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仿天然文化石的方法

申请号 CN200710043656.1 申请日 2007-07-11 公开(公告)号 CN101100090A 公开(公告)日 2008-01-09
申请人 上海古猿人石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国迈; 陈迈华;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制造仿天然文化石的方法,以 硅 酸盐 水 泥、 浮石 、 氧 化 铁 等为主要原料,按比例配制成糊状坯料,再经入模浇筑、蒸养、倒膜成型和坯体养护制造而成。由于以从自然界采集的天然文化石为模种雏形,经翻模形成模种,再以模种为范本,翻制出专用模具,并根据所要制造产品的色彩搭配特征,对模具进行着色,再入坯料制坯体,经蒸养、脱模和养护干化,使制成的仿天然文化石表面色彩逼真,而且采用环保的 硅酸 盐 水泥 、浮石、氧化铁,避免了产品 辐射 污染问题,由于总体制造工艺简单、涉及附加设施少,而且易于流水作业,便于大批量生产。方法切实可行、产品 质量 可靠且一致性强,成本低、有效工作寿命长,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脱落和产生 风 化现象,因而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市场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仿天然文化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酸盐泥、浮石减水剂、早强剂、保水剂为原料,按比例配制成糊状坯料, 再经入模浇筑、蒸养、倒膜成型和坯体养护后得仿天然文化石产品, 工艺流程如下:
(1)制坯料  取浮石0.5-4立方米,加水搅拌均匀,加入硅酸水泥 1000公斤、按需加入氧化铁0-110公斤,混合均匀搅拌,再加入辅 料减水剂0~10kg、保水剂0~10kg和早强剂0~10kg,混合搅拌 均匀,视干湿程度加345立方米~380立方米的适量水调节,混合 搅拌均匀,制成糊状坯料;
(2)制造模具  以从自然界采集的天然文化石为模种雏形,用硅胶进 行翻模,形成模种,再以模种为范本,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 具;
(3)上模  在模格内进行专用模具的模型搭配;
(4)配色  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进行颜色配方,根据制造文化石的 数量及颜色配方按比例配备色料,并加入适量的水和水泥拌匀;
(5)喷色  先对面色色料进行过滤,然后根据所要制造产品的色彩搭 配特征,对模具进行均匀着色和色彩过渡的均匀着色;
(6)放料  将搅拌均匀的坯料放置入模具中,并将坯料压实,使之与 模格边沿持平,抹去多余的坯料;
(7)振动  将模格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振实坯料,同时使面色与底部 坏料通过振动有机混合;
(8)蒸养  使模具内的文化石坯体硬化成型;
(9)脱模  将蒸后的人造文化石坯体从模具脱卸出来;
(10)养护  将脱模后的坯体放入33-35度的窑中养护48小时,制成 仿天然文化石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仿天然文化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养护在33-35度自然环境温度中进行。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建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制造仿天然文化石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文化石一般是指采用天然石材雕琢而成的装饰建材,不仅可铺设在 地面或庭院中,供人健身或欣赏用,而且更多地是为满足某种建筑格的需 要,以装饰贴面砖的形式设置在墙面上,给人以舒心悦目、古典庄雅座的视觉 效果。随着高档建筑、特别是别墅群队伍的壮大,文化石的使用逐渐向柱、 窗框、窗台、门厅台阶甚至大面积的墙体方向发展,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 纯天然石材是大自然所赐的天然资源,随着人类的开发利用,势必材源将越 来越紧缺;采用雕琢方式加工文化石,成品合格率较低,既使产品成本较高, 又规模生产的能较差,很难满足市场需求;此外,由于部分天然石材中含有 放射性元素,因而存有一定辐射性污染的危险;同时,由于纯天然石材的质地 不一,有些质地坚硬,有些质地疏松,致使产品的性能一致性差,在自然环境 中使用时风化的速度、热胀冷缩程度均不一,且通常比建墙材料的比重大,在 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损坏墙体或从墙面上脱落下来、引发伤人毁物的潜 在危险。综上所述,由于石材的天然资源有限,按需加工成形的难度较大,批 量加工出的文化石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差,工作寿命难保证,因而不仅产品成 本高,而且大批量生产的制约因素较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近几来,市场上 出现了一些仿天然文化石的陶瓷产品,但由于工艺不够成熟,至今产量很低, 产品成本仍然很高,不利于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克服天然文化石的缺点,生产成本 低、产品色泽逼真、无毒害无污染且便于大批量生产的制造仿天然文化石的 方法。
本发明的制造仿天然文化石的方法是这样实现的:以酸盐泥、浮石减水剂、早强剂、保水剂为主要原料,按比例配制成糊状坯料,再经 入模浇筑、蒸养、倒膜成型和坯体养护后得仿天然文化石产品,工艺流程如 下:
(1)制坯料取浮石0.5-4立方米,加水搅拌均匀,加入硅酸水泥1000 公斤、按需加入氧化铁0-110公斤,混合均匀搅拌,再加入辅料减水剂0~ 10kg、保水剂0~10kg和早强剂0~10kg,混合搅拌均匀,视干湿程度加345 立方米~380立方米的适量水调节,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糊状坯料;
(2)制造模具  以从自然界采集的天然文化石为模种雏形,用硅胶进行翻模, 形成模种,再以模种为范本,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
(3)上模  在模格内进行专用模具的模型搭配;
(4)配色  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进行颜色配方,根据制造文化石的数量 及颜色配方按比例配备色料,并加入适量的水和水泥拌匀;
(5)喷色  先对面色色料进行过滤,然后根据所要制造产品的色彩搭配特 征,对模具进行均匀着色和色彩过渡的均匀着色;
(6)放料  将搅拌均匀的坯料放置入模具中,并将坯料压实,使之与模格边 沿持平,抹去多余的坯料;
(7)振动  将模格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振实坯料,同时使面色与底部坏料通 过振动有机混合;
(8)蒸养  使模具内的文化石坯体硬化成型;
(9)脱模  将蒸后的人造文化石坯体从模具脱卸出来;
(10)养护  将脱模后的坯体放入33-35度的窑中养护48小时,或者在 33-35度自然环境温度中养护、干化,制成仿天然文化石产品。
基于上述构思的本发明制造仿天然文化石的方法,由于在硅酸盐中添加 了浮石,有效降低了文化石的比重;通过按需调节添加氧化铁含量,可随意改 变文化石的基本色彩;通过配色、对模具进行喷色和放料后的振动方式对文 化石坯体表面着色,使面色充分渗入坯体表层,使制成的文化石表面色彩逼 真,更逼近天然文化石的效果;而且采用环保的硅酸盐水泥、浮石、氧化铁, 避免了产品辐射污染问题;此外,由于总体制造工艺简单、涉及附加设施少, 而且易于流水作业,便于大批量生产。由上可见,本发明制造仿天然文化石 的方法具有配方合理、工艺简单、制造出的仿天然文化石重量轻、无毒害、 无环境污染、色彩逼真,而且技术指标和产品质量一致性强,在使用过程中由 于主体材料与现代建筑物墙体的材料相近,因而不易脱落和产生风化现象, 因而方法切实可行、产品质量可靠且成本低、有效工作寿命长,因而具有显 著的技术先进性,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贵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在附图中,本发明的制造仿天然文化石主要以硅酸盐水泥、浮石、氧化 铁、减水剂、早强剂、保水剂为主要原料,以合适的比例配制成糊状坯料,再 经入模浇筑、蒸养、倒膜成型和坯体养护后得仿天然文化石产品,工艺流程 如下:
(1)制坯料取浮石0.5-4立方米,加水搅拌均匀,加入硅酸盐水泥1000 公斤、按需加入氧化铁0-110公斤,混合均匀搅拌,再加入辅料减水剂0~ 10kg、保水剂0~10kg和早强剂0~10kg,混合搅拌均匀,视干湿程度加34 5 立方米~380立方米的适量水调节,混合搅拌均匀,制成糊状坯料;
(2)制造模具  以从自然界采集的天然文化石为模种雏形,用硅胶进行翻模, 形成模种,再以模种为范本,翻制出制造文化石的专用模具;
(3)上模  在模格内进行专用模具的模型搭配;
(4)配色  依据预定的文化石颜色进行颜色配方,根据制造文化石的数量 及颜色配方按比例配备色料,并加入适量的水和水泥拌匀;
(5)喷色  先对面色色料进行过滤,然后根据所要制造产品的色彩搭配特 征,对模具进行均匀着色和色彩过渡的均匀着色;
(6)放料  将搅拌均匀的坯料放置入模具中,并将坯料压实,使之与模格边 沿持平,抹去多余的坯料;
(7)振动  将模格放置在振动机上抖动振实坯料,同时使面色与底部坏料通 过振动有机混合;
(8)蒸养  使模具内的文化石坯体硬化成型;
(9)脱模  将蒸后的人造文化石坯体从模具脱卸出来;
(10)养护  将脱模后的坯体放入33-35度的窑中养护48小时,或者在 33-35度自然环境温度中养护、干化,制成仿天然文化石产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