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

申请号 CN201710409258.0 申请日 2017-06-02 公开(公告)号 CN107365109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1
申请人 成都纳硕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波;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土聚物 建筑材料 ,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成份包括:秸秆、 高岭土 、 膨润土 、 硅 微粉、 硅酸 钠、氢 氧 化 钾 。本发明的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解决了现有的建筑材料抗压强度低的问题,为建筑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权利要求

1.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成份包括:秸秆、高岭土膨润土微粉、硅酸钠、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组成成份按重量计为,高岭土20份,膨润土9份,硅微粉6份,硅酸钠19份,氢氧化钾7份、秸秆14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岭土的化学成份为,SiO2 ,Al2O3, Na2O ,SO3, Fe2O3 ,K2O ,Mg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岭土的化学成份按重量份计为SiO251份 ,Al2O34.6份, Na2O2.8份 ,SO34.9份, Fe2O33.3份 ,K2O7.9份 ,MgO2.1份。

说明书全文

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

背景技术

[0002] 土壤聚合物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绿色建材。 土聚物的生产相对于酸盐泥能减少约 50%~80%的 CO2排放,并且土聚物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粉尘、SO2、NOx 等污染物相对水泥生产过程也大大降低,这对于 中国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秸秆建材作为保温材料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秸秆基建筑保温材料的节能减排进行了分析,发现秸 秆用于建筑保温在采暖期节能可高达约 51 MJ/(kg·a)。在 达到相同保温效果情况下,秸秆基材料生产过程中的总 能耗和 CO2 排放量均低于聚苯乙烯泡沫(expandable polystyrene)保温材料,具有极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然而 现行秸秆建材较原建筑材料,抗压强度降低,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发明在探究现有材料不足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抗压强度高的土聚物建筑材料。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现有材料抗压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土聚物建筑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成成份包括:秸秆、高岭土膨润土、硅微粉、硅酸钠、氢
[0004] 进一步,所述组成成份按重量计为,高岭土20份,膨润土9份,硅微粉6份,硅酸钠19份,氢氧化钾7份,秸秆14份。
[0005] 进一步,所述高岭土的化学成份为,SiO2 ,Al2O3, Na2O ,SO3, Fe2O3 ,K2O ,MgO。
[0006] 进一步,所述高岭土的化学成份按重量份计为SiO251份 ,Al2O34.6份, Na2O2.8份 ,SO34.9份, Fe2O33.3份 ,K2O7.9份 ,MgO2.1份。
[000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文将秸秆掺入到土聚合物中,结合土聚物本身 强度高,固化快的优点,制备成土聚物新型建筑建材,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建筑材料的强度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实施例1高岭土20份置于弗炉中 850℃煅烧 1.8h 成偏高岭土。氢氧化钾7份和硅酸钠19份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制得激活剂。秸秆经过干燥、撕碎、捻搓、 刻度尺测量剪切等步骤得到特定长度秸秆碎料,置于干燥环境下保存待用。称取秸秆碎料14份和20份偏高岭土放入搅拌器中,而后加入膨润土9份,硅微粉6份,再加入碱激活剂和蒸馏水,搅拌均匀,待形成兼具黏性和良好流动性的浆状物后注入模具中捣实 成型,室温静置 36 h 后拆模,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养护,制得待测样品。
[0009] 实施例2高岭土20份置于马弗炉中 850℃煅烧 1.8h 成偏高岭土。氢氧化钾8份和硅酸钠18份混合搅拌均匀,冷却至室温制得碱激活剂。秸秆经过干燥、撕碎、捻搓、 刻度尺测量剪切等步骤得到特定长度秸秆碎料,置于干燥环境下保存待用。称取秸秆碎料15份和21份偏高岭土放入搅拌器中,而后加入膨润土10份,硅微粉7份,再加入碱激活剂和蒸馏水,搅拌均匀,待形成兼具黏性和良好流动性的浆状物后注入模具中捣实成型,室温静置 36 h 后拆模,放入恒温恒湿箱中养护,制得待测样品。
[0010] 实施例3将实施例1、实施例2中制作的样品(简称样品1、样品2)和现有建筑材料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按照秸秆土聚物制备方法制备 20 mm×20 mm×20 mm 秸秆土聚物试,使用 TYE-
300B 型压试验机进行抗压强度测试。测试选用任意设定截面模式,显示模式为峰值显示,参照 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调整并控制加荷速率为 600 N/s。
[0011] 测试结果:  样品1 样品2 现有建筑材料
抗压强度(MPa) 51.56 59.61 33.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