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用载体、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以及利用其的肽合成方法

申请号 CN200680034379.1 申请日 2006-09-20 公开(公告)号 CN101277921A 公开(公告)日 2008-10-01
申请人 JITSUBO株式会社; 发明人 千叶一裕; 金承鹤; 河野悠介;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分离用载体以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反应可以在液相中进行,从反应结束后的液相中分离出特定化合物变得容易,另外,可以在被分离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下,利用结构分析等进行化合物评价,并且可以容易地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用载体,其具有以下结构:在苯环上具有一处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且在该反应部位的邻位及对位上分别经由 氧 原子 而具有特定 碳 数以上的长链基团。
权利要求

1.一种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具有与其他化合物键 合的反应部位A,
所述反应部位A经由原子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与所述其他化 合物键合,由此将所述其他化合物加以分离;
[化学式(1)]

式中,A为具有选自碳、氧、硫及氮原子中的1个以上原子的反应部位;
X、Y及Z各自独立,且为选自以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 10以下的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 组中的任一个;
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 的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用载体,伴随着溶解 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以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有选择性地萃取及/ 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化合物为基酸,所 述反应部位A为与氨基酸键合的原子团,所述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 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 3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部位A是具有与氨基 酸键合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的原子团。
5.一种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而制备载体溶液;
第一键合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 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使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 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键合工序之 后包括第二键合工序,即,使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了的所述其他化合物 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晶析工序或 者所述选择工序之后,进一步包括切出工序,即,将其他化合物从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 物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上切出。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晶 析工序或者所述选择工序之前,进一步包括杂质除去工序,即,从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 体的溶液或者所述熔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液相中除去杂质。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析 工序或者所述选择工序,是通过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组成 变化方法及/或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方法而进行 的。
10.一种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而制备载体溶液;
键合工序,使氨基酸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所述反应部位A键合,再使其他氨基酸与 键合在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氨基酸依次键合,由此获得键合了寡肽的所述分离用载体;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寡肽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 合了所述寡肽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 相;
切出工序,在所述晶析工序或所述选择工序之后,从键合了所述寡肽的所述分离用 载体上切出所述寡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析工序或所述选择 工序,是通过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组成变化方法及/或使 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方法而进行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出工序是通 过将固相试剂加入所述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而进行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试剂为固体酸试 剂。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分离用载体以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详细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 有以下两种性质的分离用载体以及使用该分离用载体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利用溶液组 成及/或溶液温度的变化,从液相状态向固相状态进行可逆性变化而晶析的性质;及利 用溶液组成及/或溶液温度的变化,有选择性地萃取至特定相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 定相的性质。

背景技术

过去在化学加工方法中,广泛采用使溶解于液体的特定成分作为固体进行分离的方 法。采用此方法的原因在于:通过仅将特定成分固体化(结晶化),而使反应后的分离 及纯化变得容易。根据此方法,例如,在近年来药品研究开发等中所使用的化合物库合 成等逐步多阶段合成中,每当各反应结束时,通过将需要或不需要的化合物固体化(结 晶化),可以容易地对固体化(结晶化)物质实施分离及纯化。由此可以消除以往工序 烦杂的问题。
另外,现也采用以下方法:伴随液体的相分离,使所溶解的特定成分有选择性地溶 解于特定相(选择性分配),由此实现与其他成分的分离。通过此方法,无需进行固体 化(结晶化)就可以将特定成分分离,因此能够有助于工序的迅速化、简便化。
此类将溶解于溶液中的特定成分固体化(结晶化)、或者将特定成分有选择性地溶 解于液体的特定相(选择性分配),是通过在化合物的化学性质、物性、及和溶剂的关 系中满足一定条件而进行。
然而,对于固体化(结晶化)或有选择性地溶解(选择性分配)的条件,在很多情 况下必须进行试验,经历错误的经验,来找寻加工方法。特别是在逐步多阶段合成中, 基于各阶段合成的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质,必须对各阶段的条件进行研究,因此在开发加 工方法时需耗费大量的成本及时间。
因此,提出了一种具有衔接物(linker)的载体分子,此载体分子可敏感地感知溶 剂的组成变化,并在溶解状态和不溶解(结晶化)状态进行可逆地变化、或者伴随液体 的相分离使所溶解的特定成分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于特定相(选择性分配)。通过衔 接物可使各种化合物与这种载体分子键合。因此,被键合的化合物,可以容易地伴随载 体分子从溶解状态向不溶解(结晶化)状态、或者相反地进行状态变化。或者,可以使 与载体分子键合的化合物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选择性分配)于已分离成多相的液体 的特定相。
另外,这种载体分子,即使在因逐步化学反应而使所键合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生 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大致相同的条件,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可逆 性地反复变化,或者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于已分离成多相的液体的特定相(选择性分 配)。
如果使用这种可以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进行可逆性变化、或者可以 诱导有选择性的分配状态的载体分子,则可以直接利用有机化学的普通液相反应的知 识,从均匀的溶液状态中有选择性地分离出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即,在液相反应之 后,能够在其他可溶性成分残留于溶液中的状态下,分离出特定的化合物。
可以可逆性地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状态之间反复变化的载体,例如,已知有使用聚 乙二醇等在溶剂中可溶的高分子的方法(参照非专利文献1)。
[非专利文献1]“Liquid-phase combinatorial synthesis”Hyunsoo Han,Mary M.Wolfe,Sydney Brenner,and Kim D.Janda,Proc.Natl.Acad.Sci.USA,Vol. 92,pp.6419-6423,July 1995 Chemistry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将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聚乙二醇等高分子作为载体的情况下,由于高分 子的不均匀,导致在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下,难以利用结构分析等进行化合物评价。 另外,因为聚乙二醇具有亲性,所以难以进行无水反应,同时有使操作变得繁琐的问 题。
而除使用可以在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之间可逆性地变化、或者诱导有 选择性的分配状态的载体分子之外,作为其他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已知使用固体载体粒 子的各种固相萃取法。在固相萃取法中,例如,通过将亲和性高的配体分子与预先化学 键合在胶、多孔聚合物活性炭等固相载体表面上的探针分子特异性地键合, 而将配体分子与其他分子区别,加以分离。如果根据此方法,则被捕捉至固相的物质与 溶解于液相的物质的分离操作较为容易,另外,可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多个样品,并且能 够在无需熟练操作的情况下获得再现性良好的数据,因此可以利用自动装置等而容易地 实现标准化。
然而,使用固体载体粒子的固相萃取法中,与配体分子特异性键合的分子以外的分 子有时也会非特异性地吸附于固体表面,从而导致分离精度下降。另外,为了将被捕捉 至固相载体表面的化合物再释放,必须实施特定的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光辐照、 给予电刺激等特殊处理。因此,即使容易从液相中捕捉目标化合物,但在进一步从固相 中分离出目标化合物的阶段必须实施复杂的操作。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开发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离用载体以及化合物的 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化学反应可以在液相中进行,从反应结束后的液相中分离出特 定化合物变得容易,另外,可以在被分离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下,利用结构分析等 进行化合物评价,而且可以容易地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

发明内容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者们为解决上述课题而反复进行努研究。结果发现,如果利用具有如下结 构的分离用载体:即,苯环上具有一处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在该反应部位的 邻位及对位上分别介隔氧原子而具有特定数以上的长链基团,则可以解决上述课题, 并最终完成本发明。更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如下内容。
(1)一种以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此分离用载体具有 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A,且所述反应部位A经由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氮 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由此将所述其他化合物加以分离。
[化学式1]

(式中,A为具有选自碳、氧、硫及氮原子中的1个以上原子的反应部位;
X、Y及Z各自独立,且为选自以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 10以下的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 组中的任一个;
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 的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
如果利用(1)的分离用载体,则化学反应可以在液相中进行,可以使反应结束后 的液相中所含的特定化合物与反应部位A进行反应键合,从而可以从液相中有选择性地 分离出其他化合物。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分离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另外,如果利用(1)的分离用载体,则因为载体并非高分子而是单一化合物,所 以可以在被分离化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下,容易地进行结构分析等化合物评价。因此, 可以在不实施分离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化合物的鉴定等,因而在研究开发等情况下,可以 缩短所需时间,加快研究。
进而,如果利用(1)的分离用载体,则可以容易地将与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的化 合物从载体上分离。因此,与以往进行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光辐照 (Photoirradiation)、给予电刺激等复杂操作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率 地获得目标化合物。
另外,(1)的分离用载体,即使在因逐步化学反应而使与反应部位A键合的其他 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时,也可以利用大致相同的条件,可逆性地在溶解状态与不 溶解(结晶化)状态之间反复变化,或者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于分离成多相的液体的 特定相(选择性分配)。因此,不必研究基于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质等的分离条件。
另外,(1)的分离用载体因为含有1个以上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烃基、或 者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所以此分离用载体含有长链烷基。因此, (1)的分离用载体显示疏水性,可以高浓度地溶解于许多有机溶剂中。因此,(1)的 分离用载体,可以不选择目标化合物所溶解的液体的种类,而广泛地应用。
烃基的碳数,优选为14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上40以下,特别优选为18 以上30以下。另外,酰基的碳数,优选为14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6以40以下, 特别优选为18以上30以下。如果碳数是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显示充分的疏水性,有 机溶剂的选择范围大。
另外,(1)的分离用载体,如化学式(1)所示,是苯环上的X、Y及Z各自独立, 且为选自以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 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个。因此, 即使在无取代的氢原子的状态下,也可以充分发挥作为分离用载体的效果,但可以通过 将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 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导入,并结合溶剂的种类、所反应键合的化合物的种 类等,而给分离用载体赋予所要求的特征。
在可具有取代基的烃基的情况下,碳数优选为1以上8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6以 下。另外,在可具有取代基的酰基的情况下,碳数优选为2以上8以下,更优选为2以 上6以下。如果碳数在上述范围内,则可以对许多有机溶剂显示良好的溶解性。
因(1)的分离用载体具有如上所述的各种效果,所以如果利用(1)的分离用载体, 则不仅能够使加工方法的开发变得容易,而且能够促进例如利用化合物库合成等的医药 产品等的研究开发,进而可以有助于生物化学工业或化学工业中的技术革新。
(2)根据(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用载体,伴随溶解的溶 液或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可逆地从液相状态变化至固相状态,并在与 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下晶析或者凝固
因(2)的分离用载体含有1个以上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烃基或者碳数为14 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所以含有长链烷基。因为长链烷基显示疏水性,所以 能够将分离用载体溶解于许多溶剂中,相反,例如通过加入极性高的溶剂可以使分离用 载体容易地晶析。
因此,如果利用(2)的分离用载体,使目标化合物与载体键合之后,通过使所溶 解的溶液或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发生变化,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之外的可溶于液 相的成分残留于液相中,而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载体一同晶析或凝固。晶析或凝固 的带有其他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可以利用过滤等方法而容易地从液相中分离,因此可 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2)的分离用载体可以在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是以化合物与 载体键合的状态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因此,可以不经过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的工序, 而通过结构分析等实施对化合物的评价,在研究开发等情况下,可以缩短所需时间,加 快研究开发。
(3)根据(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用载体,伴随着溶解的 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以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 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3)的分离用载体在使目标化合物与载体键合之后,将键合了化合物状态的载体 有选择性地萃取(液体状态)及/或晶析至多相的液相中的特定相。因此可以将目标化 合物之外的可溶于液相的成分残留于其他液相中,而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加以分离, 因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在(3)的分离用载体是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的分离用载体的情况下, 可以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直接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因此具有与上述(2) 同样的效果。
(4)根据(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用载体,伴随溶解的溶 液或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可逆地从液相状态变成固相状态,并在固相 状态下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
(4)的分离用载体在与其他化合物键合之前,伴随溶液组成及/或溶液温度的变化 而从液相状态变成固相状态,然后进行将其他化合物键合捕捉至已成为固相状态的分离 用载体上的所谓固相萃取。
如果利用(4)的分离用载体,则因为是固相萃取,所以将键合捕捉有化合物的固 相载体从液相中分离的工序是容易的,并且之后也可以容易地进行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 离的工序。
(5)一种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而制备载体溶液;
第一键合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 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 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使目标化合物与载体键合, 然后进行晶析或萃取的分离方法。(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含以下两种情况:在一 相的液相中,将键合了化合物的状态的载体固体化(结晶化)而使其晶析的情况;在多 相的液相中,将键合了化合物的状态的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液体状态)及/或晶析至 特定相的情况。
如果根据(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能够将特定物质有选择性地晶析或者萃取。 因此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之外的可溶于液相的成分残留于液相中,而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 物加以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根据(5)的分离方法,以带有目标化合物的状态将载体晶析(结晶化)分 离时,可以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直接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因此,在晶析 后可以不经过将化合物分离的工序,而实施确认所获得化合物等操作,在进行研究开发 等时,可以缩短所需时间,加快研究。
因此,(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在分离及纯化生物化学物质、研究医药产品的 候选物质、构建新的化学合成反应法或肽连续合成法等方面,可成为革新性的技术。
(6)一种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熔解工序,将(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加温至熔点以上,使分离用载体液相化;
反应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熔解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
凝固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固相化。
(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如下的分离方法:不使用溶剂,而是将本发明的分离 用载体自身液化,再使目标化合物与液化的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使其凝固。
如果根据(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能够有选择性地键合分离特定物质。另外, 如果根据(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因为分离用载体发生固相化(固体化),所以 可以容易地仅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加以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进而, 如果根据(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可以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直接实施 结构分析等操作。
(7)根据(6)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清洗工序,在所述凝固工序之后,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利用对固相化 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解度低的弱溶剂,清洗所述分离用载体;及/或
萃取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 取至特定溶剂。
(7)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工序:利用弱溶剂将固相化的本发明的分离用 载体与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相键合的复合化合物进行清洗、及/或有选择性地萃取至特定 溶剂。可以提高在之后的工序中所获得的分离用载体与特定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纯 度。
(8)根据(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 一键合工序或所述反应工序之后,包括:第二键合工序,使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 位A键合的所述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
(8)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使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的其他化合物 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反应键合的工序。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使在因逐步化学反应而 使所键合的其他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大致相同的条件,在 溶解状态与不溶解(结晶化)状态之间可逆地反复变化,或者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于 分离成多相的液体的特定相(选择性分配)。因此,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 A作为起点,能够使多个其他化合物进行逐步化学键合。
(9)一种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而制备载体溶液;
结晶化工序,使所述分离用载体结晶化;
捕捉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结晶化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捕捉其他 化合物。
(9)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首先使分离用载体结晶化 (固相化),然后将目标化合物键合捕捉至载体上的分离方法。因此,(9)的化合物 的分离方法主要是在一相的液相中,将载体固体化(结晶化)以使载体晶析。
如果根据(9)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能够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有选择性地捕捉 至固相。因此可以将目标化合物之外的可溶于液相的成分残留于液相中,而仅将目标的 特定化合物加以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杂化。
另外,如果根据(9)的分离方法,则可以不将目标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而直接 实施结构分析等操作。因此,可以不经过将化合物分离的工序,而实施确认所获得化合 物等操作,在研究开发等时,可以缩短所需时间,加快研究。
因此,(9)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在分离及纯化生物化学物质、研究医药产品的 候选物质、构建新的化学合成反应法或肽连续合成法等方面,可成为革新性的技术。
(10)根据(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晶析工序、所述选择工序、所述凝固工序、所述萃取工序或所述捕捉工序之后,进一步 包括切出工序,即,将其他化合物从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上分离。
(10)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所带有的化合物从载体上 分离的工序。通过将化合物从载体上分离,可以获得作为单一化合物的利用合成等而获 得的目标化合物。另外,之后也可以将分离后的分离用载体加以再利用。
(11)根据(5)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 述晶析工序、所述选择工序、所述凝固工序、所述萃取工序或所述捕捉工序之前,进一 步包括杂质除去工序,即,从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或者熔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 的液相中除去杂质。
(11)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包括: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与目标的特定化合物键合 之前,从溶解了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的溶液中除去杂质的工序。由此,可以提高之后的工 序中所获得的分离用载体与特定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纯度。
(12)根据(5)、或者(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晶析工序、所述选择工序或所述结晶化工序,是通过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 体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组成变化方法及/或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温度 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方法而进行的。
(12)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通过使所述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 度发生变化,而将键合了特定化合物的载体晶析、将键合了特定化合物的载体萃取、或 者使载体自身结晶化(固相化)。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对溶解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会发生敏感的反应。 因此,通过采用使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可以将带有化合物的分离用 载体晶析或萃取,或者使载体自身结晶化(固相化)。另外,此时不与分离用载体键合 的其他可溶性物质可以维持残留于溶液中的状态。
(13)根据(12)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变化方法是添 加对所述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高的溶剂。
(13)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向溶解了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 载体的溶液中,添加与该溶液的亲和性高的溶剂。通过添加亲和性高的溶剂,可以使溶 液组成发生变化,因此可以使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萃取。
(14)根据(12)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变化方法,是 通过添加与所述可溶性溶剂亲和性低的溶剂,而将溶液分液成多相。
(14)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通过向溶解了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 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添加与该溶液的亲和性低的溶剂,而将溶液分液成多相。通过添 加亲和性低的溶剂,可以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而分液成多相,并且可以使分离用载体自 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移动至特定相。
(15)根据(12)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变化方法是将 所述可溶性溶剂浓缩。
(15)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将溶解了分离用载体与特定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溶 液加以浓缩。通过将溶液加以浓缩,而使存在于溶液中的分离用载体与特定化合物的复 合化合物的浓度变高。因此,可以改变溶液组成,能够使带有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发生 晶析。
(16)根据(12)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变化方法是将 溶液冷却。
(16)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是通过将溶液冷却而实现温度变化。通过将溶液冷却, 可以改变溶液温度,可以使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萃 取。
(17)根据(6)至(8)、或者(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凝固工序是利用添加弱溶剂的方法而进行的,所述添加弱溶剂的方法 是向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中添加对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解度低的 弱溶剂。
(18)根据(7)至(8)、或者(10)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其特征在于:所述萃取工序是利用溶剂添加方法而进行的,所述溶剂添加方法是添加溶 解键合了所述其他化合物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剂。
(19)根据(1)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化合物为基酸,所 述反应部位A为与氨基酸键合的原子团,所述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 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 3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
(20)根据(19)所述的分离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部位A是具有与氨基 酸键合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的原子团。
(21)一种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溶解工序,将(19)或(20)所述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而制备载体溶液;
键合工序,使氨基酸与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所述反应部位A键合,再使其他氨基酸与 键合在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氨基酸依次键合,由此获得键合了寡肽的所述分离用载体;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所述寡肽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 合了所述寡肽的状态将所述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 相;
切出工序,在所述晶析工序或所述选择工序之后,从键合了所述寡肽的所述分离用 载体上切出所述寡肽。
如果根据(21)的寡肽合成方法,则可以在液相中进行合成反应,因此反应效率及 容积效率极高,可以合成用固相反应法难以合成的寡肽。另外,可以高效率地以高纯度 将反应结束后液相中所含的键合了寡肽的状态的分离用载体分离。进而,在将寡肽从键 合了寡肽的分离用载体上切出时,可以使用固相试剂,因此与利用溶解性试剂进行切出 的情况不同,容易将其除去。
因此,如果根据(21)的寡肽合成方法,则可以简便且迅速地合成并提供各种寡肽。 此寡肽也可以用作既存的肽合成材料,因此可以大幅减少肽合成的工序数。
其中,(21)的寡肽合成方法中所使用的分离用载体,如化学式(1)所示,具有 作为A的、含有与氨基酸键合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的原子团。因此,该分离用载 体,可以通过原子团A而与多个氨基酸依次键合,从而合成寡肽。另外,因为该原子团 A和寡肽之间的键比较容易被切断,所以在将寡肽从分离用载体上切出时可以使用固相 试剂。
此氨基酸可为不具有保护基的氨基酸,也可为具有例如Fmoc基(9-芴基甲氧基羰 基)或Cbz基(苄氧羰基)的保护基的保护氨基酸。因此,在所合成的寡肽中,除未修 饰的寡肽以外,还包含具有氨基酸侧链残基的保护基、末端氨基酸的氨基保护基、羧基 保护基的修饰寡肽。
(22)根据(21)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晶析工序或所述选择工 序,是通过使溶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组成变化方法及/或使溶 解了所述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温度变化方法而进行的。
(21)的寡肽合成方法是通过使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发生变 化,而使键合了寡肽的分离用载体晶析、或者将键合了寡肽的分离用载体萃取。
(23)根据(21)或(22)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出工序是通 过将固相试剂加入所述溶解了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而进行的。
(24)根据(23)所述的寡肽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相试剂为固体酸试剂。
(23)的寡肽合成方法,是通过将固相试剂例如固体的酸、、还原剂加入溶解了 分离用载体的溶液中,而将寡肽从分离用载体上切出;(24)的寡肽合成方法,特别使 用固体酸试剂作为固相试剂。可以利用过滤而容易地将被切出的寡肽与切出中所使用的 固相试剂分离。
[发明效果]
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则可以在液相中进行化学反应,可以使反应结束后 的液相中所含的特定化合物与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从而将其他化合物从液相中有选择 性地分离。因此,可以高效率地分离出高纯度的目标化合物。
另外,因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并非高分子而是单一化合物,所以能够以被分离化 合物与载体键合的状态,容易地通过结构分析等进行化合物的评价。因此,可以在不实 施分离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化合物的鉴定等操作,在研究开发等的情况下,可以缩短所需 时间,加快研究。
进而,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则可以容易地将与反应部位A反应键合的化 合物从载体中分离。因此,与以往进行化学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光辐照、给予电刺激 等复杂操作的情况相比较,可以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获得目标化合物。
进而,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使在因逐步化学反应而使所键合的其他化合物的化 学结构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利用大致相同的条件,可逆地在溶解状态和不溶解(结 晶化)状态之间反复变化,或者有选择性地高浓度溶解(选择性分配)于已分离成多相 的液体的特定相。因此,不必对基于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性质等的分离条件进行研究。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因为对许多有机溶剂显示优异的溶解性,所以可以不 选择溶解目标化合物的液体的种类,而广泛地应用。
因此,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则具有上述效果,因此不必基于各化合物所 特有的性质等,对结晶化条件或分配条件进行研究,不仅使加工方法的开发变得容易, 也能够促进例如利用化合物库合成等的医药产品等的研究开发,进而可以有助于生物化 学工业或化学工业中的技术革新。
另外,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则能够有选择性地分离特定物质。即, 可以留下可溶于液相的成分,而仅将目标的特定物质分离,由此可以避免切出工序的复 杂化。
进而,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因为所使用的分离用载体对许多有机溶剂显示 优异的溶解性,所以可以不选择有机溶剂的种类,而广泛地应用。
因此,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在分离及纯化生物化学物质、研究医药产品的 候选物质、构建新的化学合成反应法或肽连续合成法等方面,可以成为革新性的技术。
进而,如果根据本发明,则通过使用具有以下结构的分离用载体,可以简便且迅速 地合成各种寡肽,上述载体的结构为:苯环上具有1处成为与氨基酸键合的反应部位的 原子团,且此原子团的邻位及对位上分别介隔氧原子而具有特定碳数以上的长链基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分离用载体的分离方法的工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分离用载体>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具有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A,且该反应部位A经由 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或氮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与所述其他化合物键合,由此将其他化 合物加以分离,此分离用载体如下述化学式(1)所示。
[化学式1]

(式中,A为具有选自碳、氧、硫及氮原子中的1个以上原子的反应部位;
X、Y及Z各自独立,且为选自以氢原子、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 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 组中的任一个;
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 的烃基、或者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
[反应部位A]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所具有的用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部位A,具有1个以上 选自碳原子、氧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中的原子,也可含有多个同种原子。
另外,对于反应部位A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反应部位A的一部分上具有成为 用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反应位点的部分即可。另外,对于反应部位A中的用以与其他 化合物键合的反应位点的存在位置,并无特别限定,但为了使反应容易进行,优选存在 于反应部位A的末端。
反应部位A经由碳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中的任一原子与其他化合物键合。 对于在反应部位A中具有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碳原子、氮原子、硫原子及氮原子中的任 一原子的反应位点的结构,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羟基、氨基、羧基、巯基等。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可具有成为用以与氨基酸键合的反应部位的原子团A。对于 原子团A,并无特别限定。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可具有与氨基酸键合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且具有成 为用以与氨基酸键合的反应部位的原子团A。
在上述情况下,对于原子团A的大小并无特别限定,只要原子团A的一部分上具有 羟基、巯基、氨基或者羧基即可。另外,对于原子团A中的羟基、巯基、氨基或羧基的 存在位置,并无特别限定,但为了使反应容易进行,优选存在于原子团A的末端。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中的反应部位A的数量,在苯环上仅有一处。因为本发 明的分离用载体中仅具有一处反应部位A,所以在将与反应部位A键合的反应位点为1 个位点的化合物加以分离的情况下,分离用载体与该化合物的反应比例成为1∶1。因此, 在此情况下,之后的结构分析等会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具有以下结构:在反应部位A的邻位及对位上介隔氧原子分 别具有特定碳数以上的长链基团R1、R2。
此处,R1、R2可相同也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烃基或 者碳数为14以上60以下的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烃基的碳数,优选为14以上50以 下,更优选为16以上40以下,特别优选为18以上30以下。另外,酰基的碳数,优选 为14以上50以下,更优选为16以上40以下,特别优选为18以上30以下。具体可列 举: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等碳数为18~22的烷基,或者十八酰基、二十 酰基、二十二酰基等碳数为18~22的酰基。
另外,在原子团A中具有用以与氨基酸键合的反应部位的情况下,R1、R2可相同也 可不同,是含有1个以上的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烃基或者碳数为14以上30以下的 酰基中的任一个的基团。烃基的碳数优选为18以上22以下。另外,酰基的碳数优选为 18以上22以下。具体可列举:十八烷基、二十烷基、二十二烷基等碳数为18~22的烷 基,或者十八酰基、二十酰基、二十二酰基等碳数为18~22的酰基。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是苯环上的X、Y及Z各自独立,且为选自以氢原子、 卤素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上10以下的烃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数为1以 上10以下的酰基、苄基及苯基所组成的群组中的任一个。在可具有取代基的烃基的情 况下,碳数优选为1以上8以下,更优选为1以上6以下。另外,在可具有取代基的酰 基的情况下,碳数优选为2以上8以下,更优选为2以上6以下。
对于制造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举出以下方法:在碳 酸等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将2,4-二羟基苯甲衍生物与烷基溴加热,而获得经烷基 醚化的苯甲醛衍生物,然后使其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用碳酸氢钠等还原剂将醛还原, 获得作为苄醇的分离用载体。
<分离用载体的性质>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具有以下性质:伴随所溶解的溶液或者熔解的液相的组成及/ 或温度的变化,可逆地从液相状态变化为固相状态,在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下发生 晶析或者凝固。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还具有以下性质:伴随所溶解的溶液的组成及/或温度 的变化,在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的状态下,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 相。因此,在经相分离的多相以上的液相中,可以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晶析至特定相。
另外,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进一步兼具以下性质:伴随所溶解的溶液或者熔解的 液相的组成及/或温度的变化,可逆地从液相状态变化至固相状态,在变为固相状态之 后与其他化合物键合。
<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存在以下3种:
(1)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 载体键合,然后进行晶析及/或萃取的方法;(2)使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自身熔解而成 为液相,在液相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使其凝固的方法;(3) 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接着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结晶化(固相 化),然后键合捕捉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的方法。以下,分别对各个方法进行说明。
[(1)(i)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 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进行晶析及/或萃取的方法]
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先使目标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 化合物分离方法,包括:溶解工序,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来制备 载体溶液;第一键合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晶析工序, 使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载体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状态,将分离 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
[溶解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溶解工序,是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而制备载 体溶液的工序。溶解工序中所使用的可溶性溶剂,如果可以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 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卤代烃、链状醚、环状醚、碳原子数为4~40的环状烃 或链状烃等。更具体来说,例如可列举: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环己烷、甲基环己烷、 十氢等。这些溶剂,可使用1种,或者也可将2种以上混合使用。
在可溶性溶剂中溶解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时的浓度,可以根据所使用的溶剂、分离 用载体、与晶析分离载体键合的化合物的性质等作适当选择,通常为0.01~0.5g/ml。
[第一键合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键合工序,是使其他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获 得其他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工序。键合工序中的键合方法如果是下述方 法,则并无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液相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使具有与反应部位A反应的部 分的其他化合物,与在前工序中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 例如可列举:通过形成酯键或酰胺键而键合的方法。
[第二键合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在上述第一键合工序之后,也可包括第二键合工序:使与分离用载 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的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本分离方法中,能够以本 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为起点,使多个其他化合物依次进行化学键合。
作为依次进行化学反应时的化合物,如果是与以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为起点且 已键合的化合物进行反应键合的化合物,则并无特别限制。另外,逐步化学反应,既可 在含有已成为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的液相的同一液相中进行,也可 将成为复合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固体化(结晶化)并加以分离后,在其他液相中进行。
[杂质除去工序]
实施下述晶析工序或者选择工序之前,优选在本分离方法中包括用以除去杂质的杂 质除去工序。在下述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有时会使溶液中含有的杂质一同被晶析或 者萃取。特别是,在晶析工序中采用将全部溶剂蒸馏除去的方法的情况下,与键合了作 为晶析对象的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结晶的同时,析出了杂质。因此,在实施晶析工序或 选择工序之前,通过预先将杂质除去,可以提高之后获得的键合了作为分离对象的化合 物的分离用载体的结晶纯度。
除去杂质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用溶剂将溶解了作为分离对象的化合 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全体进行清洗的方法等。
[晶析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晶析工序是如下工序:在前工序即第一键合工序中或者进而在第二 键合工序中,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化合物,以带有载体的状态发生晶析。本分离方法中 的晶析工序,如果可以在维持使成为晶析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状态下进行 晶析,则无特别限定,优选采用例如: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及/或使溶液温度发 生变化的方法。
[选择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选择工序是如下工序:在前工序即第一键合工序中或者进而在第二 键合工序中,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化合物,以带有载体的状态有选择性地萃取(液体状 态)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的液相。即,在存在选择工序的分离方法中,液相是 成为二相以上的多相的状态,带有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被有选择性地萃取(液体状态) 及/或晶析至多相中的特定液相。
本分离方法中的选择工序,如果可以在维持成为分离对象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 体键合的状态下进行萃取及/或晶析,则无特别限定,可以优选采用例如:使溶液组成 发生变化的方法及/或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
[组成变化方法]
本分离方法的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被优选采用的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如 果是可以改变溶解了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的组成 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制。
本分离方法中,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优选方法,例如可举出以下方法:进一步添 加对在溶解工序中用于溶解分离用载体的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高的溶剂。在添加对可溶 性溶剂的亲和性高的溶剂的情况下,液相中不发生相分离,仅维持为一相。
作为亲和性高的溶剂,可为与用作可溶性溶剂的溶剂相同的溶剂,也可为不同的溶 剂。例如,在使用二氯甲烷、四氢呋喃等作为可溶性溶剂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乙腈、二 甲基甲酰胺、甲醇等。
本分离方法中,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其他优选方法,例如可列举以下方法:进一 步添加对在溶解工序中用于溶解分离用载体的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低的溶剂。在添加对 可溶性溶剂的亲和性低的溶剂的情况下,液相中发生相分离,被分液成多相。由此,使 分离用载体自身或者与化合物键合的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移动至特定相。
例如,将分离用载体溶解于环己烷中,再将其他化合物和其他任意的反应试剂等溶 解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以混合,随后在经过第一键合工序或者进一步经过第二键合工序 之后,通过添加少量亲和性低的溶剂即碳酸丙烯酯或溶解了铵盐的水,可以使键合了其 他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溶解于环己烷相中。
另外,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其他优选方法,例如可列举以下方法:将溶解了成为 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的溶剂浓缩。其中,所谓浓缩,是 指将溶剂的一部分或全部蒸馏除去。此外,在通过将全部溶剂蒸馏除去而使键合了化合 物的分离用载体结晶化的情况下,溶液中所含的杂质等会一起析出,因此优选在实施晶 析工序之前包括除去杂质的工序。
[温度变化方法]
本分离方法的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被优选采用的、使溶液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 如果是可以使溶解了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液的温度 发生变化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制。本分离方法中,例如可举出将溶液冷却的方法。例如, 在使用环己烷作为使分离用载体溶解的可溶性溶剂的情况下,通过冷却至5℃,能够发 生晶析。另外,在采用将溶剂冷却的方法作为使溶液温度变化的方法的情况下,通过添 加ODS粒子(表面键合了十八烷基的硅胶)、玻璃珠等成为结晶核的物质,能够使结晶 生长变得容易。
[切出工序]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中,优选包括如下工序:将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所获 得的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分离成化合物和分离用载体。
作为分离成化合物和分离用载体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只要是可以将化合物与分 离用载体的键切断的方法即可。例如,在形成对烷氧基苄基键的情况下,通过进行酸处 理,能够使键离解。
[(1)(ii)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接着使氨基酸与分离用 载体依次键合,然后进行晶析及/或萃取的方法]
本发明的化合物的分离方法,可以使其他化合物为氨基酸,而应用于肽的合成方法 中。
本发明的寡肽合成方法包括下列工序:溶解工序,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 溶性溶剂中而制备载体溶液;键合工序,使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原子团A键合,再使 其他氨基酸与和分离用载体键合的氨基酸依次键合,而获得键合了寡肽的分离用载体; 晶析工序,以键合了寡肽的状态,使分离用载体发生晶析;或者选择工序,以键合了寡 肽的状态,使分离用载体有选择性地萃取及/或有选择性地晶析至特定相;切出工序, 在晶析工序或者选择工序之后,将所述寡肽从键合了所述寡肽的所述分离用载体上切 出。
此外,本方法除了将其他化合物作为氨基酸,使其与分离用载体依次键合,将肽保 持在分离用载体上的部分以外,其余的溶解工序、杂质除去工序、选择工序(组成变化 方法、温度变化方法),与所述[(1)(i)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 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进行晶析及/或萃取的方法]相同。关 于该工序,请参照上述记载。
[键合工序]
在键合工序中,使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即原子团A键合,而获得氨基酸 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然后使其他氨基酸与和原子团A键合的氨基酸依次键合, 而获得寡肽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即,在键合工序中,以原子团A为起点,将多 个氨基酸按照期望的顺序依次键合,而获得寡肽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逐步键合, 可在与含有已成为与氨基酸或寡肽的复合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的液相相同的液相中进 行,也可将成为复合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固体化(结晶化)并加以分离之后,在其他的 液相中进行。
对于此键合工序中被键合的氨基酸,并无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固相反应法中所 使用的保护氨基酸,例如Fmoc-氨基酸、Cbz-氨基酸等。另外,对于与分离用载体键合 的氨基酸的数量,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为2以上5以下。
[晶析工序]
在晶析工序中,使前工序即键合工序中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寡肽,以带有分离用载 体的状态晶析。在此晶析工序中,如果在维持使寡肽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状态下进行晶 析,则可采用任意方法,例如,可以优选采用使溶液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及/或使溶液 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另外,在将氨基酸脱保护后进行晶析的情况下,通过添加甲酸等 弱酸而形成盐,也能够使晶析变得容易。
[切出工序]
在切出工序中,将寡肽从晶析工序或选择工序中获得的寡肽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 合物上切出。在切出工序中,也可以使用三氟乙酸之类的溶解性试剂,但因其难以与切 出的寡肽分离,所以优选使用固相试剂。切出工序中所使用的固相试剂,如果是可将寡 肽从复合化合物上切出的固相试剂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固体的酸、碱、还原剂。 其中,作为固体酸试剂,例如可列举:酸性离子交换树脂、酸性金属氧化物、酸性复合 金属氧化物、金属硫酸盐、金属磷酸盐、结晶性金属硅酸盐(metallosilicate)、沸 石、硅铝(Silica-alumina)等。更具体来说,例如可列举:沸石催化剂、蒙脱石。
[(2)使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自身熔解而成为液相,在液相中使目标的特定化合物 与分离用载体键合后,使其凝固的方法]
使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自身溶解而成为液相,于该液相中与特定的化合物反应的分 离方法,包括下列工序:熔解工序,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加温至熔点以上,使分离用 载体变为液相;反应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已熔解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反应 键合;凝固工序,以所述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状态,使所述分离用载体变为固相。
[熔解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熔解工序,如果是将分离用载体加温至熔点以上使分离用载体自身 熔解而变为液相的工序,则无特别限定。
[反应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反应工序,是使其他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获 得分离用载体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的工序。作为反应工序中的键合方法,如果是 使具有与反应部位A发生反应的部分的其他化合物与前工序中变为液相的分离用载体的 反应部位A进行反应键合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定,与上述第一键合工序同样,可以采用 液相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例如可举出:通过形成酯键或酰胺键而进行键合的方法。此外, 在反应工序中,为了维持液相化,优选将温度维持在分离用载体的熔点以上。
[第二键合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在上述反应工序之后,也可包括第二键合工序:使与分离用载体的 反应部位A键合的其他化合物进一步与其他化合物键合。第二键合工序可以按照与上述 第二键合工序同样的内容来实施。
[杂质除去工序]
另外,与上述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在实施下述凝固工序之前,在本分离方法中包括 用以除去杂质的杂质除去工序。
[凝固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凝固工序,是如下工序:实施所述反应工序或者进一步实施第二键 合工序而将其他化合物等与熔解液化的分离用载体键合,然后以带有这些化合物的状 态,使分离用载体凝固而变为固相。对于凝固工序中的固相化的方法,并无特别限定, 但是从容易操作的方面来看,优选利用以下添加弱溶剂的方法来进行:通过向成为分离 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中添加对该复合化合物的溶解度低的弱溶剂。
[清洗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利用通过上述凝固工序而获得的固相,而完成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的 分离,但也可任意地实施清洗工序。所谓清洗工序,是指利用对此固体的溶解度低的弱 溶剂,对键合了其他化合物的分离用载体的固体进行清洗的工序。
[杂质除去工序]
与上述的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在实施下述萃取工序之前,在本分离方法中进一步包 括用以除去杂质的杂质除去工序。
[萃取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凝固工序或清洗工序之后,包括萃取工序:将成为分离 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有选择性地萃取至特定溶剂中。对于萃取工序 并无特别限定,但优选通过以下的添加溶剂的方法来进行:添加溶解成为分离对象的化 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的溶剂。
[切出工序]
此外,本分离方法中,在上述凝固工序或萃取工序之后,与上述分离方法同样,优 选包括如下工序:将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分离成化合物 和分离用载体。对于在凝固工序结束操作的情况,可以在凝固工序之后包括切出工序, 对于实施操作至萃取工序的情况,也可在萃取工序之后包括切出工序。
[(3)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接着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结 晶化(固相化),然后键合捕捉目标的特定化合物的方法]
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接着在使目标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键 合之前,进行分离用载体的结晶化(固相化)的化合物分离方法,包括下列工序:溶解 工序,将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溶解于可溶性溶剂中而制备载体溶液;结晶化工序,使所 述分离用载体结晶化;捕捉工序,使其他化合物与结晶化的所述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 A键合而捕捉其他化合物。
[溶解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溶解工序,可以按照与上述溶解工序相同的内容实施。
[结晶化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结晶化工序是使分离用载体自身结晶化(固相化)的工序。本分离 方法中的结晶化工序,如果可以使分离用载体结晶化(固相化),则无特别限定,例如, 可以优选采用使溶解了分离用载体自身的溶液的组成发生变化的方法及/或使溶解了分 离用载体自身的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的方法。
[杂质除去工序]
另外,本分离方法中,与上述的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在实施下述捕捉工序之前,包 括用以除去杂质的杂质除去工序。
[捕捉工序]
本分离方法中的捕捉工序是如下工序:使具有与反应部位A发生反应的部分的特定 的其他化合物与前工序中被结晶化(固相化)的分离用载体的反应部位A键合,而获得 分离用载体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本分离方法中的捕捉工序,如果为使反应部位 A与特定的其他化合物键合的方法,则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通过形成酰胺键、酯键 来键合。
[切出工序]
此外,本分离方法中,与上述的分离方法同样,优选包括如下工序:将捕捉工序中 获得的成为分离对象的化合物与分离用载体的复合化合物,分离成化合物和分离用载 体。
实施例
下面,通过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限于此实施例。
<实施例1>
[分离用载体的合成]
以下,表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图中的化合物2及化合物5)的合成工序图。此 外,图中的序号表示化合物序号。

[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化合物2)的合成]
将1g(0.0072mol)2,4-二羟基苯甲醛(化合物1)、4.82g(0.0145mol)溴 代十八烷溶解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投入5g(0.0372mol)碳酸钾,在氮 气环境中在100℃搅拌6小时。用100ml己烷将所得反应液萃取3次,接着将此己烷溶 液减压浓缩。向其中加入200ml甲醇(MeOH)使其结晶化,过滤取出生成的结晶。将 所得结晶溶解于80ml四氢呋喃(THF)、30ml甲醇(MeOH)中,一边在浴中进行搅 拌一边添加0.7g(0.0184mol)氢化钠,进而实施1小时搅拌,然后加入20ml丙 使反应终止。接着,进行减压浓缩之后,加入50ml水。用100ml己烷将所得反应 液萃取3次,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然后,加入200ml甲醇(MeOH) 使其结晶化,过滤取出生成的结晶,获得目标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 收率为71%。
1H-NMR(400MHz,CDCl3)
δ7.12(d,J=8.05,1H),6.45(d,J=2.20,1H),6.41(dd,J=8.05, 2.20,1H),4.60(d,J=6.59,2H),3.97(t,J=6.59,2H),3.93(t,J=6.59, 2H),1.86-1.69(m,4H),1.52-1.15(m,60H),0.93-0.83(m,6H)
13C-NMR(75MHz,CDCl3)
δ160.1,158.1,129.5,121.7,104.4,99.8,68.1,68.0,61.9,31.9,29.7, 29.6,29.4,29.3,29.2,26.1,26.0,22.7,14.1
[溶解度的评价]
对于所获得的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在分别将己烷、环己烷、 二氯甲烷、四氢呋喃作为溶剂的各情况下,实施25℃的溶解度测定。结果示于表1。
[表1]

<比较例1>
对于具有下述化学式的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醇(化合物6),以与实施例1同 样的方式,测定在25℃的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示于表1。
[化合物6]

如表1所示,作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之一的化合物2(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 醇),与以前的化合物6(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醇)相比,对通用反应溶剂的溶解度 高。因此,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则可以提高生产性。
<实施例2>
[2,4-双(2-癸基-十四烷氧基)苯甲醇(化合物5)的合成]
将9.7g(0.0274mol)2-癸基-1-十四醇(化合物3)、10.6g(0.1340mol)吡 啶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一边在冰浴中搅拌一边添加15.5g(0.0813mol)对甲 苯磺酰氯。在室温搅拌3小时后,加入20ml冰水使反应终止。向所获得反应液中加入 200ml己烷,用100ml的1N盐酸清洗3次,然后用100ml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清洗 3次,进而用饱和食盐水清洗3次。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然后减压蒸馏除去溶剂, 获得化合物4(甲苯-4-磺酸-2-癸基-1-十四烷基酯)。收率为88%。
1H-NMR(300MHz,CDCl3)
δ7.78(d,J=8.25,2H),7.33(d,J=8.44,2H),3.91(d,J=5.14,2H), 2.44(s,3H),1.65-1.51(m,1H),1.38-1.02(m,40H),0.90-0.78(m,6H)
将293mg(0.0021mol)2,4-二羟基苯甲醛、2.8g(0.0055mol)上述获得的化 合物4(甲苯-4-磺酸-2-癸基-1-十四烷基酯)溶解于20ml二甲基甲酰胺(DMF)中, 向其中投入1.5g(0.0109mol)碳酸钾,于氮环境中在100℃实施16小时搅拌。用100 ml己烷将所获得反应液萃取3次,用100ml饱和食盐水将所得到的己烷溶液清洗3次。 接着,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减压浓缩,然后加入100ml四氢呋喃(THF)、40ml 甲醇(MeOH)将其溶解,一边在冰浴中搅拌一边添加240mg(0.0063mol)硼氢化钠, 进而搅拌1小时,然后加入20ml丙酮使反应终止。减压浓缩后,加入50ml水,用100 ml己烷将反应液萃取3次。进而,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利用硅 胶柱层析法(展开溶液己烷∶乙酸乙酯=20∶1)进行分离纯化,由此获得目标化合物5 (2,4-双(2-癸基-十四烷氧基)苯甲醇)。收率为70%。
1H-NMR(300MHz,CDCl3)
δ7.13(d,J=8.07,1H),6.47-6.38(m,2H),4.61(d,J=6.42,2H),3.84 (dd,J=17.87,6.42,4H),1.86-1.63(m,2H),1.52-1.13(m,80H),0.97-0.75 (m,12H)
<实施例3>
[使用分离用载体的分离方法]
以下,表示使用实施例1中所获得分离用载体(化合物2)的分离方法的工序图。 此外,图中的序号表示化合物序号。

[第一键合工序]
将1g(1.5502mmol)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化合物2(2,4- 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0.77g(3.1046mmol)4-碘苯甲酸、100mg(0.8195mmol) 二甲胺基吡啶溶解于50ml二氯甲烷中,进而加入0.98g(7.7778mmol)二异丙基碳 二亚胺,在室温搅拌2小时。接着,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后,加入200ml甲醇(MeOH), 将结晶过滤,获得4-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化合物7)。收率为81%。
1H-NMR(300MHz,CDCl3)
δ7.78-7.71(m,4H),7.27(d,J=8.4,1H),6.48-6.42(m,2H),5.32(s, 2H),4.02-3.87(m,4H),1.86-1.65(m,4H),1.51-1.13(m,64H),0.95-0.80(m, 6H)
[第二键合工序(其他化合物与和载体键合的化合物的偶合工序)]
向251mg(0.2868mol)上述所获得的化合物7(4-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 基)苄酯)、3.2mg(0.0151mmol)乙酸钯(II)、8.7mg(0.0286mmol)三(邻甲苯 基)膦中添加20ml二甲基甲酰胺(DMF),搅拌10分钟。向所得混合液中加入183mg (0.8632mmol)磷酸钾、148mg(0.8605mmol)2-萘硼酸、20ml环己烷,在80℃实 施20小时搅拌。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成为二层溶液。仅将上层回收,在减压下进行 浓缩,然后加入200ml甲醇(MeOH),将结晶过滤,由此获得和与分离用载体键合的 化合物偶合后所得的化合物8(4-萘-2-基-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收率为 80%。
1H-NMR(300MHz,CDCl3)
δ8.16(d,J=8.3,2H),8.06(s,1H),7.97-7.82(m,3H),7.80-7.69(m, 3H),7.57-7.44(m,2H),7.33(d,J=8.8,1H),6.53-6.41(m,2H),5.38(s,2H), 4.04-3.88(m,4H),1.86-1.69(m,4H),1.51-1.12(m,64H),0.95-0.79(m,6H)
[切出工序]
将100mg上述所获得的化合物8(4-萘-2-基-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 溶解于30ml二氯甲烷中,加入0.3ml三氟乙酸,在室温搅拌30分钟。接着,将溶剂 减压蒸馏除去后,加入100ml甲醇(MeOH)后进行过滤,除去结晶。通过减压蒸馏除 去滤液,而获得4-萘-2-基-苯甲酸。收率为95%。
[分离效率的评价]
对于所获得的化合物7(4-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通过将化合物 在表2所示的溶剂中搅拌表2中所示的时间,而将化合物从载体中分离出,求出反应率。 此外,反应率是使用HPLC测定来评价原料的消失。结果示于表2。
[表2]

*利用HPLC测定来评价原料的消失
<比较例2>
对于具有下述化学式的化合物9(4-碘-苯甲酸-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酯),以 与实施例2同样的方式,求出在各种条件下的分离反应率。结果示于表2。所述化合物 9(4-碘-苯甲酸-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酯)是使4-碘苯甲酸与化合物6(3,4,5-三(十 八烷氧基)苄醇)缩合而成。
[化合物9]

如表2所示,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与其他化合物的复合化合物之一即化合物7(4- 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和与以前的产品所形成的缩合物之一即化合物 9(4-碘-苯甲酸-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酯)相比,能够以较温和的条件在短时间内 完成切出工序。因此,即使是对于酸不稳定的化合物,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
<实施例4>
除使用5.64g(0.0145mol)1-溴代二十二烷来代替实施例1中的十八烷氧基溴之 外,其余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获得目标化合物(2,4-双(二十二烷氧基)苯甲醇)。 收率为72%。
NMR测定结果如下所示。
1H-NMR(400MHz,CDCl3)
δ7.12(d,J=8.29,1H),6.45(d,J=2.20,1H),6.41(dd,J=8.29, 2.20,1H),4.60(d,J=6.59,2H),3.97(t,J=6.59,2H),3.93(t,J=6.59, 2H),2.26(t,J=6.59,1H),1.78(m,4H),1.44(m,72H),0.88(t,J=6.83, 6H)
对于所获得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测定对四氢呋喃的溶解性,结果是 25℃的溶解度为236mg/ml。
除使用1.17g上述化合物来代替实施例3中的2,4-双(十八烷氧基)苯甲醇之外, 其余以与实施例3的第一键合工序同样的方式,获得4-碘-苯甲酸-2,4-二(二十二烷氧 基)苄酯。收率为80%。
1H-NMR(300MHz,CDCl3)
δ7.78-7.71(m,4H),7.27(d,J=8.4,1H),6.48-6.42(m,2H),5.32(s, 2H),4.02-3.87(m,4H),1.86-1.65(m,4H),1.51-1.13(m,76H),0.95-0.80(m, 6H)
对于所获得的化合物,以与实施例3同样的方式,评价在1%三氟乙酸/二氯甲烷中 搅拌30分钟时分离效率。结果是反应率为100%。
<实施例5>
[使用分离用载体的分离方法(使用微波的反应)]
以下,表示使用实施例1中获得的分离用载体(化合物2)的分离方法的工序图。 此外,图中的序号表示化合物序号。

[第一键合工序]
将1g(1.5502mmol)实施例1中获得的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化合物2(2,4-双 (十八烷氧基)苯甲醇)、0.62g(3.1046mmol)4-溴苯甲酸、100mg(0.8195mmol) 二甲胺基吡啶溶解于50ml二氯甲烷中,进而加入0.98g(7.7778mmol)二异丙基碳 二亚胺,在室温实施2小时搅拌。接着,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然后加入200ml甲 醇(MeOH),将结晶过滤,获得化合物10(4-溴-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 收率为84%。
[第二键合工序(其他化合物与和载体键合的化合物的偶合工序)]
向24.8mg(0.03mmol)上述所获得的化合物10(4-溴-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 基)苄酯)、1.1mg(0.0015mmol)[1,1’-双(二苯基膦基)二茂]钯(II)氯化物 中添加5ml二甲基甲酰胺(DMF),搅拌10分钟。加入19.0mg(0.09mmol)磷酸钾、 13.5mg(0.075mmol)3-甲氧基羰基硼酸、5ml环己烷,照射50W、10分钟微波。照 射后,恢复至室温而分离成二相,然后分离取出上层,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入30ml 甲醇,将结晶过滤,获得化合物11(联苯基一3,4’-二羧酸-4’-(2,4-双-十八烷氧基-苄 基)酯-3-甲酯)。收率为99%。
<实施例6>
[使用分离用载体的分离方法(使用微波的流动合成反应)]
图1表示使用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分离用载体(化合物2)的分离方法的工序图。 此外,图中的序号表示化合物序号。
[第一键合工序]
将1g(1.5502mmol)实施例1中获得的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即化合物2(2,4-双 (十八烷氧基)苯甲醇)、0.77g(3.1046mmol)2-碘苯甲酸、100mg(0.8195mmol) 二甲胺基吡啶溶解于50ml二氯甲烷中,进而加入0.98g(7.7778mmol)二异丙基碳 二亚胺,在室温实施2小时搅拌。接着,在减压下蒸馏除去溶剂,然后加入200ml甲 醇(MeOH),将结晶过滤,获得化合物12(2-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 收率为79%。
[第二键合工序(其他化合物与和载体键合的化合物的偶合工序)]
将26.2mg(0.03mmol)上述获得的化合物12(2-碘-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 苄酯)溶解于4ml环己烷中。另行向4ml二甲基甲酰胺中加入30.6mg(0.3mmol) 乙炔苯、4.2mg(0.006mmol)二氯双(三苯基膦)钯(II)、30.3mg(0.3mmol)三 乙胺、0.5mg(0.003mmol)碘化,并加以搅拌。向其中加入上述获得的化合物12 的环己烷溶液,用氮气进行置换,然后以如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流动合成(flow synthesis)。此时,管子是直径1mm的特氟龙(注册商标)制管子,在微波照射单元 中埋设170cm的管子。一边将供给单元进行强搅拌,一边在150W的微波照射条件下 以3ml/min的流速使溶液从供给单元向回收单元流动。全部流完后,从回收单元的上 层获得化合物13(2-二苯乙烯苯甲酸-2,4-双(十八烷氧基)苄酯)。收率为90%。
<实施例7>
[使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Fmoc二肽合成]
[分离用载体的溶解]
将以下化学式(2)所表示的2,4-双(二十二烷氧基)苄醇(JITSUBO株式会社制造, 商品名:Hiver-Kb-OH)(以下,记做“Kb”)用作分离用载体,将3800mg(5mmol) 此分离用载体溶解于200ml二氯甲烷中,而制备载体溶液。
[化学式(2)]

[第1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向上述获得的载体溶液中,分别添加2300mg(7.5mmol)Fmoc-甘氨酸(Gly)-OH、 120mg(1mmol)二甲胺基吡啶、1.5ml(10mmol)二异丙基碳二亚胺,在室温搅拌 30分钟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添加200ml乙腈,将溶 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Kiriyama funnel)滤过所得结晶,将目标化 合物Kb-Gly-Fmoc回收。收率为92%。然后,将3640mg(3.5mmol)此化合物溶解于 200ml二氯甲烷中,添加580μl的DBU(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7),在室 温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反应结束后,向溶液中分别添加580μl甲酸、200ml乙腈, 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将目标化合物Kb-Gly-H 回收。
[第2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将2100mg(2.6mmol)上述获得的Kb-Gly-H的结晶溶解于100ml二氯甲烷中, 向此溶液中分别添加1000mg(3mmol)Fmoc-丙氨酸(Ala)-OH·H2O、1140mg(3mmol) HBTU(2-(1H-苯并三唑-1-基)-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400mg(3mmol)HOBt (1-羟基苯并三唑)、20ml二甲基甲酰胺、550μl(3mmol)二异丙基乙胺,在室温 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添加200ml乙腈,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 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将目标化合物Kb-Gly-Ala-Fmoc回收。收率为93%。
1H-NMR(300MHz,CDCl3)
δ7.76(2H,d,J=7.2Hz),7.58(2H,d,J=7.2Hz),7.40(2H,t,J= 7.2Hz),7.31(2H,t,J=7.2Hz),7.18(1H,d,J=7.9Hz),6.47-6.40(3H, m),5.32(1H,br),5.17(2H,s),4.51-4.16(4H,m),4.09-3.99(2H,m),3.98-3.87 (4H,m),1.84-1.53(7H,m),1.47-1.19(76H,m),0.88(6H,m)
[使用固相试剂将与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键合的Fmoc二肽切出]
将1000mg(0.90mmol)上述所获得的Kb-Gly-Ala-Fmoc溶解于25ml二氯甲烷中, 向此溶液中添加1000mg固体酸试剂(Sigma-Aldrich公司制造,商品名:蒙脱石 (Montmorillonite)K10),在室温搅拌3.5小时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 的结束。反应后,添加60ml甲醇,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滤过所 获得的Kb的结晶及固体酸试剂,将滤液回收。通过减压蒸馏除去此滤液的溶剂,并减 压干燥,而将目标化合物Fmoc-Ala-Gly-OH回收。收率为69%。
根据实施例7可了解,通过使用上述化学式(2)所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可以在分 离用载体上高效率地合成Fmoc二肽,且可以分离键合了此Fmoc二肽的分离用载体。另 外,通过利用固体酸试剂进行处理,可以将Fmoc二肽从分离用载体上切出。
<实施例8>
[使用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的Fmoc三肽合成]
[分离用载体的溶解]
与实施例1相同,将Kb作为分离用载体,将3800mg(5mmol)此载体溶解于100 ml环己烷中,而制备载体溶液。
[第1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向上述获得的载体溶液中,添加在10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分别添加有2640mg(7.5 mmol)Fmoc-Leu-OH、120mg(1mmol)二甲胺基吡啶、1.5ml(10mmol)二异丙基碳 二亚胺的溶液,在55℃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 冷却至室温则变成二层溶液,因此将含Kb-Leu-Fmoc的上层溶液回收。向此上层溶液中 添加70ml含有1%DBU的二甲基甲酰胺,而成为二层溶液,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 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将含Kb-Leu-H的上层溶液回收。
[第2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向上述所获得的上层溶液中,添加在7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分别添加有2640mg(7.5 mmol)Fmoc-Leu-OH、2850mg(7.5mmol)HBTU、1000mg(7.5mmol)HOBt、1375μl (7.5mmol)二异丙基乙胺的溶液,在55℃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 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则变为二层溶液,因此将含Kb-Leu-Leu-Fmoc的上层 溶液回收。向此上层溶液中添加70ml含有1%DBU的二甲基甲酰胺,而成为二层溶液, 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将含 Kb-Leu-Leu-H的上层溶液回收。
[第3氨基酸与分离用载体的键合]
向上述获得的上层溶液中,添加在70ml二甲基甲酰胺中分别添加有2230mg(7.5 mmol)Fmoc-Gly-OH、2850mg(7.5mmol)HBTU、1000mg(7.5mmol)HOBt、1375μl (7.5mmol)二异丙基乙胺的溶液,在55℃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利用薄层层析法确认 反应的结束。反应后,冷却至室温则变为二层溶液,因此将含Kb-Leu-Leu-Gly-Fmoc的 上层溶液回收。将此上层溶液的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然后添加300ml甲醇。 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获得目标化合物Kb-Leu-Leu-Gly-Fmoc。收率为48%。
1H-NMR(300MHz,CDCl3)
δ7.74(2H,d,J=7.5Hz),7.58(2H,d,J=7.5Hz),7.38(2H,dt,J= 0.6,7.5Hz),7.29(2H,dt,J=0.9,7.5Hz),7.14(1H,d,J=8.7Hz),6.43-6.31 (3H,m),6.28-6.21(1H,m),5.37(1H,br),5.15(1H,d,J=11.7Hz),5.06(1H, d,J=11.7Hz),4.62-4.55(1H,m),4.49-3.34(3H,m),4.20(1H,t,J=6.8 Hz),3.95-3.81(6H,m),1.81-1.36(10H,m),1.34-1.14(76H,m),0.92-0.80(18H, m)
根据实施例8可了解,通过使用上述化学式(2)所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可以在分 离用载体上高效率地合成Fmoc三肽,并可以分离键合了此Fmoc三肽的分离用载体。特 别是此Fmoc三肽中含有Leu-Leu键,如果采用固相反应法则难以合成。此外,通过利 用固相试剂进行处理,也能够将Fmoc三肽从分离用载体上切出。
<比较例3>
[使用固相试剂将与其他分离用载体键合的Fmoc二肽切出]
将以下化学式(3)所表示的3,4,5-三(十八烷氧基)苄醇(以下,记做“Ka”)用作 分离用载体,以与实施例1同样的方式将Ka-Gly-Ala-Fmoc回收。然后,将1160mg (0.92mmol)Ka-Gly-Ala-Fmoc溶解于25ml二氯甲烷中,向此溶液中添加1000mg固 体酸试剂(Sigma-Aldrich公司制造,商品名:蒙脱石(Montmorillonite)K10),在 室温搅拌3.5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添加60ml甲醇,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 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及固体酸试剂,将滤液回收。减压蒸馏除去滤液的溶剂, 进行减压干燥,但无法获得目标化合物Fmoc-Ala-Gly-OH。
[化学式(3)]

根据比较例3可了解,在使用上述化学式(3)所表示的分离用载体的情况下,无 法获得Fmoc二肽。可认为其原因是:作为分离用载体的Ka和二肽之间的键比较难以被 切断,固体酸试剂没能将两者切断。
<比较例4>
[使用固相试剂将与固相载体键合的Fmoc二肽切出]
将三苯甲基氯(2-氯)树脂(渡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1.45mmol/g)(以 下,记做“CTC”)用作固相载体,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TC-Gly-Ala-Fmoc。然后,将 580mg  (负载量0.84mmol)CTC-Gly-Ala-Fmoc溶解于25ml二氯甲烷中,向该溶液 中添加1000mg固体酸试剂(Sigma-Aldrich公司制造,商品名:蒙脱石 (Montmorillonite)K10),在室温搅拌3.5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添加60ml甲醇, 将溶剂一点点地减压蒸馏除去。用桐山漏斗滤过所获得的结晶及固体酸试剂,将滤液回 收。减压蒸馏除去此滤液的溶剂,并进行减压干燥,但无法获得目标化合物 Fmoc-Ala-Gly-OH。
根据比较例4可了解,在使用固相载体的情况下,无法获得Fmoc二肽。可认为其 原因是:固相载体与固体酸试剂均为不溶物,因此相互间不发生反应,其结果是未发生 切断。
<实施例9>
[利用使用Fmoc二肽的固相反应法的三肽合成]
[在固相载体上的三肽合成]
与比较例4相同,将CTC用作固相载体,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TC-苯丙氨酸(Phe)-H。 另外,以与实施例7同样的方式,合成Fmoc-Ala-Gly-OH。然后,向2ml二氯甲烷中分 别添加110mg(0.145mmol)CTC-Phe-H、160mg(0.4mmol)Fmoc-Ala-Gly-OH、165mg (0.4mmol)HBTU、60mg(0.4mmol)HOBt、1ml二甲基甲酰胺、75μl(0.4mmol) 二异丙基乙胺,在室温搅拌2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将固相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 胺清洗3次,用2ml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ml预 先制备好的Fmoc脱保护溶液(二甲基甲酰胺∶哌啶∶DBU=96∶2∶2),在室温搅拌1 小时使其反应,由此获得CTC-Phe-Gly-Ala-H。
[切出与固相载体键合的三肽]
将上述所获得的CTC-Phe-Gly-Ala-H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用2ml 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0ml预先制备好的切出溶液 (含有1%三氯乙酸的二氯甲烷),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应。反应后,用桐山漏斗 滤过溶液,将滤液回收。减压蒸馏除去此滤液的溶剂,减压干燥,由此获得目标化合物 H-Ala-Gly-Phe-OH。高效液相层析法的分析结果是纯度为94%。
根据实施例9可了解,通过将使用上述化学式(2)所表示的分离用载体合成的Fmoc 二肽用作固相反应法的材料,可以以较少的工序迅速且高纯度地合成三肽。
<比较例5>
[利用固相反应法的三肽合成]
[在固相载体上的三肽合成]
与比较例4相同,将CTC用作固相载体,利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TC-Phe-H。然后, 向2ml二氯甲烷中,分别添加110mg(0.145mmol)CTC-Phe-H、120mg(0.4mmol) Fmoc-Gly-OH、165mg(0.4mmol)HBTU、60mg(0.4mmol)HOBt、1ml二甲基甲酰胺、 75μl(0.4mmol)二异丙基乙胺,在室温搅拌2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将固相分别 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用2ml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 然后,添加2ml预先制备好的Fmoc脱保护溶液(二甲基甲酰胺∶哌啶∶DBU=96∶2∶ 2),在室温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由此获得CTC-Phe-Gly-H。将此CTC-Phe-Gly-H溶解 于2ml二氯甲烷中,分别添加130mg(0.4mmol)Fmoc-Ala-OH·H2O、165mg(0.4mmol) HBTU、60mg(0.4mmol)HOBt、1ml二甲基甲酰胺、75μl(0.4mmol)二异丙基乙 胺,在室温搅拌2小时使其反应。反应后,将固相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 用2ml甲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ml预先制备好的Fmoc 脱保护溶液(二甲基甲酰胺∶哌啶∶DBU=96∶2∶2),在室温搅拌1小时使其反应, 由此获得CTC-Phe-Gly-Ala-H。
[切出与固相载体键合的三肽]
将上述所得的CTC-Phe-Gly-Ala-H分别用2ml二甲基甲酰胺清洗3次,用2ml甲 醇清洗3次,用2ml二氯甲烷清洗3次。然后,添加20ml预先制备好的切出溶液(含 有1%三氯乙酸的二氯甲烷),在室温搅拌30分钟使其反应。反应后,用桐山漏斗滤过 溶液,将滤液回收。减压蒸馏除去此滤液的溶剂,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目标化合物 H-Ala-Gly-Phe-OH。高效液相层析法的分析结果是纯度为88%。
根据比较例5可了解,可采用过去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三肽,但与实施例9相比较纯 度较低。可认为其原因是:例如CTC-Phe-H与Fmoc-Gly-OH有一部分不反应,而与接着 添加的Fmoc-Ala-OH·H2O反应,结果合成出如H-Ala-Phe-OH的二肽;或者CTC-Phe-Gly-H 与Fmoc-Ala-OH·H2O有一部分没反应,结果合成出如H-Gly-Phe-OH的二肽。
本发明的分离用载体及化合物的分离方法,能够促进利用化合物库合成等的医药产 品等的研究开发,进而可以有助于生物化学工业或化学工业中的技术革新。另外,在分 离及纯化生物化学物质、研究医药产品的候选物质、构建新的化学合成反应法或肽连续 合成法等方面,可以成为革新性的技术。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