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热力循环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循环 CN200910015711.5 2009-05-27 CN101900371A 2010-12-01 魏天战
一种热循环,在泵体中由带孔隔板分出上下两腔,上腔设有单项单向密封隔板孔,泵体侧面设有一与回管相通的进水管,泵体上端设有与暖气上水管相通出水管,泵体下端设有与加热头相通的进出水管,进出水管由软管与加热头相连接,该热力循环泵不需要另外加热,也不需要电源等其他动力,只要点燃取暖炉便可自动循环,节约、环保,无压力危险。
2 多向热循环 CN202010101202.0 2020-02-08 CN111380253A 2020-07-07 李鸿瑞; 李华玉
发明提供多向热循环,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技术领域。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45,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56,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67,向低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低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热力循环
3 一种热循环 CN201610206790.8 2016-04-01 CN105698370B 2019-08-13 余少言; 仇明贵; 刘兵; 陈国; 杨永良
发明公开一种热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在一起的热腔、冷水腔和单向阀,在热水腔上设有热水管接头和热水用水点接头,在冷水腔上设有冷水管接头和冷水用水点接头,所述单向阀连接在热水腔和冷水腔之间,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热水腔流向冷水腔。本发明通过将热水腔、冷水腔和单向阀成型在一起,在构建热水循环系统时,无须加装单向阀,结构简单、便于密封、安装使用方便,特别适合构建无回水管的热水器热水循环系统。
4 循环系统 CN201680066835.4 2016-11-02 CN108350761A 2018-07-31 C·朗; M·R·格里夫斯; E·A·佐格-胡泽曼斯
一种热循环如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润滑剂工作流体,用于一种机器,在所述机器中加压的气态工作流体膨胀到较低压力平并且将来自所述流体膨胀的能量转换成机械旋转能量;所述润滑剂包括基于聚亚烷基二醇的润滑剂组合物,并且所述工作流体包括醇与水的混合物。
5 循环装置 CN201010572487.2 2010-12-03 CN102094687B 2014-03-12 郭富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循环装置,压缩机与A热交换器固定连接,A热交换器与B热交换器固定连接,B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固定连接,第8阀门、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B热交换器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第17阀门、第27阀门和第37阀门固定连接,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该发明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释放的能量可再利用,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效率较高,可利用空气直接作为工作介质使用。
6 循环装置 CN201010572487.2 2010-12-03 CN102094687A 2011-06-15 郭富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循环装置,压缩机与第1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1热交换器与第2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的上端依次分别与第8、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固定连接,第8阀门、第18阀门、第28阀门和第38阀门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第2热交换器的下端依次分别与第7阀门、第17阀门、第27阀门和第37阀门固定连接,依次分别与第1绝热密封热容器、第2绝热密封热容器、第3绝热密封热容器和第4绝热密封热容器固定连接;该发明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释放的能量可再利用,不仅经久耐用,安全可靠,而且安装容易、效率较高,可利用空气直接作为工作介质使用。
7 饱和液热循环 CN93119210.2 1993-10-22 CN1098165A 1995-02-01 赵玉天
发明饱和液热循环是根据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朗肯循环所做的改进。把朗肯循环中的凝汽器取消,把朗肯循环中蒸汽作功的汽轮机改为饱和液热机,把由两个等压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的朗肯循环改为由饱和液相线和绝热过冷线以及等压加温线组成的饱和液热力循环。这循环的特征是首次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吉布斯函数用于热机,使不可逆循环出现于热机当中。这种循环可用于各类发电厂船舶、交通以及工农业生产当中。
8 多向热循环 CN202010101203.5 2020-02-08 CN111380254A 2020-07-07 李鸿瑞; 李华玉
发明提供多向热循环,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技术领域。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45,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56,自中温开始的升压过程67,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78,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热力循环
9 一种热循环 CN201610206790.8 2016-04-01 CN105698370A 2016-06-22 余少言; 仇明贵; 刘兵; 陈国; 杨永良
发明公开一种热循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型在一起的热腔、冷水腔和单向阀,在热水腔上设有热水管接头和热水用水点接头,在冷水腔上设有冷水管接头和冷水用水点接头,所述单向阀连接在热水腔和冷水腔之间,单向阀的导通方向为热水腔流向冷水腔。本发明通过将热水腔、冷水腔和单向阀成型在一起,在构建热水循环系统时,无须加装单向阀,结构简单、便于密封、安装使用方便,特别适合构建无回水管的热水器热水循环系统。
10 循环装置 CN201010264900.9 2010-08-27 CN101949607B 2012-07-11 郭富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循环装置,第一绝热容器的顶部内设有第七热交换器,第七热交换器的左端与第一固定连接,第七热交换器的右端与第二阀门固定连接;第一绝热容器的中部内设有第四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的右端与第二膨胀机固定连接,第二膨胀机与第五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二绝热容器的顶部内设有第八热交换器,第八热交换器的左端与第三阀门固定连接,第八热交换器的右端与第四阀门固定连接;第二绝热容器的中部内设有第六热交换器,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释放能量可再利用,本装置充分利用了冷凝过程放出得热量和蒸发过程吸热后相对环境的温度差蕴含而得到能量。同时本装置可以利用空气作为工作介质使用,可以获得机械能输出。
11 循环过程 CN87108370 1987-12-11 CN1033472A 1989-06-21 朱尔根·舒基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交替压缩和膨胀的气体为工质的热循环过程,此过程中该工质在压缩后高温条件下由化学过程而引起体积增大,而在膨胀后低温条件下体积相应缩小。本发明的改进之处在于:该循环在体积增大时放热,在体积缩小时吸热,从而提高了效率。因此,在热机中或者在中采用此循环过程都能提高效率。
12 循环系统 CN201680066835.4 2016-11-02 CN108350761B 2020-11-06 C·朗; M·R·格里夫斯; E·A·佐格-胡泽曼斯
一种热循环如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润滑剂工作流体,用于一种机器,在所述机器中加压的气态工作流体膨胀到较低压力平并且将来自所述流体膨胀的能量转换成机械旋转能量;所述润滑剂包括基于聚亚烷基二醇的润滑剂组合物,并且所述工作流体包括醇与水的混合物。
13 多向热循环 CN202010101617.8 2020-02-08 CN111380255A 2020-07-07 李鸿瑞; 李华玉
发明提供多向热循环,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技术领域。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八个过程——工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45,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67,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热力循环
14 多向热循环 CN202010101160.0 2020-02-08 CN111380252A 2020-07-07 李鸿瑞; 李华玉
发明提供多向热循环,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技术领域。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34,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45,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67,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78,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热力循环
15 多向热循环 CN202010101150.7 2020-02-08 CN111380251A 2020-07-07 李鸿瑞; 李华玉
发明提供多向热循环,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技术领域。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34,自中温开始的升压过程45,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67,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78,自低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热力循环
16 多向热循环 CN202010101201.6 2020-02-08 CN111306840A 2020-06-19 李鸿瑞; 李华玉
发明提供多向热循环,本发明属于热力学及动力、制冷与技术领域。在高温热源、中温热源、低温热源和次低温热源之间,工作介质依序进行八个过程——工作介质自次低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次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45,向高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67,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78,自中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多向热力循环
17 循环装置 CN201010264900.9 2010-08-27 CN101949607A 2011-01-19 郭富强
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循环装置,第一绝热容器的顶部内设有第七热交换器,第七热交换器的左端与第一固定连接,第七热交换器的右端与第二阀门固定连接;第一绝热容器的中部内设有第四热交换器,第四热交换器的右端与第二膨胀机固定连接,第二膨胀机与第五热交换器固定连接;第二绝热容器的顶部内设有第八热交换器,第八热交换器的左端与第三阀门固定连接,第八热交换器的右端与第四阀门固定连接;第二绝热容器的中部内设有第六热交换器,该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释放能量可再利用,本装置充分利用了冷凝过程放出的热量和蒸发过程吸热后相对环境的温度差蕴含而得到能量。同时本装置可以利用空气作为工作介质使用,可以获得机械能输出。
18 循环和装置 CN200510035793.1 2005-07-04 CN1891981A 2007-01-10 陈培豪
一种把热能化成有用功的热循环,过程是:初始状态的气态工质经过膨胀机作功后成为不含液体工质的乏气,乏气经过由引射器为主构成的压力恢复系统而恢复初压,再经过过热器处理而恢复初温;一种用于实现上述热力循环的热力装置,其构成包括下列设备:蒸汽发生器、过热器、膨胀机、再热器、真空泵、凝汽器、蒸发器、热泵、压气机、引射器。该热力循环和装置,不仅可以无须向冷源放热,而且还可以通过热泵从冷源吸收热量用于作功,所以具有热效率高的优点,其理论热效率可以达到和超过100%。
19 循环 CN200920026402.3 2009-05-27 CN201396852Y 2010-02-03 魏天战
一种热循环,在泵体中由带孔隔板分出上下两腔,上腔设有单项单向密封隔板孔,泵体侧面设有一与回管相通的进水管,泵体上端设有与暖气上水管相通出水管,泵体下端设有与加热头相通的进出水管,进出水管由软管与加热头相连接,该热力循环泵不需要另外加热,也不需要电源等其他动力,只要点燃取暖炉便可自动循环,节约、环保,无压力危险。
20 第二类多向热循环 CN201910836481.2 2019-08-23 CN110631280A 2019-12-31 李鸿瑞; 李华玉
发明提供第二类多向热循环,属于热力学及动力、供热与技术领域。工作介质依序进行以下过程——自中温热源吸热过程12,自中温开始的升压过程23,向第一高温热源放热过程34,自第一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45,向低温热源放热过程56,自低温开始的升压过程67,向第二高温热源放热过程78,自第二高温开始的降压过程81——组成闭合过程123456781,形成第二类多向热力循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