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缸套表面处理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613877.1 申请日 2017-07-25 公开(公告)号 CN107420215A 公开(公告)日 2017-12-01
申请人 中原内配集团安徽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黄德松;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缸套 内 表面处理 方法,缸套在300~350℃预热后,送入盐浴池中进行盐浴共渗处理,盐浴共渗处理后清洗,去除缸套共渗后表面的盐及 碳 ;然后在缸套内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共渗剂,将缸套置于机床托辊上,再将等离子炬 喷嘴 插入缸套内部,缸套在 水 平托辊的带动下作定轴旋转运动,等离子炬喷嘴作往复直线运动,在被处理的缸套内表面扫描出螺旋状硬化带。缸套经过本发明所述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处理后,其具有优异的 耐磨性 能,相对于传统缸套,其耐磨性提高了29.8%~32.2%,配副 活塞 环耐磨性提高了24.7%~26.3%。
权利要求

1.一种缸套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共渗
缸套在300 350℃预热后,送入盐浴池中进行盐浴共渗处理,盐浴温度为510 520℃,盐~ ~
浴中氰酸根的质量浓度为30 40%,共渗90 100分钟,盐浴共渗处理后清洗,去除缸套共渗后~ ~
表面的盐及
步骤二、二次共渗
在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缸套内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共渗剂,然后将缸套置于机床托辊上,再将等离子炬喷嘴插入缸套内部,缸套在平托辊的带动下作定轴旋转运动,等离子炬喷嘴作往复直线运动,在被处理的缸套内表面扫描出螺旋状硬化带,即完成二次共渗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渗剂由碳化粉、氮化硼粉、石墨烯粉、氟硼酸、稀土合金粉、机油混合均匀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渗剂中碳化硼粉、氮化硼粉、石墨烯粉、氟硼酸钾、稀土硅铁合金粉、机油的质量配比为(33 36):(56 60):
~ ~
(3 3.5):(1.1 1.3):(5.8 6.3):(120 130)。
~ ~ ~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硅铁合金粉由硅铁、稀土铈、稀土钐、生铁按照质量比(39 41):(1.2 1.5):(2.3 2.5):(0.2 0.3):
~ ~ ~ ~
(47 49)的比例配料经高温熔融制成合金再经过粉碎制成。
~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硅铁合金粉的粒径小于0.5μ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化硼粉的粒径小于0.5μm。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硼粉的粒径小于0.5μm。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粉的粒径小于0.5μm。

说明书全文

一种缸套表面处理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涉及缸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3] 缸套就是气缸套的简称,它镶在缸体的缸筒内,与活塞和缸盖共同组成燃烧室。缸套分为干缸套和湿缸套两大类。背面不接触冷却的气缸套叫干缸套,背面和冷却水接触的气缸套是湿缸套。干缸套厚度较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湿缸套直接接触冷却水,所以有利于发动机的冷却,有利于发动机的小型轻量化。
[0004] 缸套质量的髙低对发动机的振动、活塞加速磨损、漏气、烧机油和燃烧效率等主要指标有直接的影响,目前的绝热陶瓷缸套,气缸套内表面涂覆硬铬,电沉积镍磷合金喷涂耐磨合金,表面渗碳以及激光相变硬化等技术,但这些处理工艺大多技术复杂,成本髙,变形大,成品率及生产率低。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初共渗
缸套在300 350℃预热后,送入盐浴池中进行盐浴共渗处理,盐浴温度为510 520℃,盐~ ~
浴中氰酸根的质量浓度为30 40%,共渗90 100分钟,盐浴共渗处理后清洗,去除缸套共渗后~ ~
表面的盐及碳;
步骤二、二次共渗
在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缸套内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共渗剂,然后将缸套置于机床托辊上,再将等离子炬喷嘴插入缸套内部,缸套在水平托辊的带动下作定轴旋转运动,等离子炬喷嘴作往复直线运动,在被处理的缸套内表面扫描出螺旋状硬化带,即完成二次共渗过程。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共渗剂由碳化粉、氮化硼粉、石墨烯粉、氟硼酸、稀土硅合金粉、机油混合均匀制成。
[0007]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共渗剂中碳化硼粉、氮化硼粉、石墨烯粉、氟硼酸钾、稀土硅铁合金粉、机油的质量配比为(33 36):(56 60):(3 3.5):(1.1 1.3):(5.8~ ~ ~ ~ ~6.3):(120 130)。
~
[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稀土硅铁合金粉由硅铁、稀土铈、稀土钐、生铁按照质量比(39 41):(1.2 1.5):(2.3 2.5):(0.2 0.3):(47 49)的比例配料经高温熔融制~ ~ ~ ~ ~成合金再经过粉碎制成。
[0009]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稀土硅铁合金粉的粒径小于0.5μm。
[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碳化硼粉的粒径小于0.5μm。
[001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氮化硼粉的粒径小于0.5μm。
[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石墨烯粉的粒径小于0.5μm。
[001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缸套经过本发明所述缸套内表面处理方法处理后,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相对于传统缸套,其耐磨性提高了29.8% 32.2%,配副活塞环耐磨性提高了~24.7% 26.3%。
~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5] 实施例1步骤一、初共渗
缸套在300 350℃预热后,送入盐浴池中进行盐浴共渗处理,盐浴温度为510 520℃,盐~ ~
浴中氰酸根的质量浓度为30 40%,共渗90 100分钟,盐浴共渗处理后清洗,去除缸套共渗后~ ~
表面的盐及碳;
步骤二、二次共渗
在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缸套内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共渗剂,然后将缸套置于机床托辊上,再将等离子炬喷嘴插入缸套内部,缸套在水平托辊的带动下作定轴旋转运动,等离子炬喷嘴作往复直线运动,在被处理的缸套内表面扫描出螺旋状硬化带,即完成二次共渗过程。
[0016] 其中,所述共渗剂由33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碳化硼粉、56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氮化硼粉、3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石墨烯粉、1.1重量份的氟硼酸钾、5.8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稀土硅铁合金粉、120重量份的机油混合均匀制成。所述稀土硅铁合金粉由硅铁、稀土铈、稀土钐、钙、生铁按照质量比39:1.2:2.3:0.2:47的比例配料经高温熔融制成合金再经过粉碎制成。
[0017] 按NJ127-2001《气缸套、活塞环快速磨损试验方法》的规定,与不作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同类型缸套作对比:经过本发明所述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缸套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与不作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缸套相比,其耐磨性提高了31.7%,配副活塞环耐磨性提高了26.3%。
[0018] 实施例2步骤一、初共渗
缸套在330℃预热后,送入盐浴池中进行盐浴共渗处理,盐浴温度为515℃,盐浴中氰酸根的质量浓度为35%,共渗95分钟,盐浴共渗处理后清洗,去除缸套共渗后表面的盐及碳;
步骤二、二次共渗
在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缸套内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共渗剂,然后将缸套置于机床托辊上,再将等离子炬喷嘴插入缸套内部,缸套在水平托辊的带动下作定轴旋转运动,等离子炬喷嘴作往复直线运动,在被处理的缸套内表面扫描出螺旋状硬化带,即完成二次共渗过程。
[0019] 其中,所述共渗剂由35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碳化硼粉、58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氮化硼粉、3.3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石墨烯粉、1.2重量份的氟硼酸钾、6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稀土硅铁合金粉、125重量份的机油混合均匀制成。所述稀土硅铁合金粉由硅铁、稀土铈、稀土钐、钙、生铁按照质量比40:1.3:2.4:0.3:49的比例配料经高温熔融制成合金再经过粉碎制成。
[0020] 按NJ127-2001《气缸套、活塞环快速磨损试验方法》的规定,与不作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同类型缸套作对比:经过本发明所述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缸套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与不作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缸套相比,其耐磨性提高了32.2%,配副活塞环耐磨性提高了24.9%。
[0021] 实施例3步骤一、初共渗
缸套在350℃预热后,送入盐浴池中进行盐浴共渗处理,盐浴温度为520℃,盐浴中氰酸根的质量浓度为40%,共渗100分钟,盐浴共渗处理后清洗,去除缸套共渗后表面的盐及碳;
步骤二、二次共渗
在经过步骤一处理后的缸套内表面均匀涂抹一层共渗剂,然后将缸套置于机床托辊上,再将等离子炬喷嘴插入缸套内部,缸套在水平托辊的带动下作定轴旋转运动,等离子炬喷嘴作往复直线运动,在被处理的缸套内表面扫描出螺旋状硬化带,即完成二次共渗过程。
[0022] 其中,所述共渗剂由36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碳化硼粉、60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氮化硼粉、3.5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石墨烯粉、1.3重量份的氟硼酸钾、6.3重量份粒径小于0.5μm的稀土硅铁合金粉、130重量份的机油混合均匀制成。所述稀土硅铁合金粉由硅铁、稀土铈、稀土钐、钙、生铁按照质量比41:1.5:2.5:0.3:49的比例配料经高温熔融制成合金再经过粉碎制成。
[0023] 按NJ127-2001《气缸套、活塞环快速磨损试验方法》的规定,与不作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同类型缸套作对比:经过本发明所述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缸套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与不作初共渗和二次共渗处理的缸套相比,其耐磨性提高了29.8%,配副活塞环耐磨性提高了24.7%。
[0024] 在上述实施例中,缸套经过在盐浴池中进行初共渗处理,相对于普通的盐浴共渗处理,本发明的盐浴温度降低了20 50℃,在去除缸套共渗后表面的盐及碳的同时,对缸套~的内表面进行初步硬化。然后在以及初步硬化的内表面的基础上,再进行使用共渗剂利用等离子体火炬进行二次共渗,这不仅使得硬化带硬度提高、组织细化、多元共渗强化的作用,同时也是由于硬化带中的大量石墨烯,石墨烯是目前已知的强度最大的材料,同时其极高的强度与柔韧性,室温下最好的导电导热性使得石墨烯在具有自润滑作用的同时,不影响硬化带的耐磨性,从而提髙了缸套的使用寿命。
[0025] 在共渗剂中,碳化硼粉和氮化硼粉均为供硼剂,碳化硼具有密度低、强度大、高温稳定性以及化学稳定性好的特点。氮化硼具有良好的导热性,是一种超硬材料,有助于后续提高硬化带的耐磨性。氟硼酸钾为活化剂,稀土硅铁合金粉为还原剂,在稀土硅铁合金粉中,稀土铈和稀土钐具有防止热裂变和改善组织结构的性能,稀土铈本身还用作还原剂和催化剂,提高硬化带的耐热性。稀土钐易与非金属元素化合,促使硬化带结合缸套内表面中的非金属元素,促使硬化带成型并与缸套内表面结合。
[0026]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