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热材料及使用该种隔热材料的构件

申请号 CN91103347.5 申请日 1991-04-24 公开(公告)号 CN1056676A 公开(公告)日 1991-12-04
申请人 株式会社竹中工务店; 发明人 筱崎征夫;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 隔热 材料及用此种隔热材料的构件,它除了能用作成型板的干式施工外,还可以用湿式施工法进行施工,隔热性能近于有机物类隔热材料,防火性能近于无机物类隔热材料,而且强度高于以往的隔热材料和构件。本发明的隔热材料由100份重的 水 泥,3-50份重的换算成固形物的 合成 树脂 乳胶,1-20份重的有机微球,0.3-5份重的 碳 素 纤维 ,10-200份重的无机微球混合而成。另一种隔热材料由100份重的 水泥 ,3-50份重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的有机微球和0.3-5份重的碳素纤维混合而成。
权利要求

1、一种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100份重量的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0.3-5份重量的纤维和10-200份重量的无机微球混合而成。
2、一种构件,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构件本体上用湿式施工法形成隔热层,此隔热层的隔热材料是用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10-200份重量的无机微球混合而成。
3、一种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它由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和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混合而成。
4、一种构件,其特征在于:它是在构件本体上用湿式施工法形成隔热层,此隔热层的隔热材料是用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混合而成。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隔热材料及使用该种隔热材料的构件。

以往,作为建筑物的隔热材料,例如,具有兼作混凝土模型框架的形状、施工时浇筑成一个整体的泡沫聚苯乙烯之类的隔热材料成形板,以及在施工现场喷射在混凝土表面上的发泡甲酸乙酯等,都是公知的。

然而,在现场进行施工的发泡氨基甲酸乙酯和泡沫聚苯乙烯之类的有机类隔热材料,虽然其导热系数很小,只有0.02~0.03(千卡/米·小时℃),具有优良的隔热性能,但因为是有机物,存在着容易燃烧的问题。

因此,由于受到消防方面的法规的约束,以及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要在有机物隔热材料上面粘贴石膏板之类的阻燃性材料,而用它做底层就必须进行装饰加工,于是就存在为了建筑物的隔热构造而增加施工工序、多费工时的问题。

解决上述问题的隔热材料,有发泡砂浆、珍珠岩泥砂浆等轻质砂浆,可用作无机物类隔热材料。

这种无机物类隔热材料具有不易燃烧的性能,但热传导系数达0.2-0.3(千卡/米·小时℃),与有机物类隔热材料(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这一系数是非常大的,所以又有隔热性能比有机物类隔热材料差的问题。

因此,不但确保隔热性能这个指标是很困难的,而且为了确保其隔热性能,还必须要有相当厚的厚度。

再者,以往作为建筑物的无机物类隔热材料的,例如发泡砂浆、珍珠岩水泥砂浆等,主要是用水泥为基材的隔热材料。

这样的发泡砂浆、珍珠岩水泥砂浆等等,除了用喷射和抹镘等湿式施工方式之外,也有作成隔热材料成形板的干式施工方式。

这种发泡砂浆、珍珠岩水泥砂浆之类的隔热材料属于无机物类的隔热材料,由于以水泥作为基材,具有不易燃烧并且也有一定程度的强度的特点,但是热传导系数为0.2-0.3(千卡/米·小时℃),与泡沫聚苯乙烯、发泡氨基甲酸乙酯等有机类隔热材料的热传导系数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较,是很大的,所以存在隔热性能差的问题。

因此,不但确保隔热性能这个指标是很困难的,而且为了确保其隔热性能,还必须有相当厚的厚度。

另一方面,在现场施工的发泡聚苯乙烯和发泡氨基甲酸乙酯之类的有机类隔热材料,虽然热传导系数只有0.02-0.03(千卡/米·小时℃),非常小,隔热性能十分优良,但因为是有机物,存在容易燃烧的问题。

因此,由于受到消防方面的法规的约束,以及强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就要在有机物隔热材料上面粘贴石膏板之类的阻燃性材料,而用它做底层就必须进行装饰加工,于是就存在为了建筑物的隔热构造而增加施工工序、多费工时的问题。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目的是提供隔热材料和使用这种隔热材料的构件,其特征在于,除了使用成形板进行干式施工 之外,也可以进行湿式施工,同时在隔热性能方面具有近似于有机物类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而且,从阻燃性能这个度来看,又具有以往的无机物类隔热材料的性能,并且强度也比以往的隔热材料的强度高。

本发明的第一种隔热材料是由100份重量的水泥和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0.3-5份重量的纤维,10-200份重量的无机微球混合而成的。

此处,相对于100份重量的水泥,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形物的重量之所以取为3-50份,是因为重量少于3份时,粘接性能差,而重量超过50份时,不但防火性能差,而且成本也高了。

还有,相对于100份重量的水泥,有机微球的重量之所以取为1-20份,是因为重量少于1份时,隔热性能差,而重量超过20份时,不但防火性能和强度差,而且成本也高了。

再有,相对于100份重量的水泥,碳素纤维的重量之所以取为0.3-5份,是因为重量少于0.3份时,对基体的加固效果差,而且对防止伴随收缩而产生的裂纹的效果也差,当重量超过5份时,一方面因纤维体积膨胀而使工艺性能变坏,一方面成本也高了,而且加固效果也不是按重量的比例提高的。

此外,相对于100份重量的水泥,无机微球的重量之所以取为10-200份,是因为重量少于10份时,成本较高的别种材料所占的比例就大,从而使成本增高,又不利于提高防火性能。当重量超过200份时,又会使强度减弱。从提高防火性能、强度、以及从成本等方面来考虑,相对于100份重量的水泥,无机微球的重量以10 -100份为宜。

制造上述第一种隔热材料,例如,可将合成树脂乳胶。碳素纤维、有机微球,必要的情况下还有水溶性树脂和消泡剂、防霉剂等予先混合后搅拌成膏状混合物,再在其中加入水泥和无机微球,进行搅拌而成。

本发明的第一种构件是在构件本体上用湿式施工法形成隔热层的构件,这种隔热层的隔热材料是用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10-200份重量的无机微球混合而成的。

此处,所谓隔热材料的湿式施工,是指把呈粘性流动物的隔热材料用喷射。抹镘等方法附着在构件本体的表面上以形成隔热层的施工方法。

上述构件是用湿式施工的方法把第一种隔热材料附着在构件的本体上,形成无缝的隔热层,所以它在有效地阻止构件内、外的热传导的同时,还提高了防火性能。

用湿式施工做隔热层是在施工现场,把呈粘性流动物的隔热材料在混凝土的表面上喷涂规定的厚度,或者用抹镘等方法涂抹,使隔热材料附着在构件本体上。

具有这种隔热层的构件,尽管隔热层本身的透湿系数小,但却具有适度的吸水率,所以如果室内湿度高时,隔热层能吸收湿汽,把湿汽留存在隔热层内,如果室内湿度低时,可从隔热层放出湿汽,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自动调节

本发明的第二种隔热材料是由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 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和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混合而成的。

此处,相对于100份重量的水泥,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的重量之所以取为3-50份,是因为重量少于3份时,粘接性能差,而重量超过50份时,不但防火性能差,而且成本也高了。

还有,相对于100份重量的水泥,有机微球的重量之所以取为1-20份,是因为重量少于1份时,隔热性能差,而重量超过20份时,不但防火性能和强度差,而且成本也高了。

再有,相对于100份重量的水泥,碳素纤维的重量之所以取为0.3-5份,是因为重量少于0.3份时,对基体的加固效果差,而且对防止伴随收缩而产生的裂纹的效果也差,当重量超过5份时,一方面因纤维体积膨胀而使工艺性能变坏,另一方面,成本也提高了,而且加固效果又不是按重量的比例提高的。

制造上述第二种隔热材料,例如可将合成树脂乳胶、碳素纤维、有机微球、必要的情况下还有水溶性树脂、消泡剂、防霉剂等,予先混合后搅拌成膏状混合物,再在其中加入水泥,进行混合搅拌而成。

本发明的第二种构件是在构件本体上用湿式施工法形成隔热层的构件,这种隔热层的隔热材料是用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混合而成的。

此处,所谓隔热材料的湿式施工,是指把呈粘性流动物的隔热材料用喷射、抹镘等方法附着在构件本体的表面上以形成隔热层的施工方法。

上述第二种构件是用湿式施工法把上述第二种隔热材料附着在构 件本体上,形成无缝的隔热层,所以它在有效地阻止构件内、外的热传导的同时,还提高了防火性能。

用湿式施工法做隔热层是把呈粘性流动物的隔热材料,在施工现场,将混凝土的表面上喷涂规定的厚度,或者用抹镘等方法涂抹,使隔热材料附着在构件本体上。

具有这种隔热层的构件,尽管隔热层本身的透湿系数小,但却具有适度的吸水率,所以如果室内湿度高时,隔热层能吸收湿汽,把湿汽留存在隔热层内,如果室内的湿度低时,可从隔热层放出湿汽,对室内的湿度进行自动调节。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使用本发明隔热材料的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2是使用本发明隔热材料的构件的另一种构件的纵剖面图;

图3至图5是使用本发明隔热材料的其它种构件的横剖面图;

图6是使用本发明隔热材料的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7是将本发明隔热材料用于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8至图10是将本发明隔热材料用于构件的其它实施例的横剖面图。

图1是本发明的构件的一个实施例,图中,标号11表示作为构件本体13的屋面板。

该屋面板11由作为构件本体13的梁15支承。

并且,在梁15的内面和屋面板11的下面做隔热层17。在屋面板11下面的隔热层17从梁15的内侧面起,大致为50-60厘米。这样做是为了防止“热桥”现象,即,防止热从外界传回天花板上。

该隔热层17是在梁15的内面和屋面板11的下面附着粘性流动物状的隔热材料而形成的。

上述隔热材料由水泥、合成树脂乳胶、碳素纤维、有机微球、水、水溶性树脂增粘剂和防塌剂、消泡剂、防霉剂、无机微球等组成。

水泥是使用快硬酸盐水泥(快硬波特兰水泥)。

而合成树脂乳胶,例如,是丙烯酸类、醋酸乙烯类、合成橡胶类、偏二氯乙烯类、氯化乙烯类或者上述各类的混合物。

碳素纤维使用,例如,长度约6毫米的纤维。

此外,有机微球,例如是颗粒直径为10-100微米、比重为0.04以下的微球。无机微球的颗粒直径,例如,为5-200微米,比重为0.3-0.7。

另外,增粘剂为,例如,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上述这种隔热材料是由下列各部分混合搅拌制成的:合成树脂乳胶重28份(换算成固形物重6.3份)、碳素纤维重2.6份、有机微球重24份、水溶性树脂重0.4份、水重137份,再加入少量消泡剂、防霉剂制成半液体状混合物,再将100份重的此种半液体状混合物与100份重的粉状物混合搅拌。

粉状物由100份重量的快硬硅酸盐水泥与16份重量的无机微球组成。

用这种方法制造的隔热材料具有如表1所示的性能。

即,导热系数为0.06(千卡/米·小时℃),生料比重为0.54,干比重为0.31,弯曲强度为12.8(千克/厘米2),压缩强度为14.7(千克力/厘米2),附着强度为6.2(千克力 /厘米2),透湿系数为0.315(克/米2·小时 毫米汞柱),吸水率为31.4(%)。

上述这种方法制成的构件,是在构件本体13的表面上用喷涂、抹镘或充填空隙等湿式施工方式将呈粘性流动物的隔热材料贴附成例如厚度为10-15毫米的隔热层17而构成的。

因此,用上述方法制成的构件,由于是用湿式施工的方法把由水泥、合成树脂乳胶、有机微球、碳素纤维、水、水溶性树脂、无机微球以及少量的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混合而成的隔热材料在构件本体13上形成一层无缝的隔热层17,所以在有效地阻止构件内外的热传导的同时,还能提高防火性能。此外,由于在构件本体13上形成的隔热层17的隔热性能高,在构件本体13上的附着性能良好,并且隔热层17本身的强度也高,又具有防火性能,所以可以把隔热层17本身直接用作装饰表面,或者,也可以把隔热层17作为底层,再在上面直接涂刷、喷涂、贴织物、贴瓷砖等,做装饰面。因而,除了无论什么形状的部位都很容易施工之外,还能大大减少施工工序,能确保封闭密的宽敞的有效面积(空间),并且工时和成本也大大减少了。

再进一步,由于提高了隔热性能,因此就能切实防止水珠的凝结

另外,用上述方法形成的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6(千卡/米·小时℃),与有机物类的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大得并不多,因此能具有与有机物类隔热材料大致相同的隔热性能。这是因为含有有机微球和无机微球,在灰浆中形成了气泡的缘故,再者,由于在灰浆中形成了气泡,生料比重为0.54,风干比重为0.31,能制成非常轻的隔热材料。

再者,这种隔热材料是含有大量无机类材料的无机物类的隔热材料,与有机物类隔热材料相比,能大大提高其防火性能。

再者,由于隔热材料在灰浆中含有合成树脂乳胶和碳素纤维,其内部结合力强固,与以往的硬质泡沫氨基甲酸乙酯的压缩强度(1.4-2.0千克力/厘米2)和泡沫聚苯乙烯的压缩强度(2.5-3.0千克力/厘米2)相比,本发明的隔热材料的压缩强度达14.7千克力/厘米2,弯曲强度达12.8千克力/厘米2,与以前的相比能大大提高其强度。

还有,由于含有合成树脂乳胶,隔热材料对于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强度可达6.2千克力/厘米2,能促进隔热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的一体性,切实防止隔热材料的剥落现象。因此,能对此种隔热材料进行湿式施工,对于以往要用喷涂泡沫氨基甲酸乙酯、粘贴面板和隔热板等干式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的,对于施工困难的天花板表面的施工,以及在包含过梁之类的凹进和凸出的墙角很多的建筑物及园形的建筑物等上贴附隔热材料的施工,也能很容易地进行了。

如上所述,因为提高了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防火性能和强度等等,就没有必要象以前那样,由于消防法规的规定和强度上的问题,在隔热材料上面再贴附石膏板等防火材料,或用它打底,再贴附装饰面板了,从而能大大减少为建筑物的隔热构造用的施工工序,进行无缝施工,在提高隔热性能的同时大大削减工时消耗和降低成本。

此外,还可以把隔热材料做成有呼吸功能的隔热材料,能对室内湿度进行自动调节。

也就是说,一方面由于隔热材料的透湿系数小,只有0.315(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另一方面又具有适度的吸水性能,吸水 率为31.4(%),所以当空内湿度高时,隔热层17就吸收水份,将水份积存在该隔热层17内,而当室内湿度低时,就从隔热层17中释放出水份来,从而能对室内湿度进行自动调节。

在表1的右侧记录了比较用例子的性能,这种比较用的隔热材料是将62份重量的合成树脂乳胶(固形物浓度45%,换算成固形物为27.9份重量)、2.6份重量的碳素纤维、10.4份重量的有机微球、125份重量的水、还有少量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组成半液体状的混合物,再把100份重量的这样半液体状的混合物与100份重量的快硬硅酸盐水泥混合搅拌制成的。

这种隔热材料的性能为:导热系数0.05(千卡/米·小时℃)、生料比重0.52、风干比重0.30、弯曲强度14.1(千克力/厘米2)、压缩强度16.5(千克力/厘米2)、附着强度6.8(千克力/厘米2)、透湿系数0.127(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吸水率20.5(%)。

把比较用的例子与本实施例进行比较,由于在比较用的例子中不含无机微球,所以导热系数比本实施例小,又因合成树脂乳胶的含量增多了,所以在提高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的同时,附着强度也提高了。

另外,以使用水泥作为基体的以往的隔热材料为例,例如以发泡灰浆、珍珠岩灰浆等作为隔热材料时为例,市售的发泡隔热灰浆的性能为:导热系数0.09-0.12(千卡/米·小时℃),压缩强度3-5(千克力/厘米2),与灰浆板之间的附着强度为1.1(千克力/厘米2)。这样比较起来,可以清楚地看出,无论是强度方面还是隔热性能方面,本发明的隔热材料明显的胜过市售的隔热材料。

此外,上述实施例说明了将本发明的隔热材料以湿式施工方法贴 附在图1所示的构件本体13上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是只限于上述实施例,当然也可以如图2所示的那样,在梁21的内面和地面板23的下面做隔热层25,或如图3所示的那样在外墙27的内面和隔断墙29的两面做隔热层31,或如图4所示的那样在外墙33的内面和柱子35的两面做隔热层37,或者也可以如图5所示的那样,在外墙39的内面和柱子41上做隔热层43。

还有,既使在下述各种成份的范围内:水泥重量100份、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形物的重量3-50份、有机微球的重量1-20份、碳素纤维的重量0.3-5份、无机微球的重量10-200份,改变各材料的使用量,也能得到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这种情况下,通过改变各种材料所占的比例,就可以改变其强度、比重、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等等,可以按照需要制得具有相应的隔热性能、防火性能和强度等等的隔热材料。

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中只说明了在构件本体13的内面做隔热层17,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构件本体的外面做隔热层,也能取得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在隔热材料中混合少量增粘剂、消泡剂和防霉剂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使不混合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或者,按照需要混入其它的材料,也可以取得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表 1 性能 实施例 比较例 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 0.06 0.05 比 重 生料比重 0.54 0.52 风干比重 0.31 0.30 强 度 弯曲强度 (千克力/厘米2) 12.8 14.1 压缩强度 (千克力/厘米2) 14.7 16.5 附着强度 (底子材料) (千克力/厘米2) (灰浆) 6.2 (灰浆) 6.8 透湿系数 (克/米2  小时毫米汞柱) 0.315 0.127 吸水率 (容积%) 31.4 (水中24小时) 20.5 (水中24小时)

图6是本发明的构件的一个实施例,图中,标号51表示有构件本体53的屋面板。

该屋面板51由构件本体为53的梁55支承。并且梁55的内面和屋面板51的下面做有隔热层57。做在屋面板51下面的隔热层57,从55的内侧面起算大约50-60厘米。这是为了防止热桥现象,即防止热从外部传回到天花板面上。

该隔热层57是在梁55的内面和屋面板51的下面贴附呈粘性流动物状的隔热材料形成的。

该隔热材料由水泥、合成树脂乳胶、碳素纤维、有机微球、水、水溶性树脂增粘剂和防塌剂、消泡剂、防霉剂组成。

水泥是使用快硬硅酸盐水泥。

合成树脂乳胶,例如,使用丙烯酸类、醋酸乙烯类、合成橡胶类、偏二氯乙烯类、氯化乙烯类、或者上述各类的混合物。

碳素纤维使用,例如,长度约6毫米的纤维。

此外,有机微球,其颗粒直径例如为10-100微米,比重为0.04以下。

另外,增粘剂为,例如,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上述这种隔热材料是由下列各部份混合搅拌制成的:先将合成树脂乳胶(固形物浓度45%)重62份(换算成固形物重27.9份)、碳素纤维重2.6份、有机微球重10.4份、水重125份、还有少量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构成半液体状混合物,再把100份重量的这种半液体状混合物与100份重量的快硬硅酸盐水泥混合搅拌。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隔热材料具有如表1所示的性能。

即,导热系数0.05(千卡/米 小时℃),生料比重0.52,风干比重0.30,弯曲强度14.1(千克力/厘米2),压缩强度16.5(千克/厘米2),附着强度6.8(千克力/厘米2),透湿系数0.127(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吸水率20.5(%)。

上述制成的构件,是在构件本体53的表面上,用喷涂、抹镘、充填空隙等湿式施工方法,将呈粘性流动物状的隔热材料贴附厚度为例 如10-15毫米的隔热层57而制成的。

因此,用上述方法制成的构件,由于是用湿式施工的方法把由水泥、合成树脂乳胶、有机微球、碳素纤维、水及少量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混合而成的隔热材料,在构件本体53上形成了一层无缝的隔热层57,所以在有效地阻止构件内外的热传导的同时,还能提高防火性能。此外,由于在构件本体53上形成的隔热层57的隔热性能高,在构件本体53上附着得牢固,并且隔热层57本身的强度也高,又具有防火性能,所以可以把隔热层57本身直接用作装饰表面,或者,也可以把隔热层57做为底层,再在上面直接涂刷、喷涂、贴织物、贴瓷砖等,做上装饰面,因而,除了无论什么形状和部位都很容易施工之外,还能大大减少施工工序,大大削减工时和成本。

另外,由于提高了隔热性能,也就切实防止了凝结水珠的现象。

此外,用以上方法制成的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为0.05(千卡/米.小时.℃),与有机物类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0.02-0.03千卡/米.小时.℃)相比,大得不多,因此能具有与有机类隔热材料大致相同的隔热性能,这是因为含有有机微球,在灰浆中形成了气泡,生料比重为0.54,风干比重为0.31,能制成非常轻的隔热材料。

更进一步,由于这种隔热材料是用水泥做基体的,所以与有机类隔热材料相比能大大提高防火性能。

还有,因为在灰浆中含有合成树脂乳胶和碳素纤维,内部结合得很牢固,与以往的硬泡沫氨基甲酸乙酯的压缩强度(1.4-2.0千克力/厘米2)和泡沫聚苯乙烯的压缩强度(2.5-3.0千克力/厘米2)相比,本发明隔热材料的压缩强度为16.59(千克力 /厘米2),弯曲强度为14.1千克力/厘米2,强度比以往的材料大大提高。

再有,由于含有合成树脂乳胶,隔热材料在混凝土表面上的附着强度达6.8千克力/厘米2,能促进隔热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的一体性,切实防止隔热材料的剥落现象。因此,能对此种材料进行湿式施工,对于以往要用喷涂泡沫氨基甲酸乙酯、粘贴面板和隔热板等干式施工方法进行施工的,对于施工困难的天花板表面的施工,以及在包含过梁之类的凹进和凸出的墙角很多的建筑物及圆形的建筑物等上贴附隔热材料的施工,也能很容易地进行了。因此,为建筑物做隔热结构的施工工序可大大减少,并在因进行无缝施工而提高其隔热性能的同时,能大大削减工时和成本。

此外,还能把隔热材料做成具有呼吸功能的隔热材料,对室内湿度进行自动调节。

即,一方面由于隔热材料的透湿系数小,只有0.127(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吸水率为20.5(%),有适度的吸水性能,所以当室内湿度高时,隔热层57就吸收水份,将水份存留在该隔热层57内,而当室内湿度低时,就从隔热层57中放出水份,从而能对室内湿度进行自动调节。

在上述表的左侧记录了用做比较的例子的性能,这种比较用的隔热材料是将28份重量的合成树脂乳胶(换算成固形物重量为6.3份)、2.6份重量的碳素纤维、24份重量的有机微球、137份重量的水,还加入少量的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组成半液体状的混合物,再把100份重量的这种半液体状混合物与100份重量的粉状物混合搅拌制成的。此处的粉状物是由100份重量的快硬硅酸盐 水泥加16份重量的无机微球所组成的。

此种隔热材料的性能为:导热系数0.06(千卡/米.小时.℃)生料比重0.54、风干比重0.31、弯曲强度12.8(千克力/厘米2)、压缩强度14.7(千克力/厘米2)、附着强度6.2(千克力/厘米2)、透湿系数0.315(克/米2小时毫米汞柱)、吸水率31.4(%)。

把比较用的例子与本实施例进行比较,由于比较例中含有无机微球,而且合成树脂乳胶的含量较少,所以本实施例比比较例的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高,同时附着强度也提高了。

此外,如与用水泥做基体的以往的隔热材料进行比较,例如,以用发泡灰浆、珍珠岩灰浆等作隔热材料使用的情况为例,市售的发泡隔热灰浆的性能为:导热系数0.09-0.12(千卡/米.小时.℃),压缩强度3-5(千克力/厘米2),与灰浆板之间的附着强度为1.1(千克力/厘米2),将这种材料与本实施例相比较,可以看出,无论在强度方面还是隔热性能方面,本实施例都遥遥领先。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只说明了将本发明的隔热材料以湿式施工方法贴附在图6所示的构件本体53上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它也可以如图7所示,在梁61的内面和地面板63的下面做隔热层65,或如图8所示,在外墙61的内面和隔断墙69的两面做隔热层71,或如图9所示,在外墙73的内面和柱子75的两面做隔热层77,或者,也可以如图10所示,在外墙79的内面和柱子81上做隔热层83。

此外,在上述各种成份的范围内: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 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改变各种材料的使用量,也能获得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此时,借助于改变各种材料的比例,就能改变强度、比重、隔热性能和防火性能等等,从而能制成具有与要求相适应的隔热性能、防火性能和强度等等的隔热材料。

更进一步,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只说明了在构件本体53的内面做隔热层57的例子,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构件本体的外面做隔热层,也能取得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再者,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说明了在隔热材料中混入少量增粘剂、消泡剂、防霉剂,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即使不混入增粘剂、消泡剂和防霉剂等,或者,根据需要混入其它的材料,也能取得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一种隔热材料是由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10-200份重量的无机微球混合而成的,所以能进行湿式施工,同时还能大大提高防火性能和隔热性能。

也就是说,因为在灰浆中含有合成树脂乳胶和碳素纤维,所以内部结合牢固,除了有防止裂纹的效果之外,还能提高压缩强度、弯曲强度等强度指标。

此外,由于含有合成树脂乳胶,能提高隔热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强度,可以进行湿式施工。

再有,由于含有有机微球和无机微球,在灰浆中形成了气泡,能降低导热系数,提高隔热性能。

此外,由于这种隔热材料是含有大量无机材料的无机物类隔热材 料,所以能提高防火性能。

本发明的第一种构件是在构件本体上用湿式施工法形成无缝的隔热层,此隔热层的隔热材料是用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10-200份重量的无机微球混合而成,所以能在有效地阻止构件内外的热传导的同时,提高防火性能。另外,由于在构件本体上形成的隔热层有很高的隔热性能,与构件本体的附着性能良好,而且隔热层本身的强度高,具有防火性能,所以既可以把隔热层本身直接用做装饰表面,或者,也可以将隔热层作为底层,在它上面直接进行涂刷、喷涂、贴织物、贴磁砖等装饰工序。这样一来,为建筑物的隔热构造用的施工工序能大大减少,与以往的隔热构造相比,能确保宽敞的有效空间,还能大大节减工时和成本。

本发明的第二种隔热材料是由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和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混合而成的,因此,可以进行湿式施工,同时还能大大提高防火性能和隔热性能。

即,由于灰浆中含有合成树脂乳胶和碳素纤维,所以内部结合牢固,除了有防止裂纹的效果外,还能提高压缩强度、弯曲强度等强度指标。

此外,由于含有合成树脂乳胶,隔热材料与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强度提高了。

再者,由于含有有机微球,在灰浆中形成了气泡,所以能降低导热系数,提高隔热性能。

此外,由于这种隔热材料是以水泥作为基体的,所以能提高防火 性能。

本发明的第二种构件是在构件本体上用湿式施工法把隔热材料做成无缝隔热层,这种隔热材料是用100份重量的水泥,3-50份重量的换算成固形物的合成树脂乳胶,1-20份重量的有机微球和0.3-5份重量的碳素纤维混合而成的,它能在有效地阻止构件内外的热传导的同时,提高其防火性能。此外,由于在构件本体上形成的隔热层的隔热性能高,与构件本体之间的附着性能良好,而且隔热层本身的强度高,具有防火性能,所以既可以将隔热层直接用做装饰面,或者,也可以把隔热层作底层,在上面直接进行涂刷、喷涂、贴织物、贴磁砖等装饰工序。这样一来,能大大减少施工工序,与以往的相比,能确保宽敞的有效空间,还能大大节减工时和成本。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