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物镜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61 内窥镜物镜 CN201380012613.0 2013-08-23 CN104169775A 2014-11-26 曾根伸彦
抑制制造误差,具有变倍功能,并且进行适当地校正了像差的良好的观察。提供一种内窥镜物镜(10),该内窥镜物镜(10)从物体侧依次由正的第1透镜组(1)、负的第2透镜组(2)、正的第3透镜组(3)构成,第1透镜组(1)具有凹凸透镜(13),通过使第2透镜组(2)在光轴上移动,能够切换常规观察状态(广端)与近距离放大观察状态(望远端),该内窥镜物镜(10)满足以下条件:-9<f2/fW<-3.54.5<|fM/fW|<50其中,fM是凹凸透镜(13)的焦距,fW是常规观察时的内窥镜物镜整个系统的焦距,f2是第2透镜组(2)的焦距。
62 显微镜物镜 CN200980112811.8 2009-04-08 CN101999090B 2014-04-16 渡士妙子; 宫川晶子
发明显微镜物镜(OL)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的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第1透镜组(G1)包括:正透镜成分(L1),包含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面;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具有正屈光力的复合透镜成分(CL11)。第2透镜组(G2)包括:具有衍射光学面(D)的衍射光学元件(GD),将由不同的光学材料构成的两个衍射元件要素(L6、L7)接合,并在其接合面上形成有衍射栅格槽;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复合透镜成分(CL21)。第3透镜组(G3)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色校正透镜成分(CL31),且该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向像侧的透镜面被配置成凹面朝向像侧。
63 显微镜物镜 CN201310088645.0 2009-04-08 CN103235405A 2013-08-07 渡士妙子; 宫川晶子
发明显微镜物镜(OL)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的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第1透镜组(G1)包括:正透镜成分(L1),包含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面;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具有正屈光力的复合透镜成分(CL11)。第2透镜组(G2)包括:具有衍射光学面(D)的衍射光学元件(GD),将由不同的光学材料构成的两个衍射元件要素(L6、L7)接合,并在其接合面上形成有衍射栅格槽;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复合透镜成分(CL21)。第3透镜组(G3)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色校正透镜成分(CL31),且该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向像侧的透镜面被配置成凹面朝向像侧。
64 显微镜物镜 CN201310088382.3 2009-04-08 CN103235404A 2013-08-07 渡士妙子; 宫川晶子
发明显微镜物镜(OL)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的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第1透镜组(G1)包括:正透镜成分(L1),包含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面;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具有正屈光力的复合透镜成分(CL11)。第2透镜组(G2)包括:具有衍射光学面(D)的衍射光学元件(GD),将由不同的光学材料构成的两个衍射元件要素(L6、L7)接合,并在其接合面上形成有衍射栅格槽;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复合透镜成分(CL21)。第3透镜组(G3)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色校正透镜成分(CL31),且该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向像侧的透镜面被配置成凹面朝向像侧。
65 物镜致动器 CN200680049051.7 2006-12-22 CN101346761B 2012-07-18 若林宽尔; 金马庆明; 佐野晃正; 和田秀彦; 松崎圭一; 田中俊靖
发明提供一种物镜致动器,该物镜致动器在可移动体上装载两个物镜,避免可移动体与盘发生接触或碰撞且装置可以薄型化。假设在使光束聚光到高密度光盘(15)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1,在使光束聚光到CD(16)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2,在使光束聚光到DVD(17)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3,它们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1):D1<D2<D3 ……(1)。
66 显微镜物镜 CN200980112811.8 2009-04-08 CN101999090A 2011-03-30 渡士妙子; 宫川晶子
发明显微镜物镜(OL)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正屈光的第1透镜组(G1);第2透镜组(G2);和具有负屈光力的第3透镜组(G3)。第1透镜组(G1)包括:正透镜成分(L1),包含具有负屈光力的透镜面;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具有正屈光力的复合透镜成分(CL11)。第2透镜组(G2)包括:具有衍射光学面(D)的衍射光学元件(GD),将由不同的光学材料构成的两个衍射元件要素(L6、L7)接合,并在其接合面上形成有衍射栅格槽;和至少一个以上的复合透镜成分(CL21)。第3透镜组(G3)包括至少一个以上的色校正透镜成分(CL31),且该第3透镜组(G3)的最靠向像侧的透镜面被配置成凹面朝向像侧。
67 物镜致动器 CN200680049051.7 2006-12-22 CN101346761A 2009-01-14 若林宽尔; 金马庆明; 佐野晃正; 和田秀彦; 松崎圭一; 田中俊靖
发明提供一种物镜致动器,该物镜致动器在可移动体上装载两个物镜,避免可移动体与盘发生接触或碰撞且装置可以薄型化。假设在使光束聚光到高密度光盘(15)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1,在使光束聚光到CD(16)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2,在使光束聚光到DVD(17)而处于保持在聚焦状态下时,盘表面和上述可移动体的位于最靠近盘的位置的部位之间的距离为D3,它们之间满足以下关系式(1):D1<D2<D3……(1)。
68 光盘用物镜 CN01136883.7 2001-11-02 CN1354376A 2002-06-19 糸长诚; 伊藤文彦
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最佳成象面色散特性优良并且轴外象差特性优良的、具有平缓的偏心公差的光盘用物镜。本发明的光盘用物镜的特征是:孔径为0.7以上的双面非球面单透镜,透镜的中心厚度比焦距长。
69 显微镜物镜 CN202311729385.0 2023-12-14 CN117539045A 2024-02-09 崔健; 李伸朋; 文诗宇
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包括从物面起依次排序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以及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该显微镜物镜满足以下关系式:1.5<|H2/H3|<5;0.1<|H1/H2|<1;其中,H1表示中心视场边缘光线在该第三透镜群中的镜片的表面的最低投射高度,H2表示中心视场边缘光线在该第二透镜群中的镜片的表面的最高投射高度,H3表示中心视场边缘光线在该第一透镜群中的最靠近该物面的镜片的表面的投射高度。该显微镜物镜具有大于等于11mm的工作距离,能够为工业半导体检测提供安全的工作空间,具有大于等于32mm的视野范围,能够同一时间获得更多的有效信息,具有最大能够达到0.7的数值孔径,能够在小孔径内完成50X高分辨率
70 显微镜物镜 CN202111531495.7 2021-12-14 CN114019665A 2022-02-08 张雷梦婷; 李伸朋; 崔健; 胡森虎
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包括:光焦度为正的第一透镜群(T1)、光焦度为正的第二透镜群(T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焦度为负或正的第三透镜群(T3),所述第一透镜群(T1)至少包含一枚光焦度为正的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群(T2)至少包含一个胶合镜组;所述第三透镜群(T3)包含一个光焦度为正的镜组和一个光焦度为负的镜组。本发明的显微镜物镜具有长工作距,且使用近红外波段成像,降低对样本的伤害,降低样本对光的散射,透镜采用低自发荧光材料,提高信号透过率,降低噪音,同时采用镜组可调结构实现厚样本观察。
71 显微镜物镜 CN202110757393.0 2021-07-05 CN113485001A 2021-10-08 张雷梦婷; 李伸朋; 孙长胜
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包括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次排列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T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T2)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T3),所述第三透镜群(T3)包括一个由两个光学元件组成的双高斯结构。本发明的显微镜物镜具有视场数大以及数值孔径大的优点。
72 F-theta物镜 CN201710494671.1 2017-06-26 CN107561668B 2021-07-09 蒂姆·巴尔德希芬; 本德·塞赫; 于尔根·魏泽; 乔治·文德利希
发明涉及一种F‑theta物镜(1),所述F‑theta物镜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光学组件,所述第一光学组件安装在第一物镜壳体(2)中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透镜(4),其中,所述第一透镜(4)至少具有曲率半径大致相同的第一表面(4A)和第二表面(4B);以及第二光学组件,所述第二光学组件安装在第二物镜壳体(3)中并且包括至少一个透镜,其中,所述第一物镜壳体和所述第二物镜壳体在连接区域(V)中彼此连接,并且其中,直接邻近于所述连接区域的所述第一物镜壳体中的那个透镜为所述第一透镜(4)。
73 显微镜物镜 CN202010143930.8 2020-03-04 CN111381354A 2020-07-07 崔健; 李伸朋; 孙长胜
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从物方起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部分(D1)、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部分(D2)和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三透镜部分(D3);所述第一透镜部分(D1)包括紧邻物方的第一透镜(L1),所述第一透镜(L1)朝向物面的一面为凸面;所述第二透镜部分(D2)由多组胶合透镜组组成;所述第三透镜部分(D3)包括位于最后方的末端透镜(L2),所述末端透镜(L2)远离物面的一面为凸面。本发明的显微镜物镜倍率在2X以下,并且避免了不产生较大畸变,从而避免了大视场下的图像失真。
74 显微镜物镜 CN202010044997.6 2020-01-15 CN111158129A 2020-05-15 张雷梦婷; 李伸朋; 孙长胜
发明涉及一种显微镜物镜,从物方起依次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一透镜群(T1)、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群(T2)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三透镜群(T3);所述第一透镜群(T1)包括至少一片正光焦度透镜,并且所述第一透镜群(T1)中从物侧起的第一片透镜的物面为凹面;所述第二透镜群(T2)由多组胶合透镜组组成;所述第三透镜群(T3)由正光焦度透镜部分和负光焦度透镜部分组成。本发明的显微镜物镜可满足最大视场数40、数值孔径大于0.8、工作距离大于0.8mm和400nm-1000nm实现复消色差,并具有较低灵敏度,较好的可加工性。
75 内窥镜物镜 CN201380012613.0 2013-08-23 CN104169775B 2018-03-16 曾根伸彦
抑制制造误差,具有变倍功能,并且进行适当地校正了像差的良好的观察。提供一种内窥镜物镜(10),该内窥镜物镜(10)从物体侧依次由正的第1透镜组(1)、负的第2透镜组(2)、正的第3透镜组(3)构成,第1透镜组(1)具有凹凸透镜(13),通过使第2透镜组(2)在光轴上移动,能够切换常规观察状态(广端)与近距离放大观察状态(望远端),该内窥镜物镜(10)满足以下条件:-9<f2/fW<-3.54.5<|fM/fW|<50其中,fM是凹凸透镜(13)的焦距,fW是常规观察时的内窥镜物镜整个系统的焦距,f2是第2透镜组(2)的焦距。
76 内窥镜物镜 CN201380004660.0 2013-09-12 CN104054013B 2016-08-24 鹈泽勉; 笹本勉
发明提供一种像差难以受到制造误差的影响、且调焦时的像面弯曲的变动较小的内窥镜物镜。提供一种内窥镜物镜(1),其中,该内窥镜物镜(1)从物体侧依次包括具有负的折射能的前透镜组(GF)、亮度光圈(AS)、具有正的折射能力的后透镜组(GR),以及调焦透镜(Lf),该调焦透镜(Lf)能够插入到前透镜组(GF)与后透镜组(GR)之间的光路且能够自前透镜组(GF)与后透镜组(GR)之间的光路退避,并具有负的折射能力;该调焦透镜(Lf)在正常观察状态下插入到光路上,在动作距离比正常观察状态的动作距离短的近距离观察状态下自光路退避。
77 物镜驱动台 CN201510144498.3 2015-03-30 CN104793328A 2015-07-22 钟博文
发明属于微驱动应用领域,涉及一种物镜驱动台,包括底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安装环、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铰链机构、固定在所述铰链机构上的物镜环和抵压在所述铰链机构上的致动件,所述物镜环设置在所述安装环的一侧且与所述安装环平行设置,所述铰链机构包括活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移动部,所述压电陶瓷抵压在所述移动部上,所述致动件推动移动部的驱动与物镜环的延伸线相交,该物镜驱动台通过设置铰链机构,并将物镜环设置在铰链机构上,设置抵持在移动部上的致动件,该致动件推动移动部的驱动力与物镜环的延伸线相交,从而利用铰链机构进行无间隙、无耦合将致动件微位移传动的运动放大,以有效地提高运动放大倍数及保证体积的紧凑性。
78 物镜转换器 CN201010203891.2 2010-06-17 CN101923211B 2015-02-11 M·吉尔伯特; G·法伊弗
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显微镜(1)的物镜转换器,包括用于至少两个物镜(19)的转换机构(41),借助该转换机构,能分别将一个物镜(19)从备用位置转移至工作位置,其中处于工作位置的物镜限定出光轴(42),在这里,该转换机构对于每个物镜(19)具有可移动的物镜座(15),用于使一个物镜(19)从其当时对应的备用位置沿一条不同于另一物镜(19)的移动路径转移至工作位置,其中每条转移路径至少在第一区域(6a)内基本垂直于该光轴(42)取向。
79 显微镜物镜 CN201110396138.4 2011-11-28 CN102486573B 2015-01-14 山胁康弘
发明提供一种具有组装效率较好的结构、而且良好地校正像差的显微镜物镜。显微镜物镜(1)从物体侧起依次包括由凸面朝向像侧的1个透镜成分(L1)构成的具有正光焦度的第1透镜组(G1)、由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透镜成分(CL1)构成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2透镜组(G2)、具有正光焦度的第3透镜组(G3)。当将f1作为第1透镜组(G1)的焦距、将f2作为第2透镜组(G2)的焦距、将f3作为第3透镜组(G3)的焦距、将F作为显微镜物镜(1)的焦距时,显微镜物镜(1)满足以下条件式:0.3<f1/F<0.7;-4<f2/F<-1.6;2<f3/F<5。
80 显微镜物镜 CN201110033717.2 2011-01-28 CN102141677A 2011-08-03 山胁康弘
提供一种具有装配效率良好的结构且良好地校正像差的显微镜物镜。自物体侧按顺序包括:第1透镜组(G1),其由将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透镜成分(L1)构成,并具有正光焦度;第2透镜组(G2),其由多个透镜成分(CL1、CL2、CL3)构成,并具有正光焦度;以及第3透镜组(G3),由将凹面朝向像侧的凹凸透镜成分(CL4)构成;当将f1设为上述第1透镜组的焦距、f2设为上述第2透镜组的焦距、f2x设为上述第2透镜组所包含的焦距最短的透镜成分的焦距、f3设为上述第3透镜组的焦距、F设为上述显微镜物镜的焦距时,满足以下条件式:1<f1/F<3;2<f2/F<5;6<f2x/F<10;|f3/F|>15。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