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及制造工艺

申请号 CN201610355276.0 申请日 2016-05-25 公开(公告)号 CN106045468A 公开(公告)日 2016-10-26
申请人 胡安平; 发明人 胡安平;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瓷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及制造工艺。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包括胎料和釉料,其中:所述胎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金土80‑90份、西源瓷土10‑20份、黄坛瓷土10‑20份;所述釉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岭根釉土32‑35份、生石灰20‑24份、 石英 3‑5份、硫 铁 矿3‑5份和大窑紫金土11‑13份和黄色萤石22‑25份。本发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利用 氧 化铁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呈现青色为特点,以多种瓷土矿物为原料,仿制了南宋黑胎哥窑开片青瓷,仿制成品外观与南宋黑胎哥窑青瓷极似。
权利要求

1.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胎料和釉料,其中:所述胎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金土80-90 份、西源瓷土10-20 份、黄坛瓷土10-20 份;所述釉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岭根釉土32-35 份、生石灰20-24 份、石英3-5份、硫矿3-5份、大窑紫金土11-13 份和黄色萤石22-25 份。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的哥窑开片青瓷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烧制素烧坯:将所述胎料的所有原料加混合均匀,制成坯泥,将所述坯泥成型干燥后,入窑烧制,制成素烧坯;
B、配制陶瓷釉:将所述釉料中的原料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粉碎后,加水球磨,过筛后即得陶瓷釉;
C、施釉:将所述陶瓷釉施于所述素烧坯上,干燥后形成厚度均匀的釉层,即得坯体,坯体冷却后进行第二次施釉;
D、烧制:待坯体上的釉层自然干透后,入窑烧制,烧制后出窑即得成品;其中烧制过程依次经过如下几个阶段:快速升温阶段、缓慢升温阶段和自然冷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烧制中起止温度均为室温,快速升温阶段的升温速度为2-3℃ /min,缓慢升温阶段的升温速度为0.3-0.5℃ /min。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施釉前,先将坯体放入窑中素烧至800℃,待其冷却除尘后进行第一次浸釉,浸釉时间为10s-15s之间;之后,放入窑中焙烧至500℃,待其冷却除尘后进行第二次施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工艺,其特征在于:第二次施釉采用喷釉法,将素坯放置于转盘上缓慢旋转,使用压对其进行施釉,待釉层厚度与胎体厚度比值为1.3:1时停止施釉。

说明书全文

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及制造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瓷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及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土黄等多种色泽, 釉色更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的不同, 而以油灰为主。其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纹片, 通常称之为“开片” 。这种由细小裂纹所形成的片纹, 大小有别、裂纹颜色的深浅也不一。
[0003] 仿宋哥窑裂纹釉作为一种艺术陶瓷的装饰具有较强的生命。由于年代久远,哥窑瓷器配方及制造工艺早已失传,为满足日渐增长的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有人尝试恢复哥窑瓷器配方及制造工艺,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制得的产品仿制了南宋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并可实现光泽度好的米黄釉的釉面。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包括胎料和釉料,其中:所述胎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金土80-90 份、西源瓷土10-20 份、黄坛瓷土10-20 份;所述釉料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岭根釉土32-35 份、生石灰20-24 份、石英3-5份、硫矿3-5份和大窑紫金土11-13 份和黄色萤石22-25 份。本发明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利用化铁在高温还原气氛下呈现青色为特点,以多种瓷土矿物为原料,仿制了南宋黑胎哥窑开片青瓷,仿制成品外观与南宋黑胎哥窑青瓷极似。加入的萤石不仅使制得的青瓷釉面发亮通透,并且和硫铁矿一起使釉面呈现米黄釉的色泽。
[0006] 一种所述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的哥窑开片青瓷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烧制素烧坯:将所述胎料的所有原料加混合均匀,制成坯泥,将所述坯泥成型干燥后,入窑烧制,制成素烧坯;
B、配制陶瓷釉:将所述釉料中的原料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粉碎后,加水球磨,过筛后即得陶瓷釉;
C、施釉:将所述陶瓷釉施于所述素烧坯上,干燥后形成厚度均匀的釉层,即得坯体,坯体冷却后进行第二次施釉;
D、烧制:待坯体上的釉层自然干透后,入窑烧制,烧制后出窑即得成品;其中烧制过程依次经过如下几个阶段:快速升温阶段、缓慢升温阶段和自然冷却。
[0007] 作为优选,烧制中起止温度均为室温,快速升温阶段的升温速度为2-3℃ /min,缓慢升温阶段的升温速度为0.3-0.5℃ /min。
[0008] 作为优选,施釉前,先将坯体放入窑中素烧至800℃,待其冷却除尘后进行第一次浸釉,浸釉时间为10s-15s之间;之后,放入窑中焙烧至500℃,待其冷却除尘后进行第二次施釉。
[0009] 作为优选,第二次施釉采用喷釉法,将素坯放置于转盘上缓慢旋转,使用压力对其进行施釉,待釉层厚度与胎体厚度比值为1.3:1时停止施釉。
[0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合理的原矿原料试验出胎、釉配方,并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制出釉层丰厚、展现出黄中泛白的米黄釉的厚釉青瓷釉面,该类釉色可将铁胎之黑色质地全面复盖,釉面色泽在黑胎的衬托下呈现出质感细腻、温润类玉,光泽度更佳。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发明的烧成升温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0013] 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
[0014] 实施例1: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包括胎料和釉料,其中:所述胎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金土80 份、西源瓷土18份、黄坛瓷土15份;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岭根釉土32 份、生石灰24份、石英5份、硫铁矿5份、大窑紫金土13 份、黄色萤石22份。
[0015] 一种哥窑开片青瓷制造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A、烧制素烧坯:将所述胎料的所有原料加水混合均匀,制成坯泥,将所述坯泥成型干燥后,入窑烧制,制成素烧坯;
B、配制陶瓷釉:将所述釉料中的原料按照配比进行混合,粉碎后,加水球磨,过筛后即得陶瓷釉;
C、施釉:将所述陶瓷釉施于所述素烧坯上,干燥后形成厚度均匀的釉层,即得坯体,坯体冷却后进行第二次施釉;
D、烧制:待坯体上的釉层自然干透后,入窑烧制,烧制后出窑即得成品;其中烧制过程依次经过如下几个阶段:快速升温阶段、缓慢升温阶段和自然冷却。
[0016] 其中,施釉工艺:南宋黑胎哥窑开片青瓷其主要特点为薄胎厚釉,釉比胎厚,因此,施釉工艺尤为关键。本实施例主要采用多次施釉法,该施釉法分为浸釉与喷釉两部分。施釉前,先将坯体放入窑中素烧至800℃左右,待其冷却除尘后进行第一次浸釉,浸釉时间为10s—15s之间。之后,放入窑中焙烧至500℃,待其冷却除尘后进行第二次施釉。第二次施釉采用喷釉法,将素坯放置于转盘上缓慢旋转,使用压力泵对其进行施釉,待釉层厚度与胎体厚度比值为1.3:1左右时停止施釉。
[0017] 烧成工艺:为了保证制品外观效果及提高成品率,本实施例使用梭式窑缓慢烧成,于1080℃进入强还原烧成阶段,并于1200℃转为弱还原至1320℃止火,总耗时近18h。其烧成曲线如图2所示。烧制中起止温度均为室温,快速升温阶段的升温速度为2-3℃ /min,缓慢升温阶段的升温速度为0.3-0.5℃ /min。
[0018] 实施例2: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包括胎料和釉料,其中:所述胎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金土90 份、西源瓷土15 份、黄坛瓷土20 份;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岭根釉土35 份、生石灰20 份、石英3份、硫铁矿3份、大窑紫金土11 份、黄色萤石25份。
哥窑开片青瓷制造工艺同实施例1。
[0019] 实施例3:一种仿宋代哥窑开片青瓷配方,包括胎料和釉料,其中:所述胎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紫金土85 份、西源瓷土16 份、黄坛瓷土18 份;所述釉料是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岭根釉土34 份、生石灰22份、石英3份、硫铁矿5份、大窑紫金土12 份、黄色萤石24份。哥窑开片青瓷制造工艺同实施例1。
[0020] 本发明通过多次实验配制出了黑胎哥窑开片青瓷胎料,该类胎料有较好的成型性能,在1300℃——1320℃烧成时呈现黑色。为烧制出与南宋黑胎哥窑开片青瓷釉面外观效果类似的青瓷,通过多次实验,得到合理配方,最后烧制出釉面质感细腻、温润类玉、胜玉雅致,釉色淡雅,黄中泛白的米黄釉。
[0021]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