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光子学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基于光子学产生射频频移键控信号的方法 CN201410075541.0 2014-03-04 CN103812809A 2014-05-21 曹攀; 胡小锋; 潘听; 吴佳旸; 苏翼凯
一种信息通信领域的单个强度调制器光子学产生射频频移键控信号的方法,将脉冲信号源产生的振幅键控信号与射频源产生的时钟信号进行混频,再与振幅键控信号进行叠加,得到包含两个幅度不同正弦信号的方波信号,将该方波信号放大后输出至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射频输入端,并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控制端上施加偏置电压,使得马赫曾德尔调制器输出射频频移键控信号,实现电信号光信号的转换。本发明通过光子学的技术可以将射频信号频率增加到二倍频,用简单的一个马赫曾德尔调制器强度调制器来实现复杂的CMOS芯片工艺的同样功能,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复杂度。
62 基于BBO超快倍频的光子学器件 CN201720020025.7 2017-01-09 CN206401709U 2017-08-11 张留洋; 孙上傲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BBO超快倍频的光子学器件,涉及非线性光倍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BO超快倍频的光子学器件。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在光倍频技术中,现有的BBO晶体由于色散产生的群速度失配,引起的脉冲展宽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低温相偏酸钡晶体、高温相偏硼酸钡晶体。通过高温相偏硼酸钡晶体对倍频光群速度失配进行补偿,防止其脉冲展宽。
63 Photonics device KR20080108380 2008-11-03 KR100988910B1 2010-10-20
포토닉스 소자가 제공된다. 이 소자는 분포 브래그 반사체, 그 양측에 각각 배치되는 제 1 도파로들 및 제 2 도파로들, 분포 브래그 반사체 및 제 1 도파로들 사이에 개재되는 제 1 렌즈들, 및 분포 브래그 반사체 및 제 2 도파로들 사이에 개재되는 제 2 렌즈들을 구비한다.
64 基于光注入定动态选频的光子学超宽带太赫兹跳频源 CN202210893945.5 2022-07-27 CN115459859B 2024-03-15 杨帆; 张健; 姜昊; 陈飞良; 李沫; 杨镇灿; 刘毓超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注入定动态选频的光子学超宽带太赫兹跳频源结构,属于太赫兹信号产生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跳频源结构基于光频率梳频率集模产生的光频率梳信号,利用频率控制器提供的电流驱动信号改变半导体激光器工作频率,使其选择的光频率梳齿也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此实现频率集中不同频道的光频率梳齿选择。并将选择的输出光经光环形器第三端口输出至合束装置,并与参考光合束后进入光电探测器进行平方律检测获得太赫兹跳频信号。与传统电子学跳频源相比,本发明具有明显的跳频带宽优势,工作频率高且灵活可控,能够应用于新一代太赫兹通信与雷达系统,提升其抗干扰、抗截获能
65 基于光子学的跨频段可调谐宽带射频数字接收方法与装置 CN202410028113.6 2024-01-09 CN117544244A 2024-02-09 叶星炜; 董屾; 谈宇奇; 杨予昊; 李品; 刘昂; 肖俊祥; 于立; 金林
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光子学的跨频段可调谐宽带射频数字接收方法与装置。该方法包括:1、用待接收的射频模拟信号调制可调谐单频光载波,得到光调制边带信号;2、生成光频梳信号;3、分别将光调制边带信号和光频梳信号等功率分为N路,并精确控制各路信号间的相对延时;4、将分路后的信号两两叠加,并通过光电转换将叠加后的光信号转换到电域,再分别进行滤波处理;5、分别用N个模数转换器将滤波所得的N路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后处理恢复输入系统的射频模拟信号。本发明可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对光源要求高,以及引入信号能量损失的问题,同时提升对系统工作频段的调谐能
66 一种基于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的超宽带跳频通信系统 CN202310966296.1 2023-08-02 CN116683940B 2023-11-28 张健; 王瀚锋; 杨帆; 姜昊; 李沫; 陈飞良; 刘洋
发明属于太赫兹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的超宽带跳频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第一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和发射天线,接收端包括接收天线、太赫兹低噪声放大器、太赫兹功分器、第二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跳频同步模、太赫兹混频器和基带信号解调模块;通过发射端的第一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接收端的第二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实现太赫兹频段的超带宽跳频通信系统,解决了传统电子学跳频方案无法满足太赫兹频段的跳频问题。
67 一种基于三波调相的光子学到达角测量方法及装置 CN202310841105.9 2023-07-10 CN116859324A 2023-10-10 张潇; 池灏; 杨波; 翟彦蓉; 高一然; 何红霞; 杨淑娜; 吕耿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波调相的光子学到达角测量方法及装置,本发明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激光源、偏振控制器、双驱动赫曾德尔调制器、光滤波器、光电探测器和鉴相模激光器产生光载波,光载波经偏振控制器进入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光输入口;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直流偏置口输入低频三角波信号,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的电输入口输入天线接收的微波信号;经双驱动马赫曾德尔调制器调制后的光信号进入光滤波器进行滤波;光滤波器输出的光信号进入光电探测器进行光电转换得到低频电信号,并通过鉴相模块得到相位跳变,进而估计出到达角度。本发明利用低频三角波实现混频,无需高频本振信号,同时该装置结构简单。
68 一种基于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的超宽带跳频通信系统 CN202310966296.1 2023-08-02 CN116683940A 2023-09-01 张健; 王瀚锋; 杨帆; 姜昊; 李沫; 陈飞良; 刘洋
发明属于太赫兹通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的超宽带跳频通信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包括第一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和发射天线,接收端包括接收天线、太赫兹低噪声放大器、太赫兹功分器、第二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跳频同步模、太赫兹混频器和基带信号解调模块;通过发射端的第一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接收端的第二光子学太赫兹跳频源,实现太赫兹频段的超带宽跳频通信系统,解决了传统电子学跳频方案无法满足太赫兹频段的跳频问题。
69 一种实现偏振分光与波导耦合的集成光子学器件 CN202210135027.6 2022-02-14 CN114296184B 2023-07-28 黎永前; 余洋; 刘金泽; 乔大勇
发明提出一种微纳粒子及其阵列与光波导集成的光子学器件结构。该光子学器件结构包括第一微纳粒子,第二微纳粒子,第一光波导,第二光波导,以及基底层。其特征在于第一微纳粒子和第二微纳粒子分别位于第一光波导和第二光波导的轴线延长线方向;第一微纳粒子,第二微纳粒子,第一光波导和第二光波导属于横向光散射层;横向光散射层制备在基底层上。所述微纳粒子和光波导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锗、或者氮化硅等电介质材料。该光子学器件结构实现入射光束的正交偏振分量分别耦合进第一光波导和第二光波导。该集成光子学器件结构及其阵列可以实现分光器或传感器功能。
70 光子学辅助多普勒频移和到达无模糊测量方法及装置 CN202211741608.0 2022-12-30 CN116299154A 2023-06-23 孟晴晴; 朱子行; 王国栋; 李赫; 高从芮; 赵尚弘
公开一种光子学辅助多普勒频移和到达无模糊测量装置,包括两大部分:信号处理单元和中心站。信号接收单位内,设有连续波激光器LD、偏振控制器0、光环形器、偏振分束器、第一双驱动赫增德尔调制器100、第二双驱动马赫增德尔调制器200、1×2电功率分配器移相器;中心站内设有1×2光功率分配器、第一偏振控制器a和第二偏振控制器b、第一起偏器a和第二起偏器b、第一低速光电探测器a和第二低速光电探测器b、信号处理单元。还提供一种光子学辅助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无模糊测量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对多普勒频移和到达角的同时测量,简单有效判断多普勒频移方向的同时实现对到达角的180°全方位测量。
71 表面等离子体光子电场增强型光电探测器及图像传感器 CN202180009429.5 2021-01-14 CN115004386A 2022-09-02 金勋
发明涉及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光子电场增强型光电探测器,根据一实施例的光电探测器可以吸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而生成光电流,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PP)是表面等离子体(Surface plasmon,SP)与光波(Light wave)的光子(Photon)结合而生成。
72 一种功能柔性的光子学辅助频率测量方法和装置 CN202110701008.0 2021-06-23 CN113541787B 2022-06-17 黄蓝锋; 李勇军; 赵尚弘; 林涛; 王国栋; 李轩; 朱子行; 李赫; 周逸潇
公开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赫‑曾德尔干涉相结合的功能柔性光子学辅助频率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源、电放大器、双偏振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ol‑DMZM、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偏振控制器PC、粗/精测频模、处理模块。还提供一种功能柔性光子学辅助频率测量方法。本发明方法功能灵活、可重构,能够在同一硬件配置下支持雷达预警接收机和电子对抗接收机的频率测量,并且具有较大的测量范围、较高精度和较快响应速度,适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小型化、集成化和一体化认知检测系统。
73 一种多单元多参数纳米光子学传感特性检测系统及方法 CN201910433054.X 2019-05-23 CN110132861B 2022-04-08 耿照新; 范志远; 王朝阳; 吕诗雅
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单元多参数纳米光子学传感特性检测系统及方法,包括:宽谱光源系统、光束整型系统、传感芯片系统、光谱仪系统和信号记录与分析系统;光束整形系统包括:针孔阵列、准直透镜阵列和会聚透镜;所述宽谱光源系统、所述针孔阵列、所述准直透镜阵列、所述传感芯片系统和所述会聚透镜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设置;宽谱光源系统包括多个宽谱光源,针孔阵列包括多个针孔,准直透镜阵列包括多个透镜,传感芯片系统包括多个传感单元;宽谱光源、所述针孔、所述透镜和所述传感单元上下对应设置。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上述结构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光学检测,节约了检测时间,显著的提高了检测的效率。
74 光子学平台中的硅上锗光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2111026530.X 2021-09-02 CN114141902A 2022-03-04 李雨; 加藤正树
本公开涉及光子学平台中的硅上锗光探测器及其制造方法。一种硅上锗雪崩光探测器包括:绝缘体上硅衬底的硅器件层,绝缘体上硅衬底具有在重n++掺杂状态下的第一电极区域与第二电极区域之间的、以适度重n+掺杂状态为特征的中央区域;中央区域的第一子层,被改性为几乎中性掺杂状态并且位于硅器件层的顶表面下方从第一深度直到第二深度;中央区域的第二子层,被改性为适度p掺杂状态并且从顶表面被嵌入直到第一深度以与第一子层交界;锗层,具有附接到第二子层的顶表面的底部;以及第三子层,被嵌入锗层的顶部中、以重p++掺杂状态为特征。
75 一种功能柔性的光子学辅助频率测量方法和装置 CN202110701008.0 2021-06-23 CN113541787A 2021-10-22 黄蓝锋; 李勇军; 赵尚弘; 林涛; 王国栋; 李轩; 朱子行; 李赫; 周逸潇
公开一种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赫‑曾德尔干涉相结合的功能柔性光子学辅助频率测量装置,包括激光源、电放大器、双偏振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ol‑DMZM、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偏振控制器PC、粗/精测频模、处理模块。还提供一种功能柔性光子学辅助频率测量方法。本发明方法功能灵活、可重构,能够在同一硬件配置下支持雷达预警接收机和电子对抗接收机的频率测量,并且具有较大的测量范围、较高精度和较快响应速度,适用于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小型化、集成化和一体化认知检测系统。
76 一种结合相位预啁啾的光子学宽带射频干扰对消方法 CN202110278997.7 2021-03-16 CN113055120A 2021-06-29 邹喜华; 叶佳; 李沛轩; 潘炜; 闫连山
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相位预啁啾的光子学宽带射频干扰对消方法,具体为:在信号相位预啁啾步骤中,将发射的宽带射频信号分出一部分作为参考信号,在频域上进行一个附加的相位预啁啾处理;将相位预啁啾的参考信号、接收的宽带射频信号分别加载到不同光载波上,生成参考微波光子信号、接收微波光子信号;通过调节可调谐光延迟线的时延量,使得参考微波光子信号与接收微波光子信号之间的时延相等,并调节光载波光功率实施两者幅度匹配;然后两者一同输入到光电探测器中,恢复出参考信号和接收的宽带射频信号,两者相加实现宽带射频对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带宽、高对消抑制比的射频对消方法,对于同时同频全双工通信、自干扰抑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77 一种应用于多层光子学平台的模式选择垂直耦合器 CN202110232782.1 2021-03-03 CN112987175A 2021-06-18 洪玮; 朱晓涛; 柏宁丰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层光子学平台的模式选择垂直耦合器,包括底层输入波导中间层模式选择滤波结构、顶层输出波导以及外包层,底层输入波导、中间层模式选择滤波结构以及顶层输出波导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且相邻两层之间设有二氧化硅填充层;底层输入波导为氮化硅矩形波导,中间层模式选择滤波结构包括锥形输入端、模式演化结构、内嵌滤波结构以及锥形输出端,锥形输入端与底层输入波导进行耦合,锥形输出端与顶层输出波导进行耦合,顶层输出波导为氮化硅矩形波导;不同模式的信号光由底层输入波导耦合输入,经过中间模式选择滤波结构垂直耦合进入顶层输出波导。本发明提高了器件的层间耦合性能,且可实现层间的模式选择性的耦合互连。
78 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射频波束形成方法及装置 CN201810588122.5 2018-06-08 CN108847892B 2019-12-06 潘时龙; 叶星炜; 张方正; 徐上哲; 杨悦; 王祥传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射频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通过光域的射频信号延时控制及叠加、相减,实现天线阵列对某一可调选定方向的宽频带发射抑制或来波抑制,并在另一个可调的方向上形成阵列主瓣。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射频波束形成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可在大带宽下实现波束零点的形成与零点度的便捷调整,并兼顾波束主瓣的形成与角度控制。
79 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调频微波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CN201910653187.8 2019-07-19 CN110350981A 2019-10-18 张方正; 叶星炜; 杨悦; 潘时龙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调频微波信号生成方法,分别用微波本振信号、基带/低频电调频信号对同源的两路单频光载波进行光M阶、光二阶单边带调制;通过将光M阶与光二阶单边带调制信号叠加实现其中光载波分量的对消;将叠加后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得到带宽为基带/低频电信号调频范围的2倍,中心频率为微波本振信号频率M倍的宽带微波信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子学的宽带微波信号生成装置。本发明利用光子技术实现了基带/低频电信号的倍频与上变频,可在较低的数模转换速率下完成高频段、大带宽、波形可重构的调频微波信号产生。
80 一种基于电光法珀腔的微波光子频率测量装置 CN201610415938.9 2016-06-08 CN106124857B 2019-03-22 张勇; 赵远; 于梦; 刘丽萍; 靳辰飞; 乔天元; 沈志强; 李家璐
一种基于电光法珀腔的微波光子频率测量装置,属于微波光子学的测量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双驱动赫增德尔调制器,用于将待测微波信号通过调制载波进行抑制载波单边带调制;电光波导法珀腔,用于通过透射光谱的移动对抑制载波单边带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可调谐滤波处理;探测器,用于探测所述电光波导法珀腔进行可调谐滤波处理后的信号,并当探测到信号时,确定所述待测微波信号的频率。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透射光谱的移动对抑制载波单边带调制后的信号进行可调谐滤波处理可以实现对信号的快速扫描,大大缩短了信号探测时间,从而可以实现对超短脉冲信号的频率测量。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