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
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及无人直升机 |
CN202021548852.1 |
2020-07-30 |
CN212797309U |
2021-03-26 |
李鑫; 王礼号; 赵曙光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尾旋翼传动系统及无人直升机。尾旋翼传动系统包括:机架;尾部机构,包括尾旋翼组件,所述尾部机构与所述机架转动连接,所述尾部机构能够相对所述机架向上转动至折弯状态,也能够相对所述机架向下转动至展开状态;主轴,安装于所述机架上,用于连接主旋翼;以及传动带机构,包括主动带轮、从动带轮和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张紧于所述主动带轮和所述从动带轮上,所述主动带轮与所述主轴传动连接,所述从动带轮与所述尾旋翼组件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尾旋翼传动系统不仅能够折起,方便运输,而且同步带也便于拆装。 |
202 |
一种旋翼无人机尾桨变距结构 |
CN201921428972.5 |
2019-08-30 |
CN210681151U |
2020-06-05 |
不公告发明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翼无人机尾桨变距结构,属于无人机领域,包括下底板,下底板卡接有第一轴承,下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转套,下底板的上端均匀的固定连接有连杆,连杆的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上底板,第一轴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上底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套,固定套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套筒,套筒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耳板,耳板的内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转环,转环的上端固定连接有顶杆,顶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桨夹,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与第三轴承的设置,限位块的设置,使得转轴能够稳固的转动,减小摩擦阻力,避免出现卡死的现象,从而使得尾桨变距稳定。 |
203 |
单旋翼无人机的可折叠尾杆 |
CN201921350739.X |
2019-08-20 |
CN210634756U |
2020-05-29 |
张刚; 赵刚; 陆高鸿; 刘克勤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旋翼无人机的可折叠尾杆。该可折叠尾杆的尾杆断开为前尾杆和后尾杆,前尾杆和后尾杆在断开处铰接,铰接处设置于断开处的一侧,前尾杆的非铰接端与机身后部固定连接,后尾杆可绕铰接处摆向机身侧面。该可折叠尾杆通过将尾杆改进为可以侧折的方式,减小无人机搬运和存放的空间。 |
204 |
多旋翼无人机可拆卸式尾推结构 |
CN201921613866.4 |
2019-09-26 |
CN210634750U |
2020-05-29 |
王君浩; 张硕; 顾维春; 许必成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多旋翼无人机可拆卸式尾推结构。它的特点是包括母连接座和子连接座,母连接座与子连接座呈插接式电连接,且母连接座用于与多旋翼无人机机架相连。所述子连接座上设置有尾推动力机构。该结构可解决混合翼无人机携带、运输不方便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对于航速和航程的高低进行选择使用,适用范围更加广泛。(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205 |
无人直升机尾旋翼传动结构 |
CN201921100818.5 |
2019-07-15 |
CN210364376U |
2020-04-21 |
李鑫; 孟志刚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无人直升机尾旋翼传动结构,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包括与主轴同轴设置的第一主动带轮,所述第一主动带轮通过第一同步带与第一从动带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一从动带轮固设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轴线与所述主轴的轴线垂直设置,所述转轴上固设有同轴的第二主动带轮,所述第二主动带轮通过第二同步带与第二从动带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从动带轮作尾旋翼带轮设置,所述转轴与机身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减少尾旋翼震动对直升机机体的干扰,减小直升机的占用面积,方便运输。 |
206 |
一种尾旋翼结构及无人直升机 |
CN201920523163.6 |
2019-04-17 |
CN209757525U |
2019-12-10 |
李鑫; 孟志刚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旋翼结构及无人直升机,属于无人直升机技术领域。该尾旋翼结构设于尾管的末端,包括尾电机和两个尾旋翼;所述尾电机设于所述尾管的末端;所述尾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尾旋翼连接,进而驱动所述尾旋翼转动;两个所述尾旋翼的直径尺寸为一长一短;小尾旋翼位于两个所述尾旋翼产生的拉力或者推力的前端设置,大尾旋翼位于两个所述尾旋翼产生的拉力或者推力的后端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双尾旋翼设计为一大一小的结构,并将小尾旋翼设于尾旋翼结构产生的拉力或者推力的前端,大尾旋翼设在尾旋翼结构产生的拉力或者推力的后端,提高了尾旋翼的调节效果,也优化了无人直升机的机动性。 |
207 |
自转旋翼机尾翼承载力检测装置 |
CN201820686143.6 |
2018-05-09 |
CN208377088U |
2019-01-15 |
谢成湘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转旋翼机尾翼承载力检测装置,包括由杆固定连接而成的固定底架、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固定卡、钢丝拉绳和连接块,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第三立杆分别立直固定于固定底架;所述第一立杆、第二立杆和第三立杆呈三角形分布;所述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两端分别设有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杆、第二导向杆分别固定于第一立杆、第二立杆顶部;所述固定卡固定于第三立杆;所述钢丝拉绳首端与连接块固定连接、末端经导向轮与重物连接;所述连接块设有套孔且套装于自转旋翼机尾翼的翼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工作效率高,检测误差小,成本低,使用方便。 |
208 |
平垂尾结构和自转旋翼机 |
CN201820055839.9 |
2018-01-12 |
CN207956036U |
2018-10-12 |
沈欢; 陈世雄; 刘顶凯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垂尾结构和应用该平垂尾结构的自转旋翼机。其中该平垂尾结构,应用于自转旋翼机,所述自转旋翼机包括机身,所述平垂尾结构包括用于安装于所述机身的后部的至少一第一垂尾和连接于所述第一垂尾的平尾,所述平尾设有至少一第二垂尾。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现了平垂尾结构的小型化设计,降低其结构强度设计的要求以及降低了自转旋翼机安全设计的要求。 |
209 |
双尾撑式共轴倾转旋翼无人机 |
CN201820026994.8 |
2018-01-08 |
CN207725616U |
2018-08-14 |
曾丽芳; 邵雪明; 叶尚军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尾撑式共轴倾转旋翼无人机,属于飞行器领域。该无人机包括旋翼、桨毂、机翼、机身、尾撑、尾翼和旋翼轴,所述的桨毂通过旋翼轴安装在机身的头部,所述的旋翼安装于桨毂上;旋翼为共轴式的上下旋翼,上下旋翼分别有若干片桨叶,且上旋翼与下旋翼的旋转方向相反;两侧机翼与机身固联,机翼上有副翼;尾翼为H型布局,包括垂尾和平尾,两片垂尾通过尾撑固定于机翼主梁上,且尾撑与机翼主梁之间具有转动自由度,使旋翼轴与尾撑之间的夹角变化范围为0~90°;平尾水平安装于两片垂尾之间,且垂尾上安装方向舵用于航向操纵,平尾上安装升降舵用于俯仰操纵。该无人机具有结构重量轻、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高速性能好且巡航时间长的特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210 |
双旋翼尾座式垂直起降转平飞无人机 |
CN201721485607.9 |
2017-11-09 |
CN207433798U |
2018-06-01 |
吴俊琦; 卢达雄; 刘昊辰; 李宇轩; 徐康彦 |
一种双旋翼尾座式垂直起降转平飞无人机,包括:机身、推进器以及设置于机身两侧的带有防倾倒装置的机翼,其中:两个推进器分别转动设置于两侧机翼下方。本装置能够实现无人飞行器飞行中的垂直起降与平飞以及悬停功能的一体化,实现飞行的高效化。 |
211 |
一种无人直升机尾旋翼机构 |
CN201721369176.X |
2017-10-23 |
CN207374656U |
2018-05-18 |
窦晴晖; 康春涛; 程更建; 胡宁博; 校明俊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人直升机尾旋翼机构,包括安装框架、同步带轮、压紧轮、安装窗、压紧轴、法兰轴承、发动机、同步带、传动轴、轴承箱总成、滑动总成后、桨毂总成连接、连接环、工作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利用新的机构形式,改变原有的安装方式,从而达到快速安装同步带轮及同步带的目的;整体部件的更换更加方便快捷;轴承箱润滑密封,采用油润滑,增加润滑效果,减低轴承的使用温度;滑动总成经过上下摇臂连杆由舵机控制,改善舵机受力特性,延长舵机寿命。 |
212 |
一种油动单旋翼植保机尾传动系统 |
CN201620922593.1 |
2016-08-23 |
CN206155800U |
2017-05-10 |
王志国; 周国强; 张建明; 郭曙明 |
一种油动单旋翼植保机尾传动系统,包括尾传动轴及尾同步轮,其特征在于,尾传动轴两端安装有两套角接触球轴承,一端轴承安装在尾变速箱固定架内,两侧用油封密封,另一端设置有独立的轴承座,与尾变速箱固定架用螺栓装配在一起,所述尾同步轮内侧以花键结构与尾传动轴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无人机尾传动轴两端的轴承上设置油润滑,改善了无人机尾传动轴承的使用环境,同时尾同步轮采用花键结构连接尾传动轴,增加了尾传动系统的使用寿命。 |
213 |
无人直升机独立尾旋翼结构 |
CN201520816231.X |
2015-10-21 |
CN205602115U |
2016-09-28 |
赵曙光; 齐勇; 李朝阳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直升机独立尾旋翼结构,包括设置在机身后部的尾管;尾管的末端设有陀螺仪、电机和电子调速装置,陀螺仪水平设置在尾管的末端;用来监测感知无人直升机方向的变化,在地面操控人员没有给出方向指令时,保持原来的方向,如有航向偏转,立即自动纠正。电子调速装置与电机相连以调节电机的转速;电机的机芯轴输出端与尾旋翼相连;由于尾旋翼电机与主旋翼发动机互不相干,控制尾旋翼产生的力可以增大或减小电动机转速来实现;所述尾旋翼的桨叶角固定,所述尾旋翼桨叶角度为5°~30°。本申请摒弃了桨叶角调节设计,简化了操控方式,仅通过调节电机的转速即可控制产生的力的大小;而且降低了安全隐患。 |
214 |
自主旋翼无尾桨直升飞机 |
CN201220490536.2 |
2012-09-25 |
CN202828092U |
2013-03-27 |
李金玲 |
自主旋翼无尾桨直升飞机,对称安装的一对机翼(1)上分别安装发动机(4),其发动机(4)轴垂直于机翼(1)长度方向的中线,在发动机(4)轴前端安装螺旋桨(22),两侧机翼(1)连接在毂盘(14)上,而毂盘(14)通过主轴(3)安装在万向节(5)上方,万向节(5)安装在机架(17)上方。发动机作为两块机翼动力不以机架或机舱为支点,因此不会产生反转扭力,使得直升机整体结构减省复杂笨重的传动机构及机尾平衡螺旋翼,为改进直升机现有构型,实现轻巧、安全、可靠性能显著改善。 |
215 |
一种模型直升机尾旋翼用轴承座 |
CN201120430752.3 |
2011-11-03 |
CN202315307U |
2012-07-11 |
刘永钦 |
一种模型直升机尾旋翼用轴承座,包括设置在模型直升机尾端的与模型直升机尾端的动力扇形齿啮合的传动扇形齿、与传动扇形齿连接在一起的带动尾旋翼转动的转轴、轴承,其特征在于在模型直升机尾端的两边固定有轴承座板,轴承座板的外侧设置有半圆凹口,半圆凹口的直径与轴承的直径对应,在半圆凹口的外侧设置有带有半圆凹口的盖,盖通过外侧面的螺丝固定在轴承座板外侧所设置的半圆凹口上,两轴承分别设置在两轴承座板外侧所设置的半圆凹口上,转轴穿接在两轴承上。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能迅速对损坏的轴承座上的传动扇形齿进行维修更换的优点。 |
216 |
连接尾旋翼的夹座改良结构 |
CN200620138292.6 |
2006-09-20 |
CN201008747Y |
2008-01-23 |
赖春霖 |
一种连接尾旋翼的夹座改良结构,其夹座内设有轴承,与连动元件的结合部配合,供穿过止推件的螺丝将连动元件与夹座二者锁住,防止联结于连动元件的夹座位移或松动且避免旋翼射出。 |
217 |
尾旋翼双推拉攻角控制结构 |
CN200620138293.0 |
2006-09-20 |
CN200951832Y |
2007-09-26 |
赖春霖 |
一种尾旋翼双推拉攻角控制结构,其包括一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设有一可转动的轴杆与一可枢动的中杆,其中该轴杆上设有一接头,该接头的上、下端部分别枢接一上杆的第一端与一下杆的第三端,且该上杆第二端与下杆第四端分别枢接于该中杆外端的顶、底部,又该下杆第四端延伸弯折出一延伸段,该延伸段具有一施力端,于该施力端可进行推或拉之施力;藉此,在进行推拉运动时,上、下杆与延伸段的连杆性圆周运动可转换成轴杆的直线运动,并通过中杆作圆周运动的配合,以使轴杆作直线往复运动更为滑顺,并可减少下杆延伸段受推拉时的侧向位移。 |
218 |
一种水平尾翼内置旋翼的倾转旋翼无人VTOL飞行器 |
CN202323430984.0 |
2023-12-15 |
CN221214604U |
2024-06-25 |
陈一杰; 黄雅婷; 颜郡泽; 杨剑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平尾翼内置旋翼的倾转旋翼无人VTOL飞行器,包括机身、主水平机翼、水平尾翼、垂直尾翼、前倾转融合翼、内置旋翼、方向舵,所述机身前部两侧的主水平机翼通过一倾转轴与前倾转融合翼连接,前倾转融合翼的倾转由倾转辅助旋翼驱动;所述机身尾部两侧的水平尾翼内布置内置旋翼且所述水平尾翼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开口,位于机身尾部的垂直尾翼后侧装有方向舵。本实用新型通过巧妙地设计内置旋翼、前倾转融合翼,为垂直起降、空中悬停、高效率巡航提供支撑。 |
219 |
一种适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尾部结构和多旋翼无人机 |
CN201921946915.6 |
2019-11-12 |
CN211055359U |
2020-07-21 |
王俊; 田银; 向阳; 王辉; 王从福; 胡鹏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多旋翼无人机的尾部结构和多旋翼无人机,尾部结构安装在多旋翼无人机的尾部,且尾部结构底部安装有第一机轮;尾部结构包括主承力结构架和前向推进装置;主承力结构架的前端安装在多旋翼无人机的尾部,前向推进装置安装在主承力结构架的后端,前向推进装置与多旋翼无人机电连接,第一机轮安装在主承力结构架的底部。本实用新型安装于多旋翼无人机后,其转向力臂比传统旋翼机转向力臂长,在同样的转向力作用下,偏转力矩更大,转向更灵活、更迅速,克服了传统多旋翼无人机使用重心窄、航向转向响应慢、抗侧风稳定性差等缺点。(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220 |
旋翼舱尾部推力变距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 |
CN202121502625.X |
2021-07-04 |
CN215323271U |
2021-12-28 |
江富余 |
一种旋翼舱尾部推力变距螺旋桨减震连接旋翼舱直升机,重心附近机身舱下部设置起落架,机身舱顶部设置机臂,机臂通过连接减震组件的底部,将机身舱、两个或两个以上偶数旋翼舱连接,旋翼舱是由发动机或电机、变速器、传动装置、旋翼、桨叶挥舞装置、总距和周期变距控制器、尾臂、尾部推力变距螺旋桨等构成的一个升力单元,各个旋翼的旋转中心的连线是一条直线或是正方形,各个旋翼的反扭矩相互抵消或接近抵消,设置在旋翼舱的尾部推力变距螺旋桨的旋转面垂直于水平面,旋转面法线平行于旋翼舱纵轴,旋翼舱的尾部推力变距螺旋桨一方面操纵航向,另一方面提供快速水平飞行的推力,减震组件防止发生共振,操纵灵活,适合运输,农业作业,航拍等领域。(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