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微流体技术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 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声流体微型 CN202110151561.1 2021-02-03 CN112963326B 2022-11-11 段学欣; 游睿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声流体微型,其包括:泵腔,具有入口与出口;泵腔内设置有GHz级别的谐振器;从所述出口向所述谐振器延伸、且与谐振器非接触的设置有一管道。本发明通过在泵腔中设置GHz级别的谐振器与其正上方非接触的管道,外接功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可得到稳定快速的单向声射流,实现了对液体的高效连续泵送。具有体积微型、结构简单、功耗低,且应用广泛可与半导体工艺兼容,可通过无线驱动方式更加便携等优点。
2 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声流体微型 CN202110151561.1 2021-02-03 CN112963326A 2021-06-15 段学欣; 游睿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机电技术的声流体微型,其包括:泵腔,具有入口与出口;泵腔内设置有GHz级别的谐振器;从所述出口向所述谐振器延伸、且与谐振器非接触的设置有一管道。本发明通过在泵腔中设置GHz级别的谐振器与其正上方非接触的管道,外接功率放大器信号发生器,可得到稳定快速的单向声射流,实现了对液体的高效连续泵送。具有体积微型、结构简单、功耗低,且应用广泛可与半导体工艺兼容,可通过无线驱动方式更加便携等优点。
3 一种基于流体技术的流体图案重构系统 CN202110378536.7 2021-04-08 CN113107931B 2022-07-26 田丰; 孙伟; 陈彦君; 詹思农; 韩腾; 杨兴东; 王宏安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体技术的流体图案重构系统。该系统包括:微流体装置,其包含微流图案区域,用于为流体提供图案构造的空间;微流体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和控制流体在所述微流体装置中流动,得到重构的微流图案。本发明的微流图案重构系统为通用微流体通道提供了一种图案重构的设计,通过外部微流体驱动系统对微流图案进行重构,不会对原有的微流体通道增添等新装置,维持了微流体通道原有的结构;通过微流图案重构系统可以对微流通道内的微流产生多种几何构图,比以往需要在微流体通道内额外增添控制部件的技术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4 一种基于流体技术的流体图案重构系统 CN202110378536.7 2021-04-08 CN113107931A 2021-07-13 田丰; 孙伟; 陈彦君; 詹思农; 韩腾; 杨兴东; 王宏安
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流体技术的流体图案重构系统。该系统包括:微流体装置,其包含微流图案区域,用于为流体提供图案构造的空间;微流体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和控制流体在所述微流体装置中流动,得到重构的微流图案。本发明的微流图案重构系统为通用微流体通道提供了一种图案重构的设计,通过外部微流体驱动系统对微流图案进行重构,不会对原有的微流体通道增添等新装置,维持了微流体通道原有的结构;通过微流图案重构系统可以对微流通道内的微流产生多种几何构图,比以往需要在微流体通道内额外增添控制部件的技术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通用性。
5 一种利用流体技术反萃钴的方法 CN201810183983.5 2018-03-07 CN108359811A 2018-08-03 彭金辉; 谢文彬; 张利华; 张利波; 巨少华; 田时泓; 尹少华; 裴健男; 周澳; 罗尧尧
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流体技术反萃钴的方法,属于湿法冶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盐酸硫酸溶液作为反萃取剂为相A,钴离子有机萃取液作为油相A,将水相A和油相A分别通入T型或Y型微反应器中进行反萃取反应;在T型或Y型微反应器出口收集产物并待静置分相得到水相B和有机相B,Co2+与H+进行质子交换反应进入水相B,有机萃取剂留在有机相B。本发明利用微流体技术的传质距离短、传质效率高等优势,实现钴的高效反萃取。
6 基于PDMS封装技术的微流体超材料结构 CN201810322093.8 2018-04-11 CN108376838A 2018-08-07 段俊萍; 张斌珍; 杨玉华; 刘云鹏; 鄢力; 田英
发明属于新型柔性超材料吸波器的制作领域,具体为基于PDMS封装技术的微流体超材料结构,其设计思路包括以下步骤:结合常规的“三明治”吸波结构,将原有的介质层替换为PDMS封装的微流体结构;在封装的微流体中选取介电常数与正切损耗较大的液体进行填充;在封装层的两侧使用溅射工艺,将介质基板与金属图案溅射到两侧,得到柔性吸波材料。本发明中工艺流程,以PDMS封装工艺为基础,可以做到更薄的尺寸;与传统的吸波材料结构相比,PDMS封装的微流体超材料吸波器有更薄的尺寸,制作的材料也具有柔性。
7 流体声能中药超微细处理技术 CN200610156139.0 2006-12-29 CN101209268A 2008-07-02 徐小宁; 嵇明; 侯海勋
发明涉及流体声能中药超微细处理技术,它是以流体动式声能发生器为基础,通过流体声能中药超微细处理装置,对中药原料浆液进行超微细处理的技术。流体声能处理装置包括中药料浆罐、空气压缩机、液体压力、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和动力装置等。中药料浆经过空气压缩机和液体压力泵的加压,再经流体动力式声能发生器的处理,得到超细化的中药料液。本发明可将中药处理至<10μm的超微细状态,中药材细胞的破壁率≥95%。在不改变传统中药加工工艺和制剂优势的同时,所制备的微米级中药能够提高中药的药效和质量,大幅度节省中药材资源,将为中药走向世界做出贡献。
8 一种基于电润湿技术的微流体装置 CN201310415931.3 2013-09-12 CN103470852A 2013-12-25 吴俊; 夏军
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润湿技术的微流体装置。该装置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上下基板之间的微流体隔层,所述上基板(11)和下基板(12)在靠近微流体隔层(10)一侧分别设置有上导电层(13)、下导电层(14),在所述的上导电层(13)的下表面设有上疏介质层(15),在下导电层(14)的上表面设有下疏水介质层(16);所述微流体隔层(10)是多孔的海绵状材料;所述微流体隔层(10)的外表面以及内部结构表面均覆盖有一层中间疏水介质层(17)。通过在微流体隔层与某个基板之间施加电压,可借助电润湿特性使位于该基板和隔层中间的水性流体过滤到隔层的另一侧;与此对应的,在另一基板与隔层之间施加电压,可使水性流体过滤回初始的一侧,从而实现动态可调的流体阀功能。
9 一种流体技术相变微胶囊制备装置及方法 CN202111444300.5 2021-11-30 CN114271538A 2022-04-05 丁党; 冯源
发明公开了一种流体技术相变微胶囊制备装置及方法,属于烟用爆珠技术领域,包括内针头1、外针头2空腔室3、注射A 4A、注射泵B 4B、注射泵C 4C,所述的内针头1嵌入设置在外针头2内,外针头2通过橡胶塞固定在空腔室3内;所述注射泵A 4A通过软管与内针头1相连,注射泵B 4B通过软管连接到内针头1和外针头2之间的空隙,注射泵C 4C通过软管与驱动出口小孔相连。本发明经小孔聚焦后形成稳定的锥‑射流结构,射流因不稳定性破碎成单分散的液滴。其制备的烟用微胶囊生产率高,包裹率高,粒径均匀可控,成球性能好,质量稳定。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烟用精油微胶囊制备成本高,质量稳定性差等难题。
10 应用流体技术制备结肠靶向微囊的方法 CN202011555662.7 2020-12-24 CN112641755B 2022-08-30 王志祥; 朱蜜蜜; 王新; 杨倩; 袁彪
发明公开了应用流体技术制备结肠靶向微囊的方法,包括:步骤S1将改性壳聚糖溶于乙酸溶液中调pH至7.0,将光引发剂、模型蛋白溶于其中制得内相溶液;步骤S2将乙基纤维素溶于二氯甲烷中制得中间相溶液;步骤S3将聚乙烯醇溶于纯水中制得连续相溶液;步骤S4将步骤S1获得的内相溶液包裹在步骤S2获得的中间相溶液的液滴中,所述液滴分散在步骤S3获得的连续相溶液中,一步制备W/O/W乳液;步骤S5用紫外光照射步骤S4获得的乳液使内相固化成球状内核,加热挥尽有机溶剂使中间相固化成囊壳;步骤S6将步骤5固化后的微囊用纯水洗涤,冷冻干燥。该方法制备的微囊具有结肠定位释放的作用,用于蛋白的包埋与口服递送。
11 应用流体技术制备结肠靶向微囊的方法 CN202011555662.7 2020-12-24 CN112641755A 2021-04-13 王志祥; 朱蜜蜜; 王新; 杨倩; 袁彪
发明公开了应用流体技术制备结肠靶向微囊的方法,包括:步骤S1,将改性壳聚糖溶于乙酸溶液中,调pH至7.0,然后将光引发剂、模型蛋白溶于其中,制得内相溶液;步骤S2,将乙基纤维素溶于二氯甲烷中,制得中间相溶液;步骤S3,将聚乙烯醇溶于纯水中,制得连续相溶液;步骤S4,将步骤S1获得的内相溶液包裹在步骤S2获得的中间相溶液的液滴中,所述液滴分散在步骤S3获得的连续相溶液中,一步制备W/O/W乳液;步骤S5,用紫外光照射步骤S4获得的乳液,使内相固化成球状内核,加热挥尽有机溶剂,使中间相固化成囊壳;步骤S6,将步骤5固化后的微囊用纯水洗涤多次,冷冻干燥。该方法制备的微囊具有结肠定位释放的作用,用于蛋白的包埋与口服递送。
12 一种基因纳米锚定和微流体免疫凝集技术的宠物防诊方法 PCT/CN2017/078061 2017-03-24 WO2018170875A1 2018-09-27 师永生

一种基因纳米锚定和微流体免疫凝集技术的宠物防诊方法,包括:微流控芯片、光电检测器,无线传输模,插入微电脑PCI插槽内的接口设备卡,位于微电脑内部的软件测控模块;还包括DNA样品制备模块、表面修饰配基的磁珠、DNA文库芯片,序列信号采集分析模块,数据显示模块。通过PCT 和 CRP 的联合应用,将比二者单独使用时应用范围更广,更便捷,诊断结果也更为准确,对细菌性感染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对宠物的遗传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诊断,可以提前对宠物进行治疗,把握好治疗时机,更好的保证宠物的健康。

13 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和流体技术的多电解液结构电池 PCT/CN2016/090966 2016-07-22 WO2017071320A1 2017-05-04 刘富德; 郑大伟

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和流体技术的多电解液结构电池,包括阳极板、阴极板以及电解液,所述电解液包括阳极电解液、阴极电解液以及桥电解液,还包括分别用于输送阳极电解液、阴极电解液以及桥电解液流动的阳极管道、阴极管道和桥管道,所述阳极板与阳极管道连通并与阳极电解液接触,所述阴极板与阴极管道连通并与阴极电解液接触,所述阳极板、阴极板分别与阳极电解液、阴极电解液接触并发生电化学反应,所述桥电解液分别与阳极电解液、阴极电解液选择性的传导离子,不仅极大的拓展了电池阴、阳极材料的选择范围,而且有利于电池阴、阳极的电化学反应同时达到最佳状态,显著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14 一种基于磁分离技术和流体技术的快速检测微流体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201310065307.5 2013-03-01 CN103223323B 2015-04-22 张鹏
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磁分离技术和流体技术的快速检测微流体反应器,包括磁性蛋白和探针蛋白,所述磁性蛋白为以磁性微球为载体固定有与待测物相应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或者与待测物结构相同的特异性蛋白,所述探针蛋白为以探针微球为载体固定有与待测物相应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或者与待测物结构相同的特异性蛋白,且所述磁性蛋白和探针蛋白根据所述待测物的性质配对组合使用。本发明实现了磁分离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组合使用,达到降低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准确性和灵敏度的作用,提高了反应效率,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操作简单、快速,可适用于多种领域的生物样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15 一种基于磁分离技术和流体技术的快速检测微流体反应器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201310065307.5 2013-03-01 CN103223323A 2013-07-31 张鹏
发明揭示了一种基于磁分离技术和流体技术的快速检测微流体反应器,包括磁性蛋白和探针蛋白,所述磁性蛋白为以磁性微球为载体固定有与待测物相应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或者与待测物结构相同的特异性蛋白,所述探针蛋白为以探针微球为载体固定有与待测物相应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或者与待测物结构相同的特异性蛋白,且所述磁性蛋白和探针蛋白根据所述待测物的性质配对组合使用。本发明实现了磁分离技术和微流体技术的组合使用,达到降低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精确度,准确性和灵敏度的作用,提高了反应效率,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操作简单、快速,可适用于多种领域的生物样品的定性定量检测。
16 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微流体温度标定模 CN202210991043.5 2022-08-18 CN115219072B 2023-03-21 庄晓如; 王海涛; 李莹; 李翔; 余鹏
发明涉及微流体测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微流体温度标定模。该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微流体温度标定模块包括依次叠设的上盖板、中间板和底板,上盖板为透明板;中间板上设置有流体孔,流体孔通过进流管和出流管与外界相连通;流体孔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底板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与流体孔的位置相对应。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技术的微流体温度标定模块,流体孔通过叠设的上盖板和底板形成相对封闭的流体腔,使微流体能够顺利注入流体腔内;同时,在对低于室温的微流体进行标定时,能够保证标定温度的范围可扩展性和稳定性;且微流体的温度调节更灵敏;对微流体温度的测量更为准确。
17 一种利用流体技术萃取分离钴、镍的方法 CN201310075366.0 2013-03-11 CN103146934B 2015-03-04 彭金辉; 张利华; 张利波; 代林晴; 巨少华; 刘能生
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流体技术萃取分离钴、镍的方法,将含Co2+、Ni2+的混合料液作为相、2-乙基已基膦酸单2-乙基已基酯作为萃取剂,260#溶剂油为稀释剂,经均相皂化的萃取剂与稀释剂混合均匀后共同作为油相,水相和油相分别通过两台流量进入微反应器,在温度为25~50℃下,两相在微反应器内进行混合并发生萃取反应;在微反应器出口收集产物并待静置分相,此时Co2+进入油相、Ni2+留在水相中,实现钴、镍的萃取分离。本发明采用连续流的增强混合型通道结构的微反应器进行钴、镍的萃取分离,反应时间缩短至微秒级范围,单级钴萃取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减少了萃取级数。水相与油相能快速的进行静置分层,未见乳化现象产生。
18 一种利用液滴喷射的微量流体粘度测量技术 CN201810712553.8 2018-06-29 CN108507905A 2018-09-07 方海生; 钟永红; 聂圻春; 王尚坤
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液滴喷射的微量流体粘度测量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气压控制单元、驱动单元和液滴测速单元;驱动单元包括电控制器喷嘴、压电模和液体容器;压电模块根据电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号挤压喷嘴从而喷射出液滴;气压控制单元连接至液体容器,向喷嘴内的液体提供平衡气压;驱动单元在不施加驱动时喷嘴内充满液体且内部液面底部与喷嘴出口平齐的平衡状态;液滴测速单元用于测量液滴喷射速度。本发明的方法利用上述装置的平衡条件及测得的液滴喷射速度求取液体表面张力,进而算出根据液滴产生的临界值根据该临界值与稳定性的对应关系,求取流体粘度。本发明操作简单、成本低,利于推广使用。
19 一种流体技术连续快速制备纳米镍的方法 CN201410019989.0 2014-01-17 CN103737018A 2014-04-23 许磊; 彭金辉; 李思颖; 张利波; 夏仡; 魏亚乾; 夏洪应; 周俊文; 巨少华; 代林晴; 黄巍
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技术连续快速制备纳米镍的方法,属于微流体及微反应器技术合成纳米材料技术领域。首先将NiSO4·6H2O溶于蒸馏中,调节溶液PH后添加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配置得到镍盐混合溶液;然后将还原剂溶于蒸馏水中配置得到还原溶液;将上述步骤得到的镍盐混合溶液和还原溶液同时入Y型微反应器通道中进行微混合反应,对混合后的溶液进行清洗、分离、真空低温干燥处理,即得到黑色纳米镍颗粒。本发明结合微流体技术混合传质速率快、反应均匀、连续稳定等优势,以及纳米材料湿法还原的特点,采用Y型微反应器通道进行微混合,从而实现纳米镍的连续快速制备。
20 超临界流体技术制备紫杉醇载药缓释微球 CN200710049845.X 2007-08-27 CN101152150A 2008-04-02 康云清; 尹光福; 姚亚东; 黄忠兵; 廖晓明
紫杉醇具有广谱抗肿瘤活性,可用于治疗卵巢癌、乳腺癌,疗效显著。但由于紫杉醇药物几乎不溶于生物利用度低,极大地限制了紫杉醇的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的主要是紫杉醇注射液,即由乳浮EL(CremophorEL,含聚乙烯蓖麻油)/无水乙醇(50∶50)制成的无色黏稠状浓溶液,然而这种助溶剂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以及卵巢毒性和神经毒性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本发明采用超临界CO2抗溶剂法制备紫杉醇载药缓释微球,载体材料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LA)和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PLLA/PLGA),并考察了各种工艺参数对微球形貌、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对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可在一定范围内调控微球粒径,所制微球表面光滑,粒径分布窄,平均粒径1.97-3.64μm,最高载药量为16.34%,包封率75.66%。溶液浓度及其流速是主要影响因素。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