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量子信道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821 一种基于5GC-MANO的量子密码安全系统及方法 CN202411033455.3 2024-07-30 CN119155675A 2024-12-17 张志山; 李锦冬; 盛琦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5GC‑MANO的量子密码安全系统及方法,客户端、量子加密组件、5G核心网络模、虚拟化网络功能管理模块,以及数据库;客户端,用于通过量子信道共享随机生成的量子密钥,获取待加密的敏感数据;量子加密组件,用于对待加密的敏感数据进行自动加密和解密,确保数据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5G核心网络模块,用于负责提供高速、低延迟、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虚拟化网络功能管理模块,用于管理和编排虚拟网络功能的生命周期,以及协调整个NFV基础设施的资源和服务;数据库,用于利用量子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存储。本发明通过集成客户端、量子加密、5G网络、虚拟化管理及数据库,实现高效、安全的量子加密通信与数据存储。
822 一种电在线故障监测装置及系统 CN202310858069.7 2023-07-12 CN117220402A 2023-12-12 刘再兴; 余进; 侯俊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量子通信、纳米材料虚拟现实技术的电在线故障监测装置及系统。本发明通过设置量子信号发射器和量子信号接收器,并通过量子信道发送和接收量子态表示的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通过量子密钥分发器分发量子密钥,用于对电力设备运行状态信息进行量子加密和解密,保证数据的安全传输,防止被窃听或篡改;通过设置纳米材料层,并覆盖在电力设备表面或内部,并与电力设备相连,具有自修复功能,能够对电力设备产生的故障进行自动检测和修复,并通过传感器感知纳米材料层的变化,并将变化转化为电信号。本发明适用于对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网力发电机各种电力设备进行在线故障监测的场景。
823 一种基于量子计算最小均方误差检测方法 CN201811501783.6 2018-12-10 CN109767007B 2023-04-18 余旭涛; 赵杰; 张旭; 张在琛; 王霄峻; 孟凡旭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计算最小均方误差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基站天线和用户之间的链路距离设定阈值,稀疏化信道矩阵,进而得到稀疏的需求逆矩阵;S2:将基站天线接收的传统信号制备成特定的量子态信号,将量子态信号输入到量子线性运算系统中,得到贮存线性方程解的量子纠缠态;S3:将线性方程解从量子纠缠态中提取出来。本发明针对大规模通信系统中传统的最小均方误差检测方法涉及的大规模矩阵求逆问题,采用量子线性系统算法以及量子读取技术,降低了传统最小均方误差检测方法求解大规模矩阵求逆问题的复杂度,从而得到更稳定的检测性能,能更好的适用于如大规模MIMO系统在内的应用场景。
824 跨介质下设备无关及离散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201911423038.9 2019-12-31 CN111130780B 2022-08-02 郭迎; 莫伟; 陈国俊; 彭清泉; 吴学林; 曹昱; 唐瑞明; 毛云
发明公开了一种跨介质下设备无关及离散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由受信任的中间方通过离散调制制备八态量子态,经光子减法运算后分别发送给爱丽丝和鲍勃,爱丽丝和鲍勃分别对接收到的量子态解调和零差探测,在有效距离内建立安全密钥。本发明将提升自由空间下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技术,由信任的中间方制备并发送量子态,使其系统具备设备无关性,确保通信安全性;光子减法操作可以提升量子间纠缠度从而提升传输距离;零差探测可以有效的过滤外界对光信号的干扰,实现即使对光信号有一定的影响也能很好的得到检测结果。本方案面向空气‑信道下的设备无关性,利用离散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为量子在自由空间通信带来更多实用性。
825 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同步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202110033943.4 2021-01-11 CN112769564A 2021-05-07 王潮泽; 廖胜凯; 蔡文奇; 任继刚; 印娟; 彭承志; 潘建伟
一种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的同步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计算地面探测量子脉冲的各时间对应的相位;根据相位计算地面探测到的量子脉冲的频率;根据地面探测到的量子脉冲的频率计算每个地面探测到的量子脉冲的相位偏移值;根据相位偏移值对所述地面探测到的量子脉冲的频率进行多普勒补偿,根据补偿后的频率计算各量子脉冲的初始位置;扫描正确的探测脉冲的偏移位置;根据初始位置及所述偏移位置,计算地面探测到的量子脉冲在卫星发射端量之光序列中的绝对位置。该方法及装置降低了资源紧张卫星系统复杂性,减少了通信资源较少的星地经典信道的数据交互量以及对外部数据依赖性以及系统设计复杂性。
826 基于连续变量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 CN202011261851.3 2020-11-12 CN112491538A 2021-03-12 黄鹏; 曾贵华
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连续变量的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S1:分别在发送端和接收端进行量子信号制备与编码,得到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量子信号;步骤S2:分别将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量子信号传输至测量端,对量子信号进行干涉并进行检测,得到测量值;步骤S3:对测量后的量子信号进行解码;步骤S4:根据发送端和接收端的量子信号以及测量值,进行参数评估;步骤S5:根据解码后的量子信号进行数据协商,根据参数评估结果进行保密增强。本发明借助现有的基于离散变量技术的后处理算法方法进行协商和保密增强处理,降低了现有CVQKD系统的实现复杂度,并同时提升了信道容量,从后处理和编码度提升了系统性能。
827 一种偏振复用双向量子密钥分发方法与系统 CN201910372008.3 2019-05-06 CN110620655A 2019-12-27 李东东; 唐世彪; 汤艳琳
发明公开了一种偏振复用双向量子密钥分发方法,适用于非偏振编码的量子通信系统,定义正向通信的信息发送端称为Alice,信息接收端称为Bob,则Bob发送Alice接收称作反向通信,该方法中使用两种正交偏振分别代表正向通信和反向通信时载体。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偏振复用双向量子密钥分发系统,Alice量子发射装置和Alice量子测量装置分别连接到第一偏振分束器PBS1的1端口和4端口,Bob量子发射装置和Bob量子测量装置分别连接到第二偏振分束器PBS2的3端口和2端口,第一偏振分束器PBS1的2端口和第二偏振分束器PBS2的1端口通过光纤信道连接,该系统使用两种正交偏振分别代表正向通信和反向通信时载体。本发明与现有利用环形器和波分复用器方案相比,量子通信速率更高。
828 一种适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纠错编解码方法 CN201910718458.3 2019-08-05 CN110518920A 2019-11-29 叶志远; 李志浩; 谢科军; 倪鹏程; 曹灿; 蒲强; 陈颢; 凡恒山; 王卫华
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纠错编解码方法,属于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包括量子LDPC编码时,在量子LDPC序列中插入已知的训练信息位,得到待传输的量子LDPC码;将待传输的量子LDPC码发送至接收端以供接收端译码。本发明在接收端对原始的LDPC编码序列中插入已知的训练信息位,并将插入的训练信息位与接收端共享,接收端将插入已知训练信息的量子LDPC编码发送至接收端供接收端译码。接收端在译码时,从接收到的量子LDPC编码消息中提取出训练信息位,通过提取到的训练信息位实现对信道的快速估计,得到较为准确的变量节点先验信息,结合变量节点的先验信息实现量子LDPC译码性能的提升。
829 量子密钥分配控制装置及方法 CN201510157818.9 2015-04-06 CN104734846A 2015-06-24 李大伟; 苗春华; 吴平; 刘云; 赵义博; 韩正甫
发明公开了一种量子密钥分配终端控制装置,密钥管理操作系统与量子密钥分配终端主控模连接,用以实现对量子密钥分配终端主控模块的操作控制;密钥管理模块用于与应用设备连接,以实现密钥的调用和读取;密钥管理操作系统和设备管控操作系统之间通过第一代理模块和第二代理模块连接,以实现量子密钥分配过程中的数据交互信息的相互传递;设备管控模块用于与经典信道连接,以实现量子密钥分配过程中的数据交互信息的发射或者接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量子密钥分配控制方法。本发明增强了实际量子密钥分配实现过程的安全性,大幅提升了量子密钥分配过程控制的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830 相位调制偏振编码的四态量子编码器解码器及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CN201410852035.8 2014-12-30 CN104579564A 2015-04-29 王金东; 金璇; 解文钟; 杜亚男; 魏正军; 秦晓娟; 於亚飞; 张智明; 廖常俊
发明公开了一种相位调制偏振编码的四态量子编码器解码器及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其编码器和解码器具有內禀稳定性,即工作的稳定性不受外界环境和连接光纤的影响,连接光纤可为普通单模光纤。本发明所涉及的量子编码器和解码器可应用于量子密钥分发领域,其整体系统分为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和接收端通过量子信道连接完成量子密钥分发过程。本发明的量子编码器和解码器结构,可实现內禀稳定的BB84协议四态量子密钥编码和解码。本发明中所有连接光纤无需使用保偏光纤,普通单模光纤也可,其外界环境对系统相位漂移和偏振变化的干扰对编码和解码过程完全没有影响。
831 一种单个五比特Brown态信道双向隐形传态方法 CN202311695461.0 2023-12-11 CN117792622A 2024-03-29 汪澳; 姜敏; 左俊豪; 史金秋; 陈虹; 黄旭; 周刘蕾
发明涉及量子通信隐形传态网络机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个五比特Brown态信道的双向隐形传态方法以及基于多个单个五比特Brown态信道的Brown态链式信道的双向隐形传态方法;前者基于第一通信方Alice、第二通信方Bob和监察方Charlie构建了单个五比特Brown态通信系统,各参与方对自身携带的粒子进行测量,获取测量结果并共享后,第一通信方与第二通信方对接受到的单比特量子态进行相对应的幺正变换,完成双向隐形传态;后者基于n+1个单个五比特Brown态信道与n个辅助方,构建Brown态链式通信系统,进行测量、传输与相应的幺正变换,实现Brown态链式信道双向隐形传态。
832 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 CN202010093011.4 2020-02-14 CN111314071B 2022-04-15 黄鹏; 汪诗寓; 曾贵华
发明提供了一种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方法及系统,包括:步骤1:根据时间和偏振复用对量子信号本振信号进行同步传输,并进行探测,得到探测数据;步骤2:根据相位补偿算法和公开数据对探测数据进行补偿。本发明可以在信道衰落的情况下准确地补偿相位,提升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性能。
833 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CN201810755906.2 2018-07-11 CN108632034A 2018-10-09 曹正文; 李艳; 彭进业; 柴庚; 冯亚萍; 曾贵华; 贺晨; 王真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五粒子的受控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采用发送一个粒子给接收方的方法,通过减少量子信道中传输的粒子数来提高通信的传输效率;通信过程中发送方保留3个粒子,利用一个量子态编码3bit的信息,因此提高了编码容量,增加了通信双方交换的信息比特数,使传输效率提高到60%。
834 基于反谐振空芯光纤的数据传输且同时分发量子密钥方法 CN202010416966.9 2020-05-15 CN111490825B 2021-06-08 丁伟; 汪滢莹; 张利剑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谐振空芯光纤的数据传输且同时分发量子密钥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至少有两个通光窗口的反谐振空芯光纤,传输数据的第一信道基于所述反谐振空芯光纤一个通光窗口输送,传输加密所述数据的量子密钥的第二信道同时通过所述反谐振空芯光纤的另一个通光窗口输送。
835 基于反谐振空芯光纤的数据传输且同时分发量子密钥方法 CN202010416966.9 2020-05-15 CN111490825A 2020-08-04 丁伟; 汪滢莹; 张利剑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反谐振空芯光纤的数据传输且同时分发量子密钥的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至少有两个通光窗口的反谐振空芯光纤,传输数据的第一信道基于所述反谐振空芯光纤一个通光窗口输送,传输加密所述数据的量子密钥的第二信道同时通过所述反谐振空芯光纤的另一个通光窗口输送。
836 一种基于弱测量技术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 CN202410706854.5 2024-05-31 CN118740869A 2024-10-01 李洪婧; 宋琦; 曾贵华; 黄靖正
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弱测量技术的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将目标信息编码到预先制备的第一量子态的相对相位,得到第二量子态,第二量子态包括目标信息;通过目标信道传输第二量子态,并通过密度矩阵表示传输结果,包括经过目标信道后含噪的目标信息,其中所述目标信道可能存在旋光效应、随机电报噪声、振幅阻尼、相位阻尼或退极化噪声;基于四个两两正交的弱测量解码器对第二量子态进行解码,得到解码结果。对解码结果分析后,可以得到经弱测量技术放大的目标信息。如此,该方法可以对目标信息实现不丢失资源、高灵敏且较为准确地进行估计,从而有助于有效地抑制传输中的噪声和干扰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通信效果。
837 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202410881626.1 2024-07-02 CN118740461A 2024-10-01 龙桂鲁; 王敏; 郭建兴; 宋萧天
申请涉及一种保密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该方法应用于通信发起端,包括:生成对称密码密钥;通过所述对称密码密钥对明文信息进行加密,获得密文信息;经由经典通信信道传输所述密文信息;以及经由量子直接通信信道传输所述对称密码密钥。根据本申请的方案,通信发起端对明文进行对称密码加密后,通过经典通信信道传输对称密码加密后的密文,并采用量子直接通信技术确定性分发对称密码密钥。因为量子直接通信仅传输对称密码密钥,加密后的密文采用经典通信方式传输,密钥数据量远小于密文数据量,突破了量子直接通信带宽瓶颈限制,极大地提升了量子增强的保密通信的通信带宽和实际安全性,满足大带宽、高速率的安全通信需求。
838 基于基芯片的量子数字签名方法及网络 CN202211430049.1 2022-11-17 CN115801246A 2023-03-14 唐雨欣; 韦克金; 覃铁昊; 林杰敏; 黄春凤; 陈烨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基芯片的量子数字签名方法及网络。包括:a.接收方集成编码模一向网络中心拥有解码探测模块的签名方发送量子密钥分发请求,双方建立QKD信道,得到一组数字签名。b.验证方集成编码模块二向签名方发送量子密钥分发请求,双方建立QKD信道,得到另一组数字签名。c.接收方和验证方交换对称签名,通过同时向签名方发送量子密钥分发请求,接收方与验证方建立的MDI‑QKD信道加密。d.签名方将消息和数字签名发送给接收方。e.接收方检查签名真实性后将消息和签名转发给验证方。f.验证方对签名进行对比验证。本发明解决了量子数字签名系统成本高、链路复杂、体积大等问题,提供了一个高安全性、低成本、小型化的完整集成化的QDS系统。
839 一种主从结构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装置及方法 CN201910583545.2 2019-07-01 CN110233670A 2019-09-13 冯宝; 贾玮; 李国春; 俞学豪; 赵高峰; 樊强; 赵子岩; 黄进; 刘金锁; 李维; 张影; 胡倩倩; 卞宇翔; 汪晓岩; 闫龙川; 高德荃; 陈智雨; 缪巍巍; 韦磊; 吴海洋; 何永远; 白东霞; 刘少君; 陆忞; 李然; 韩际晖; 赵新建; 张利
发明公开了一种主从结构的量子密钥分发网络装置及方法,其主光路由单光子源、偏振控制器PC、光环型器、耦合器/分束器、四端口光偏振分束/合路器、光开关量子信道构成。网络的主控方与从控方通过光开关与光纤构成的量子信道连接起来,在主控方的光环行器反射输出端以及耦合器/分束器的输出端分别连接单光子探测器;耦合器/分束器的一个输出光口连接一个相位控制器,组成信息加载部分;耦合器/分束器的两个输出口分别连接光开关的两个输入口构成网络控制部分;从控方由与量子信道依次连接的衰减器相位调制器、90º旋转法拉第反射镜组成信息加载部分。本发明利用信号脉冲的平行偏振与垂直偏振可以实现不同层级间通信三方量子密钥分配。
840 基于光子轨道动量编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 CN201510250394.0 2015-05-15 CN104811301A 2015-07-29 王川; 王铁军; 米丝辰
发明实现了一种基于光子轨道动量编码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方法,构造了两个幺正算符,给出两组完备的本征量子态;进行量子安全直接通信时,基于本征量子态空间,接收方随机制备一组光子序列发给发送方;发送方从光子序列中随机选取校验光子进行或者的测量,通过公开信道比对测量基和测量结果;根据测量结果的误码率判断通信信道是否安全,信道安全时,发送方对光子进行编码操作;接收方对接收到的光子进行测量,对比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初始状态和最终状态,获取发送方所进行的编码操作,构造出发送方发送的编码逻辑比特信息。本发明利用光子轨道角动量编码,提高了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通信容量和频谱效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