实验根据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农药单剂12.5%聚赖氨酸悬浮剂和5%噻霉酮悬浮剂及空白清水对照。
[0106] 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66.7m2,重复3次;施药前调查及施药后的防效调查方法为:在实验处理区内随机取样5点,按照国家田间试验相关标准进行病情分级,计算防效。实验结果见表8:
[0107] 表8噻霉酮与聚赖氨酸不同比例复配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药效试验
[0108]
[0109]
[0110] 从表8可以看出,噻霉酮与聚赖氨酸杀菌组合在相对低的用量下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优于对照药剂防治效果,组合物在低于单剂用量的情况下表现出优异的协同增效性,持效期长。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