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海藻糖酶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561 一种海藻糖的生产方法 CN201310378497.6 2013-08-27 CN104418919B 2016-12-28 李瑛; 周日尤; 伍玉碧
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藻糖的高效、清洁生产过程。根据本发明,将色谱分离技术灵活地应用于海藻糖的工业化生产。麦芽糖制取海藻糖的酶解液,进行脱色及离交精制处理,进入色谱分离系统分离。选用常见的工业上大量使用的型分离剂,可将葡萄糖与双糖即麦芽糖、海藻糖分离。提取液富含麦芽糖和海藻糖。麦芽糖还原后的麦芽糖醇和海藻糖均是附加值很高的产品。将混合液在高温高压下氢化,麦芽糖被氢化还原为麦芽糖醇,而海藻糖不具有还原性,不被氢化,故得到含麦芽糖醇和海藻糖的氢化混合液。将氢化混合液净化处理后,进入第二套色谱分离系统分离,提取液为含量很高的海藻糖物料,将其进行蒸发热结晶或冷却结晶,即得到结晶海藻糖。
562 一种用于酶联免疫试剂盒的组合物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18/093059 2018-06-27 WO2019169800A1 2019-09-12 张大准; 张永顶; 马伟民; 王洪涛; 马新民

提供了一种用于酶联免疫试剂盒的组合物以及肿瘤标志物检测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组合物包括封闭液和酶标稀释液;所述封闭液含有胎血清、海藻糖、PBS、Tween20、PVA和叠氮钠;所述酶标稀释液含有Tris、酪蛋白、海藻糖、对羟基苯甲酸钠、阿拉伯树胶、PEG和Proclin300。

563 稳定性提高的麦芽寡糖基海藻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 CN202010798479.3 2020-08-11 CN111944784B 2022-02-01 吴敬; 宿玲恰; 陈春
发明公开了热稳定性提高的麦芽寡糖基海藻解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突变体是通过将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的两个基酸位点分别进行突变,得到了与亲本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相比更高的热稳定性。本发明的麦芽寡糖基海藻糖水解酶两个突变体在60℃的半衰期半衰期比野生型增加5和8min,分别为是野生型的1.3和1.5倍,同时海藻糖转化率都比野生性提高。
564 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94107243.6 1994-06-27 CN100352920C 2007-12-05 丸田和彦; 久保田伦夫; 杉本利行; 三宅俊雄
公开了一种新的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这种酶可从Rhizobium sp.M-11(FERMBP4130)和Arthrobacter sp。Q36(FERMBP-4316)等生物的培养物中获取,当其作用于还原性淀粉部分解产物时可生成具有海藻糖结构的非还原性糖类。当葡萄糖淀粉酶和α-葡糖苷酶作用于这种非还原性糖类时,易于产生海藻糖。这种非还原性糖类和海藻糖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
565 一种海藻糖的生产方法 CN201310378497.6 2013-08-27 CN104418919A 2015-03-18 李瑛; 周日尤; 伍玉碧
发明提供了一种海藻糖的高效、清洁生产过程。根据本发明,将色谱分离技术灵活地应用于海藻糖的工业化生产。麦芽糖制取海藻糖的酶解液,进行脱色及离交精制处理,进入色谱分离系统分离。选用常见的工业上大量使用的型分离剂,可将葡萄糖与双糖即麦芽糖、海藻糖分离。提取液富含麦芽糖和海藻糖。麦芽糖还原后的麦芽糖醇和海藻糖均是附加值很高的产品。将混合液在高温高压下氢化,麦芽糖被氢化还原为麦芽糖醇,而海藻糖不具有还原性,不被氢化,故得到含麦芽糖醇和海藻糖的氢化混合液。将氢化混合液净化处理后,进入第二套色谱分离系统分离,提取液为含量很高的海藻糖物料,将其进行蒸发热结晶或冷却结晶,即得到结晶海藻糖。
566 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200710180720.0 1994-06-27 CN101186939B 2013-05-29 丸田和彥; 久保田伦夫; 杉本利行; 三宅俊雄
公开了一种新的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这种酶可从Rhizobium Sp.M-11(FERMBP4130)和Arthrobacter Sp.Q36(FERM BP-4316)等生物的培养物中获取,当其作用于还原性淀粉部分解产物时可生成具有海藻糖结构的非还原性糖类。当葡萄糖淀粉酶和α-葡糖苷酶作用于这种非还原性糖类时,易于产生海藻糖。这种非还原性糖类和海藻糖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
567 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200710180720.0 1994-06-27 CN101186939A 2008-05-28 丸田和彥; 久保田伦夫; 杉本利行; 三宅俊雄
公开了一种新的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这种酶可从Rhizobium Sp.M-11(FERMBP4130)和Arthrobacter Sp.Q36(FERM BP-4316)等生物的培养物中获取,当其作用于还原性淀粉部分解产物时可生成具有海藻糖结构的非还原性糖类。当葡萄糖淀粉酶和α-葡糖苷酶作用于这种非还原性糖类时,易于产生海藻糖。这种非还原性糖类和海藻糖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
568 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03122564.0 1994-06-27 CN100347183C 2007-11-07 丸田和彦; 久保田伦夫; 杉本利行; 三宅俊雄
公开了一种新的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这种酶可从Rhizobium sp.M-11(FERMBP4130)和Arthrobacter sp。Q36(FERMBP-4316)等生物的培养物中获取,当其作用于还原性淀粉部分解产物时可生成具有海藻糖结构的非还原性糖类。当葡萄糖淀粉酶和α-葡糖苷酶作用于这种非还原性糖类时,易于产生海藻糖。这种非还原性糖类和海藻糖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
569 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94107243.6 1994-06-27 CN1105067A 1995-07-12 丸田和彦; 久保田伦夫; 杉本利行; 三宅俊雄
公开了一种新的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这种酶可从Rhizobium sp.M-11(FERMBP4130)和Arthrobacter sp。Q36(FERMBP-4316)等生物的培养物中获取,当其作用于还原性淀粉部分解产物时可生成具有海藻糖结构的非还原性糖类。当葡萄糖淀粉酶和α-葡糖苷酶作用于这种非还原性糖类时,易于产生海藻糖。这种非还原性糖类和海藻糖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
570 一种培育耐逆植物的方法及其专用DNA片段 CN200810114960.5 2008-06-13 CN101289514A 2008-10-22 陈蕾; 徐健勇; 吴茜; 李钦清
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耐逆植物的方法及其专用DNA片段。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包括叶绿体转运肽和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叶绿体转运肽位于融合蛋白的基端,磷酸海藻糖合成酶位于叶绿体转运肽的羧基端。融合蛋白还可包括磷酸海藻糖磷酸酶,磷酸海藻糖磷酸酶位于磷酸海藻糖合成酶的羧基端。将本发明的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耐逆性。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对培育耐逆植物品种,特别是培育耐非生物胁迫如耐干旱和/或耐盐植物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571 一种合成海藻糖的融合蛋白及其在培育矮化草坪草中的应用 CN201010112498.2 2010-02-05 CN102146139A 2011-08-10 陈蕾; 徐健勇; 吴茜; 李钦清; 陈婉丽; 赵建杰; 温红雨
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一种融合蛋白培育矮生草坪草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包括含叶绿体转运肽的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叶绿体转运肽位于融合蛋白的基端,磷酸海藻糖合成酶位于叶绿体转运肽的羧基端。融合蛋白还可包括磷酸海藻糖磷酸酶,磷酸海藻糖磷酸酶位于磷酸海藻糖合成酶的羧基端。将本发明的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可以得到矮生草坪草。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可用于培育美观少修剪的草坪草新品种。
572 一种培育耐逆植物的方法及其专用DNA片段 CN200810114960.5 2008-06-13 CN101289514B 2011-01-19 陈蕾; 徐健勇; 吴茜; 李钦清
发明公开了一种培育耐逆植物的方法及其专用DNA片段。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包括叶绿体转运肽和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叶绿体转运肽位于融合蛋白的基端,磷酸海藻糖合成酶位于叶绿体转运肽的羧基端。融合蛋白还可包括磷酸海藻糖磷酸酶,磷酸海藻糖磷酸酶位于磷酸海藻糖合成酶的羧基端。将本发明的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导入植物中,可以显著提高植物的耐逆性。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对培育耐逆植物品种,特别是培育耐非生物胁迫如耐干旱和/或耐盐植物品种,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573 一种海藻糖的分离纯化方法 CN200610016527.9 2006-01-11 CN1807465A 2006-07-26 胡耀辉; 朴春红; 于寒松; 彭帅; 刘俊梅; 刘仁杰; 王欢
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糖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向酶转化法生产海藻糖所获得的酶反应液中加入糖化酶进行酶解反应和向糖化酶酶解反应液中接种3~10%重量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在25~30℃,pH5.5~7.5条件下发酵培养,然后再经离心、超滤、离子交换、浓缩、结晶干燥得海藻糖纯品。与以往的活性炭柱层析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相比,本发明采用两步法去除酶解液中的杂糖,所得海藻糖纯品经HPLC检测,纯度达到98.0%。同时,本发明还具有分离纯化效率高,海藻糖损失少,成本低廉,工艺简单等优点,必将对简化酶法生产海藻糖生产工艺、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574 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03122564.0 1994-06-27 CN1514005A 2004-07-21 丸田和彦; 久保田伦夫; 杉本利行; 三宅俊雄
公开了一种新的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这种酶可从Rhizobium sp.M-11(FERMBP4130)和Arthrobacter sp.Q36(FERMBP-4316)等生物的培养物中获取,当其作用于还原性淀粉部分解产物时可生成具有海藻糖结构的非还原性糖类。当葡萄糖淀粉酶和α-葡糖苷酶作用于这种非还原性糖类时,易于产生海藻糖。这种非还原性糖类和海藻糖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
575 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 CN93121744.X 1993-12-28 CN1091470A 1994-08-31 丸田和彦; 久保田伦夫; 杉本利行; 三宅俊雄
公开了一种新的非还原性糖类生成酶及其制备和应用。这种酶可从Rhizobium sp.M-11(FERMBP4130)和Arthrobacter sp。Q36(FERMBP-4316)等生物的培养物中获取,当其作用于还原性淀粉部分解产物时可生成具有海藻糖结构的非还原性糖类。当葡萄糖淀粉酶和α-葡萄苷酶作用于这种非还原性糖类时,易于产生海藻糖。这种非还原性糖类和海藻糖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药品中。
576 磷酸酶酶标缓冲液和碱性磷酸酶酶标试剂 CN202011480726.1 2020-12-15 CN112710825A 2021-04-27 何裕勇; 黄金浪; 唐灿
发明公开一种磷酸酶酶标缓冲液和碱性磷酸酶酶标试剂。其中,所述碱性磷酸酶酶标缓冲液包括基础液和稳定剂,所述稳定剂为甘酸、海藻糖、甘油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碱性磷酸酶酶标试剂的稳定性
577 提高脂肪酶耐有机溶剂的方法 CN201510234528.X 2015-05-08 CN104818266A 2015-08-05 黄和; 杨鑫; 江凌; 贾义刚; 宋小刚; 胡燚; 李霜
在含有有机溶剂的脂肪酶催化反应体系中外源添加海藻糖,脂肪酶活相比没有添加海藻糖可以提高20%-40%,本发明所用的海藻糖天然无毒,化学性质稳定。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单有效,不危害环境,仅通过较低的附加投入,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脂肪酶在工业应用中有机溶剂耐受性差的问题。
578 一种纳豆激酶干燥保护剂 CN201810781458.3 2018-07-17 CN108949728B 2022-03-08 朴春红; 于洪良; 程璐; 张媛媛; 王海; 王玉华; 刘俊梅; 于寒松; 代伟长
发明公开了一种纳豆激酶干燥保护剂,它包括:海藻糖;还包括麦芽糊精;海藻糖和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2:1~4;制备方法,它包括:按海藻糖、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4分别称取海藻糖与麦芽糊精,加入蒸馏中,搅拌,获得纳豆激酶干燥保护剂;一种纳豆激酶干燥方法,它包括:将纳豆激酶粗酶液与一种纳豆激酶干燥保护剂按体积比1:2~5混合,均质,喷雾干燥,收集纳豆激酶酶粉;生产的纳豆激酶酶活平均值为(210200±19126)FU/g;本发明优点在于:1)利用豆渣为基质生产纳豆激酶,提高豆渣附加值,其酶活性与大豆基质的纳豆激酶产量媲美;2)降低了干燥过程酶活性损失,提高纳豆激酶稳定性
579 一种纳豆激酶干燥保护剂 CN201810781458.3 2018-07-17 CN108949728A 2018-12-07 朴春红; 于洪良; 程璐; 张媛媛; 王海; 王玉华; 刘俊梅; 于寒松; 代伟长
发明公开了一种纳豆激酶干燥保护剂,它包括:海藻糖;还包括麦芽糊精;海藻糖和麦芽糊精的质量比为2:1~4;制备方法,它包括:按海藻糖、麦芽糊精质量比为2:1~4分别称取海藻糖与麦芽糊精,加入蒸馏中,搅拌,获得纳豆激酶干燥保护剂;一种纳豆激酶干燥方法,它包括:将纳豆激酶粗酶液与一种纳豆激酶干燥保护剂按体积比1:2~5混合,均质,喷雾干燥,收集纳豆激酶酶粉;生产的纳豆激酶酶活平均值为(210200±19126)FU/g;本发明优点在于:1)利用豆渣为基质生产纳豆激酶,提高豆渣附加值,其酶活性与大豆基质的纳豆激酶产量媲美;2)降低了干燥过程酶活性损失,提高纳豆激酶稳定性
580 限制发酵酵母产生的海藻糖 CN201680077881.4 2016-11-04 CN108474010A 2018-08-31 查尔斯·F·赖斯; 瑞安·斯金纳; 特丽莎·巴雷特; 阿龙·阿吉罗斯
本公开涉及具有以下各项的重组酵母宿主细胞:(i)第一遗传修饰,所述第一遗传修饰用于减少用以产生甘油或调节甘油合成的一种或多种天然酶的产生和/或允许产生异源葡萄糖淀粉酶;以及(ii)第二遗传修饰,所述第二遗传修饰用于减少用以产生海藻糖或调节海藻糖合成的一种或多种天然酶的产生和/或允许表达异源海藻糖酶。所述重组酵母宿主细胞可以用于限制发酵期间(酵母产生的)海藻糖(特别是细胞外海藻糖)的产生,并且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可以增加发酵产物(例如像乙醇)的产生。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