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利库 / 商业 / 电子市场 / 一种膜片组件及基于该膜片组件的受话器

一种膜片组件及基于该膜片组件的受话器

阅读:54发布:2020-05-13

专利汇可以提供一种膜片组件及基于该膜片组件的受话器专利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的服务。并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片组件,包括振动框、振动翼和膜片,振动翼卡设在振动框的内孔中,膜片贴合在振动框和振动翼的表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受话器,包括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扣设置的壳体、横设在上壳体的腔体内的膜片组件、分布在膜片组件两侧的第一导磁 块 和第二导磁块,以及磁 铁 ,位于壳体的腔体内,形成的直流回磁路与交变回磁路相互作用产生 力 驱动膜片组件产生震动。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工艺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降低制造成本。和人工的生产比,自动化更加稳定,制程参数更易于监控;产能的变化或者产量的变化更容易管理,这对不确定性极高的消费类 电子 市场而言尤为重要。(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下面是一种膜片组件及基于该膜片组件的受话器专利的具体信息内容。

1.一种膜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不导磁的振动框,所述振动框设有内孔;
导磁的振动翼,卡设在所述振动框的内孔中,所述振动翼的一端作为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振动框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振动翼除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内孔之间设有空隙;
具有弹性的膜片,贴合在所述振动框和振动翼的表面,所述膜片位于所述空隙的部分为凸起状且设有多个孔径为5微米到30微米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膜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卡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向本体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向所述内孔凸起的,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相吻合,所述凸块卡设在所述凹槽中并通过热熔胶粘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膜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选自麦拉或聚酯或胶。
4.一种受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扣设置的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导磁的敞口式盒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出音口;
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膜片组件,横设在所述上壳体的腔体内,所述振动框的外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
分布在所述膜片组件两侧的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连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部,所述第一导磁块上套设有线圈,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内底部,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一导磁块、所述第二导磁块、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振动翼构成的交变磁回路,
,位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内,形成的直流回磁路与所述交变回磁路相互作用产生驱动所述膜片组件产生震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底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所述振动翼和所述上壳体构成直流磁回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磁体,所述磁铁的上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磁块粘贴连接,所述第三导磁块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所述振动翼、所述下壳体和所述第三导磁块构成直流磁回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四导磁块,所述第四导磁块的上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粘贴连接,所述第四导磁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磁铁的上表面粘贴连接,所述磁铁的底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所述第四导磁块、所述振动翼和所述下壳体构成直流磁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组件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体积不等的两个腔体,所述前腔的体积小于所述后腔的体积,所述出音口与体积较小的腔体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磁块与所述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所述第二导磁块与所述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所述第一导磁块和所述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与所述第二导磁块和所述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的差不超过25微米。

说明书全文

一种膜片组件及基于该膜片组件的受话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受话器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膜片组件、基于该膜片组件的易于实现自动化的受话器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受话器为平衡电枢式受话器,电枢穿过空心线圈并位于两片磁中间,然后通过连接杆与上方的膜片连接。现有的受话器的电枢需穿过空心线圈,难于实现自动化。两片磁铁需装在锷铁上来承载磁回路,零部件数量较多。并且电枢要在两片磁铁中间居中,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实现自动化的膜片组件及受话器。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膜片组件,包括:
[0005] 不导磁的振动框,所述振动框设有内孔;
[0006] 导磁的振动翼,卡设在所述振动框的内孔中,所述振动翼的一端作为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振动框的第二连接部相连接,所述振动翼除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其余部分与所述内孔之间设有空隙;
[0007] 具有弹性的膜片,贴合在所述振动框和振动翼的表面,所述膜片位于所述空隙的部分为凸起状且设有多个孔径为5微米到30微米通孔。
[000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卡设在所述第二连接部中,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向本体凹陷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向所述内孔凸起的,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相吻合,所述凸块卡设在所述凹槽中并通过热熔胶粘结。
[000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选自麦拉或聚酯或胶。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受话器,包括:
[0011] 由上壳体和下壳体对扣设置的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均为导磁的敞口式盒体,所述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出音口;
[0012] 上述的膜片组件,横设在所述上壳体的腔体内,所述振动框的外边缘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
[0013] 分布在所述膜片组件两侧的第一导磁块和第二导磁块,所述第一导磁块连接在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部,所述第一导磁块上套设有线圈,所述第二导磁块连接在所述上壳体的内底部,所述线圈通电后,所述第一导磁块、所述第二导磁块、所述上壳体、所述下壳体和所述振动翼构成的交变磁回路,
[0014] 磁铁,位于所述壳体的腔体内,形成的直流回磁路与所述交变回磁路相互作用产生驱动所述膜片组件产生震动。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磁铁的上表面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底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所述振动翼和所述上壳体构成直流磁回路。
[00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三导磁体,所述磁铁的上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三连接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的下表面和所述第二导磁块粘贴连接,所述第三导磁块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所述振动翼、所述下壳体和所述第三导磁块构成直流磁回路。
[001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四导磁块,所述第四导磁块的上表面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粘贴连接,所述第四导磁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磁铁的上表面粘贴连接,所述磁铁的底部与所述下壳体的内底部粘贴连接,所述磁铁、所述第四导磁块、所述振动翼和所述下壳体构成直流磁回路。
[001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膜片组件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成体积不等的两个腔体,所述前腔的体积小于所述后腔的体积,所述出音口与体积较小的腔体相连通。
[001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导磁块与所述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所述第二导磁块与所述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所述第一导磁块和所述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与所述第二导磁块和所述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的差不超过25微米。
[0020] 其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降低了原材料成本,工艺简单,便于实现自动化,降低制造成本。和人工的生产比,自动化更加稳定,制程参数更易于监控;产能的变化或者产量的变化更容易管理,这对不确定性极高的消费类电子市场而言尤为重要。附图说明
[0021]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受话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受话器的膜片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0025]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受话器的膜片组件的振动翼与振动框连接后的示意图;
[0026]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3的受话器的膜片组件的组装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8] 实施例一
[0029]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受话器。如图1所示,该受话器包括壳体、膜片组件3、第一导磁块41、线圈5、第二导磁块42和磁铁6。
[0030] 壳体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扣设置的壳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为导磁的敞口式盒体。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出音口13。膜片组件3将壳体分隔成体积不等的两个腔体,出音口13设置于体积较小的腔体内。出音口13设置在腔体小的一侧,腔体大的一侧在工作时作为阻尼,腔体大阻尼小,压缩或者拉伸密闭腔体的空气要做的功少,利于输出。在该实施例中,膜片组件3将壳体分成体积较小的前腔和体积较大的后腔,出音口13设置于形成前腔的壳体的侧壁上。在壳体上设置出音口13的端部焊接有出音管,出音管与出音口13相连通,受话器产生的声音从出音口13发出,再经过出音管向外界扩散。壳体上与设置出音口13的端部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线圈5连接,便于给线圈5通电。
[0031] 如图4-6所示,膜片组件3包括不导磁的振动框31、导磁的振动翼32和具有弹性的膜片33。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振动框31选用不导磁材质,振动翼32选用导磁材质,膜片33 具有弹性。在该实施例中,振动框31选用不锈,振动翼32选用铁,膜片33选用聚氨酯。振动框31设有包括四根边框以及由四根边框首尾相连围成的内孔。振动翼32卡设在振动框 31的内孔中。振动翼32的一端作为第一连接部321与振动框31的第二连接部311相连接,振动翼
32除第一连接部321的其余部分与内孔之间设有空隙34,由此便于振动翼32在振动框31的内孔之间进行振动。贴合在振动框31和振动翼32的表面,膜片33位于空隙34的部分为凸起状331,为振动翼32的振动幅度提供空间。具有弹性的膜片33上开设有1个到10 个孔径为5微米到30微米的通孔,通孔用于平衡膜片33两边的气压,使膜片33自由振动,孔足够小,确保不产生声泄漏。通孔可以在远离膜片33振动端的膜片33跑道上或者振动翼32上。第一连接部321固定卡设在第二连接部311中,第一连接部321设有向本体凹陷的凹槽322,第二连接部311设有向内孔凸起的凸块312,凸块312与凹槽322相吻合,凸块312 卡设在凹槽322中并通过热熔胶粘结,增加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11的连接牢度。由此使膜片组件3的体积较小,进而可减小受话器整体的体积。
[0032] 继续如图1所示,膜片组件3横设在上壳体11的腔体内,振动框31的外边缘与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具体地,上壳体11的较长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凸起,四个凸起位于同一平面上,膜片组件3的振动框31放置在四个凸起上,并通过胶将振动框31和上壳体11的内侧壁粘贴连接。膜片组件3分别与上壳体11的底面和下壳体12的底面平行设置。第一导磁块41和第二导磁块42分布在膜片组件3两侧。为确保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和膜片作用力足够大以产生足够的位移以至于带来足够的声压输出,第一导磁块与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第二导磁块与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第一导磁块和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与第二导磁块和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的差不超过25微米,利于交变磁回路的形成。第一导磁块41通过胶水粘贴连接在下壳体12的内底部。第一导磁块41上套设有线圈5。第二导磁块42通过胶水粘贴连接在上壳体11的内底部。线圈5 通电后,第一导磁块41、第二导磁块42、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和振动翼32构成的交变磁回路。磁铁6位于壳体的腔体内,在该实施例中,磁铁6的上表面与上壳体11的内底部粘贴连接,磁铁6的下表面分别与振动框31的第一连接部321和振动翼32的第二连接部311 粘贴连接。磁铁
6、振动翼32和上壳体11构成直流磁回路。形成直流磁回路的磁铁6、振动翼32和上壳体11直接接触,使形成的直流磁路通畅。直流回磁路与交变回磁路相互作用产生力驱动振动翼32产生震动。振动翼32上下振动,前腔体内的空气被膜片33推出或吸入,从而鼓动空气发出声音,在出音口13形成音压,进而发声。
[0033] 该受话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准备下壳体12,在下壳体12的底部通过胶水粘贴第一导磁块41,并将绕制好的线圈5套设在第一导磁块41上,或直接在第一导磁块41上绕设线圈5;准备上壳体11,在上壳体11的内底部通过胶水粘贴第二导磁块42;准备膜片组件3,在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11上通过胶水粘贴磁铁6,将膜片组件3通过胶水粘贴在上壳体
11的侧壁上,使磁体位于上壳体11和膜片组件3之间;将连接有膜片组件3的上壳体11 倒扣在下壳体12上,并通过胶水连接。
[0034] 通过堆叠的方式进行制作受话器,工艺简单,适用于自动化生产,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0035] 实施例二
[0036]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受话器。如图2所示,该受话器包括壳体、膜片组件3、第一导磁块41、线圈5、第二导磁块42和磁铁6。
[0037] 壳体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扣设置的壳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为导磁的敞口式盒体。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出音口13。膜片组件3将壳体分隔成体积不等的两个腔体,出音口13设置于体积较小的腔体内。在该实施例中,膜片组件3将壳体分成体积较小的前腔和体积较大的后腔,磁铁6位于腔体内,出音口13设置于腔体的壳体的侧壁上。壳体上与设置出音口13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线圈5连接,便于给线圈5通电。
[0038] 如图4-6所示,膜片组件3包括不导磁的振动框31、导磁的振动翼32和具有弹性的膜片33。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振动框31选用不导磁材质,振动翼32选用导磁材质,膜片33 具有弹性。在该实施例中,振动框31选用合金不锈钢,振动翼32选用铁镍合金,膜片33 选用麦拉。振动框31设有内孔。振动翼32卡设在振动框31的内孔中。振动翼32的一端作为第一连接部321与振动框31的第二连接部311相连接,振动翼32除第一连接部321的其余部分与内孔之间设有空隙34,由此便于振动翼32在振动框31的内孔之间进行振动。贴合在振动框31和振动翼32的表面,膜片33位于空隙34的部分为凸起状331,为振动翼32的振动提供空间。具有弹性的膜片33上开设有1个到10个孔径为5微米到30微米的通孔,通孔用于平衡膜片33两边的气压,使膜片33自由振动,孔足够小,确保不产生声泄漏。通孔可以在远离膜片33振动端的膜片33跑道上或者振动翼32上。第一连接部321固定卡设在第二连接部311中,第一连接部321设有向本体凹陷的凹槽322,第二连接部311设有向内孔凸起的凸块312,凸块312与凹槽322相吻合,凸块312卡设在凹槽322中并通过热熔胶粘结,增加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11的连接牢度。
[0039] 继续如图2所示,膜片组件3横设在上壳体11的腔体内,振动框31的外边缘与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具体地,上壳体11的较长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凸起,四个凸起位于同一平面上,膜片组件3的振动框31放置在四个凸起上,并通过胶水将振动框31和上壳体11的内侧壁粘贴连接。第一导磁块41和第二导磁块42分布在膜片组件3两侧。为确保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和膜片作用力足够大以产生足够的位移以至于带来足够的声压输出,第一导磁块与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第二导磁块与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为50微米~200微米。第一导磁块和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与第二导磁块和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的差不超过25微米,利于交变磁回路的形成。第一导磁块41通过胶水粘贴连接在下壳体12的内底部。第一导磁块41上套设有线圈5。第二导磁块42通过胶水粘贴连接在上壳体11的内底部。线圈5通电后,第一导磁块41、第二导磁块42、上壳体11、下壳体12 和振动翼32构成的交变磁回路。磁铁6位于壳体的腔体内。在该实施例中,磁铁6的上表面分别与振动框31的第一连接部321和振动翼32的第二连接部311粘贴连接,磁铁6的下表面和第三导磁块43粘贴连接,第三导磁块43与下壳体12的内底部粘贴连接。磁铁6、振动翼32、下壳体12和第三导磁块43构成直流磁回路。形成直流磁回路的磁铁6、振动翼32、下壳体12和第三导磁块43直接接触,使形成的直流磁路通畅。直流回磁路与交变回磁路相互作用产生力驱动振动翼32产生震动。振动翼32上下振动,前腔体内的空气被膜片33推出或吸入,从而鼓动空气发出声音,在出音口13形成音压,进而发声。
[0040] 该受话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准备下壳体12,在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通过胶水粘贴第一导磁块41,并将绕制好的所述线圈5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磁块41上,或在所述第一导磁块41 上绕设所述线圈5,在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通过胶水粘贴第三导磁块43,并在第三导磁块 43朝向所述上壳体11的一端面上通过胶水粘贴磁铁6。准备上壳体11,在所述上壳体11的内底部通过胶水粘贴第二导磁块42。准备膜片组件3,将所述膜片组件3通过胶水粘贴在所述上壳体11的侧壁上,使所述第二导磁块42位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膜片组件3之间。将连接有所述膜片组件3的上壳体11倒扣在所述下壳体12上,通过胶水连接,并将所述磁铁 6通过胶水粘贴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1上。
[0041] 通过堆叠的方式进行制作受话器,工艺简单,适用于自动化生产,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0042] 实施例三
[0043]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受话器。如图2所示,该受话器包括壳体、膜片组件3、第一导磁块41、线圈5、第二导磁块42和磁铁6。
[0044] 壳体由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对扣设置的壳体。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均为导磁的敞口式盒体。壳体的一端开设有出音口13。膜片组件3将壳体分隔成体积不等的两个腔体,出音口13设置于体积较小的腔体内。在该实施例中,膜片组件3将壳体分成体积较小的前腔和体积较大的后腔,磁铁6位于腔体内,出音口13设置于腔体的壳体的侧壁上。壳体上与设置出音口13相对的另一端设有接线端子,接线端子与线圈5连接,便于给线圈5通电。
[0045] 如图4-6所示,膜片组件3包括不导磁的振动框31、导磁的振动翼32和具有弹性的膜片33。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振动框31选用不导磁材质,振动翼32选用导磁材质,膜片33 具有弹性。在该实施例中,振动框31选用塑料,振动翼32选用铁镍合金,膜片33选用硅胶。振动框31设有内孔。振动翼32卡设在振动框31的内孔中。振动翼32的一端作为第一连接部321与振动框31的第二连接部311相连接,振动翼32除第一连接部321的其余部分与内孔之间设有空隙34,由此便于振动翼32在振动框31的内孔之间进行振动。贴合在振动框31 和振动翼32的表面,膜片33位于空隙34的部分为凸起状331,为振动翼32的振动提供空间。具有弹性的膜片33上开设有1个到10个孔径为5微米到30微米的通孔,通孔用于平衡膜片33两边的气压,使膜片33自由振动,孔足够小,确保不产生声泄漏。通孔可以在远离膜片33振动端的膜片33跑道上或者振动翼32上。第一连接部321固定卡设在第二连接部 311中,第一连接部321设有向本体凹陷的凹槽322,第二连接部311设有向内孔凸起的凸块 312,凸块312与凹槽322相吻合,凸块312卡设在凹槽322中并通过热熔胶粘结,增加第一连接部321和第二连接部311的连接牢度。
[0046] 继续如图3所示,膜片组件3横设在上壳体11的腔体内,振动框31的外边缘与壳体的内侧壁密封连接。具体地,上壳体11的较长的两个内侧壁上分别设有两个凸起,四个凸起位于同一平面上,膜片组件3的振动框31放置在四个凸起上,并通过胶水将振动框31和上壳体11的内侧壁粘贴连接。第一导磁块41和第二导磁块42分布在膜片组件3两侧。为确保第一导磁块、第二导磁块和膜片作用力足够大以产生足够的位移以至于带来足够的声压输出,第一导磁块与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第二导磁块与膜片组件的空气间隙为50微米~200微米。第一导磁块和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与第二导磁块和膜片组件间的空气间隙的差不超过25微米,利于交变磁回路的形成。第一导磁块41通过胶水粘贴连接在下壳体12的内底部。第一导磁块41上套设有线圈5。第二导磁块42通过胶水粘贴连接在上壳体11的内底部。线圈5通电后,第一导磁块41、第二导磁块42、上壳体11、下壳体12和振动翼32构成的交变磁回路。磁铁6位于壳体的腔体内。在该实施例中,磁铁6的下表面与下壳体12的内底部通过胶水粘贴连接,磁铁6的上表面与第四导磁体的下表面粘贴连接,第四导磁体的上表面分别与振动框31的第一连接部321和振动翼32的第二连接部311通过胶水粘贴连接。磁铁6、第四导磁块44、振动翼32和下壳体12构成直流磁回路。形成直流磁回路的磁铁
6、第四导磁块44、振动翼32和下壳体12直接接触,使形成的直流磁路通畅。直流回磁路与交变回磁路相互作用产生力驱动振动翼32产生震动。振动翼32上下振动,前腔体内的空气被膜片33推出或吸入,从而鼓动空气发出声音,在出音口13形成音压,进而发声。
[0047] 该受话器的制作方法包括:准备下壳体12,在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通过胶水粘贴第一导磁块41,并将绕制好的所述线圈5套设在所述第一导磁块41上,或在所述第一导磁块41 上绕设所述线圈5;将磁铁6通过胶水粘贴在所述下壳体12的底部,并在磁铁6朝向所述上壳体11的一端面上通过胶水粘贴第四导磁块44。准备上壳体11,在所述上壳体11的内底部通过胶水粘贴第二导磁块42。准备膜片组件3,将所述膜片组件3通过胶水粘贴在所述上壳体11的侧壁上,使所述第二导磁块42位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膜片组件3之间。将连接有所述膜片组件3的上壳体11倒扣在所述下壳体12上,通过胶水连接,并将所述磁铁6通过胶水粘贴在所述第一连接部32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311上。
[0048] 通过堆叠的方式进行制作受话器,工艺简单,适用于自动化生产,大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0049]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高效检索全球专利

专利汇是专利免费检索,专利查询,专利分析-国家发明专利查询检索分析平台,是提供专利分析,专利查询,专利检索等数据服务功能的知识产权数据服务商。

我们的产品包含105个国家的1.26亿组数据,免费查、免费专利分析。

申请试用

分析报告

专利汇分析报告产品可以对行业情报数据进行梳理分析,涉及维度包括行业专利基本状况分析、地域分析、技术分析、发明人分析、申请人分析、专利权人分析、失效分析、核心专利分析、法律分析、研发重点分析、企业专利处境分析、技术处境分析、专利寿命分析、企业定位分析、引证分析等超过60个分析角度,系统通过AI智能系统对图表进行解读,只需1分钟,一键生成行业专利分析报告。

申请试用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