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农用化学品和农药 / 杀菌剂 / 一种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

一种漏蜡油循环处理方法

阅读:418发布:2024-01-07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漏蜡油循环处理方法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漏 蜡油 的 循环 水 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投加 氧 化型 杀菌剂 ;b)投加阻垢缓蚀剂,所述阻垢缓蚀剂包含至少一种有机膦酸、至少一种有机 羧酸 类 聚合物 、任选的 铜 材缓蚀剂及任选的锌盐;c)投加至少一种聚山梨酯作为蜡油乳化剂;d)投加至少一种聚氧乙烯型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 。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对循环水系统的设备进行除油、剥离 微 生物 粘泥,可一次完成,无需大量排污。,下面是一种漏蜡油循环处理方法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漏蜡油循环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a)投加化型杀菌剂;b)投加阻垢缓蚀剂,所述阻垢缓蚀剂包含至少一种有机膦酸、至少一种有机羧酸聚合物、任选的材缓蚀剂及任选的锌盐;c)投加至少一种聚山梨酯作为蜡油乳化剂;d)投加至少一种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型类杀菌剂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氯杀菌剂和含溴杀菌剂的杀菌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氯杀菌剂选自氯气、次氯酸及其盐、二氯异氰脲酸钠、三氯异氰脲酸、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
1-溴-3-氯-5,5-二甲基海因;所述含溴杀菌剂选自次溴酸及其盐、有机溴类杀菌剂和氯化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氯酸盐选自次氯酸钠、次氯酸;所述次溴酸盐选自次溴酸钠和次溴酸钙;所述有机溴类杀菌剂选自
2,2-二溴代-3-次基丙酰胺和1-溴-3-氯-5,5-二甲基代乙内酰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氧化型杀菌剂的有效浓度为10-50mg/L。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膦酸选自羟基乙叉二膦酸、氨基三甲叉膦酸、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羟基膦酸基乙酸、乙二胺四甲叉膦酸、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对二膦磺酸、甘氨酸二甲叉膦酸、谷氨酸二甲叉膦酸、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和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羧酸类聚合物选自均聚物、二元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羧酸类聚合物选自聚天冬氨酸、聚环氧琥珀酸、聚丙烯酸、聚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马来酸(酐)/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酯/苯乙烯磺酸共聚物、马来酸(酐)/烯丙基磺酸共聚物、丙烯酸/烯丙基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酰胺/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酯/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马来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和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膦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材缓蚀剂为甲基苯并三氮唑、苯并三氮唑或巯基苯并噻唑。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盐为硫酸锌或氯化锌。
11.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山梨酯选自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C12~C18脂肪酸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山梨酯选自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棕榈酸酯、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油酸酯。
13.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脂肪醇聚氧
2
乙烯醚选自通式为 的化合物,其中R 为C12~C18的烷基,n为8-40的
自然数;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选自通式为 的化合物,其中
3
R 为C8~C12的烷基,n为3~30的自然数。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链脂肪醇聚氧
3
乙烯醚通式中的n为8-35;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通式中的R 为C8、C9、C12的烷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选自辛基酚聚氧乙烯(10~20)醚、壬基酚聚氧乙烯(10~20)醚和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10~20)醚。
1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阻垢缓蚀剂中各组分的有效浓度为:有机膦酸2-15mg/L,有机羧酸类聚合
2+
物浓度为2-15mg/L,铜材缓蚀剂的有效浓度为0.5-1.5mg/L,锌盐的有效浓度以Zn 计为
0.5-3.0mg/L。
1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2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3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说明书全文

一种漏蜡油循环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循环水的处理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蜡油是指含蜡的重组份油,炼油过程的中间产物,常温下为液态,不易溶于水,粘性较大。蜡油泄漏是炼油系统物料泄漏的常见一种。当蜡油在循环水系统中发生泄漏时会产生以下危害:1)会在换热器管路中大量附着,严重影响换热效果,情节严重时甚至会堵塞管道;2)进入凉水塔的蜡油容易附着于填料上,降低散热效果并使填料支架的负重增大,严重时会造成填料的垮塌;3)附着于管路上的蜡油会使缓蚀阻垢药剂不能发挥作用,引起严重的垢下腐蚀;4)使生物大量滋生,水质严重恶化,其缓慢释放的特性使系统水质难以恢复。大型化工企业通常采取大排大补的处理方法,即先加入粘泥剥离剂,剥离后大量排水,再加入缓蚀阻垢剂。该方法消耗了大量的新鲜水并产生等量的排污水,浪费了水处理药剂,且处理效果并不理想。
[0003] 中国专利申请CN1193609A公开了一种循环水系统内用于清洗系统中微生物垢等污物的清洗预膜剂,清洗预膜剂由生物酶类净化剂、生物抑制剂、无机盐复合剂和由缓蚀剂和分散剂组成的常规水质稳定剂构成,其中无机盐复合剂由酸盐、锰酸盐、酸盐、正磷酸盐组成。清洗方法是在循环水系统带热负荷的正常运行状态下,将生物酶类净化剂、生物抑制剂、无机盐复合剂和常规水质稳定剂分别按总保有水量的特定浓度加入到循环水中,并维持该浓度15-60天。中国专利申请CN1125697A公开了一种生物净化剂在循环水系统中的使用方法,将生物酶类净化剂加入循环水系统中,生物酶类净化剂为脂肪水解酶。循环水系统中可加入常规水质稳定剂。采用该方法可将循环水中的油污去除,使泄漏物料降解。其缺点均为使用了价格昂贵的生物酶类净化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对循环水系统的设备进行除蜡油、剥离微生物粘泥,可一次完成,保持水处理效果稳定,无需大量排污。
[0005]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0006] a)投加化型杀菌剂
[0007] b)投加阻垢缓蚀剂,所述阻垢缓蚀剂包含至少一种有机膦酸、至少一种有机羧酸聚合物、任选的材缓蚀剂及任选的锌盐;
[0008] c)投加至少一种聚山梨酯作为蜡油乳化剂;
[0009] d)投加至少一种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0010] 本发明所述的氧化型杀菌剂为至少一种选自含氯杀菌剂和含溴杀菌剂的杀菌剂;所述含氯杀菌剂优选自氯气、次氯酸及其盐、、二氯异氰脲酸钠、三氯异氰脲酸、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1-溴-3-氯-5,5-二甲基海因,其中次氯酸盐更优选自次氯酸钠、次氯酸;所述含溴杀菌剂优选自次溴酸及其盐、有机溴类杀菌剂和氯化溴,其中次溴酸盐更优选自次溴酸钠和次溴酸钙、有机溴类杀菌剂更优选自2,2-二溴代-3-次基丙酰胺和1-溴-3-氯-5,5-二甲基代乙内酰脲;本发明最优选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杀菌剂的有效浓度为10-50mg/L。
[0011]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按常规方法向循环冷却水中投加常规氧化型杀菌剂,以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微生物。常规氧化型杀菌剂,可有效控制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微生物,防止微生物过量生长和粘泥的大量生成。
[0012] 本发明所述的阻垢缓蚀剂中有机膦酸选自羟基乙叉二膦酸(HEDP)、氨基三甲叉膦酸(ATMP)、2-膦酸基-1,2,4-三羧酸丁烷(PBTCA)、羟基膦酸基乙酸(HPAA)、乙二胺四甲叉膦酸(EDTMP)、二乙烯三胺五甲叉膦酸(DETPMP)、对二膦磺酸、甘氨酸二甲叉膦酸、谷氨酸二甲叉膦酸、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和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
[0013] 本发明所述阻垢缓蚀剂中有机羧酸类聚合物选自均聚物、二元共聚物和三元共聚物,优选自聚天冬氨酸、聚环氧琥珀酸、聚丙烯酸、聚来酸酐、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马来酸(酐)/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酯/苯乙烯磺酸共聚物、马来酸(酐)/烯丙基磺酸共聚物、丙烯酸/烯丙基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酰胺/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酸酯/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马来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和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膦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优选自丙烯酸C1-8酯,更优选自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羟丙酯。
[0014] 当循环水冷却水系统中使用铜材设备时,本发明的阻垢缓蚀剂还含有杂环化合物作为铜材缓蚀剂,优选为甲基苯并三氮唑、苯并三氮唑或巯基苯并噻唑。
[0015] 对于腐蚀性较强的循环冷却水,其缓蚀问题应是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将复合阻垢缓蚀剂用于循环冷却水时,还可含有锌盐作为缓蚀剂,所述锌盐优选为硫酸锌或氯化锌。
[0016] 本发明所述的阻垢缓蚀剂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各组分的有效浓度为:有机膦酸2-15mg/L,有机羧酸类聚合物浓度为2-15mg/L,铜材缓蚀剂的有效浓度为0-1.5mg/L、优2+
选为0.5-1.5mg/L,锌盐的有效浓度以Zn 计为0-3.0mg/L、优选为0.5-3.0mg/L。
[0017] 蜡油乳化剂的添加目的在于使粘附于换热器管壁上及系统中的蜡油在水中被乳化,便于通过其他手段去除。本发明所述的聚山梨酯选自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C12-C18脂肪酸酯;更优选自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棕榈酸酯、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和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油酸酯;最优选自聚氧乙烯(10-30)失水山梨醇月桂酸酯;具体例子有吐温2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月桂酸酯)、吐温4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棕榈酸酯)、吐温6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吐温80(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0018] 本发明所述的蜡油乳化剂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蜡油乳化剂的有效浓度为10-100mg/L。
[0019] 表面活性剂的添加目的在于剥落设备管壁上的微生物粘泥并防止再次粘附。本发明所述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优选自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酚聚氧乙2
烯醚;所述长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优选自通式为 的化合物,其中R 为
C12-C18的烷基,n为8-40的自然数、优选为8-35,具体例子有平平加O-8(C12-C18脂肪醇聚氧乙烯(8)醚)、平平加O-10(C12-C18脂肪醇聚氧乙烯(10)醚)、平平加O-15(C12-C18脂肪醇聚氧乙烯(15)醚)、平平加O-20(C12-C18脂肪醇聚氧乙烯(20)醚)、平平加O-30(C12-C18脂肪醇聚氧乙烯(30)醚);所述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优选自通式为 的
3
化合物,其中R 为C8-C12的烷基、优选为C8、C9、C12的烷基,n为3-30的自然数,更优选自辛基酚聚氧乙烯(10-20)醚、壬基酚聚氧乙烯(10-20)醚和十二烷基酚聚氧乙烯(10-20)醚,具体例子有op-3(辛烷基酚聚氧乙烯(3)醚)、op-6(辛烷基酚聚氧乙烯(6)醚)、op-10(辛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op-20(辛烷基酚聚氧乙烯(20)醚)、op-30(辛烷基酚聚氧乙烯(30)醚)、NP-4(壬烷基酚聚氧乙烯(4)醚)、NP-6(壬烷基酚聚氧乙烯(6)醚)、NP-10(壬烷基酚聚氧乙烯(10)醚)、NP-21(壬烷基酚聚氧乙烯(21)醚)、NP-30(壬烷基酚聚氧乙烯(30)醚)。
[0020] 本发明所述的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对于待处理水溶液总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有效浓度为2-50mg/L。
[0021] 本发明b)步所述的的阻垢缓蚀剂可以以单剂的方式加入,也可以先配制成复合阻垢缓蚀剂,再将复合阻垢缓蚀剂一次加入循环水中,优选以后者的方式进行。可用常规方法制备本发明的复合阻垢缓蚀剂,各组分的加料次序并不重要,例如可以将有机膦酸、有机羧酸类聚合物、锌盐和铜材缓蚀剂以及水按预定的比例混合,即可制得所需的复合阻垢缓蚀剂。在复合阻垢缓蚀剂的制备过程中,还可加入少量的酸(如稀硫酸、浓或稀盐酸等),以促进锌盐的溶解,尽快得到需要浓度的复合阻垢缓蚀剂的均一溶液。
[0022] 本发明的漏蜡油循环水处理方法的加料步骤可以依次按a)、b)、c)和d)步骤进行,也可以按其他任一顺序进行a)-d)步,还可以同时进行这四个步骤。
[0023] 本发明的方法通过加入氧化型杀菌剂、蜡油乳化剂、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在有效剥离换热器管壁上的蜡油和微生物粘泥的同时,控制微生物生长,并防止微生物粘泥再次粘附,与复合阻垢缓蚀剂一起应用于循环冷却水中,可确保循环水系统泄漏时的水处理效果,使系统以低排污量,较高浓缩倍数平稳运行。本发明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无需水的大排大补。可用于实现循环水系统漏蜡油后的在线恢复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的实施例将有助于说明本发明,但不局限其范围。
[0025]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均为江苏海安石油化工厂生产;平平加O-8、平平加O-10、平平加O-15、平平加O-20、平平加O-30均为上海凯美斯特水处理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所用的op-3、op-6、op-10、op-20、op-30、NP-4、NP-6、NP-10、NP-21、NP-30均为淄博海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0026] 下述实施例1-20及对比例1-14所用试验原水水质见表1。
[0027] 表1试验原水水质
[0028]
[0029] 注:1)pH无单位,电导率为μs/cm,其余单位为mg/L,Ca2+、总度、总硬度均以2+
CaCO3计,下同;2)Ca 代表钙硬度,下同。
[0030] 下述实施例所制备的复合阻垢缓蚀剂的性能评定方法如下:
[0031] 缓蚀性能:下面的实施例的缓蚀性能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175-2000《水处理剂缓蚀性能的测定旋转挂片法》进行试验。将20 碳试片固定在挂片仪上,放入加有按实施例所投加的阻垢缓蚀剂浓度的试验用水中(将表1中试验原水1、
2+
2、3分别补充Ca 和碱度至其各自浓缩倍数为3、5、5倍时的数值,作为试验用水),恒定温度40±1℃,保持转速75r/min旋转72h,记录试验前后试片的重量,计算平均腐蚀速率。
[0032] 平均腐蚀速度计算公式为:
[0033] F=(C×ΔW)/(A×T×ρ)
[0034] C:计算常数,以mm/a为单位时,C=8.76×107
[0035] ΔW:试件的腐蚀失重(g)
[0036] A:试件的面积(cm2)
[0037] T:腐蚀试验时间(h)
[0038] ρ:试件材料的密度(kg/m3)
[0039] 阻碳酸钙垢性能:下面的实施例的阻垢性能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6632-1996《水处理剂阻垢性能的测定碳酸钙沉积法》进行试验。取试验用水(将表12+
中试验原水1、2、3分别补充Ca 和碱度至其各自浓缩倍数为3、5、5倍时的数值,作为试验
2+
用水),加入按实施例所投加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取样分析水中剩余Ca 的浓度,同时做空白样,并计算阻垢率。
[0040] 阻垢率计算公式为:阻垢率=(C-C0)/(C1-C0)×100%
[0041] C:加入水处理剂的试液试验后Ca2+的浓度(mg/L)
[0042] C0:未加水处理剂的空白试液试验后的Ca2+的浓度(mg/L)
[0043] C1:试验前配置好的试液中Ca2+的浓度(mg/L)
[0044] 异养菌的测定:取试验水样,在无菌室内采用原水10倍稀释技术,将试验水样稀释到适宜的倍数,并将相应稀释倍数的水样接种到培养皿中。然后将无菌培养基灌入培养皿中,与水样混合均匀,等培养基凝固后倒置放在29±1℃的培养箱中培养72±4h。培养后,取出培养皿,选择那些具有30-300个菌落的培养皿进行计数,将菌落数乘以相应稀释培数即为该水样的异养菌数。
[0045] 粘附速率的测定:将试管安在换热器的旁路上,试验结束后取出试管,擦净试管外壁后,恒温烘干,称取带粘附物试管重(W1)。然后清洗试管内壁粘附物,干燥、称取试管重(W2),计算粘附速率F’。
[0046] F’=7.2×105×(W1-W2)/(A×t)
[0047] A:试件的面积(cm2)
[0048] T:腐蚀试验时间(h)
[0049] 在测定阻垢性能时,下述实施例及对比例使用任何试验水质均不调pH值;在测定缓蚀性能时,下述实施例及对比例使用试验配水1时需要调pH值。
[0050] 实施例1
[0051]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8.8g的七水硫酸锌溶于75.9克水中,溶解均匀,加入8g浓度为50%的HEDP,摇匀,加入6.7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8dl/g),摇匀,加入0.6g苯并三氮唑,摇匀。
[0052]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32+
配制)中投加时,水中HEDP、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Zn 、苯并三氮唑的有效浓度分别为4mg/L、2mg/L、2mg/L、0.6mg/L。
[0053]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2097mg/L,op-347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54] 实施例2
[0055]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10g浓度为40%的HPAA和8g浓度为50%的PBTCA溶于46.5g水中,溶解均匀,加入8.8g的七水硫酸锌,摇匀,加入26.7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1dl/g),摇匀。
[0056]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3配制)中投加时,水中HPAA、PBTCA、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2+
Zn 的有效浓度分别为4mg/L、4mg/L、8mg/L、2mg/L。
[0057]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4050mg/L,op-640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58] 实施例3
[0059]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20g浓度为50%的的PBTCA加入46.7g水中,摇匀,加入33.3g固含量为30%的聚丙烯酸(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9dl/g),摇匀。
[0060]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2配制)中投加时,水中PBTCA、聚丙烯酸的有效浓度分别为10mg/L、10mg/L。
[0061]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6030mg/L,op-1030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62] 实施例4
[0063]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50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甲酯三元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甲酯的质量比为3∶1∶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5dl/g)溶于42g水中,摇匀,加入4g浓度为50%的对二膦磺酸和4g浓度为50%的DETPMP,摇匀。
[0064]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原水(由原水2配制)中投加时,水中对二膦磺酸、DETPMP、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的有效浓度分别为2mg/L、2mg/L、15mg/L。
[0065]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1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25mg蜡油,再加入吐温8060mg/L,op-2010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66] 实施例5
[0067]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16g浓度为50%的ATMP和8g浓度为50%的EDTMP加入48.6g水中,溶解均匀,加入26.7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羟丙酯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5dl/g),摇匀,再加入0.7g甲基苯并三氮唑,摇匀。
[0068]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2配制)中投加时,水中ATMP、EDTMP、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甲基苯并三氮唑的有效浓度分别为8mg/L、4mg/L、8mg/L、0.7mg/L。
[0069]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4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10mg蜡油,再加入吐温2015mg/L,op-304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70] 实施例6
[0071]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8g浓度为50%的PBTCA加入48.7g水中,溶解均匀,加入13.3g固含量为30%的聚环氧琥珀酸(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7dl/g)和30g浓度为30%的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8dl/g),摇匀。
[0072]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2配制)中投加时,水中PBTCA、聚环氧琥珀酸、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的有效浓度分别为4mg/L、4mg/L、9mg/L。
[0073]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4097mg/L,平平加O-847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74] 实施例7
[0075]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6g浓度为50%的对二膦磺酸加入54.7g水中,溶解均匀,加入6g固含量为50%的甘氨酸二甲叉膦酸,摇匀,再加入33.3g浓度为30%的丙烯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6dl/g),摇匀。
[0076]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2配制)中投加时,水中对二膦磺酸、甘氨酸二甲叉膦酸、丙烯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的有效浓度分别为3mg/L、3mg/L、10mg/L。
[0077]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6040mg/L,平平加O-1040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78] 实施例8
[0079]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4g浓度为50%的谷氨酸二甲叉膦酸和8g浓度为50%的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加入58g水中,溶解均匀,加入16.7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酯/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酯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7dl/g)和13.3g浓度为30%的马来酸酐/烯丙基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酐与烯丙基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9dl/g),摇匀。
[0080]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2配制)中投加时,水中谷氨酸二甲叉膦酸、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丙烯酸酯/苯乙烯磺酸共聚物、马来酸酐/烯丙基磺酸共聚物的有效浓度分别为2mg/L、4mg/L、5mg/L、4mg/L。
[0081]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8020mg/L,平平加O-1530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82] 实施例9
[0083]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6g浓度为50%的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加入63.4g水中,溶解均匀,加入4g浓度为50%的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摇匀,再加入13.3g固含量为30%的马来酸酐/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5dl/g)和13.3g浓度为30%的丙烯酸/丙烯酰胺/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酰胺、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3∶1∶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9dl/g),摇匀。
[0084]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2配制)中投加时,水中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马来酸酐/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丙烯酰胺/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的有效浓度分别为3mg/L、2mg/L、4mg/L、4mg/L。
[0085]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2070mg/L,平平加O-2020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86] 实施例10
[0087]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4g浓度为50%的EDTMP加入62g水中,溶解均匀,加入20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马来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酸(共聚物中丙烯酸与马来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的质量比为3∶1∶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6dl/g),摇匀,加入4g浓度为50%的DETPMP,摇匀,再加入10g浓度为30%的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膦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质量比为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膦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3∶1∶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8dl/g),摇匀。
[0088]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2配制)中投加时,水中EDTMP、DETPMP、丙烯酸/马来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丙烯酸/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膦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的有效浓度分别为2mg/L、2mg/L、6mg/L、3mg/L。
[0089]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4080mg/L,平平加O-3010mg/L,试验结果见表2。
[0090] 实施例11
[0091]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23.3g固含量为30%的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52dl/g)和13.3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6dl/g)溶于41.5g水中,溶解均匀,将7.5g浓度为40%的HPAA和10g浓度为50%的谷氨酸二甲叉膦酸,溶解均匀,加入4.4g的七水硫酸锌,摇匀。
[0092]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1配制)中投加时,水中HPAA、谷氨酸二甲叉膦酸、马来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丙烯酸/苯乙2+
烯磺酸共聚物、Zn 的有效浓度分别为3mg/L、5mg/L、7mg/L、4mg/L、1mg/L。
[0093]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6050mg/L,NP-440mg/L,试验过程中用硫酸调节pH值为7.7±0.2,试验结果见表2。
[0094] 实施例12
[0095]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8.8g的七水硫酸锌溶于38.5克水中,溶解均匀将8g浓度为50%的甘氨酸二甲叉膦酸和8g浓度为50%的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溶解均匀,加入16.7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烯丙基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5dl/g)和16.7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9dl/g),摇匀。
[0096]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1配制)中投加时,水中甘氨酸二甲叉膦酸、氨基磺酸二甲叉膦酸、丙烯酸/烯丙基磺酸共聚2+
物、丙烯酸/乙烯磺酸共聚物、Zn 的有效浓度分别为4mg/L、4mg/L、5mg/L、5mg/L、2mg/L。
[0097]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2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50mg蜡油,再加入吐温8030mg/L,NP-1030mg/L,试验过程中用硫酸调节pH值为7.7±0.2,试验结果见表2。
[0098] 实施例13
[0099]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14g浓度为50%的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和16g浓度为50%的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溶于6.8克水中,溶解均匀,加入13.2g的七水硫酸锌,溶解均匀,加入33.3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马来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马来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的质量比为
3∶1∶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6dl/g)和16.7g固含量为30%的聚马来酸酐(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4dl/g),摇匀。
[0100]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1配制)中投加时,水中氨基乙磺酸二甲叉膦酸、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丙烯酸/马来酸2+
/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聚马来酸酐、Zn 的有效浓度分别为7mg/L、
8mg/L、10mg/L、5mg/L、3mg/L。
[0101]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10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25mg蜡油,再加入吐温2060mg/L,NP-2110mg/L,试验过程中用硫酸调节pH值为7.7±0.2,试验结果见表2。
[0102] 实施例14
[0103]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6.5g的七水硫酸锌溶于38.5克水中,溶解均匀将8g浓度为50%的HEDP和8g浓度为50%的PBTCA,溶解均匀,加入26.7g固含量为30%的聚天冬氨酸(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47dl/g)和13.3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8dl/g),摇匀,再加入0.8g巯基苯并噻唑,摇匀。
[0104] 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由原水1配制)中投加时,水中HEDP、PBTCA、聚天冬氨酸、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2+
酸共聚物、Zn 、巯基苯并噻唑的有效浓度分别为4mg/L、4mg/L、8mg/L、4mg/L、2mg/L、0.8mg/L。
[0105] 缓蚀试验时于试片表面涂抹40mg蜡油,阻垢试验时于容量瓶内壁涂抹10mg蜡油,再加入吐温8015mg/L,NP-304mg/L,试验过程中用硫酸调节pH为7.7±0.2,试验结果见表2。
[0106] 对比例1
[0107] 试验除不加吐温20和op-3,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1,试验结果见表2。
[0108] 对比例2
[0109] 试验除不加吐温40和op-6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2,试验结果见表2。
[0110] 对比例3
[0111] 试验除不加吐温60和op-1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3,试验结果见表2。
[0112] 对比例4
[0113] 试验除不加吐温80和op-2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4,试验结果见表2。
[0114] 对比例5
[0115] 试验除不加吐温20和op-3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5,试验结果见表2。
[0116] 对比例6
[0117] 试验除不加吐温40和平平加O-8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6,试验结果见表2。
[0118] 对比例7
[0119] 试验除不加吐温60和平平加O-1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7,试验结果见表2。
[0120] 对比例8
[0121] 试验除不加吐温80和平平加O-15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8,试验结果见表2。
[0122] 对比例9
[0123] 试验除不加吐温20和平平加O-2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8,试验结果见表2。
[0124] 对比例10
[0125] 试验除不加吐温40和平平加O-3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10,试验结果见表2。
[0126] 对比例11
[0127] 试验除不加吐温60和NP-4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11,试验结果见表2。
[0128] 对比例12
[0129] 试验除不加吐温80和NP-1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12,试验结果见表2。
[0130] 对比例13
[0131] 试验除不加吐温20和NP-21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13,试验结果见表2。
[0132] 对比例14
[0133] 试验除不加吐温40和NP-3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实施例14,试验结果见表2。
[0134] 表2实施例缓蚀阻垢结果
[0135]
[0136]
[0137] 注:实施例1、5、10的缓蚀试验均挂有铜片,其腐蚀速率均为0.001mm/a。
[0138] 由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数据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含泄漏蜡油的高、中、低硬度水时,蜡油乳化剂和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并不影响阻垢缓蚀剂的缓蚀和阻碳酸钙垢性能,蜡油乳化剂可有效剥离粘附于设备表面的蜡油。
[0139] 为了模拟现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工行业标准HG/T2160-91所述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下述实施例15-20均为动态模拟实验。
[0140] 实施例15
[0141]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8.8g的七水硫酸锌溶于74.5克水中,溶解均匀,加入10g浓度为50%的HEDP,摇匀,加入6.7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5dl/g),摇匀。
[0142] 控制参数如下:
[0143] 试验水质: 表1的原水3
[0144] 钙硬度+总碱度值: A塔250±50mg/L,B塔250±50mg/L
[0145] 流速: 1.0m/s
[0146] 入口温度: 32±1℃
[0147] pH 不调
[0148] 温差: 10℃
[0149] 阻垢缓蚀剂投加量如下:
[0150] A塔:A塔内的水中含蜡油100mg/L(涂抹于换热管内部),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中投加,使水中各组分的浓度为:HEDP 5mg/2+
L,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2mg/L,锌盐的有效浓度以Zn 计为
2mg/L,再加入吐温2020mg/L、平平加O-1020mg/L和三氯异氰脲酸20mg/L。
[0151] B塔:试验除不加吐温20和平平加O-10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A塔。试验结果见表3、表4。
[0152] 实施例16
[0153]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20g浓度为50%的PBTCA溶于50克水中,摇匀,加入10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丙烯酰胺/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酰胺、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3∶1∶1,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1dl/g)和20g固含量为30%的聚马来酸酐(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4dl/g),摇匀。
[0154] 控制参数如下:
[0155] 试验水质: 表1的原水2
[0156] 钙硬度+总碱度值: A塔1000±50mg/L,B塔1000±50mg/L
[0157] 流速: 1.0m/s
[0158] 入口温度: 32±1℃
[0159] pH 不调
[0160] 温差: 10℃
[0161] 阻垢缓蚀剂投加量如下:
[0162] A塔:A塔内的水中含蜡油100mg/L(涂抹于换热管内部),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中投加,使水中各组分的浓度为:PBTCA10mg/L,丙烯酸/丙烯酰胺/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烷磺酸共聚物3mg/L,聚马来酸酐
6mg/L,再加入吐温4025mg/L、NP-425mg/L和1,3-二氯-5,5-二甲基海因25mg/L。
[0163] B塔:试验除不加吐温40和NP-4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A塔。试验结果见表3、表4。
[0164] 实施例17
[0165]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4g浓度为50%的氨基三甲叉膦酸和10g浓度为50%的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溶于56克水中,摇匀,加入10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苯乙烯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7dl/g)和20g固含量为30%的丙烯酸/乙烯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乙烯磺酸共聚物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9dl/g),摇匀。
[0166] 控制参数如下:
[0167] 试验水质: 表1的原水2
[0168] 钙硬度+总碱度值: 1000±50mg/L
[0169] 流速: 1.0m/s
[0170] 入口温度: 32±1℃
[0171] pH 不调
[0172] 温差: 10℃
[0173] 阻垢缓蚀剂投加量如下:
[0174] A塔:A塔内的水中含蜡油100mg/L(涂抹于换热管内部),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中投加,使水中各组分的浓度为:氨基三甲叉膦酸2mg/L,聚醚基多氨基亚甲基膦酸5mg/L,丙烯酸/苯乙烯磺酸共聚物3mg/L,丙烯酸/乙烯磺酸共聚物6mg/L,再加入吐温6040mg/L、OP-2015mg/L和二氯异氰脲酸钠30mg/L。试验结果见表3、表4。
[0175] 实施例18
[0176]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溶于54克水中,溶解均匀,加入10g浓度为50%的ATMP和6g浓度为50%的对二膦磺酸,摇匀,加入30g固含量为30%的马来酸酐/烯丙基磺酸共聚物(共聚物中马来酸酐与烯丙基磺酸的质量比为7∶3,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6dl/g),摇匀。
[0177] 控制参数如下:
[0178] 试验水质: 表1的原水2
[0179] 钙硬度+总碱度值: 1000±50mg/L
[0180] 流速: 1.0m/s
[0181] 入口温度: 32±1℃
[0182] 温差: 10℃
[0183] 阻垢缓蚀剂投加量如下:
[0184] A塔:A塔内的水中含蜡油100mg/L(涂抹于换热管内部),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中投加,使水中各组分的浓度为:ATMP 5mg/L,对二膦磺酸3mg/L,马来酸酐/烯丙基磺酸共聚物9mg/L,再加入吐温8045mg/L、平平加O-1530mg/L和2,2-二溴代-3-次氨基丙酰胺35mg/L。试验结果见表3、表4。
[0185] 实施例19
[0186]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6g浓度为50%的EDTMP和6g浓度为50%的DETPMP溶于61.3克水中,摇匀,加入26.7g固含量为30%的聚马来酸酐(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68dl/g),摇匀。
[0187] 控制参数如下:
[0188] 试验水质: 表1的原水2
[0189] 钙硬度+总碱度值: 1000±50mg/L
[0190] 流速: 1.0m/s
[0191] 入口温度: 32±1℃
[0192] pH 不调
[0193] 温差: 10℃
[0194] 阻垢缓蚀剂投加量如下:
[0195] A塔:A塔内的水中含蜡油100mg/L(涂抹于换热管内部),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中投加,使水中各组分的浓度为:EDTMP3mg/L,DETPMP 3mg/L,聚马来酸酐浓度为8mg/L,再加入吐温20 30mg/L、NP-21 25mg/L和
1-溴-3-氯-5,5-二甲基代乙内酰脲40mg/L。试验结果见表3、表4。
[0196] 实施例20
[0197] 阻垢缓蚀剂的配制:将13.2g的七水硫酸锌溶于37.5克水中,溶解均匀,加入8g浓度为50%的HEDP和8g浓度为50%的PBTCA,摇匀,加入33.3g固含量为30%的聚环氧琥珀酸(30℃时的极限粘数为0.073dl/g),摇匀。
[0198] 控制参数如下:
[0199] 试验水质:表1的原水1
[0200] 钙硬度值:A塔750±50mg/L,B塔750±50mg/L
[0201] 流速: 1.0m/s
[0202] 入口温度: 32±1℃
[0203] pH 7.7±0.2
[0204] 温差: 10℃
[0205] 阻垢缓蚀剂投加量如下:
[0206] A塔:A塔内的水中含蜡油100mg/L(涂抹于换热管内部),用配制好的阻垢缓蚀剂溶液按100mg/L的阻垢缓蚀剂浓度向试验用水中投加,使水中各组分的浓度为:HEDP 4mg/2+
L,PBTCA 4mg/L,聚环氧琥珀酸浓度为10mg/L,锌盐的有效浓度以Zn 计为3mg/L,再加入吐温8025mg/L、OP-315mg/L和次溴酸45mg/L。
[0207] B塔:试验除不加吐温80和OP-3外,试验条件及试验步骤同A塔。试验结果见表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