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生物防治 / 线虫病原真菌 / 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阅读:551发布:2020-05-19

专利汇可以提供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应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涉及 农作物 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复合 微 生物 菌剂,及其应用,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由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 真菌 中的地表球囊霉和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中的蜡状芽孢杆菌菌株组成。本发明公开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能够提高番茄苗的生长发育和番茄产量,而且具有抗根结 线虫 病的作用,两种菌剂施于 土壤 ,不会在果实中残留,安全有效。,下面是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应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复合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由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菌株组成。
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的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生防菌剂。
3.权利要求1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方面的应用。
4.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在番茄播种时,接种所述的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
再次,在移栽期,接种所述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菌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真菌的接种剂量为
2000-5000IPU/株;所述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菌株接种剂量为发酵原液
9
10cfu/ml,200-500ml/株·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真菌接种剂量为2000IPU/
9
株;所述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菌株接种剂量为发酵原液10cfu/ml,200ml/株·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期为番茄发育至3-4叶时可定植时期,所述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在番茄定植时、定植后15天和定植后35天接种。

说明书全文

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复合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农业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市场对农作物反季经营和销售的需求,番茄保护地栽培规模逐年扩大,番茄育苗企业也随着蓬勃发展,番茄保护地种植农户和企业采用购买或者自己育苗的方式满足番茄种苗的需求,如何培育出健康茁壮的番茄幼苗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番茄苗期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番茄产量和质量
[0003] 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产量的措施一般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指改善番茄遗传性状,开发新品种;外因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生物因素有农业栽培措施(间作制度等)、虫害及微生物病害等。非生物因素有光、气、二氧化和肥。在诸多影响番茄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因素中,控制病虫害和合理农业栽培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土壤的控制最为明显,我国近年来的土壤肥力监测结果表明,肥料对农产品产量的贡献率全国平均为57.8%。肥料通常分为化学肥料、生物肥料有机肥料。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保护和土壤保护意识的提高,过量施用化学肥料的缺点显而易见。而有机肥料取自天然柴草、植物残体、动物粪尿等,分人粪尿、绿肥、厩肥、堆肥和饼肥等。还有生物肥料,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提高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措施,微生物肥料是非常重要的有效生态营养系统,它为植物提供氮、磷、等营养,还可以活化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土壤肥力恢复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0004] 目前提高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措施中,化学肥料的施用占有很大比例,但是过量施用化肥生产出来的鲜嫩蔬菜,看起来茎嫩叶肥,其实硝酸盐含量超标,在堆放储存过程中容易发霉变质,使有毒物质的含量增加;长期施用硫酸铵、硫酸钾以及含氮的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降低通水透气性能;硫酸铵、氯化铵氯化钾、过磷酸等酸性化肥连年大量施用后,会使土壤中残留大量的酸类物质,使中性土壤变酸,酸性土壤更加酸化,既破坏了土壤微生物区系,又不利于大多数蔬菜的正常生长。而抗根结线虫病的化学农药如杀线剂等会造成污染环境、杀伤天敌、农药残留、病虫菌的抗药性增强等。
[0005] 有机肥料也能够提高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但是也有其不足之处,有机肥料需要收集大量的原材料,如人粪尿、厩垫料、植物残体等,还需要进行长时间堆肥,肥力容易流失。
[0006] 现有生物肥料有的菌种结构较单一,只能进行氮固定、P转化或者抗某种病害,要想获得综合增效结果,必须要利用多种菌种相结合以达到一肥多效的功能。因此,如何获得经济有效、全面环保的综合微生物菌剂就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应用,将番茄共生丛植菌根(AM)真菌与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共用,利用二者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番茄苗的生长发育和番茄产量。
[0008]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0009]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由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e,AM)真菌和根围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株组成。
[0010] 优选的,所述的AM真菌为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或易误巨孢囊霉Gigaspora decipiens(G.d)。
[0011] 优选的,所述的PGPR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多 粘 类 芽 孢 杆 菌 Paenibacillus polymyxa(Pp);解 淀 粉 芽 孢 杆 菌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
[0012] 优选的,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由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菌株组成。
[0013] 其中,上述5株AM真菌菌株购自青岛农业大学菌根技术研究所;PGPR菌株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菌株编号分别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Bm)1.10466、多 粘 类 芽 孢 杆 菌 Paenibacillus polymyxa(Pp)1.426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1.936、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1.932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1.936。
[0014]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的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生防菌剂。
[0015]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公开上述生防菌剂产品在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方面的应用。
[0016]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公开采用上述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方法:首先,在番茄播种时,接种所述的AM真菌;再次,在移栽时,接种所述PGPR菌株。
[0017] 优选的,所述AM真菌的接种剂量为2000-5000IPU/株;所述PGPR菌株接种剂量为9
发酵原液10cfu/ml,200-500ml/株·次。
[0018] 优选的,所述AM真菌接种剂量为2000IPU/株;所述PGPR菌株接种剂量为发酵原9
液10cfu/ml,200ml/株·次。
[0019] 其中,所述移栽期为番茄发育至3-4叶时可定植时期,所述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在番茄定植时、定植后15天和定植后35天接种。
[00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1] 本发明公开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不仅能够提高番茄苗的生长发育和番茄产量,而且具有抗根结线虫病的作用,对环境安全、产品不累积过多硝酸盐,果实易保存,有利于人类健康;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持和恢复;改善土壤酸化状态,提高土壤透气性,恢复土壤肥力;不杀伤天敌、无残留、病虫菌不易产生抗药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发育;不需要特殊设备、无需休棚期、降低化学农药对番茄根系的损伤和抑制等优点;与单一生物肥料相比,AMF和PGPR二者具有更广泛的促进番茄生长发育的机理,对其生长和产量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两种菌剂施于土壤,不会在果实中残留,安全有效。
[0022] 本发明的联合接种,具有菌种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作用机理更广泛,促进番茄苗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更明显,可以与化学肥料相比,不仅如此,同时还具有一定抗植物病虫害的作用,尤其是土壤中的根结线虫,起到了一肥多效的功能,这也大大提高了复合菌剂的应用范围和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0024] 实施例1:
[0025] 经过5种AM真菌菌株和5种PGPR菌株筛选,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所述的微生物菌剂的活性成分由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组成。首先,在番茄播种时,接种地表球囊霉(G.v);再次,在移栽时,接种蜡状芽孢杆菌(Bc)菌株。
[0026] 采用上述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的生防菌剂。
[0027] 实施例2:
[0028] 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的方法,所述地表球囊霉(G.v)接种剂量为2000IPU/株;所述蜡状芽孢杆菌(Bc)接种剂量为发酵原9
液10cfu/ml,200ml/株·次。
[0029] 实施例3:
[0030] 本发明涉及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促进番茄苗生长发育并且抗根结线虫病方面的应用,所述地表球囊霉(G.v)在番茄播种时接入2000IPU/株;所述蜡状芽孢杆菌(Bc)分别9
在番茄定植时、定植后15天和35天分别接入发酵原液10cfu/ml,200ml/株·次。
[0031] 实验例:
[0032] (一)筛选AM真菌和PGPR菌株最佳组合
[0033] 1、试验处理
[0034] 分别设置AM真菌菌株及PGPR菌株单独处理组,AM真菌菌株及PGPR菌株不同组合处理组,不接菌对照组,见表1。
[0035] 表1 AM+PGPR对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处理
[0036]
[0037] 2、测定指标和方法
[0038] 移栽后45天取样测量以下指标。
[0039] 生长指标:株高、茎粗、节点数、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
[0040] 3、结果
[0041] 由表2-6可见,从番茄株高、茎粗、茎节数、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指标看,单独接种AM能够促进番茄生长发育,单独接种PGPR也有同样的作用,而大多数AM+PGPR复合处理组又高于AM或PGPR单独处理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复合侵染的组合优势,其中G.v+Bc促进番茄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G.v+Bc处理组番茄苗株高、茎粗、茎节数、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分别是不接种对照处理组的2.38倍、1.47倍、1.75倍、3.69倍和2.14倍;是单接种G.v处理组的1.50倍、1.36倍、1.17倍、1.77倍和1.67倍;是单接种Bc处理组的2.22倍、1.45倍、1.49倍、2.54倍和1.93倍。由此可见,联合接种G.v和Bc能够有效促进番茄苗的生长发育,具有“生物肥料”的作用。
[0042] 表2 AM+PGPR对番茄苗株高的影响
[0043]
[0044] 表3 AM+PGPR对番茄苗茎粗的影响
[0045]
[0046] 表4 AM+PGPR对番茄苗茎节数的影响
[0047]
[0048]
[0049] 表5 AM+PGPR对番茄苗地上鲜重的影响
[0050]
[0051] 表6 AM+PGPR对番茄苗地下鲜重的影响
[0052]
[0053] (二)G.v+Bc对番茄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生理生化机理
[0054] 1、目的
[0055] 通过盆栽试验结果可以看出G.v+Bc能明显促进番茄生长发育,为了探讨G.v+Bc的复合侵染促进番茄生长发育的机理设计本试验,主要研究各处理组番茄生长发育速率、根系或叶片活性物质含量、光合速率、根系活力等指标。
[0056] 2、方法
[0057] 供试菌株: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c
[0058] 试验方法:试验分4个处理,分别为CK、G.v、Bc和G.v+Bc处理组。播种时接G.v9
混合接种物5000IPU,移栽时接Bc发酵液10cfu/ml 10ml。各处理除了接种相应的接种物外,再接等量的其他灭菌接种物,以保持各处理组的一致性。
[0059] 供试番茄种子2%NaClO灭菌后播种于黑色营养钵内(土壤和沙比例为2:1),待番茄苗长至3叶期时,移栽入花盆内。每盆2株,每处理20盆作为一个试验小区,每小区随机取5株进行各指标测定。
[0060] 3、测定指标和方法
[0061] 分别于移栽后0、2、4、7、14、21、28天随机取番茄苗根系和叶样品,置于液氮中冷冻,再置于-80℃保存备用。
[0062] 28天时常规测定番茄苗株高、茎粗、茎节数、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和植株总重。
[0063] 菌根侵染率:将根段切成0.5~1.0cm的小段,加入10%KOH溶液透明,放入90℃水浴锅中15-20min。去掉液,用自来水冲洗根系3次,再加入2%的HCl溶液酸化5min。去掉酸液后加入酸性品红(0.1%)乳酸甘油染色液(乳酸875ml,甘油63ml,蒸馏水63ml,酸性品红0.1g),室温下过夜。加入乳酸分色后即可镜检。
[0064] 菌根侵染率(%)=∑(0%×根段数+10%×根段数+…+100%×根段数)×100%/总根段数
[0065] 根系活力的测定:采用TTC(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称取0.2g组织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0.4%TTC和磷酸缓冲液的等体积混合液各5ml,封口,放入37℃暗保温3h,取-1出,加2ml,1mol·L H2SO4终止反应,放置15min后,取出根,吸干,再放回原试管,各试管中加乙酸乙酯3-4ml在研钵内磨碎,将红色提取液移入试管,用乙酸乙酯洗涤残渣2-3次,最后加乙酸乙酯至10ml,于485nm下比色。
[0066] 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丙浸提,分光光度法测定。在遮光室内称取鲜样0.5g,加入4倍体积的丙酮研成匀浆,再加85%的丙酮适量继续研磨至组织呈白色。将匀浆过滤转入50ml容量瓶中,以80%丙酮清洗3次,定容,以80%丙酮为参比液,在663nm、645nm下比色。
[0067]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采用考斯亮蓝G-250比色法测定。称取200mg样品加5ml蒸馏水浴研磨成匀浆,离心(4000/min,10min),将上清液倒入10ml容量瓶中,再向残渣中加入2ml蒸馏水,再离心10min,合并上清液,定容。另取一支具塞试管,加入0.1ml样品提取液、0.9ml蒸馏水和5ml考马斯亮蓝G-250试剂,混合,放置2min后,在595nm下比色。
[0068]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法。称取0.3g样品,加入10ml蒸馏水,封口沸水浴30min(提取2次),滤纸漏斗过滤入50ml容量瓶中,冲洗残渣,定容。吸提取液1ml,加蒸馏水1ml(对照加2ml蒸馏水),加蒽酮乙酸乙酯0.5ml,加浓H2SO45ml,振荡,沸水浴1min,自然冷却,于630nm下比色。
[0069] 硝酸还原酶(NR)活性测定:采用磺胺染色法。称取0.5g样品,加4ml提取缓冲液(0.1211g半胱酸、0.0372g EDTA溶于100ml 0.025mol/L pH 8.7磷酸缓冲液中)研磨,4℃下4000rpm离心15min,提取上清液。取4ml提取液加入1.2ml 0.1mol/L KNO3磷酸缓冲液和0.4ml NADH溶液,25℃保温30min。保温结束后立即加入1ml磺胺溶液终止反应,再加入1ml基乙烯胺溶液,显色15min后4000rpm下离心4min,取上清540nm下比色。
[0070] 4、结果
[0071] (1)G.v及Bc对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0072] 由表7可以看出单接种G.v和Bc及混合接种G.v+Bc处理组株高、茎粗、茎节数、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和总重高于CK处理组,且差异显著(p<0.01),表明AM真菌和番茄根围促生细菌均能显著提高番茄生长发育,改善地上和地下部营养状况,提高生物量;尤其是G.v+Bc混合处理组,其株高63.22cm、总重为10.03g,约为单接种处理组的2倍,CK对照组的3倍,其余各项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单接种处理组,表明两种菌对番茄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0073] 表7 G.v及Bc对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0074]
[0075] 注:表中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0076] (2)不同处理G.v侵染速率
[0077] G.v单接种处理组和G.v+Bc混合处理组在移栽时G.v侵染率均在约20%左右,G.v+Bc处理组略高于其他组;移栽后14天G.v侵染率增加较快,尤其是G.v+Bc,达到51.16%,高于G.v单接种组(45.92%),表明Bc能够一定程度提高G.v的侵染效率。结果见表8。
[0078] 表8 AM真菌侵染速率
[0079]
[0080] (3)G.v及Bc促进番茄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机理
[0081] 无论G.v和Bc单接种处理组还是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均能显著提高番茄苗的生长发育,株高、茎粗、茎节数、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鲜重高于对照组。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很多,由表9-14可知,接种G.v和Bc可以提高番茄体内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力以及提高体内N素和P素含量,可以通过各种活性物质的综合作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N、P代谢水平,达到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目的。
[0082] 由表9和表10可知,CK处理组根和叶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不明显,分别在7天和14天时接近峰值,分别为0.152mmol/g和0.222mmol/g;Bc处理组变化趋势接近CK处理组,略高于CK处理组,而G.v单接种处理组和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在移栽后7天根系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上升,14天时达到峰值,而叶可溶性糖含量21天时达到峰值;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高于G.v处理组,分别为0.380和0.447mmol/g,是CK处理组的2.92倍和2.23倍。
[0083] 表9不同处理番茄根可溶性糖含量(mmol/g)
[0084]
[0085] 表10不同处理番茄叶可溶性糖含量(mmol/g)
[0086]
[0087] 接种G..v和Bc不仅能够提高番茄根和叶可溶性糖含量,而且对叶片叶绿素含量也有影响。接种G.v单接种处理组和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在移栽后0-28天均显著(P<0.01)高于CK组和Bc单独接种处理组;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高于G.v处理组,而BC高于CK处理组;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在移栽后14天和21天接近峰值,分别为17.433mg/g和10.528mg/g(如表11)。
[0088] 表11 G.v及Bc对番茄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0089]
[0090] 注:表中不同字母表示每行数据间在p=0.01水平上差异显著。
[0091] 植物可溶性蛋白包括酶等多种活性物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G.v单接种处理组、Bc单接种处理组和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根及叶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CK对照组;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根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上升,28天时达到136.49mg/g,而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峰值在移栽后7天,以后略有下降;G.v单接种处理组可溶性蛋白含量也随着时间的增长而增加,可能与AM真菌侵染率的增加有密切的关系,在移栽后14天达到最大;单接种Bc也能提高番茄根和叶可溶性蛋白,但是不如G.v和G.v+Bc处理组明显,出现峰值的时间也早,大约在4-7天。如表12和13所示。
[0092] 表12不同处理番茄叶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0093]
[0094] 表13不同处理番茄根可溶性蛋白含量(mg/g)
[0095]
[0096] 移栽后28天各处理取样测定番茄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叶N素和P素含量,见表14。不同处理对番茄根系活力有影响,G.v+Bc>G.v>Bc>CK,G.v+Bc混合接种组最高,达到1.222mg/g.h,是CK处理组的2.69倍,分别是G.v和Bc单独接种处理组的1.29倍和1.62倍。
[0097] 硝酸还原酶是植物体N代谢的一个关键酶。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略高于G.v和Bc单独接种处理组,而G.v和Bc单独接种处理组又显著(P<0.01)高于CK对照组;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移栽后28天时达到9.27μg/g;G.v和Bc单独接种处理组硝酸还原酶活性接近,差异不显著。
[0098] 番茄移栽后28天时,活体测定各处理光合速率。其中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光2 -1
合速率最高,达到9.25μmolCO2m·S ,是G.v单接种组的1.13倍,是Bc单接种组的1.41倍,是CK对照组的1.50倍,而且差异极显著(P<0.01),可见单接种G.v和Bc可以提高番茄光合速率,而二者混合接种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0099] 移栽28天时番茄叶片N素和P素含量在不同处理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G.v+Bc混合接种处理组N素和P素含量都显著(P<0.01)高于其他处理组,分别为4.922mg/g和0.412mg/g;G.v和Bc单接种组叶片N素含量接近,而P素含量G.v组显著高于Bc单接种处理组,显示出G.v接种对P代谢的有效调节。
[0100] 表14不同处理番茄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活力、根系活力、N和P素含量[0101]
[0102] (4)G.v及Bc对番茄根结线虫的抑制作用
[0103] 于上述试验相同条件下,各处理组移栽时接根结线虫二龄幼虫500条/株。表15显示,G.v和Bc能有效缓解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病率分别下降25.4%和53.8%,防效达到35.72%和51.06%,二者比较,在本试验条件下,Bc的抗病效果更佳;而G.v+Bc混合处理组表现出较好的协同作用优势,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效均高于单接种处理组,防效达到
64.28%,具有较高防治根结线虫的作用。
[0104] 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M.incognita Chitwood(Mi)。
[0105] 表15 G.v及Bc对番茄根结线虫病发病情况的影响
[0106]
[0107] (三)G.v接种剂量、Bc接种浓度和剂量对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0108] 1、G.v接种剂量对番茄苗定植前AM真菌侵染率的影响
[0109] (1)试验设计
[0110] 共设置4个处理:对照组(CK)、分别接种G.v 500、1000、2000和5000IPU处理组。各处理组播种时接入G.v菌剂。将灭菌催芽番茄种子两粒播于预混AM菌剂的育苗土中,每钵2株,每处理6盆,正常管理。待番茄苗长至3-4叶期时取样测定菌根侵染率。
[0111] (2)菌根侵染率测定方法
[0112] 将根段切成0.5~1.0cm的小段,加入10%KOH溶液透明,放入90℃水浴锅中15-20min。去掉碱液,用自来水冲洗根系3次,再加入2%的HCl溶液酸化5min。去掉酸液后加入酸性品红(0.1%)乳酸甘油染色液(乳酸875ml,甘油63ml,蒸馏水63ml,酸性品红0.1g),室温下过夜。加入乳酸分色后即可镜检。
[0113] 菌根侵染率(%)=∑(0%×根段数+10%×根段数+…+100%×根段数)×100%/总根段数
[0114] (3)结果
[0115] 番茄苗根系AM真菌菌根侵染率见表16,由此可知,随着G.v接种剂量的增加,番茄苗的菌根侵染率也逐渐增加,但是考虑考G.v菌剂的繁育和经济效益问题,番茄苗播种时接入2000IPU G.v菌剂较为合理。
[0116] 表16接种不同剂量G.v番茄苗的菌根侵染率
[0117]
[0118]
[0119] 2、Bc接种浓度和剂量对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0120] (1)试验设计
[0121] Bc接种浓度对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影响:共设置5个处理,分别为CK、Bc发酵原液、2倍稀释液、5倍稀释液、10倍稀释液处理组。移栽时每株接菌剂200ml。
[0122] Bc接种剂量对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影响:Bc接种发酵原液接种剂量分别为(每株)0ml、50ml、100ml、200ml、500ml。
[0123] (2)试验方法
[0124] 将灭菌催芽番茄种子播于育苗土中,每钵2株,重复6次。待番茄苗长至3-4叶期移栽入花盆,同时按照Bc接种浓度和接种剂量接种菌剂。其余正常管理。
[0125] 接种后30天,测定各处理组番茄生长发育指标。
[0126] (3)结果
[0127] 由表17和表18可知,Bc接种浓度和接种剂量对番茄苗的生长发育有十分显著的影响,随着菌液浓度的减小,番茄苗株高、茎粗、茎节数、地上鲜重和地下鲜重逐渐下降,接种Bc发酵原液能够显著促进番茄苗的生长发育;随着接种Bc发酵液剂量的增加番茄苗的各生长发育指标升高,接种200ml和500ml时差异不是很大,考虑到经济因素,接种200ml发酵液可以有效提高番茄苗的生长发育。
[0128] 表17 Bc接种浓度对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0129]
[0130] 表18 Bc接种剂量对番茄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0131]
[0132]
[0133] (四)G.v+Bc复合菌剂的应用
[0134] 1、试验设计
[0135] 共设置3个处理:对照组(CK)、化肥处理组和G.v+Bc处理组。G.v+Bc处理组播种9
时接入G.v菌剂,移栽时接入Bc发酵原液,浓度为10cfu/ml;化肥处理组移栽时施史丹利化学肥料作为基肥。
[0136] 2、番茄保护地选择
[0137] 试验所选番茄大棚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市圈子村。
[0138] 3、育苗与G.v接种
[0139] 番茄种子经75%乙醇5min、2%NaClO 20min灭菌,催芽后播于5×5黑色穴盘内,1株/穴。栽培土为土壤和育苗基质(体积比1:1)混合物,G.v+Bc处理组接入2000IPU的G.v菌剂,对照组和化肥处理组接入等量的灭菌混合接种物。正常管理。
[0140] 4、定植
[0141] 将3-4叶期番茄苗移栽入番茄大棚,株距20cm,行距50cm,每个处理100株。G.v+Bc处理组移栽时灌根接入Bc发酵原液200ml/株;化肥处理组移栽前按照40kg/亩用量施史丹利复合肥,深播15cm作为基肥。待Bc发酵液渗入土壤后稍干,垄沟灌水。其余正常管理。定植15天和35天时G.v+Bc处理组再分别接入Bc发酵原液200ml/株。
[0142] 5、取样
[0143] 定植后15天、35天和75天分别取样,将番茄根系及根围土壤一起挖出,尽量不损伤根系。
[0144] 6、结果
[0145] 分别于定植后15天、35天和75天取样测定根鲜重、地上鲜重、根长和株高;定植75天取样时测定茎粗、茎节数、花节数、侧根鲜重和单株产量。结果见表19-23。
[0146] 化肥处理组和联合接种处理组的各阶段根长高于CK处理组,75天时效果最明显,是CK组的1.18倍,是化肥处理组的1.06倍;根鲜重指标中,CK处理组根鲜重与化肥处理组和联合接种处理组差异不大,在接种35天时CK组和化肥组甚至高于G.v+Bc组,这与接种后根结线虫的侵染和发病有直接关系,根结线虫使番茄根系组织异常增生,增加根系鲜重,而G.v+Bc组能够有效抑制根结线虫病,同时促进根系的发育;番茄苗地上鲜重和株高指标与根长相似,化肥处理组和G.v+Bc处理组显著高于CK处理组,二者差异不大;由表23可知接种75天后,G.v+Bc处理组茎粗、花穗数、侧根鲜重和单株产量与化肥组接近,远大于CK处理组,其中显著的侧根鲜重,是CK组的1.41倍,单株产量是CK组的1.42倍。可以看出联合接种G.v+Bc可以有效提高番茄苗的茎粗、株高、茎节数、侧根鲜重、单株产量等指标,提高番茄苗生长发育。
[0147] 不仅如此,接种G.v+Bc后还能后有效抑制番茄根结线虫的发病情况,G.v和Bc可以与根结线虫竞争有效侵染位点,提高番茄自身免疫系统和酶活,直接抑制和杀灭根结线虫。由表24可知,接种75天时,防效达到63.68%,能够有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
[0148] 表19不同处理番茄根长(cm)
[0149]
[0150] 表20不同处理番茄根鲜重(g)
[0151]
[0152] 表21不同处理番茄地上鲜重(g)
[0153]
[0154] 表22不同处理番茄株高(cm)
[0155]
[0156]
[0157] 表23移栽75天不同处理番茄茎粗、茎节数、花穗数、侧根鲜重及单株产量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