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佛尊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813282.0 申请日 2017-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7473703A 公开(公告)日 2017-12-15
申请人 禹州市杨志钧窑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胜强; 杨晓平;
摘要 一种佛尊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属于钧瓷工艺品制作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2、拉坯;3、修坯;4、素烧;5、施釉;6、烧制;所述的施釉,包括表层浸釉,烘干;所述的表面浸釉是采用钧瓷釉材, 粉碎 后混合均匀,加上制成釉浆,在坯型表面浸润;所述的钧瓷釉材包括不少于60%的黄 长石 ,15% 铜 矿石 ;所述的釉材粉碎细度应达到400目以上;所述的坯型表面釉材的厚度为2-3毫米;所述的烘干是将施釉完成后的坯型放置于室内,在60°C的 温度 下进行烘干10个小时以上;具有能够保证釉层与坯型的良好结合,烧制后能够实现本工艺品色泽丰满,更好体现本工艺品设计特点的特点。
权利要求

1.一种佛尊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2、拉坯;3、修坯;4、素烧;5、施釉;6、烧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施釉,包括表层浸釉,烘干;所述的表面浸釉是采用钧瓷釉材,粉碎后混合均匀,加上制成釉浆,在坯型表面浸润;所述的钧瓷釉材包括不少于60%的黄长石,15%矿石;所述的釉材粉碎细度应达到400目以上;所述的坯型表面釉材的厚度为2-
3毫米;所述的烘干是将施釉完成后的坯型放置于室内,在60°C的温度下进行烘干10个小时以上。

说明书全文

一种佛尊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陶瓷工艺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钧瓷的佛尊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陶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钧瓷作为中国传统陶瓷中独有的色泽变化和形状被称为陶瓷领域的国宝;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同时,由于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自然色泽变化,给钧瓷色彩的变化莫测增加了钧瓷的神秘感;佛尊是钧瓷工艺品中的一种代表作,如图1,包括下腔,中腹,上腔,上腹,顶杯;整个器形像一个端坐的佛陀;其壁厚在10毫米以下,总高度为500-600毫米,下部直径280-350毫米,顶杯直径50毫米左右,中腹直径30毫米,由于下部直径和上部直径相差较大,而中腹和上腹需要从大直径收缩为小直径,同时壁厚相对较薄,而色彩以钧瓷特有的鸡血红为主,通过窑变,使整体色彩结合器形,呈现出稳重,厚实,同时又生机盎然的艺术格,从器形,色彩各方面都要求很高,采用惯用的工艺方法,很难保证佛尊钧瓷工艺品的艺术品质,成品率极低。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现有佛尊钧瓷工艺品对器形,色彩的要求高,成品率低的问题,通过国家工艺品大师杨志先生多年研究,提出一种佛尊工艺品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2、拉坯;3、修坯;4、素烧;5、施釉;6、烧制;所述的步骤1中,包括选取陶土,粉碎,和泥,踩泥,揉泥;所述的陶土选用禹州市神垕镇西寺村的陶土;所述的粉碎是将陶土粉碎成
180-230目的细度;所述的和泥是将粉碎过的陶土加搅拌和成泥;所述的踩泥是将和好的泥人工脚踩,消除泥中的空气;所述的揉泥是将踩好的泥取出小,用手人工进一步揉制,使泥更加细腻均匀无空气。
[0004] 所述的拉坯采用转盘人工进行拉坯,包括抱泥头,拉颤子,拉下腔,收中腹,拉上腔,收上腹,拉顶杯,收口;所述的抱泥头是选用与整个器形所需陶泥相匹配的重量在转盘上做出与下腔底足直径相同的半球形泥团;所述的拉颤子是将半球形泥团从上部中间开口进行扩张;所述的拉下腔是将泥坯首先拉出下腔下部的弧形结构;所述的收中腹是将拉出下腔的弧形形状收缩,其缩口直径等于中腹直径;所述的拉上腔是将收缩为中腹的泥坯再次向外扩张,并拉出上腔的弧形结构和形状;所述的收上腹是将扩张后的上腔上部将泥坯再次收缩,其缩口直径等于上腹直径;所述的拉顶杯是将缩口后的上腹从上部再次扩张,拉出顶杯的外形;所述的收口是将顶杯的口部收缩成型,形成坯型;上述的各个环节都需保证泥坯的厚度一致均匀。
[0005] 所述的修坯是将拉坯成型的泥坯晾干到能够独立支撑,手拿不变形的硬度时,采用人工将坯型外部进行修整,保证外部光滑流畅,满足设计要求。
[0006] 所述的素烧,是将经过修坯过程后的坯型风干后,放入窑内低温烧制;所述的低温烧制是控制窑内温度930°-960°C;所述的素烧时间是在设定的温度下烧制4-6个小时。
[0007] 所述的施釉,包括表层浸釉,烘干;所述的表面浸釉是采用钧瓷釉材,粉碎后混合均匀,加上制成釉浆,在坯型表面浸润;所述的钧瓷釉材包括不少于60%的黄长石,15%矿石;所述的釉材粉碎细度应达到400目以上;所述的坯型表面釉材的厚度为2-3毫米;所述的烘干是将施釉完成后的坯型放置于室内,在60°C的温度下进行烘干10个小时以上。
[0008] 所述的烧制包括初级化,轻还原,重还原,再次轻还原,再次氧化几个过程;所述的初级氧化是将坯型放置窑中在950°C的温度下烧制3-5个小时;所述的窑是指传统钧瓷烧制窑;所述的轻还原是在初级氧化后紧接着进行的,其过程是在窑内温度自950°C升温1050°C,经过1个半小时到2个小时完成;所述的重还原是在轻还原完成后在窑内温度自
1050°C升温到1250°C烧制3-4个小时;所述的再次还原是在重还原完成后在窑内温度自
1250°C升温到1280°C,烧制50到70分钟;所述的再次氧化是在再次还原完成后窑内温度自
1280°C升温到1340°C,烧制1小时-2个半小时;以上各个工序保持缓慢升温;以上工序完成后住火冷却10个小时,出窑,检选。
附图说明
[0009] 图1是佛尊钧瓷工艺品的外形结构图1.下腔,2.中腹,3.上腔,4.上腹,5.顶杯。
[0010]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保证佛尊钧瓷工艺品的艺术品质,提高成品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现结合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本例中以佛尊钧瓷工艺品的总高度550毫米;下腔1的最大直径300毫米,高度180毫米;中腹2的高度30毫米外径80毫米;上腔3的高度260毫米,最大直径120毫米;上腹4的高度30毫米,外径30毫米;顶杯高度50毫米,最大直径50毫米;整体壁厚为7毫米为例,;选用禹州市神垕镇西寺的陶土作为坯型的原材料,本例中采用一合土,有就是采用单一品种的陶土;将其粉碎过筛成200目的细粉,加水搅拌和泥,使其成为半软泥,所述的半软泥是本行业通用的半软泥的硬度指标;采用人工进行踩泥,使泥内空气溢出并使泥的组织均匀细密;在进行拉坯前采用人工揉泥,取适量的泥团,采用人工在工作台上揉制,进一步挤压泥中的空气,去掉和泥过程中没有完全与水结合的硬块;将揉制后的泥团,取与制作坯型重量相当的重量略重,放置于本行业通用的拉坯用的转盘上,采用人工进行拉坯;在拉坯过程中,操作人员手上沾取少量水分,将转盘上旋转的泥团抱挤成半球状,使其底部与坯型底部大小相同,以决定坯型底足的大小,以上为抱泥头;然后在人工采用手指将半球形泥团的顶部中间拉出颤子,也就是中空的泥坯,你方便操作人员在内腔操作控制本工艺品的内部形状;进行第一次拉坯,拉出下腔1的形状,并保证厚度满足要求,且厚度均匀;然后进行一次收口,将外形收缩出中腹2的直径和高度,同时保证下腔1的高度和直径以及外部圆弧形特征;一次收口后再次进行外拉,拉出上腔3的外形;拉出上腔3的外形后进行二次收口,收缩出上腹4的直径和高度,同时保证上腔3的壁厚与下腔1以及中腹2的壁厚均匀,以及上腔3的外形特征;
收出上腹4后,进行第三次外拉,拉出顶杯5的形状,拉出顶杯5的形状后进行第三次收口,收出顶杯5的口部特征,同时保证各部分的壁厚均匀误差在1毫米内,这样充分保证在烧制过程中受热均匀,各部分膨胀和收缩速度均匀,避免坯型的炸裂和变形;拉出坯型后,将其从转盘上取下,阴凉处晾干,凉至半干时进行修坯,此处所说半干是指本行业通用的硬度标准,也就是手拿不变形,修坯工具又能容易修整的程度;采用人工将坯型外部按照设计要求,将外形修整,保证外形平整,光滑,流畅;经过修坯后的 坯型进行风干,也就是放置在阴凉通风处进行风干;将风干后的坯型放入窑内进行素烧,本例中采用本行业通用的钧瓷窑,包括烧窑、柴烧窑、气烧窑,为保证烧制质量本例中选用煤烧窑,保持950°C的窑温,烧制5个小时;素烧后的坯型冷却后取出,进行施釉,本例中采用钧瓷釉材,包括65%黄长石,15%的铜矿石,将入其他添加剂,并将其粉碎成450目的细粉,加水搅拌成本行业通用的浓度的釉浆,将釉浆均匀施加在坯型表面,多层施釉,保证釉层厚度2毫米并均匀布满经过素烧后的坯型外表面;将施釉后的坯型将入烘干室内,在60°C的温度下烘干12小时;将烘干后的坯型放入窑中烧制,其中初级氧化采用在4个小时内缓慢升温到950°C,其目的是将釉层和泥料中的杂质挥发掉,所含的矿物质产生氧化;本例中轻还原采用2个小时,在初级氧化完成后进一步加温,从950°C均匀加温到1050°C,是釉层和泥料中的部分矿物质进行还原反应,初步呈现釉层的色泽;在轻还原完成后继续加温,进行重还原,经过3.5小时,均匀将窑温从
1050°C加热到1250°C,其作用是将矿物质显现应有的色泽,同时窑炉中釉层开始产生干裂、分相等物理反应;后面接着进行再次轻还原,将窑温从1250°C经过1个小时,均匀升温到
1280°C,此过程中,在重还原过程中釉层产生的开裂等开始封闭平整;然后在2个小时内将窑温从1280°C均匀升温到1340°C,实施再氧化过程,再此过程中,釉层变得光滑有玉质感,釉色鲜艳发亮;再氧化过程完成后,住火冷却10个小时,将本钧瓷工艺品从窑内取出,检验和选取符合设计要求的成品,就完成了本发明的实施;本发明是著名钧瓷名家杨志先生与其传人(本发明的发明人)经过多年试验总结出来的,为显现本工艺品的艺术特质和烧制成品率的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钧瓷艺术品增加了丰富的内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