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石器皿的制作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原石器皿

申请号 CN201710168088.1 申请日 2017-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6827261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申请人 刘合融; 发明人 刘合融; 国殿堂;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了原石器皿的制作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原石器皿。本发明中,通过将原石石材切割、旋切以及雕刻打磨后,再进行烧制、喷釉以及二次烧制等步骤操作制备原石器皿,从而可以在最大限度保留原石石材的原始形态和特点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所制得原石器皿的释放性和保健效果,还能够有效避免器皿渗 水 ,提高其实用性。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原石器皿具有不渗水、释放性好、无粉尘污染以及保健效果好等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原石器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石石材切割成坯,然后旋切、雕刻,并打磨,得到原石器皿坯体;接着,将原石器皿坯体烧制;然后,进行喷釉并烧制成型,或者进行电或烤漆,即得原石器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雕刻包括雕刻成型以及精雕、打磨、精抛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的原石材料将原石器皿坯体烧制的烧制温度为400~9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釉为在烧制后的原石器皿坯体的外表面进行喷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釉为一次或多次喷釉;
其中,当所述喷釉为多次喷釉时,需在前次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表面干燥后,再进行后一次的喷釉,并在最后一次喷釉后烧制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制成型为将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送入炉中高温烧制成型;
将炉温从室内温度均匀升温至400~900℃,升温时间控制在12h~24h,然后降温出炉;
并对烧制后的器皿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合格,烧制后的器皿即为成品原石器皿,如果检测不合格,则重复进行多次烧制,直至烧制所得产品检测合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出炉具体为:将炉温由400~
900℃条件下自然降温6h~12h,至炉内温度120℃左右出炉。
8.一种原石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石器皿是由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得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石器皿,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石器皿为盛器皿。

说明书全文

原石器皿的制作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原石器皿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石质器具制作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原石器皿的制作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原石器皿。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存压的增大,人们越来越多提及返归自然,人们的需要也日益“返朴归真”,各种天然材质的产品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0003] 石质器皿由于造型自然、质地天然,而且具有较好的可加工性以及一定的保健功效,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各种石制盛、或者承装食物的石质器皿也层出不穷。
[0004] 传统的石质器皿基本都是由原石直接打磨和抛光或雕刻制成,例如,市场上销售的木鱼石杯子的制作工艺一般就为:采石-初选石-试水选石-切割-初成型-粗磨-定型-精雕-抛光-选品包装-成品,或者进一步在成品表面通过压力镶嵌外壳结构,并得到成品。这种采用传统工艺所制备的石质器皿有一定的缺点,比如由于器皿的容器壁较薄,因而容易损坏,同时较薄的容器壁也容易导致渗水,进而导致实用性较差。并且在冬季温度较低时,突然对器皿注开水容易造成炸裂现象。
[0005] 同时,现有技术中也存在将天然石料磨粉,并经进一步烧制制备的方法,例如现有技术CN103910522A(公开日:2014年7月9日)就公开了一种用麦饭石原料制成的饮用器皿及其制造工艺,所述工艺中,选用麦饭石原矿为原料,并将其球磨后筛分制成泥料,再制坯、晾干定型,制得饮用器皿。采用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石质器皿渗水的问题,但是将天然石料磨粉不仅工作量大,而且会造成粉尘污染,同时进一步制坯、炼泥和烧制等操作也较为繁琐,而所制得的器皿也没有天然石材的天然质感,磨粉的过程还会导致器皿的保健功能下降。
[0006] 因此,在保持石质器皿原有的天然质感和保健功能的基础上,解决其渗水等问题、提高其实际使用效果,就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7]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石器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中,通过将原石石材切割、旋切以及雕刻打磨后,再进行烧制、喷釉以及二次烧制等步骤操作制备原石器皿,从而可以在最大限度保留原石石材的原始形态和特点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所制得原石器皿的释放性和保健效果,还能够有效避免器皿渗水,提高其实际使用效果。
[0009]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原石器皿,本发明原石器皿具有不渗水、释放性好、无粉尘污染以及保健效果好等优点。
[0010]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1] 一种原石器皿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原石石材切割成坯,然后旋切、雕刻,并打磨,得到原石器皿坯体;接着,将原石器皿坯体烧制;然后,进行外表面喷釉并烧制成型,或者进行电或烤漆,即得原石器皿。
[0012]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雕刻包括雕刻成型以及精雕。
[0013]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将原石器皿坯体烧制的烧制温度为400~900℃。
[0014]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喷釉为在烧制后的原石器皿坯体的外表面进行喷釉。
[0015]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喷釉为一次或多次喷釉;
[0016] 其中,当所述喷釉为多次喷釉时,需在前次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表面干燥后,再进行后一次的喷釉,并在最后一次喷釉后烧制成型。
[0017]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烧制成型为将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送入炉中高温烧制成型;
[0018] 将炉温从室内温度均匀升温到400~900℃,升温时间控制在12h~24h,然后降温出炉;并对烧制后的器皿进行检测,如果检测合格,烧制后的器皿即为成品原石器皿,如果检测不合格,则重复进行多次烧制,直至烧制所得产品检测合格。
[0019]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降温出炉具体为:在炉温400~900℃条件下自然降温12~24h至炉内温度120℃左右出炉。
[0020]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原石器皿,所述原石器皿是由本发明所述方法制作得到的。
[0021] 可选的,本发明中,所述器皿为盛水器皿。
[002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3] (1)本发明中,通过对原石器皿坯体进行烧制,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所制得器皿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分解、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使其中保存的水不会变质,变味。同时,通过烧制也能够有效释放原石中所含矿物质,使矿物元素富集于表面,进而提高本发明原石器皿的保健效果;
[0024] (2)本发明中,通过在原石器皿外边面上进行喷釉和烧制,从而可以避免原石器皿出现渗水现象,提高了器皿的实际使用价值和使用性能;又能使水体与石材直接接触,使矿物离子进入水中。
[0025] (3)本发明整体制作方法不会影响原石的天然质感,并使得所制得的器皿感官更加自然富有美感,实用效果好并且更耐污染。
[0026] (4)本发明中通过对原石器皿进行喷釉和烧制,从而可以避免原石器皿在日常生活使用中能使原石器皿在0~10℃低温下骤然加热到95~100℃的情况下不会出现炸裂等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28] 本发明所提供的制作方法,原料原石可以为麦饭石、木鱼石等天然石材,使用天然石材作为原料,一方面可以使得产品器皿具有质地天然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天然石材具有保健效果的特点,使得所制备器皿具有保健效果;
[0029] 在将选定的原石石材切割成坯后,进行旋切、雕刻成型以及精雕,并打磨及抛光,得到原石器皿坯体;
[0030] 接着,将原石器皿坯体烧制,通过烧制,可以使得石材吸附能力增强,能够吸附、分解、清除各种有害物质,抑制细菌、病毒活动,从而使得其中保存的水不会发变质,也不会变味,同时,烧制也可以使得天然石料中所含矿物元素富集于表面,能够起到保健的效果;同时,通过烧制,也能够使得石材的微孔增大,从而提高石材中所包含矿物质的释放速度,进而提高其所承装水体的矿物质浓度以及本发明原石器皿的保健效果;
[0031] 同时,烧制的温度应该控制在400~900℃,更优选的,烧制的温度可以控制在600~750℃,例如620、650或者700℃等;
[0032] 如果烧制温度过低,则无法达到使得石材通过烧制增强释放的效果;而如果烧制温度过高,则会破坏石材结构,更甚者把石材烧毁。
[0033] 接着,就是表面处理的步骤,例如可以在烧制后的坯体外表面进行喷釉并烧制成型,或者在坯体外表面进行电镀或烤漆;优选的,本发明中,是对烧制后的坯体进行喷釉后烧制成型;
[0034] 喷釉的步骤,优选的,喷釉是在原石器皿坯体的外表面进行喷釉,这样就既能保证不会渗漏,又能使得水体可以与石材直接接触,使得矿物离子能够进入水体中;
[0035] 同时,喷釉可以为一次喷釉,或者是多次喷釉,釉料的整体厚度可以控制在0.2~0.4mm,例如0.3或者0.4mm等;当所述喷釉为多次喷釉时,需在前次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表面干燥后(即前次釉料干燥后),再进行后一次的喷釉;干燥可以采用晾干、烘干或者低温烧制的方法进行;
[0036] 然后,就是将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送入炉中高温烧制,高温烧制的步骤可以参考如下:将炉内温度从室温均匀升温到400~900℃,升温时间控制在12~24h,然后降温出炉,得到原石器皿。
[0037] 进一步的,所述烧制可以为一次或者多次,具体要根据观察试验石器皿的烧制情况(有无气泡、裂纹)确定,决定将器皿进行一次或者多次烧制、降温,最后得到完美无缺陷的原石器皿成品。
[0038] 采用逐步升温烧制的方法,能够提高成品率,避免由于过快升温所导致的出现裂纹等成品结构的缺陷;
[0039] 最后,是降温出炉,得到原石器皿成品;优选的,降温步骤也采用如下的逐步降温的方法,即:在炉温400~900℃条件下自然降温12~24h至炉内温度120℃左右时出炉;
[0040] 逐步降温,并在降温过程中进行保温,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成品率,过快的降温速度同样可能导致残次品或者劣等品的出现。
[0041] 本发明所提供的原石器皿,可以为盛水器皿,也可以为承装食物或者作为装饰物的器皿;由于由本发明所制作的原石器皿具有良好的吸附能力,能够吸附、分解、清除各种有害物质,抑制细菌、病毒活动,所以可以使得所承装的水体长时间不变质,同时,由于原石器皿表面富集了矿物质元素,也能够使得水体富含矿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0042] 实施例1
[0043] 取天然木鱼石为原料,并按照如下所述方法制备木鱼石茶杯:
[0044] 将木鱼石石材切割成坯,然后旋切,手工雕刻成型,手工精雕,并抛光,分别得到木鱼石茶杯杯身坯体和杯盖坯体;
[0045] 将所得坯体在400~900℃条件下保温烧制12~24h,并将烧制后的坯体自然冷却至室温;
[0046] 将冷却后的坯体在外表面进行第一次喷釉,釉料的厚度控制在0.1~0.2mm,待坯体表面晾干后,进行第二次喷釉,釉料的厚度控制在0.15~0.2mm,并晾干;
[0047] 将喷釉后的坯体进行烧制,烧制步骤具体如下:
[0048] 将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送入炉中高温烧制,将炉温从室温均匀升温至400~900℃,升温时间12~24h。然后降温出炉。并重复此步骤反复烧至得到无缺陷原石器皿。
[0049] 然后,在最后一次烧制后,将炉温由400~900℃自然降温12~24h至炉内温度120℃出炉,即得到实施例1的木鱼石茶杯。
[0050] 经表面观测,实施例1所制得的木鱼石茶杯内壁仍保持天然木鱼石的自然形态,整体造型自然,接近原石形态。
[0051] 实施例2
[0052] 取天然麦饭石为原料,并按照如下所述方法制备麦饭石茶壶:
[0053] 将麦饭石石材切割成坯,然后旋切,手工雕刻成型,手工精雕,并抛光,分别得到麦饭石茶壶壶身坯体和壶盖坯体;
[0054] 将所得坯体在400~900℃条件下保温烧制12~24h,并将烧制后的坯体自然冷却至室温;
[0055] 将冷却后的坯体在外表面进行第一次喷釉,釉料的厚度控制在0.1~0.2mm,待坯体表面晾干后,进行第二次喷釉,釉料的厚度控制在0.15~0.2mm,并晾干;
[0056] 将喷釉后的坯体进行烧制,烧制步骤具体如下:
[0057] 将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送入炉中高温烧制;将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送入炉中高温烧制,将炉温从室温均匀升温至400~900℃,升温时间12~24h,然后降温出炉;并重复此步骤反复烧制,直至得到无缺陷的原石器皿。
[0058] 在最后一次烧制后,将炉温由400~900℃自然降温12~24h至炉内温度120℃出炉即得到实施例2的麦饭石茶壶。
[0059] 经表面观测,实施例2所制得的麦饭石茶壶内壁仍保持天然麦饭石的自然形态,整体造型自然。
[0060] 对比例1
[0061]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木鱼石茶杯,其中,对比例1中不包含喷釉和进一步烧制的步骤。
[0062] 对比例2
[0063]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木鱼石茶杯,其中,对比例2中不对木鱼石茶杯杯身和杯盖坯体进行烧制,而是直接对所得坯体进行喷釉和烧制。对比例3
[0064] 按照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备木鱼石茶杯,其中,对比例3中不包含喷釉和进一步烧制的步骤。
[0065] 对比例4
[0066] 按照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备木鱼石茶杯,其中,对比例4中不对麦饭石茶壶壶身坯体和壶盖坯体进行烧制,而是直接对所得坯体进行喷釉和烧制。
[0067] 实验例1
[0068] 分别随机取10套实施例1、对比例1和对比例2所制得的木鱼石茶杯,同时,在市场上随机采购10套与实施例1形状和大小相近的带盖陶制茶杯;
[0069] 然后,分别向实施例1、对比例1、对比例2和市售茶杯中倒入等量的水,加水量控制在茶杯体积的3/4~4/5;接着,将各组茶杯的茶杯盖对应盖好,并置于室温条件下的阴凉、透气环境中;
[0070] 在放置3h后,对各组茶杯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对比例1的10套茶杯表面均明显出现程度不同的渗水现象,而其他实验组茶杯均未出现渗水;
[0071] 在放置1d后,再次对各组茶杯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对比例1的10套茶杯表面均仍呈现程度不同的渗水现象,而其他实验组茶杯均未出现渗水;然后,分别从各组茶杯中取出适量存放的水,并进行品尝评测,结果发现,实施例1和对比例1中,各茶杯中所存放的水并未出现变色或者异味,而对比例2和市售的各茶杯中所存放的水均略有腥味;
[0072] 在放置3d后,再次对各组茶杯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对比例1的10套茶杯仍有渗漏现象,杯中存放的水所剩无几,而其他实验组茶杯均未出现渗水;然后,分别从各组茶杯中取出适量存放的水,并进行品尝评测,结果发现,实施例1和对比例1各茶杯中所存放的水并未出现变色或者异味,而对比例2中所存放的水腥味较为明显,市售茶杯中所存放的水腥味较大,较难下咽;
[0073] 在放置7d后,再次对各组茶杯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对比例1的10套茶杯中水已漏光,而其他实验组茶杯均未出现渗水;然后,分别从各组茶杯中取出适量存放的水,并进行品尝评测,结果发现,实施例1中所存放的水并未出现变色或者出现异味,而对比例2和市售的各茶杯中所存放的水腥味非常明显且略有臭味,无法饮用。
[0074] 由此可见,由本发明方法所制得的木鱼石茶杯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存水的渗漏,同时食材功能纤维上含有大量的等微量元素,对细菌和病毒都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的活动,也能够有效提高存水的保质期。
[0075] 同时,经离子检测发现,经实施例1和对比例1茶杯存放后,水体中的矿物质含量明显增加;而经采用实施例2茶杯存放水体后,水体的矿物质含量也有所增加,但矿物质含量明显低于实施例1和对比例1;采用市售陶制茶杯存放后的水体中,矿物质含量略有增加,但并不明显。
[0076] 实验例2
[0077] 分别随机取10套实施例2、对比例3和对比例4所制得的麦饭石茶壶,同时,在市场上随机采购10套与实施例1形状和大小相近的带盖陶制茶壶;
[0078] 然后,参照实验例1的方法进行相同的实验,结果发现,在试验过程中,实施例2、对比例4和市售茶壶并未发生渗漏,而对比例3中各套茶壶的渗漏较为明显,且在5d后,存水完全漏光;
[0079] 同时,实施例2茶壶中的存水在存放7d后,并未变质,其味口感与新鲜水体并无差别;而对比例4中所存放的水在2d后就明显有腥味,存放5d后腥臭味比较明显;同时,市售茶壶中所存放的水在1d后就明显有异味,存放3d后腥味特别明显,5d后腥臭难闻,无法饮用。
[0080] 实验例3
[0081] (1)实验组1:
[0082] 取天然木鱼石为原料,并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木鱼石茶杯,其中,实验组1中喷釉后烧制步骤具体如下:
[0083] 将喷釉后的原石器皿坯体送入炉中高温烧制,其中烧制温度由室温直接升温至400~900℃,并控制升温时间为2~4h;然后,在2-3h内,将炉温降至120℃左右至出炉,即得到实验组1的木鱼石茶杯。
[0084] 然后,随机选取100只由实验组1所制得的木鱼石茶杯,结果发现,实验组1所制得的木鱼石茶杯中:有3只茶杯的杯体出现明显的裂纹,且在装水后,出现裂纹处出现少许渗漏;有8只茶杯的杯体或杯盖出现裂纹,出现裂纹的杯体装水后,会出现轻微渗漏;
[0085] 同时,随机选取100只由实施例1所制得的木鱼石茶杯,结果发现,仅有2只茶杯的杯体出现裂纹,并在装水后会略有渗漏。
[0086] 由此可见,采用逐步升温和逐步降温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器皿的成品率。
[0087] (2)实验组2
[0088] 取天然麦饭石为原料,并按照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作麦饭石茶壶,其中,实验组2中,麦饭石茶壶壶身坯体和壶盖坯体是在1100~1200℃条件下保温烧制1~2h,并将烧制后的坯体自然冷却至室温;接着再按照实施例2中所述方法进行喷釉和烧制。
[0089] 然后,随机选取100只由实验组2所制得的麦饭石茶壶,结果发现,实验组1所制得的麦饭石茶壶中:有5只茶壶的壶体内壁明显发黑,且有明显裂纹,以锉刀对壶体内壁轻刮后,出现少量脱落的碎渣,同时,在装水后,出现裂纹处理出现少许渗漏;有6只茶壶的壶体或壶盖出现裂纹,出现裂纹的杯体装水后,会出现轻微渗漏;
[0090] 同时,随机选取100只由实施例2所制得的麦饭石茶壶,结果发现,仅有2只茶壶的壶体内壁出现裂纹,并在装水后会略有渗漏;同时,仅有1只茶壶的壶体内壁略有发黑。
[0091] 由此可见,原石烧制温度对于成品率也有所影响,烧制温度过高明显会使得成品率下降。
[0092]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