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

申请号 CN200580020235.6 申请日 2005-06-16 公开(公告)号 CN100431212C 公开(公告)日 2008-11-05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加藤文生; 泽田胜也; 向井保雄; 野矢重人;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包括正极、负极和 碱 性 电解 质的碱性 电池 ,其中所述正极包括 正极材料 混合物,该正极材料混合物包括羟基 氧 化镍、电解二氧化锰和膨胀 石墨 ,该膨胀石墨具有5μm到25μm的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4m2/g到10m2/g的BET 比表面积 和由静态法测量的0.03g/cm3到0.10g/cm3的堆积比重(表观 密度 ),所述羟基氧化镍具有3.05以上的平均镍化合价,以及在包括在所述正极材料混合物中的所述羟基氧化镍、所述电解二氧化锰和所述膨胀石墨的总量中,所述膨胀石墨的含量为3wt%到15wt%。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碱性电池
其中所述正极包括正极材料混合物,该正极材料混合物包括羟基 化镍、电解二氧化锰和膨胀石墨
所述膨胀石墨具有5μm到25μm的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4m2/g到 10m2/g的BET比表面积和由静态法测量的0.03g/cm3到0.10g/cm3的堆 积比重,其中堆积比重是表观密度,所述羟基氧化镍具有3.05以上的平均镍化合价,和
在包括在所述正极材料混合物中的所述羟基氧化镍、所述电解二 氧化锰和所述膨胀石墨的总量中,所述膨胀石墨的含量为3wt%到 15wt%。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碱性电池,其中在所述羟基氧化镍和所述电 解二氧化锰的总量中,所述电解二氧化锰的含量为20wt%到90wt%。
3.根据权利要求1的碱性电池,其中所述膨胀石墨具有由粉末X 射线衍射测定的以上的(002)平面的晶面间距d002和以下 的微晶尺寸Lc(002)。
4.根据权利要求1的碱性电池,其中所述膨胀石墨通过使高纯度 石墨前体膨胀来获得,并且所述前体具有0.2wt%以下的杂质含量,且 构成所述杂质的含量是所述前体的0.05wt%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碱性电池,其中所述羟基氧化镍是至少包括 溶解在其中的锰的固溶体
6.根据权利要求5的碱性电池,其中在包括在所述羟基氧化镍中 的镍和所述锰的总量中,所述锰的含量为1mol%到7mol%。
7.根据权利要求1的碱性电池,其中所述羟基氧化镍具有附着到 所述羟基氧化镍颗粒表面的钴氧化物。
8.根据权利要求7的碱性电池,其中相对于所述羟基氧化镍的 量,所述钴氧化物的量为7wt%以下。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包括二化锰和羟基氧化镍作 为活性材料的电池,更具体地说,涉及作为原电池的镍锰电池。

背景技术

由碱锰干电池代表的作为原电池的碱性电池具有反置型结构,该 结构包括:兼起正极接线柱作用的正极外壳;圆柱形正极材料混合物 片,该混合物片包含二氧化锰并放置在正极外壳内部且与正极外壳紧 密接触;和凝胶状的锌负极,该锌负极放置在正极材料混合物片的中 空部且该混合物片和负极之间插有隔膜。一般而言,碱性电池的正极 材料混合物包括电解二氧化锰和石墨导电材料。
随着最近数字装置的广泛使用,使用碱性电池的装置的负荷功率 逐渐增加,所以日益需求显示优异高负荷放电性能的电池。为了满足 这一需求,已建议将羟基氧化镍混入正极材料混合物中以改进电池的 高负荷放电特性(参见专利文件1)。出于对提供即使长期在高温下 储存之后仍保持其高负荷放电性能的碱性电池的考虑,也已提出了让 正极材料混合物包含氧化物如氧化锌、氧化、钇氧化物或二氧化 (专利文件2)。近年来,如上所述的碱性电池已投入实际使用,并 得到广泛应用。
一般而言,用于碱性电池的羟基氧化镍如下获得:用氧化剂如次 氯酸钠溶液将用于碱性蓄电池(碱性二次电池)如镍镉蓄电池和镍 -金属氢化物蓄电池(参见专利文件3)的球形或椭圆形氢氧化镍氧化。
为了实现电池的高密度填充,此时,将包含β型结构晶体并具有 大堆积比重(表观密度)或振实密度的氢氧化镍用作源材料。通过用 氧化剂处理此种源材料,可以获得包含β型结构晶体的羟基氧化镍。 在已通过化学处理制备的包含β型结构晶体的羟基氧化镍中,镍化合 价为大约3。当镍从大约3的化合价还原到接近2的化合价时所产生的 电化学能用作电池的放电容量。
为了改进电池的高负荷放电特性,有时将用于碱性蓄电池的包括 钴、锌等的氢氧化镍(参见专利文件4)用作源材料。在此类氢氧化 镍的晶体中,使钴、锌等溶解而形成固溶体氢氧化镍。
在碱性蓄电池领域中,已建议如下获得容量的显著增加,即在充 电期间有意地形成包含γ型结构晶体并具有接近3.5的平均镍化合价 的羟基氧化镍(参见专利文件5到7)。在这种建议中,将包含β型结 构晶体并包括溶解在其中的过渡金属如锰的固溶体氢氧化镍用作活 性材料的源材料。然而,此种碱性蓄电池在其循环寿命等方面存在问 题,并且还没有投入实际使用。
另一方面,在包括碱性-锰干电池的原电池领域,已建议将少量 膨胀石墨加入正极材料混合物中,从而改进正极材料混合物片的模压 性能,同时改进电导率(参见专利文件8)。对于在正极材料混合物 中使用二氧化锰和羟基氧化镍的镍锰电池来说,出于对改进储存特性 的考虑,已建议将BET比表面积为3m2/g到4m2/g且平均粒径为8μm到 35μm的石墨粉添加到正极材料混合物中(参见专利文件9)。另外, 对于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仅使用羟基氧化镍的镍干电池来说,为了改 进正极材料混合物的电导率和正极混合物片的模压性能,已建议将平 均粒径为5μm到20μm的膨胀石墨作为导电材料添加到正极材料混合 物中(参见专利文件10)。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将解决的问题
作为对将固溶体氢氧化镍或羟基氧化镍(它们中的每一种已在碱 性蓄电池领域中进行了研究)用于原电池应用的各种研究的结果,本 发明的发明人已发现,可以通过使用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作为源 材料来显著地增加电池容量。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可以制备成源 材料,例如,通过使用包含β型结构晶体且包括溶解在其中的锰的氢 氧化镍。
然而,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包括γ型结构晶体。因为包含γ 型结构晶体的羟基氧化镍(γ-NiOOH)在放电期间经历结构变化从 而变成β型或α型氢氧化镍,所以它经过大的体积变化。因此,不可 能成功地确保放电期间在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集流,以致高负荷放电 特性比在使用羟基氧化镍制备的碱性电池中更可能降低,所述羟基氧 化镍包含接近单相的β型结构晶体(β-羟基氧化镍)(镍化合价: 3.0)。因此,在通过将羟基氧化镍与二氧化锰(在高负荷放电期间 它的利用较低)混合而获得显示优异高负荷放电特性的碱性电池的情 况下,可能存在这种情形,即不能充分地获得改进高负荷放电特性的 效果。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包括正极、负极和碱性电解质的碱性电池,所述正 极包括正极材料混合物,该正极材料混合物包括羟基氧化镍、电解二 氧化锰和膨胀石墨。在此,所述膨胀石墨具有:(1)5μm到25μm的 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2)4m2/g到10m2/g的BET比表面积;和(3) 由静态法测量的0.03g/cm3到0.10g/cm3的堆积比重(表观密度)。另外, 所述羟基氧化镍具有3.05以上的平均镍化合价。在包括在所述正极材 料混合物中的所述羟基氧化镍、所述电解二氧化锰和所述膨胀石墨的 总量中,所述膨胀石墨的含量为3wt%到15wt%。
本发明的作用
膨胀石墨由如下获得的颗粒构成:使具有已产生晶体结构的石墨 膨胀或通过用硫酸硝酸热处理使其层间间距扩大。膨胀石墨具有 与普通石墨如天然石墨的电子电导率同样高的电子电导率,并且在发 挥缓冲作用的压缩性方面和使正极材料内部应松弛的能力方面是 优异的。
即,即使在电池的放电期间包含γ型结构晶体的高度氧化过的羟 基氧化镍经历γ型结构晶体特有的体积变化,膨胀石墨的颗粒也充当 体积变化的缓冲材料;因此,有可能确保活性材料颗粒(羟基氧化镍 和电解二氧化锰)之间足够的电连接。因此,有可能提供在宽范围的 放电状态下(从低负荷放电到高负荷放电)具有大容量的碱性电池。
另外,因为膨胀石墨的BET比表面积受抑制而相对低,所以降低 了石墨和电解质之间的反应,这使得保持镍锰电池的储存特性处于优 异的状态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镍锰电池的一部分为截面的前 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包括正极、负极和碱性电解质的碱性电池,所述正极 包括正极材料混合物,该正极材料混合物包括羟基氧化镍、电解二氧 化锰和膨胀石墨。所述羟基氧化镍和电解二氧化锰充当正极活性材 料,所述膨胀石墨主要充当导电材料。
在此,羟基氧化镍具有3.05以上,优选3.1以上的平均镍化合价。 原因是本发明将通过使用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来获得电池容量 的显著增加。
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可以容易地获得,例如通过将包括溶解 在其中的锰的固溶体氢氧化镍化学氧化。当锰溶于氢氧化镍(其是羟 基氧化镍的源材料)时,氢氧化镍的氧化还原电势转变到较低值。因 此可以容易地获得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出于对使得羟基氧化镍 的密度尽可能高的考虑,优选包括溶解在其中的锰的固溶体氢氧化镍 包含β型结构晶体。
在作为羟基氧化镍的源材料的氢氧化镍中,锰的含量在镍和锰的 总量中优选为1mol%到7mol%,更优选为2mol%到5mol%。当锰的含 量小于1mol%时,难以容易地获得如上所述的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 镍。相反,当锰的含量大于7mol%时,镍在氢氧化镍中的比例变得相 对低,以致难以获得足够的电池容量。当如上所述的氢氧化镍用作源 材料时,在包括在羟基氧化镍中的镍和锰的总量中,锰的含量也为 1mol%到7mol%。
优选钴氧化物附着到羟基氧化镍的颗粒表面。其颗粒表面上具有 钴氧化物的羟基氧化镍在颗粒之间具有改进的集流能力,因此尤其是 在高负荷范围中放电特性得到进一步改进。
另外,相对于羟基氧化镍的量,钴氧化物的量优选7wt%以下, 更优选为2wt%到5wt%。当钴氧化物的量大于羟基氧化镍的7wt%并因 此变得过量时,钴有可能例如被洗脱进入电解质中,这导致在高温存 储期间电池可靠性的降低。然而,为了进一步改进在高负荷范围中的 放电特性,相对于羟基氧化镍的量,所使用的钴氧化物的量优选至少 2wt%以上。
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包括γ型结构晶体,因此随着电池的放 电所述羟基氧化镍经历大的体积变化。出于对抑制这一点的考虑,本 发明要求使用膨胀石墨。
在此,膨胀石墨具有以下物理性能。
考虑到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的可分散性,优选膨胀石墨具有小的 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D50),要求将其设置到25μm以下,优选20μm 以下。然而,膨胀石墨的平均粒径越小,正极材料混合物的加压模塑 变得越困难,所以要求将膨胀石墨的平均粒径设置到5μm以上,优选 10μm以上。
当膨胀石墨的BET比表面积过小时,正极材料混合物的电解质保 持力会减少从而降低电池的放电特性,所以要求将BET比表面积设置 到4m2/g以上,优选5m2/g以上。另一方面,当膨胀石墨的BET比表面 积过大时,石墨的氧化降解易于加速从而降低电池的储存特性,因此 要求将BET比表面积设置到10m2/g以下,优选8m2/g以下。
另外,似乎当由静态法测量的膨胀石墨的堆积比重(表观密度) 较低时,较多的垂直边缘暴露在膨胀石墨颗粒的底表面上,并且所述 边缘在适合于集流的状态下延伸;因此,要求将堆积比重设置到 0.10g/cm3以下,优选0.08g/cm3以下。另一方面,因为当堆积比重过低 时正极材料混合物的加压模塑变得困难,所以要求将堆积比重设置到 至少0.03g/cm3以上,优选0.05g/cm3以上。
膨胀石墨是通过让石墨经受膨胀处理而获得的石墨材料。在膨胀 处理中,微观下,不同的离子如硫酸根离子等进入石墨结构的晶面, 从而使(002)面膨胀。另一方面,宏观下,石墨的微晶变得小型化 而使结晶性降低。这些结构变化的程度越大,获得性能如压缩性或应 力松弛越容易。即,在本发明中,优选使用已经经受充分膨胀处理的 膨胀石墨。
鉴于上文所述,优选膨胀石墨满足以下物理性能。
首先,由粉末X射线衍射测定的(002)平面晶面间距d002优选充 分地扩大,并优选3.37(埃)以上。
另外,膨胀石墨的微晶尺寸Lc(002)优选足够地小,并优选300 (埃)以下。在此,“Lc(002)”是指根据从属于(002)平面的X 射线衍射峰的半宽度使用Scherrer公式计算的微晶尺寸。
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包括羟基氧化镍的电池具有高的正极电势, 因此当在高温下储存时易于经历石墨导电材料的氧化降解。这一现象 在具有高的杂质(例如,挥发性组分)含量的那些石墨中尤其显著。 另外,当含量包括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时,在电池的储存期间铁会 转变成络离子并且络离子会被洗脱进入电解质中而在负极上沉淀,从 而导致容量降低。出于对减少此种问题和确保电池可靠性的考虑,在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高纯度石墨作为膨胀石墨的前体,并让高纯度石 墨经受膨胀处理。
具体来说,充当前体的石墨的杂质含量优选是0.2wt%以下。另外, 构成杂质的铁含量优选是充当前体的石墨的0.05wt%以下。
应该指出的是,石墨的杂质含量可以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M8812方法测定。更具体地说,当通过测量 干重来测定水含量,通过测量热重来测定挥发物含量和通过测量在焚 化之后残余物(灰组分)的质量来测定含灰量时,这些含量的总量表 示杂质含量。另外,铁含量可以通过用酸将上述灰组分溶解和进行ICP 发射光谱测定来测定。ICP发射光谱测定设备的实例包括由 VARIAN,Inc制造的“VISTA-RL”。
作为膨胀处理,优选使用其中高纯度石墨与酸一起加热的方法。 作为此时所使用的酸,优选硫酸、硝酸等。
出于对保证正极材料混合物中活性材料的体积能量密度的考虑, 在正极材料混合物所包括的羟基氧化镍、电解二氧化锰和膨胀石墨的 总量中膨胀石墨的含量优选小。另一方面,当上述总量中的膨胀石墨 的含量过小时,要确保足够的高负荷放电特性而同时获得足够的对羟 基氧化镍体积变化的缓冲作用是不可能的。考虑到上述所需特性中的 平衡,要求将膨胀石墨在上述总量中的含量设置到3wt%到15wt%,优 选5wt%到10wt%。
当膨胀石墨(充当导电材料和缓冲材料(缓冲垫))在羟基氧化 镍、电解二氧化锰和膨胀石墨的总量中的含量小于3wt%时,不可能 在正极活性材料之间保持足够的电连接。另一方面,当膨胀石墨的含 量大于15wt%时,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活性材料的比例相对小,以致 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电池容量。
当比较电解二氧化锰和羟基氧化镍时,在例如容量/单位重量 (mAh/g)、填入外壳的容易性和材料价格方面,电解二氧化锰是优 越的。另一方面,在放电电压和高负荷放电特性方面,羟基氧化镍是 优越的。因此,考虑到电池特性和价格之间的平衡,在正极材料混合 物所包括的羟基氧化镍和电解二氧化锰的总量中电解二氧化锰的含 量优选为20wt%到90wt%,更优选为40wt%到70wt%。
此外,例如,羟基氧化镍的BET比表面积优选为10m2/g到20m2/g, 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D50)优选为10μm到20μm。另外,电解二氧化 锰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D50)优选为30μm到50μm。
以下通过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然而,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 例。
实施例1
源材料氢氧化镍的制备
将纯水和少量肼(还原剂)倒入装备有搅拌桨叶的反应容器中, 接着运转搅拌桨叶。在用氮气进行鼓泡的同时,用将具有预定浓度 的硫酸镍(II)水溶液、硫酸锰(II)水溶液、氢氧化钠水溶液和 水分散到容器中正被搅拌的水中,使得容器中的溶液具有12.5的恒定 pH值和50℃的恒温。在这一操作期间,保持充分地搅拌容器中的溶 液,从而使球形氢氧化镍沉淀和生长,所述球形氢氧化镍是包括溶解 在其中的锰和包含β型结构晶体的固溶体。
随后,在不同于上述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将所获 得的固溶体氢氧化镍加热,从而除去硫酸根离子。之后,用水洗涤和 真空干燥固溶体,接着将其在80℃空气氧化72小时,从而仅将Mn氧 化到接近4的化合价。
所得的固溶体氢氧化镍的组成为Ni0.95Mn0.05(OH)2,由激光衍 射粒径分布分析仪测量的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为18μm,BET比表面 积为12m2/g,在总共500次振实之后的振实密度(以下称为“振实密 度(500次)”)为2.2g/cm3。
羟基氧化镍的制备
随后,将200g固溶体氢氧化镍引入1L 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中,向其中添加足够量的充当氧化剂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有效氯浓度: 5wt%),接着搅拌以将氢氧化镍转化成羟基氧化镍。用水充分地洗 涤所得的固溶体羟基氧化镍(以下,“羟基氧化镍P”),然后将其 在60℃真空干燥24小时。
另外,羟基氧化镍Q在与上述相同的条件下获得,不同之处在于 使用0.02mol/L的氢氧化钠代替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羟基氧化镍P具有以下物理性能。
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19μm
BET比表面积:14m2/g
振实密度(500次):2.0g/cm3
另一方面,羟基氧化镍Q具有以下物理性能。
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17μm
BET比表面积:15m2/g
振实密度(500次):2.3g/cm3
由此制备的羟基氧化镍的平均镍化合价通过后面说明的化学测 量方法测定。
-羟基氧化镍中镍含量的测量-
为了测量镍的含量,使用获得高分析精度的重量分析法。
首先,与10cm3浓硝酸一起添加0.05g羟基氧化镍,加热并使羟基 氧化镍溶解,接着向其中添加10cm3酒石酸水溶液,进一步向其中添 加离子交换水,从而将总体积调节到200cm3。在使用氨水和乙酸调节 所得溶液的pH值之后,添加1g溴酸以将可能引起测量误差的锰离 子氧化到3以上的化合价。
接下来,在搅拌下将丁二肟的乙醇溶液添加到所得溶液中,从 而使镍(II)离子作为丁二酮肟的络合物沉淀。随后,进行吸滤,收 集所制备的沉淀并在110℃的气氛中将其干燥,测量沉淀的重量。
根据上述操作,使用以下表达式计算羟基氧化镍中镍的含量: 镍含量={沉淀的重量(g)×0.2032}/{羟基氧化镍样品的重量(g)}
-羟基氧化镍中锰含量的测量-
如下对锰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将硝酸水溶液添加到羟基氧化镍 中,加热并使羟基氧化镍溶解,接着对所得溶液进行ICP发射光谱测 定。作为测量设备,使用由VARIAN,Inc.制造的“VISTA-RL”。
-由氧化还原滴定测量平均镍化合价-
与1g碘化钾和25cm3硫酸一起添加0.2g羟基氧化镍,通过持续充 分地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将所得的溶液静置20分钟。在这一过程中, 具有高化合价的镍离子和锰离子将碘化钾氧化成碘,这些离子本身被 还原成为2的化合价。在将溶液静置20分钟之后,向其中添加作为pH 值缓冲溶液的乙酸-乙酸铵水溶液和离子交换水以使反应停止。
随后,使用0.1mol/L的硫代硫酸钠水溶液滴定所制备的游离碘。 这时的滴定度反映具有大于2的化合价的上述金属离子的量。因此, 使用先前获得的镍含量和锰含量,估计包括在羟基氧化镍中的镍的平 均化合价,暂时假定羟基氧化镍中锰的平均化合价为4。结果是,羟 基氧化镍P中镍的平均化合价估计为3.12,羟基氧化镍Q中镍的平均化 合价估计为3.01。
石墨导电材料的制备
在这一实施例中,将具有表1所列的物理性能值等的石墨用作包 括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的导电材料。
石墨a和b是通过将粉碎和分级之后的中国矿石(Chinese ore)高度 纯化而获得的鳞片状天然石墨,石墨a和石墨b的不同之处在于粉碎和 分级程度,以及平均粒径。
石墨c和d是通过将化和石墨化之后的炭衍生的沥青焦炭粉 碎和分级而获得的人造石墨,石墨c和石墨d的不同之处在于粉碎和分 级程度,以及平均粒径。
石墨e和f是如下获得的膨胀石墨:在通过在硫酸中热处理而膨胀 (层间扩张)之后,将鳞片状天然石墨粉碎和分级,石墨e和石墨f的 不同之处在于粉碎和分级程度,以及平均粒径。
石墨g和h是如下获得的膨胀石墨:在通过用氢氟酸洗涤处理而足 够高地纯化和随后通过在硫酸中热处理而膨胀(层间扩张)之后,将 鳞片状天然石墨粉碎和分级,石墨g和石墨h的不同之处在于粉碎和分 级程度,以及平均粒径。
表1所示的物理性能值在下面描述。
<1>堆积比重(表观密度)根据JIS-K5101方法中定义的静态法测量。
<2>基于体积的平均粒径通过湿法使用由NIKKISO CO.制造的激光 衍射粒径分布测量设备“Microtrack FRA”测量。
<3>BET比表面积使用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的比表面 积测量设备“ASAP2010”如下测量:将样品干燥和抽真空,然后使 该样品吸附N2气。
<4>由粉末X射线衍射(XRD)测定的(002)平面晶面间距d002 和根据日本科学促进会(Japan Society for the Promotion of Science)第 117届委员会定义的方法测量的微晶尺寸Lc(002)。
表1

(ND:没有检测)
正极材料混合物片的制备
正极材料混合物粉末如下获得:以46∶46∶8的重量比将电解二氧化 锰、羟基氧化镍P和石墨a混合,向其中进一步添加和混合对应于羟基 氧化镍P的5wt%的量的氧化锌。在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羟基氧化镍P和 二氧化锰的总量添加1重量份碱性电解质之后,用混合器搅拌正极材 料混合物粉末,然后形成预定粒径的微粒,同时均匀地混合。在此, 作为碱性电解质,使用40wt%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将所得的微粒加压 模塑成空心圆柱的形状,从而获得正极材料混合物片A1。
另外,分别使用石墨b到h代替石墨a来获得正极材料混合物片B1 到H1,其中正极材料的重量等与上述的那些相同。
另外,分别使用羟基氧化镍Q代替羟基氧化镍P,并结合石墨a到 h来获得正极材料混合物片A2到H2,其中正极材料的重量等与上述的 那些相同。
镍锰电池的制造
分别使用上述正极材料混合物片A1到H1和A2到H2来制造AA尺 寸的镍锰电池A1到H1和A2到H2。图1是显示在此制造的镍锰电池的 一部分为截面的前视图。
作为兼起正极接线柱作用的正极外壳1,使用包含板的罐 形外壳。在正极外壳1的内表面上形成石墨涂膜2。将多个短圆柱形正 极材料混合物片3插入正极外壳1中。随后,在正极外壳1中再次挤压 正极材料混合物片3,使之牢固地附着到正极外壳1的内表面。将隔膜 4插入正极材料混合物片3的中空部中,使隔膜4接触到中空部的内表 面。将绝缘盖5设置在中空部中的罐形外壳底部。
接下来,将碱性电解质注入正极外壳1,将正极材料混合物片3 和隔板4润湿。在注入电解质之后,将凝胶状负极6填充在隔板4的内 部。作为凝胶状负极6,使用这样一种负极,其包含用作胶凝剂的聚 丙烯酸钠、碱性电解质和充当负极活性材料的锌粉。40wt%的氢氧化 钾水溶液用作碱性电解质。
同时,制备树脂密封板7,其包含短圆柱形中心部分和小厚度的 外圆周部分,其中外圆周部分的周边具有内沟槽。将兼起负极接线柱 作用的底板8的周边安装到密封板7周边处的内沟槽中。绝缘垫圈9插 入密封板7和底板8之间。钉形负极集流器10插入密封板7中心部分的 中空部中。
将已经预先与如上所述的密封板7、底板8和绝缘垫圈9集成到一 体的负极集流器10插入凝胶状负极6中。随后,将正极外壳1的开口端 经由密封板7的周边固定到底板8的周边,从而密封正极外壳1的开口。 最后,用外夹套标签11覆盖正极外壳1的外表面,从而完成镍锰电池。 电池的评价
<低负荷放电特性>
使初始状态下的镍锰电池A1到H1和A2到H2中的每一个在20℃ 以50mA的恒定电流连续地放电,测量其中电池电压达到0.9V的时间 段所获得的放电容量。
<高负荷放电特性>
让初始状态下的镍锰电池A1到H1和A2到H2中的每一个在20℃ 以1W的恒定功率连续地放电,测量直到电池电压达到0.9V的终端电 压的放电时间。
<在储存之后的放电容量>
让已在80℃储存3天的电池A1到H1和A2到H2中的每一个在20℃ 以1W的恒定功率连续地放电,测量直到电池电压达到0.9V的终端电 压的放电时间。
对于每种特性,每种电池所获得的结果作为对电池A2的相对值 在表2中示出,将电池A2所获得的放电容量或放电时间取作参考值 100。
表2

在表2中,在使用羟基氧化镍Q(其具有大约3.0的平均镍化合价) 的情况下,几乎没有观察到电池A2到H2之中的特性差异,其中这些 电池使用不同种类的石墨导电材料。另一方面,在使用羟基氧化镍P (其具有足够高的平均镍化合价)作为活性材料的情况下,使用膨胀 石墨(e到h)作为导电材料比使用其余的石墨(a到d)更显著地改进 了低负荷放电特性(50mA放电)和高负荷放电特性(1W放电)。
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包括γ型结构晶体(γ-NiOOH),γ -NiOOH在放电期间经历结构变化从而变成β型或α型氢氧化镍。因 为羟基氧化镍那时经历大的体积变化,所以采用普通石墨(a到d)不 可能成功地确保在放电期间活性材料颗粒之间的集流,以致容量保持 很低。另一方面,似乎因为膨胀石墨(e到h)的压缩性和应力松弛是 优异的,所以膨胀石墨充当体积变化的缓冲材料,即使高度氧化过的 羟基氧化镍存在体积变化仍是如此,从而使得确保活性材料之间充分 的电连接成为可能。
应该指出的是,与使用包含β型结构晶体并包括溶解在其中的锌 或钴而不是锰的羟基氧化镍(β-NiOOH)的电池相比,使用高度氧 化过的羟基氧化镍的电池具有经历高负荷放电(1W放电)特性下降 更大的倾向。虽然根据本发明的电池E1到H1也显示这一倾向,但是 尽管有降低,它们仍获得高水平值112到115(表2),因此它们实现 了比上述使用β-NiOOH的电池更好的性能。因此,可以看出,在容 量增加方面,本发明不但在低负荷放电(50mA放电)而且在涵盖低 负荷到高负荷的整个范围可以获得比现有碱性电池更高的性能。
本发明的电池E1到H1中的每一个确保在电池储存特性方面也有 相对高的性能。尤其是,使用膨胀石墨g和h的电池获得高的特性,这 些膨胀石墨得自已经受高度纯化的石墨。不言而喻,因为BET比表面 积被抑制到相对小的值并且杂质和铁的含量受抑制而相对低,所以对 于高纯度膨胀石墨来说,石墨和电解质之间的反应受到显著的抑制。
接下来,进行与上述试验相同的试验,不同在于使用具有平均镍 化合价3.05以上且小于3.12的各种羟基氧化镍代替羟基氧化镍P,而羟 基氧化镍P具有3.12的平均镍化合价。结果是,在每种情况下,在使 用膨胀石墨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放电特性和良好的储存特性,与使用 羟基氧化镍P的情况一样。另外,进行与上述试验相同的试验,不同 在于使用平均镍化合价大于3.01且3.04以下的各种羟基氧化镍,结果 是,即使在使用膨胀石墨的情况下,放电特性或储存特性方面也没有 特别的改进。
实施例2
为了揭示包括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的膨胀石墨的最佳含量,使用 膨胀石墨f进行以下评价。
通过以下方式获得正极材料混合物粉末X1、X2、X3、X4、X5 和X6:以50∶50的重量比混合电解二氧化锰和羟基氧化镍P,向其中以 对应于羟基氧化镍P的5wt%的量进一步添加氧化锌,并向其中进一步 混合石墨f,使得在羟基氧化镍P、电解二氧化锰和石墨f的总量中石 墨f的含量分别为0.5wt%、1wt%、3wt%、5wt%、8wt%和15wt%。
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制造AA尺寸的镍锰电池X1到X6,不同 在于分别使用上述正极材料混合物粉末X1到X6,并用和实施例1中的 <低负荷放电特性>和<高负荷放电特性>中一样的方法评价这些电 池。
对于每种特性,每种电池所获得的结果作为对电池A2的相对值 在表3中示出,将实施例1的电池A2所获得的放电容量或放电时间取 作参考值100。
表3
  电池   石墨含量(wt%)   50mA放电   1W放电   X1   0.5   95   90   X2   1   98   94   X3   3   113   110   X4   5   116   113   X5   8   118   115   X6   15   110   111
从表3可以看出,当膨胀石墨f的含量是3wt%以上时获得相对有利 的特性。此外,活性材料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的比例随膨胀石墨f含 量的增加而相对降低,以致可能存在获得高容量的同时储存特性降低 的缺点。考虑到这些方面,可以推论出膨胀石墨f的含量上限为大约 15wt%。
实施例3
为了获得关于钴氧化物附着到羟基氧化镍颗粒的表面的发现,进 行以下评价。
其上负载氢氧化钴的氢氧化镍的制备
将与实施例1制备的源材料氢氧化镍相同的氢氧化镍(组成: Ni0.95Mn0.05(OH)2)引入反应容器中的硫酸钴水溶液中,向其中逐 渐地添加氢氧化钠水溶液,并在容器中连续进行搅拌,同时控制容器 中的溶液以便具有35℃的恒温和10的恒定pH值。结果,氢氧化钴在 源材料氢氧化镍颗粒的表面上沉淀。相对于源材料氢氧化镍的量,把 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上沉淀的氢氧化钴的量调节为2wt%。
氢氧化钴的氧化
随后,将200g其上负载氢氧化钴的氢氧化镍引入1L 1mol/L的氢 氧化钠水溶液中,向其中添加足够量的充当氧化剂的次氯酸钠水溶液 (有效氯浓度:5wt%),接着搅拌。这时,氢氧化钴被氧化成高度 氧化态,同时氢氧化镍被氧化成羟基氧化镍。用水充分地洗涤所得的 颗粒,在60℃真空干燥24小时,从而获得羟基氧化镍R。
另外,在与上述条件相同的条件下获得羟基氧化镍S,不同在于 使用0.02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代替在氢氧化镍的氧化期间所使用 的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
也通过实施例1中所进行的相同方法测量在此获得的羟基氧化镍 R和S的平均镍化合价。结果是,羟基氧化镍R的平均镍化合价为大约 3.1,这表明为高度氧化态,羟基氧化镍S的平均镍化合价为大约3.0。 正极材料混合物片的制备
正极材料混合物粉末如下获得:以46∶46∶8的重量比将电解二氧化 锰、羟基氧化镍R和石墨a混合,向其中进一步添加和混合对应于羟基 氧化镍R的5wt%的量的氧化锌。在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羟基氧化镍R 和二氧化锰的总量添加1重量份碱性电解质之后,用混合器搅拌正极 材料混合物粉末,然后形成预定粒径的微粒,同时均匀地混合。在此, 作为碱性电解质,使用40wt%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将所得的微粒加压 模塑成空心圆柱的形状,从而获得正极材料混合物片A3。
另外,分别使用石墨b到h代替石墨a来获得正极材料混合物片B3 到H3,其中正极材料的重量等与上述的那些相同。
另外,分别使用羟基氧化镍S代替羟基氧化镍R,并结合石墨a到h 来获得正极材料混合物片A4到H4,其中正极材料的重量等与上述的 那些相同。
镍锰电池的制造
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分别使用上述正极材料混合物片A3到 H3和A4到H4来制造AA尺寸的镍锰电池A3到H3和A4到H4,
然后,用和实施例1中的<低负荷放电特性>、<高负荷放电特 性>和<在储存之后的放电容量>中一样的方法评价所获得的电池。 对于每种特性,每种电池所获得的结果作为对电池A2的相对值在表4 中示出,将实施例1的电池A2所获得的放电容量或放电时间取作参考 值100。
表4

在表4中,在使用羟基氧化镍S(其具有大约3.0的平均镍化合价 并具有附着在其颗粒表面上的钴氧化物)的情况下,几乎没有观察到 在电池A4到H4之中的特性差异,其中这些电池使用不同种类的石墨 导电材料。另一方面,在使用羟基氧化镍R(其具有足够高的平均镍 化合价并具有附着在其颗粒表面上的钴氧化物)作为活性材料(A3 到H3)的情况下,使用膨胀石墨(e到h)作为导电材料比使用其余的 石墨(a到d)更显著地改进低负荷放电特性(50mA放电),并且电 池E3到H3的高负荷放电特性(1W放电)得到显著的改进。另外,与 表2中电池A1到H1的那些性能相比,因为高度导电的钴氧化物附着到 羟基氧化镍的表面更进一步地改进了颗粒之间的集流,所以电池A3 到H3的性能得到进一步改进。
实施例4
为了揭示附着到羟基氧化镍表面的钴氧化物的最佳量,使用膨胀 石墨f进行以下评价。
用和实施例3一样的方法制备其上负载氢氧化钴的氢氧化镍,不 同在于相对于源材料氢氧化镍的量,把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上沉淀的 氢氧化钴的量调节为1wt%,随后,将200g其上负载氢氧化钴的氢氧 化镍引入1L 1mol/L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向其中添加足够量的充当 氧化剂的次氯酸钠水溶液(有效氯浓度:5wt%),接着搅拌。那时, 氢氧化钴被氧化成高度氧化态,同时氢氧化镍被氧化成羟基氧化镍。 用水充分地洗涤所得的颗粒,在60℃真空干燥24小时,从而获得羟基 氧化镍T1。
另外,用和上述一样的方法制备羟基氧化镍T2到T9,不同在于 相对于源材料氢氧化镍的量,在氢氧化镍颗粒表面上沉淀的氢氧化钴 的量分别调节为2wt%、3wt%、4wt%、5wt%、6wt%、7wt%、8wt% 和9wt%。
正极材料混合物片的制备
正极材料混合物粉末如下获得:以46∶46∶8的重量比将电解二氧化 锰、羟基氧化镍T1和石墨a混合,向其中进一步添加和混合对应于羟 基氧化镍T1的5wt%的量的氧化锌。在相对于每100重量份羟基氧化镍 T1和二氧化锰的总量添加1重量份碱性电解质之后,用混合器搅拌正 极材料混合物粉末,然后形成预定粒径的微粒,同时均匀地混合。在 此,作为碱性电解质,使用40wt%的氢氧化钾水溶液。将所得的微粒 加压模塑成空心圆柱的形状,从而获得正极材料混合物片Y1。
另外,分别使用羟基氧化镍T2到T9代替羟基氧化镍T1来获得正 极材料混合物片Y2到Y9,其中正极材料的重量等与上述的那些相同。
镍锰电池的制造
用和实施例1一样的方法分别使用上述正极材料混合物片Y1到 Y9来制造AA尺寸的镍锰电池Y1到Y9。实际上,电池Y2和电池F3是 相同的电池。
然后,用和实施例1中的<低负荷放电特性>、<高负荷放电特 性>和<在储存之后的放电容量>中一样的方法评价所获得的电池。 对于每种特性,每种电池所获得的结果作为对电池A2的相对值在表5 中示出,将实施例1的电池A2所获得的放电容量或放电时间取作参考 值100。
表5
  电池   羟基氧   化镍   钴氧化物   的量   (wt%)   50mA   放电   1W   放电   储存之后   的放电   Y1   T1   1   117   113   104   Y2   T2   2   120   116   103   Y3   T3   3   121   117   102   Y4   T4   4   122   118   102   Y5   T5   5   121   119   103   Y6   T6   6   119   120   102   Y7   T7   7   118   121   100   Y8   T8   8   119   123   95   Y9   T9   9   118   124   94
在表5所示的结果中,存在高负荷放电特性随附着到羟基氧化镍 的钴氧化物的量增加而改进的趋势。另一方面,似乎是,当附着的钴 氧化物的量过多时,在高温存储期间钴从电池的正极洗脱的现象显 著,以致电池性能往往降低。鉴于上文所述,似乎是相对于羟基氧化 镍的量,钴氧化物的量优选7wt%以下。
虽然当在上述实施例中获得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时使用包 括锰的固溶体氢氧化镍作为源材料氢氧化镍,但是这不意指限制本发 明。然而,包括锰的源材料固溶体氢氧化镍优选作为本发明中所使用 的源材料氢氧化镍,原因在于它可以容易地通过化学氧化来高度氧 化。此外,为了获得具有高镍含量的高度氧化过的羟基氧化镍,在源 材料氢氧化镍所包括的镍和锰的总量中锰的含量优选为1mol%到 7mol%。
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使用具有特定物理性能的膨胀石墨e到h,但 是相同的效果可以用具有以下物理性能的任何膨胀石墨获得:基于体 积的平均粒径为5μm到25μm,BET比表面积为4m2/g到10m2/g和由静 态法测量的堆积比重(表观密度)为0.03g/cm3到0.10g/cm3。
出于对膨胀石墨机械性能如压缩性和可还原性以及应力松弛的 考虑,优选使用d0023.37以上和Lc(002)300以下的膨胀石墨,出 于对电池储存特性的考虑,最优选使用高纯度石墨作为膨胀石墨的前 体,所述高纯度石墨具有0.5wt%以下的杂质含量和0.05wt%以下的铁 含量。此外,也可能使用如下正极材料混合物制造具有基本上相同特 性的碱性电池,所述正极材料混合物主要使用膨胀石墨作为导电材 料,并包括少量没有经受过膨胀处理的石墨、炭黑或碳纤维等。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电解二氧化锰和羟基氧化镍的混合比 设置到50∶50的重量比,当电解二氧化锰在羟基氧化镍和电解二氧化 锰的总量中的含量为20wt%到90wt%时也可以获得类似的碱性电池。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以对应于羟基氧化镍的5wt%的 量将氧化锌添加到正极材料混合物中来制造电池,但是这对本发明不 是必须的。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所谓的反置型结构碱性电池, 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具有其它结构如钮扣形结构和正方形结构的碱 性电池。
工业应用性
本发明可以应用于在正极材料混合物中包括二氧化锰和羟基氧 化镍作为活性材料的碱性电池,并且尤其可以应用于作为原电池的镍 锰电池。采用本发明,有可能提供在宽范围的放电状态下(从低负荷 放电到高负荷放电)具有大容量和优异储存特性的碱性电池。
专利文件1:日本特开昭57-72266号公报
专利文件2:日本特开2001-15106号公报
专利文件3:日本已审专利Hei 4-80513号公报
专利文件4:日本已审专利Hei 7-77129号公报
专利文件5:WO97/19479的国内再公开
专利文件6:日本特开平10-149821号公报
专利文件7:日本专利3239076号说明书
专利文件8:日本特开平9-35719号公报
专利文件9:日本特开2001-332250号公报
专利文件10:日本特开2003-17080号公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