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
襟翼滚轮装置、襟翼组合件和将滚轮组合件从襟翼装配件移除的方法 |
CN201280062890.8 |
2012-10-22 |
CN104053598B |
2016-04-06 |
J·R·格里科; G·帕赫列瓦尼扬 |
本文公开用于将襟翼支撑在飞机机翼上的襟翼滚轮装置。所述襟翼滚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滚轮组合件,其配置成与机翼的襟翼导轨滚动接合以及与襟翼装配件接合。所述襟翼滚轮装置还包括可移除地耦接到滚轮组合件的保持构件。所述滚轮组合件配置成在远离襟翼导轨的方向上通过襟翼装配件中的开口移动出来。当保持构件耦接到滚轮组合件时,所述保持构件配置成阻碍滚轮组合件通过开口移动出来。当将所述保持构件从所述滚轮组合件移除时,使得滚轮组合件能够通过开口移动出来。 |
182 |
襟翼滚轮装置、襟翼组合件和将滚轮组合件从襟翼装配件移除的方法 |
CN201280062890.8 |
2012-10-22 |
CN104053598A |
2014-09-17 |
J·R·格里科; G·帕赫列瓦尼扬 |
本文公开用于将襟翼支撑在飞机机翼上的襟翼滚轮装置。所述襟翼滚轮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滚轮组合件,其配置成与机翼的襟翼导轨滚动接合以及与襟翼装配件接合。所述襟翼滚轮装置还包括可移除地耦接到滚轮组合件的保持构件。所述滚轮组合件配置成在远离襟翼导轨的方向上通过襟翼装配件中的开口移动出来。当保持构件耦接到滚轮组合件时,所述保持构件配置成阻碍滚轮组合件通过开口移动出来。当将所述保持构件从所述滚轮组合件移除时,使得滚轮组合件能够通过开口移动出来。 |
183 |
一种尾缘襟翼控制方法、装置及尾缘襟翼驱动机构 |
CN202210887160.7 |
2022-07-26 |
CN115163406A |
2022-10-11 |
张子良; 马璐; 张炜; 文仁强; 刘延超; 范翼帆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缘襟翼控制方法、装置及尾缘襟翼驱动机构,其中,尾缘襟翼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尾缘襟翼所在叶片的叶片载荷、来流风速和来流风向;基于叶片载荷、来流风速和来流风向,计算得到尾缘襟翼的目标摆动角度;基于电机运行参数与摆动角度的关系,确定目标摆动角度对应的目标电机运行参数;控制电机按照目标电机运行参数运行,以控制尾缘襟翼摆动至目标摆动角度。通过令尾缘襟翼的摆动角度达到目标摆动角度,调节机翼表面的压力分布,在避免偏转调节装置打滑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实现对叶片载荷的有效调控。 |
184 |
用于对飞行器机翼的襟翼进行支承的襟翼支承件 |
CN201980054336.7 |
2019-08-14 |
CN112654557A |
2021-04-13 |
沃尔夫冈·马琼泽; 马库斯·吉贝特; 本杰明·埃林; 马克·亨克 |
公开了一种用于对用于飞行器(1)的机翼(5)的襟翼(9)进行支承的襟翼支承件(11),该襟翼支承件(11)包括承受载荷的整流壳(13)并且包括加强结构(31),该加强结构被至少部分地接纳在整流结构(13)的内部空间(27)中并且安装至整流壳(13)的第一侧壁部分(21)和第二侧壁部分(23),其中,整流壳(13)包括构造成用于附接至主翼(7)的前附接装置(33),其中,加强结构(31)包括构造成用于附接至主翼(7)的后附接装置(63),并且其中,襟翼支承件(11)还包括铰接装置(39),该铰接装置构造成用于形成与襟翼(9)的铰接连接。通过使铰接装置(39)形成加强结构(31)的一部分而实现了提供特别坚固且同时轻量的襟翼支承件的目的。 |
185 |
具有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的飞机的空气动力学襟翼 |
CN200780014444.9 |
2007-02-23 |
CN101454202B |
2012-05-23 |
K·茅; M·格鲁瓦尔德; J·雷切伯格; I·伯切斯; R·德洛别茨 |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降低调节襟翼(11)、尤其是飞机的大升力襟翼的侧边缘(12)处的空气动力学噪声的装置,其中在调节襟翼(11)的侧边缘(12)上设有降低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并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根据本发明,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包括表面部分(13),表面部分(13)沿调节襟翼(11)的翼展方向延伸,有位于各表面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空气通路,流过调节襟翼(11)的空气流过所述空气通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可包括沿翼展方向延伸的大量细长构件并形成基本上延伸越过调节襟翼的整个轮廓深度的刷状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可包括在调节襟翼的侧边缘上开口的至少一个通道,且压缩空气可通过该通道吹入产生噪音的紊流中。 |
186 |
具有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的飞机的空气动力学襟翼 |
CN200780014444.9 |
2007-02-23 |
CN101454202A |
2009-06-10 |
K·茅; M·格鲁瓦尔德; J·雷切伯格; I·伯切斯; R·德洛别茨 |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降低调节襟翼(11)、尤其是飞机的大升力襟翼的侧边缘(12)处的空气动力学噪声的装置,其中在调节襟翼(11)的侧边缘(12)上设有降低产生的空气动力学噪声并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根据本发明,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包括表面部分(13),表面部分(13)沿调节襟翼(11)的翼展方向延伸,有位于各表面部分之间的一个或多个空气通路,流过调节襟翼(11)的空气流过所述空气通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可包括沿翼展方向延伸的大量细长构件并形成基本上延伸越过调节襟翼的整个轮廓深度的刷状设置。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影响襟翼紊流的装置可包括在调节襟翼的侧边缘上开口的至少一个通道,且压缩空气可通过该通道吹入产生噪音的紊流中。 |
187 |
具有滑动的导流板襟翼和可降低的扰流板的单缝襟翼 |
CN200680011499.X |
2006-04-07 |
CN101155726A |
2008-04-02 |
克劳斯·本德; 奥勒·伯特格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整飞行器升力特性的装置,其带有能够以可移动的方式附连到机翼元件(1)的增升装置(2),并且包括至少一个翼缝覆盖装置(3;4),其中至少一个翼缝覆盖装置(3;4)能够以可移动的方式附连到机翼元件(1)。翼缝覆盖装置(3;4)设计成用来调节机翼元件(1)与增升装置(2)之间的翼缝(7)的大小。 |
188 |
用于飞行器机翼的襟翼装置和具有这种襟翼装置的飞行器 |
CN201410218621.7 |
2014-05-22 |
CN104176239B |
2017-06-30 |
萨沙·阿尔叶茨 |
一种用于飞行器机翼的襟翼装置(2),包括基部构件(16、40)、至少一个第一襟翼(4)、至少一个第二襟翼(12)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组件(18、22、50)。第一襟翼(4)可移动地支撑在基部构件(16、40)上并且第二襟翼(12)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一襟翼(16)上。连接组件(18、22、50)与基部构件(16、40)和第二襟翼(12)机械地联接并且设计成当第一襟翼(4)相对于基部构件(16、40)移动时使第二襟翼(12)相对于第一襟翼(4)移动。由于所产生的、第二襟翼相对于第一襟翼的受迫引导,可以基本上省去用于使第二襟翼和联动装置移动以伸出到限定襟翼装置轮廓的形状外部的单独的致动器。 |
189 |
襟翼组件的制造方法、襟翼组件及垂直起降飞行器 |
CN202510177958.6 |
2025-02-18 |
CN119953578A |
2025-05-09 |
陆阳; 王天宇; 黄志浩; 李尚中; 陈博瀚; 姜东晨; 唐婉丽; 沙建科 |
本发明涉及航空飞行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襟翼组件的制造方法、襟翼组件及垂直起降飞行器,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机翼盒段与襟翼段旋转连接,并将涵道风扇推进机构设于襟翼段;将具有谐波减速器的驱动机构与襟翼段驱动连接,使驱动机构通过谐波减速器驱动襟翼段旋转;将具有气动弹簧的锁止机构与襟翼段连接,使锁止机构通过气动弹簧锁定襟翼段。本发明提供的襟翼组件的制造方法,通过将谐波减速器来驱动襟翼段旋转,从而放大驱动机构的扭矩,更容易地驱动襟翼段旋转;且还将气动弹簧与襟翼段连接来锁定襟翼段,更好地防止襟翼段转动,从而保证襟翼段与机翼盒段之间的旋转角度不变,避免影响垂直起降飞行器的飞行状态,提高了安全性。 |
190 |
一种后缘襟翼型智能旋翼及其襟翼铰链力矩的预估方法 |
CN202411192140.3 |
2024-08-28 |
CN119249594A |
2025-01-03 |
高乐; 程起有; 张仕明; 魏武雷; 胡和平; 朱棣文; 姚佐聪; 段锦帆; 程毅; 赵金瑞 |
本申请提供一种后缘襟翼型智能旋翼及其襟翼铰链力矩的预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1:通过智能旋翼襟翼驱动机构台架试验,获得驱动机构中襟翼偏转角φ襟翼和襟翼的模拟气动力F气动力;步骤2:根据襟翼的模拟气动力F气动力和弹簧负载施加点到襟翼旋转轴的力臂r,计算台架试验中襟翼的铰链力矩N。步骤3:建立襟翼铰链力矩N与襟翼偏转角φ襟翼的映射关系;步骤4:开展智能旋翼的旋转试验,获得飞行状态下的襟翼偏转角θ0。步骤5:将飞行状态下的襟翼偏转角θ0代入映射关系N=F(Φ),获得旋转运动中后缘襟翼型智能旋翼的襟翼铰链力矩载荷N=F(θ0)。 |
191 |
一种尾缘襟翼控制方法、装置及尾缘襟翼驱动机构 |
CN202210887160.7 |
2022-07-26 |
CN115163406B |
2023-06-09 |
张子良; 马璐; 张炜; 文仁强; 刘延超; 范翼帆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尾缘襟翼控制方法、装置及尾缘襟翼驱动机构,其中,尾缘襟翼控制方法包括:获取尾缘襟翼所在叶片的叶片载荷、来流风速和来流风向;基于叶片载荷、来流风速和来流风向,计算得到尾缘襟翼的目标摆动角度;基于电机运行参数与摆动角度的关系,确定目标摆动角度对应的目标电机运行参数;控制电机按照目标电机运行参数运行,以控制尾缘襟翼摆动至目标摆动角度。通过令尾缘襟翼的摆动角度达到目标摆动角度,调节机翼表面的压力分布,在避免偏转调节装置打滑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传动精度,实现对叶片载荷的有效调控。 |
192 |
用于飞行器机翼的襟翼装置和具有这种襟翼装置的飞行器 |
CN201410218621.7 |
2014-05-22 |
CN104176239A |
2014-12-03 |
萨沙·阿尔叶茨 |
一种用于飞行器机翼的襟翼装置(2),包括基部构件(16、40)、至少一个第一襟翼(4)、至少一个第二襟翼(12)以及至少一个连接组件(18、22、50)。第一襟翼(4)可移动地支撑在基部构件(16、40)上并且第二襟翼(12)可移动地支撑在第一襟翼(16)上。连接组件(18、22、50)与基部构件(16、40)和第二襟翼(12)机械地联接并且设计成当第一襟翼(4)相对于基部构件(16、40)移动时使第二襟翼(12)相对于第一襟翼(4)移动。由于所产生的、第二襟翼相对于第一襟翼的受迫引导,可以基本上省去用于使第二襟翼和联动装置移动以伸出到限定襟翼装置轮廓的形状外部的单独的致动器。 |
193 |
用于气动有效机翼的增升襟翼,特别是前缘襟翼 |
CN200680021048.4 |
2006-06-14 |
CN101198520A |
2008-06-11 |
莫滕·劳茨楚斯; 伯恩哈德·施利普夫; 吕克·安德烈亚尼; 格扎维埃·于埃; 马克·海因耶斯 |
一种增升襟翼,特别是前缘襟翼,其用于具有给定机翼翼型的气动有效机翼,特别是用于飞行器的载荷机翼,其中机翼(10)包括翼盒(10a),其第一侧包括第一蒙皮(11),相对的第二侧包括第二蒙皮(12),在其面对襟翼(20)的一端包括机翼端部蒙皮(14),所述机翼端部蒙皮至少部分地沿机翼翼型的形状从第一蒙皮(11)延续,并且襟翼(20)包括形成从机翼(10)的第一侧到第二侧的过渡的基本上刚性的主体(21)、面对机翼(10)第一侧的第一过渡区域(20a)和面对机翼(10)第二侧的第二过渡区域(20b),所述襟翼(20)能够通过连接在襟翼(20)和翼盒(10a)之间的保持和致动机构(23)在第一收缩位置和第二伸展位置之间调节,其中襟翼(20)的面对机翼(10)第一侧的第一过渡区域(20a)能够相对于所述机翼端部蒙皮滑动以在各个位置基本无缝隙地靠在第一蒙皮(11)和/或机翼端部蒙皮(14)上。襟翼(20)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定位,同时相对于翼盒(10a)保持一定角度,并且保持机翼翼型在位于与第一蒙皮(11)相对侧并处于机翼翼型外侧的虚拟转动轴(30)上同步伸展,其中襟翼(20)的面对机翼(10)第二侧的第二过渡区域(20b)在每个襟翼位置相对于第二蒙皮(12)密封从而基本上无缝隙。 |
194 |
飞机的襟翼以及具有该襟翼的飞机 |
CN202122636692.7 |
2021-10-29 |
CN215851854U |
2022-02-18 |
王祁旻; 罗佳茗; 刘苍松 |
一种用于飞机的襟翼包括襟翼铰链和涡流发生器。襟翼铰链驱动襟翼在多个襟翼卡位之间运动,在驱动襟翼时,该襟翼铰链会发生侧向摆动。涡流发生器包括涡流发生器本体和其所连接的涡流发生器底座。涡流发生器底座上还设置有齿条,该齿条与齿轮相啮合,齿轮能够相对于齿条滚动。齿轮安装在连杆上,且连杆与襟翼铰链相连接,使得襟翼铰链的摆动能够带动齿轮相对于齿条滚动。该襟翼的涡流发生器结构简单,能够实现对襟翼后缘处的气流分离的精确控制。还涉及一种包括该襟翼的飞机。 |
195 |
襟翼制造与襟翼支臂换新分体工装 |
CN201922230656.3 |
2019-12-13 |
CN212146295U |
2020-12-15 |
李克让; 武千海; 刘伟; 李剑 |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襟翼制造与襟翼支臂换新分体工装,由工作台和襟翼型架组成;襟翼型架由两个支臂固定架、转轴、转轴固定臂、作动筒模拟驱动臂组成;转轴固定臂安装在工作台台面边缘,且转轴固定臂上具有转轴通孔;转轴安装在转轴固定臂上,转轴平行于工作台台面边缘并高于工作台台面;转轴上安装有作动筒模拟驱动臂,且在转轴上的轴向位置可调,并能够与襟翼中的作动筒连接杆连接;转轴两端采用安装有支臂固定架;支臂固定架内侧面上布置有多个销轴,销轴位置及尺寸与襟翼支臂中销孔位置和尺寸对应。本实用新型不但满足了飞机襟翼内外场的修理、更换要求,提高了飞机内外场修理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更重要的是便于飞机外场战事对襟翼的抢修。 |
196 |
襟翼舵传动机构及其襟翼舵 |
CN201420766819.4 |
2014-12-09 |
CN204473117U |
2015-07-15 |
黎家齐; 黎思思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襟翼舵传动机构,包括太阳轮和行星轮,太阳轮固定在下舵承座上,行星轮固定在副舵杆上,且太阳轮的直径大于行星轮;在太阳轮和行星轮均为偶数排链轮,两轮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传动带组,该传动带组由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组成,其中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太阳轮上,另一端固定在行星轮上,且第一传动带和第二传动带在太阳轮和行星轮之间上下平行空间交叉,两排链轮及半封闭交叉传动链组成一组完整的交叉链传动,结构简单,运行平稳,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襟翼舵,结构简单,不需在舵叶顶部另设大于舵叶理轮型值的保护罩,提高了舵效,传动装置全密封式结构,安全可靠,且使用寿命长。 |
197 |
襟翼舵传动装置及襟翼舵 |
CN200520118862.0 |
2005-09-14 |
CN2875948Y |
2007-03-07 |
宋泉发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襟翼舵传动装置,所述的传动装置为连杆式,包括副舵杆、销轴、连杆、定位短轴和摇臂,连杆的一端与定位短轴连接,另一端连接销轴,摇臂的一端与销轴相连,另一端与副舵杆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不但有效提高舵效,而且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并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襟翼舵,所述襟翼舵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传动装置,所述襟翼舵的舵效高,操纵性能好,不易损坏,适用可靠,能够有效应用于船舶中,提高穿船舶的营运能力。 |
198 |
飞机内襟翼吊装方法及吊具 |
CN202311428906.9 |
2023-10-31 |
CN119911789A |
2025-05-02 |
侯晟; 陈胜; 蔡志清 |
本发明涉及飞机机翼装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飞机内襟翼吊装方法及吊具,吊装方法包括,先将内襟翼上分别位于两个滑轨上的滑轮架小车调整至工作位置,再调节外襟翼及地面扰流板的位置,以减少对内襟翼的安装造成的阻碍影响,分析内襟翼在机体上处于工作状态时的重心位置,根据分析得出的参数调整吊具,并进行装配;使用行车将内襟翼吊起并转运至机体的安装位置,再将扭力管与其中一个滑轮架小车的连接耳片连接,另一份滑轮架小车的连接耳片则与机体的连接耳片连接,以完成内襟翼的安装,如此可以使内襟翼在起吊中保持理想的安装姿态,实现方便内襟翼安装的同时,也可规避内襟翼吊装中的周边结构的影响,由此可以准确且高效的进行内襟翼的安装。 |
199 |
一种襟翼等同性设计及验证方法 |
CN202411883613.4 |
2024-12-19 |
CN119761125A |
2025-04-04 |
魏洪; 范瑞娟; 程文杰; 宁宇 |
本申请属于飞机强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襟翼等同性设计及验证方法。包括:获取初步的材料体系,根据初步的材料体系构建襟翼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所述襟翼结构的有限元模型施加气动载荷,通过有限元求解分析,得到所述襟翼结构的第一应力应变场;更改所述襟翼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的材料体系,通过有限元求解分析,得到更改材料体系后的所述襟翼结构的第二应力应变场;将所述第一应力应变场以及所述第二应力应变场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应力应变场误差;若所述应力应变场误差不大于误差阈值,则进入下一步;若所述应力应变场误差大于误差阈值,则返回上一步,进一步更改所述襟翼结构的有限元模型中的材料体系;开展襟翼结构试验,进行考核验证。 |
200 |
一种叶片增功尾缘襟翼设计方法 |
CN202111494123.1 |
2021-12-08 |
CN114154270B |
2025-04-01 |
张林伟; 虞小兵; 蔡安民; 陈浩; 彭阁; 李林川; 林伟荣; 李力森; 李媛; 许扬; 金强 |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叶片增功尾缘襟翼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计算叶片各截面在低于额定风速的不同风速下,对应的平均运行攻角、最优桨距角以及受力分布;对所述叶片翼型添加襟翼参数,并基于包括平均运行攻角和最优桨距角的判别依据,判别出最优襟翼参数;对于具有最优襟翼参数的翼型,建模并添加凹槽参数,模拟计算得到最优凹槽参数;对于具备最优凹槽参数的翼型,基于所述受力分布,确定满足安全性要求的襟翼安装位置。针对叶片展向外侧靠近叶尖区域的16~25%相对厚度翼型主体,可以较好的提高翼型主体的升力系数和升阻比,具有较好的增功和降噪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