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729007.0 申请日 2017-08-23 公开(公告)号 CN107352922A 公开(公告)日 2017-11-17
申请人 钟传新; 发明人 钟传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建筑垃圾再生 混凝土 及其制备方法,属于 建筑材料 技术领域。其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建筑垃圾再生 骨料 50-70份、增强剂10-20份、减 水 剂5-15份、 固化 剂10-20份、矿粉5-15份、 水泥 30-90份、水100-150份和聚酰胺10-20份。本发明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强度高, 质量 稳定,使用寿命长,成本低,能够变废为宝,环保节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

1.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50-70份、增强剂10-20份、减剂5-15份、固化剂10-20份、矿粉5-15份、水泥30-90份、水100-150份和聚酰胺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60份、增强剂15份、减水剂10份、固化剂15份、矿粉10份、水泥60份、水125份和聚酰胺1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指经粉碎、筛分、剔除杂物后得到的粒径为2-10mm的建筑垃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剂为灰粉和可再分散乳胶粉按质量比1:3的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或白水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12%硫酸、12%氯化钠、12%氯化钙、12%酸氢铵、12%碳酸和40%水混合制备而成。
8.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50-70份、增强剂10-20份、减水剂5-15份、固化剂10-20份、矿粉5-15份、水泥30-90份、水100-150份和聚酰胺10-20份;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增强剂、矿粉、水泥、聚酰胺倒入搅拌机中,边搅拌边喷洒固化剂,搅拌2min后,再加入水和减水剂,搅拌6min,即得所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说明书全文

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垃圾是城市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仅2004年我国就产生建筑垃圾约60亿吨,2008年~2011年的数据肯定还远远大于此数。当前对待建筑垃圾以传统的露天堆放、深挖填埋为主,这种方式虽然处理量大、方便简单、处理费用低,但实际是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产生了无法挽回的环境污染。如此大量的建筑垃圾若不能及时回收利用,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本发明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强度高,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成本低,能够变废为宝,环保节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0004]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50-70份、增强剂10-20份、减剂5-15份、固化剂10-20份、矿粉5-15份、水泥30-90份、水100-150份和聚酰胺10-20份。
[0005]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6] 进一步,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60份、增强剂15份、减水剂10份、固化剂15份、矿粉10份、水泥60份、水125份和聚酰胺15份。
[0007] 更进一步,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指经粉碎、筛分、剔除杂物后得到的粒径为2-10mm的建筑垃圾。
[0008] 更进一步,所述增强剂为灰粉和可再分散乳胶粉按质量比1:3的混合物。
[0009] 更进一步,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高效减水剂。
[0010] 更进一步,所述水泥为硅酸盐水泥、硫酸盐水泥、铝酸盐水泥或白水泥。
[0011] 更进一步,所述固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12%硫酸、12%氯化钠、12%氯化钙、12%酸氢铵、12%碳酸和40%水混合制备而成。
[0012]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上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生产。
[0013]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 (1)取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50-70份、增强剂10-20份、减水剂5-15份、固化剂10-20份、矿粉5-15份、水泥30-90份、水100-150份和聚酰胺10-20份;
[0015]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增强剂、矿粉、水泥、聚酰胺倒入搅拌机中,边搅拌边喷洒固化剂,搅拌2min后,再加入水和减水剂,搅拌6min,即得所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7] (1)本发明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强度高,质量稳定,使用寿命长,成本低,能够变废为宝,环保节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0018] (2)本发明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劈拉强度、抗冲击性能,韧性好,塌落度为60-100mm,在保证强度达标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0019] (3)本发明的各原料成本低廉,制备方法简单,市场前景广阔,适合规模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0021] 实施例1:
[0022] 本实施例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50kg、增强剂20kg、减水剂5kg、固化剂20kg、矿粉5kg、硅酸盐水泥水泥90kg、水100kg和聚酰胺20kg,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指经粉碎、筛分、剔除杂物后得到的粒径为2-10mm的建筑垃圾,所述增强剂为硅灰粉和可再分散乳胶粉按质量比1:3的混合物,所述固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12%硫酸钙、12%氯化钠、12%氯化钙、12%碳酸氢铵、12%碳酸钾和40%水混合制备而成。
[0023] 上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4] (1)取如下重量的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50kg、增强剂20kg、减水剂5kg、固化剂20kg、矿粉5kg、硅酸盐水泥水泥90kg、水100kg和聚酰胺20kg;
[0025]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增强剂、矿粉、水泥、聚酰胺倒入搅拌机中,边搅拌边喷洒固化剂,搅拌2min后,再加入水和减水剂,搅拌6min,即得所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0026] 实施例2:
[0027] 本实施例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60kg、增强剂15kg、减水剂10kg、固化剂15kg、矿粉10kg、硅酸盐水泥水泥60kg、水125kg和聚酰胺15kg,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指经粉碎、筛分、剔除杂物后得到的粒径为2-
10mm的建筑垃圾,所述增强剂为硅灰粉和可再分散乳胶粉按质量比1:3的混合物,所述固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12%硫酸钙、12%氯化钠、12%氯化钙、12%碳酸氢铵、12%碳酸钾和
40%水混合制备而成。
[0028] 上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 (1)取如下重量的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60kg、增强剂15kg、减水剂10kg、固化剂15kg、矿粉10kg、硅酸盐水泥水泥60kg、水125kg和聚酰胺15kg;
[0030]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增强剂、矿粉、水泥、聚酰胺倒入搅拌机中,边搅拌边喷洒固化剂,搅拌2min后,再加入水和减水剂,搅拌6min,即得所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0031] 实施例3:
[0032] 本实施例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由如下重量的原料制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70kg、增强剂10kg、减水剂15kg、固化剂10kg、矿粉15kg、硅酸盐水泥水泥30kg、水150kg和聚酰胺10kg,其中,所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是指经粉碎、筛分、剔除杂物后得到的粒径为2-
10mm的建筑垃圾,所述增强剂为硅灰粉和可再分散乳胶粉按质量比1:3的混合物,所述固化剂按质量百分比由12%硫酸钙、12%氯化钠、12%氯化钙、12%碳酸氢铵、12%碳酸钾和
40%水混合制备而成。
[0033] 上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4] (1)取如下重量的原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70kg、增强剂10kg、减水剂15kg、固化剂10kg、矿粉15kg、硅酸盐水泥水泥30kg、水150kg和聚酰胺10kg;
[0035] (2)将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增强剂、矿粉、水泥、聚酰胺倒入搅拌机中,边搅拌边喷洒固化剂,搅拌2min后,再加入水和减水剂,搅拌6min,即得所述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
[0036] 将实施例1-3所得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进行检测,具体如表1所示。
[0037] 表1实施例1-3所得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检测
[0038]
[0039] 由此可见,本发明的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劈拉强度、抗冲击性能,韧性好,在保证强度达标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