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杀菌剂 / 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阅读:211发布:2023-12-12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 氧 基 丙烯酸 酯类的杀菌组合物,组合物中活性成分A选自螺环菌胺,B选自以下任意一种 杀菌剂 :嘧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且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60∶1至1∶40。可防治多种作物病害,并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并扩大了杀菌谱,对霜霉病、疫病、 炭疽病 、 白粉病 、锈病、斑点落叶病、叶斑病、黑星病、稻瘟病等病害都有较高活性;并且减少了 农药 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下面是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A、B重量份数比为60:1至1:40,所述的A为螺环菌胺,B为吡唑醚菌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40:1至1:2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20:1至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有效活性成分占总重量的5%~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制成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或悬乳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合物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斑点落叶病、叶斑病、黑星病、稻瘟病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0001]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原申请为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专利申请“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1110105521.X,原申请日为2011.04.26。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3] 真菌是最主要的植物病原菌,70%以上的植物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因其致病因素复杂,防治难度很大。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果树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果树上许多真菌性病害的发生程度也随之增加,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0004] 螺环菌胺(Spiroxamine),分子式:C18H35NO2,英文别名:N-Ethyl-N-propyl-8-tert-butyl-1,4-dioxaspiro[4.5]dec-2-ylmethylamine。螺环菌胺为取代胺类杀菌剂,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主要抑制病菌C-14脱氧甲基化酶的合成。防治对象为小麦白粉病和各种锈病,大麦纹病和条纹病。螺环菌胺是一种新型、内吸性的页面杀菌剂,对白粉病有特效。作用速度快且持效期长,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和其他杀菌剂混配
2
以扩大杀菌谱。使用剂量375-750g(a.i.)/hm。
[0005] 然而,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防治病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病菌抗药性的产生。不同品种成分进行复配,是防治抗性病菌很常见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根据实际应用效果,来判断某种复配是增效、加和还是拮抗作用。绝大多数情况下,农药的复配效果都是加和效应,真正有增效作用的复配很少,尤其是增效作用非常明显、增效比值很高的复配就更少了。经过发明人研究,发现将螺环菌胺和嘧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及烯肟菌酯复配后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并且关于螺环菌胺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嘧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及烯肟菌酯复配的相关报道尚未公开。

发明内容

[0006] 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包括有效活性成分、助剂以及填料,其特征在于:A、B重量份数比为60:1至1:40,活性组分A选自螺环菌胺,活性成分B为嘧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
[0007] 所述的一种含螺环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40:1至1:20,优选为20:1至1:10。
[0008]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环菌胺与嘧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20:1至1:10,优选为10:1至1:5。
[0009]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环菌胺与醚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20:1至1:10,优选为10:1至1:5。
[001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环菌胺与苯醚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20:1至1:10,优选为10:1至1:5。
[0011]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20:1至1:10,优选为10:1至1:5。
[0012]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螺环菌胺与烯肟菌酯的重量份数比为20:1至1:10,优选为10:1至1:5。
[0013] 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60:1~1:40。通常组合物中活性的重量百分含量为总重量的0.5~90%,较佳的为5%~85%。根据不同的制剂类型,活性组分含量范围有所不同。通常,液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1~70%活性物质,较佳地为5~50%;固体制剂含有按重量计5~85%的活性物质,较佳地为10~80%。
[0014]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中至少含有一种表面活性剂,以利于施用时活性组分在中的分散。表面活性剂含量为制剂总重量的5~30%,余量为固体或液体稀释剂。
[0015]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可以选自分散剂、湿润剂、粘结剂或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根据不同剂型,制剂中还可以含有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崩解剂、抗冻剂等。
[0016] 所述的分散剂选自烷基磺酸盐、双(烷基)萘磺酸盐甲缩合物、萘磺酸甲醛缩合物、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辛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嘧、脂肪胺聚氧乙烯嘧、脂肪酸聚氧乙烯酯、酯聚氧乙烯嘧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7] 所述的湿润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粉、蚕沙、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8] 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9] 所述的粘结剂选自:阿拉伯胶、黄原胶、三聚磷酸钠、酚醛树脂、海藻酸钠、白糊精、甲基纤维素、丙烯酸钠、聚乙烯吡咯烷、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二醇、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0] 所述的抗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酮类、C8~10脂肪醇类、C10~20饱和脂肪酸类(如癸酸)及酰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2]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农乳500#(烷基苯磺酸钙)、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600#(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36#(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农乳34#(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AEO系列(肪醇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3] 所述的稳定剂选自山梨酸钠、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甲苯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4] 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轻质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5]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使用者在使用前经稀释或直接使用。其配制可由通常的加工方法制备,即将活性物质与液体溶剂或固体载体混合后,再加入表面活性剂如分散剂、稳定剂、湿润剂、粘合剂、消泡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26]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按需要加工成任何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其中优选剂型为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或悬乳剂
[0027]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螺环菌胺和活性成分B复配后,具有明显增效和持效作用;(2)扩大了杀菌谱,对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锈病、斑点落叶病、叶斑病、黑星病、稻瘟病等病害均有较高活性;(3)本发明不使用有机溶剂,不易产生药害,便于运输及储藏;(4)减少了农药的用药量,降低了农药在作物上的残留量,减轻了环境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中的百分比均为重量份数比,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0030] 应用实施例一
[0031] 实例1 40%螺环菌胺·醚菌酯水乳剂
[0032] 螺环菌胺30%、醚菌酯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6%、C3-C6醇5%、明胶0.5%、丙三醇4%、氯化钠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0%螺环菌胺·醚菌酯水乳剂。
[0033] 实例2 48%螺环菌胺·醚菌酯水乳剂
[0034] 螺环菌胺40%、醚菌酯8%、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7%、烷基苯磺酸盐5%、C3-C6醇5%、甘油4%、阿拉伯胶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8%螺环菌胺·醚菌酯水乳剂。
[0035] 实例3 55%螺环菌胺·醚菌酯微乳剂
[0036] 螺环菌胺50%、醚菌酯5%、司盘系列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7%、丙二醇3%、明胶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55%螺环菌胺·醚菌酯微乳剂。
[0037] 实例4 45%螺环菌胺·醚菌酯微乳剂
[0038] 螺环菌胺35%、醚菌酯10%、吐温4%、烷基苯磺酸盐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黄原胶2%、丙二醇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45%螺环菌胺·醚菌酯微乳剂。
[0039] 实例5 20%螺环菌胺·醚菌酯悬浮剂
[0040] 螺环菌胺10%、醚菌酯10%、烷基苯磺酸钙盐7%、蚕沙4%、C8~10脂肪醇类0.4%、黄原胶0.8%、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螺环菌胺·醚菌酯悬浮剂。
[0041] 实例6 48%螺环菌胺·醚菌酯悬浮剂
[0042] 螺环菌胺8%、醚菌酯40%、烷基萘磺酸盐6%、无患子粉5%、硅酮类0.2%、聚乙烯醇1%、丙三醇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8%螺环菌胺·醚菌酯悬浮剂。
[0043] 实例7 20%螺环菌胺·醚菌酯悬乳剂
[0044] 螺环菌胺5%、醚菌酯15%、苯基酚聚氧乙基醚磷酸酯8%、烷基苯磺酸钙盐7%、蚕沙4%、C8~10脂肪醇类0.4%、黄原胶0.8%、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20%螺环菌胺·醚菌酯悬乳剂。
[0045] 实例8 48%螺环菌胺·醚菌酯悬乳剂
[0046] 螺环菌胺8%、醚菌酯4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6%、烷基萘磺酸盐6%、无患子粉5%、硅酮类0.2%、聚乙烯醇1%、丙三醇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8%螺环菌胺·醚菌酯悬乳剂。
[0047] 实例9 5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水乳剂
[0048] 螺环菌胺40%、苯醚菌酯10%、烷基苯磺酸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C3-C6醇7%、丙二醇4%、聚乙烯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5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水乳剂。
[0049] 实例10 4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水乳剂
[0050] 螺环菌胺38%、苯醚菌酯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烷基苯磺酸盐4%、C3-C6醇5%、聚乙二醇2%、明胶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水乳剂。
[0051] 实例11 4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微乳剂
[0052] 螺环菌胺10%、苯醚菌酯3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明胶2%、丙三醇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4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微乳剂。
[0053] 实例12 35%螺环菌胺·苯醚菌酯微乳剂
[0054] 螺环菌胺20%、苯醚菌酯15%、乙二醇4%、聚乙烯醇2%、非离子EO-PO嵌段共聚物8%、烷基苯磺酸盐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35%螺环菌胺·苯醚菌酯微乳剂。
[0055] 实例13 3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悬浮剂
[0056] 螺环菌胺15%、苯醚菌酯15%、聚羧酸盐6%、润湿渗透剂F4%、硅油0.6%、阿拉伯胶0.8%、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悬浮剂。
[0057] 实例14 4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悬浮剂
[0058] 螺环菌胺32%、苯醚菌酯8%、烷基苯磺酸钙盐8%、无患子粉5%、C10~20饱和脂肪酸类1.2%、聚乙烯吡咯烷酮1.5%、丙二醇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悬浮剂。
[0059] 实例15 3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悬乳剂
[0060] 螺环菌胺10%、苯醚菌酯2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7%、聚羧酸盐6%、润湿渗透剂F4%、硅油0.6%、阿拉伯胶0.8%、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悬乳剂。
[0061] 实例16 4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悬乳剂
[0062] 螺环菌胺30%、苯醚菌酯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烷基苯磺酸钙盐8%、无患子粉5%、C10~20饱和脂肪酸类1.2%、聚乙烯吡咯烷酮1.5%、丙二醇3%、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螺环菌胺·苯醚菌酯悬乳剂。
[0063] 实例17 50%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水乳剂
[0064] 螺环菌胺40%、吡唑醚菌酯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烷基苯磺酸盐4%、C3-C6醇5%、聚乙二醇2%、明胶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50%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水乳剂。
[0065] 实例18 25%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水乳剂
[0066] 螺环菌胺20%、吡唑醚菌酯5%、烷基苯磺酸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C3-C6醇7%、丙二醇4%、聚乙烯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物进行气流粉碎,制得25%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水乳剂。
[0067] 实例19 50%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微乳剂
[0068] 螺环菌胺10%、吡唑醚菌酯40%、吐温4%、烷基苯磺酸盐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黄原胶2%、丙二醇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50%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微乳剂。
[0069] 实例20 35%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微乳剂
[0070] 螺环菌胺15%、吡唑醚菌酯2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明胶2%、丙三醇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35%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微乳剂。
[0071] 实例21 32%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0072] 螺环菌胺24%、吡唑醚菌酯8%、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0%、十二烷基硫酸钠4%、硅油0.2%、三聚磷酸钠1%、聚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2%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0073] 实例22 42%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0074] 螺环菌胺20%、吡唑醚菌酯22%、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润湿渗透剂F 6%、硅酮类化合物1.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6%、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2%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
[0075] 实例23 32%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悬乳剂
[0076] 螺环菌胺8%、吡唑醚菌酯24%、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0%、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十二烷基硫酸钠4%、硅油0.2%、三聚磷酸钠1%、聚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2%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悬乳剂。
[0077] 实例24 45%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悬乳剂
[0078] 螺环菌胺5%、吡唑醚菌酯40%、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4%、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润湿渗透剂F 6%、硅酮类化合物1.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6%、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5%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悬乳剂。
[0079] 实例25 45%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水乳剂
[0080] 螺环菌胺15%、烯肟菌酯3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烷基苯磺酸盐4%、C3-C6醇5%、聚乙二醇2%、明胶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5%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水乳剂。
[0081] 实例26 30%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水乳剂
[0082] 螺环菌胺20%、烯肟菌酯10%、烷基苯磺酸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C3-C6醇7%、丙二醇4%、聚乙烯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0%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水乳剂。
[0083] 实例27 36%螺环菌胺·烯肟菌酯微乳剂
[0084] 螺环菌胺24%、烯肟菌酯12%、司盘系列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7%、丙二醇3%、明胶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36%螺环菌胺·烯肟菌酯微乳剂。
[0085] 实例28 42%螺环菌胺·烯肟菌酯微乳剂
[0086] 螺环菌胺32%、烯肟菌酯10%、乙二醇4%、聚乙烯醇2%、非离子EO-PO嵌段共聚物8%、烷基苯磺酸盐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42%螺环菌胺·烯肟菌酯微乳剂。
[0087] 实例29 16%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悬浮剂
[0088] 螺环菌胺8%、烯肟菌酯8%、聚羧酸盐8%、拉开粉BX 6%、硅酮类化合物0.7%、黄原胶0.6%、丙二醇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6%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悬浮剂。
[0089] 实例30 42%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悬浮剂
[0090] 螺环菌胺35%、烯肟菌酯7%、木质素磺酸盐7%、无患子粉6、硅油0.2%、聚乙烯醇1%、乙二醇1%、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2%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悬浮剂。
[0091] 实例31 10%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悬乳剂
[0092] 螺环菌胺5%、烯肟菌酯5%、聚羧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3%、皂角粉4%、聚乙烯吡咯烷酮0.5%、丙三醇2%、硅酮类化合物0.3%、吐温系列4%、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悬乳剂。
[0093] 实例32 36%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悬乳剂
[0094] 螺环菌胺10%、烯肟菌酯26%、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3%、蚕沙2%、三聚磷酸钠1.2%、乙二醇0.8%、C8~10脂肪醇类1%、农乳34#3%、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6%螺环菌胺·烯肟菌酯悬乳剂。
[0095] 实例33 38%螺环菌胺·嘧菌酯水乳剂
[0096] 螺环菌胺30%、嘧菌酯8%、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烷基苯磺酸盐4%、C3-C6醇5%、聚乙二醇2%、明胶2%、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38%螺环菌胺·嘧菌酯水乳剂。
[0097] 实例34 40%螺环菌胺·嘧菌酯水乳剂
[0098] 螺环菌胺35%、嘧菌酯5%、烷基苯磺酸盐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C3-C6醇7%、丙二醇4%、聚乙烯醇1%、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制得40%螺环菌胺·嘧菌酯水乳剂。
[0099] 实例35 50%螺环菌胺·嘧菌酯微乳剂
[0100] 螺环菌胺10%、嘧菌酯40%、吐温4%、烷基苯磺酸盐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5%、黄原胶2%、丙二醇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50%螺环菌胺·嘧菌酯微乳剂。
[0101] 实例36 25%螺环菌胺·嘧菌酯微乳剂
[0102] 螺环菌胺15%、嘧菌酯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3%、蓖麻油聚氧乙烯醚5%、明胶2%、丙三醇3%、硅油0.4%,去离子水补足100%,混合制得25%螺环菌胺·嘧菌酯微乳剂。
[0103] 实例37 32%螺环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0104] 螺环菌胺24%、嘧菌酯8%、烷基酚聚氧乙烯嘧甲醛缩合物硫酸盐10%、十二烷基硫酸钠4%、硅油0.2%、三聚磷酸钠1%、聚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2%螺环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0105] 实例38 40%螺环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0106] 螺环菌胺20%、嘧菌酯2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6%、润湿渗透剂F 6%、硅酮类化合物1.2%、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0.6%、丙二醇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制得40%螺环菌胺·嘧菌酯悬浮剂。
[0107] 实例39 10%螺环菌胺·嘧菌酯悬乳剂
[0108] 螺环菌胺5%、嘧菌酯5%、聚羧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3%、皂角粉4%、聚乙烯吡咯烷酮0.5%、丙三醇2%、硅酮类化合物0.3%、吐温系列4%、水加至100%,混合制得10%螺环菌胺·嘧菌酯悬乳剂。
[0109] 实例40 36%螺环菌胺·嘧菌酯悬乳剂
[0110] 螺环菌胺10%、嘧菌酯26%、芳基酚聚氧乙烯丁二酸酯磺酸盐6%,十二烷基硫酸钠3%、蚕沙2%、三聚磷酸钠1.5%、乙二醇0.5%、C8~10脂肪醇类1%、农乳34#3%、水加至100%,混合制得36%螺环菌胺·嘧菌酯悬乳剂。
[0111] 本发明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复配后的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田间试验。
[0112] 螺环菌胺与活性成分B(B选自嘧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之一种)复配对靶标的室内毒力测定。
[0113] 经预试确定各药剂有效抑制浓度范围后,每个药剂按有效成分含量分别设5个剂量处理,设清水对照。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靶标病菌的毒力。72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
[0114] 净生长量(mm)=测量菌落直径-5
[0115]
[0116] 将菌丝生长抑制率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求得毒力回归方程(y=a+bx),并由此计算出每种药剂的EC50值。同时根据Wadley法计算两药剂不同配比联合增效比值(SR),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计算公式如下:
[0117]
[0118]
[0119] 其中:a、b分别为活性成分螺环菌胺和B(嘧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在组合中所占的比例;
[0120] A为螺环菌胺;
[0121] B为嘧菌酯、醚菌酯、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烯肟菌酯中的一种。
[0122] 实施应用例二 螺环菌胺与醚菌酯复配对苹果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
[0123]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0124]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螺环菌胺、醚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25] 毒力测定结果
[0126] 表1 螺环菌胺、醚菌酯及其复配对苹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127]
[0128] 由表1可知,螺环菌胺、醚菌酯对苹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8.94mg/L和1.23mg/L。醚菌酯的毒力高于螺环菌胺的毒力。螺环菌胺与醚菌酯配比在60:1至1:4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螺环菌胺与醚菌酯两者在60︰1至1︰4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二者的配比在20:1至1:1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螺环菌胺与醚菌酯重量比为5︰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29] 实施应用例三 螺环菌胺与苯醚菌酯复配对黄瓜白粉病室内毒力测定。
[0130]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0131]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螺环菌胺、苯醚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32] 毒力测定结果
[0133] 表2 螺环菌胺、苯醚菌酯及其复配对黄瓜白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134]
[0135] 由表2可知,螺环菌胺、苯醚菌酯对黄瓜白粉病的EC50分别为8.21mg/L和0.87mg/L。苯醚菌酯的毒力高于螺环菌胺的毒力。螺环菌胺与苯醚菌酯配比在60:1至1:4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螺环菌胺与苯醚菌酯两者在40︰1至1︰4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二者的配比在20:1至1:1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螺环菌胺与苯醚菌酯重量比为5︰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36] 实施应用例四
[0137] 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对香蕉叶斑病室内毒力测定。
[0138]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0139]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40] 毒力测定结果
[0141] 表3 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对小麦锈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142]
[0143] 由表3可知,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对小麦锈病的EC50分别为8.86mg/L和1.19mg/L。吡唑醚菌酯的毒力高于螺环菌胺的毒力。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配比在60:1至1:4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两者在40︰1至1︰2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尤其是当二者的配比在20:1至1:10时,增效作用更为明显突出,其中当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重量比为5︰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44] 实施应用例五:
[0145] 螺环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对葡萄霜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0146]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0147]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螺环菌胺、烯肟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48] 毒力测定结果
[0149] 表4 螺环菌胺、烯肟菌酯及其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150]
[0151] 由表4可知,螺环菌胺、烯肟菌酯对葡萄霜霉病的EC50分别为8.85mg/L和1.07mg/L。烯肟菌酯的毒力高于螺环菌胺的毒力。螺环菌胺与烯肟菌酯比在60:1至1:4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螺环菌胺与烯肟菌酯两者在40︰1至1︰2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螺环菌胺与烯肟菌酯重量比为5︰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52] 实施应用例六:
[0153] 螺环菌胺与嘧菌酯复配对番茄灰霉病室内毒力测定。
[0154] 试验药剂均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
[0155] 试验设计:经过预备试验确定螺环菌胺、嘧菌酯原药及二者不同配比混剂的有效抑制浓度范围。
[0156] 毒力测定结果
[0157] 表5 螺环菌胺、嘧菌酯及其复配对番茄灰霉病的毒力测定结果分析表[0158]
[0159] 由表5可知,螺环菌胺、嘧菌酯对番茄灰霉病的EC50分别为8.34mg/L和1.25mg/L。嘧菌酯的毒力高于螺环菌胺的毒力。螺环菌胺与嘧菌酯比在60:1至1:40时,增效比值SR均大于1.5,说明螺环菌胺与嘧菌酯两者在40︰1至1︰20范围内混配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中当螺环菌胺与嘧菌酯重量比为5︰1时增效比值SR最大,增效作用最为明显。
[0160] 应用实施例七螺环菌胺与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苹果白粉病药效试验[0161]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螺环菌胺乳油(市购)、30%醚菌酯可湿性粉剂(市购)。
[0162] 药前调查苹果白粉病病情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10日后第二次施药,共施药3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21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63] 表6 螺环菌胺、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苹果白粉病药效试验
[0164]
[0165] 由表6可以看出,螺环菌胺与醚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苹果白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66] 应用实施例八螺环菌胺与苯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0167] 本实验安排在山东省日照市郊区,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螺环菌胺乳油(市购)、10%苯醚菌酯悬浮剂(市购)。
[0168] 药前调查小麦锈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21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69] 表7 螺环菌胺、苯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小麦锈病药效试验
[0170]
[0171]
[0172] 由表7可以看出,螺环菌胺与苯醚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小麦锈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73] 应用实施例九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0174] 本实验安排在广西省南宁市隆安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50%螺环菌胺乳油(市购)、250克/升吡唑醚菌酯乳油(市购)。
[0175] 药前调查香蕉叶斑病病情,于病情初期第一次施药,每7天施药一次,共施药3次。末次施药后7天、21天分别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76] 表8 螺环菌胺、吡唑醚菌酯及其复配防治香蕉叶斑病药效试验
[0177]
[0178] 由表8可以看出,螺环菌胺与吡唑醚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香蕉叶斑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79] 应用实施例十 螺环菌胺与烯肟菌酯及其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0180]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户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螺环菌胺乳油(市购)、25%烯肟菌酯乳油(市购)。
[0181] 药前调查葡萄霜霉病病情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10日后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次,第二次施药后7天、14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实验结果如下所示:
[0182] 表9 螺环菌胺、烯肟菌酯及其复配防治葡萄霜霉病药效试验
[0183]
[0184] 由表9可以看出,螺环菌胺与烯肟菌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葡萄霜霉病,防治效果均优于单剂的防效。在试验用药范围内对标靶作物无不良影响。
[0185] 应用实施例十一 螺环菌胺与嘧菌酯及其复配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试验[0186] 本实验安排在陕西省富平县,试验药剂由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研发、提供,对照药剂50%螺环菌胺乳油(市购)、25%嘧菌酯悬浮剂(市购)。
[0187] 药前调查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于发病初期施药,10日后第二次施药,共施药2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