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21 适用于半透明电池的减反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10567139.3 2023-05-19 CN116634789A 2023-08-22 王生浩; 宁金妍; 宋瑞琛; 徐韬; 邓宝中; 郑楷文
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半透明电池的减反膜,减反膜(2)贴在透明衬底(1)的背面且减反膜(2)的表面均匀分布光子结构阵列,光子结构的特征深度D为500nm,相邻光子结构之间的周期性P为900nm。该减反膜有效减少入射光透明衬底表面的反射损失,从而有效平衡能量转换效率与平均可见光透过率,同时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与平均可见光透过率。
122 全介质阳光选择车窗玻璃复合膜系连续磁控溅射沉积工艺 CN201610322792.3 2016-05-16 CN106007401A 2016-10-12 庄志杰; 周钧
全介质阳光选择车窗玻璃复合膜系连续磁控溅射沉积工艺,在玻璃的表面依次沉积可见光透过均衡膜系、可见光透过增透膜系、紫外光截止滤过膜系、功能连接转换膜系、红外透过选择截止滤过膜系、表面覆盖膜系,所有的膜系根据各自膜层匹配的薄膜材料和沉积厚度要求,薄膜溅射过程正常生产连续高效易控,膜层匹配组合和材料以及生产工艺合理优化,能够达到不对玻璃机体加热,实现整个膜系的常温气相沉积,制得玻璃膜层体系完善耐磨牢固整体厚度有限,耐候性、膜层致密性和稳定性好,可见光透过率高,工艺简单,节能环保,适于光伏玻璃的大面积膜生产。
123 一种透红外的高灵敏可见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10085681.9 2019-01-29 CN109742178B 2020-07-17 刘欢; 安妍; 刘卫国; 韩军; 蔡长龙; 白民宇; 王卓曼
发明公开了一种透红外的高灵敏可见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探测器由钝化层、上电极异质结、下电极和本征单晶衬底组成。上电极为导电且对可见光和红外透明的材料。异质结分为异质结上层和异质结下层,异质结上层为对可见光敏感且能透过红外的纳米薄膜,异质结下层为本征单晶硅。当可见光和红外透过上电极和异质结上层,在异质结中可见光激发电子空穴对,被上、下电极收集并通过纵向设置的金属柱流出,而红外穿过整个探测结构,实现对可见光探测的同时不影响红外的透过。与传统结构相比,电极与结区距离很小,可降低电子空穴对在到达电极之前的复合率,提高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纵向金属的结构设计减少光遮挡,提高了灵敏度。
124 一种透红外的高灵敏可见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10085681.9 2019-01-29 CN109742178A 2019-05-10 刘欢; 安妍; 刘卫国; 韩军; 蔡长龙; 白民宇; 王卓曼
发明公开了一种透红外的高灵敏可见光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探测器由钝化层、上电极异质结、下电极和本征单晶衬底组成。上电极为导电且对可见光和红外透明的材料。异质结分为异质结上层和异质结下层,异质结上层为对可见光敏感且能透过红外的纳米薄膜,异质结下层为本征单晶硅。当可见光和红外透过上电极和异质结上层,在异质结中可见光激发电子空穴对,被上、下电极收集并通过纵向设置的金属柱流出,而红外穿过整个探测结构,实现对可见光探测的同时不影响红外的透过。与传统结构相比,电极与结区距离很小,可降低电子空穴对在到达电极之前的复合率,提高光生载流子的收集效率。纵向金属的结构设计减少光遮挡,提高了灵敏度。
125 用于人脸识别背光模组 CN202020173037.5 2020-02-13 CN211826824U 2020-10-30 张小齐; 曾晓虎; 彭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用于人脸的的背光模组,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反射片下方的人脸识别装置,以及所述人脸识别装置上方还设置有红外透明反射膜。红外光可以透过所述红外透明反射膜,并透过反射片上的通孔,同时部分透过红外透明反射膜的可见光被反射片反射,或者部分透过反射片的可见光被红外透明反射膜反射,进而提高了可见光的反射出光效率。
126 一种具有高度可见光透过性非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CN202111462486.7 2021-12-02 CN114044928A 2022-02-15 曾炜; 孙文浩
发明涉及聚酰亚胺薄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高度可见光透过性非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二胺单体、二酐单体和三氮唑乙酸(II)配位物为原料,在有机溶剂内混合反应制备而成的具有高度可见光透过性非氟聚酰亚胺薄膜,具体的制备步骤如下:先将定量的二胺单体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分3次向机溶剂中加入定量的二酐单体和三氮唑乙酸铜(II)配位物的混合物;反应得淡蓝色的透明溶液,随后将溶液涂在玻璃板上;加热去除玻璃板上溶液内的溶剂及亚胺化,即得到具有高度可见光透过性非氟聚酰亚胺薄膜。本发明可得到不含氟单体的高度可见光透过性的聚酰亚胺材料,透过率高,为高端显示器件制备提供了优异的基底材料。
127 透可见反近红外光的微结构膜玻璃基板及制作方法 CN202210369271.9 2022-04-08 CN114702248A 2022-07-05 李萍; 程锹轩; 陈华金; 向建化; 王锦新
发明提供了一种透可见反近红外光的微结构膜玻璃基板及制作方法,其结构包括玻璃基板本体,玻璃基板本体的上表面加工有满足二次全内反射的三形的微结构,所述玻璃基板本体的上表面由下往上依次设有相互交替层叠的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通过在玻璃基板本体上设计加工满足二次全内反射的微结构增加可见光的透过率,镀膜实现近红外光的反射,微结构结合交替层叠的低折射率层和高折射率层,在减少镀膜层数的同时提高了可见光的透过率,解决了传统镀膜层数多引发的可见光透过率低下和牢固度不足等问题。
128 头戴式显示器 CN201310722377.3 2013-12-24 CN103901619A 2014-07-02 日野真希子; 沟口安志
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将通过安装在头戴式显示器的拍摄部正在拍摄的事情通知给周围的功能的头戴式显示器。该头戴式显示器的特征在于,具备使根据图像信号被调制的信号光扫描的扫描部(42)、和入射来自上述扫描部(42)的上述信号光且针对可见光具有透过性的显示部(6),上述显示部(6)具有将来自上述扫描部(42)的上述信号光的一部分反射的半透半反镜区域(510)、和具有比上述半透半反镜区域(510)的可见光的透过率高的透过率的透过区域(520),具备基于使用条件,使上述信号光在包含上述透过区域(520)的区域扫描的控制部(33)。
129 一种带有滤光装置的激光测距仪 CN201620390904.4 2016-04-29 CN205720665U 2016-11-23 赵凌云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滤光装置的激光测距仪,通过设置粗糙面和可见光反射面,当入射光从透明基板入光面处进入时,部分可见光在位于透明基板出光面一侧的粗糙层的作用下产生漫反射,波长大于760nm的红外光则可几乎全部透过;而部分透过粗糙层的可见光在位于粗糙层出光面一侧的可见光反射层的作用下而发生反射,经过粗糙层以及可见光反射层的共同作用,绝大部分波长段的可见光被反射,故该透镜大幅度降低了可见光的透过率;从而提高对激光接收物镜接收反射的激光束的精准度。
130 一种纳米隔热农膜 CN201710896554.8 2017-09-28 CN107660418A 2018-02-06 吴白雪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隔热农膜,包括透明的基膜和透明的树脂层,其中树脂层中含有纳米隔热材料并且具有780nm—2400nm波长红外线的80%以上的隔断率、380nm紫外线的58%的隔断率和可见光的90%以上的透过率。本发明提供的隔热复合农膜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较高的红外线隔断率和合适的紫外线透过率。本发明利用了农作物光谱温度的最佳生长条件要求。在紫外线和可见光找出合理的技术指标同时考虑对基膜的耐候性即膜的使用时间。利用在膜材料上形成一层隔断层降低大棚内的热释放速度。从而达到保温的作用。
131 纳米自组装隔热农膜 CN201310237433.4 2013-06-17 CN103283532B 2014-11-19 王冠英; 马建国; 王宝成; 丁琛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自组装隔热农膜,包括透明的基膜和透明的树脂层,其中树脂层中含有纳米隔热材料并且具有780nm—2400nm波长红外线的70%以上的隔断率、380nm紫外线的25-50%的隔断率和可见光的80%以上的透过率。本发明提供的隔热复合农膜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较高的红外线隔断率和合适的紫外线透过率。本发明利用了农作物光谱温度的最佳生长条件要求。在紫外线和可见光找出合理的技术指标同时考虑对基膜的耐候性即膜的使用时间。利用在膜材料上形成一层隔断层降低大棚内的热释放速度。从而达到保温的作用。
132 一种用于可见光吸收型纳米薄膜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202311765243.X 2023-12-21 CN117737663A 2024-03-22 李金钟; 向海如; 王令仕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可见光吸收型纳米薄膜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真空镀膜和光学薄膜技术领域,本发明中,采用真空镀膜的方式,在树脂或玻璃基片表面形成可见光吸收纳米薄膜。该可见光吸收镀膜材料可通过调控成分比例来调整可见光吸收比例,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且产品反光率较小,不影响使用体验,使用本方法制得的覆盖可见光吸收纳米薄膜的手机化膜产品颜色呈浅灰色,平均光透过率在60.5%,反光率为5.5%,产品具有很好的可见光吸收效果,也很好地解决了反光率大的问题,大幅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使用体验感。
133 一种纳米隔热农膜 CN201711186945.7 2017-11-24 CN107756993A 2018-03-06 吴文锋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隔热农膜,包括透明的基膜和透明的树脂层,其中树脂层中含有纳米隔热材料并且具有780nm—2400nm波长红外线的80%以上的隔断率、380nm紫外线的58%的隔断率和可见光的93%以上的透过率。本发明提供的隔热复合农膜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较高的红外线隔断率和合适的紫外线透过率。本发明利用了农作物光谱温度的最佳生长条件要求。在紫外线和可见光找出合理的技术指标同时考虑对基膜的耐候性即膜的使用时间。利用在膜材料上形成一层隔断层降低大棚内的热释放速度。从而达到保温的作用。
134 纳米自组装隔热农膜 CN201310237433.4 2013-06-17 CN103283532A 2013-09-11 王冠英; 马建国; 王宝成; 丁琛
发明涉及一种纳米自组装隔热农膜,包括透明的基膜和透明的树脂层,其中树脂层中含有纳米隔热材料并且具有780nm—2400nm波长红外线的70%以上的隔断率、380nm紫外线的25-50%的隔断率和可见光的80%以上的透过率。本发明提供的隔热复合农膜具有较高的可见光透过率较高的红外线隔断率和合适的紫外线透过率。本发明利用了农作物光谱温度的最佳生长条件要求。在紫外线和可见光找出合理的技术指标同时考虑对基膜的耐候性即膜的使用时间。利用在膜材料上形成一层隔断层降低大棚内的热释放速度。从而达到保温的作用。
135 检测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1110125749.5 2011-05-16 CN102455616B 2016-01-06 伊藤昌夫; 岩佐泉
发明涉及检测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件,该检测部件包括朝向传送路径的方向照射光的照射部件和接收从介质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接收部件;透过部件,该透过部件被设置为使得光的从所述介质反射的规则反射光倾斜地入射到该透过部件,并且从所述照射部件照射的光透过该透过部件;以及多层防反射膜,该多层防反射膜设置在所述透过部件上,所述多层防反射膜形成为使得在可见光范围之内,以与所述规则反射光的入射相同的角度入射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的最大值小于沿与所述透过部件垂直的方向入射的第二入射光的反射率的最大值。
136 检测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1110125749.5 2011-05-16 CN102455616A 2012-05-16 伊藤昌夫; 岩佐泉
发明涉及检测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该检测装置包括:检测部件,该检测部件包括朝向传送路径的方向照射光的照射部件和接收从介质反射的反射光的光接收部件;透过部件,该透过部件被设置为使得光的从所述介质反射的规则反射光倾斜地入射到该透过部件,并且从所述照射部件照射的光透过该透过部件;以及多层防反射膜,该多层防反射膜设置在所述透过部件上,所述多层防反射膜形成为使得在可见光范围之内,以与所述规则反射光的入射相同的角度入射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的最大值小于沿与所述透过部件垂直的方向入射的第二入射光的反射率的最大值。
137 一种Janus结构程序控温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2310330667.7 2023-03-30 CN116218004A 2023-06-06 王锦; 胡雪妍
发明公开了一种Janus结构程序控温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Janus结构程序控温弹性材料具有Janus双层结构,所述Janus双层结构包括相互叠层设置的第一结构层、第二结构层,所述第一结构层具有可调的太阳光透过率,可见光透过度为3%~95%,所述第二结构层具有高效光热吸收转化的功能,光热转化效率为20%~98%。本发明利用黑色光热吸收转化弹性体为基底吸收太阳光的能量使其转化为热量,另外,通过调节不同可见光透过率弹性体的可见光透过率控制透光可见光的能量,进而精准把控光热转化效率进而实现温度的调控,并且在太阳光被动加热、被动降温、红外防伪等多重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
138 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10742542.0 2015-11-05 CN106676709B 2018-10-26 魏灿富
发明公开一种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此隔热织物包含由高效隔热膜加工成细丝,再将细丝包覆在欲编成织物的纱线;再以编织装置透过与其他纱线的不同编织组合编织成织物,且不同的隔热膜纱线结合方式,能影响隔热织物的可见光透射率与隔热效果,以形成对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射率的优良隔热织物。
139 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10742542.0 2015-11-05 CN106676709A 2017-05-17 魏灿富
发明公开一种在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射率的隔热织物及其制造方法,此隔热织物包含由高效隔热膜加工成细丝,再将细丝包覆在欲编成织物的纱线;再以编织装置透过与其他纱线的不同编织组合编织成织物,且不同的隔热膜纱线结合方式,能影响隔热织物的可见光透射率与隔热效果,以形成对可见光区具有高透射率的优良隔热织物。
140 车用反光镜 CN201680031099.9 2016-06-01 CN107614325B 2021-01-05 栗原均; 泉澄育
在反光镜主体(15)中,对化玻璃(17)的正面(17b)实施镜面加工,并在钢化玻璃(17)的反面(17a)设置非透过性且可见光的反射率低的薄膜(18)。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