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专利名 | 申请号 | 申请日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 | 发明人 |
---|---|---|---|---|---|---|
61 | 一种深海用水下复合散热系统及方法 | CN202111438321.6 | 2021-11-30 | CN114194367B | 2022-09-27 | 王和伟; 张竺英; 胡志强; 王晓飞; 王富强; 贾洪铎 |
本发明属于水下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深海用水下复合散热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器、耐压舱外壳、耐压换热组件、散热系统以及隔热层;控制器与散热系统连接,且控制器和散热系统均设于耐压舱外壳内;隔热层设于耐压舱外壳内,耐压舱外壳内焊接有封闭的耐压舱夹层,所述隔热层贴附安装在耐压舱夹层的舱内壁上,以将其与舱内设备隔开;耐压换热组件插设入耐压舱外壳内的耐压舱夹层,耐压换热组件外露且固设于耐压舱外壳外;散热系统与耐压舱夹层连接;散热系统通过通海口连入耐压舱外壳外;所述耐压舱夹层内设有相变液。本发明充分利用舱内空间,采用液冷与相变换热相结合的方式,适用于耐压舱壳较厚且材料导热系数低的水下密闭环境中使用。 | ||||||
62 | 一种深海用水下复合散热系统及方法 | CN202111438321.6 | 2021-11-30 | CN114194367A | 2022-03-18 | 王和伟; 张竺英; 胡志强; 王晓飞; 王富强; 贾洪铎 |
本发明属于水下装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深海用水下复合散热系统及方法。包括:控制器、耐压舱外壳、耐压换热组件、散热系统以及隔热层;控制器与散热系统连接,且控制器和散热系统均设于耐压舱外壳内;隔热层设于耐压舱外壳内,耐压舱外壳内焊接有封闭的耐压舱夹层,所述隔热层贴附安装在耐压舱夹层的舱内壁上,以将其与舱内设备隔开;耐压换热组件插设入耐压舱外壳内的耐压舱夹层,耐压换热组件外露且固设于耐压舱外壳外;散热系统与耐压舱夹层连接;散热系统通过通海口连入耐压舱外壳外;所述耐压舱夹层内设有相变液。本发明充分利用舱内空间,采用液冷与相变换热相结合的方式,适用于耐压舱壳较厚且材料导热系数低的水下密闭环境中使用。 | ||||||
63 | 一种全海深、模块化和多模式的通讯定位装置 | CN202110347612.8 | 2021-03-31 | CN112954794A | 2021-06-11 | 王树新; 王延辉; 杨绍琼; 牛文栋; 马伟; 兰世泉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海深、模块化和多模式的通讯定位装置,包括天线罩、天线杆、耐压球舱、耐压球舱保护罩;耐压球舱由上耐压球舱壳体和下耐压球舱壳体相互对接构成;耐压球舱保护罩由上耐压球舱保护罩和下耐压球舱保护罩相互对接构成,铱星天线设置于天线罩内,天线罩底部通过天线接头与天线杆顶部连接,无线天线设置于天线杆内,天线杆的底部与耐压球舱相连;天线杆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圆环,固定圆环与上耐压球舱保护罩通过固定架相连;耐压球舱内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有铱星通讯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耐压球舱的舱壁上设有真空接头用于抽取耐压球舱内部空气形成真空;耐压球舱的舱壁上还设有水密接插件。 | ||||||
64 | 一种全海深、模块化和多模式的通讯定位装置 | CN202110347612.8 | 2021-03-31 | CN112954794B | 2021-11-05 | 王树新; 王延辉; 杨绍琼; 牛文栋; 马伟; 兰世泉 |
本发明公开一种全海深、模块化和多模式的通讯定位装置,包括天线罩、天线杆、耐压球舱、耐压球舱保护罩;耐压球舱由上耐压球舱壳体和下耐压球舱壳体相互对接构成;耐压球舱保护罩由上耐压球舱保护罩和下耐压球舱保护罩相互对接构成,铱星天线设置于天线罩内,天线罩底部通过天线接头与天线杆顶部连接,无线天线设置于天线杆内,天线杆的底部与耐压球舱相连;天线杆两侧分别设置有固定圆环,固定圆环与上耐压球舱保护罩通过固定架相连;耐压球舱内通过固定装置固定有铱星通讯模块和无线通讯模块;耐压球舱的舱壁上设有真空接头用于抽取耐压球舱内部空气形成真空;耐压球舱的舱壁上还设有水密接插件。 | ||||||
65 | 一种深海用耐压舱的制作方法 | CN202111306350.7 | 2021-11-05 | CN116080869A | 2023-05-09 | 杨佩峰; 杨轩宇; 孙家梅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海用耐压舱的制作方法,深海用耐压舱包括耐压舱柱体和耐压舱封盖,耐压舱柱体内部设有圆柱内腔,耐压舱柱体的一端头静密封,另一端头通过耐压舱封盖进行动密封;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耐压舱柱体与耐压舱封盖的接触处使用横向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耐压舱封盖伸入至圆柱内腔处的外侧通过径向O型密封圈进行密封,耐压舱柱体与耐压舱封盖接触处的端面预埋四个螺母与耐压舱封盖上的螺栓紧固连接;S2:在耐压舱柱体外壁涂上聚脲防护涂层;S3:经打压测试合格即可。本发明使得耐压仓能进一步保持轻量化,搭载更多装置,使得深潜装置成本有所降低和性价比得到提升;也加快了海洋科研、探测和经济开发的步伐。 | ||||||
66 | 一种深海生物舷外保温装置 | CN201910549406.8 | 2019-06-24 | CN110254673B | 2020-11-24 | 卫洋洋; 许可; 王瑞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生物舷外保温装置,包括耐压内壳,其内部为空腔,耐压内壳上连接有筒形的、与空腔连通的耐压围壁,其外侧面上连接有舱口盖,其上安装有电动平衡阀;耐压内壳外部设有耐压外舱,其由耐压外壳一和耐压外壳二通过法兰连接形成密闭腔体,耐压外壳一上靠近舱口盖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耐压围壁上,耐压外壳二上间隔安装有进水口穿舱件和出水口穿舱件;耐压外舱的内壁与耐压内壳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内安装有循环水泵,其输入端管路与进水口穿舱件连接,输出端管路与耐压内壳外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半导体制冷组件通过管路与出水口穿舱件连接,半导体制冷组件与潜水器舱内操控系统电连接。本发明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原位保真度。 | ||||||
67 | 一种深海生物舷外保温装置 | CN201910549406.8 | 2019-06-24 | CN110254673A | 2019-09-20 | 卫洋洋; 许可; 王瑞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生物舷外保温装置,包括耐压内壳,其内部为空腔,耐压内壳上连接有筒形的、与空腔连通的耐压围壁,其外侧面上连接有舱口盖,其上安装有电动平衡阀;耐压内壳外部设有耐压外舱,其由耐压外壳一和耐压外壳二通过法兰连接形成密闭腔体,耐压外壳一上靠近舱口盖的一侧固定连接在耐压围壁上,耐压外壳二上间隔安装有进水口穿舱件和出水口穿舱件;耐压外舱的内壁与耐压内壳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内安装有循环水泵,其输入端管路与进水口穿舱件连接,输出端管路与耐压内壳外壁上沿圆周方向设置的多个半导体制冷组件连接,半导体制冷组件通过管路与出水口穿舱件连接,半导体制冷组件与潜水器舱内操控系统电连接。本发明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和原位保真度。 | ||||||
68 | 一种水下浮体及其安装方法 | PCT/CN2013/079279 | 2013-07-12 | WO2014153903A1 | 2014-10-02 | 严俊; 赵耀; 王宇; 邵华; 熊曙 |
一种水下浮体及安装方法,浮体包括分舱(1)及耐压舱(2),浮体前后左右都有分舱(1),左右两侧的分舱(1)提供的浮力相同,前后两侧的分舱(1)提供的浮力不同;耐压舱(2)穿过分舱(1)且与分舱(1)的舱壁固定连接;分舱(1)设有透气及通水系统;耐压舱(2)设有充气阀;浮体的浮心与重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且浮心高于重心。方法包括:分别向耐压舱(2)内充气、向分舱(1)注水;将水下浮体下放到工作区域;向所述分舱(1)内充气以排出所述分舱(1)内的水,使所述分舱(1)产生向上的正浮力。本发明的水下浮体及安装方法,可以使水下浮体一次性到达工作水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
69 | 一种带有观测平台的分段式耐压试验舱 | CN202111414752.9 | 2021-11-25 | CN113970438A | 2022-01-25 | 彭期伟; 雷李辉; 张辉 |
本发明涉及耐压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观测平台的分段式耐压试验舱,包括第一试验舱、第二试验舱和观测平台;第一试验舱位于第二试验舱的上部;第一试验舱和第二试验舱的外壁上均设有观察孔;第一试验舱上设有注水孔,第二试验舱的底部设有排水孔;第二试验舱上设有加压孔;第二试验舱上设有人孔。通过将原有的整体式的耐压设备分成了分段式的,上部的第一试验舱和下部的第二试验舱是分离的,因此针对体积比较大的工件,无法从人孔发进去时可以将第一试验舱和第二试验舱分离,直接将工件从第二试验舱的顶部放进耐压试验舱内。并且由于整个耐压试验舱增高了,为了能更好的观察到里面工件的耐压情况,因此配置了一个观测平台。 | ||||||
70 | 基于钛合金的舷间压载水舱和潜水系统 | CN202110986386.8 | 2021-08-26 | CN113602412B | 2024-04-12 | 王祺; 张新宇; 何其健; 雷加静; 耿黎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钛合金的舷间压载水舱和潜水系统。本基于钛合金的舷间压载水舱,包括舱体壳体以及固定于舱体壳体外侧壁上的连接肘板,其中,舱体壳体为钛合金制成的弧形舱体,弧形舱体对应的圆心与主耐压壳体圆心同心设置,舱体壳体与主耐压壳体外侧壁之间设有间隙,舱体壳体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连接肘板,连接肘板与主耐压壳体的耐压壳体肘板铰接且相对于其可转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钛合金的舷间压载水舱,可在满足舷间压载水舱的强度和功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由于潜水系统主耐压壳体变形协调引起的附加应力。 | ||||||
71 | 基于钛合金的舷间压载水舱和潜水系统 | CN202110986386.8 | 2021-08-26 | CN113602412A | 2021-11-05 | 王祺; 张新宇; 何其健; 雷加静; 耿黎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钛合金的舷间压载水舱和潜水系统。本基于钛合金的舷间压载水舱,包括舱体壳体以及固定于舱体壳体外侧壁上的连接肘板,其中,舱体壳体为钛合金制成的弧形舱体,弧形舱体对应的圆心与主耐压壳体圆心同心设置,舱体壳体与主耐压壳体外侧壁之间设有间隙,舱体壳体的上下两端均固定有连接肘板,连接肘板与主耐压壳体的耐压壳体肘板铰接且相对于其可转动。本发明提出的基于钛合金的舷间压载水舱,可在满足舷间压载水舱的强度和功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由于潜水系统主耐压壳体变形协调引起的附加应力。 | ||||||
72 | 一种可供典型通海管路系统变形协调能力验证的舱段结构 | CN202411897312.7 | 2024-12-23 | CN119374824A | 2025-01-28 | 孙光耀; 何其健; 黄旎; 田旭军; 耿黎明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供典型通海管路系统变形协调能力验证的舱段结构,包括尺寸与实船结构参数相同的耐压船体壳板和耐压船体肋骨、端部加厚耐压壳圈、超大肋骨、平台结构、模拟内部液舱结构;端部加厚耐压壳圈设置于耐压船体壳板的两端;超大肋骨设置于舱段结构两端,间距与水下航行器两舱壁间的距离相同;平台结构安装于耐压船体壳板左右舷水平中心线附近;模拟内部液舱结构包括内部液舱的前后横壁板;耐压船体舷侧阀安装件设置于耐压船体壳板上;内部液舱横舱壁管路安装件设置于模拟内部液舱结构的横壁板上;舱壁管路安装件设置在超大肋骨的腹板上。本发明可以为典型通海管路系统在极限深度下位移补偿装置的变形补偿能力验证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 ||||||
73 | 一种微型水下滑翔机 | CN202110355255.X | 2021-04-01 | CN113002740A | 2021-06-22 | 尹云龙; 王士昌; 范开国; 辛爱学; 宋庆月; 白勇民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型水下滑翔机,包括前浸水舱、耐压舱、后浸水舱、尾翼、天线、控制模块、电池模块、姿态调节模块和浮力调节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电池模块、姿态调节模块和浮力调节模块连接,所述前浸水舱和后浸水舱分别连接在耐压舱的前后两端,所述尾翼固定在后浸水舱的外壁,所述天线设置在后浸水舱;所述耐压舱采用一段式设置,所述控制模块、电池模块、姿态调节模块和浮力调节模块设置在耐压舱内,所述控制模块位于耐压舱的前端,浮力调节模块位于耐压舱的后端、且其外皮囊伸入后浸水舱内,所述电池模块和姿态调节模块位于控制模块与浮力调节模块之间;本申请耐压舱采用一段式设置结构,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装配和维护。 | ||||||
74 | 一种深海用耐压舱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 CN201811031592.8 | 2018-09-05 | CN109292059B | 2020-12-04 | 王春玲; 王荣刚; 徐聪; 赵焕军 |
本发明专利涉及深海潜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深海用耐压舱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深海用耐压舱包括:舱体、外防护层和连接套;所述外防护层套设在舱体的外部,所述连接套设置在舱体的两端;所述舱体内壁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所述舱体为碳纤维舱体,所述连接套为钛合金连接套。本发明通过采用由碳纤维材质制成的舱体,在保证同等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舱体厚度,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通过在舱体内壁设置加强筋和采用钛合金连接套,增强了耐压舱的耐压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传统的耐压舱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深海用耐压舱的生产加工效率。 | ||||||
75 | 一种深海用耐压舱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 | CN201811031592.8 | 2018-09-05 | CN109292059A | 2019-02-01 | 王春玲; 王荣刚; 徐聪; 赵焕军 |
本发明专利涉及深海潜器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深海用耐压舱及其制备装置和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深海用耐压舱包括:舱体、外防护层和连接套;所述外防护层套设在舱体的外部,所述连接套设置在舱体的两端;所述舱体内壁均匀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横向加强筋和竖向加强筋;所述舱体为碳纤维舱体,所述连接套为钛合金连接套。本发明通过采用由碳纤维材质制成的舱体,在保证同等结构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舱体厚度,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通过在舱体内壁设置加强筋和采用钛合金连接套,增强了耐压舱的耐压强度、稳定性和安全性。本发明有效地提高了传统的耐压舱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了深海用耐压舱的生产加工效率。 | ||||||
76 | 一种深海潜器用柔性贴壁散热系统 | CN202210518965.4 | 2022-05-13 | CN115103560A | 2022-09-23 | 渠继东; 苏菁; 刘一夫; 刘传奇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潜器用柔性贴壁散热系统,包括潜器耐压舱壁,所述潜器耐压舱壁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耐压舱甲板,所述耐压舱甲板上表面固定有电气设备,潜器耐压舱壁的内壁面焊接有水密的贴壁水箱,所述贴壁水箱与电气设备通过热管连接,所述热管的结构为: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绝热段,绝热段的一端设置有蒸发段,所述蒸发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内部,所述绝热段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凝段,所述冷凝段连接至贴壁水箱内部;所述潜器耐压舱壁的外壁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耐压舱壁外肋骨。通过贴壁水箱、热管、电气设备等部件之间的互相配合工作,可以方便的实现在深海环境下将贴壁水箱内的热量充分接触散发至深海环境中,散热效果好,无噪声,能耗低。 | ||||||
77 | 一种深海潜器用柔性贴壁散热系统 | CN202210518965.4 | 2022-05-13 | CN115103560B | 2023-06-23 | 渠继东; 苏菁; 刘一夫; 刘传奇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潜器用柔性贴壁散热系统,包括潜器耐压舱壁,所述潜器耐压舱壁的内部设置有水平的耐压舱甲板,所述耐压舱甲板上表面固定有电气设备,潜器耐压舱壁的内壁面焊接有水密的贴壁水箱,所述贴壁水箱与电气设备通过热管连接,所述热管的结构为:包括位于中间位置的绝热段,绝热段的一端设置有蒸发段,所述蒸发段连接至电气设备的内部,所述绝热段的另一端设置有冷凝段,所述冷凝段连接至贴壁水箱内部;所述潜器耐压舱壁的外壁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耐压舱壁外肋骨。通过贴壁水箱、热管、电气设备等部件之间的互相配合工作,可以方便的实现在深海环境下将贴壁水箱内的热量充分接触散发至深海环境中,散热效果好,无噪声,能耗低。 | ||||||
78 | 一种水下浮体及其安装方法 | CN201310293496.1 | 2013-07-12 | CN103434616B | 2016-05-25 | 严俊; 赵耀; 王宇; 邵华; 熊曙 |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浮体及其安装方法,浮体包括分舱及耐压舱,浮体左右两侧是对称设置的分舱,浮体前后侧是分舱,浮体前侧的分舱提供的浮力大于浮体后侧的分舱提供的浮力,或浮体后侧的分舱提供的浮力大于浮体前侧的分舱提供的浮力。耐压舱穿过分舱且与分舱的舱壁固定连接。浮体的浮心与浮体的重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且浮体浮心的位置高于浮体重心的位置。耐压舱上设有充气阀,分舱上设有透气系统及通水系统。方法包括:向耐压舱充气及向分舱注水。将水下浮体下放到工作水域。向分舱内充入气体排出分舱内的部分水,使分舱产生向上的浮力。本发明提供的水下浮体及其安装方法,可一次性到达工作水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
79 | 一种水下浮体及其安装方法 | CN201310293496.1 | 2013-07-12 | CN103434616A | 2013-12-11 | 严俊; 赵耀; 王宇; 邵华; 熊曙 |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下浮体及其安装方法,浮体包括分舱及耐压舱,浮体左右两侧是对称设置的分舱,浮体前后侧是分舱,浮体前侧的分舱提供的浮力大于浮体后侧的分舱提供的浮力,或浮体后侧的分舱提供的浮力大于浮体前侧的分舱提供的浮力。耐压舱穿过分舱且与分舱的舱壁固定连接。浮体的浮心与浮体的重心在同一竖直线上,且浮体浮心的位置高于浮体重心的位置。耐压舱上设有充气阀,分舱上设有透气系统及通水系统。方法包括:向耐压舱充气及向分舱注水。将水下浮体下放到工作水域。向分舱内充入气体排出分舱内的部分水,使分舱产生向上的浮力。本发明提供的水下浮体及其安装方法,可一次性到达工作水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 ||||||
80 | 一种深海潜器用生物低温保存装置 | CN201910193691.4 | 2019-03-14 | CN109911412B | 2020-03-27 | 许可; 卫洋洋; 赵飞虎; 杨凯杰; 顾炳 |
本发明涉及一种深海潜器用生物低温保存装置,包括空心圆柱体结构的耐压围壁,耐压围壁内底部位置通过支撑架结构安装有底部舱口盖,底部舱口盖的舱门外部中间位置与耐压围壁内壁之间安装有驱动其启闭的液压缸,耐压围壁内壁面上部位置安装有圆锥导向筒,圆锥导向筒的底面通过销轴安装有托盘,托盘向下打开,托盘的底部一端设置有挡块,托盘上部与圆锥导向筒内壁面之间通过拉伸弹簧连接,耐压围壁的顶面通过铰链机构安装有顶部舱口盖,顶部舱口盖上安装有电动通海阀;在耐压围壁的外壁面从外到内依次安装有空心的球形结构的外层耐压壳体、中间层耐压壳体和内层耐压壳体。工作可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