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无土农业 / 无土栽培 / 鱼菜共生 / 一种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

一种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

阅读:440发布:2020-09-2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园林内 生物 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立体禽舍(1)、 水 产养殖塘(2)、集粪室(3)、导粪格(4),导粪坡道(5)及集污槽(6),所述的立体禽舍(1)设置于 水产养殖 塘(2)水面上方,所述的集粪室(3)设置于水产养殖塘(2)下游,通过导粪坡道(5)连接集污槽(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塘上方直接建盖立体禽舍,使禽粪直接排放于养殖塘内进行生态养殖,达到鱼类与禽类间的共生互补,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在水产养殖塘下游设置集粪室,把人畜 粪便 等导入集污槽,对生物肥资源集中收集,综合利用于生态园内花草、 植物 、蔬菜、药物等的 灌溉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现了生态养殖。,下面是一种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包括立体禽舍(1)、产养殖塘(2)、集粪室(3)、导粪格(4),导粪坡道(5)及集污槽(6),其特征是:所述的立体禽舍(1)设置于水产养殖塘(2)水面上方,所述的集粪室(3)设置于水产养殖塘(2)下游,通过导粪坡道(5)连接集污槽(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立体禽舍(1)依水产养殖塘(2)而建,地面为格栅式漏缝结构或筋网式结构,底部漏下的排泄物直接落至水产养殖塘(2),所述的立体禽舍(1)四周设置为壁板结构,至少一面壁上设置通气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
所述的立体禽舍(1)为单层和/或多层结构,内部设置饲喂槽、供水系统及清洁防疫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集粪室(3)底部设置导粪格(4)连通导粪坡道(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粪格(4)均布设置于集粪室(3)内底面,每两格之间距为0.8~1.2m,每两格之间竖立设置高1~1.2m的隔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粪格(4)宽度为140~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粪坡道(5)为下倾式结构,与水平面的夹为60°~7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产养殖塘(2)内设置增机及换水进出口,并根据监测情况定期投放生物制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集污槽(6)顶部设置盖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产养殖塘(2)内部设置抽水与冲洗水管连接至立体禽舍(1)及集粪室(3)内。

说明书全文

一种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环保清洁、资源利用率高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鸡、等禽类养殖, 按照“养优质禽类、饮清洁、吃绿色料、用安全药、住标准圈”的无公害生禽类生产标准,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禽类养殖的方向发展,禽类、人畜类粪便排放量也急剧增加,如果处理不善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环境卫生、污染水源、打破生态平衡,排泄物的异味还影响了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还容易造成极大的疾病传播隐患,对排泄物的处理需建盖相应的处理设施,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与物力进行处理,严重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为此,研制开发一种成本低廉,以禽类养殖为基础,可对禽类、人畜类排泄物进行及时处理,并进行生物肥资源再利用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实现排泄物及时处理的生态园林内生物肥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立体禽舍、水产养殖塘、集粪室、导粪格,导粪坡道及集污槽,所述的立体禽舍设置于水产养殖塘水面上方,所述的集粪室设置于水产养殖塘下游,通过导粪坡道连接集污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水产养殖塘上方直接建盖单层或多层立体禽舍,使用排污装置将禽类粪便直接排放于养殖塘内进行生态养殖,有效调整养殖配比,达到鱼类与禽类间的共生互补,充分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废弃物,还减少了企业污水处理环节,减少了建盖禽舍的地土占用,而且刚排出的禽粪污染小,其中有较多营养可供鱼吸收,且投喂方便,不需要专发酵池,可降低粪便处理成本,利用率也高。同时将人畜粪便统一收集于集污槽中,对生物肥资源集中收集,综合利用于生态园内花草、植物、蔬菜、药物等的灌溉。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现了生态养殖及生物肥资源的综合循环利用。附图说明
[000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0006] 图中:1-立体禽舍,2-水产养殖塘,3-集粪室,4-导粪格,5-导粪坡道,6-集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0008]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立体禽舍1、水产养殖塘2、集粪室3、导粪格4,导粪坡道5及集污槽6,所述的立体禽舍1设置于水产养殖塘2水面上方,所述的集粪室3设置于水产养殖塘2下游,通过导粪坡道5连接集污槽6。
[0009] 所述的立体禽舍1依水产养殖塘2而建,地面为格栅式漏缝结构或筋网式结构,底部漏下的排泄物直接落至水产养殖塘2,所述的立体禽舍1四周设置为壁板结构,至少一面壁上设置通气窗。
[0010] 所述的立体禽舍1为单层和/或多层结构,内部设置饲喂槽、供水系统及清洁防疫装置。
[0011] 所述的集粪室3底部设置导粪格4连通导粪坡道5。
[0012] 所述的导粪格4均布设置于集粪室3内底面,每两格之间距为0.8~1.2m,每两格之间竖立设置高1~1.2m的隔板。
[0013] 所述的导粪格4宽度为140~150mm。
[0014] 所述的导粪坡道5为下倾式结构,与水平面的夹为60°~75°。
[0015] 所述的水产养殖塘2内设置增机及换水进出口,并根据监测情况定期投放生物制剂。
[0016] 所述的集污槽6顶部设置盖板,为保障安全,也有效减少水分蒸发,同时避免环境污染。
[0017] 所述的水产养殖塘2内部设置抽水与冲洗水管连接至立体禽舍1及集粪室3内。
[001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0019]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养殖塘上方直接建盖单层或多层立体禽舍,使用排污装置将禽粪直接排放于养殖塘内进行生态养殖,有效调整养殖配比,达到鱼类与禽类间的共生互补,禽舍的高置式结构减少了占地面积,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减少了企业的污水处理过程,池水还可引入禽舍进行清洁,有效利用了水资源。而且刚排出的禽粪污染小,其中有较多营养可供鱼吸收,且投喂方便,不需要专门的发酵池,可降低粪便处理成本,利用率也高;排泄物的自然坠落,也为养殖塘注入了部分氧气。因为投喂新鲜禽粪,使池水酸性大,pH值降低,平时要经常检查养殖塘水质,可根据需要投放生物制剂经常改良水质,改良底质,为防止水的有机质含量过剩,溶氧不足,养殖塘增设增氧机与换水进出口进行调节。同时禽舍内都配有综合供水及清洁防疫装置,排水也进入养殖塘起加水与消毒作用。在可以有效节约能源降低了养鱼养禽成本,提高综合生态效益。同时,在水产养殖塘下游设置集粪室,通过导粪坡道把人畜粪便等导入集污槽,对生物肥资源集中收集,综合利用于生态园内花草、植物、蔬菜、药物等的灌溉。
[0020]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生物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态园内综合效益的特点。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